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张丹北京教育学院

刘延革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学院

李宁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

1.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

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如几何、代数、三角)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它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反射式的套用,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条件未必可丁可卯,线索未必清晰可见,问题本身和结果可能还需要另外的解读。当然,“综合”的结果也应该是“综合”的,它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案例:《标准》中的例 44 象征性长跑。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与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 1 )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天安门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

( 2 )如果一个人每天跑一个“马拉松”,要几天能完成这项长跑?

( 3 )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 4 )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说明各个方案的特点,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

点评:对于这个问题的完成,学生不仅需要一些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利用一定的地理知识以及对“马拉松”活动了解等体育知识。由于问题较复杂需要小组合作,这就需要同学具有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班级特点、小组特点、男女生的特点合理设计、规划方案的能力等等。由于这是一个灵活开放的问题。解决问题完后,同学之间的交流、评价、反思的过程,也是很好的丰富学生解决问题体验的过程。

2.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过程”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采用诸如小组合作、实景观察、实地测量、动手操作、直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真实数据计算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二)“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1.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建议部分还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在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等。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

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猜想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所以,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2.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全面理解。20 世纪数学分为很多学科,而且越分越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警惕的问题,太细就会影响对数学整体认识,“综合与实践”是避免这种倾向的措施,通过问题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比较完整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应用是全面了解数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不仅仅是自成逻辑体系学科,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是数学最主要的特点,“综合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不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感悟、体验数学应用,不做就不能有真切体会,学生需要在这方面积累经验。

3.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标》在学生情感价值观这些方面的要求,通过综合与实践的过程都能得以很好的形成和培养。

4.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对问题的选择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升自己

的知识及素养。同时“综合与实践”重在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因此,“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

5.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课程的建设。“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较新的领域,这一领域的设置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得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以综合的形式出现,丰富和完善了课程的结构。通过“综合与实践”,会帮助、探索创造一些新的教、学的模式。

二、如何解读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定位

作为教师,有必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课程总目标,认识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联系,再把学段目标分解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准确把握“综合与实践”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一)《课标》各级目标的制定

1. 总体目标:

《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具体表现在综合与实践的方面的要求应为:

( 1 )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 2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3 )初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 4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 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 7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2. “综合与实践”分段教学目标

《标准》针对第一、二学段设定的“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是

第一学段:

( 1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 2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 3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

(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针对第一学段的定位

1. 从外显目标上看:

( 1 )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活动经验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能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案例 1 :《课标》中的例 21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图标),观察它们是否有对称轴,若有对称轴,数出或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大家的发现,并尝试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形。

点评:这个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观察,设法收集(如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或现场素描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现、找到他们熟悉的图形对象中隐藏的对称轴,并在交流过程中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如下图所示:

此过程不仅巩固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与辨认,同时积累了观察、收集、交流的活动经验。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并交流自己图形所表达的意思。学习收集的方法和设计、绘图的方法。

2. 从活动形式上看: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基本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 1 )选一选、问一问: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综合与实践的问题可以由老师事先给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真正理解题意再往下进行。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 2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有了好问题,不等于有好结果。要特别提倡上手解决问题之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碰一碰,应该如何做。让学生之间有个交流。

( 3 )试一试、做一做: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及时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自主地做出力所能及的结果。同时要提醒学生感悟数学的功能、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和兴趣。

( 4 )讲一讲、评一评: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要鼓励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表现创造潜能、体现合作成果。教师的评价应积极向上,形成对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进步的激励和肯定。

3. 从隐性目标(情感目标)上看: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问题和一些简单的猜想。

三、如何解读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定位

(一)第二学段教学目标: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针对第二学段的定位

1. 从外显目标上看:

( 1 )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和自主分析的综合实践全过程。

( 2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需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3 )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价值。

( 4 )学生研究的问题既可以从所学的数学知识背景中提取,也可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案例:【案例 7 】煮米饭如何确定米和水的比

在家长的协助下,试着煮米饭,记录下每次米和水的量,找到煮出软硬适中的米饭的最佳米水比。

点评:现在的学生对于做米饭没有实际的概念,多少米可以做多少饭?需要加多少水?甚至需要做多长时间大都一无所知。而通过设计午餐等类似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获取生活经验,并通过有效地实验尝试,并记录试验的结果,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研究方法,自主获取生活经验。同时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

2. 从活动形式上看: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基本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 1 )确定研究题目:第二学段的选题不同于第一学段,由于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可以逐步向学生自主选题进行过渡,但是学生自主选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引导,由于小学生在选择研究题目的最初阶段还难于把控恰当的研究的题目,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同伴的共同参与,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阶段的选题已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

( 2 )研究操作实施:好的题目是研究的重要前提,在第二学段教师可以在学生选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实施的方案,并根据自己的设计独立的加以实施。与第一阶段由教师设计组织学生实施研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设计和实施中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引导,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3 )设计研究报告:由于在第二学段学生的知识方法储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有学生逐步独立的对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自己所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以自己恰当的方式进行总结和汇报。学生汇报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手抄报、 PPT 、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等方式均可。

例如:《楼梯的设计》(插入学生部分文本和部分 PPT 作品)

从学生研究报告的目录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进行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时,从选题、设计、分工、实施、分析和结论,这些环节经历了完整的综合实践的活动的全过程,甚至还通过调查日志和心得记录下了自己的研究体会。

从学生的前言中可以看到学生是从上下楼的拥挤的现象出发,考虑到要研究楼梯设计合理性的问题,能够看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学校生活的关注。

从孩子们的分工可以看出,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了实际的测量,结合调查和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研究的初期他们还查询了有关楼梯设计的相关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对学校楼梯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撰写了研究的报告。

3. 从隐性目标(情感目标)上看:

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感兴趣的问题和社会现象开展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了对数学的理解,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

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丰富了学习的路径,拓展了学习的方式。

加深了对社会以及对人的进一步了解。

四、对“综合与实践”教学和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开展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

(一)确定研究问题

纵观各实施环节,问题的选择确定又是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关键。问题的选择从何而来,一方面来自与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

1. 关注取向生活实践的真实问题。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在平凡的事件中运用数学。生活实践中数学无处不在。根据问题与学生生活距离的远近,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

( 1 )个人成长

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从数学的角度,综合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如关于学生的身高,学生就需要运用恰当的工具进行测量,运用统计表等方式记录,还可将几年的身高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学生的体重是否合乎标准?学生一日三餐食品营养成分的计算等等,都可以作为讨论的问题。

( 2 )家庭生活

学生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多观察、多思考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经验,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生活中粉刷墙壁时需要计算涂料的用量,学生就要综合运用图形的知识和运算技能等综合起来解决问题。设计有关家庭用电、用水的活动,学生要记录数据,要从资料中查找到水、电的单价,要计算出水费、电费,还可以分析人均用水、用电情况,树立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家庭中的很多物品中有数学,如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等。家庭旅游等活动的设计都需要数学。

( 3 )学校生活

学生校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标中,例 22 ,上学时间的记录,体现数据的随机性和规律性。例 42 绘制学校平面图,体现综合运用“方向与位置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低年级学生统计操场上跳绳的有多少人,踢球的有多少人,参加两项运动的人数比较等。中年级的学生可以讨论篮球场、足球场的形状和面积等问题,体育比赛中,根据不同赛制比赛场次问题等等,课标中,例 44 就是这样问题:象征性长跑问题。高年级同学可以用打电话产生数学问题,例如,老师要发紧急通知,怎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全班同学。

学校生活中到处可以发现问题,例如,评选班委、庆祝节日布置教室、图书管理等等,都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的问题。

( 4 )社会生活

放眼世界,社会生活中更是有很多问题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如交通问题,学生配合统计的学习,可以统计一个路口各个方向 3 分钟内通过各种车的数量,进

而思考不同方向红绿灯时间长短的设置问题。在课标中,例 45 就是估计高度的问题。这样问题比比皆是。

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整个研究的起点,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操作,因此需要教师发挥很大的作用,也就形成了这流程的不同之处。

2. 流程的操作

针对第二学段的“综合与实践”操作流程应是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自主选择的课题的过程,依赖于了学生的经验、能力、知识和兴趣等各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其中突出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能否将身边的问题,有效的转化成研究的课题。

第二,随着初选的结束,选题将进入小组甄选这一环节。教师也将重点参与其中,关注并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选择,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排除无关的问题。它也成为了整个研究的核心点。

第三,在讨论分析环节,学生将进一步明确研究活动的目的,分析研究的背景及可行性,为研究的开始寻找依据。

第四,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开始预设活动开展的计划,通过计划的预设达到对题目的再次理解和甄别。在初步确定研究活动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和职责,这是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在预设活动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去关注,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困难,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法。一方面可以为研究活动的实施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自命题研究的学生,对研究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做出必要的调整。

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教师只需要在个别环节辅助即可。

(二)设计与操作实施

研究的操作和实施是实践活动的核心,在这个阶段学生才真正置身活动之中。分工协作克服困难使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是学生获取综合实践活动经验的最重要一环。

自主学习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初始阶段,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知识层面或经验层面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储备。

研究路径的确定是指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计划,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选择出适合自己使用的研究方法,并设计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尝试反馈是学生在确定研究方案后,可以在较小的范围,进行实践尝试,从而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对研究的方案做出必要的调整。结合实践初期,所发现的问题,对研究的法案及方法,及时的做出调整。为解决实践过程的难点问题,找到办法和依据,以确保活动顺利的得以实施。

小组成员在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并应结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适当的进行人员上的调整,从而发挥每一名研究成员的最大潜能,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三)成果交流与反思

基于前面的认识与实践,我们逐渐确立了一套结题阶段的基本操作流程,在这个操作流程中,包含了学生研究分析、设计报告和交流分享。如图所示,围绕下面的流程图,完成结题环节中的各项任务。

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一定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学生在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再次加深对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通过反思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的实践活动借鉴和调整。

第一,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对学生研究过程中所获得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制作报告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对活动实践再认识的基础。

第二,数据甄别。在学生进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学生对整理后的数据应该进行必要的甄别,排除无关数据,选择相关数据,以便为报告的撰写提供依据。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活动的理解,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第三,数据分析。面对众多的数据,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是学生在撰写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第四,补充研究。在对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发现自己在研究中忽略或疏漏的一些问题。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较大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性的研究,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适当的进行把控)。

第五,确定报告。教师引导学生在确定研究结果的举出上完成研究报告的制作。

第六,交流共享。学生在活动后的交流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是,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发现自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今后的活动做出必要的调整。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树立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

通过解析结题过程中的各环节,使我们再次认识了结题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结题中的各项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其实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它更是学生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新研究的启航之地。

(四)关于评价问题

对于评价我们认为《课标》中更关注学生参与“综合与实践”全过程,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元的,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因此我们设计了评价的表格供大家参考。表格可以由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交流有学生互评,当然还可以由家长参与,如果需要甚至可以从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相关人士参与评价。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张丹北京教育学院 刘延革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学院 李宁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 1.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 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如几何、代数、三角)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它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反射式的套用,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条件未必可丁可卯,线索未必清晰可见,问题本身和结果可能还需要另外的解读。当然,“综合”的结果也应该是“综合”的,它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案例:《标准》中的例 44 象征性长跑。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与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 1 )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天安门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 ( 2 )如果一个人每天跑一个“马拉松”,要几天能完成这项长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三年级一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 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 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 3. 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 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 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 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 2.组织实施阶段: a. 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 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

c. 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3.整理总结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 2.实施阶段: a. 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 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甘肃省民乐县丰乐乡白庙中心小学王菊花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科整合经历实践活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帮助大家澄清认识,增进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特点 1、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整合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课程的设置应该是综合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所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 2、重视实践过程,强调亲身的经历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几种几何图形之后,教材设计了《商标图案中的数学》这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将整个活动分为三步: 第一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观察,和朋友、家人讨论,查阅图书,上网搜索收集一些运用数学图案设计的著名商标图案。 第二步:整理材料,分析整合信息。让学生从开始收集的商标中挑选出运用数学图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走进 学校。 我校作为县首批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有两节课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学校根据学段不同规定了不同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活动教师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情况确定活动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写出活动总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学期结束时教师写出阶段性活动课题论文,学校进行评选。学生写出学期性的活动收获。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本校的实践活动课缺乏专家指导,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作为一门课程,不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存在很多盲点。如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课,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群中的一个。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 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7).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10).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六、活动评价: 第二单元、项目设计、让我们的教室更美 第一课:我们喜欢的动画片 活动目标: 1、能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观看动画片的情况。 2、能描述活动结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成果,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乐意与同伴合作。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多途径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 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定 动画片伴随着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每位同学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据我了解,有的同学看动画片时不太注意姿势,看的时间不够合理,还有的沉迷于动画片中以至于影响了学习。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走进动画片》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具体了解一下大家观看动画片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二、制定方案 1、讨论确定调查途径:交谈、采访、问卷调查等。 2、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和家长 3、学生分组:(1)学生调查小组(2)家长调查小组 4、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各小组抽几名小记者进行采访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共同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并打印出来。 三、开展实践活动 1、记者进行采访、记录。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这一领域的设置使学生能针对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的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其基本特征是具有:问题性、探索性、联系性、综合性。总体目标: ( 1 )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 2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3 )初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 4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 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 7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第一学段: ( 1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 2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 3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 (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学段: (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动画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学生对很多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很多动画角色崇拜至极,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动画片?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小学生与动画片?》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动画片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综合与实践 我们的校园(教案)

我们的校园 【教学内容】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 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 【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绿茵茵的草坪多么可爱啊!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场所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校园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新课讲授】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 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课内知识的扩展、深化和巩固,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活动遵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探索性原则 3、应用性原则 三、活动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 际应用。 3、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4、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 和方法。 5、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活动内容:

1、通过设计学校的活动,巩固辨认方向内容,更加热爱自己的 校园。画出校园的大致范围和几大建筑,或者用符号表示。设计好之 后,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指出四个方向的建筑分别是什么。集 体评价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合理,哪个同学说得最清楚。 2、《口算除法》,比比谁算得最多(运用口算卡片)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通过比赛提高口算速度。 3、《平均数》,每个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自己家1、2、3月份的用电度数,然后按照学习小组,算出平均每月的用电量。 4、《制作年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明年的趣味年历、应用年历,说说一年中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年历上进行标注。 5、制作一日生活时间表。 6、测量计算物体的面积。 五、活动的方法措施: 1、分组制定计划、活动,教师及时指导。 2、学生收集资料,协作完成,集体评价。 六、评价方法: 1、观察评价 2、自我评价 3、民主评议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施现状调 曾碧金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颁布的《标准》第一次明确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必修内容,并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置于同等地位、组成四大学习领域。与传统课程相比较,新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诸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要求教师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做出全面而深刻的改变,尤其是在全新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施情况如何?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知和态度怎样?《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教法等是否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体现?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深入?这些问题都是“实践与综合应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要关注的。 二、调查的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是以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问卷的内容包括有22个选择题,其中2个排序题。 本问卷旨在调查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情况,了解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施现状。问卷的题项从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价值的认识,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认识,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方式的认识,及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评价的认识进行设计。 三、调查结果的分类统计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54份,收回52份,有效45份,问卷的问收情况良好,有效率较高。 首先对问卷进行定量统计,再与定性等级评分相结合,对教师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五级评分标准是:A等级[l.00一1.49)为反对,B等级[1.50一2.49)为比较反对,C等级[2.50一3.49)为中立,D等级[3.50一4.49)为比较赞同,E 等级[4.50一5.00)为赞同。 表1 由表1可知,总体而言,教师对《标准》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持比较认同态度,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比较符合《标准》要求。 (一)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价值的认识 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价值的认识包括:教师对设置该内容必要性的认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为红领巾添光彩 三(2)班队活动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规范少先队礼仪常规。 3、激发队员热爱少先队组织的思想,提高队员为红领巾增添光彩的意识。 二、活动过程: (1)学一学:组织队员再学一学《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2)唱一唱:认真唱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整一整:将红领巾和校徽认真地佩戴好;队员之间可以互相整一整。 队员间行队礼,互相整一整。 (4)照一照:让学生带几面小镜子来,对着镜子把红领巾和校徽戴清楚。 (5)练一练:组织队员进行队活动仪式的学习,并练一练。 附注: 红领巾佩戴要求:“三要三不要” “三要”:1、每天睡觉前要将红领巾折叠放好,第二天早上戴好红领巾来上学;2、要折工整再戴,有衣领的要挂在领子里;3、红领巾脏了要及时洗,保持红领巾的整洁。 “三不要”:1、不要到校门口再来戴红领巾;2、不要为了应付检查而戴红领巾;3、不要将红领巾另作他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一活动主题 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却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垃圾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傀儡,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今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三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初步安排下,准备围绕着自己的居住环境,开展实践调查活动。调查什么呢?还是先问问同学们吧。来到教室,当同学们听说又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个个别提有多高兴了。随后,我把学校的初步想法告诉了他们,但主要调查什么还需要他们来定。这时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闹翻了天,意见不一致。为了选个好主题,大家搅尽了脑汁,最后以投票的形式暂时结束。回去看看同学们的投票,有的想调查居住地区的人口数量,有的是想调查家庭收入,最多的要数环境污染,以46%票胜出。最后,征得大家同意后,我们就锁定了环境污染,准备开展调查。 二活动目标 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各组在不同的地点展开调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首先,学会调查了解,运用采访、搜集等形式开展调查,并学会记录整理资料,养成遇到困难自觉想办法克服、解决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积极的态度。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说话的技巧;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其次,通过调查,使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考虑“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后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将走进学校。 我校作为省教研室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建校伊始,就把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交“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三下午两节课为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同时编写各类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了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教育活动课、科技活动课、文艺活动课、体育活动课和手工工艺活动课等。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同时,我校还将活动课与语数等学科联系起来,开展了如“语文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常识活动课”等教改实验。送内容、编教

材、列体系、开公开课、发表论文等等。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与社区活动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角色模拟体验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体系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趋势,解决有限的课时和知识量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关注。“综合学习”的提倡不仅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于活动课的经验及体验学习的深化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活动课”的改革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活动课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必须由形式上的活动课,走向实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定一种实践的知识观和课程观,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崭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有机构成,其设计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职能,以大教育的观念去重新认识学校的教育资源、途径和方式,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零食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膳食模式和饮食行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吃零食的现象也变得十分普遍。健康的零食行为可以在正餐之余为儿童少年提供一定的营养补充;不健康的零食行为则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肥胖、龋齿和营养缺乏,还可能为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了解明学龄儿童的零食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零食行为。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吃零食?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零食广告给学生吃,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食品,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食品,经常吃吗?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我与零食》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零食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如何选择健康的零食、如何健康食用、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现,自己去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搜集信息,培养查找,搜集并简单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知识目标 1.知道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零食。 2.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为什么零食会如此受小学生欢迎。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第一单元居家生活安全 活动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感受居家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居家安全的图片。 2、生交流分别有什么安全隐患。 二、实践 (一)准备研究问题 1、小学生在家安全问题有很多,你最想了解哪些问题? 2、生交流,师点拨,提出相关问题: (1)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2)如何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3)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4)在家如何防火

(二)查找安全问题:、 1、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三)了解安全常识 1、介绍安全用电和居家安全小常识 2、进行安全知识竞赛 (四)做好预防准备 1、辨别书中小朋友的做法正确吗? 2、模拟练习: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三、总结与交流 1、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2、我们应当怎么做?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些知识告诉更多的同学呢? 3、小结: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单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 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 施首要步骤。以三年级学生为例,由于他们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 活动情境,引发学生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 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 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如《植物 种类知多少》的探究活动前,一教师特别准备了不同种类的两种花(一种草本,一种木本) 请学生闻其味辨其形,并谈谈“更喜欢那一种,为什么?”因其味道、形状迥异,之后,教师 引导学生自己去弄个究竟,这样营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示了问题的导向。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小些、具体些,这样更受学生欢迎且易实施。 问题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探究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发表 看法,集思广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确定好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即制定研 究计划,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差异,引导学生组建研究小组;进而引导学 生从研究学生的具体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及所需要的大致时间,进行全盘 考虑,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计划。这样做既是尊重个性、优势互补,又让学生做事要有计划性,因而有利于研究实效的提高。 这以阶段的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以了 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为例,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不仅限于人们最熟悉的纪念屈原,还 有其他的一些说法,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已 有的资源,还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请他们帮助自己。在信息处理上,引导学生 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以利于交流和展示。再如,我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我县小商品市场的那条小河参观,一股刺鼻的气味 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去,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旋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后,我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 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 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 或协调,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 由于活动的开放学生在探究中常会萌发出许多以外的新问题。如《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活动中,有学生提出:大气也有毒,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要“抽铅”?其中的“铅”是什么东西?有 什么毒?《植物与动物》活动中,学生提出:为什么施过肥的小麦可以吃?而人却不能直接食用肥料?为什么动物能冬眠?而人却不能冬眠?……学会求知,不断创新、不断建构——这正 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价值所在。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学生积极进取,实实在在的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学习科学 的研究方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分享,在活动过程中获取了宝贵的情感体验。有位学生 通过制作的探究在自己的过程记录表中写下如此心得: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生,每年到秋忙假,都要帮助家中摔花生。这种又脏又累的手工劳动,我多想尽快摆脱,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人们 进行稻谷脱粒,激发了我的创作制作,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研究,大胆创设并完成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之

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之《测量物体并求出面积》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使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水平。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的观点。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相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相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相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能够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6498686.html,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 作者:李娟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31期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它与学科课程一起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某一学科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与学科课程处于同一层面且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从这一层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研究与实践的形式对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合作精与和综合实践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至今已在实践中蹒跚地走过了十三个年头。在这几年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里有没有真正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当初预期的效果?这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从实验反馈的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实践中难免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对于那些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施的学校来说,这门课程的开设确实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正在积极地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发挥着传统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仍有不少学校还在持观望态度并没有真正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只是一种“点缀”和“装饰”,并没有真正在学校全面实施。其主要原因是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涉及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众多因素,每个因素又包括多个方面。在人的因素方面,有来自学校领导和学校指导教师方面的,有来自校外的指导教师、家长的认识与支持方面,还有来自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物的因素也包括许多方面,有来自学校内部的,如图书室、资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有来自学校外部的,如农村、工厂和自然中的各种资源等。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涉及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管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想研究什么就可以研究什么,想怎么研究就可以怎样研究,但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