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研究期末试题

唐诗宋词专题研究期末试题
唐诗宋词专题研究期末试题

唐诗宋词

比较分析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的异同点

王维的《终南山》与杜甫的《望岳》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它们的抒情方式、整体构思、修辞的运用等都可以长篇大论一番,但我想从二诗的思想层面出发,阐述二者同为山水诗而体现出来的一些思想共性。通过比较发现二诗与“出世”和“入世”思想有莫大联系。

唐代疆土空前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政治开明,对各种思想的兼容性大大加强。这为各种思想流派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唐朝最明显的一个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儒、道、释三种思想并存,这是唐以前各朝代没有过的景象。不过这种景象未见得无瑕无疵,它使世人“出世”与“入世”的选择显得何其艰难!思想的兼容性,有利于唐朝文化思想的繁荣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反而言之,凡此种种思想盛行,同时也使不少人的思想陷入一种迷乱的境地。比如王维、杜甫的思想均是如此。在此需要说明一点:有不少学者认为诸多思想在某一诗人生平中呈现,是诗人对这些思想具有兼容性的表现,其实我是不完全赞同这观点的,我认为诗人集诸多思想于一身,无论是主观消化还是被迫接受,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其吸纳的思想越多,意味着矛盾的复杂性越是缠绵不清,某一思想凸现得越明显,意味着对其他思想的排斥性就越强,二者的综合就使得思想的承受主体——人的内心世界变得异常痛苦。因此,用“兼容性”一词来掩饰思想承受主体释放出的思想多元性,不免有拔高诗人思想宽纳度的嫌疑,完全忽视了诗人内心对诸多思想矛盾斗争的痛苦挣扎。

一个时代思想的多元性对于生活在这一时代中的人的内心伤害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都试图寻求某种解脱方式,而不少文人选择了田园山水。这种选择是绝对的自由,自由又在思想的驱逐之后,因此选择的过程永远在瞬间完成,只是这种选择与思想的维系必然具有千丝万缕的的关联性。正如《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导言所述:“山水诗是诗,诗的天职是抒情。许多诗就抒发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惊奇、喜爱、沉醉、赞美之情。但中国古代的山水诗,还往往和忧国伤时、怀古咏史、羁旅行役、送行游宴、田园隐逸、求仙访道等思想内容结合,抒写并非单纯审美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P1)换句话也即是说诗人以山水田园入诗时,并非单纯为了诗而写诗,而是企图通过写诗(以山水入诗)来表达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就是诗人内心中某种思想具体化的表现,而诗歌文体就是这种思想的再现。这表明,田园山水诗与诗人的性情最为接近(不可否认任何诗歌都与诗人的内心密切相关,但山水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生在语义,最能反映诗人对于出世、入世的态度,所以说山水田园诗与诗人的性情最接近)。因此,从这方面入手对王维的《中南山》和杜甫《望岳》所反映的世态思想成为一种可能。“出世”与“入世”是古代文人人生的两个极致,是一切思想升华至人类行动的终极关怀。任何思想的出发点都归属于二者(“出世”与“入世”)之一,它们都企图指引它的受体——人向与其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可是一个朝代思想的多元格局,必然为诗人提出了不同的人生理念(尽管它们的结果终归“出世”与“入世”)。这就使得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诸多选择翘首两望而不得不在各种思想的拷问中作出痛苦的抉择。而在二诗体现出来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出世”与“入世”的思想斗争。《终南山》反映了王维出入两难的思想境地,《望岳》突出了杜甫出世的凌云壮志。首先,王维是一个思想矛盾十分尖锐的诗人。唐朝盛行的儒、释、道三大思想流派的观点主张都在他的身上找到影子,它们对王维一生的影响可深至极,而佛教思想更为尤甚。《中南山》:这首诗写的是终南山的雄伟奇观,进入视野的,都是阔大、广远的景象。全诗突出主峰的巍峨宏伟、群山的连绵不断,白云的迅速变幻、山表的青霭多变,天气阴晴不定。全诗具有视野宏大,气势磅礴的特点,正如前人所评:“是诗在开辟之初,笔有鸿蒙之气,奇观大观也。”(《而庵说唐诗》)《唐诗观澜集》,《唐诗汇评》第318页)。这种大蕴涵着无限的佛学理气并与“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与禅学思想相吻合。其中更能体现佛教禅字隐逸思想的是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起点睛的作用,也是最能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地方。于诗人思想层面来探究诗文与佛教禅字思想,单是这一句就足够了。“樵夫”与儒、道的出世思想有莫大的联系。它的哲学理念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打柴的人”来理解其中的韵味。它已经与“隐士”挂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隐士的概念等同,成为了隐士的化身。《终南山》全诗上部分对终南山的描写并非仅仅因为对终南山的热爱而去尽情抒写,他的抒写实质上是对最后一句作情感的积淀。终南山是历代文人、隐士选择归隐的地方,诗人极言终南山的美。这种赞美与其说是对终南山景色的热爱,不如说是对隐士生活(出世)的向往。“欲投人处宿”很大程度上流露出诗人要在终南山归隐的意向(抑或说感受归隐生活的意向)。而不是单单为了住上一宿。可是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困难的。一旦选择了入世也就意味着他要放弃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任何一个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人都是可怕的,而王维的生平也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入世。他走的是一条亦官亦隐的道路。王维的个人生活经历——“人生几许伤心事”,对于人生无常,难于把握是切肤体验的。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使人走向究天人之际的思想轨道,而这样的情感辐射恰可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归依,在山水中留恋徘徊,排遣人生苦楚,从而培养起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忘情地在大自然中作“丧我”、“无待”的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找回自我,珍视生命,而王维的《中南山》流露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异质,它未能达到“与田地并道生……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文心雕龙》)的心理境界。它所倾露出来的只是诗人对“出世”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其内心十分清楚其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尽管他的内心多么的苦闷,多么期待脱

离世道的各种束缚去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他清醒地认识到入世之于他是何其的遥远,尽管中南山——归隐(出世)的好去处就在眼前,(甚至已经置身其中)也只得隔着河流在岸的另一边探问对岸的樵夫——隐士。从此诗可以看出王维未能真正从世俗中解脱。“得了天上道心,便虚御风。”“隔水问樵夫”不只道出山的宏大辽阔,也道出了诗人在“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上的迷茫。

而在《望岳》中的杜甫则是幸运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出层云,决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的写作模式和《终南山》如同出一辙。两首诗起句皆由山势绵延无极入手,颔联都承上再状山形之阔大,至此将雄居一方而逶迤展延的山形山势概括传出,诗语皆具概括力。至颈联具体写诗人了望的真实感受,王、杜二公在写法上亦相仿佛,只不过是结句尾联,杜诗显得直露一些,而王则含蕴一些。《望岳》反映出来的人生哲学理念和《终南山》中王维的“出入不二”有明显的不同。《望岳》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作于杜甫第二次出游期间,彻底放映了诗人积极“人世”的豪迈情怀。宏大的视角和对巍峨高山的倾慕都证示着诗人对人生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望岳》之望是由远而近,由朝而暮由大略而细致,景阔大雄伟,令人心神为之激荡;豪情满怀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格调高昂,洋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这种浪漫精神是以涉世未深,受到社会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不多为前提的,这种近乎狂妄的激进必将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想碰撞中饱受煎熬,并且随着涉世的深入慢慢产生动摇。杜甫的诗歌是关心人间烟火的,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作为一个诗人更多的是关心现实生活,但是如果把诗歌体验和他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就不难发现他在诗歌实际上是对其自己的思想理念的叩问,从而追求一种心灵的净化,因此“出世”的情愫就在其内心中悄然散播了。不过这种矛盾是其以后的事情,仅从《望岳》一诗是读不出来的。不过不能不说《望岳》中辐射出来的“入世”思想是其内心痛苦的一个根源。可见,《终南山》《望岳》作为以大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歌,不仅把大自然诗意化了,也在诗意的过程中,关怀着诗人的内心境界,或多或少体现了诗人的“出世”与“入世”倾向!王维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对封建统治阶级有一种天然的包容性;且在他的一生中,虽有仕途不得志的时候,但总的说来,其一生都是比较悠闲安乐的。特别是在他大约四十岁以后,开始过着那种半官半隐生活的时期里,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望岳》是诗人杜甫早期的一首名作,诗中描绘并赞美了泰山的奇伟和高大,并借以抒发自己昂然向上的远大抱负,充满了浪漫气息,有别于杜甫作品的总体风格。诗的首联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对泰山的体验,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写细望所见,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是全诗的诗眼。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从远望、近望、细望各个角度写泰山之景,最后两句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寓有进取之意。此诗与王维的〈〈终南山〉〉的比较:都是描写山岳的名作,都从各个不同角度写山岳景色,但〈〈终南山〉〉更突出景色本身,并且把绘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意境等运用到诗中,可谓景中有画,而〈〈望岳〉〉在写景中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并且笔触更注重气魄;尾联都转入写自身,但〈〈终南山〉〉重点是叙述,写的是一幅画面,恬淡、空灵、意味无穷,而〈〈望岳〉〉重点是抒情,表达的是诗人豪迈的气概。

比较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感慨年华渐去,壮志难酬;辛弃疾的词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怀古名篇。二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有可比之处,二词同中有异,各有其绝妙之处。下面试作简单比较,析其异同。先看二词的思想内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乃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作。上片先写赤壁之壮景,再抒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下片重于写人———即三国周郎,以表对周瑜之仰慕,并抒自己功业无成之喟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开篇即引入人物,引入历史,展示诗人之怀古之幽情。通篇通过怀古,以言时事,体现诗人之政治主张———坚决抗金。二词都是通过怀古以抒诗人现实中之思想感情,怀古的目的都是为了现在。苏轼虽谪居黄州,有感“人生如梦”,但追求功业的豪迈之情溢于言表;辛弃疾作词时,在镇江任上,对朝廷当权者颇有微词,词中就借元嘉北伐失败来针砭韩侂胄为代表的当权者。两词中都借历史抒感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同样是借怀古以寄慨叹,但二词又有不同。苏词在怀古中不仅写人

写事还写赤壁这峰奇波谲之景。辛词更多的是在写古之人、古之事,整首词给人以人事纷呈之感。苏词结尾归于“人生如梦”之喟叹。辛词则以廉颇之处境作结,抒写自己与廉颇相类之处境心情,流露出词人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由于两位人所处时代,政治地位等不同,因而辛词比苏词更具现实性。苏词借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建功立名的往事,抒写自己的怀抱,理想的成分多些。辛词就是针对抗金这一现实问题来怀古,借刘裕、刘义隆之历史故事,直接切入现实“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从艺术上看,两词都具豪放之风格,都是通过历史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优美扩大的艺术境界。若将两词艺术风格相比较,我们会感到苏轼豪中带旷,词中以“大江东去”发端创造奇特之艺术境界,后又以“一樽还酹江月”展示其旷达胸襟。辛词则是豪中兼雄。以“千古江山”引出历史之人事,虽也很豪迈,但还有一种雄壮之风。两词运用典故都很贴切,但又有所不同。苏轼紧扣周郎赤壁,状写周郎之勇武,运用典故单一;辛词,则几乎用典故写成,但由于他能紧扣现实中自己之处境心情,因而运用典故虽多却不显得生硬、难懂,反而使词的内容丰富而含蓄,可见辛乃运用典故之高手。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消磨的痛苦。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扭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在辛弃疾的笔下,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

为什么说玉漱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结合作品论述之

在浩瀚的文学天宇中,数不尽的女诗人无法尽数,其中最为耀目的当数以婉约派“师宗”之地位雄踞于世的李清照。她用女性青春的热血和生命营造着高洁的诗词圣殿,编织着污浊世道中的文学艺术清梦。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中,已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词作,从女性文学创作的语境、语义特征来看,突破了传统“闺阁闲词”千篇一律、娇花弱柳式的“香软”、“香艳”之陈词滥调,寄情于对自然美和精神美的诗意境界的追求。在艺术表现上,大胆独创和浑然天成水乳交融,妙不可言。一时间,“应是绿肥红瘦”、“惊起一滩鸥鹭”,还有后来的“人比黄花瘦”等词句不胫而走,脍炙人口。李清照也随之声名大噪,成为才俊之士刮目相看的词坛才女。可叹传统的文学批评观念却与事实大唱反调。王灼在《碧鸡漫志》、晁公武在《邵斋读书志》中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指斥清照词作中,对女JI生心态、情致的自然真实描写是“无顾藉”、“无检操”的“恶德败行”。关键在于李清照及其文学创作,直接违背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信条,为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文学批评观念所不容。这也是女性文学悲剧的根本成因。与此相关的,传统的文学批评史上,多把清照的创作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并大多持抑前期、扬后期的观点。认为前期多写少女的“闲情雅致”少妇的“离情别绪”,艺术上虽有所长,思想价值平平。清照词的思想价值大多体现在后期诗作中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此类评论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无“庸俗社会学”残迹。我们认为,“真情的自然流露”,正是清照词之价值所在。从客观标准来看,“真实律”是文学审美批评之第一要律;从创作主体和创作成果来看,也正是李清照词之文学审美特征之所在。在封建主义的高压下,一个有才识的女性强烈追寻、热烈表现、努力确证自我价值的特立独行的文学创作语境、语义特征和视取向,比起专为男权专制研墨捉笔,撰写“帮腔”文章的“曹大家”等人,其价值正在于“反弹琵琶”。再看“爱国主义思想”,确是评价一切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但不是一张固定标签,而应有其丰富、深刻的文学内涵。况且在男权专制社会中,男女两性的会地位、生活背景和个人际遇有很大不同,艺术创作的方法和内容也必然具有各自的特色。李清照的“爱国主义”,与其他作家作品的“爱国主义”虽然本质相同,但表现方法上“李清照式”应该有别于“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也不同于“铁马冰河人梦来”的陆游;更不同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而只能是“愿将血泪寄河山,去洒青州一坏土的李清照。不言而喻,此之谓,不独是艺术表现的个性评价问题,更主要的是文学批评观念问题。用男权本位观念去衡量女词人的作品,得出“李清照前期词作旨在闺阁闲情、离愁别绪和艺术表现上作文章”的结论,并进行贬斥,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舍本逐末之谈。应当正视,李清照词的价值,旨在寻找、确立特定历史时期真实的女性文学话语形象,确定这一历史时期女词人的精神求索和文学创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价值取向。尽管这种寻找和确定的目标可能连她自己也不完全清楚,但正因为不清楚,才要奋力求索、以期确定,而这必定是十分难能的。唯其难能,更显得可贵。对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只做“闲情、别绪”的浅层次观照,,有可能忽略其深层次的价值内涵——精神求索的女性文学审美认识价值。李清照长于诗、词、文、赋,兼通书法、音律、绘画和金石学,在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撰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后人辑有《漱玉词》、《李清照集》等多卷,这是其精神求索、文学审美创造的累累硕果。特别是“靖康之乱”以后,金军南侵的铁蹄踏碎了词人的“清梦”,丈夫客死异乡使她孤孀羁旅,至此陷入国破家亡,辗转流徙的战乱生涯中。爱国主义主题在她的《夏日绝句》、《上枢密韩肖胄诗》、《打马赋》等诸多词章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且多

为深婉而不是直露的表现。在其婉约清俊旷逸的诗风中,突显出沉郁、怆凉、凝重的特色,实现了创作主体和创作成果的双重超越。与此相连的艺术求索,这时也进入更加执着深刻的探求阶段,有些词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审美高度。其词作所展示的人格、词格,可说“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从文学审美批评的语境特征、语义特征和视界取向全面评价李清照的词作,她以突破性的变革和超越“炼字、炼句、炼意、炼格”,铸成了别具风采的“易安体”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宋人王灼的《碧鸡漫志》、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清人徐轨的《词艺丛谈》等论著,都对李清照的词风、词品、词格推崇备至,肯定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代词宗的不拔地位。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清照不仅是才华横溢、冠盖群雄的词作家,还是卓有见地、别具风骨的词论家。李清照文学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著述,当属她的词学理论杰作《词论》。作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创一家之说”的词学专论,《词论》在词学理论审美批评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在《词论》中,李清照高屋建瓴,评古论今,论道了词之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创作特点,确实颇有创见:一日盛唐之时,词与音乐相结合,以“声诗并著”为其特色,在李白词作中,多有体现。二日晚唐五代时期,词调骤增,但大多是“以词命世”。一时间,“郑卫之声”、“亡国之音”弥盖词坛,虽然艺术性较高,却失之于思想格调低迥。此之谓,可以李后主词为代表。三日宋词时期,是词史上的黄金时代。词赋名家辈出,词风多彩多姿,词作辉煌焕盛。因有海雨天风、雄赡浩博的苏东坡等大词家,所以清照未言以自己为代表。后人在词学评论史上提出词史三阶段(如上所言)、三大家“三李”为代表的论断即指李白、李煜和李清照。在“婉约”为正宗的词学批评理论的时代,清照为“词宗”之说亦不为过。李清照主张严格的音律性,同时也强调词的思想内容和词语风格的高下,较早提出将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作为词学的审美评论的两个重要标准,并身体力行,将此理论观点应用在自己的词学审美评论中。如她对柳永等人“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的词作,曾多次提出批评。今天看来,清照《词论》对个别问题的看法,不无片面之嫌,但整体来看,堪称前无古人、独树一帜的词学专论,至今令人刮目相看。李清照对词学理论的贡献不可低估。回顾词学发展史特别是宋词审美批评史,词学理论的贡献不可低估。毋庸讳言,与苏轼、辛弃疾等大词家相比较,李清照是“理论、实践相结合”,双足并行,问鼎词坛。而苏、辛等人,虽词作甚丰、甚佳,无奈理论未见成名、传世之作,故而理论“瘸腿”,只好“金鸡独立”于文坛。所以,词论史上有“词家三李”之说,即盛唐李白、五代李煜、宋代李清照,虽有屈煞“苏大学士”之嫌,也不无几分道理。在“词以婉约为正宗”的时代,苏、辛称为“豪放派”宗祖,李清照则荣膺“婉约派宗主”之冠冕,晏殊、欧阳修、柳永、秦少游等须眉才子皆列其左右,扪心自问,亦当心服口服。于是,“豪放”、“婉约”各领风骚至今。传统的文学史上,也一直作如是说。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学语境中,李清照作为卑贱女子,竞能在词坛上与须眉男人平分秋色,大概不会再有“非分之想”了吧!但历史并非如此简单。“婉约以易安为宗”是王士祯对李清照的评价,也只是侧重于对她前期特点的评定。李清照后期词作,兼禀婉约、豪放之长。从实际出发,以清照的“婉约之宗”兼禀“豪放”之长再加《词论》的“词学理论”定鼎,雄踞词坛为词宗,当处不拔之位。但是,如此定位,那将置老大哥苏轼等人于何处?为了不使“小妹”(女性) “僭越”大哥(男性),使二者“平分秋色”亦是“无可奈何”之策,于是便有苏轼为“豪放派之祖”,清照为“婉约派之宗”之说。但大哥与小妹(男和女)划等号,是传统的文学批评观念万不能相容的,只好“以假乱真”、“损女奉男”。李清照“婉约词宗”地位无法撼动,只好从人品上诋毁。即使如日中天的女词人,也无奈损女奉男的“日蚀”效应。于是便有宋胡仔编辑的《苕溪渔隐丛话》望风扑影,大肆渲染李清照再嫁张汝舟之事,并以“再嫁失节”之罪,恶毒贬损李清照人格。一刹时,贬损诬蔑之辞,兜头盖脑而来。事实上,因为没有确凿的史料为依据,李清照到底“是否再嫁”已成无解的历史之谜。即使再嫁了,也不能证明李清照“失节”,她失掉的只是封建的男尊女卑的“节”。王灼、晁公武等先生还因清照词“文采焕发”而骂她“无顾籍”、“无检操”呢。“女子有才即无德”——荒诞的逻辑、荒唐的观念、荒谬的女性文学批评话语,是女性文学悲剧的成因。今天,我们检点李清照文学创作实践和思想求索的历史痕迹,研讨其词作价值观念的取向,以期确定封建社会女性文学价值“自我实现”的社会运动轨迹。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精神力量盖过参天巨树,她是文学发展史上实现自我、超越自身,甚至是超越同时代男性文学大师的一代词宗。尽管她仍无法逃脱被贬损的文学悲剧命运。李清照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不仅超越时间界限成为千古绝唱,而且超越空间界限,成为“世界之声”。

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诗庄词媚曲俗”这一观点的理解

诗庄,庄重庄严的端庄之美。有严谨的句式与结构,平仄字数押韵,绝句、律诗都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媚,妩媚清丽的美好之姿。有固定的词牌名,平仄字数同样有一定要求,小令,慢词也各不尽相同。曲俗,通俗易懂的简单之韵,词更为灵活,其韵多用口语,受民间歌曲影响众多,可单唱也可合成套。古人多认为,诗是正统的用来抒发胸臆或者叙写故事的方式,历史也最久,故而较为庄重。而词本来也是从诗演变而来,用来弥补诗娱乐性的不足,就像流行歌曲,从歌女口中唱出的,较为柔媚,也可称媚俗。但其实词到了苏东坡辛弃疾等人手中已经和诗的功能相差无几,也许更加抒情一点。而曲时常用于戏剧中,就像对白,总是口语化一点。虽然有单曲,又有张养浩马致远等大家,但总的来讲总是偏世俗化。古人云:“诗庄词媚曲谐。”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谐者,诙谐(幽默)也。这是说诗、词、曲有着不同的风格。大体而言,确实如此。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

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曲,更接近民歌,宜于用诙谐的手法来表现。但诗、词、曲皆各有多种功能,风格自然并非仅为一种。“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这首先表现在诗词的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其次体现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再次体现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诗庄词媚”一词最早是宋初人提出的。原本是一个通俗的说法。那时词正在发展,风格初步定型,文人能够体会到诗词风格的区别,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不过它的原句没有这么简明,而它的意思倒是一样。后来便成了文人的一种观念,并逐渐演化,变得简约明确。诗庄,庄重庄严的端庄之美。有严谨的句式与结构,平仄字数押韵,绝句、律诗都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媚,妩媚清丽的美好之姿。有固定的词牌名,平仄字数同样有一定要求,小令,慢词也各不尽相同。曲俗,通俗易懂的简单之韵,词更为灵活,其韵多用口语,受民间歌曲影响众多,可单唱也可合成套。古人多认为,诗是正统的用来抒发胸臆或者叙写故事的方式,历史也最久,故而较为庄重。而词本来也是从诗演变而来,用来弥补诗娱乐性的不足,就像流行歌曲,从歌女口中唱出的,较为柔媚,也可称媚俗。但其实词到了苏东坡辛弃疾等人手中已经和诗的功能相差无几,也许更加抒情一点。而曲时常用于戏剧中,就像对白,总是口语化一点。虽然有单曲,又有张养浩马致远等大家,但总的来讲总是偏世俗化。1、就题材内容而言,可以说诗是入世的,词是恋世的,曲是避世的。2、从宏观角度看中国诗歌发展史,不仅由诗而词而曲,曲成了古典诗歌的终结体裁,而且由青壮而中年而老年,古代诗人的心灵历程,也随时代的演变,经历了青春的勃发激动,中年的冷静沉思,到达老年的看透一切,冷漠一切了,虽然内心还蓄蕴着愤激。3、从艺术风格说,诗庄词媚,曲尚谐俗,美学风貌各不相同,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的局面。古人云:“诗庄词媚曲俗”庄,就是庄严、庄重;媚,就是艳丽、优美;俗,就是通俗、俚俗。这也就是说诗、词、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大体而言,因为诗多属应制而作,因而要求风格庄重严肃;词多写闺中韵事,适于婉媚;曲由于近乎民歌,则多诙谐幽默。原因:诗言志,词写情,曲谐趣诗言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它既可以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可以是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亦可是对君主、对师友的忠诚敬仰之情,当然它也可以抒发个人的一己之情,但是它必须是庄重雅正的。因为它承担着“兴观群怨”之职,肩负着“经夫妻,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之任,它必须“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可以说诗关乎着治国安邦之大事,它必须要“庄”。而词则不然,从它诞生之日起,它就与这些宏大叙事不沾边。词就是公子佳人酒边樽前“助妖娆之态”的,酒席宴饮中,珠翠绮罗,才子佳人,轻歌曼舞,儿女情长、风花雪月自然成为了主要吟咏的对象,那么词的“媚”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可以说从词诞生的那天起,它和言志的诗就泾渭分明,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伤春感怀、佳人殊容就成为了词言说不尽的主题。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结合唐诗宋词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们用语言迸行交际, 是无往而不可的应该说, 甘与意是统一的。但也不尽然, 如词不达意, 话不传情, 这是一种情况; 意在言外,占有尽而意无穷, 这又是一种情况。这说明, 语言虽然是称职的交际工具, 仍然{J’粗’疏空漏之处, 留有空自, 难以尽意。词可达意而未能达意, 语可传情而未能传情, 责在说者未能完善掌握i吾舀。‘滋有尽而意无穷, 则是语言的艺术。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圣俞语云: “必能状难写之扮, 如在目前; 合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 然后为至矣。”这话有点道埋。世界上确实有一些东西难以形容, 有些景物难以描摹, 有些领会难以道出。这是人们对于这些事物尚处于认识与未认识之间。秋雨登岳阳楼, 烟水迷茫, 远处疑有风帆、疑有飞鸟, 疑有垂云, 似见似无所见; 夏日进张家界金鞭溪, 总崖千义, 云根百尺, 如闻风声, 如闻雨声, 如闻流泉声, 似闻似又无闻。所以中国山水画讲究留空, 寥寥儿笔, 着墨不多, 或染或渲, 空灵剔透, 子人以想像。酚乐中的停顿、休止, 也有这种作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意新语工”是同一理论体系。从他举的例子看,是意既新,语既工,又含蓄蕴藉。《诗人玉屑》卷九《托物》篇一则记载可参:“圣俞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这里涉及诗歌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形象性。“难写之景”不是指自然原型,而是经过诗人加工提炼的诗意的物象,它要新奇生动,如在目前。二是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不尽之意”含有说不尽和不说尽两层意思,使人既可以体会“目前”的丰富意蕴,又可以寻味“言外”的妙理神韵。梅尧臣认为这才是美的极致。中国文化有一个“重意”的传统。所谓“重意”,即强调主体在一切精神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中国美学历来把艺术形象看作意与象的融合、统一,从不离开主体的“意”去侈谈

所谓纯客观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美学的概念中,有“写意”、“尽意”、“意匠”、“意象”、“意境”等范畴,这些概念都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在审美创造中意与象的内在联系,而就其哲学渊源看,显然接受了《易传》关于言、象意理论和《庄子》关于言、意的论述的影响。

老庄对“言”与“意”关系的理解与对“道”的认识有关。老庄认为“道”无所不在,玄妙难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道”是“无”,是处于混沌状态的整体。包括语言在内的任何具体事物,都属子“有”,“有”只能表现“道”的局部,而不能表现“道”的全体。所以只可意会的玄妙之理,很难用语言文字把它表现出来。由此,老庄提出了“言不尽意”论。庄子论述了“言不尽意”的问题:“世之所贵道(此“道”指言说,称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认为,所有的书籍都是用语言文字写的,语言文字本身并不贵重,值得贵重的是文字所达的“意”。但是“意”本身并非目的,“意有所随”,“意”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是追随着“道”的。而这个被意会到的“道”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庄子认为,“言”不能尽“意”中之“道”,因而“言”也就不能尽“意”。他又举了“轮扁斫轮”来说明这个道理,轮扁有着神妙的斫轮技术,但他“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只是感觉到“有数存焉于其间”,却“口不能言”,无法用语言来充分表达他心意中所领会到的斫轮之道术。在论述了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后,庄子又提出了“意外”之“道”的问题,从而把“言不尽意”的道理说得更深了一层。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 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是一切文艺作品, 特别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目标, 是我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诗歌论坛上有句话, 诗歌好不好看构思, 美不美看意境, 事实也是如此。意象不是意境, 但与意境有密切的关系。意境是整篇作品主观思想与艺术形式溶于一体的环境, 是整首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艺术境界的/ 细胞, 是意境的/零部件, 是意境创造的基础。两者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 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美丽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 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辩证关系。意象即意之象, 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具有新涵义的情境。象即诗歌所描绘的形象、表象、外物, 是客

观的、可见的、具体的、生动的。好诗必有象, 故苏轼赞王维诗是诗中有画。象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到作品的东西, 是意所得以寄托的外物, 包括视察表象、听觉表象、味表象、嗅觉表象和触觉表象, 这是诗人对客观世界选择取舍的结果。意即诗歌通过/象所要表达的内情、主旨, 是主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概括的, 是象所蕴藉的情意。古人所云为/ 言( 象) 外有无穷之意0 。通常我们把象理解为诗中的人、事、物、景等外物, 把意解释为志、理、情、义等内旨, 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 诗句/ 从星星的弹孔中, 会流出血红的黎明, 这诗句不能说有意境, 但却有意象。星星、弹孔、血、黎明,,可称/象0, 意为这些外物组合、叠加而形成的与通常不一样的新的意思( 似乎可以理解为经过黑夜的战斗, 黎明因此来临) 。这两者的和谐统一, 合称为意象。意与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 从哲学角度讲, 它们的关系为形式内容的关系。象即形式, 意为内容。一定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 一定的形式服务于一定的内容。所以说, 象为意存, 意从象出, 无意之象似乎魂无以附托。因此, 意于象犹如象于意, 两者难分难解, 合而为一。诗歌的/象侧重于物,诗歌的/意0即作者所要表达的/志, 所谓/托物言志是也, 这一种物志之高度统一而产生的情境( 即意象) , 由此构成的整个艺术境界就是意境。应该说, 诗歌外物刻画得越具体, 越生动, 越有特征就越好。当然, 内情( 志) 的表达应该是寓于物的刻画中的。这时候的意象及由意象构成的意境是咏物与言志高度融合的产物。其特点为志寓于物, 物托其志, 缘物生情, 物因情显, 两者相得益彰、物志相通。诗歌写作, 情要从景出, 景要为情存, 情景交融, 意象溶合, 达到高度的辩证统一, 是为意境。意象在这类诗歌中的表达也是辩证的。作者要在叙述事件的同时透露出理义。意象是一个词、一个概念、一个整体, 但毕竟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综观诗作, 意于象中有很露的、较露的、很隐的、较隐的, 有藏而露、露而藏的古人云太实则无诗。诗歌创作要求物象有实有虚, 情意也有言内言外。处理好意象虚实之辩证关系, 是作诗填词的关键

唐诗宋词期末试题

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试题2012.01 (《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结业考试) 说明:本试卷为发展卷,采用长卷出题、自主选择、分层记分的方式,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每一专题的题目都要有所选择,至少选做100分的题目,多选不限。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33分(基础题24分,发展题9分) 1.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将.(qiāng)进酒逶迤.(yí)布衾.(qīn)俄顷.(qǐng)B.殷.(yīn)岩泉塘坳.(ào)馔.(zhuàn)玉槲.(hú)叶C.扁.(piān)舟子丧.(sāng)乱汀.(tīng)洲欢谑.(nuè) D.影幢幢.(zhuàng)竹坞.(wù)暮霭.(ǎi)渌.(lù)水 2.下面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帽沿扎根精粹挖墙角 B.屏障蜇伏托词明信片 C.挑捡萎靡膨胀赔笑脸 D.旋律要挟坐镇三步曲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通用公司来讲,悍马是业已放弃的“过气儿”品牌,越高调宣传,炒得越热,越可能抬高其价码,造成仍然炙手可热 ....的假象。 B.对中国来说,对通胀保持适度的警惕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不必杯弓蛇影 ....,在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C.“同志们!咱们决不能失败,一定要战胜敌人才行!”周围七八个人的心全都砰砰跳起来。 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沧桑 ....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的神情。 D.对于语文教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大换血”趋势,除了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方,有相当多

浙江省自考宋词研究试题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宋词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宋词配合的音乐主要是() A.雅乐 B.燕乐 C.胡乐 D.清乐 2.______首先提到"依曲拍为句"这种新的制词方式。() A.白居易 B.刘禹锡 C.温庭筠 D.周邦彦 3.王国维认为______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A.李煜 B.冯延巳 C.温庭筠 D.韦庄 4.将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起于() A.张綖 B.周济 C.陈廷焯 D.张炎 5.下列词作,歌咏杭州的是() A.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B.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C.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6.现存宋人词集,保存有17首完整词曲谱的是() A.《梦窗词》 B.《花外集》 C.《白石道人歌曲》 D.《片玉集》 7.主张以"经济之怀"入词的词人是() A.辛弃疾 B.陆游 C.陈亮 D.吴文英 8.《词律》的编者是() A.陆行直 B.万树 C.王奕清 D.陈振孙 9.欧阳修的词集是() A.《乐章集》 B.《阳春集》 C.《清真集》 D.《六一词》 10.《全宋词》的编者是() A.王重民 B.任二北 C.饶宗颐 D.唐圭璋 二、填空题(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词在唐五代时称为______或曲子词。 2.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______. 3.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______的居多。 4.唐宋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______的声律,创制了千百个词调。 5.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______"的一面。

最新7月浙江自考宋词研究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宋词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7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人填词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填词方式开始确立的时期是( ) A.盛唐 B.中唐 C.晚唐 D.五代 2.下列关于词调句式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以长短句为主,少数齐言句式。 B.宋人所创词调全是长短句。 C.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D.宋人所用词调全是长短句。 3.以下词集中,属于最早一批词人专集的是( ) A.孙光宪《乐府歌舞》 B.晏殊《珠玉词》 C.欧阳修《六一词》 D.张先《子野词》 4.以下词集中,属于词人别集的是( ) A.《云谣集》 B.《尊前集》 C.《乐章集》 D.《乐府雅词》 5.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北宋词人是( ) A.欧阳修苏轼周邦彦 B.柳永张先苏轼 C.柳永苏轼周邦彦 D.柳永苏轼晏几道 6.南宋词人吴文英《梦窗词》见称于世的风格特色是( ) A.绵密研炼 B.清空骚雅 C.雅俗共陈 D.豪放旷达 7.南宋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是( ) A.辛弃疾爱国词派 B.姜夔词派 C.大晟词派 D.朱敦儒词派 8.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名句,出自于他的词作( ) A.《永遇乐》 B.《水龙吟》

C.《摸鱼儿》 D.《贺新郎》 9.下列词作中,主要内容为咏月的是( ) A.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B.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 C.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 D.刘辰翁《柳梢青》(铁马蒙毡) 10.下列词的选集中,属于南宋人编选是( ) A.《花庵词选》 B.《中州乐府》 C.《词综》 D.《宋四家词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唐代崔令钦的《__________》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 2.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__________功能相伴而行的。 3.五代词有两个中心,一个在__________,一个在南唐。 4.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__________”的一面。 5.唐宋词调,大多从曲调转化而来,其中有来自民间的,也有创自唐教坊、宋__________等官方音乐机构的。 6.作词与作诗不同,一般是“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__________”。 7.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__________。 8.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__________”。 9.姜夔《疏影》“客里相逢,篱角黄昏,__________”这三句,化用唐代诗人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意。 10.张孝祥的词集《__________》二百二十余首,词风介乎苏、辛之间。 11.辛派词的传人__________,作词“以词存史”,有《须溪词》三卷、三百五十余首,从中可借以窥见宋元之际的某些史迹。 12.自称“张三影”的词人是__________。 13.人称“贺梅子”的词人是__________。 14.论词而有专文,首推后蜀欧阳炯的《__________》。这可以说是唐五代时专文论词之始。 15.《词话丛编》收历代词话八十五种,其主编是__________。 16.“盖山谷是东坡一派,少游则纯乎词人之词也。”(夏敬观《淮海词跋》)其中“山谷”是指__________。 17.“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名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 1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出自于陆游的词作《__________》。 19.南宋词的一部重要选集《绝妙好词》的编者是__________。 20.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有《龙川词》一卷,“龙川”实是南宋浙籍词人__________之号。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加横线的词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课后填空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19.镜头主要分为: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具有多层焦距的镜头则称为变焦镜头。 20.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21.景深长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大,画面中全部或是大部分的景物是清晰的;景深短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小,画面中只有局部的景物是清晰的。 22.景深主要是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的。一般而言,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短。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23.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24.大远景:一般用来表现原理摄像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景的镜头画面。 25.特写:指腋部或是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是其他事主体景别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26.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7.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18.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9.三角形摄像机布局原理的基本规则,就是选着关系轴线的一侧并保持在另一侧。 30.齐镜头属于内反拍摄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31.有若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拍下来整个动作更生动,更有趣。 32.运动分切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和分切的数量。 33.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轴线有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4.关系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运动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35.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 36.导演必须准确的断定让观众朝那里看、怎样看,他设计的镜头应该试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 37.场面调度的一句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里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8.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场景调度。 39.演员在设计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注视的人。 4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景别和运动。 41.演员场面调度又不仅仅只关系到演员本身,还包括布景和灯光。 42.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4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4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1、剧本创作阶段2、导演拍摄阶段3、剪辑阶段 45.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建成几段和在几个地方使用 46.挖剪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技术措施。 1、拼剪是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 2、插入镜头亦称夹接 3、动作错觉法是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唐诗宋词研究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杜甫《春望》抒发国忧家愁的名句是“_______,家书抵万金。”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怀古慨今:“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 3.《行宫》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 4.李清照《醉花阴》中的结句是:“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词______。 6.陈子昂现存的三十八首咏怀诗篇的总题目是________。7.孟郊《游子吟》中以“______________ ”来比喻慈祥温暖的母爱。 8.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诗中以眼前景色象征当时政治斗争情势以自已感觉态度的是颔联“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薛荔墙。” 9.李清照《醉花阴》词中以菊花自喻的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 10.辛弃疾《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以“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描绘登高所见江天远景,借景抒怀。 11.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

13.《稼轩长短句》是________的词集。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___________中的名句。 15.元稹的著名悼亡诗是________三首。 16.范仲淹写边塞生活的词________,计宋代豪放派之先声。17.“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这是陈亮_____中的句子。 1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______词中的句子。 19.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草书家,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的是_______。  20.黄庭坚词集名为___________。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 A.江 B。月 C。 花 D。 夜 2.《山石》一诗的作者是( ) A.顾况 B。 贾岛 C。 孟郊 D。 韩愈 3.王勃的诗歌佳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或有所本,予以启迪的作品的作者是( )

唐诗宋词选读测试题

运城三中高二年级月考试题(唐诗) 班级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绿蘋.(píng)江渚.(zhǔ)凤阙.(quē)渌.水(lù) B.芳甸(diān)滟滟(yàn)砧声(zhēn)薜荔(pì) C. 草檄(xí)绮筵(yán)天姥(mǔ)将进酒(qiāng) D. 盘飧(sūn)朔漠(sù)渍痕(zì)令嫒(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B.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C.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3、《红楼梦》中薛宝钗说:“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下列对其中划线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工部,杜甫,唐代诗人,曾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风格“沉郁顿挫”。B.韦苏州,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为苏州刺史,故也称韦苏州。其诗风格闲淡简雅。C.温八叉,温庭筠,晚唐词人,“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其词风格浮艳靡丽。D.李义山,李清照,南宋词人,其作品往往主题凄切,文辞难懂。其词风格隐晦含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人称“初唐四杰”,他们逐渐突破宫体诗风的格局,给唐诗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和刚健活泼的风格。 B.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诗常将诗情、画意、禅理熔于一炉,苏轼评其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二人被称为盛唐诗坛上的双子星座。 D.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他的《祝福》《在酒楼上》,均出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5、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借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侧面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B.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说春天的芳菲早已消歇,王孙不愿长留山中,诗人在这里流露出归隐之意。 C.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诗人借人们反常心理的描写,表达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D.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既表现了诗人为国除弊的忠贞,又流露出无辜遭贬的愤慨,诗的后半句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精神。 6、下列对联与人物对应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B.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C.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嫡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韩愈)

【西大2017版】[0084]《唐宋词研究》网上作业题答案

(0084)《唐宋词研究》网上作业题答案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1:[单选题]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A:雅乐 B:清乐 C:南曲 D:燕乐 参考答案:D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单选题]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A:单调 B:双调 C:双拽头 D:三叠 参考答案:B 首先,实践为人类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次,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 最后,实践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对象的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中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单选题]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选词以配乐 B:以近体诗入乐 C:依曲拍为句 D:扮演戏弄

参考答案: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单选题]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 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参考答案:D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5:[单选题]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 A:范仲淹《渔家傲》 B:苏轼《定风波》 C:王安石《桂枝香》 D:贺铸《六州歌头》 参考答案:A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6:[单选题]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 A:《乐章集》 B:《漱玉词》 C:《片玉集》 D:《珠玉词》 参考答案: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7:[单选题]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 B:多用赋体 C:以文为词 D:多用比兴 参考答案:B 1-5) B B D D D 6-10) A A D C C 11-15) C C C C C 8:[单选题]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影像、声音、剪辑 视听语言的特殊性 电影、电视的基本语言单位:镜头;基本视觉元素:一格(帧)画面 视听语言的演变(五个) 1、单镜头影片 (1)固定机位静态拍摄:《工厂大门》1895(卢米埃尔兄弟) (2)单镜头的纵深变化:《火车进站》1896(路易·卢米埃尔) (3)戏剧性场景的记录,创造了戏剧性的叙事:《水浇园丁》1895 2、单镜头组合叙事 《不可能的航行》1904(乔治·梅里爱) (1)把事件分解成几个场景单元,通过场景组合,连接叙事 (2)对故事空间的进行压缩,把不同的地点展示的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银幕空间 3、多时空叙事 《火车大劫案》1903(埃德温·鲍特) (1)打破以往用单个镜头连续拍摄某个场景或像舞台剧一样安排镜头连接的线性叙事形式 (2)使用叙事结构,使画面有详有略,叙事紧凑,节奏流畅 4、分镜头叙事 《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段1915(大卫·格里菲斯) (1)进一步发展梅里爱和鲍特的艺术,并使这门艺术更加完整,更加鲜明,更有效果。 (2)分解出“镜头”这单位 (3)提出了“轴线原则”与“三镜头法” (4)创造了“闪回”技法 5、法国新浪潮“跳切”革命 (1)《筋疲力尽》1968(戈达尔):米歇尔偷车杀警察后到达巴黎的片段

(2)颠覆了格里菲斯以来确立的以“流畅、无缝剪辑”等为特征的连续剪辑原则,形成了以阐述导演观念或是推进叙事、渲染情绪为主要准则 (3)镜头之间的组接不再束缚于镜头之间的匹配和剪辑的不可见性,而更加重视剪辑创造出的于镜头并列的意境和潜台词 A影视艺术 电影技术→电影艺术 技术美学→艺术美学 A1前期筹备阶段 1.选择剧本 2.组建创作班子(导演、副导演、场记、演员、摄影、摄影助理、美工、置景、 照明、录音、剪辑、服装、化妆、道具、制片、剧务) 3.分镜头剧本:二度创作(脚本) 4.分镜头剧本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要包括7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镜头编号、景别、内容、对话(解说词、旁白)、音乐、音效和镜头长度。 5.分镜头剧本的创作说明 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学剧本的翻译,而是导演在理解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创创造。他对作品的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案和镜头间组接方式都予以精心考虑,并将组成每个镜头所有元素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形式。 镜号:即镜头在分镜头稿本中所处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 景别:景别是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采用的焦距不同而形成的,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但采用运动镜头拍摄时,景别会产生变化。这时景别这栏中就应注明镜头景别的初末态。 拍摄技巧:(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短长、反打、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体画面的内容。 台词: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共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容、风格等。 时长: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1min30s用1`30”表示) 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 在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6.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特征 (1)景别具体,动作具体。例如,描述一个人搭车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镜头:一是全景,一个男子背影,他站在一辆自行车前忙活着;二是中景,该男子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三是近景,两只手在撬锁,每个分镜头都有各自的景别,由于

唐诗宋词阅读测试题题库

唐诗宋词阅读测试题题 库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唐诗宋词三百首》练习题(一) 一、名句填空。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禅房花木深。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旧时王谢堂前燕,。 7、,道是无晴却有晴。 8、身无彩凤双飞翼,。 9、,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庄生晓梦迷蝴蝶,。 11、,只是近黄昏。 12、,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天街小雨润如酥,。 14、,雪拥蓝关马不前。 15、,寒食东风御柳斜。 16、,天下谁人不识君。 17、花开堪折直须折,。 18、,铜雀春深锁二乔。 19、,隔江犹唱《后庭花》。 20、穿花蛱蝶深深见,。

21、千山鸟飞绝,--------------- 22、---------------,将军夜引弓。 23、月黑雁飞高,-----------。 24、----------,还来就菊花。 25、野旷天低树, 26、谁言寸草心, 27、近乡情更怯, 28、海内存知己, 29、,一片冰心在玉壶。 30、但是龙城飞将在, 31、醉卧沙场君莫笑, 32、,江春入旧年。 33、潮平两岸阔, 34、月出惊山鸟, 35、,王孙自可留。 36、空山不见人, 37、君自故乡来, 38、劝君更尽一杯酒, 39、,每逢佳节倍思亲。 40、,此物最相思。 41、白日依山尽, 42、欲穷千里目, 43、,野渡无人舟自横。

44、,春风不度玉门关。 45、,江枫渔火对愁眠。 46、海上生明月, 47、碧云天,黄叶地,,。 48、明月楼高休独倚。,。 49、寻寻觅觅,,。 50、这次第,。 51、执手相看泪眼,、 52、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53、衣带渐宽终不悔,。 54、零落成泥碾作尘,。 55、自在飞花轻似梦,。 56、绿杨烟外晓寒轻,。 57、明月几时有,。 58、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 59、十年生死两茫茫,,。 60、凭谁问,,? 61、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 62、无可奈何花落去,。 63、莫等闲,,。 二、连线题。 举杯邀明月一览众山小人面不知何处去隔叶黄鹂空好音

【西南●最新版】[0084]《唐宋词研究》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084]《唐宋词研究》 第一批次 [单选题]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A:温庭筠 B:欧阳炯 C:孙光宪 D:孟昶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 A:《乐章集》 B:《漱玉词》 C:《片玉集》 D:《珠玉词》 参考答案:C [单选题]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选词以配乐 B:以近体诗入乐 C:依曲拍为句 D:扮演戏弄 参考答案:C [单选题]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A:雅乐 B:清乐 C:南曲 D:燕乐 参考答案:D

[单选题]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 )。 A:苏轼 B:秦观 C:周邦彦 D:李清照 参考答案:A [单选题]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 B:多用赋体 C:以文为词 D:多用比兴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 A:范仲淹《渔家傲》 B:苏轼《定风波》 C:王安石《桂枝香》 D:贺铸《六州歌头》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 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A:单调 B:双调

C:双拽头 D:三叠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晏殊 D:秦观 参考答案:D 第二批次 [单选题]作为词体确立标志的是九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 )。A:《浣溪沙》 B:《浪淘沙》 C:《忆江南》 D:《忆秦娥》 参考答案:C [单选题]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 A:杨绘《本事曲》 B:沈义父《乐府指迷》 C:杨缵《作词五要》 D:张炎《词源》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花间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 )。 A:韦庄 B:欧阳炯 C:孙光宪

视听语言大一考题

一、简答题: 1、影视画面的构图特点: 画面的运动特性 画面的整体效果性 画面的时空限制性 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 画面处理的现场性 画面的幅式比例固定性(后有示例) 2、景别的作用: 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间的情感距离 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影响画面视觉节奏 3、运动镜头的意义: ·作为电影叙事手段的运动镜头 对空间自由呈现;模仿人在观察世界的种种视线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意味着发现和强调的过程——这类镜头运动必须有叙事的目的或者视点依据及运动依据)。 ·运动镜头的美学表现 以“运动”建立结构(有关漂泊、寻找、追逐的故事,主题与运动相关的故事);通过运动调节和建立视觉节奏感等 4、影视音乐主要的表现功能是: 抒发情感,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渲染场面气氛,烘托情绪; 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体; 提示段落,过渡转换流畅自然; 描绘自然景物,交待环境; 激发联想,引发观众时空改变; 5、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一、声画同步 是指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几乎是每一部影视剧中大量存在的声画关系类型。 视听同步,听到的声源即在画面中。 强调真实感和现场性。 二、声画分离 我们的听觉在任何时候都容纳着我们周围的空间,而我们的视觉只能波及60度,甚至在我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只有30度,即使没看到,听觉也会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这是声画分离的心理原理。 声画分离有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指画面内没有出现声源,如很多环境音响,不需要画面展示具体声源;第二种是指同一空间中,以声音作为铺垫,与画面内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第三种是指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 三、声画对位 这一说法来自音乐的对位法,在视听语言中是指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往往能表达出更深的内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声音与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立联系。画面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声音所表现的是另一时空中所发生的动作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反之。 6、视听语言的作用: 叙事 抒情:体现创作者或者角色对客观世界的情绪感觉 象征:用具体的视听形象象征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7、构图的原则:1、位置原则。 中央——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 顶部——可以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边缘——表现受到挤压和排斥之后的渺小和无力; 下方——具有从属和脆弱的特性。 2、面积原则。 视觉重量是衡量画面内容在视觉注意力上的一种说法,它不能完全量化,在画面中人眼首先观察或者着重观察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反之较轻。 除了画左和画面上方重量重外,在影视作品的实际创作中,还存在下列的规律:画面内视线关注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占有更大面积的部分视觉重量重于小面积的内容。 8、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第一重假定性——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摄像(影)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 第三重假定性——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 第四重假定性——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 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9、技巧剪辑常用方式: A、淡出淡入——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下—个画面逐渐亮起来。一般用作大的段落间隔用。 B、叠化——上下两个画面有几秒钟时间的重合,一般用来表现空间的转换和明显的时间过渡。 C、翻页——第—个画面象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 D、划像——前一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面面,第二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段落。 E、圈出圈入——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段落转换技巧,第一个段落结束后,用圆圈和方框等图形把下一个画面团出来开始第二个段落。 F、定格——第一段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另外还有闪白、闪黑、黑场等 10、构图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二、意义 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景的基本形状,同时发挥更为积极的戏剧性作用,是导演对动态场景空间的安排和组织。 11、三点布光及其作用: 1、主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前面,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形成的阴影; 3、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12、角度划分及其特点: 从摄影机的位置即人的视线基点来划分,可分为三种角度:平角度(平摄)、仰角度(低角度、仰拍)、俯角度(高角度、俯拍)

唐诗宋词测试卷完整版

唐诗宋词测试卷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练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词句中描写春天的一项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列词句中作者不是李白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列词句中不是写雪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下列词句中不是写花草的一项是()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5、下列词句中作者是苏轼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6、下列词句中没有表达送别友情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下列词句中没有蕴含哲理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信阳师范学院网络课程 唐诗宋词研究与欣赏 第二阶段基础测验试题和答案

第二阶段基础测验 一、单选 1、最能代表苏械豪放词成就的作品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念奴娇·赤璧怀古 B.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C. 定风渡·莫听穿林打叶声 D.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A B C D 2、被誉为“初唐诗歌革新旗手”的诗人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王勃 B. 杜审言 C. 陈子昂 D. 张九龄 A B C D 3、张九龄的籍贯是今天的(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韶关 B. 开封 C. 广州 D. 機州 A B C D 4、“大漢孤畑直,长河落日圆”的作者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王维 B. 率白 C. 王昌龄 D. 岑参 A B C D 5、“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的作者是(分数:2 分) 问题反馈 A. 许浑 B. 度日体 C. 聂夷中 D. 杜-葡鹤 A B C D 二、多选

1、下列是辛弃疾的词的是()(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B. 水龙吟(闹花深处) C. 祝英台近(宝钗分) 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A B C D 2、下列属于北宋的词的是( ) (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B.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C. 《定风波》(自春来) D. 《生查子子元夕》(去年元夜时 A B C D 3、沁园春(斗酒彘肩)中( )(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苏轼 B. 白居易 C. 林逋 D. 岑参 A B C D 4、最能体现国学情绪都有()(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诗词 B. 国画 C. 戏剧 D. 书法 A B C D 5、下列诗人中,属于“大历十才子”的有(分数:3 分) 问题反馈 A. 卢纶 B. 钱起 C. .李端 D. 使然 A B C D

唐诗宋词阅读测试题题库

《唐诗宋词三百首》练习题(一) 一、名句填空。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禅房花木深。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旧时王谢堂前燕,。 7、,道是无晴却有晴。 8、身无彩凤双飞翼,。 9、,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庄生晓梦迷蝴蝶,。 11、,只是近黄昏。 12、,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天街小雨润如酥,。 14、,雪拥蓝关马不前。 15、,寒食东风御柳斜。 16、,天下谁人不识君。 17、花开堪折直须折,。 18、,铜雀春深锁二乔。 19、,隔江犹唱《后庭花》。 20、穿花蛱蝶深深见,。 21、千山鸟飞绝,--------------- 22、---------------,将军夜引弓。 23、月黑雁飞高,-----------。 24、----------,还来就菊花。 25、野旷天低树, 26、谁言寸草心, 27、近乡情更怯, 28、海内存知己, 29、,一片冰心在玉壶。 30、但是龙城飞将在, 31、醉卧沙场君莫笑, 32、,江春入旧年。 33、潮平两岸阔, 34、月出惊山鸟, 35、,王孙自可留。 36、空山不见人, 37、君自故乡来, 38、劝君更尽一杯酒, 39、,每逢佳节倍思亲。 40、,此物最相思。 白日依山尽,、41.

42、欲穷千里目, 43、,野渡无人舟自横。 44、,春风不度玉门关。 45、,江枫渔火对愁眠。 46、海上生明月, 47、碧云天,黄叶地,,。 48、明月楼高休独倚。,。 49、寻寻觅觅,,。 50、这次第,。 51、执手相看泪眼,、 52、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衣带渐宽终不悔,53、 。54、零落成泥碾作尘,。55、自在飞花轻似梦,。、绿杨烟外晓寒轻,56 。、明月几时有,57 。。但愿人长久, 58、人有悲欢离 合,,。、十年生死两茫茫,,59 ?凭谁问,, 60、。江晚正愁余,青山遮不 住,。61、 无可奈何花落去,。62、。,63、莫等闲,二、连线题。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览众山小举杯邀明月 人面不知何处去 映阶碧草自春色桃花依旧笑春风嫁与弄潮儿早知潮有信却话巴山夜雨时青山独归远会当凌绝顶马上相逢无纸笔何当共剪西窗烛千金散尽还复来对影成三人星垂平野阔 凭君传语报平安天生我材必有用月涌大江流荷笠带夕阳.

西南大学《唐宋词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084)《唐宋词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默写 1、柳永雨霖铃 2、秦观踏莎行 3、辛弃疾摸鱼儿 4、温庭筠《更漏子》 5、姜夔《扬州慢》 6、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7、柳永《八声甘州》 8、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9、辛弃疾《青玉案》 10、秦观《浣溪沙》 11、秦观《鹊桥仙》 1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5、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16、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7、晏殊《蝶恋花》 18、张先《天仙子》 19、晏几道《临江仙》 20、晏几道鹧鸪天 21、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2、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3、贺铸《青玉案》 24、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25、李清照《声声慢》 26、秦观《满庭芳》 二、填空: 1、词的句式大多不整齐,长长短短,所以词又称。 2、后世有人把词称为“长短句”。传世的词集里,便有辛弃疾的、秦观的、 米芾的、刘克庄的等多种。 3、宋人词集一些被名为“乐府”,如苏轼、贺铸等。 4、乐府诗所配音乐是“雅乐”和“清乐”,词所配音乐是隋唐“”。 5、词这种新生的文体源自隋唐时代流行的“新声”——。 6、绝句由齐言演化为长短句,有几种说法:“”、“”、“”“散 声说”、“缠声说”等。 7、词在唐宋时的“本名”是“”。

8、王维的《渭城曲》在唐代被乐工演唱,加工后成为著名的,这就是最典型的“叠 诗”。 9、文人的“”标志着词体的独立。 10、唐中宗宫廷的李景伯、沈佺期、裴谈等人填制的,应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11、早期词的特点之一,是“”。 12、从诗体句式演变进程看,中国诗史经历了四个阶段。词的外观形态 则有三种。 13、早期词的粗糙感主要表现为。 14、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以范成大之请而作的最为有名。 15、词调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和,从篇幅上看,中调与小令正好与诗之律、 绝对应。这个篇幅最宜于抒情而不是叙事。 16、王国维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 之,词之。” 17、中唐写词的诗人有等。 18、“自是一体”,用苏轼的话来解释,就是“”。美学风格是。 19、“自是一家”的美学风格是。 20、大量自创新调,其独创的三叠词长达212字,成为北宋词坛之冠。 21、在词史上以风格的晦涩著称,还创下了长篇的记录,其四叠240字, 因是写恋情,又有“”之称。 22、词是随着隋唐__ 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23、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24、唐时的_ __曲和中晚唐民间俗曲都是词曲的重要来源。 25、一般认为唐代是隋唐燕乐的典型代表。 26、李清照的,是宋代第一篇完整的词学理论文章,同样,也可视为词学独立的 理论纲领。 27、姜夔所作的第一首自度曲《 _》,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 28、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名句“_ _”深为人们所赞赏。 29、《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是__ ___。 30、“余自幼好吟诗。……癸卯,识梦窗,暇日相与唱酬,率多填词。因讲论作词之法,然 后知词之作难于诗。”(沈义父《乐府指迷》)其中“梦窗”是指_ _。 31、由花间词奠定并成为词的传统风格的是 32、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 33、流传后世的最长的词调是二百四十字的《》。 34、姜夔词中的咏梅之作较多,其中、二词最为弛名。 35、两宋慢词的兴盛,是从北宋词人 _开始的。 36、“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长,去四 家之所短。”中“周清真”“姜白石”“吴梦窗”分别指_ 、、 __。 37、五代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 38、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方式是。 39、居《花间集》之首,开创花间词风的词人是_ _。 40、柳永、、姜夔等名家词集,在宋时实际上都起着代词谱的作用。 41、同是教坊曲,见于《乐府诗集》的,大部分是_ _,见于敦煌曲及《花间》、《尊 前》诸集的,方始是。 42、结集于西蜀的《_ 》和南唐词,对两宋词坛均有重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