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大作业-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管理经济学大作业-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管理经济学大作业-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目录

摘要 (1)

一、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2)

二、影响我国旅游业需求的因素 (2)

2.1主要影响因素 (2)

2.1.1 经济水平 (2)

2.1.2 价格水平 (3)

2.1.3 居民消费水平 (3)

2.2 次要影响因素 (3)

2.2.1 交通状况 (3)

2.2.2 产业结构 (4)

2.2.3 旅游资源 (5)

三、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模型与变量 (5)

四、实证研究 (6)

4.1 国内旅游需求的横向对比 (6)

4.2 模型的回归分析 (7)

4.2.1整体拟合性分析 (8)

4.2.2 回归方程检验 (8)

4.2.3 回归方程结论 (8)

五需求特点分析 (9)

5.1 收入弹性分析 (9)

5.2 价格弹性分析 (10)

5.3 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时间序列估计 (11)

参考文献 (12)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定性分析,接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1994-2011年的国内城镇居民旅游市场需求和农村居民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我国人均年收入、旅游平均每次每人价格、居民消费水平角度对上述分析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横向对比与说明,最后对国内旅游市场总体需求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用指数函数拟合旅游需求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对2013年的国内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

关键字: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价格弹性、收入弹性

Abstract: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followed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for 1994-2011 in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demand for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residents travel dem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this basis, from China's per capita annual income, average per person tour price,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point of view of the above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ateral, the last of the overall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demand for time series analysis, exponential function fitting tourism demand trends over time, and in 2013 the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demand forecast.

Keywords: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demand analysis, price elasticity, income elasticity

一、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一直以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产业关联性,可以说它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提前见底并率先带动经济起跳的先导行业之一。旅游行业的发展既符合环境保护、调节产业结构的产业发展战略,也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可以有效地改善国民经济增长结构。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1.93万亿元(占当国内生产总值的4.08%);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叫中国旅游业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进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奇迹”。这种超高速的旅游发展动力来自何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对于世界各国旅游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和人口数量上都差异较大,前者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后者,因而又可以进一步将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细分为城镇居民需求市场和农村居民旅游市场两块进行横向对比,来验证经济学上的相关需求理论。

二、影响我国旅游业需求的因素

研究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各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能揭示影响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因素,确认哪些因素对旅游业效率影响比较显著及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效率,使我国旅游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这些因素,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对旅游发展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可以为主管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的自身因素。本章主要就不同因素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以期找到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显著因素。

2.1主要影响因素

2.1.1 经济水平

旅游发展需要地区财政条件作为支撑,地区旅游的发展所需要的景观、环境、

交通和接待设施等硬件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国际上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显示,经济发达国家往往也是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目前国际旅游强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中国、德国、英国,其中只有西班牙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旅游需求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需求发展到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对旅游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发达国家地区可以利用经济、技术等手段创造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档次,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创造多样新颖的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从而弥补旅游资源的不足。

同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影响着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而人均年收入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外有学者对国民经济和旅游业的关系做过定量分析,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左右时,旅游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而在大于2%时,旅游收入增长率将数倍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才会产生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社会也才有可能组织起有效的旅游供给。

2.1.2 价格水平

旅游需求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1]。在同类同质目的地中,价格水平越低,越具有竞争力;反之,则相反。这一特点与所有贸易品都相同。但不同的是,世界各地的旅游资源(吸引物)总是千差万别的,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目的地资源垄断性或吸引力强弱的体现,目的地价格水平的高低对于旅游发展的影响又是不确定的,因而有必要专门提出予以探讨。在探讨国内旅游需求量时,可采用平均每人每次旅游花费来衡量。

2.1.3 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旅游部分的支出也会相对提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旅游市场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2.2 次要影响因素

2.2.1 交通状况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

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是推进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费用消耗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中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日程的安排,道路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游客的旅游经历和心情,极大地影响旅游者整个旅行的质量和满意度。旅游资源潜力的开发,必须以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由于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

目前国内旅游的出行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民航或者自驾。但自驾所占的比例较少,所以可以将年铁路、公路和民航载运乘客数量来作为衡量我国旅游交通的一个指标。

2.2.2 产业结构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当中的重要产业,在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范畴,部分学者认为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反映了旅游业的带动性强、关联性广,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大多数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可以为特定区域内的旅游业提供产业服务,旅游产业也会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对第三产业具有较好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取得越大的收益,旅游产业就会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效率就会越高。

一般采用第三产业增值/GDP之比来描述产业结构下表是1994-2011年第三产业增值/GDP之比的趋势图,可以从中看出这18年来,产业趋势总体呈上升方向,但也有小波谷,因而将其视为次要因素。

2.2.3 旅游资源

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进人21世纪,我国旅游消费不再是统一低层次的消费,呈现初级的市场细分状态,其中高层旅游消费者从纯粹的观光型旅游转化成度假型休闲,中层旅游者则需要更广泛的旅游产品,而低层旅游消费者绝大部分是观光旅游。总体上来说,我国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旅游资源的依赖性在逐步减弱,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组合日益凸显其精细化和特色化,旅游业发展对传统旅游资源的依赖也逐渐减弱。

三、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模型与变量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1994—2011年各省(市、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正、副本)》、《中国旅游年鉴》。在样本数据的时间选择方面,在1995年以前我国各地均缺乏国内旅游统计资料;到目前为止,个别地区尚未给出2012年的统计数据,只能就现有可得数据展开分析。以18年的时间跨度检验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轨迹应该是充分的。

研究参照跨国增长研究的常用方法,将计量模型建立在巴罗和萨拉义一马丁(Barro and Sala—i—Martin,1992)[2]所提出的条件收敛的假设之上。根据条件收敛假设,在控制了所有其他变量之后,旅游需求量与人均收人、旅游消费价格应

该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从而,计量模型服从以下的一般形式:Q=α+β1*Y+β2*P+β3H+ε

式中因变量Q为我国境内每年旅游总人次。为了研究旅游需求量与收入和价格之间的弹性关系,将等式右边的Y、P设为自变量;为回归模型中的重点分析对象,其中Y用人均GDP指标表示,P为每次旅游价格,因为全国各个旅行社的报价差异较大,自费旅游价格也浮动较多,这里采用人均每次花费作为价格变量P的衡量指标;H为控制变量,表示居民消费水平;ε是随机扰动项。

各变量解释以及假设总结如下:

四、实证研究

4.1 国内旅游需求的横向对比

因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在收入和消费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性,这里很有必要将其分开,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以便能将更好得进行需求市场细分

1994-2011年城镇居民旅游市场需求与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需求统计比较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1994-2009年农村人口的旅游次数均大于城镇人口,这可能与中国的农村人口基数较大有关,而2010年开始城镇人口的旅游次数大于农村人口,并且在2011年其差距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城镇人口的年出行频率增加了,这与近几年来的调休节假日集中放假时间变长有关,例如“十一”连续七天长假使得城镇居民有充足时间去较远的地方旅游。

4.2 模型的回归分析

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检验了上述各因素与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相关关系。

城镇人口旅游函数线性回归方程为

Q=α+β

1*Y+β

2

*P+β

3

H+ε (1)

农村人口旅游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

Q’=α’+β

1’*Y’+β

2

’*P’+β

3

’H’+ε’ (2)

4.2.1整体拟合性分析

表4-1 模型汇总

a. 预测变量: (常量), 居民消费水平(元), 平均花费(元/次/人), 人均收入(元/人)。

对因变量Q和其他3个变量进行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9、0.955,决定系数(R2 )分别为0.959、0.911,调整系数分别为0.95、0.892,,分别说明两个模型中需求变化的97.9%、95.5%可以由人均收入、平均价格、消费水平的变化来解释。该方程的整体拟合优度非常好,对相应的被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较好,,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统计上分析解释变量。

4.2.2 回归方程检验

a. 预测变量: (常量), 居民消费水平, 平均花费, 人均收入。

b. 因变量: 旅游人次

上表为回归方程的方差分解及检验结果,回归方程(1)和(2)的统计量F值为109.434、44.836,Sig值(P值)都为0.000,小于0.05说明两个方程的回归显著,模型有较为显著的统计意义。

4.2.3 回归方程结论

a. 因变量: 旅游人次(百万)

表中采用t检验,其中α=0.05,n=18,则tα/2(n-2)=2.120,则上述所有变量的|t|都大于2.120,并且所有的Sig.也都小于0.05,说明回归效果显著,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用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从容忍度来看,各个变量的容差都较小,解释量越低,代表容忍度越高,说明各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越低,本模型变量选取得很合理。

因而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回归方程:

旅游需求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Q=382.02+0.14Y-0.75P+0.31H+ε

旅游需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Q=82.57+0.16Y-0.07P+1.77H+ε

五需求特点分析

5.1 收入弹性分析

点收入弹性的定义是E

y =(?Q

D

/?Y)*Y/Q

D

,根据上文求出的需求函数,可以得

出每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点收入弹性,以2011年为例:

城镇居民年末收入弹性,E

y

=0.14*23979.2/1687=2.0

农村居民年末收入弹性,E y=0.16*9833.14/954=1.64

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其意义为城镇居民收入增加10%,旅游人次要增加20%;而农村居民收入增加10%,旅游人次要增加16.4%,

说明我国国内旅游需求量的变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敏感度高于农村居民,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更大作用。

5.2 价格弹性分析

点价格弹性的定义是E

D =(?Q

D

/?P)*P/Q

D

,根据上文求出的需求函数,可以得出

每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点价格弹性,以2011年为例:

城镇居民年末价格弹性,E

D

=-0.75*877.8/1687=-0.39

农村居民年末价格弹性,E D=-0.07*471.4/954=-0.034

农村居民的价格弹性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其意义为价格增加10%,城镇居民旅游人次要减少0.39%;,旅游人次则减少0.034%,说明旅游价格的变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敏感度高于农村居民,提高旅游价格对城镇居民旅游的需求量减少

起更大作用。由于|E

D

|<1,说明弹性不足,因而价格上升将造成消费者的总支出增加,此时采取提价策略可以使整个旅游市场的总收益增加。这也同时说明了最近几年景区门票一直在不断涨价的愿意。

各年的年末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统计如下:

5.3 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时间序列估计

首先为了剔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对个年份的y进行三项移动平均。其趋势图如下:

可以看出,图中的趋势线呈指数类型,因此用指数模型y=ab t,再利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把模型线性化为:log y t=log a+tlogb,进行趋势值的测定,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出a和b的值.其计算过程和原理类似于上文的实证研究,这里省略过程,并且得出的结果变量显著,通过检验。

a.

求出的线性方程为:

log y t= 2.603+0.038t

即log a=2.603,logb=0.038

所以模型为y=426.57*1.09t

其中令1994年的t值为1,则2013年t值为20,由此表达式可以预测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额为3308.2万人次。

参考文献

[1] CROUCH I GEOFFREY.A Meta-analysis ofTourism Demand[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1):103—118.

[2] BARRO J ROBERT;SALA-I-MARTIN Xavier Convergence1992(02)

[3] 薛献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4]刘长生.简玉峰.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分解.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2期.P84-91

[5]左冰.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贡献度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10期.P82-90

[6]刘佳,赵金金.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术.经济问题探.》2012年第11期.P110-116

(完整word版)华师大管理经济学平时作业(含答案)

平时作业要求: 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价格歧视: 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3、产品差异化: 所谓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4、占优策略:在企业各自的策略集中,如果存在一个与其他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无关的最优选择。 5、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一方只有公开信息,另一方既有公开信息又有私人信息,后者比前者拥有的信息。 二、简答题(6分×5=30分) 1、为什么进行管理决策时,必须考虑机会成本,而不是会计成本?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如把它用于甲用途,就不能再用于乙用途。决策就是进行这种选择,即在渚多用途中选择最优用途。这就需要比较资源用于不同用途可能带来的价值。机会成本就

代表资源用于其他次好用途可能带来的价值(收入)。在决策中使用机会成本,就能比较出资源用于本用途的相对优劣。会计成本是历史成本,而决策总是面对将来的。会计成本又只限于有形的货币支出,没有包括因资源用于本用途而付出的全部代价。因而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 2、联合制药公司已经花了5000万元用来开发和试验一种新药。市场营销部门的经理估计,为了使这种产品投入市场还需要花3000万元广告费,但将来全部销售收入估计只有6000万元,即支出将超过收入2000万元(=5000+3000-6000)。为此,他建议应当停止生产和销售这种药品。你认为他的建议是否正确?如果会计部门现在又提出,如果经营这种产品,它必须分摊公司的间接费用3500 万元。这一新的信息,是否影响你的决策?为什么? 答:1)营销经理建议不正确,因开发成本已经投入,如不经营销售,则净亏5000万,投入市场后,销售毛利6000-3000=3000万,可减少亏损。2)若增加间接费用3500万,经营销售创造的3000万元毛利低于新增的间接费用,经营该项目的亏损将更多,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将选择放弃。但如站在全公司老板角度考虑,该项目分摊3500万元间接费用,使公司其他项目间接费用减少,从而增加其他项目的帐面利润,也可以考虑继续经营该产品 3、航空公司常常对学生或老人实行机票优惠,请解释航空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上述行为在经济学上就叫“价格歧视”。“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的不同而规定的不同价格,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另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 “价格歧视”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价格歧视”中的歧视是经济学的术语,而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由于扩大市场,使生产者能够得到规模经济利益,在满足了付高价的消费者的消费之后,可以降价再满足一部分只能出低价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整个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好处。因为通过这种策略,厂商可以依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消费群,分别定价,赚取更多的利润。“价格歧视”堪称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之一。 4、行业的市场结构分为哪些类型?哪些主要因素决定了一个行业市场结构的类型? 答:市场结构可以按其不同的竞争程度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大类型。决定市场结构类型的因素主要有:(1)控制价格的能力;(2)卖者的数目;(3)产品的差异程度;(4)企业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5、风险资本(VC)公司是私人资本的蓄水池,一般投资于小型的增长迅速的公司,这些公司无法通过其他手段筹集资金。作为这种筹资方式的交换,风险投资(VC)公司得到该公司的一定产权,而此公司的创办人一般保留并继续管理这个公司。风险资本(VC)投资有两个典型安排:I. 经理人员要保持公司一定的股权,如果公司绩效良好,常常获得额外的股权;II. 风险资本(VC)要求在公司董事会中有席位。 (1)说明风险资本公司(VC)和经理人员之间激励冲突的性质,谁是委托人?谁是代理人? 答:(1)VC公司是委托人,经理人员是代理人。 解释:委托人希望代理人为其最佳利益工作,但代理人常常具有与委托人不同的目标与偏好,这一现象被称为激励冲突。一般的讲,在整个管理层级的每一个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都存在激励冲突,激励冲突所产生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委托人必须要决定雇用哪个代理人;一旦雇用了一个代理人,她还要决定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 (2)讨论这两个安排如何有助于说明激励冲突。 答:(2)委托人希望代理人为其最佳利益工作,但代理人常常具有与委托人不同的目标与

管理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律C. 2 C. 3、 上升 4 5 量C.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A)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C)A.P=AR B.P=MRC.P=MC D.P=AC 10、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价格决定的机制不同 11产出 水平 12 13 14 15 益量 16 经济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17、需求量 需求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18、等成本曲线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19、产品转换曲线 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20、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1 1 理5 6 22 23 1 24 在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1、如果一家企业提价,别的企业一般不跟着提价,如果一家企业降价,别的企业一般也跟着降价。2、这样首先提价或降价的企业不但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而且还要吃亏,因为如果对方降价,自己再降价这样竞争下去可能造成价格降到成本之下,最后两败俱伤。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管理经济学作业

目录 一.课程论文:增强阿里巴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2 二.作业一:思考题----------------------------------------5 三.作业二:“以市场定位取胜的香港港丽酒店”的案例分析----9

增强阿里巴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电子商务有两个著名的企业,而分析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们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强大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比较这两个企业可以发现,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离不开以下要素:技术创新,成本领先,发掘新市场,业务外包,营销创新。从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提高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 1.技术创新,就是指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人们依据一定的技术原理和社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应用研究和生产发展的技术开发活动。技术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又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亚马逊抛开传统的商业模式,将自己的经营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创新。这种技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在日常运营中,亚马逊也不断创新,比如购物车技术、支付技术、订单查询技术、用户跟踪技术等,在改进顾客购物流程的同时极大方便了客户,吸引了广大客户群。阿里巴巴在技术上不仅做到了以上的技术,也做到了比如交易平台的创新,沟通工具的创新,赢利方式的创新等,这在构成阿里巴巴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阿里巴巴赢得了竞争优势。因此,技术创新对于阿里巴巴是不可少的,而今后也要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才能保证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2.成本领先,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利用电子商务降低成本,可以达到规模经济。传统经济中的企业,要想进入一个全新行业,将要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进入壁垒的制约,如资金壁垒、技术壁垒、信息壁垒、政策壁垒等。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开展网上贸易,轻松进入这个行业,传统意义上的进入壁垒变得不再明显。但是,网络企业想要赢利却要受到规模经济的限制。一般说来,规模经济越显著,行业中原有达到规模经济标准的企业具有的优势越大,新企业就越难赢利。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其成功都离不开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领先优势。2007年12月亚马逊的访问量达到5962.4万人次,2007年全年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达到2760万个,如此大的规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单位成本。淘宝网,天猫,支付宝等一系列方式的规模,使阿里巴巴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规模,成本降低,而利用电子商务协调并降低成本也是阿里巴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3.发掘新市场,传统营销中的“二八定律”认为,企业80%的销售额(或赢利)来自于20%的产品,因此将销售这些热门产品视为企业事半功倍的捷径。这种商业运作模式直

管理经济学作业及答案(3)教程文件

管理经济学网上作业答案 1.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答: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一笔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间里,其价值是不等的。必须明确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必须体现在投资活动中,即资金处于运动中才会有时间价值。处于静止姿态的资金,不仅会有时间价值,甚至还会由于通货膨胀而贬值。 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注意如下几点。 (1)资金在运动中才有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资金只有投资出去,才可能有时间价值,闲置的资金是没有时间价值的。 (2)资金的时间价值不是真的由时间创造的,它仍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按复利计算。这是假设资金在不断地运动,也就是说资本积累(利息)在不断地资本化。 2.垄断产生的弊端有哪些? 答:垄断除带来分配不公平、容易产生腐败、缺乏追求技术进步动力等弊端外,对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如何解决垄断问题主要是政府进行干预,制定反垄断政策。一是促进竞争,二是管制垄断。主要包括限制不正当竞争和不公正交易政策、反垄断政策及反兼并政策。 3.试述市场机制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中失灵的主要原因? 答:①在所有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均衡产量都低于完全竞争是的均衡产量水平。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②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一个人消费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当投资者不能独占其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时,就可能导致这类产品的供给不足。 ③由于经济活动中外部效应的存在,当事人不会承担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占有全部收益,这将影响到均衡产量,从而使资源偏离最优配置状态。 ④市场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者及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握。但实际决策中无法掌握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决策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就会导致资源的非有效配置。 4.肯德基向消费者发放折扣券的定价策略是:二级价格歧视 新产品定价方法有哪几种? 答:(1)取脂定价——取高价 它原意是指取牛奶上的那层奶油,含有捞取精华的意思。百货商场可对新上市的新产品实行高价,大规模上市后放弃经营或实行低价。这种策略要求新产品品质和价位相符,顾客愿意接受,竞争者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 (2)渗透定价——取低价 它与取脂定价策略相反。在新产品上市初期把价格定得低些,待产品渗入市场,销路打开后,再提高价格。 (3)满意定价——取中价 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定价策略,即价格适中,不高不低,给顾客良好印象,有利于招来消费者

全国管理经济学2010年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企业进行( C )绪论-3 A.管理活动 B.经济活动 C.经济决策D.组织管理 2.某化工厂有一台设备A,原购入价30 000元,已运行5年,每年折旧3 000元,现账面价值(净值)15 000元。如果现在把它变卖出去,只能卖5 000元。该设备也可经过改造完全替代本厂急需的另一种设备B,设备B目前的价格是20 000元,但改造费用为4 000元。问设备A的机会成本应是多少?( D )绪论-8 A.5 000元 B.10 000元 C.15 000元D.16 000元 3.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下列四种情况一定会使需求减少的是( B )1-13 A.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 B.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上涨 C.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D.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4.下列价格变动中,哪种变动使销售收入不变?( C )2-36 A.当需求是弹性时,价格下降 B.当需求是弹性时,价格上升 C.当需求是单元弹性时,价格下降D.当需求是非弹性时,价格上升 5.当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值时,则这种产品应为( B )2-39 A.低档货 B.正常货 C.高档货D.都有可能 6.长期生产函数的概念是( A )3-51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C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C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获得了最大利润 支出了最小成本 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以上均正确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以上均正确 2.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在企业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当生产甲产品12000单位时,可生产乙产品9000单位;当甲产品产量提高到14000单位时,乙产品的产量最大可达6000单位。则甲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 0.15 6.67 1.5 0.667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0.667 3.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规模报酬有关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规模报酬有关 4. 在收购企业时,若用股票和债券来支付,必须按照() 影子价格折算 协商价格折算

成本价格折算 市场价格折算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市场价格折算 5. 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是 Ed>1 Ed<1 Ed=1 Ed=0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Ed<1 6.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 缺乏弹性 富有弹性 单一弹性 难以确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缺乏弹性 7. 非价格歧视性的非充分竞争企业: 其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上 其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相同 其需求曲线在其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与横轴相交 其边际收益在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为零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其边际收益在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为零 8.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平均成本上升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处,有:( D ) A.总产量最大 B.平均产量最大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最大 2. 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属于( C ) A.可变成本 B.短期成本 C.固定成本 D.以上都对 3. 请对下面两句话的对错进行判断:答案:a Ⅰ. 在长期内初级铜的供给比在短期内更有弹性 Ⅱ. 在短期内再生铜的供给比初级铜更有弹性 a) I和II都是正确的 b) I正确,II错误 c) I错误,II正确 d) I和II都是错误的 注意理解: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4. 如果某厂商的需求曲线D=P=AR>MR,则可判断该厂商为:( D ) 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数值会不断下降的成本是:...................................(B ) A.固定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D.边际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AC、AVC、MC到达最低点的顺序为:......................(B ) A.MC、AC、AVC B.MC、AVC、AC C.AC、MC、AVC D.AC、AVC、MC 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B]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8、若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无法确定 E.具有无限弹性 9、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 A 同质的; B 有差异的; C 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 D 以上都不对 10、等成本线是指( A ) A.企业在一定数额的成本预算下能够购买两种投入的各种组合 B.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低开支 C.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大开支 D.企业购买两种投入的最低开支 11、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C )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使用提供的 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12、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13.假定一个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投入要素价格为5元,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为1/2时,获得了最大的利润,那么,商品的价格一定是 [B] A.2.5元 B.10元 C.1元 D.0.1元 1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15.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D ) A.替代品

作业答案0812管理经济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 1. 减少 2. 增加 3. 呈现波动状态 4. 不变 2、企业投资量水平最优化的条件是( ) 1.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2.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3.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4.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3、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1. MR-MC等于最小值 2. MR-MC等于最大值 3. MR-MC=0

4. MR-MC等于边际利润 4、在长期成本中,所有投入要素() 1. C. 是部分可变的 2. D. 是有约束条件可变的 3. F. 都是不变的 4. 都是可变的 5、如果工资率为每小时40 元,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收入为每小时25元,理性的生产者就会() 1. 在生产中增加使用劳动力 2. 提高工资率 3. 在生产中劳动力投入量不变 4. 在生产中减少使用劳动力 6、提价1倍后,对需求量不会有很大影响的商品是() 1. B. 高级服装 2. 自行车 3. 彩电

4. 食盐 7、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呈() 1. 上升趋势 2. 水平趋势 3. 下降趋势 4. 不一定 8、如果两个方案的期望效益不同,为了测定它们的相对风险,可用() 1. E. 期望值 2. 标准差 3. 概率 4. 变差系数 9、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特征之-,下列情况哪个属于非排他性:() 1. 不能排除竞争者也生产这种产品 2. 不能排除私人企业也生产这种产品 3. 增加一名消费者不需要排除其他消费者对它的消费

4. 不能排除不付费的消费者也享用这种物品 10、下列情况,哪个具有正面的外部经济效应:() 1. 钢铁厂的炉渣,卖给水泥厂做原料,使水泥厂的成本降低 2. 企业培养工人,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几年后,工人跳槽,新雇主受益 3. 世界石油增产,汽油降价.导致飞机票价格也下降 4. 以上都是 11、如果在评价一个投资方案时,资金成本分别按 5 % , 10%和15%计算,可以得出净现值分别为正值,0 和负值。那么,这个投资方案的内部回报率应该:() 1. 小于 5 % 2. 大于15% 3. 等于 0 4. 等于 10 % 12、投资方案甲的寿命为10年.方案的净现值为100万元。投资方案乙的寿命为2年,方案的净现值也是100 万元。请比较这两个方案,孰优孰劣?()。 1. 方案甲优于方案乙 2. 方案乙优于方案甲 3. 两个方案不分优劣

管理经济学作业

管理经济学作业

————————————————————————————————作者:————————————————————————————————日期:

西安理工大学MBA案例分析作业 《管理经济学》 2016级第一组 姓名:曹艳华学号:2162526160 姓名:张志强学号:2162526138 姓名:吴非惠学号:2162526139 姓名:董诗博 2016年7月

案例一:石油价格 一、该案例中涉及到哪些经济学原理? 答:1、供求定理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可提供给消费者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总量。当需求和供给的一撇一那相遇,便形成了十字交叉,这就是市场。从供给曲线可以看出,当产量下降时,价格量上升,当产量上升时,价格下降。在各国对石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伊朗和委内瑞拉强调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考虑提高石油生产数量,限制了石油供给,石油价格上升。 2、需求弹性原理 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纵观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石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化、规模化工业的建立,陆海空运输体系的支撑,全赖石化工业体系的支撑。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其他资源可以接替,因此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大部分国家对石油有刚性需求,而且过度依赖进口,产油国可以通过提价来增加收益。 3、市场均衡理论 市场交易行为中,当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

管理经济学作业

2 0 1 1 级研究生《管理经济学》作业1. 为什么管理者要注意管理创新(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举例说明)答: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持续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将呈递减趋势。管理创新是企业、政府等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政府等组织面对技术、市场、服务对象等变化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2)以企业为例,企业留住顾客办法就是使顾客价值最大化,提高顾客满意度。顾客在购后是否满意,取决于产品绩效与顾客期望的比较。产品绩效也就是效用,是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 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主观的;同一种商品的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能进行比较;同一种商品的效用对同一个消费者也是不同的,会随着消费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商品效用对同一消费者可以进行比较。而且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持续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将呈递减趋势。所以同一个产品的效用对同一个顾客在不同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消费品必须向为顾客增加价值方向转变,而不能保持不变。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需求变化,企业也应该相应变化,应对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创新。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什么启示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2)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 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

好。所以,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首先取决于消费时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消费时尚,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3)消费者行为理论还告诉我们,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多样化,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启示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并且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 3. 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物品在消费过程中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不是。比如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是递减的,而是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意味着人们不会因为拥有更多货币而感到满足甚至痛苦。货币效用为什么不变呢这是因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交易媒介的物品,也就是说,拥有货币就等于拥有任何一切物品,这是其他物品办不到的。因此,你总是可以把货币调整到给你带来最大边际效用的物品上。 4. 政府对某些产品征税,目的是为了限制这些产品的生产,应当考虑哪些因素,这种征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答:征税以后,这种产品的价格会升高,进而抑制消费,从而达到减少生产的目的,但这里还应考虑产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当价格增长1%时,需求减少会小于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得目得就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B、发现企业行为得一般规律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就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得成本概念就是(B 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C、固定成本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得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得原因就是( C )A、彩色电视机得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得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得预期价格下降D、黑白电视机得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得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得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得需求得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B)A、正数?B、负数C、0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得产出,应该( C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得投入量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得投入量?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得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得第一阶段B、劳动投入得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得第三阶段D、资本投入得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得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得直线得斜率(A) A、等于AC得最低值B、大于MC C、等于AVC得最高值?D、等于AFC得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就是(C)A、P=AR?B、P=MR C、P=MC D、P=AC 10、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之间得主要区别就是(C) A、厂商得广告开支不同?B、非价格竞争得手段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得程度不同?D、价格决定得机制不同11、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与竞争厂商一致得就是( A )A、利润最大化目标?B、产出水平C、生产效率?D、长期得经济利润 12、如果某新产品顾客弹性小,而且具有试制期长与规模经济不显著等特征,那么该新产品定价策略适合于( B ) A、渗透定价?B、撇油定价C、心理定价?D、折扣定价13、如果中间产品具有外部市场(完全竞争),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应( C )A、大于市场价格?B、小于市场价格C、等于市场价格D、大于边际成本 14、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得几种结果与每种结果得概率就是多少,这种决策叫做( B )A、确定条件下得决策?B、风险条件下得决策C、不确定条件下得决策D、随机决策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A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A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下述行业中哪一个最接近于充分竞争市场? 钢铁 服装 铁路 农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农业 2. 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为 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3. 说垄断会造成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边际成本。 大于 小于 等于 上述情况都存在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上述情况都存在 4. 在短期内,单个的充分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是: 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位于边际成本曲线以下的哪部分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之间的部分

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以下的部分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5. 假定两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代替,则这种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为() 直线 曲线 折线 阶梯线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直线 6. 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或行业)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较 前者比后者平坦 前者比后者陡峭 前者与后者重合 无法确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无法确定 7. 企业投资量水平最优化的条件是()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8. 当最初的变化的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你认为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企业”这种东西?是因为企业的存在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企业的规模为什么不能无限扩大?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就会上升。 什么是交易成本,它包括哪些成本? 完成一项市场交易的成本,它包括信息搜寻的费用、签订合约的费用和保证合同履行的费用。 某企业在未来4年的收益分别为10、12、15、16万元,第4年的残差预计为20万元。若年贴现率为8%,则请: (1)列出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 (2)若 、 、 则企业价值为多少? 解:(1)根据价值公式pv=n n r j r r )1()1(122 1 +++++++πππΛ得, 该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pv=4 32%)81(2016%)81(15%)81(12%8110++++++++ (2) ∵ ∴pv=10*0.93+12*0.86+15*0.79+36*0.74 =58.11(万元) 某人用银行贷款购买了一辆小轿车:贷款年利率为12%,约定3年还清,每月归还2000元。请问该小轿车的销售价格是多少? 销售价格= 解:∵贷款年利率为12%, ∴月利率为12%/12=1% 根据价值公式pv=n n r j r r )1()1(1221 +++++++πππΛ得, 该小轿车的销售价格=362%) 11(2000%)11(2000%112000++++++Λ = =2000*30.103 =60206(元) 举例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场购买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收入、偏好) 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当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为什么需求价格弹性一般为负数 因为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方向相反。 什么是需求法则? 一般地说,不考虑其他因素,商品自身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少;价格越低,买的人越多 以下对“薄利多销”的看法正确的是:D A 薄利多销适合于所有商品; B 薄利多销适合于所有消费者; C 对同一商品任何价位都可以搞薄利多销; D 以上都不对。 74.0)08.11(4=93.008.11=86.0)08 .11(2=79.0)08.11(3=93.008.11=86.0)08.11(2=

管理经济学 作业

工商学院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视角 下的淘宝“双十一” 赵晓晨 2017年1月

〖摘要〗 从2009年开始,淘宝商城在每年11月11日推出网购狂欢节,“双十一”即时诞生。从此“双十一”网购交易额呈现级数级的增长势头,截至2016年,淘宝“双十一”全天交易额突破1207亿,交易面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在淘宝“双十一”网购交易额井喷式增长的过程中,显示了线上零售业的极速发展壮大,并且互联网人将这种势头不断持续着。

管理经济学、“双十一”、淘宝商城、现象分析

一﹑淘宝商城发展成果及其原因分析 淘宝平台的“双十一”成果 注:2009-2011年的数据只包括淘宝商城的交易额,从2012年开始是 淘宝商城和天猫的交易额总和。 1﹑需求分析 需求的移动是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的需求的变 化。分析需求增加的原因,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平均恩格尔系数缩小导致需求增加。对于 正常商品而言,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数,也就是消费者收入增加会加 大对此类商品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实现了稳 步的增长,因此,收入的增加带动需求也是产生淘宝商城“双十一”现 象的客观原因。 (2)中国网民的快速增长,网络营销发展迅速。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底提升到38.3%。网络的普及为网络零售业务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也为企业架起了一座通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桥梁。 2011-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渗透率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整理]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整理]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 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 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P=AR B.P=MR C.P=MC

管理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 模拟卷) 课程名称 《管理经济学》 专业班级 工商09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题分 备注: 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 名词解释(3分?5=15分) 1.增量成本 2.等产量曲线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价格弹性 5.差别定价法 二 单选题(分?20=30分) 1.可用于企业决策的基础是( ) A.会计利润 B.经济利润 C.正常利润 D.最大利润 2.管理经济学是( ) A.一门研究企业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 B.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C.以企业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 D.其经济分析方法和原理与经济学截然不同 3.对劣等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E 是( )。 <1 =0 <0 >0 4.交叉弹性为( )时,说明x 产品价格的变动对y 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表明这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一定 5. 假如某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下,产量为100万件,当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到2倍时,产量为150万件,则该企业生产是( ) A. 规模报酬递增 B. 规模报酬递减 C. 规模报酬不变 D.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6.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 A. 1221MP MP P P = B. 2121MP MP P P = C. 211MP MP P = D. 1 2 2MP MP P = 7. 收入和偏好是( ) A. 影响供给的因素 B. 影响需求的因素 C. 在经济分析中可以忽略 D. 上述都不准确

8. 一个企业在哪种情况下应该关门?() A. A V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B. A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C. 发生亏损时 D. MC>MR 9.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总成本 10.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呈现波动状态 11.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 A.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 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 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12. 不属于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的是() A. 买者和卖者很多 B. 产品同质 C. 企业和顾客对市场信息灵通 D. 生产者出入行业受限制 13. 边际成本是指() A.总成本除以产量 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 C.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D.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14.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提高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15.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价方法。它的定价基础是()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全部成本 D.增量成本 16.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 等于边际利润等于最大值 =0 等于最小值 17.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D及答案

精心整理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D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如果处于利润最大化状态的某纯粹垄断企业的变动成本下降了,则该企业应该: 降低价格,并减少产出 2. 3.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规模报酬有关 4.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需求函数的斜率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以上说法都正确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需求函数的斜率 5.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增加 减少 6. 7. SMC曲线上的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SMC曲线上的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8.如果企业将全部投入减少12%后发现产出只下降了8%,由此可以推测该企业原来的生产: 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处于平均产量(AP)小于边际产量(MP)状态 处于规模经济阶段

处于规模效益最低点上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9.某商品的供给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消费者可获得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数量 企业适应价格变动期间的长短 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程度 10. 11. 标准答案:??以上均正确 12.垄断性竞争行业既有竞争因素也有垄断因素,其垄断因素主要源于: 串通共谋的可能性 较严格的进入障碍 产品的差异性 决策时的相互依赖性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产品的差异性 13.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派生需求 联合需求 最终需求 A,B两者 14.当 15. 16. 具有负斜率 离原点越近的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 凸向原点 沿着某一条曲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时,斜率的绝对值递减本题分值:??4.0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A)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 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A.会计成本 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C)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B)A.正数 B.负数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C)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A)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