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产业专题

航空航天产业专题
航空航天产业专题

理论·政策·产业

航空航天产业专题

陕西日报/2013 年/9 月/10 日/第 012 版

编者按多年来,陕西一直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陕西现已成为全国航空航天资源最雄厚、产业最聚集、专业最领先、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当前,陕西航空产业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工业,使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政策机遇和产业机遇。为此,我省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工业的战略机遇,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发展重点,强化政策措施,全力做大做强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努力推进我省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陕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次周末讲座,我们邀请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庄国京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设计师唐长红,为我们讲解国际、国内以及陕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背景、现实,并对未来做出了展望。

赵正永:航空航天产业是高端制造业和国家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多年来中央在陕航空、航天企业为国家国防

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同时,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军民融合步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对我省增强综合实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希望能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大航空航天领域的资源整合利用,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力争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娄勤俭: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省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拐弯超车”、实现“三个陕西”意义重大。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继续大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尽快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抓好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全力将航空航天产业打造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专家讲义摘编

航空技术发展

一、百年飞翔旅,技术创新路

飞机诞生不久,空中作战便成为战争的重要领域。空中力量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广泛应用,促使了

航空技术和航空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航空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突破,像喷气推进技术、大型飞机结构技术、气动设计技术、航行保障技术等更加成熟,使得远程、大众化和廉价的航空运输成为可能。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不断推出,民航业繁荣发展,全球化成为了现实。

二、创新同跨越,蓝天大旗展

当今,一个国家航空技术先进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能力和工业能力的重要标志,源于航空工业有很强的技术牵引性和产业链效应。它不仅能促进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相关航空产品的发展,还带动机械制造、冶金、化工、材料、自动控制、电子信息、计算机、仪表等上游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航空标准”的引领和驱动作用,推进航空技术在工业和科技领域的转化、溢出和扩散,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发展。

三、环球八万里,东方正春晓

航空工业宏观规划国家国防实力、提高技术竞争力,代表了国家意志,是国家、地缘政治力量和军事经济实力发展的体现。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现在已具备比较完整的型号谱系、配套的研制生产体系、飞机设计和系统配套能力,名列 2012 财富世界 500 强第 250 位。

作为中国航空的支柱,陕西省先后成功地研制了运 7 系列、运 8 系列、轰 6 系列、飞豹系列、空警系列、无人机系列、小鹰 500 和大型运输机,为中国国防作出重大贡献。31 家在陕航空企事业单位收入占据陕西省国防工业总收入近 70%,近年来更以 20%的速度递增,2012 年总收入达到500 多亿元。

陕西航空城阎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基地,具有大纵深内地优势布局。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受到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李鹏、胡锦涛、温家宝等历代中央领导亲临视察。它是中国民机自主研发理念的发源地,是各型中国民机总体方案的引领者和中国民机的人才基地。而位于阎良的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一飞院)是我国目前唯一集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设计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个型号:我国第一代支线客机——运七飞机、第一代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第一

架轻型公务机——小鹰 500 飞机、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在全国所有以航空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中,阎良具备的产业聚集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是唯一一个具备建成“中国西雅图”条件和优势的城市。

四、大飞机,大发展

大型飞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基础装备。在大型运输机研制过程中,我们创新拼搏、无私奉献,用 5 年时间完成了国际上 8 年才能完成的研制任务。2013 年 1 月 26 日,承载着十三亿国人期望的大型运输机首飞圆满成功,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

通过大飞机工程,我们能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建设精细、精益的工业基础,促进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升级;推动高技术集中开发和应用技术组织的群体能力提升;推动工业技术向规范化、细致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动民族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民族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由大飞机项目所推动的工业技术能力的跃升,足以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结构性变化,也将为保证中国的政治独立和国家主权提供强大的手段。

五、蓝天畅想,人才为本

空天一体,临近空间,信息网络,高超声速等成为目前军用飞机的发展趋势。民用飞机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飞行安全、增升减阻,提高乘坐品质,同时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与废气排放,降低噪音,降低成本和结构减重。为此,我们要求在新型气动布局、轻质结构技术、下一代发动机技术、先进空气动力学技术、制造工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飞机研制涵盖了总体、结构、强度、航电等多个专业,要求人才队伍专业包含了机械加工、化工、冶金、材料、控制、电子信息、能源、计算机、仪表、通信等多个专业。发展航空必须以人才为本,只有牢固建立起人才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与航空强国的同台竞技。

航天技术发展

一冲国航天技术发展现状

载人航天工程。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了十次飞行,其中有五次载人,按照“三步走”进行实施。第一步是载人航天飞船的在轨飞行,第二步是宇航员出舱、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第三步是将建造一个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月球探测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从2004 年开

始,也是按照“三步走”的方式进行,第一步“绕”,2007 年发射环月球飞行探测器,实现绕月探测;第二步“落”,2013 年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实现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第三步“回”,计划 2017 年月球采样,自动采样后返回地球。北斗导航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北斗试验系统区域有源导航,第二步是北斗区域系统区域无源导航,第三步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无源导航。

运载火箭:我国独立自主研制了 12 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发射各种轨道卫星的能力。据统计共进行了 180 次发射,将九艘飞船和一百多颗卫星送入了地球轨道。

应用卫星: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应用卫星已经形成了通信广播、气象、海洋、资源、环境领域、科学实验等多个系列并已形成业务应用型的体系。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卫星是用于中继无线通信的人造卫星。我国主要发展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目前在轨卫星有十一颗。气象卫星,是用于地球气象观测的人造卫星,它能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这些信息传

送给地面进行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具备有极轨和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三个国家之一,世界气象卫星组织已经把中国气象卫星作为全球气象预报的主要来源和裱据。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卫星。我国成功发射了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动力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能够对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

二、航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按照世界航天基金会公布的数据,2012 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达到 3043.1 亿美元,比 2011 年增长了 6.7%,从 2005 年到 2012 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增长了 68%。世界各国都把航天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一个对未来发展很重要的增长点,那么航天的影响在哪儿呢?简要地说,有三个影响。直接影响,航天产业提供直接产品与服务;间接影响,航天产业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购买以及在生产原材料和零部件过程中的投入;延伸影响,是由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导致连续增加的各项支出。

航天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为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和改善民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未来

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出发做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卫星应用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 7 月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目标,部署了重大行动,制定了配套政策。

三、陕西航天技术的发展

陕西在中国航天的定位:陕西省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动力支撑单位;包括四个基地,即是中国航天动力技术发展和研制基地,是中国航天微波载荷技术发展和研制基地,是中国航天微电子产业化基地,是中国航天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产业化基地。

陕西航天产业现状:陕西拥有门类齐全的航天产业基础,主要从事航天固体、液体发动机研制,星载电子设备、卫星地面跟踪遥测设备、航天计算机、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控制及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并拥有卫星地面测控系统。

陕西航天产业发展方向:在陕企业主要有航天四院、航天六院以及航天五院、航天九院的部分企业。航天四院以固体动力为核心技术为支撑,培育

和发展探空火箭、减灾防灾火箭、精细化工产品、复合材料等;航天六院以常规液体发动机、新一代低温液氧煤油发动机等为发展重点;航天五院以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和天基信息系统的研发、集成为主;航天九院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重点发展微电子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特种计算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等。

典型案例

新舟 600 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项目

新舟600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新舟60飞机基础上研制开发的改进型飞机。在综合航电系统、结构设计和客舱内环境、舒适程度、系统的维护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革新,达到了国际同类先进飞机的性能水平,适合距离在 800 公里以下的中短途支线运输。

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思路,西飞公司 2005 年开始研发新舟 600飞机,2007 年 1 月首架新舟 600 开始制造,2008 年 6 月 29 日,首架新舟 600 下线,2008 年 10月在阎良机场首飞,转入适航验证试飞阶段。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舟 600 飞机,在试飞验证阶段创造了多个第一,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完成

了国内首次进行的湿跑道试飞验证等多项试验。

目前,西飞公司已经逐步形成新舟 60,新舟600,新舟 700 飞机系列化发展的格局。新舟系列飞机在全球已获逾 200 架订单。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

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扩大活动范围梦想的追求与实践。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是科技水平、国防实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不仅对科技进步和先进制造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强大推力。

一、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

(一)航空器与航天器

航空与航天虽一字之差,却属两大技术门类。航空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航空技术主要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航空器和航天器是航空航天技术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认识航空航天科技最直

观的载体。从航空器与航天器在飞行环境、飞行原理、飞行速度、工作时限、升降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区别,可以看出两大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

(二)航空航天的主要门类

航空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飞机,根据不同用途可分为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研究机三大类18 种机型。

者的主要区别就是载人航天器具有生命保障系统。

(三)主要学科、关键技术及研制过程

航空航天技术体系庞大而复杂,是知识与技术

高度密集的产业。飞行器的研制与生产涉及空气动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天体物理学、空间科学、机械设计、电子学、材料学、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最优化等系统工程的各种特性。进入 20 世纪 90年代后,微电子、仿真、人机工效学、计算机集成制造、信息网络化等技术也很快被航空产业广泛采用。未来飞行器先进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重点在隐身技术、推力矢量技术、激光通信和无人机技术等。研制一种新型飞机一般需要 10-15 年,经历预先研究→方案论证→飞机详细设计→试验和试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批量生产→改进和改型的过程。

二、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经济分析

航空航天产业是在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多种科学、多种专业有机综合起来的综合技术经济体系,作为当今最为高端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之一,航空航天产业具有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但与之相伴随的是高附加值。根据日本通产省分析,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量,如果船舶为 1,则小汽车为 9,彩电为 50,电子计算机为 300,喷气客机为 800,航空发动机则高达 1400。而且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带动效应强,以目前国际水平,一架大

型民机一般由 300 万到 500 万个零件组成,需要全球范围内数千家配套供应商参与生产研制。据统计,一个飞机项目可以直接带动 1000多家大型企业和 10000 多家中小型企业,并能辐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强国都竞相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二)国际经验

目前,国际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呈现出美国、俄罗斯、巴西和欧洲四强争雄的局面,纵观其发展历程,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军民结合、项目牵引、集群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首先,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而其产业特有的良好的通用性是产业壮大的基础。如军机与民机在关键技术、生产、试验等方面的通用性约为 70%,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大型客机的通用性比例更高,典型的案例是美国、俄罗斯,都是通过军机技术研制出了民机;而飞机发动机是飞机最关键、技术含量最高、军民两用特征最明显的部件,经过简单的二次开发就可应用于船舶、汽车等领域,宝马公司创建之初;主要生产航空发动机,现已成为世界上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其二,项目带动。在航空航天领域,正是一个个重大工程与项目的实施才促使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推动全球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美国的阿

波罗登月计划、欧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统、火星探测使欧美始终引领着全球航天业的发展;空客 A300 系列的研制成功造就了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航空界独领风骚;我国歼十飞机的研制生产也一举奠定了成飞公司行业领先的地位。第三,集群发展。航空航天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技术密集,因而依托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密集的地区集中发展成为航空航天强国不约而同的选择。如全球现役的波音民用飞机 14000 多架,占全球机队总量的 75%,在波音公司未开展国际化战略之前,其设计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西雅图周边。

(三)陕西优势

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并将其作为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现已成为全国航空航天资源最雄厚、产业最聚集、专业最领先、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2012 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占全国 17.62%,位列第一,超出第二位天津市5.8 个百分点。航空产业方面,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航空产业已形成集大中型飞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学培训为一体,较为完善的航空科研生产体系,产业规模大、门类齐全,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在陕航空企事业单位不仅研制了众多型号系列的军用

飞机,同时研制了新舟 60、600系列、小鹰-500 系列的民用飞机,还承担着 C919 大型客机和 ARJ21 支线飞机的研制配套任务,在制冷设备、新型纺织机械、石化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燃机等专业设备制造类的民用产业领域成绩斐然。航天产业方面,陕西是我国航天固体、液体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被誉为我国“航天动力之乡”,在运载动力、卫星有效载荷、测控导航、微电子等航天主导产业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中,我省多家企事业单位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研制生产任务。

近年来,在陕航天企事业单位发挥在卫星应用、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航天特种技术应用领域优势,研制开发了大型生物化工设备、远程输油泵、集成电路、碳碳复合材料等民用产品,民用航天产业已成为我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四)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各国航空运输和空间开发需求不断增长,促使航空航天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就国际民用飞机市场预测,未来 20 年,全球需要干支线飞机约 38000 架,价值约 46000 亿美元,其中我国需要干支线飞机约 5000 架,价值约6000 亿美元,各类通用飞机的国际市场需求至少

为10 万架,价值超 6000 亿美元,中国将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飞机市场。加之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大型飞机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已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国内航空航天产业竞争也日益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 20 余个城市和地区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各地纷纷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给予重点支持和投入,近年来国内其他省份航空航天产业增量迅速壮大,我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巩固优势地位,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实现新突破。

三、政策建议

1、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建议国家在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战略目标和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军品采办制度、低空空域开放、民用飞机适航认证、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军队、政府、军工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的深度合作,施行必要适度的财政支持,形成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2、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我省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航总局、中航工业、中国商飞、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家部委和企业集团的合

作共建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建立多种类、多层次的合作形式,不断完善融合发展机制。

3、聚焦重大项目。深入研究纳入国家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紧紧抓住大飞机、新舟 700 涡桨支线飞机、新一代运载动力、北斗导航系统等项目研制和产业化的契机,将航空航天产业重点项目优先纳入省级重点项目,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要素保障,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人才引进、融资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航空、航天重大产业化项目需求,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保证航空航天重大型号工程“绿色通道”畅通,对航空航天重大民品产业化项目要按照重点项目流程图,实行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并实行重点项目联合检查制度。

4、加强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西安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抓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配套环境,打造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地。积极跟进省内航空航天企业重组进程,利用其重组搬迁契机,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强化产业聚集发展。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重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向航空航天基地聚集,形成龙头带动优

势,积极推动基地园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真正实现基地园区集群化、规模化快速发展。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光进

航空与航天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很早就有“飞天”的尝试,自从 20 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作的飞机完成短暂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得以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有了质的飞跃,到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

航空产业是研制、生产和修理航空器的工业,通常包括航空飞行器、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多种产品制造和修理行业以及独立的或隶属于企业的研究设计单位、试验基地和管理机构等。航天产业是研制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导弹武器系统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工业,也是人类面向太空发展的新兴工业,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产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阶段。航空航天领域集中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包括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电子及自动控制等科技的发展,其应用也逐步扩展到大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从1956年至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如今,航空航天行业是支持整个中国的重要行业。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比如,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在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原因。拥有航天火箭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

慑力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如今,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以大型飞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为引领,加强航空航天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衔接,促进军民用技术相互转移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振兴航空航天事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同行共享发展成果。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不断推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

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与发展

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发展 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与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3、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4、1981年,我国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利用其所发送回至地面的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7、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与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与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制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投入运行,成功地保证了第八届全运会的举行,同时还为长江截流提供了可靠、优质的气象服务。 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与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与寿命,同 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9、1984年4月8日,我国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迎来了中国卫星通信的新时代,其社会效益就是无法估量的。 10、多项搭载试验,使空间微重力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新材料的研制生产、合成新的药物、改善传统的农作物栽培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就是用返回式卫星进行的空间育种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空间育种选育的水稻卫-36株系,单株质量在50克以上,比对照

航空航天产业

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 投资指南 二○○八年八月

目录 一、产业现状 (2) (一)、产业基础 (2) 1、基本情况 (2) 2、发展动态 (3) (二)、产业链情况 (4) 1、产业链 (4) 2、在蓉重点企业及国内外优势企业 (7) (三)、市场概况 (11) 二、投资环境 (11) (一)、人力资源 (11) 1、人力资源供给 (11) 2、劳动力成本 (13) 3、人力资源服务 (15) (二)、基础设施 (17) 1、自来水 (17) 2、电力 (18) 3、天然气 (18) (三)、物流条件 (18) 1. 航空 (18) 2. 铁路运输 (20) 3. 公路 (21) 4. 水路 (21) (四)、环保要求 (22) 三、产业发展规划 (22) (一)、产业政策 (22) (二)、产业规划 (23) 1、总目标 (23) 2、产业发展目标 (23) (三)、一区一主业 (25) 四、“5.12”汶川地震对成都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28) (一)、汶川地震对成都市的影响 (28) (二)、汶川地震对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影响 (30)

航空航天产业是成都市的优势产业与战略性先导产业。成都有着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科研基础、制造优势、技术创新和市场辐射能力。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基础 1、基本情况 成都现有航空航天工业及运输、维修业规模以上企业和研究院所33户,主要企业资产310余亿元,职工5万余人,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 航空方面形成了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为龙头,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成都航空仪表公司、成都锦江机械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第二十九研究所、海特集团、华太公司、Snecma、国航西南公司维修基地等单位配合协作的完整的飞机设计、制造工业体系。成都已发展成为我国设计研制和批量生产歼击机及重要民用航空运输、维修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航空产业科研生产基地。 2008年2月,国家正式批准在成都市、哈尔滨市、安顺市、沈阳市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目前,成都航空工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二,拥有成飞公司、成发公司等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21个最新航空产业园区汇总

近日,通航政策不断开放,通航产业不断发展,促使了我国建立起了好多的航空产业园,据统计目前我们航空产业园已在50家之上,天天飞小编近日统计了一下各个省份的部分航空名产业园。(注:天天飞由天天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携手阿里巴巴资深技术团队斥巨资倾情打造,致力于全球最大最专业的通航产业垂直交易平台。) 北京密云通用航空产业园: 密云通航产业园位于北京市东北部,距离北京城区50公里,距离首都国际机场约35 公里,毗邻风景秀丽的密云水库,整体产业园占地面积约5000亩。该地区风向恒定,飞行区域开阔。园区距京承高速公路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产业园共分南北两区,北区为密云机场,以起降直升机及小型固定翼飞机为主;南区为公务机机场;并建设通用航空产业链配套设施。 天津航空城: 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是天津临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是滨海新区重要的功能区之一。天津航天城总占地102平方公里,配套的既有航空物流区,机场营运区,航空维修区,也有以民航大学为主体的教学研发区和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航天城不仅设施完善,而且还拥有航空制造业区,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的建成,使天津成为继美国西雅图、法国图卢兹、德国汉堡之后的第四个拥有大飞机组装线的城市。而今,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直升机生产研发基地、无人驾驶飞机等一系列航空航天产业重大项目纷纷在天津落户,国际航空航天贸易展洽会也永久落户津门,天津成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新“福地”。 河北航空城: 河北航空城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内,处于友谊大街以东,石津灌区以北,泰华街延伸线以西,规划路以南。总投资约120亿元。河北航空城的建设标志着继组建河北航空集团、河北航空公司之后,我省民航产业发展再次迈出重大步伐。 河北航空城投资主体是冀中能源集团。目前该集团已拥有10个子公司,其中包括冀中能源、华北制药、金牛化工3家上市公司,成为以煤炭为主业,医药、航空、电力、化工、机械等多个产业板块综合发展的特大型企业。 青云航空产业园: 山西青云集团成立于2002年,其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通用飞机研发与制造基地、产品支援基地、销售与服务基地、通用航空飞行体验与培训、娱乐基地和国展中心五个板块,总投资159.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已批准我集团旗下“山西青云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的筹建申请。 包头众翔通用航空产业园: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学号:021210229 姓名:梁欢欢

回顾中国航空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有不少叹息,又不禁赞叹,真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一曲跌宕起伏的歌谣。 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较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在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我们的清政府仍然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这直接导致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水平远远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改革是翻天覆地的。工业与科技的落后,文化教育的愚昧无知注定先进的航空技术无法在旧的条件下得到发展。虽然有一些努力,但是毕竟是改变不了这种现状。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就连带弹巡逻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阅兵式。所以在旧中国,没有发展航空工业的能力。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很快,便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两国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这对于正在筹建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年的4月18日,中央决定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维修工作,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诞生了。我们学校南航,还有北航等一批航空院校正是在这种目的下成立的。 我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等一系列的研究所和工厂,并且生产出了飞机。可是,在随后的几十年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是仿制前苏联的飞机,并摸索走自行设计之路,但是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以及自身工业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航空技术的复杂性,我国在航空领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专家。再加上“大跃进”所造成的恶果和三年自然灾害的降临,新兴的航空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航空材料和器材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空工业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路。 然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正当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航空工业,研制新的高性能军用和民用飞机时,刚刚走上自力更生道路的中国航空工业再一次遭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严重地妨碍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文革中各种新型号的飞机长期延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时间上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航空工业恢复了正常的研制生产秩序,中国的航空工业才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航空教育濒临解体的地步,人才培养中断,造成航空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然而,就是在这样曲折的道路中,我们的航空事业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空工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我国跨入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航空工业进入独立建设和发展时期,在克服重重困难和严重干扰中继续发展,1965年,我国自行设

窄体飞机的航空航天产业

窄体飞机的航空航天产业 波音公司估计中国将在未来20年内订购3,400架新飞机,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商务阶层和中产阶层的需要。波音预计在全球销售28,600架飞机,中国进口的飞机数量将占到12%。目前,波音公司在各国购买飞机部件,在美国总装之后再将成品飞机运至中国。分析师表示,在天津保税区设立一家总装生产线合资企业对空客大有裨益,因为这样能进行自我促销,同时使其有别于波音公司。 “通过在中国进行飞机总装,空客公司就能确保中国更有可能购买他们生产的飞机,而不是考虑购买波音737,”史密斯说道,“当工厂满负荷运转时,空客每月可以制造四架飞机,这是优于波音公司的一个巨大优势。” 劳动力成本占到飞机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空客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要比波音在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得多。柯恩指出,波音要想建立一个类似的合作企业来克服成本和生产能力方面的劣势,这可谓是一个更大的竞争压力, 空客为将要在中国总装下线的A320机队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审查计划。“会发生故障的产品将被所有公司拒之门外,”内森说道,“民航飞机出现故障意味着灾难性事故。” 一旦中国创建了能够生产出供国内使用的底成本支线窄体飞机的航空航天产业,它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即如何将此成果推向国际市场。为了让新型飞机能在美国领空航行,首先必须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个审批过程非常严格,大约需要100 0飞行小时,长达数年时间。欧洲航空安全局采取的措施大同小异,即新型飞机必须获批后才能在欧洲领空航行,全球各地的此类机构大多如此。 即便中国成功获得了全球的安全证书,分析师指出,国外航空公司和外国乘客仍对中国产品的低劣质量心存疑虑,这是因为中国最近发生的消费品受污丑闻所致,比如婴儿配方奶粉和宠物食品。2008年四川地震将数座楼房震塌,其中包括一间校舍,调查人员发现,建筑公司在施工时使用了劣质水泥来偷工减料。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是因为中国企业想要节约成本所致。但是,在购买飞机时,成本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安全考量才是第一位的。 “如果这些企业想要获得竞争力,他们必须消除人们对其在质量执行不力方面的成见,”柯恩说道,“‘毒奶粉’事件是可怕的事故,但是,如果销往国际市场的飞机在飞行中出现问题的话,其后果将会更加严重,反响也会更加强烈。”柯恩补充指出,中国必须投入重金,建立起一个强健的审查基础机构,并确保国际航空公司市场和国际乘客充分了解此种保护性机制。 最近,中国发起了一项国内基金,专门用于投资其航空航天产业,以建造全球性的大型客机,此举似乎表明中国正在全力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航空航天产业。新华社最新报道,中国希望通过这项基金来筹得60亿美元的资金。中国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制造出大型客机,

航空航天发展史

航空航天发展史课程论文——论战争与航空发展的关系 15191001 李想

摘要 每当我们提起战争,总会联想到残酷,杀戮等不好的名词。由于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血流漂橹,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战争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战争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剂。从航空航天技术来看,战争无疑是该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剂。从1903年莱特兄弟自制飞机的试飞成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空天战争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第一架飞机的产生到二战结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飞机,可以看出,不到50年的时间里,航空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航空技术也是由于世界局势的紧张,美俄之间的冷战促进发展的。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战争中,空战将成为战争中最主要的战争形态。 关键词 战争,航空技术,发展

引言 时代背景 我们羡慕鸟儿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对飞行的渴望深深的植入人类的心中,我们将对飞行的美好愿望寄托于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之中。嫦娥奔月,阿波罗,赫尔墨斯等都是有关飞行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发明了很多有关飞行的技艺。例如竹蜻蜓,木鸟,风筝。同时还有一些人为飞行的尝试付出了生命。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后人对航空技术的研制。 发展过程

正文 战争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航空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但航空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李林塔尔因滑翔事故牺牲后,欧洲航空技术一度陷入困境,许多科学家和航空探索者对飞机失去了信心。直到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欧洲航空技术才一改之前低迷的状态。人们对飞机不断的进行改造,飞机速度不断提高,飞行时长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高。单翼机,双翼机多种种类的飞机不断出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飞机只是被人们看做一种有趣的玩物,其应用价值和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首先发现飞机具有空中侦察和同炮兵配合校准炮弹落点。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对于飞机飞行平稳以及观察精度提高的研究。于此同时,在侦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空中战斗。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飞机的战斗力的重要性。人们尝试着在飞机上安装机枪,大炮等,形成了战斗机的雏形。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出现了战斗机,轰炸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之久,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具体数据。

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发展的看法

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看法(一)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8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随着“神舟”四号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穹,浩瀚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两年后,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中国载人航天又迈出了一大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

航空产业链及航空服务业

航空产业链 包括了航空器设计研发,制造总装,销售与市场,运营与使用,运营保障与服务。 航空制造产业链

民用航空产业链 包括民航运输、通航作业和民航培训。 通航产业链 按照供需关系和价值流动将通用航空产业链分为基础产业、航空制造业、运行保障资源、通航运营业和应用产业五个板块。按照五大板块的性质,又可以分为通用航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核心产业包括通用航空器制造、通航运营和运行所需的各类保障资源三大板块。关联产业则包含基础产业和应用产业,基础产业为通用航空的上游产业,为通用航空器制造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基础;应用产业是通用航空的下游产业,主要是通用航空作为生产工具或消费物品服务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 通航核心产业 通航产业链核心行业包括航空器的设计、制造,机载、空管、机场等设备和信息技术,航空器、空管和维修、机场建设运营等。

通航关联产业 通航产业链间接关联行业包括航空航天、空间技术、先进材料、钢铁冶金、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一些列高科技产业。 航空服务业 通用航空中游产业是指围绕通用航空活动而产生的各种服务型产业。通用航空的中游产业包括技术人员培训、维修保障、空中导航与信息服务、航材与航空油料保障、机场及起降点服务以及派生出来的保险、融资以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在运行保障方面,为通用航空活动提供高效、低廉的燃油以及其他航材油料的供应、包括飞行计划申报、航行信息在内的飞行服务以及地面运行保障服务。在运行保障领域之外,还存在很多对通用航空活动存在间接影响的领域,如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等。在金融领域,融资市场的大小以及政府对飞行活动的保险要求也会对通用航空产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用航空下游产业是指依赖通用航空活动服务而产生的服务产业种类。通用航空的下游产业包括教育培训、私用公务飞行、体育运动与娱乐产业、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开发等等。通用航空下游产业不同于中游产业,在于其服务目标是不针对通用航空公司的通用航空活动,

航空航天设备行业

航空航天设备行业:中国航空制造业迎来发展良机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14:39 作者:李俭俭 行业评级:看好评级变动:维持(首次)评级撰写时间: 我们作为专业观众于11月17日参加了在珠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国产大飞机项目市场推广获重大突破,低空开放正式破冰,中国的航空制造行业有望迎来一个爆发式成长期。本届航展有以下重大看点:中国航空制造业市场前景广阔,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根据中国商飞在珠海航展发布《2010年-2029年市场预测年报》,到2029年,全球 共需要30230架干线和支线飞机,总价值近3.4万亿美元。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对民用飞机的需求价值高达4568亿美元,中国客机机队占全球机队的比例将从现在的8%上升至14%。 国产大飞机签订100架飞机启动订单,C919项目市场推广获得重大突破 在珠海航展开幕式上,中国商飞与中国国航、南航等6家企业签署了国产C919客 机启动用户协议,并获得了100架飞机的启动订单。C919大型客机启动用户的确定,表明国产大飞机开始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根据计划,C919客机将于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 低空开放正式破冰,中航工业布局通用航空 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10年11月14日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 意见》,彻底打开了国内通用飞机的“蓝海”市场。中航通飞在珠海航展高调亮相共参与11个项目展示,其中有6项是首次参展,包括蛟龙600飞机模型、两型EPIC涡扇公务机模型、两型EPIC涡桨飞机模型和FKC浮空器模型。为应对国内通用航空产业的巨大潜在需求市场,中航通飞将重点围绕通用飞机研发、制造、运营与服务,力争实现通用航空的全产业链发展。 国外厂商看好中国航空市场,加强与国内航空制造企业合作 国外航空制造厂商极为看好中国航空制造市场的快速发展,在珠海航展期间纷纷和国内航空制造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西飞国际与法国赛公司签署《关于西安赛威短舱有限公司之合营合同》,航空动力与艾维欧签订备忘录拟合作建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优良制造中心,国外航空制造厂商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必将促进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 航空制造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未来发展空间广 阔,给予“增持”评级。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概况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一飞冲天 从无到有,以年均180%的速度成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以空客大飞机、中航直升机、彩虹无人机、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直播通信卫星等龙头产品为标志,形成“三机一箭一星”的发展格局——这是“十一五”走出的非凡历程; 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进入全国前三名,打造形成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运载火箭、直播通信卫星、空间站为代表的“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结构——这是“十二五”可预期的美好前景。 站在2010年岁末抚今追昔,本市航空航天产业硕果累累。 短短几年间,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彩虹无人机、长征火箭、通信卫星等一批航空航天产业龙头项目纷纷“空降”津城,成为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2005年,本市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仅为2.2亿元,到2009年,实现112亿元,增长了近50倍,预计今年末,总产值将达到210亿元,天津成为全国唯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 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形成,天津被确立为中国航天在21世纪重点发展的四大基地之首。 目前,本市已形成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航空制造业,开发区西区、滨海高新区航天制造业为核心的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已入驻空客(天津)总装有限公司、西飞国际(天津)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等近50家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吸引了包括美国古德里奇、法国佐地亚哥、泰雷兹、瑞士华格、索科墨和汉斯公司、西班牙英德拉、加拿大FTG、吉富中国投资、PPG、德国汉莎航空货栈、空客物流中心、天津航天神舟科技、神州通用等上百家航空配套企业,形成了由飞机总装和零部件配套制造业带动,高端航空金融租赁、航空物流、航空培训、商务会展以及航天技术服务、航天投资融资等配套企业聚集的雏形,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完善。 过去五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直升机研究所等航空航天领域国家级院所陆续来津建设研发试验基地,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天津大学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相继成立,航空航天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共有十几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二代导航、大型飞机等国家航空航天领域重大工程研制,在空间电源、惯性制导、卫星通信导航、复合材料等领域形成了创新优势。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对大飞机,五年后,本市将达到年产空客319、320、321系列飞机48架,并将积极跟进承接空客350项目,形成空客系列机体、部件、发动机的系列维修能力和货机改装能力,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其未来展望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其未来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目前我国位于世界前列的洲际导弹水平,很高的卫星发射成功率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在航空航天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但是成功并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有专家评价过,中国的航天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10-15年,我国在民用飞机的发展上仍然是一片空白,在军用航空技术方面,我过的军用运输机还停留在改进运8的水平,轰炸机还停留在改进轰6的水平,战斗机还只是第三代水平(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已经服役),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20年-30年。那么,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落后与差距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1.历史遗留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发达 国家的目光已经聚集到了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新通讯手段 的发明上。而中国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内正处于国破家亡的 时代,政局的动乱和列强的侵略使得当时的中国无暇顾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当时的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始起步了,而中国仍然是一片空白。 2.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空工业依然是零基础,到文革时 期已经可以防治超音速战斗机,自行研制喷气式教练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 国的航空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状态,尤其是八九十年代,我国的航空航天几 乎没有任何发展,虽然此时中国的经济受益于改革开放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但 是中国的科学事业却止步不前。这与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有直接关系的。 3.经费不足:在航空航天的研究方面需要大量的经费,航空航天的研究是一个不断 摸索的过程,飞机的研制需要做许多实验,像风洞试验就需要特有的环境条件, 而我国许多风洞实验都要拿去俄罗斯做,这就需要巨额的费用。飞机的的制造需 要很多原材料,而在探索阶段,难免不会有原材料的浪费。这都需要巨大的经费 支撑。没有足够的经费,在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是无法取得进展的。 4.人才缺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端的专业人才,而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不 容乐观。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研制团队人员紧张,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大量的设 计任务。还有就是人才额待遇问题,工资过低使得留不住人才。

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

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分析 一、航空航天行业基本概念 航空航天是人类开发大气层和宇宙空间时发生的活动的总称。其中,航空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而航天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航天器在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中进行的航空活动。 (一)飞行器 飞行器是指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如气球、飞艇、飞机等。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依靠惯性做与天体类似的轨道运动。 (二)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除了国防、警察和海关等国家航空活动以外的航空活动。民用航空活动是航空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制造业的界限,用“非军事等性质”表明了它和军事航空等国家航空活动不同。 (三)军用航空

军用航空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方面。军用航空可以使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气球和飞艇,也可以使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和滑翔机等。现代军用航空活动主要依靠飞机和直升机。 (四)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二、中国民航发展现状及民航运输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我国民航发展现状 我国民航在近25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90年代初期民航实现旅客周转230.48亿人公里,开辟437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385条。而到2015年,全民航旅客周转量翻了30倍,实现旅客周转7270.7亿人公里,年复合增速达到15%。总航线达到3142条,其中国内航线2652条。全民航无论在绝对量还是航线版图都实现了全面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