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水源地建设环评保护规划(各县汇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专项

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福建省漳州市饮用水源地

环境保护规划

漳州市环境保护局

二○○七年七月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 规划背景................................................................................................................. 1

1.2. 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

1.3. 规划编制依据......................................................................................................... 2

1.4. 规划范围................................................................................................................. 3

1.5. 规划水平年............................................................................................................. 3

1.6. 规划目标................................................................................................................. 4

1.7. 规划任务................................................................................................................. 4第2章行政区社会与经济................................................................................. 5

2.1. 自然环境概况......................................................................................................... 5

2.2. 社会经济概况..................................................................................................... 15第3章饮用水水源地..................................................................................... 29

3.1.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状况..................................................................................... 29

3.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状况............................................................................. 30

3.3. 社会经济发展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 32第4章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评价................................................................. 38

4.1. 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 38

4.2. 上游来水水质现状............................................................................................. 56

4.3. 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分析................................................................................. 57

4.4. 饮用水源地环境评价结论................................................................................. 58第5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分析................................................. 60

5.1. 饮用水源保护区建筑物调查分析..................................................................... 60

5.2. 饮用水源保护区点源污染调查......................................................................... 65

5.3. 饮用水源保护非点源调查分析......................................................................... 76

5.4. 污染源调查分析结论......................................................................................... 94第6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 100

6.1. 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 100

6.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 104

6.3. 跨界水源保护区的协调及存在问题............................................................. 111第7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容量总量控制................................................. 117

7.1. 进行容量计算水源地筛选原则..................................................................... 117

7.2.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环境容量计算......................................................... 117

7.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及削减要求分析 ......................... 122

7.4. 二级保护区容量计算及削减分析结论......................................................... 122第8章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123

8.1. 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理整治与隔离防护工程......................................... 123

8.2.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冶工程..................................................................... 136

8.3. 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147

8.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155

8.5.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161

8.6.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163第9章项目可达性分析............................................................................. 165

9.1. 项目投资及预期效果..................................................................................... 165

9.2. 一级保护区整治方案可达性分析................................................................. 167

9.3.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168

9.4. 项目环境风险评估......................................................................................... 169第10章规划投资及效益评估..................................................................... 170

10.1. 规划项目投资与实施计划............................................................................. 170

10.2. 规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71第11章规划实施保障................................................................................. 172

11.1. 项目资金和用地保障..................................................................................... 172

11.2.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172

11.3. 组织管理保障................................................................................................. 173

11.4. 规划中期评估................................................................................................. 175

第1章总论

1.1.规划背景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国务院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中关于加饮用水安全工作的精神,2006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环发〔2006〕67号文)。《福建省“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亦将保护饮用水源安全作为“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的核心任务,强调优先保护饮用水源水质,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2001年以来,我市根据全省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了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经省政府批准,共划定水源保护区13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饮用水源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切身利益。此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饮用水安全工作,完善充实相关资料、数据、图集,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我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对策及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2.1.指导思想

以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为重点,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在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完善充实相关资料、数据、图集,完成规划的编制。

1.2.2.规划编制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求真务实。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划中切实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3)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对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规划,重点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4)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规划方案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

(5)注重衔接、统一协调原则:规划要充分利用已用资料,特别是2001年以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编制过程的研究成果,并且要与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及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1.3.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7)《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1.4.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涵盖了漳州市10个县(市、区)的16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河流型水源地11个,湖库型水源地5个,地下水水源地0个。

具体调查范围见表1-1。

表1-1 漳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统计

1.5.规划水平年

基准年为2005年,总体规划期为2006~2020年。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近期为重点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2006~2010年;

第二阶段(中期):2011~2015年;

第三阶段(远期):2016~2020年。

1.6.规划目标

第一阶段(近期):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完成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污染源搬迁与治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保护制度、监测体系和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

第二阶段(中期):有效削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污总量,全面控制影响水源地安全的区域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完善水源地监管保护体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第三阶段(远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建设水源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水源涵养能力。饮用水水源水质实现稳定达标,全面保障漳州市饮用水安全。

1.7.规划任务

此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统一划分技术规范,对我市各饮用水源地基础情况、环境管理状况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核定已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不适宜的水源地,补充划分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提出保护工程规划,绘制电子图集,进一步完善充实相关资料、数据、图集,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我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对策及措施。

第2章行政区社会与经济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北纬23°24′~25°15′、东经116°51′~118°08′之间。东邻厦门,东北与厦门市同安区、泉州市安溪县接壤,北与龙岩市漳平、永定等市县毗邻,西与广东省大埔、饶平县交界,东南濒临太平洋,隔海与台湾相望,国土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面积的10.4%。

漳州市行政辖区包括芗城、龙文区,龙海市,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南靖、平和、长泰、华安县(即二区一市八县),国土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面积的10.4%,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456万人。

2.1.2.地形地貌

本市地势特点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

西北部博平岭山脉、北部戴云山余脉构成西北部的中山地貌,山峰海拔多在800m以上,山体规模较大,河流强烈切割,山势陡峭,沟深谷峡,土层浅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

低山处于中山与丘陵过渡带,范围较狭,海拔500~800m,沿海地区多为古岛屿上升而成的孤山,山体规模不大,但受流水强烈切割,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山势仍显陡峭,面积约占20%;

丘陵分布最广,沿海各县及华安、长泰、南靖、平和等县东南部皆有分布,

海拔大多在150~400m,一般风化层深厚,多呈圆包状山顶和平缓山坡,是主要梯田所在地,面积约占53%;

滨海台地海拔一般在20~50m,主要分布于沿海盆地;

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较大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开阔地段,洪积平原零散分布在山地沟谷或小溪流山口的山前地带,海积平原分布在海岸地区及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台地平原合计占22%。其中位于九龙江中下游的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面积1000km2,土地肥沃,是本市精华所在。

2.1.

3.土壤与植被

2.1.

3.1.土壤

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境内多山,地形起伏,母质类型多样,成土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山地土壤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平原地区则分布盐土、风砂土、水稻土、冲积土等土类。受温湿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决定着本市土壤的形成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风化淋溶强烈,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2)生物物质循环旺盛。(3)农业历史悠久,耕作熟化影响深刻。其空间分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随海拨上升,土壤呈有规律的垂直带谱分布;以及因地域因素差异,而呈多结构形式的区域性及微域分布。

本市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特点为:(a)地带性土壤—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幅度大,遍及全市各县,系本市各垂直带谱之基带。(b)背山面海,海洋季风被山地阻挡,降雨量随着海拨上升而剧增,有利于土体中铁的氧化物水化作用。因此,黄红壤亚类较为发育,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红壤亚类分布带较为猛烈狭窄,仅在海拨400—750米的狭长地带。(C)千米以上的山峰,地形突出,气

温较低,风力强劲,森林植被难于正常生长,多为矮化灌木丛生,草原草甸植被茂密。但土体中铁、铝淋溶淀积作用较为明显,淀积层铁铝氧化物及游离铁会含量较高,粘粒矿物SiO2/Al2O3比值较低,一般在2.0左右,其次草甸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达20%以上,具有山地草甸黄壤的基本特征。

根据1985年福建省第二次土壤分类系统的规律,漳州市土壤类型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31个土属。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的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和水稻土4种类型,其分布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5%,其中:红壤面积最大,约占全流域的62%,赤红壤次之,约占16%,黄壤和水稻土分别约占8%和9%,此外,还有少量紫色土(约占2%),冲积土、红色石土和滨海风沙土、盐渍土。区域土壤的微量元素Hg、Cd、Sn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福建省和全国土壤背景值;As、Cr、Ni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则表现出较低水平,Pb、Zn等元素含量则相对全国土壤背景值有一定程度的富集。

2.1.

3.2.植被

漳州地带性植被属闽南博平岭湿润亚热带雨林小区。原生植被为亚热带雨林,由于历代的破坏,保留较好的极少。目前除了南靖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华安西坡等尚残存小片具有雨林特征的林相外,其余多已演替为次生植被。

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处于地球几大植物区的过渡区域,加上长期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这就决定着该流域的植物种类繁多,区域组分复杂,且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全市共有野生高等植物258科1256 属3091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9属228种,棵子植物10科25属60种,被子植物206科1142属2803种。在植物种类中,不仅有亚热带主要代表植物种类,而且热、温带性植物也有野生分

布和人工栽培。其中,樟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大戟科、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壳斗科、桑科、冬菁科、美香科、五加科、紫金牛科、马鞭草科等的属、种为主要森林分子。

在天然植被中,主要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混交及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雨林、竹林、灌丛、草丛和红树林10种植被类型100多个群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桉树和毛竹;其次为樟树、杨柳、榕树等;灌木草类主要有芒箕骨、盐肤木、桃金娘、野牡丹及茅草等。栽培的主要果树有荔枝、龙眼、番石榴、芒果、柑橘、香蕉、凤梨、柚子、咖啡等。

2.1.

3.3.水土流失

据1999年遥感调查,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502.2km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0.38%。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总流失面积956.1 km2,占全流域流失总面积63.65%,占该段土地总面积的14.1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46.96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7.21%;中度流失面积250.84 km2,占流失面积26.24%;强度流失面积151.66 km2,占流失面积的15.86%;极强度流失面积6.65 km2,占流失面积的0.70%。

2.1.4.气候特征

漳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季长,降雨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地理分布不均匀。受季风影响,旱涝、台风、暴雨及低温阴雨等灾害性气候出现较为频繁。

市区平均气温21.3℃,一月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2.1℃,七月平

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1.2℃,年平均降雨量1453—1612mm,每年5—9月天气炎热,多大暴雨,其中以6月为降雨高峰期。多年平均蒸发量1472.2mm,平均相对湿度82%,最大出现在5—6月,最小出现在10—12月,年平均绝对湿度18.45mb;年平均气压1014.2mb,年平均日照2185.2小时。市区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年平均频率17%,其次为东南风,频率为11%,东风频率为8%,年平均静风频率为36%。年平均风速1.6米/秒,每年4—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为12级。

2.1.5.水文、地质概况

2.1.5.1.水文

我市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有九龙江(流域面积14741Km2,西溪河长172Km,北溪河长274Km,南溪河长68 Km)、鹿溪(流域面积643Km2)、漳江(流域

面积1038Km2)、东溪(流域面积1067Km2)等,这4条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85.9%。其他较大的溪流还有浯江溪、赤湖溪、佛昙溪、杜浔溪、苍口溪和韩江的支流芦溪、九峰溪等。水系多呈格子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平均0.2~0.4km/km2(九龙江河口平原可达3~4 km/km2)。其中九龙江干流全长285公里,是福建省第二大河。

(一)九龙江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博平岭和戴云山脉,由北溪和西溪两大水系组成,总干流长度285千米,水系全长1923千米,北溪自华安西陂进入漳州市,有仙都溪,龙津溪等支流;西溪有船场溪、永丰溪、芗江、花山溪四条主要支流于靖城汇合流经漳州市区,西溪和北溪在龙海福河汇合后分南、中、北港注入厦门港。

九龙江北溪自潭口以上河段,西溪自靖城以上河段,坡降陡,流急险滩,河水流量变化大,下游进入漳州平原后河谷开朗,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河床淤高,各特征值见表2。

九龙江水量充沛,迳流量在年际与年内分配不均匀,丰水年与枯水年迳流相差大可达3.3倍,年内丰水期与枯水期迳流相差更大,西溪曾达4.3倍,最大月迳流量可为最小月迳流量的6.6倍。因此,丰水期因迳流冲刷引起河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枯水期则流量变小,污净比增大而使河水污染加重。水土流失严重,西溪年均输沙量103 .72万吨,北溪年均输沙量达202.49万吨,造成下游河段淤积,每年夏秋之交台风季节,洪水泛滥,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005年九龙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936mm,水资源量为162.79亿m3,其中本市境内水资源量为95.74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4.7%;地下水资源量为25.54亿m3,重复计算量为24.62亿m3。从龙岩市、泉州市流入九龙江的水量为

67.05亿m3。

(二)漳江

漳江发源于博平岭山脉东麓的平和大峰下,流经平和的半池之后,自北向南贯穿整个云霄县于东山湾入海。全长66.2千米,流域面积1038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4.2%,年平均迳流量10.10亿立方米,平均迳流深度926.3毫米,漳江上游各支流短促,属易涨易退山区性河流,下游坡度平缓,地势低,汇流面积大,排泄慢,台风季节易造成洪涝灾害。

2005年水资源量为11.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5.3%,地下水资源量2.34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2.28亿立方米。

(三)东溪

东溪发源于博平岭山脉东麓平和与秀篆玉龙村交界的大芹山,由北向南贯穿沼安县于官口湾入海,全长93千米流域总面积1150.5平方千米;年平均迳流

量11.20亿立方米,平均迳流深度882.1毫米,台风暴雨季节常有洪涝,而干旱时则发生断流。

2005年水资源量为11.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7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3.1%,地下水资源量2.44亿立方米。

(四)鹿溪

鹿溪发源于平和县境内五寨乡候门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漳浦石榴乡、绥安镇、旧镇,于旧镇湾入海,全长57千米,流域面积700平方千米,平均迳流量6.17亿立方米,干流平均坡度9.1%。上游较陡,水流湍急,中下游水流缓慢。

2005年水资源量为8.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5.3%,地下水资源量2.34亿立方米。

(五)韩江

韩江是广东省第2大河。上游流经福建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平和,穿山南下在汕头附近注入南海,全长约410公里,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2005年韩江(平和芦溪、九峰溪)水资源量为8.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9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1%,地下水资源量2.17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2.17亿立方米.

(六)地下水

2005年漳州市地下水资源量为35.01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量的23.7%。其中山丘区为33.93亿立方米,平原区(多年平均值)为1.0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的是平和、南靖县,分别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20.1%、21.2%。地下水资源量最为缺乏的是龙文区、东山县,仅占全市的0.8%、1.1%。九龙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25.54亿立方米,占全市地下水资源的73.0%。

漳州市地质断裂层复杂,地下水中地热资源丰富,全市各地遍布且己发掘的有56处温泉,泉眼137个,有淡水温泉,也有海水温泉,为开发温泉资源提供有利基础。

(七)水库

全市已建水库486座,总库容10.56亿m3。其中大型水库2座(南一水库,集雨面积522km2,库容1.58亿m3;峰头水库,集雨面积333km2,库容1.77亿m3),2005年末蓄水量1.38亿m3;中型水库16座,库容3.38亿m3,2005年末蓄水量1.60亿m3;小(一)型水库76座,库容2.34亿m3;小(二)型水库392座,库容1.49亿m3。

2.1.5.2.地质

漳州地区地层出露主要为侏罗纪上统南园组上第三系佛昙群,岩性主要以凝灰岩、凝灰熔岩和玄武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南靖、平和和长泰一带。第四纪地层在区内展布,成因上有洪积、冲积、海积残积,地貌上则构成Ⅰ、Ⅱ、Ⅲ级阶地,残积土主要在漳州—长泰大面积展开。侵入岩在本地区分布较广,主要以花岗岩、闪长岩等酸性侵入岩为主。

市区地层基底为花岗闪长岩,地表层为第四纪沉积物,北部小丘地为红色及黄褐色的沙质粘土,承载力≥15吨/平方米,一级阶地的龙师,田霞一带为淤泥质土及沙夹层,承载力为5吨/平方米,二级阶地一般为7-12吨/平方米。

市区受长乐——诏安,漳州——厦门两个大断裂带及天宝——石狮岩正断层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仍有活动,地壳升降运动仍在进行,是重点的抗震防灾城市之一。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