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初一历史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初一历史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初一历史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初一历史期中

考试

听说有人在找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答案?这里有哦,快来校对答案吧。下面由WTT整理的关于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选择题

1、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202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的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见右图),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这取意于源自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①皇帝“家天下”制度②中央集权制度③封建官僚制度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7、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A B C D

8、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

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9、下图是“中国历史部分纪年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1.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宋朝的东京

12.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下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13.孙中山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里赞颂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

A.炎帝

B .黄帝 C.尧

D.舜

1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非选择题

16、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二法家,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君权为核心,法制为手段的思想学派,它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朝最为采用。

(1)材料一是谁的观点?他所代表的学派思想何时正式确立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成功实践的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实行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探究一制度篇

(1)(2分)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

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经济篇

(3)(1分)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农耕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2分)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列举典型一例来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18、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

个国家繁荣富强的

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中国篇】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

期?(2分)

(2)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材料二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分,只填选项代号)

① 世袭制的推行②各族间的长期交往③统治阶级的改革④设立管理机构⑤实行“和亲”政策⑥少数民族的内迁⑦海外贸易频繁⑧确立“册封”制度⑨民族政权间的战争⑩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A

2C 3C 4D 5D 6A 7B 8C 9D10.B

11.B

12.B

13.B

14C

15.A

16、(1)孔子、西汉(2)商鞅变法、郡县制

(3)蔡伦改进造纸术

17.(1)秦朝:郡县制 ;

(2)C(1分)

(3)水稻或粟(1分)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分)

18.(1)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础。(1分)相同点: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分)(2)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1分)作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