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2015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2015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2011 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吕俐敏(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初等教育系主任)

一、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部分跟实验稿的区别

所在位置旧版标准2011 版标准备注

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

识字

与写

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

中 800-1000 个会

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

其中 800 个

左右会写

认字量取了下

喜欢汉字,有主动

识字的愿望

喜欢汉字,有

主动识字、写

字的愿望

写字被强化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

读汉字。能用音序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

典,学习独立识字。

学习独立识

字。能借助汉

语拼音认读汉

字,学会用

音序检字法和

部首检字法查

字典。

学习独立识字

作为首句,更

加强调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

培养

第二学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

汉字 2500 个

左右,其中

1600 左右会

会写的字数量

减少 400 字

会使用字典、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

能力。

有初步的独立

识字能力。会

运用音序检

字法和部首检

字法查字典、

词典。

具体检字法的

学习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

能力。累计认识常

用汉字 3000 个,

其中 2500 个左右

会写

有较强的独立

识字能力。累

计认识常用汉

字 3000 个左

右,其中 2500

个会写

写字的数量明

确,不再加上

“左右”这个

模糊的字眼

实施与建教学建

议·具

体建议

关于

识字

写字

与汉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

1 ~

2 年级的教

学重点。

识字写字是阅

读和写作的基

础,是第一学

段的教学重

对识字写字的

强化。识字写

字将贯穿整个

义务教育阶段

议语拼

音教

点,也是贯穿

整个义务教育

阶段的重要教

学内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

应有所不同, 1 ~

2 年级要多认少

写。

低年级阶段学

生识字量与

“会写”的字

量要求有所不

同。在教学过

程中要“多认

少写”,要求

学生会认的字

不一定同时要

求会写。本标

准附有“识字

写字教学基本

字表”,建议

先认先写“字

表”中的 300

个字,逐步发

展识字写字能

力。

字表

基本字概念的

强化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主动识字能力

的再次强化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

学生写字姿势的指

导,引导学生掌握

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

按照规范要求

认真写好字是

教学的基本要

求;练字的过

程也是学生性

情、态度、审

美趣味养成的

过程。每个学

段都要指导学

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

姿势正确,指

导学生掌握基

本的书写技

能,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

提高书写质

量。第一、第

二、第三学段,

规定了每天上

课练字的时

间。对写字教

学进行了进一

步强化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评价建议·具体建议关关

于识

字与

写字

的评

借助字典、词典等

工具书识字的能

力。不同的学段应

有不同的侧重

借助字典、词

典等工具书查

检字词的能

力。第一、第

二学段应多关

注学生主动识

字的兴趣,第

三、第四学段

要重视考察学

生独立识字的

能力

分解各学段评

价指标,在课

标中写入“查

检字词”的能

力,字词得到

强化。也更加

强调学生自主

识字能力的培

养。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

的兴趣,关注学生

写字的姿势与习

惯,重视书写的正

确、端正、整洁,

激发学生识字写字

的积极性,不能简

单地用罚抄的方式

来达到纠正错别字

的目的。

要考察学生对

于要求“会

写”的字的掌

握情况,重视

书写的正确、

端正、整洁,

在此基础上,

逐步要求书写

流利。第一学

段要关注学生

写好基本笔

画、基本结构

和基本字,第

二、第三学段

还要关注学生

的毛笔书写。

义务教育各个

学段的写字评

价都要关注学

生写字的姿势

和习惯,引导

学生提高书写

质量。第三学

段要求学生会

分解各学段评

价指标。对各

学段写字教学

具体任务进行

了分配。也提

供了一个字表

作为标准。

写 2500 个

字,对学生写

字学习情况的

评价,当以本

标准附录 5

“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常用字

表·字表一”

为依据。

二、课标的进一步阐释

(一)课标关键部分的阐释

课程标准在评价部分对识字的评价,提出这样的建议:“ 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关于识字评价的这个部分跟实验稿相比,没有变化。强调在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掌握汉字基本意义,并且强调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老师们非常强调字形教学,强调字形教学没有问题。之所以强调字形,有两个原因,首先,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是汉字的物质外壳,没有字形则不能谈汉字;其次,儿童在一二年级段,需要完成从口语向书面语的转换,而这个转换的直接中介就是字形。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字形教学就被重视起来,以至于重视到忽略了意义的教学,甚至出现荒诞不经的为了记字形而“不择手段”的现象。比如,学习“ 壮” 时,老师解释说“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战士—壮士)学习“ 妹” 时,说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 心” 时,“ 卧钩” 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编成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锅外,一条留在锅里。诸如此类的例子在现实的课堂中很多。为了字形教学而不顾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这样的识字教学误人很深。

因此课标提出要“ 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因形知义”,即根据字形可以了解字义。而字义的记忆又可以帮助记忆字形和区别字形。比如:“即”与“既”是一对形体、读音都很相近的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区分这两个字很困难。我们不妨尝试从汉字的源头处来找到二者的区别。

“即”字的甲骨文为“ ”,左边为簋的象形,是一种圆形食器。右边“卩”读为ji é,是一个跪坐的人形,正对着食物要进食。表示吃饭这个动作正在进

行或就要进行。词义引申表示走近、靠近,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其中即表示靠近,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都表示“靠近”的意义。而即席、即兴、即位、即景生情则是进一步引申的结果。后来语法化为副词、连词等。但是,即便是虚化以后的副词、连词,其表示正在进行,和马上就要进行的意义仍然存在,如,即使是假设的事实前提,客观上没有发生。

“既”字的甲骨文为“ ”,左边跟上文谈到的“即”的形体相同,是簋的

象形。右边“ 旡”读为j ì,象人吃晚饭掉头想走之形。表示吃饭这个动作已经完成,是一种已然的状态。所以,词义引申为已经、尽了、完毕了的意义,如:既往不咎,表示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责罚。既成事实、既得利益,前者表示已经成为事实,后者表示已经到手的利益。既定表示已经确定等等。

通过追溯甲骨文字形,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两个字形象地描绘了就餐和餐毕的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出古人造字时凸显的智慧。在教学中适当传播古人造字的智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因此,在汉字教学中,不能因形害意,而要按照汉字规律教学,可以达到更为长远的目标。

(二)基本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四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该字表收 300 个字,这些字,正如《标准》所言“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基本字,就是或者独立成字,或者参与构字,是构成汉字这座大厦的基础。

以字表前面所列的 17 个字为例,这些字作为汉字的部首,统摄大量汉字。如刀(刂),当刀字处于上下结构的字中时,比如分、召、剪、劈、券、解等字中,刀不变形;而在大部分左右结构的字中(除了初、切、?、刃),都以变形“刂”的形式出现,主要是因为汉字书写的避让规律等在起作用;而在辨、班中,中间的部分也是“刀”的变体,这两个字因为跟“刀”有关,所以字义也有“切分”的意思,辨别、分辨,跟辨一起构成词的字也从刀。“班”,是用到分玉的意思,我们现在教学的班,也有把人进行归类分成一个个集体的意思。归纳这些变体,把刀下所属的汉字进行系统梳理,我们会发现“刀”在这些字中一般是表意作用。只有在“召”中充当声符。从一个“刀”及其各种变形,我们就会发现汉字的规律之外还有不少例外,这是汉字发展两千多年之后形成的产物。

再如“心”字,在左右结构的字中,无一例外都写作“忄”,而在上下结构中,则除了“心”本来的形体之外,还有一个“恭字底”,也是“心”的变体,这种字不多,有慕、恭和忝。从心的字,在古人看来都是思考、心理等词汇。因此描写人们情绪和心理活动的词如:恐惧、惧怕、喜悦、忧患、忧愁、思想、思念、恭敬、羡慕、怠慢、懒惰、愤怒等就都从“心”字。《说文解字》中,从“心”的字有 276 字。可见,表征人类的心理活动的词汇多么密集。

字表把这 17 个部首专门列出,自然是因为这些部首统属的字量大,这些字记录的词汇意义又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这 17 个部首应该是汉字教学的重点,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一二年级主要是认识之后学会书写这些基本部首或者基本汉字。到了中段则需要归纳和总结这些字构成的词语的意义,形成词汇的积累,形成对感性材料的了解。在高段,则要在之前感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归纳,梳理这些部首下的汉字的特点,以及这些汉字记录的语言的特点。

(三)偏旁与部首的关系

在下校听课时,常听到老师们把偏旁部首混用,对上课的老师进行访谈,发现对偏旁部首的认识停留于感性,缺乏理性的整理与归纳,而这种缺乏理性的思考,给教学和评价带来了混乱。

偏旁是针对合体字来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偏旁的定义是“在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如‘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拎、伶、翎、零'中的‘令',都是偏旁。”由《现代汉语词典》的例证可以看出,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都是偏旁,就是说在从“亻”的那组字中,除了“人”是偏旁,“立、主、亭”等也是偏旁。早期的汉字偏旁,针对形声字,并且针对左右结构的形声字而言的,左为偏,右为旁。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 偏旁” 。比如:湖,偏旁为“氵和胡”,解偏旁为“角刀牛”,前者为形声字,偏旁为声旁和形旁;后者为会意字,偏旁为构成会意字的各个构件。这些偏旁,有的表意,有的标音,还有的偏旁兼有二者的功能,比如“斤”是断的偏旁,在断字中,斤表意;而在芹字中,斤则表音。

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偏旁” 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仍以“湖”为例,胡还包括几个构字成分,即古、月;而古还可以分为十和口。因此,我们说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

部首是针对所有汉字来说的。部首还是针对汉字检索来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部首的定义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部首是为了汉字检索方便而设立的。最早的汉字部首来自于《说文解字》,这部成于东汉的字典,开创了后世字典部首检字的先河。《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是文字学意义的部首,按照作者许慎的体例,其中的 540 个部首都是意义部首,即部首均表意。比如,看到“氵”,我们会产生江河湖海,波涛汹涌的意义联想。而到了后世,部首发生了变化,一般只用于检索汉字,为了检索方便,辞书编撰者考虑到了形体部首,比如“亏”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二”部,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属于“一”部,并且无论是“一”还是“二”,这个部首跟“亏”字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就是说这个部首只能使我们产生形体联想。并且,在现代词典的部首中,如果出现形体部首跟意义部首的冲突,一般先选择形体部首。比如“戴”,其意义部首为“ 異(异繁体字)”,但是由于该部首在现代汉字中已经被简化掉了,所以,如果用部首检索,就只能从“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或“戈”(《现代汉语词典》)中检索到了。并且在不同字典中,其归部也不同。

因此,部首分为形体部首和意义部首。字典中的意义部首居多。但是不排除形体部首一个部首统属的字中,既包含形体部首字也包含意义部首的字。比如“灬”,本是“火”的变体,从意义部首看,该部的字应该是煎熬蒸煮之类的跟火有关的字,但是,该部中也有一个“燕”字,下部的“灬”为燕子尾巴的象形。

鉴于偏旁和部首针对的汉字范围不同,针对的使用范围不同,二者在教学语言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有所区别,在考试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这样的表述“给下列的字换偏旁部首”,比如湖字,如果换偏旁,答案就可以是“海、糊”,如果是换部首,答案就只能是“糊”。

(四)常用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五是常用字表,该字表收录 3500 个汉字,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而编制的。其中,字表一包含 2500 个汉字,要求小学毕业的时候要全部会写。这 2500 个汉字如果全部逐一教学,识字效率无疑会很低,并且长此以往,师生对于识字教学会深恶痛绝。因此,如何利用汉字的系统性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汉字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有声符系统,形符系统,义符系统,同源系统,大大小小的系统使得汉字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成为可能。

就读音来说,有声符统属的系统,如:扁编蝙遍篇偏骗;分纷芬粉份贫扮颁;非菲啡排徘;副福富辐蝠逼

就意义来说,有字义的统属:包抱饱苞炮;川训驯顺巡;经颈胫径茎;乔桥骄娇轿;喿燥噪躁。包象人怀孕之形,因此包就有饱满的、包围的意义,所以从包的这些字,如抱有环围的意义;饱有饱满充实的意义;苞是花没开时包着的花骨朵;炮需要加入弹药方可发射。川,是两山之间的流水,山间流水为川流,很顺畅。从川之字如训用言语教训使顺;驯使马驯服;顺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巡指巡行如川流之畅。巠是水脉,即水的支流,支流一般具有细长等特点,颈是人的脖子,又细又长;胫是人的小腿又细又长;径是小路,也有细长的特点;植物的茎细长;经线更是细长。乔表示高大,所以树木分类为乔木和灌木。从乔的字一般有高大意义,如桥架在水上方便行走,必高于水面;骄本指马的高大,引申为骄傲,也指自视甚高;娇形容女子姿容出色;轿,是地位的象征,能做轿车、轿子的人自非常人。喿,众鸟在树上喧嚣;再加一个口更形象地描摹出喧嚣之感;喧嚣易使人不安躁动急躁,燥热暴躁。

以上属于形声字的声符标音和表意的一系列字,这样的字在字表中还有很多。在此不逐一列举。

就义符的统属作用来看,斤为斧子,有一个成语叫运斤成风,该成语来自于《庄子·徐无鬼》,用来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其中“斤”为斧子,孟子还有“斧斤以时入山林”,其中“斤”为斧,从斤的字如兵、析、斩、断、匠、斧等都跟斧子有关;自本意是鼻子,自表示鼻子的意义,在早期的甲骨文比较常见,后来“自”借作反身代词,不再表示鼻子的意思了,形声字大发展的时

候,为自加一个声符“畀”,成为了鼻字;虽然“自”借出去了,但是用“自”构成的一系列字如鼻、息、臭等还保留了自作为鼻子的意思。

“辛”构词能力较强,比如:辛苦、辛劳、辛勤、艰辛、辛辣、辛酸等,从这一系列的词可以看出,“辛”构成的词表示的意义,或者辛勤奔走,或者心情饱含苦楚,或者味觉受到刺激,总之,都是一种令人不舒适的状态。

再看用“辛”构成的合体字,常用的如辜、宰、辠,“辜”是罪的意思;“宰”现在是主宰、宰相的意义,其本意是“于屋下操‘辛'以切割牛羊牲牷者,故引申为宰夫,主管烹饪”;“辠”其实就“罪”,据许慎《说文解字》秦始皇帝初兼天下后,发现“辠”和“皇”长相酷似,以为不善,便废“辠”,改为“罪”,取“网罗是非”之意。

我们看到,用“辛”构成的词语,在意义上总是有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用“辛”构成的字,或多或少都跟“罪”有关。汉字是表意文字,在造字之始便被赋予了意义的基因,一些字,从出生到长了这几千年以后,形体也许有了些许的变化,但是骨子里的意义还是没有变。“辛”最早就是个刑具,所以,一系列从“辛”的字也好,语言中的“辛”也好,都是跟罪过等意义相关联。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常用字表可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尤其在复习阶段,带着学生做一些相关字的归类和游戏,寻找汉字学习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学习。

(五)关于写字部分

写字部分是这次课标修订中,改动最大的部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学段每天的语文课都要用十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写字。这恐怕在以后的评优课上会成为一个硬性的指标。也意味着每节课都要拿出来专门的一个教学环节来写字,而该环节的目标单一,指向明确,就是用来练字的。之前教学中的那种随文写字等情况,就不能算是专门为写字而设计的环节了。

练字是一项高实践性的工作。因此,在 10 分钟的练字过程中,教师要杜绝那种光说不练的做法。一定要让学生写字,在写字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一年级上册,以书写简单的独体字为主,逐步学会写基本笔画。指导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笔画的高低、长短、斜正、收放等,手把手地教好每个笔画的运笔,力争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小手肌肉群力量不是很大,尤其刚刚接近学龄的小孩子,要予以特殊关注,不可布置太大的写字量。

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开始大量写合体字。这些字的教学要以写好偏旁为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独体字成为偏旁之后的书写变化,引导发现其中的一些因为避让规则而引起的变化等书写规律,帮助学生写好每个偏旁,为写好整个字做准备。

三四年级,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笔画和大多数偏旁,写字的重点要转移到部件的组合搭配上,学习向背、呼应、避让、穿插等组合规律,重点指导上下、左右、包围等结构的字的书写。选择有代表性的字重点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六年级,教材中编排的生字减少,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书写的基本规律,大部分生字学生可以自己写好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一些笔画多的、容易出错的字。此外,中高年级除了生字书写指导外,还要指导写好一篇字,如课后的抄写句子和段落,如何做到工整美观,字与字的谦让,大小匀称,排列整齐,标点符号的规范写法等。高年级的小练笔,保证速度的基础上,做到整洁和流利,行款整齐等。从而达成课标提出的“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写字的评价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鼓励为主。对于写不好的,或者不能写的,老师要“执其手教之”,就像民国时代的先生们教学生一样“每写一笔,须亲视学生已否学写,而后再写第二笔,其不能写者,执其手教之,不必求工,但令练习起笔之先后即止……”教师要用这样的耐心去培育学生写字的兴趣。并且教师本身的写字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在每次上课之前,自己要先写写,看哪些字的哪些笔画不容易写好,自己写不好的地方也往往可能是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要多加指点。也可以看看老派的特级教师,如于永正、靳家彦老师等是如何指导写字的教学片段。

三.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栽”字的教学案例:

师:栽树种花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咱们同学中有谁栽过树、种过花?

生:今年春天,我和爷爷在院子里栽了一棵香椿树。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栽的吗?

生:先用铁锹在地上挖一个坑,浇点水,然后把香椿树苗放进树坑中央,接着往坑里填土,用脚踩实了,再浇点水。

师:(教师出示“栽”字,学习字音。)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种香椿树的介绍,分析“栽”的字形。

生:“栽”字上面是“土”,下面的横要拉长,底下的“木”代表树,右边是个斜钩,撇,点。“栽”就是把树种在“土”里。

生:“栽”字左上是个“十”字,左下是个“木”字,右边是个“戈”字,戈字表示兵器或工具,种树要用铁锹。

生:“栽”字的“土”的下面一横写得很长,和“戈”共用了一横,我是这样记“栽”的,用铁锹把树(“木”)种在“土”里就是“栽”。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栽”的意思来分析字形,说得既形象又有道理。下面我们分小组用学习“栽”的方法学习裁衣的“裁”字。

……

生:我们把“戈”字看出裁剪衣服的剪刀,把“栽”字下面的木换成“衣”,就学会裁衣服的“裁”了。

案例分析:

? 教师的不作为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三位学生回答了三种答案,教师对于其回答是否正确未置可否,接着便请学生用学习“栽”的方法学习“裁”。整个案例中我们看不到教师究竟给学生教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迁移学习裁。

课改以来,由于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很多老师在学生的自主面前迷失、缺位、不作为。正像案例中的这位老师一样,三种答案,可能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者一个都不正确。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把感性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提升,把感性的思考、浅层次的思考引导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个学生三种回答,第一个学生把汉字的构件拆分为一个个笔画,这对于独体字的记忆也许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合体字,这种记忆方法是最糟糕的一种方法。老师并未进行适当的指导。

第二个学生把栽拆分为“十、戈、木”。

第三个学生把栽拆分为“土、戈、木”。

老师对三个学生用了同一个评价语言“你们都说的既形象又有道理”。从这个评价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学科知识的匮乏。

? 教正确的知识还是正确地教知识

当栽字独立出现的时候,缺乏科学汉字学知识的教师可能不好判断其到底应该如何拆分。但如果将其还原到系统,就会发现有一个系列的字:栽裁载哉戴,它们

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 ”,且这些字读音相似,有共同的声符。很容易可以判定这是一组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就是形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读音。显然,这组字的声符就是“ ”,读为灾。

而在该案例中,教师对“栽”字的预设是栽为会意字,所以,当学生说用戈把木种到土中时,教师表示了赞同。学生说种树要用铁锹时,老师也表示的赞同。

这里我们就需要反思我们应该教正确的知识还是正确地教知识?前者是教学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后者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内容不正确的时候,方法对了,又有何用?

? 系统观照,凸显汉字的意义教学

而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识字教学中意义教学的随意性,对于“戈”字的解释,到底是“兵器”,“工具”,“铁锹”还是“剪刀”?学生共说了四种答案,严格来说,应该只有一个是准确的。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予以任何干涉。这些随意的解释长此以往,会引导学生认为汉字是可以随意说解的,随意理解的,以此类推,汉字也是可以随意运用的,这样会带来一系列的恶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失败。这也是目前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重视形体和读音的教学而忽略意义的教学。

汉字的意义是汉字的生命,缺乏意义教学的识字教学会逐渐变得枯燥而没有情趣,干瘪而没有文化的厚重;而胡乱赋予意义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造成学生使用语言的态度不严谨,不科学。这些态度都将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

汉字是因义构形的文字,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汉字一直坚持着表意的原则。由于汉字记录汉语的特殊性,在古代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尽管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了上风,但是,基本的词素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因此,对于汉语来说,字的意义明晰了,用这个字构成的词的意义就明晰了。

以上列举的“栽、裁、载、哉、戴”等字中,栽的义符是“木”,意义跟种植有关;裁的义符是“衣”,跟裁衣有关;载是乘的意义,跟车有关;哉是语气词,

所以从口;戴的初文就是異(异的繁体),其甲骨文形体为,就像一个人往

头上戴物,后来随着意义的分化,加声符“ ”,表示把东西加在头上或用头

顶着的意义。所以一般戴的宾语如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等都是跟身体紧密接触,表示加物于面、手、胸等部位,并且此“戴”是所戴物品具有一定功能。比如“犯人戴着一副手铐”,这手铐是有作用的。而这个“戴”因为跟“带”同音,且有一些意义接近的义项,因此小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混淆二者的用法。带从“巾”,是一种织物。如果教师在识字教学的初始就强调意义的教学,那么二者之间的混淆就不易发生了。

综上所述,汉字的意义教学可以使汉字知识转化为使用汉字汉语的能力,也是学生积累词汇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通过汉字意义教学积累的词汇,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在语言中。

四、识字教学方法

如何进行汉字教学,海峡两岸、华语区的好几代教师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探索,诸多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主流的“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

支流的“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谜语识字”“听读识字”……主流也好,支流也罢,都在识字教学的舞台上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无论何种识字方法,都是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辛勤探索的结果。

但是,当很多方法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斟酌的问题是到底哪种方法能够更高效地教学生识字,识字的效果最好,数量最多。所谓效果好,我们认为就是经教师认真教过的字,要实现以“会用”为目的;所谓数量多,首先是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了哪些字;其次是经教师认真教过的字,学生能据此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更多的字。基于此,再探讨方法问题,就有了一个标准。

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杨树之歌》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其中“喜”是课后呈现的会写字。就这个字,两位老师分别做了重点教学。具体课堂实录如下: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口上十个豆”

师:老师这里有个谜语:口上十个豆,保准不发愁。猜猜是什么字?

生:喜

师:这个字哪里容易写错?

生 2 :士不是土。

生 3 :横要长。

师:组词

生:喜出望外、双喜临门

生:喜气洋洋

生:喜闻乐见

生:喜形于色

生:喜出望外

案例二:喜由“ 吉、倒八、横和口构成”

“喜”字的学习,老师呈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喜喜喜

师:喜字在甲骨文中是鼓,因为敲鼓,所以喜庆,口表示笑口常开。这个字含有吉、口字。谁来组词?

生:喜庆、欢喜、喜欢

老师指导书写:这个字由吉、倒八、横和口构成。

案例一的老师用了谜语识字的方法,案例二的老师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了形体的溯源。同一个字形,同一个语境,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我们需要追问,到底哪位老师的教学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到底哪位老师的教学是有助于后续学习的?到底哪位老师达到了我们上文提及的“效果好”、“数量多”?

(二)本节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喜”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喜”在本课书中是个一类字,出现在第一小节,本小节诗歌内容如下: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喜欢”奠定了这首儿童诗歌的情感基调,因为“喜欢”,所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没有风雨,大叶杨都会唱歌,而且在不同情境下,分别会唱得“欢快”、“响亮”、“悄悄地”。并且在整首诗歌中,大叶杨都是因为喜欢而歌唱,唱给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拉手唱,鼓掌唱,无论唱给谁,怎样唱,都是在写大叶杨“喜欢”唱歌。

这样的一个关键字,必须得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因此,“喜”字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会写、理解这个字在诗歌中的意思,并且会用。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再来分析教师的课堂实录。

案例一中,通过字谜把“喜”字拆分成“十、豆、口”,通过有趣的谜语和拆字为构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喜”,并且,学生用“喜”跟自己日常积累进行了勾连,说了很多成语。

案例二中,通过字形溯源的方式,请学生看了“喜”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并且结合字形简单讲了字义,敲鼓表示喜庆,口表示笑口常开,所以喜庆。然而,在接下来的写字过程中,老师又回到了构件和笔画的拆分,说改字由“这个字由吉、倒八、横和口构成”,这未免令人疑惑,“喜”到底是由表示鼓的字和口构成的还是有吉、倒八、横和口构成的?

在汉字中由“ 壴”构成的字,有一个系列:喜、鼓、彭、嘉。如果再加上繁体字还有樹(树)、廚(厨)等。在简化字这个系列当中,“ 壴”作为义符出现在会意字当中,正如案例二中的老师描述的,“ 壴”是一面鼓的象形,“鼓”字字右边部分表示手执鼓槌,击鼓,所以最初“鼓”是动词,《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时说:“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这里表示击鼓。“彭”右边的“彡”表示击鼓发出嘭嘭的声音,后来加上“口”成为“ 嘭”,表示鼓声。“嘉”,为形声字,表示美好的意思。鼓是庆典的乐曲,很庄重,表示美好的意思,《诗经·周南·关雎》:“钟鼓乐之”,以钟鼓之声庆贺“君子”终于求得“窈窕淑女”。

通过从汉字学的角度分析,“喜”字从壴从口。表示喜庆、高兴之意。并且在《杨树之歌》一诗中,也有“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的“鼓”字。如果能够联系这个字一起进行学习,那么对“喜”字的理解会加深,对“喜”字的记忆也会加深。

任何教学都应该是为了深刻理解而教的。无论把这个字拆分为“十、豆、口”还是“吉、倒八、横、口”,都没有实现意义的教学,而没有意义的教学,对于字形的记忆是十分不利的。

(三)根据不同字情,选择合理的识字方法

那么,在汉字教学的诸多方法中,到底什么时候用谜语、什么时候用字理、什么时候拆分为笔画、什么时候……教学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在汉字教学中有规律,但是没有模式。遵循汉字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具体选用什么方法,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汉字和具体的学情来做具体的判断。

比如,教给二年级学生“感谢”二字,就不适合用形声字的方法,请学生说感是形声字,心是形符,咸是声符;谢是形声字,言是形符,射是声符。可以肯定,从汉字学角度来看感谢是形声字,但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其中的“咸”“射”虽然号称声符,但是声符已不再表示读音,而其中的音理变化规律不是小学生能够掌握的内容。如果学生这么说了,那么学生肯定是跟着老师说概念,而该概念并没有变成有意义的知识,顺应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那么“感谢”如何教?我们认为结合生活实际教比较可行。“感谢”是个日常用语,把这个词语写出来之后,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理解,然后进行记忆即可。

而“告”字,本来从口从牛,老师出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就非常生动,因为首先,此处“牛”是变体;其次,“牛”在这里已经失去表意作用。所以溯源等方法就会导致效率低下。

再看“诉”字,《说文解字》中是一个省声字,对于没有汉字学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讠”,并且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斤”这个度量单位,而“斥”则更书面语一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诉字拆分为“言、斤、点”,我们认为就是在尊重汉字

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这个字到了高年级再讲,就必须得拆分为“言、斥”了。

在汉字教学中,勾连旧知识也很重要,比如学习“话”,老师会帮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活”字。这种方法会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也会提醒学生注意复习。

总之,汉字教学,教无定法,但是教必有法。首先是遵循汉字规律,其次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然后根据具体的字情和学情来决定采用什么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字词学习进行心理学的简要分析,从中透视其矛盾所在。我们可以把字词的学习粗略地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对字词的知觉学习。即在视觉与听觉上,对字词做出辨别。反映在练习上,有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第二个类型是概念的学习。对(字)词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辨别。反映在练习上,有选词填空、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辨析等练习形式。 第三个类型是应用的学习。如原理的学习: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运用;问题解决学习:人类的所有文字都是概念,所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语言符号的参与。 这个分类虽然十分简单,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它,来判断目前所存在的字词教学问题: 1.从学习测试(如考试)的实际情况看,前两种学习类型的测试多且标准明确,后一种学习类型的测试少,有些标准无法量化。如在习作中,词语运用得是否恰当,往往难有确切答案。由于缺少统一标准,对词语实际应用的检验受到忽.视。 2.试图以知觉与概念的学习来代替应用性的学习。这种倾向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地对字词进行知觉辨认与概念辨析,学生就能获得对字词的充分把握。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学生最终把握字词,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的环节,知觉辨认与概念辨析,只是字词掌握的一个方面。 3.误把考试题型当成了训练类型。目前字词练习的许多形式(如本文前面列出的一些形式),是一种检测题型,它们是用于测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的,是用于测验的,严格说来,它们不是主要的练习形式。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说,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学习的可迁移程度很小,所以,似不应把检测题型当成主要的训练形式来使用。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文章]:“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进行教学的现象。笔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游戏法”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进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词语、教学、技巧、理解、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

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另外,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三、字词教学各学段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也各异。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讲座,为低、中、高各学段语文老师的字词教学提供了好的教学方法,低段一、二年级更要注重字词的书写和读音的记忆方法;中段三、四年级要重视字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会用词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段更注重词意的理解,特别是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并学会用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四个环节: 一、精心备课 积极投入“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流程,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1、教材资源。 2、生活资源。 3、网络资源。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语言训练环节,在“新”、“趣”、“实”上下功夫。 (五)勤于说课 二、理性授课 语文学习, 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 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平时在操作过程中经常运用这四种策略: (一)扣读导悟, 读中见悟。 (二)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的比较多的是以下三种形式: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以上教学,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表现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文本的拓展 三、精致作业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1、基础C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2、基础B层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

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我是在小学语文这块沃土中辛勤耕耘了十八年的一名普通的一线,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对于字词教学有很多的体会与感悟,现在如下: 一字词的认读 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得让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正确认读字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随文识字与集中识 字相结合;记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生活识字与阅读识字相结 合等。 二字词的理解 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的理解也相当重要,对于字词的理解 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重点字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拆字组词法来理解词语等。 三字词的积累 字词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发散性。我在字词教学中,常 常让学生来做一个词语游戏生字开花。即:根据生字的特点,鼓励 学生多组几次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有由这个生字 词想到哪些、哪些句、哪些警句等,这样孩子们由一个生字可以积 累好多新词,认识好多成语,俗语,古诗,,警句,这样的字词教学,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 四字词的运用 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了。所以,在字词教学中,我让不仅 让学生正确认读,正确理解,丰富积累,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我从兴趣入手,展开星级运用闯关赛,如:1、书面运用要求:能用一个词说一句话;能连用两个词些几句话;能用更多的词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甚至用给定的几个意思 毫不相干的词语、等写一篇小练笔。2、口头语言的运用,就是要求 学生在平时的表述表达中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 总之,字词的认读理解积累运用是字词教学的四部曲,这是我在字词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 【篇二: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略说》摘要: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这给语文教师的字词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如何搞好字词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如果“寓教于乐”,增加点趣味性,学生的记忆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记忆也会深刻。如,在区别“己、已、巳”三个字和“戌、戍、戊、戎、戒”五个字时,根据字形特征这八个字可以连起来记:“己(jǐ)空已(yǐ)中巳(sì)口封,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róng),戒(jiè)字二十在当中”。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概要 (一)课标关键部分的阐释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因形知义”,即根据字形可以了解字义。而字义的记忆又可以帮助记忆字形和区别字形。在汉字教学中,不能因形害意,而要按照汉字规律教学,可以达到更为长远的目标。 (二)基本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四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该字表收 300 个字,这些字,正如《标准》所言“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基本字,就是或者独立成字,或者参与构字,是构成汉字这座大厦的基础。 (三)偏旁与部首的关系 偏旁是针对合体字来说的。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 部首是针对所有汉字来说的。部首还是针对汉字检索来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部首的定义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部首是为了汉字检索方便而设立的。部首分为形体部首和意义部首。字典中的意义部首居多。但是不排除形体部首一个部首统属的字中,既包含形体部首字也包含意义部首的字。 鉴于偏旁和部首针对的汉字范围不同,针对的使用范围不同,二者在教学语言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有所区别,在考试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这样的表述“给下列的字换偏旁部首”,比如湖字,如果换偏旁,答案就可以是“海、糊”,如果是换部首,答案就只能是“糊”。 (四)常用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五是常用字表,该字表收录 3500 个汉字,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而编制的。其中,字表一包含 2500 个汉字,要求小学毕业的时候要全部会写。 汉字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有声符系统,形符系统,义符系统,同源系统,大大小小的系统使得汉字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成为可能。 常用字表可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尤其在复习阶段,带着学生做一些相关字的归类和游戏,寻找汉字学习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学习。 (五)关于写字部分 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学段每天的语文课都要用十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写字。,在10 分钟的练字过程中,教师要杜绝那种光说不练的做法。一定要让学生写字,在写字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写字的评价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鼓励为主。对于写不好的,或者不能写的,老师要“执其手教之”。 总之,汉字教学,教无定法,但是教必有法。首先是遵循汉字规律,其次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然后根据具体的字情和学情来决定采用什么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作文,语文成绩自然也就难以提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有效掌握戈多词语,如何让他们养成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讲授法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与探究的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例如《2008,北京》中有个词是“申奥”,当一个同学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再引导也是启而不发,因为在学生的脑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内存,这种情况就可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申奥”的“奥”是指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虽然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顶呱呱的成绩,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于是我们国家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申奥”。

二、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自己也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老师们明显觉察到低段识字量的递增,如何让学生记住那么多的字词,而且对识字活动又不感到厌倦,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有了一些体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诱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识字的乐趣。游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喜欢模仿,、拼、画、猜、说等多种活动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喜欢汉字。所谓“加”、“减”,就是利用汉字结构部首的增减,从而形成不同汉字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认字,给学生带来乐趣。比如“鱼”加“羊”是鲜,同样用减的方法:鲜减“鱼”是“羊”。而“拼”则是利用汉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品字结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等等。 所谓“画”和“猜”,就是利用汉字音、形、义合一的特点来加快识字。“画”就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来认字,这种手脑并用的方法,在识字教学初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认识“日”字,可以画画太阳,认识“水”字,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水等等。而“猜”则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识字。如,“两个人坐在土堆上”猜一猜是什么字,“王白坐在石头上”。还可以让学生也编一编“闪”字怎么记。学生就说:“人进门”。对于一些容易记错的形近字,也可以设计“帮娃娃换衣服”的游戏来认字,比如学习“请、情、清、精”等字时,告诉学生偏旁是衣服,青是娃娃,帮娃娃换衣服可以比较字形,辨别偏旁的不同,这样学生自然也就记住字形了。 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再如,学生编的儿歌:“天气热,每一天,去海边,忘记了,真后悔”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二、在生活中积累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认识的词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有了这些词语,只是不能够把它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因此就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学生记住班里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可以让学生互相叫叫名字,增加了识字量,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渐提升。老师还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词语或者是一句话来。另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游戏认识字词。我认为早一点学会用字典识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看见自己喜欢的词就把它记住,抄写一下。在学的过程,学生有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识字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保靖县教科所周水静 一、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改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过许多常态课之后,我们发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 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虚化,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 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过程繁琐,花里胡哨,刻意追求热闹,训练不扎实,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评价用语单一,缺乏启发性等。我们认为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我州地处偏远山区,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十分陈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 难题。因此,如何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探寻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 而我州此类课题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我州正大力推进新课改工作,我县各学校正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因此,做好这项研究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师,更有利于学生。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二、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教师人性化的态度,教师要以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 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据此,本人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 习。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2)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的最优化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一个班级 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有效教学。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 定和分析。所以说,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教学策略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三、研究意义 研究本课题,探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既能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又能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高效教 学,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 提高。 3、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策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五、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1 / 3

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字词教学在整个阅读教学乃至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承担着基石的作用。 语文字词教学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字词教学在整个阅读教学乃至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承担着基石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呢? 一、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 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时间内都要学习字词,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要会写的字达2500个。这是数量上的标准。还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各学段识字与阅读、习作等与字词教学有关的目标是: 第一学段: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能用音序和部首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

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6、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三学段: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已近渗透在了我们生活的点滴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字词兴趣,引导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乐趣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兴 趣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就不想学习,会感到学习是沉重的负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孔老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这些爱玩好动的孩子。在小 学阶段的语文字词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想要有效的搞好字词教学,那么,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用孩子的兴趣去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只管图像与具体事物 比较敏感,教师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幅简笔画,启发学 生并鼓励他们思考,主动发言,画中有什么、是什么,并通过字词象形字词的特点, 引出这个字,以使学生对这个字产生联想,产生兴趣。 此外,小学生好奇心强,在有一定字、词汇量的基础上,教师应介绍、鼓励学生 阅读一些力所能及的读物,让学生在能够读懂读物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兴趣。只有这样,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才能渐渐的对识字产生兴趣,进而释放巨大动力,积极 主动的投入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识字,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游戏识字法引导学生识字 小学生好玩好动,爱游戏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游戏也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 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所谓的游戏识字法,指的就是运用游戏,利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使认得的字更加巩固。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游戏情境,使学生把字词与游戏这 个良性链结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认为学习有意思。

小学语文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 作者:未知 摘要: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关注的只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反而弱化了对学生字词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字词积累少,不能满足新课标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符合新课标对字词教学的要求,其次,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字词,养成独立自主学习字词的习惯,再者,让学生了解我国字词发展的历史演变历程,感受文字的魅力。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与对策 一、当下新课标对我国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六年义务教育范围学习字词数量两千五百个,这是在数量的要求,另外,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我国小学在字词教学方面的要求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在第一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数量上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一千六至一千八,在认识的字词当中还须有八百至一千个字词能写;其次,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字典,能用部首法或者音序法独立识字;再者,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及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字词;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学习的字词。在小学学习字词的第二阶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的数量上要求要认识两千五百个字词,其中对能写的单词数量要求增多,大概有两千个字词;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学习小学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可以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初步了解这些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及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优美文字以及精彩篇章,让学生在阅读以及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字词材料;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精彩字词。最后一个阶段是对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的。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能够累计认识常用的汉字三千个,其中有两千五百个左右要会写;借助词典,使学生可以独立阅读,理解文章出现字词的含义以及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体会字词想要表达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字词教学提出了多维的目标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具有识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久而久之,养成独立、主动识字的习惯;接着培养学生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更要从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等方面创新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预设;生成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开始教学前的计划和设想,是顺利完成教学实践的必备条件,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反映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风,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发展从只注重教师的“教”,向重视教师教学,突出学生学法方面转变,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意识。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操作性 再精美的教学设计,不具备操作性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的设计没有任何意义。教学设计的操作性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落实。 1.依据标准和学情设置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课程设计首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效的目标。 首先,目标要明确。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写字、理解词语为例:甲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会写“荷、挨、莲、蓬、

胀、仿、佛、裳、翩、蹈、蜻、蜓”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蓬、翩、蹈、裳”4个生字;会理解“挨挨擠挤、饱胀、破裂、翩翩起舞”4个生词。乙教师的教学目标:会写生字并理解生词。甲教师目标直指靶的,便于从操作系统中优选出方法。乙教师目标盲目,一旦操作起来,难免脚踩西瓜皮,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其次,目标要具体。以《掌声》理解内容为例:A教师理解课文内容。B教师理解课文中“掌声”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从小学会关心、爱护朋友和亲人。A教师目标显然太模糊。B教师目标具体,标得清楚,技术路线也好预定,提供了目标保证。 2.依据内容和环节设置过程 每堂的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在过程环节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更要让整个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落花生》这课教学的设计片段: 师:我姓武,“武则天”的“武”(写“武”)。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生上讲台写自己的姓名。)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刘诗乐。 师:什么意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丰紫春 内容提要: 小学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水平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词语、演示词语、分析字形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课标》中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以下就以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来谈谈我在词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理解,就要抓关键词语“晶莹的丰碑”这个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的确,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从形象上看就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是为战友而牺牲的,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了战友们心中的丰碑,永远耸立在天地间。在这里我采用朗读来加深理解。朗读,让词语教学“有

情”,这种敬仰之情就需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来体会文章中的人物精神,让学生通过朗读上下文,整理上下文的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情感上得到升华. 2、联系上下文通过度析句意直接感知词语意。 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让学生自己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经过讨论,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地让学生感知色彩的明丽,从而理解了“鲜艳”一词,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样由抽象到直观,在实践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轻而易举突破难关了。 3、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学时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养花》一文中的“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中“如此循环”一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重点

学用字词句教学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学用字词句教学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 二、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5)教师小结。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2003年2月27日第二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