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讲义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讲义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分配制度

(一)内容: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5)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3)按生产要素分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③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①这种分配现状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不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

②这种分配方式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非公经济中,就不能实行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二)点拨

1、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且只能是按劳分配。

2、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例如,福利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就不属于按劳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

(1)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等。

(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3)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4)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5)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6)按信息要素分配,是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三)应用:本考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不同分配方式的区别。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一)内容: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公平分配打下物质基础。

⑤加强宏观调控,采取必要的财政和税收措施,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

(3)、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途径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原则: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点拨:

1、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

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创造性。所以,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和实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过程。也即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再分配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区别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和措施。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复习要点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复习要点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么?“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内容: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 (3)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什么?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

精华学校生物必修一讲义系列一

绪论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生物与生物学 1.什么是生物 生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 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 2.什么是生物学 研究生物(生命现象)的科学 研究的一般途径: 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结论——提出新问题 二、生命(生物)的特征 1.相同的化学成分 2.以细胞为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3.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4.稳态 5.应激性 6.生殖与遗传 7.进化

三、高中生物学的内容体系 三个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两个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2)遗传与进化 (3)现代生物技术 (3)稳态与环境全年授课计划 暑期:考点知识突破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秋季一期:基础知识梳理与解题能力训练 1 考点知识突破 2 秋季二期:考点知识突破 3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上)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下) 基础知识梳理与解题能力训练 2 寒假:考点知识突破4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上) 春季一期:考点知识突破 5 必须三稳态与环境(下) 基础知识梳理与解题能力训练 3 春季二期:考点知识突破 6 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考点知识突破7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四、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1.听讲是核心 关注知识的正确理解 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 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 2.功夫在课下 即时回顾,加深理解; 适当做题,回归知识; 关注生活,积极思考; 日积月累,提升能力。

第一章细胞中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元素 一、生物元素与非生物元素 1.没有生物特有的元素:__________ 2.元素含量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差别:__________ 二、不同生物种类中的元素 1.__________基本相同 2.__________差别很大 三、生物体中不同的元素 1.基本元素: 2.核心元素: 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水 1.生物体的含水量 2.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3.水的生理作用 (1)良好的溶剂 (2)温度缓冲剂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物质 (4)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二、无机盐 1.含量 2.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1)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离子态无机盐 如: (2)组成某些复杂的化合物——化合态无机盐 如: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分) ②但仅仅靠政府的调节是不够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分)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分)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分) ②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分) ②但仅仅靠政府的调节是不够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分)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分)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分) ②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 1 / 1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课程标准解读: 1、感受周围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进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庞大变化〔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庞大的成就。表达在: ①祖国发生庞大变化②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2、明白我国现时期差不多经济制度〔一〕 差不多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 确立这一差不多经济制度的缘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时期国情决定的。a、我国是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时 期,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明白得让一切制造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 势,相互促进,共同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全然原那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制造,让制造财宝的源泉涌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制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 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进展做出奉献。 4、养成良好行为适应。 中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 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 ?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 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咨询题 B. 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差不多实现现代化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差不多实现现代化 2. ”十五'’期间我国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缘故之一是我国坚持了________ 的差不多经济制度。

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讲义第14课时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前预习】 1.物质进出细胞,既有______________的扩散,统称为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 的运输,称为___________。此外,还有其他运输方式。 2.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进出细胞。 3.有一些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如葡萄糖,它的跨膜运输需要____________的协助, _____浓度梯度进行。像这样,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_________的扩散,叫做________。 4.主动运输通常是从_________一侧运输到_________一侧,需要__________协助,还需 要__________。 5.胞吞和胞吐是针对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 【课堂训练】 6.下列物质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才能进入细胞的是 A.H2O B.甘油C.K+D.CO2 7.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A.葡萄糖B.CO2C.氨基酸D.激素 8.下列物质以不同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甘油、二氧化碳B.钾离子、水 C.氨基酸、钾离子D.葡萄糖、糖原 9.下列物质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的一组是 A.水和乙醇B.氧气和血红蛋白 C.葡萄糖和苯D.钠离子和氨基酸 10.下图表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质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符 号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11.蛋白酶从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出细胞,通过膜的方式是 A.协助扩散B.主动运输C.胞吞D.胞吐 12.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细胞间隙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B.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强度 C.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D.组织细胞间隙液中甘油的浓度 13.主动运输不同于自由扩散,因为前者的特点是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七课专项训练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经济生活第七课 一、选择题 1.某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自家有40亩地,以前以种玉米为主,遇到顶好的年景,纯收入也就3万多元;2014年,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自己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可以坐享股金外,还能分红4万多元。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②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③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④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A.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通过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财富创造D.体现通过再分配为提高效率创造动力 3.某地农村新集体经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生产要素产权归属问题。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办农业、办企业、办物业、搞资本运作四个阶段,形成了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等四种发展模式,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这表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释放活力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题文)2017年9月,国务院出台改革举措,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S层次或紧缺人才。这一举措 A.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B.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D 改变了我国高校性质5.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实施条件,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相关所得税政策。上述举措 ①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坚持和完善②旨在增加科技人才的财产性收入 ③体现了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④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巩固讲义

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巩固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群落→→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除了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把细胞分为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都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寄生生活;由外壳和一种核酸(或)所构成。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和 6、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产生 7、组成细胞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含量却相差很大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 ②微量无素:Fe、Mn、、Zn、、Cu ③主要元素: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10、糖(葡萄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11、蛋白质:由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结构通式:;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和一个;并且都连接在碳原子上。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氨基酸约种,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 13、有关计算: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 = 个数n –肽链条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分子量╳氨基酸个数 - 的个数╳ 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数,即一条链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15、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16、氨基酸结合方式是。 17、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由5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结构:一分子、一分子(或)、一分子(有5种),构成DNA的核苷酸:(种),构成RNA的核苷酸:(种) 功能: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测练题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测练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用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2.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包容性增长”成为此次全会的主旋律。“包容性增长”是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即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使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理顺收入分配机制 ①要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应主要依靠国家来调节收入分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某市市长认为,惠民富市才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顺应群众的期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把财政增量部分更多地用于民生。这需要地方财政 A.在初次分配中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 B.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 D.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 5.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A.29 760元;17 000元 B.49 760元;20 000元 C.48 800元;20 000元 D.44 260元;3 000元 6.国务院决定,从 2009 年起三年内我国医改投入8 500 亿,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样做 A.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B.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根本途径 C.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 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据此回答7~8 题。 7.2009年9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中学生之所以要关注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靠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经济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上的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到建国100年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 A.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D. 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 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是 A. 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 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根本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我国的分配制度 D.中国*的性质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的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应该 ①要提倡奉献精神②要落实分配政策 ③要反对平均主义④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必须 A. 达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B. 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以缩小贫富差距 C.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为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正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讲义

课程目标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4、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其注意事项 5、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6、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授课内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 繁殖。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 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4、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例一: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所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ACD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因此B错误。 例二:如下图是缩手反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接受刺激的是【】_______ (2)产生缩手动作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 (3)完成缩手反射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系统是【】________ (4)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参与缩手反射的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解析:(1)1 感受器(2)5效应器(3)3神经中枢(4)1 2 3 4 5(5)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名称和功能。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传入神经:传递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神经中枢:对传入神经传递的刺激进行分析并产生另一种刺激;传出神经:传递神经中枢产生的新刺激;效应器:做出反应。需要用到的细胞有:皮肤的感觉细胞,传入神经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脊髓反射中枢的神经细胞,传出神经纤维细胞,骨骼肌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5、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只是所有的鱼)

经济生活第七课一轮复习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班级 __ 姓名命题人:宋瑞花12.20 【课前预习案】 三、知识体系构建: 四、复习自测: A组 1、以下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 D、按劳分配的标准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2、“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3.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比较低 C、我国还没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组 4.近十几年来,我国国家和企业分配份额呈现双增加态势,而个人的分配份额则有所下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也呈日益扩大的态势。为此必须() A.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B.保证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C.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D.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5.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在“全球经济大势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指出“要缩小贫富差距,到了今天,我们要注意公平,不能只注意效率,忽视公平,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成先生言论的经济学依据有()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 A. ?B. ?C. ●D.●? 6、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误区警示(判断并说明理由) 1.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 2.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3.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5.我国农村经济,其分配方式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6.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8、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

九年级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人教 新课标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中学生之所以要关注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靠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经济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上的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到建国100年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 A.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D. 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 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是 A. 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 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根本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我国的分配制度 D.中国*的性质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的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应该 ①要提倡奉献精神②要落实分配政策 ③要反对平均主义④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必须 A. 达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B. 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以缩小贫富差距 C.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讲义第1课时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课前预习】 1.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______ 才能生活。 2.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生命和细胞难分难解。 3.多细胞动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以细 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________;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表达为基础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4.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从________到各种________;从大大小小 的________到每个独特的________;个体水平以下是组成个体的_____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简而言之,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现在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________或在________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 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_____________。它经过漫长的_______过程,演变为今天多种多样的生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姿多彩的__________和生机勃勃的__________。因此,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__________。 【课堂训练】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病毒B.原子C.细胞D.种群 7.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所以没有生命特征 C.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繁殖 D.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在表现出生命现象 8.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 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水螅B.心肌细胞C.变形虫D.卵细胞 9.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10.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10)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 新课标初三) (10) 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感受周围的变化 〔1〕实现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①经济社会进展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咨询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 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民生活比较,差不多实现。 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丰富了〝三步走〞战略,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 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进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差不多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水平。 2、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②;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它能够有多种实现形式。 〔2〕国有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能够有多种实现形式。☆②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力量。〔什么缘故讲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因为: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操纵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③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力量,关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和,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包括哪些?〔了解〕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国防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 B、支柱产业和高心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如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建筑业等。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如大江大河的治理、重点防护林工程、重点公益事业等。 D、自然垄断的行业如油田、天然气、大型煤矿等。 ○你明白哪些集体经济蓬勃进展的例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3〕集体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归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它也能够有多种具 体形式。 ②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着的原那么,能够广泛吸 取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宝和国家税收。进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讲义第26课时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课前预习】 1.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____________的衰老或死亡,对于多 细胞生物体来说,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 为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变化。 3.衰老的细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细胞内的水分________,结果使细胞________,体积________,细胞新陈代谢的速 率________。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_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细胞衰老而________________ ,妨碍细胞内________,影响细 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④细胞内呼吸速率________,细胞核的体积________,核膜________,染色质 ________,染色________。 ⑤细胞膜________改变,是物质运输功能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所决定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 受到严格的由__________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称______________。 5.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________,维持________的稳定,以及____________都起 着关键的作用。 【课堂训练】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凋亡的意义的是 A.维持内环境稳定B.抵御各种因素的干扰 C.促进生物体的正常发育D.细胞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7.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B.衰老的生物体内,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C.年幼的生物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D.从整体看,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个体衰老不遵从自然规律 B.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无关 C.延缓细胞的衰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个体的衰老 D.个体的衰老是由所有细胞的衰老造成的 9.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doc

九年思品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能力目标: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 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 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教学重点: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教学难点: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法;讨论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其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 配制度,学会合理消费,这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 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讲授新课】 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感受身边的变化 (活动)杨妈妈的帐本 (讨论)①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帐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三步走”战略 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 富裕。 出发点:我国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的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 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讲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共100 分 第Ⅰ卷(本卷共 50 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 每题1 分,41—45 每题2 分。共50 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 重庆卷)获2013 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 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 RNA 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