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部分复习重点

1 中医外科总病机(P13)

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2 内治法三个总则:消法(溃疡初期)、托法(成脓期)、补法(溃疡后期)(P24)

清法定义:是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也就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 的治法。

具体运用:清热解毒,如五味消毒饮

清气分热,如黄连解毒汤

清血分热,如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养阴清热,如知柏地黄丸

清骨蒸潮热,如清骨散、青蒿鳖甲汤

托法定义: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具体运用:透托法——肿疡已成,毒盛正气不虚,肿疡尚未溃破或溃破后脓出不畅,多用于实证。以清解药和透脓药为主,补药为辅,方有:透脓散。

补托法——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见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以补药为主,清解

药和透脓药为辅,方有:托里消毒饮。

3 消毒、灭菌、无菌术(P43)

·无菌术:概念: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和途径采取的有效预防方法,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一系列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的。

其他:外科无菌术应以预防手术感染为主,是各种手术、穿刺、注射、插管、换药等过程需要遵守的。

·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一般以物理方法为主,化学方法亦可使用)

·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的微生物,并不要求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常用化学方法)

4 脱水类型?脱水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点(西医课本表格)(P43)

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要点

等渗性脱水舌干,不渴血浓缩,血钠正常

低渗性脱水神智差,不渴血钠升高

高渗性脱水有口渴血钠下降

5 高低血钾的诊断依据、补钾注意事项(P114)

诊断依据:高血钾:血清钾浓度>5.5 mmol/L,低血钾:血清钾浓度<3.5mmol/L

注意事项

1、尿多补钾:尿量>40m/L

2、尽量口服:轻度口服氯化钾等

3、低浓度、慢速度:静脉输给KCL浓度<0.3%(<40 mmol/L),速度<80滴/分(即<20 mmol/L);严禁以10%KCL溶液推注、静滴

4、分阶段补给:一般性每日补钾3-6g。

钾溶液不宜与葡萄糖溶液一起输注(中西医结合书上没)。

6 代谢性酸中毒突出的临床症状、诊断依据(P121)

突出的临床表现:轻者因机体代偿可无症状。重者早期疲倦、头晕、嗜睡。

最突出表现为呼吸深而快,呼吸频率有时可达可达40~50次/分。呼出气带有酮味。

诊断依据:血气分析:HCO3—降低(<22mmol/L),PH值下降(<7.35)

7 外科补液原则补液程序(P129)

外科补液原则:

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边治疗,便观察,便调整。

(1、详细了解病史2、找出并积极治疗引起代谢失调的原发病3、制定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方案时应根据其轻重缓急,依次予以纠正,包括积极恢复血容量、积极纠正缺氧、纠正严重的酸中毒或碱中毒、处理重度离子失衡)补液程序:

先扩容,继而适当纠酸,再酌情纠正K、Ca等离子紊乱,即“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盐糖交换,先晶后胶,适当纠酸,尿多补钾,随时调整。”

(内容:1、先补充血容量2、恢复和维持血浆渗透压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4、纠正重要离子失衡5、补充能量)

8 手术分类、切口分类、切口愈合分类(P206)

手术分类:

按紧急程度择期手术、限期手术、急症手术(紧急手术、一般急诊手术)

按彻底程度根治性、姑息性

按细菌接触无菌、感染、污染

按手术程序计划一期、分期

切口分类:

Ⅰ类切口:无菌切口,如甲状腺、疝修补术等。

Ⅱ类切口:可能污染切口,如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等

Ⅲ类切口:感染切口,如阑尾穿孔、消化道穿孔等。

切口愈合:分三级

①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②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指愈合欠佳,局部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积液等,但未化脓。

③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者。

切口愈合记录方法切口分类/切口愈合如Ⅰ/甲

9 拆线时间(P206)

1. 头、面、颈部切口——术后4-5 天

2. 下腹部、会阴部切口——术后7天左右

3.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切口——术后9天左右

4. 四肢切口——术后12天左右

5. 关节或有减张缝合的切口——术后14 天,也可采用间隔拆线

6. 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或患有糖尿病者酌情延缓2-3天拆线

10 局部化脓性感染的鉴别(括号里的为中医名称)(P313)

疖(疖):定义: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现: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一般无全身症状。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肿,如被挤压,易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痈(有头疽):定义: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皮肤厚韧的项部或背部,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现:局部早期呈现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局部疼痛痈破溃后,溃口呈蜂窝状。浸润性水肿,淋巴结肿大、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食欲不振、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表现。

急性蜂窝织炎(发):定义: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是厌氧性细菌。

表现:局部肿、痛,迅速向四周扩大,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分常因缺血发生坏死;

全身症状明显,有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白细胞计数增加;颌下和颈部的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

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丹毒:定义:是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部位为下肢和头面部。

表现:起病急,有头痛、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松压后很快恢复。

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和急性淋巴结炎(属外痈):

定义:致病菌从损伤皮肤或黏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灶蔓延到临近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常累及所属淋巴结,致急性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表现:浅层淋巴管受累,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压痛。深层淋巴管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都可产生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轻压痛,能自愈。较重者, 通过及时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

脓肿:定义: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部脓液积聚,周围有脓腔壁形成。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

表现:浅表脓肿(属外痈):局部有红、肿、痛、热的典型症状,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剧痛,有波动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