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等编写的数学小丛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中国数学会

华罗庚等编写的数学小丛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中国数学会
华罗庚等编写的数学小丛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中国数学会

华罗庚等编写的“数学小丛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普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当天的奖励大会上,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4大国家级科技奖项一一揭晓。其中,华罗庚先生等数学家编写的“数学小丛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奖)。

“数学小丛书”是我国数学普及读物中的精品,曾激发一代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1956年,为了向青少年传播数学知识,科学出版社配合我国首次举办的高中数学竞赛,出版了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从杨辉三角谈起》和段学复教授的《对称》。60年代初,这两本书同其他一些著名数学家撰写的科普著作,被北京市数学会编成小丛书,相继由不同出版社出版,并多次重印。书中蕴涵的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促进了无数中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数学小丛书基本信息

?作者: 科学出版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7030094239

?上架时间:2005-12-19

?出版日期:2002 年5月

?开本:32

?页码:1000

?版次:1-1

相关内容:数学小丛书目录

1册.

1 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

2 二项式定理

3 开方

4 高阶等差级数

5 差分多项式

6 逐差法

7 堆垛术

8 混合级数

9 无穷级数的概念

10 无穷混合级数

11 循环级数

12 循环级数的一个例子-斐波那契级数

13 倒数级数

14 级数∑(1/(n*n))(n-]1-∞)的渐进值

2册

1 代数对称-对称多项式和推广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对称多项式(2)一元n次方程的根的对称多项式2 几何对称

.(1)平面上的对称

(2)空间中的对称

(3)正多边形的对称

(4)正多面体的对称

(5)带饰、面饰和晶体

3 群的概念

3册

1 祖冲之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

2 人造卫星将于2113年又接近地球

3 辗转相除法和连分数

4 答第2节的问

5 约率和密率的内在意义

6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又少一闰?

7 农历的月大小、闰年闰月

8 火星大冲

9 日月食

10 日月合壁,五星连珠,七曜同宫

11 计算方法

12 有理数逼近实数

13 渐进分数

14 实数作为有理数的极限

15 最佳逼近

16 结束语

附录祖冲之简介

4册

1 重心概念的应用

2 力系平衡概念的应用

5册

1 引言

2 h]=g[=a

3 几个有趣的应用

4 几个简单的不等式

5 幂平均

6 加权平均

习题解答或提示

6册

1 什么是格点?

2 我们的中心问题

3 面积的近似计算

4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5 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证明

6 另外一个问题的提出

7 重叠原则

8 有理数和无理数

9 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

10 小数部分{ka}的分布

11 另一种重叠原则

12 数的几何中的基本定理

习题解答或提示

7册

1 从邮递路线问题说起

2 一笔画问题

3 七座桥的故事

4 网络

5 一笔画定理

6 多笔画

7 偶网络

8 再回到邮递路线问题

9 奇偶点图上作业法

附录一习题和提示

附录二哥尼斯堡的七座桥

8册

1 刘徽割圆术

2 抛物线在坐标轴上所盖的面积

3 球的体积

4 正弦曲线和坐标轴之间的面积

5 不同的分割法

6 自然对数

7 面积原理

8 祖原理

9 面积的近似计算

10 体积的近似计算

11 结束语

附录 1+1/(2*2)+1/(3*3)+……+1/(n*n)+……=(π*π)/6的证明..

9册

1 引言

2 从二次函数的极大极小谈起

3 二因子的积的极大问题和二项的和的极小问题

4 任意个因子的积的极大问题

5 极大极小问题的互逆性

习题

附录习题答案和提示

后记

10册

1 问题的提出

2 “笨”算法

3 口诀及其意义

4 辗转相除法

5一些说明

6 插入法

7 多项式的辗转相除法

8 例子

9 实同貌异

10 同余式

11 一次不定方程

12 原则

附记《孙子算经》

11册

1 自然现象之迷

2 几个简单的引理

3 一些简单的等周问题

4 关于四边形的一个定理

5 正多边形的极值性质

6 圆的极值性质

7 球的极值性质

附录习题解答或提示

后记

12册

1 凸多面形的欧拉定理

定理的叙述和来源

定理1的证明

一个推论和一个问题

2 闭多面形的欧拉定理

闭多面形

从球心投影到拓扑变换

定理2的拓扑证明网络

一个应用:地图五色定理

3 闭多面形的一般定理和拓扑分类

具有环柄的球面

具有交叉貌的球面

闭多面形的一般定理和拓扑分类

结束语

习题

13册

1 复平面

2 一些例子

3 共线、共圆、共点

4 圆族

5 分式线性变换

6 等速圆周运动

习题解答或提示

14册

1 什么是单位分数

2 一个古老的传说

3 镶地板和铺路

4 把真分数表成单位分数的和

5 将分数表示为两个单位分数之和的问题

6 将分数表示为三个单位分数之和的一些猜想

7 从完全数谈起

8 关于单位分数表示1

9 不表示整数的某些单位分数的和

10 一个有趣的级数

11 莱布尼茨单位分数三角形

15册

1 写在前面

2 归纳法的本原

3 两条缺一不可

4 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

5 归纳法能帮助我们深思

6 “题”与“解”

7 递归函数

8 排列和组合

9 代数恒等式方面的例题

10 差分

11 李善兰恒等式

12 不灯市方面的例题

13 几何方面的例题

14 自然数的性质

16册

1 有趣

2 困惑

3 访实

4 解题

5 浅化

6 慎微

7 切方

8 疑古

9 正题

10 设问

11 代数

12 几何

13 推广

14 极限

15 抽象

17册

引言

1 刘徽的割圆术

2 祖冲之不等式

3 无穷小与极限

4 祖冲之不等式比刘徽的好

5 寻求收敛更快的数列

6 越算越繁的问题初探

7 泰勒展开定理

8 越算越繁的问题之解决

参考文献

18册

1 数起源与数

2 算术基本定理

3 中国剩余定理

4 同余类环和有限域

5 费马猜想

6 二平方和问题和高斯整数环

7 库默尔的贡献

8 几何的介入:费马曲线

9 解析的介入

10 平方和与模形式

11 椭圆曲线(1):有理点群

12 椭圆曲线(2):l函数

13 怀尔斯面壁8年

附录...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1910 年11 月12 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 1.65 米,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他12 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25 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1927 年秋,和吴筱之结婚。1929 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 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 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

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 ”“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 人才’ 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1930 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 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1931 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 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 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 年到1941 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 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数素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数素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 篇一:严格要求学生 华罗庚先生一直很重视青年数学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他在清华园里的数学研究所开办了数学讨论班。 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华罗庚先生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先生。华罗庚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后来又出了几道题。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先生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就这样,华罗庚先生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兢兢业业,勤奋不息,即使假日也不休息。 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当时华罗庚先生是万人仰慕的大数学家,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反复思考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先生写了一封信。他很快收到回信。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陆启铿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数学家。 篇二:尊师重教 华罗庚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回乡,总要登门看望他的老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 (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 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一、认识三角形 1.这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它的三条边中有两条叫直角边,一条叫斜边。 3.这叫“等腰三角形”。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条边一样长(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的一条边叫“底”。 4.这叫“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叫“直角等腰三角形”。它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

图1 第十四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 一、填空题: 1 )计算: 2)如图1所示,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4×4方格图形中,共有25个格点,在以格点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1和3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个。 3)将七位数1357924重复写287次组成一个2009位数“13579241357924……”。删去 这个新数中所有位于奇数位(从左往右数)上的数字组成一个新数,再删去新数中所有 位于奇数位上的数字,按上述方法一直删下去直到剩下一个数字为止,则最后剩下的数 字是 。 4)如图2所示,在由七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直线l 将原图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 分,l 与AB 的交点为E ,与CD 的交点为F ,若线段CF 与线段AE 的长度之和为91厘米, 那么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5)某班学生要栽一批树苗,若每个人分k 棵树苗,则剩下38棵;若每个学生分配9棵树苗,则还差3棵,那么这个班共有 名学生。 6)已知三个合数A 、B 、C 两两互质,且A ×B ×C =11011×28,那么A +B +C 的最大值是 。 7)方格中的图形符号“◇”,“○”,“▽”“☆”代表填入方格内的数,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数。如图所示。若第一列,第三列,第二行,第四行的四个数的和分别为36,50,41,37。则第三行的四个数的和是 。 8)已知1+2+3+……+n (n >2)的和的个位数为3,十位数为0,则n 的最小值 为 。 二、解答下列各题(要求写出简要过程): 9)下列六个分数的和在哪两个连续自然数之间?

10)2009年的元旦是星期四。问:在2009年,哪几个月的第一天也是星期四?哪几个月有5个星期日? 11)已知a,b,c是三个自然数,且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60,a与c的最小公倍数是270,求b与c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12)在51个连续奇数1,3,5,……,101中选取k个数,使得他们的和为1949,那么k的最大值是多少? 三、解答下列各题(要求写出详细解答过程) 13)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C相交于O点,已知AB=5,CD=3,且梯形ABCD的面积为4,求三角形OAB的面积。 14)如下算式,汉字代表1至9这9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若“祝”字和“贺”字分别代表数字“ 4”和“8”,求出“华杯赛”所代表的整数。

名人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

名人故事数学家华罗庚 【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但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 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6年级下册)第01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一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一讲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果设乙数为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得甲数=2x+17.又根据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方程.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 10x=3(2x+17)+45 10x=6x+51+45 4x=96 x=24 2x+17=2×24+17=65. 答:甲数是65,乙数是24. 例2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思路1: 分析依题意,看到工效(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时间(完成任务需要的天数)是变量,而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是不变量(剩余工作量).原有的工效:1600÷20=80(台),提高后的工效:80×(1+25%)=100(台).时间有原计划的天数,又有提高效率后的天数,因此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提高后的工效x所需的天数=剩下台数. 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25x=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思路2: 分析“思路1”是从具体数量入手列出方程的.还可以从“率”入手列方程.已知“效率提高25%”是指比原效率提高25%.把原来效率看成 解:设完成计划还要x天.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例3有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丙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甲、乙、丙合作,需5天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工作总量. 解:设乙单独做,需x天完成这项工程.

华罗庚杯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华罗庚杯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华罗庚杯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一、认真思考、填一填。(18分,每空0.5分) 1、猪八戒的电话号码是4个8、3个0组成的7位数,且只能读出一个零的最小数,是( )。 2、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6万,这个多位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3、 =( ):( )=0.375=6 ÷( )=( )% 4、a是b的7倍,b就是a的( )。2个白球,2个黄球装在一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 )是红球。 5、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 ,被减数是( )。被除数+除数+商=39,商是3,被除数是( )。 6、甲、乙、丙三个数之和是194,乙数是甲数的1.2倍,丙是乙的1.4倍,甲是( )。 7、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上5层楼花1.2分钟,上8层楼要( )分钟, 8、任意写出两个大小相等,精确度不一样的两个小数( )、( )。 9、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丙数多75,甲数比丙数多( )。 10.、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a,最小偶数是( )。 11、的分母增加10,要使分数值不变,分子应增加( )。 12、小红比小刚多a元,那么小红给小刚( )元,两人的钱数

相等。 13、一本故事书页,小华每天看m页,看了y天,还剩( )页未看。 14、a的与b的相等,那么a与b的比值是( )。 15、甲÷乙=1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6、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来的数小了2.25,原数是( )。 17、:6的前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18、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也可以说把( )平均分成( ) ,份表示其中的( )份,或许说( )是( )的。 二、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错的×)(5分,每空0.5分) 1、40500平方米=40.5公顷 ( ) 2、统计一个病人的体温最好选择条形统计图。 ( ) 3、小刚生于1995年2月29日。 ( ) 4、圆的半径是,求半圆周长公式是 ( +2)。 ( ) 5、与20%表示意义完全相同。 ( ) 6、一根绳子长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第二段绳子长( )米 7、众数的特点是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 8、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20% 。 ( ) 9、4900÷400=49÷4=12……1 ( ) 10、同样长的铁丝,围成正方形和围成圆形,它们的面积一

(完整word版)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一年级 上册 刘彭芝主编子悦爸整理

目录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 习题一 (2)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4) 习题二 (7) 第三讲认识图形(三) (8) 习题三 (9) 第四讲数一数(一) (11) 习题四 (12) 习题四解答 (14) 第五讲数一数(二) (15) 习题五 (16) 习题五解答 (18) 第六讲动手画画 (20) 习题六 (21) 第七讲摆摆看看 (23) 习题七 (24) 习题七解答 (25) 第八讲做做想想 (27) 习题八 (27) 习题八解答 (29) 第九讲区分图形 (31) 习题九 (32) 习题九解答 (33)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 (35) 习题十 (36)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 (37) 习题十一 (38)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39)

习题十二 (40) 习题十二解答 (42)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 (43) 习题十三 (44) 习题十三解答 (44)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 (46) 习题十四 (47) 习题十四解答 (48)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50) 习题十五 (51) 习题十五解答 (52)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54) 习题十六 (55) 习题十六解答 (56)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58) 习题十七 (59) 习题十七解答 (61)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上)第11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一讲简单的抽屉原理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 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个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例1: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分析与解答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每人所拿3枚棋子按其颜色配组情况放入相应的抽屉,由于有5个苹果,比抽屉个数多,所以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例2: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分析与解答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试卷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初赛试题 1. 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 西班牙伟大航海家哥伦布首次远洋航行是在1492 年. 问这两次远洋航行相差多少年? 2. 从冬至之日起每九天分为一段, 依次称之为一九, 二九, …, 九九. 2004年的冬至为12月21日, 2005年的立春是2月4日. 问立春之日是几九的第几天? 3. 左下方是一个直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其中,黄色和绿色的部分都是边长等于 1 的正方形. 问这个直三棱柱的体积是多少? 4. 爸爸、妈妈、客人和我四人围着圆桌喝茶. 若只考虑每人左邻的情况,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入座方法? 5. 在奥运会的铁人三项比赛中,自行车比赛距离是长跑的 4 倍,游泳的距离是自行车的,长跑与游泳的距离之差为8.5千米. 求三项的总距离. 6. 如右图,用同样大小的正三角形,向下逐次拼接出更大的正三角形. 其中最小的三角形顶点的个数(重合的顶点只计一次)依次为: 3, 6, 10, 15, 21, … 问这列数中的第 9 个是多少? 7. 一个圆锥形容器甲与一个半球形容器乙,它们圆形口的直径与容器的高的尺寸如图所示. 若用甲容器取水来注满乙容器, 问: 至少要注水多少次?

8. 100 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高年级学生两人一组, 低年级学生三人一组,共有 41组. 问: 高、低年级学生各多少人? 9. 小鸣用48元钱按零售价买了若干练习本. 如果按批发价购买, 每本便宜 2元, 恰好多买4本. 问: 零售价每本多少元? 10. 不足100 名同学跳集体舞时有两种组合:一种是中间一组5人,其他人按8人一组围在外圈;另一种是中间一组8人,其他人按5人一组围在外圈. 问最多有多少名同学? 11. 输液100毫升, 每分钟输2.5毫升. 请你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 回答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称为两条直线的“夹角”. 现平面上有若干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并且“夹角”只能是 300, 600 或 900. 问: 至多有多少条直线? 初赛试题答案 1 87年. 2 六九的第一天.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3000字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在中国,有一位数学家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华罗庚,人们往往把这个名字当作"数学家"、"自学成才"和"聪明"的代名词。随着"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广泛开展.这位当代中国的传奇数学家在少年儿童中也广为知晓了。 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1924年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年仅14岁的华罗庚便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里当伙计。他的中学老师王维克很欣赏他的数学才华,鼓励他继续自学数学。19岁那年,华罗庚突然染上伤寒,此后在腿部留下了残疾。

在病痛和贫困面前,华罗庚没有失望,反而更加迷恋数学,他四处寻找数学书自修。在那个小镇上只有三本数学书可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以及一本50页的微积分。他贪婪地把它们读得烂透,并尝试写些论文,投寄到《科学》、《学艺》等刊物发表。1929年华罗庚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Sturm氏定理之研究"(《科学》第14卷第4期)。1930年l 2月他又在《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文中指出,苏家驹的解法中把一个13阶行列式算错了。 这后一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视,系主任熊庆来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1931年,华罗庚经他的同乡唐培经教员引荐,被破例录用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图书管理员,这为他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到一年半的光景,华罗庚旁听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现代数学基础。在杨武之教授(杨振宁之父)指导下,两年之中,华罗庚写出了一批很有质量的数论论文。凭藉他的天赋和雄厚的学力,1933年,华罗庚被清华大学破格聘为助教。一个乡间来的青年人,只有初中文凭,居然能登上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1934-1936年,华罗庚在杨武之等教授的关心下,深入研究数论,他阅读丁许多当时国际上数论权

初一华罗庚杯数学竞赛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学校12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船在江中顺水航行与逆水航行的速度之比为7:2,那么它在两港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与顺 水速度之比为( )。 (A) 14 7 (B) 14 9 (C) 92 (D) 94 。 【答案】D 【解析】分析:设出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那么可让总路程÷总时间求得平均速度,相比即可. 解答:解:设船在江中顺水速度为7x ,则逆水速度为2x ,一次的航程为1. ∴平均速度= 2117x 2x += 28 9 x , ∴它在两港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与顺水速度之比为 289 x :7x=94. 故选D . 2. 如右图所示,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cm 2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与三角形PBC 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是( )。 【答案】B 【解析】分析:过P 点作PE ⊥BP ,垂足为P ,交BC 于E ,根据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即可求出△ABP ≌△BEP ,又知△APC 和△CPE 等底同高,可以证明两三角形面 0.5cm 0.5cm 0.9cm 1.0cm 1.1cm 1.2cm (A) (B) (C) (D) B

试卷第2页,总5页 订 … … … … ○ … … … … 线 … … … … ○ 内 ※ ※ 答 ※ ※ 题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积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PBC的面积. 解答:解:过P点作PE⊥BP,垂足为P,交BC于E, ∵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 ∠ABP=∠EBP, 又知BP=BP,∠APB=∠BPE=90°, ∴△ABP≌△BEP, ∴AP=PE, ∵△APC和△CPE等底同高, ∴S△APC=S△PCE, ∴三角形PBC的面积=1 2 三角形ABC的面积= 1 2 cm2, 选项中只有B的长方形面积为1 2 cm2, 故选B. 3.设a,B的解集为x x的不等式bx-a>0的解集是( )。 (A) x x x。 【答案】C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不等式,仔细观察,通过移项、系数化为1求得解集,由不等式解集是x 式的性质3,运用性质3的前提是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从而求出a<0,b>0.再通过移项、系数化为1求得关于x的不等式bx-a>0解集. x<-a b ,x 所以a b a<0,b>0, 所以不等式bx-a>0的解集为 bx>a x> a x> 故选C. 4.下图所示的五角星是用螺栓将两端打有孔的5根木条连接构成的图形,它的形状不稳定。如果在木条交叉点打孔加装螺栓的办法使其形状稳定,那么至少需要添加( )个螺栓。

十个数学家的故事文档

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讲逻辑推理(一)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根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 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 市。 例2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

2017年第二十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小高组)

2017年第二十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小 高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表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每题的圆括号内.) 1.(10分)两个有限小数的整数部分分别是7和10,那么这两个有限小数的积的整数部分有()种可能的取值. A.16 B.17 C.18 D.19 2.(10分)小明家距学校,乘地铁需要30分钟,乘公交车需要50分钟.某天小明因故先乘地铁,再换乘公交车,用了40分钟到达学校,其中换乘过程用了6分钟,那么这天小明乘坐公交车用了()分钟. A.6 B.8 C.10 D.12 3.(10分)将长方形ABCD对角线平均分成12段,连接成如图,长方形ABCD 内部空白部分面积总和是10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面积总和是()平方厘米. A.14 B.16 C.18 D.20 4.(10分)请在图中的每个方框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得乘法竖式成立.那么乘积是() A.2986 B.2858 C.2672 D.2754

5.(10分)在序列20170…中,从第5 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面4 个数字和的个位数,这样的序列可以一直写下去.那么从第 5 个数字开始,该序列中一定不会出现的数组是() A.8615 B.2016 C.4023 D.2017 6.(10分)从0至9中选择四个不同的数字分别填入方框中的四个括号中,共有()种填法使得方框中话是正确的. 这句话里有()个数大于1,有()个数大于2,有()个数大 于3,有()个数大于4.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7.(10分)若[﹣]×÷+2.25=4,那么A 的值是. 8.(10分)如图中,“华罗庚金杯”五个汉字分别代表1﹣5这五个不同的数字.将各线段两端点的数字相加得到五个和,共有种情况使得这五个和恰为五个连续自然数. 9.(10分)如图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E为CD的中点,AE和BD的交点为F,AC和BE的交点为H,AC和BD的交点为G,四边形EHGF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则ABCD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数学家小故事.--华罗庚

数学家小故事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10—1985) 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老师连连点头称赞他的运算能力。可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岁时,他又染上伤寒病,与死神搏斗半年,虽然活了下来,但却留下终身残疾——右腿瘸了。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数学才华,便问周围的人,“他是哪国留学的?在哪个大学任教?”当他知道华罗庚原来是一个19岁的小店员时,很受感动,主动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抗日战争时期,华罗庚白天在西南联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书《堆垒素数论》。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58年以后,他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 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03讲 巧求表面积

本系列共15讲 第三讲巧求表面积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面积的总和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ab+ah +bh)×2。如果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则正方体的表面积=6a2。对于由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或者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形体,它们的表面积又如何求呢?涉及立体图形的问题,往往可考查同学们的看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小学阶段遇到的立体图形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些图形的特点都是可以从六个方向去看,特别是求表面积时,就是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方向(有时只考虑上、左、前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总和。有了这个原则,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就十分方便了。 例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下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分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有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上下方向: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侧面:小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大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解:上下方向:5×5×2=50(平方分米) 侧面:5×5×4=100(平方分米) 4×4×4=64(平方分米) 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50+100+64=214(平方分米) 答: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例2下图是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在正方体上表面的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洞,接着在小洞的底面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厘米的正方体小洞,第三个正方体小洞的1 2

四年级数学华罗庚杯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四年级数学华罗庚杯奥林匹克竞赛 一、简算与计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1. 395-283+154+246-117 2. 8795-4998+2994-3002-2008 3. 125×198÷(18÷8) 4. 454+999×999+545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4分) 1. 表一表二是按同一规律排列的两个方格表,那么表二的空白方格中应填的数是( )。 2. 一支钢笔能换3支圆珠笔,4支圆珠笔能换7支铅笔,那么4支钢笔能换( )支铅笔。 3. 两数之和是616,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是0,如果把0去掉,就与另一个数相同,这两个数的差是( )。 4. 右图中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 5. 一个六位数,个位数是7,十万位上的数是9,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位上数的和都是20,这个六位数是( )。 6. 下面两组数是同学们玩24点扑克牌游戏中四张牌上的四个数字,请你选用+、-、×、÷、( )组成等式。 (1) 1、4、7、7 (2)1、2、7、7 15 3 5 5 2 3 1 2 24 4 6 6 2 4 4 2 2 表一 表二

=24; = 24 7. 一个老人等速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5根,用了15分钟;这个老人 如果走30分钟应走到第( )根电线杆。 8. 星期天妈妈要做好多事情,擦玻璃要20分钟,收拾厨房要15分钟,洗脏脱衣服的领口和袖口要10分钟,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钟,晾衣服要10分钟。妈妈干完所有这些事最少要 分钟。 9. 青蛙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青哇从井底爬到井外(井高10米)至少需要( )天( )夜。 10. 观察下图数字间的关系,在圆圈内填上适当的数。 11. 小鹏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得79分,常识得90分,数学考得最好。已知小鹏的三科平均分是一个偶数,那么小鹏数学得 分。(注:各科的满分均为100分)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王雪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8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2页正好读完。她一共读了多少天? 2.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 4 6 16 42 10

数学家小故事:华罗庚的一生

华罗庚的一生: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 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高度赞赏了他的才华,并让他去清华当助理员,管管图书馆和收发文件等。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 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 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下)第14讲-关于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训练题

本系列共14 讲 第十四讲关于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训练题 . 文档贡献者:WINNER 1.将下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以作成一个正方体.问这个正方体的2号面的对面是几号面? 2.有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 209,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质数,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3.有一个正方体,边长是 5.如果它的左上方截去一个边长分别是5、3、2的长方体(如下图),求它的表面积减少的百分比是多少? 4.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将接触的面用胶粘接在一起成下图的形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6平方厘米.求所成形体的体积. 5.如下图,从长为13厘米,宽为9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角去掉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一个正方体形的纸盒中恰好能放入一个体积为 628 立方厘米 的圆柱体(下图).问纸盒的容积有多大?(圆周率取为 3.14). 7.一个高为 30 厘米,底面为边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水 桶,其中装有 1 容积的水。现在向桶中投入边长为 2 厘米×2 厘米×3 2 厘米的长方体石块,问需要投入多少块这种石块才能使水面恰与桶高 相齐? 8,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纸板,一种是正方形的,另一种是长方形 的,正方形纸板的总数与长方形纸板的总数之比是 1∶2。用这些纸 板做成一些竖式和横式的无盖纸盒,正好将纸板用完。问在所做的纸 盒中,竖式纸盒的总数与横式纸盒的总数之比是多少? 9.如下图,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中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 后,有三个底面积是 1 的正方形高为 3 的长方体的洞,求所得形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 10.将边长为 10 的正方体木块六个面都染上红色后,锯成边长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