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句练习50题(含答案解析)

复合句练习50题(含答案解析)
复合句练习50题(含答案解析)

复合句练习

1:Betty, ____has never been abroad, is studying English very well.

A. her

B. she

C. that

D. who

2:He wanted to make sure_______.

A. how we went there by bus

B. where did me go

C. what did we go there

D. when we went there

3:________ we'll go camping tomorrow depends on the weather.

A. If

B. Whether

C. That

D. Where

4:I ’ll not ring you up ______ I come back.

A. when

B. as

C. until

D. while

5:Do you know the man whom our teacher ______ just now?

A. shook hands

B. shook his hands

C. shook hand with

D. shook hands with

6:The small mountain village ___ we spent our holiday two years ago lies in Hubei. A. what B. where C. that D. which

7:_______ he wanted to see was an end to all the armies of the world .

A. What

B. It

C. Which

D. That

8: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_______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9:This is the first time______ here

A. I was

B. I will be

C. I have been

D. I had been

10:He wouldn ’t leave the TV set, ________ he was going to have an important exam the next day.

11:_____ I had warned him,he was late for schoo,l_____ made him not take the important examination.

A. What;that

B. That;which

C. Which;that

D. As;which

12:______ he comes or not, I will wait until 10p.m.

A. Whenever

B. Whether

C. If

D. Though

13:It was _____ that we wanted to stay here for another two days.

A. such fine weather

B. such a fine weather

C. so fine weather

D. so fine a weather

14:Perseverance is a kind of quality—and that ’s ______ it takes do anything well.

A. what

B. that

C. which

D. why

15:He gave a book to ______ entered the classroom.

A. who

B. whom

C. whoever

D. whomever

16:John may phone tonight. I don ’t want _t o__g_o_o_u_t_he phones. A. as long as B. in order that C. in case

17:The problems now _______ at the meeting is really ______.

A. were discussing;surprised

B. being discussed;surprising

C. being discussed;surprised

D. were discussing;surprising

18:There isn ’t so much pollution in the country _______ in big cities.

A. that

B. which

C. as

D. what

19:The day will soon come_________ man will set foot on another planet.

A. which

B. that

C. when

D. who

20:The book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________ I read last month.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

21:________ he went to town, he would have a look at the bookstores.

A. When

B. While

C. Whenever

D. After

22:What a shame ________ you are leaving so soo.n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ose

23:My question is __________ you ’ll go there.

A. if

B. whether

C. that

D. what

24:The horse is getting old and cannot run___________ it di.d

A. as faster

B. so fast than

C. so faster as

D. so fast as

25:The road is covered with snow.I can't understand______ they insist on going by motorbike.

A. why

B. whether

C. when

D. how

26:Someone is ringing the doorbell. Go and see______.

A. who is he

B. who he is

C. who is it

D. who it is

27:I thought her nice and honest _____ I met her.

A. first time

B. for the first time

C. the first time

D. by the first time

28:He’s got himself into a serious situation _________ he is likely to lose control

over the plane.

A. where

B. which

C. while

D. why

29:All the students went to see ____ with her.

A. what the matter was

B. what was the matter

C. what wrong was

D. what was the wrong

30:Mr Zhang gave textbooks to all the pupils except_________ who had already

taken them.

A. the ones

B. ones

C. some

D. the others

31:_____is expected, the boy succeeded in the exam.

A. It

B. As

C. That

D. Which

32:I ’m rushed off my feet all day. I ’m trying to get out of the endless business, ________ I find impossible.

A. but

B. while

C. which

D. that

33:______ we can ’t get seems better t h_a_n_____we have.

A. What;what

B. What;that

C. That;that

D. That;what

34:The film is________ a true story.

A. according to

B. according as

C. based on

D. depended on

35:Peter kept the young plants in the sunshine ____ grow well.

A. so that

B. so that they could

C. in order to they

D. in order he

36:It is ten years _________ he joined the army.

A. since

B. after

C. that

D. when

37:He is the student _______ you think to be worthy of our praise.

A. who

B. whom

C. he

D. him

38:Though he is young, ___________ knows a lot.

A. yet he

B. but he

C. and he

D. however he

39:When you answer questions in a job interview,please remember the golden rule:Always give the monkey exactly _______ he wants.

A. what

B. which

C. when

D. that

40:The pile of bones on the plate showed_______.

A. how much chicken the family had eaten

B. how many the family had eaten chicken

C. how much chicken had the family eaten

D. how many had the family eaten chickens

41:______ the poem a second time, the meaning will become clearer to you. A. Your having read B. While reading C. If reading D. When you read

42:Mother was worried because her little son was ill, especially ____ father was away in the USA.

A. as

B. if

C. that

D. during

43:I told him to go to see a doctor, _________ he took.

A. which advice

B. which

C. what advice

D. what

44:Too much fat,______well known,is harmful to health.

A. which is

B. which it is

C. as is

D. as it is

45:In an armchair _________ an old man, behind _________ his photo taken in Beijing.

A. was sitting; him was

B. was sitting; whom hang

C. sat; him hung

D. sat; whom hung

46:These photographs will show you _________.

A. what does our village look like

B. what our village looks like

C. how does our village look like

D. how ur village looks like

47:Meeting my uncle after all these years was an unforgettable moment, _______ I will always treasure.

A. that

B. one

C. it

D. what

48:Don’t use words, expressions or phrase ________ only to people with specific knowledge.

A. being known

B. having been known

C. known

D. to be known

49:The black teacher set a good example ____ all the rest of the group, _____ all

peace-loving people.

A. to, who are

B. for, which was

C. to, which are

D. to, who were

50:He wonders _______ the sound came from

A. where

B. when

C. how

D. that

1:

D: who

试题解析: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不能用that,而用 who。

2: D: when we went there

试题解析:

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 A 项中有b y bus就不能用 how。

3:

B: Whether 试题解析:

whether表示“是否”之意,引导主语从句时,不用if 引导。

4:

C: until 试题解析:

until 既可用于肯定结构,也可用于否定结构。肯定结构意为“到??为止”;否定结构意为“直到??才”。本题主句谓语动词为终止性动词,用了否定句,应译成

“直到我回来,我才给你打电话。”

5:

shake hands with sb是一个有用的短语,意为"和??握手"。

6:B: where 试题解析: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定语从句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该空所填词要引导定语从句,由此可以排除A,因为w hat 不可以引导定语从句;因从句的基本结构

主谓宾齐全,所以使用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且在从句中作状语。故正确答案唯有B 项。

7:A: What 试题解析:

答案解析:名词性关系代词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在此处w hat = the thing which 。

8:B: whatever 试题解析:

whatever引导名词性从句,作宾语,意为“无论什么??都”。

9:C: I have been 试题解析:

先行词是time, day, month, year等名词时,其定语从句用when引导,但It ’s the first (secod, third) time that .是特殊?结构,只能用that 引导,可以省略。这里的that= when。故选C。

10:A: even if 试题解析:

even if 即“使”,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此句表示“即使第二天有重要的考试,他也不

会离开电视机”。

11:D: As;which 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at 不能引导定语从句,that 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as和which 都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可代替前面句子的整

个或部分内容;as表示"与??一致;正如"之意,可代替前面或后面句子的整个或部分内容,常用于as we know/see,as we expected等短语中。as可放在句首

或句子中,which 只能在句中。故答案应选D。

12:B: Whether 试题解析:

Whether与or not 连用,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13:A: such fine weather 试题解析:

weather[U]n.虽然前面有adj.修饰,也不能加a/an,只能用“such+adj.+[U]n.结构”。

what 在表语从句中作takes的宾语,构成“It takes sth. to do sth的句型。”

15:C: whoever 试题解析:

从句子结构上分析,主句中的介词“to后”缺少宾语,而从句也没有主语,这时肯定要填上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关系性wh-连词。who 和whom 无此功能,排除之。D 项的whomever,在这里也不对,故选C。

16:C: in case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从属连词。由信息句John may phone tonight 约(翰可能今晚给我打电

话),可知“我不想出去”,是怕“万一他给我打电话。”as long a意s 为只要, in order

that ?表示目的。

17:B: being discussed;surprising 试题解析:

being discussed作后置定语,修饰the problems。sth. is surprising。

18:C: as 试题解析:

选C。先行词前若有so/such/the same等词时其关系词应用as。

19:C: when 试题解析:

when引导的从句修饰day,为了平衡后置。

20:C: what 试题解析:

what引导的从句作from 的宾语。这里的what 相当于the book(the One which/that

/省略关系代词)。

21:C: Whenever 试题解析:

选C。whenever意为“每当,无论何时”,等于no matter when。

22:A: that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shame的用法。a shame意为a pity,表示“令人遗憾的事;令人惋惜的事”。通常跟that 引导的从句。如:It ’s a shame that you are 1ate a.g W a i n h a t a shame

that you are late again.还可以跟不定式。如:It is a shame for you to be late agai.n

23:B: whether 试题解析:

由语境可知该空引导从句,表示“是否”,因此应填whether而不能填if 。24:D: so fast as 试题解析:

这里是比较状语从句,as?as和not so ?as中间只能接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25:A: why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宾语从句的引导词。根据语句的意义,选A比较恰当。句子意思是:

路面上覆盖满了雪,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坚持要骑摩托车。

26:D: who it is 试题解析:

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的语序。如果我们对所谈到的那个人还不清楚是谁时,要用

it。

27:C: the first time 试题解析:

the first time(第一次)和every time,by the time,last time都可以引导时间状语从

句。句意为:我第一次和她见面时,就认为她很诚实。

28:A: where 试题解析: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相当于i n the situation。

29:B: what was the matter 试题解析:

what was the matter(with)和what was wrong(with)作宾语从句时语序不变。注意

what was the mater和what the matter was含义不同,后者意为“这是什么物质”。

30:A: the ones 试题解析:

后面出现定语从句修饰,表示拿课本的“那些学生”显然是特指概念,因此排除B

和C。the others 其“余的人或物”,本身已表示是范围中的另一部分,后而不能用

定语从句修饰。

31:B: As 试题解析:

as在开头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32:C: which 试题解析:

本题选C正确。如果选A,find 后应有i t 作宾语,impossible 作宾语补足语。而

选C的理由是,which 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在从句中作find 的宾语,which 指代前面句子:I ’m trying to get out of the。?

33:A: What;what 试题解析:

从语法项目分类看,此题涉及的是两个名词从句,都是主语从句,其基本框架是What we?seems better than what we 。此题?把两个简单的主语从句用seem相连,

加上使用了比较级,就构成了识别语句基本框架的难度,使得简单句式复杂化。

34:C: based on 试题解析:

according to 在作“根据,依据”讲时只做状语,不做表语。According as是较正式

用语,意为“根据,取决于,视??而定”,是从属连词,后接从句。如:You may go or stay, according as you decide是. 去是留由你自己决定。Depend on是“依靠,

依赖”。Be based on/ upon是“以??为基础”,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35:B: so that they could 试题解析:

so that此处表目的。

36:A: since 试题解析:

当表示已经知道的原因时用as 或since, 但since比as正式一些.

37:B: whom 试题解析:

关系代词在此作定语从句谓语动词think 的宾语,故用宾格。

38:A: yet he 试题解析:

though虽不能与b ut 连用,但都可以和y et/still 连用,这时yet/still 是连接副

词,这同if ?then同理。

39:A: what 试题解析:

这是一个宾语从句,wants后面缺少宾语,所以要填写what。句意是:当你找工作面试回答问题时,请记住这条黄金定律:永远给予对方确实想要的东西。

40:A: how much chicken the family had eaten 试题解析:

宾语从句的主谓不可倒装;h 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41:D: When you read 试题解析:

本题是上海1996 年的高考试题。when you read the poem a second tim是e时间状

语从句。

42:A: as 试题解析:

as引导原因状语从句,表示mother着急的原因。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43:A: which advice 试题解析:

which 引导定语从句,可以表示主句的整体概念或部分概念时,接抽象名词,如time,rate,advice 等。

44:C: as is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1)which 和 as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用法和as都能引导非限制

性定语从句。which 可指主句中的某一个名词,也可指主句的整个句子,译为“这;

这件事”;as只能指主句的整个句子,译为“正如”。2)which 只能放在主句后;

as可放在主句的前面、中间和主句的后面。根据这两点,A、B 不能填。D中 as 作主语,i t 是多余的。C项中 as是主语。

45: D: sat; whom hung 试题解析:答案: D

解析:hang作“绞死”讲,是规则的;作“悬挂”讲,其过去式过去分词都是hung. 根

据句子的意思可知表示“挂”,由此可以排除B;在英语中,直接用逗号连接两个分句是行不通的,由此可以排除 A 和C。

46: B: what our village looks like 试题解析:

解析:如把 D 项中的 like 去掉也对。

47: B: one 试题解析:

本题一改过去考查用which 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出题模式,没有给出该选

项,因此我们在作同位语的代词中选择。本题的代词替代没有具体所指的an unforgettable moment因,此用 one而不是 it。

在平时做题时注意不要有定势思维。本题考生错就错在只想到定语从句,选项中一旦没有 which 就失去了判断力。

48:C: known 试题解析:

过去分词作定语,可以扩展为w hi c h are known ?从句。

49: D: to, who were 试题解析:

答案:D,

解析:set an example to表示给某人树榜样,由此可以排除B;因先行词指人,故

使用 who 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由此可以排除C; 根据时态的一致原则可知,此处应当使用一般过去时,故正确答案为D项。

50: A: where 试题解析:

where引导宾语从句,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

150道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解析数学奥数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6÷2÷2=4(厘米),16-1-1=14(天)

经典逻辑推理题附答案

经典逻辑推理题(你能做起几道)(附答案)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下午 11:32 一、 Q先生和S先生、 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 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 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 S先生说:“我猜不到。” 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 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仍然猜不到; P先生也猜不到。 S先生和P先生都已经三次猜不到了。 可是,到了第四次, 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 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 问: 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二、 有一个牢房,有3个犯人关在其中。因为玻璃很厚,所以3个人只能互相看见,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有一天,国王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只叫他们知道帽 子的颜色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叫他们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宣布两条如下:

1.谁能看到其他两个犯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就可以释放谁; 2.谁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释放谁。 其实,国王给他们戴的都是黑帽子。他们因为被绑,看不见自己罢了。于是他们3个 人互相盯着不说话。可是不久,心眼灵的A用推理的方法,认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您想,他是怎样推断的? 三、 有一个很古老的村子,这个村子的人分两种,红眼睛和蓝眼睛,这两种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小孩在没生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他是什么颜色的眼睛,这个村子中间有一个广场,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现在这个村子只有三个人,分 住三处。在这个村子,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并且在晚上自杀的话,他就会升入天堂,这三个人不能够用语言告诉对方眼睛的颜色,也不能用任何方式提示对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而且也不能用镜子, 水等一切有反光的物质来看到自己眼睛的颜色,当然,他们不是瞎子,他们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但就是不能告诉他!他们只能用思想来思考,于是他们每天就一大早来到广场上,面对面的傻坐着,想自己眼睛的颜色,一天天过去了 ,一点进展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他到广场上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说,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眼睛是红色的。说完就走了。这三个人听了之后,又面对面的坐到晚上才回去睡觉,第二天,他们又 来到广场,又坐了一天。当天晚上,就有两个人成功的自杀了!第三天,当最后一个人来到广场,看到那两个人没来,知道他们成功的自杀了,于是他也回去,当天晚上,也成功的自杀了! 根据以上,请说出三个人的眼睛的颜色,并能够说出推理过程!

小学毕业50道奥数题及解答分析

小学毕业奥数题(附答案)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大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 16.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18.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19.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50道及答案精编版

1、25除以一个数的2倍,商是3余1,求这个数.[4] 2、学校今年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比去年的绿化面积的2倍还多40平方米,去年绿化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3、洗衣机厂今年每日生产洗衣机260台,比去年平均日产量的2.5倍少40台,去年平均日产洗衣机多少台? [3] 4、化肥厂用大、小两辆汽车运47吨化肥,大汽车运了8次,小汽车运了6次正好运完,大汽车每次运4吨,小汽车每次运多少吨? [3] 5、一匹布长36米,裁了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6、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从相距12千米的两地同时背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距272千米? [4] 7、饲养场共养4800只鸡,母鸡只数比公鸡只数的1.5倍还多300只,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 8、哥哥和弟弟的年龄相加为35岁,哥哥比弟弟大3岁,哥哥和弟弟各多少岁? [4] 9、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2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求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0、小张买苹果用去7.4元,比买2千克橘子多用0.6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 [4] 11、学校图书馆购买的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56本,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3倍还多12本,文艺书和科技书各买了多少本? [4] 12、甲有书的本数是乙有书的本数的3倍,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有82本书,求甲、乙两人各有书多少本. [4] 13、一只两层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的书一样多,求上、下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4] 14、有甲、乙两缸金鱼,甲缸的金鱼条数是乙缸的一半,如从乙缸里取出9条金鱼放人甲缸,这样两缸鱼的条数相等,求甲缸原有金鱼多少条.[4]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时间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时间迟到1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5] 16、同学们种向日葵,五年级种的棵数比四年级种的3倍少1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62棵,两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17、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40台,要比原计划多生产6天,如果每天生产60台,可以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成,求原计划生产时间和这批电视机的总台数.[5] 19、一把直尺和一把小刀共1.9元,4把直尺和6把小刀共9元,每把直尺和每把小刀各多少元? 20、甲、乙两个粮仓存粮数相等,从甲仓运出130吨、从乙仓运出230吨后,甲粮仓剩粮是乙粮仓剩粮的3倍,原来每个粮仓各存粮多少吨? 21、甲、乙两堆煤共100吨,如从甲堆运出10吨给乙堆,这时甲堆煤的质量正好是乙堆煤质量的1.5倍,求甲、乙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22、甲仓存粮32吨乙仓存粮57吨以后甲仓每天存人4吨,乙仓每天存人9吨,几天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 23、两根电线同样长短,将第一根剪去2米后,第二根长是第一根的1.8倍,原来两根电线各长多少米? [4] 24、一批香蕉,卖掉140千克后,原来香蕉的质量正好是剩下香蕉的5倍,这批香蕉共有多少千克? 25、小明去爬山,上山花了45分钟,原路下山花了30分钟,上山每分钟比下山每分钟少走9米,

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详细解析精编版

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大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 16.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50道简单 的和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50道简单的和答案 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3,在一条20米长的绳子上挂气球,从一端起,每隔5米挂一个气球,一共可以挂多少个气球? 4,在一条长32米的公路一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5面,相邻两面旗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面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5,在公园一条长25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6,有一根木头,要锯成8段,每锯开一段需要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7,一根木料,要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要5分钟,全部锯完要多少分钟? 8,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5分钟。已知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 9,小明爬楼梯,每上一层要走12级台阶,一级台阶需走2秒。小明从一楼到四楼共要走多少时间?

10,在一个周长是42米的长方形花园周围,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11,要在一个水池周围种树,已知这个水池周长为245米,计划要栽49棵树,相邻两树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12,在一个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四周围篱笆,每隔4米打1根木桩,一共要准备多少根木桩? 13、小朋友们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之间相距多少米? 14、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插了1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15、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这条走廊有多少米? 16、在一条20米长的绳子上挂气球,从一端起,每隔5米挂一个气球。一共挂了多少个气球? 17、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5楼,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7楼,乙跑到多少楼? 18、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小红恰好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小明跑到第16层,小红跑到第几层? 19、两名同学比赛爬楼梯,1号爬到第六层是4,2号爬到第9层,当1号爬到第十一层时,2号应爬到第几层?

如何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如何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被称为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题型,是最典型的“能力型”试题。它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更能体现中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材料解析题在命题的可操作性上,较之其他非选择题,更能体现试题的人文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它结构稳定,难度跨度大,难易程度灵活,因此备受命题者青睐。这类题的材料表现形式主要有:简单材料填空、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诗歌或名言性材料、图片材料、图表材料、文字图片或图片组成的混合材料等。从设问来看,基本为多问型的,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中这一类题的开放性程度不断增加,有的试题还把材料阅读后学写小论文列入其中。 解答材料解析题有三个难点:一是判断材料;二是运用材料;三是解 答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判断材料,解答问题呢?(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再读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问题中提取有效信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导入语及材料出处,作为阅读材料的突破口。如果从问题中不能得到有效信息,就应该看材料了。读材料首先读材料的出处,如出自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文献。另外学生还需从材料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关键字、词、句,如时间、人物、地点,也可能是该段材料的中心词等,这样便容易作答了。(3)联系教材内容,回答有关问题。如果设问中要求“结合所学”,考生就要把材料中的信息与教材整合,这样就容易多了。(4)联系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现实生活,个人实际等谈感受、想法、体会、做法、看法、认识、评价、启示等。这个环节比较难,但只要平时多观察生活,多留意生活,多关注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相信我们也能答好它。 (5)明确设问,明确试题要求从哪个角度作答。(6)图表材料题要从图表数据中提取与设问相关的数据分析作答。(7)组织答案力求全面、准确、精炼,有层次性、条理性,书写规范整齐,切忌出现错别字。 下边以文字材料型解析题举例说明:“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萸学?风谭,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企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引自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 ? ? ?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罢学风潮”指什么?

50道经典逻辑题及答案

一、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述,这段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述 中直接推出 1.以下是一则广告:就瘘痛而言,四分之三的医院都会给病人使用"诺维克斯"镇痛剂。因此,你想 最有效地镇瘘痛,请选择"诺维克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强地削弱该广告的论点?( ) A.一些名牌的镇痛剂除了减少瘘痛外,还可减少其他的疼痛 B.许多通常不用"诺维克斯"的医院,对那些不适应医院常用药的人,也用"诺维克斯" C.许多药物制造商,以他们愿意提供的最低价格,销售这些产品给医院,从而增加他们产品的 销售额 D.和其他名牌的镇痛剂不一样,没有医生的处方,也可以在药店里买到"诺维克斯" 正确答案:C 2.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三轮车更困难。由于习惯于骑自行车,会骑自行车的人 在骑三轮车转弯时,对保持平衡没有足够的重视。据此可知骑自行车( )。 A.比骑三轮车省力 B.比三轮车更让人欢迎 C.转弯时比骑三轮车更容易保持平衡 D.比骑三轮车容易上坡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已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反而比会骑的人更容易学习骑三轮车,原因 是骑三轮车在转弯时需要更多地控制平衡,由此可以推断出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B、D与题干 无关。故选C。 3.长久以来认为,高水平的睾丸激素荷尔蒙是男性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个观点不可能 正确,因为有心脏病的男性一般比没有心脏病的男性有显著低水平的睾丸激素。上面的论述是基于 下列哪一个假设的?( )。 A.从未患过心脏病的许多男性通常有低水平的睾丸激素 B.患心脏病不会显著降低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 C.除了睾丸激素以外的荷尔蒙水平显著影响一个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D.男性的心脏病和降低睾丸激素是一个相同原因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推理过程为:有心脏病的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低于无心脏病的,所以高水平的睾丸激素荷尔蒙不是男性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这里忽略了一个前提,即得了心脏病以后会不会降低原有的睾丸激素,如会,则推理不成立,如不会,则推理成立,所以答案为B。 4.某大学工会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卡拉OK大赛,关于外语学院由哪些人来参加比赛,领导已商定出以下意见:(1)如果林红参加,则小萍也参加; (2)如果许丹不参加,则颖参加; (3)

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

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 =45+15 =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 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 =8÷4 =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1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 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 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 =0.6÷[13-20÷2] =0.6÷3 =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高考历史经典材料解析题选

高考历史经典材料解析题选——西方世界的挑战 材料一: 第三十四款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望厦条约》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年份1840年1842年1845年1850年1851年1853年输华商品总值52.4 96.6 239.0 140.0 216.0 100.0 材料三: 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题:(25分) (1)材料一中《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规定了什么原则?(2分) (2)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内部正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清政府应对西方世界挑战态度的看法。(15分)答案: (1)条约一经签订,双方应遵守;如确因情况变化,须经双方协商而定。(2分) (2)中国人民购买力低下;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目的没有实现;(3分) (3)对华商品倾销额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中国方面打交道不顺畅;战后商品价格下降

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大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 16.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

1、某五个数的平均值为60,如果将其中一数改为80,这五个数的平均值为70,改的这个数应是多少? 2、30个同学平分一些练习本,后来又来了6人,大家重新分配,每人分得的练习本比原来少2本,这些练习本共有多少? 3、甲乙两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去买日记本,乙买了8本,剩下的钱全部借给了甲,刚好使甲买到了12本。回家后甲还给乙6元,问:日记本每本多少钱? 4、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库里剩下4270千克,每个仓库原来有多少千克大米? 5、把一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加起来和是180,已知减数比差大26,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6、一个数乘8后比原数多了84,原来的数是多少? 7、小明今年18岁,小强今年14岁,当两人岁数和是70岁时,两人各有多少岁? 8、小明在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37错写成273。这样商比原来多3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9、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320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故事书有多少本? 10、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 1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以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36。原来的数是多少? 12、计算:⑴454十999×999十545 ⑵999十998十997十996十1000十1004十1003十1002十1001 1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 ()条线段()个长方形 14、要使上下两排的小猫一样多,应该怎样移? 15、按下面图形的排列情况,算出第24个图形是什么? (1)○○△□○○△□○○△□……第24个图形是() (2)☆◇◇△△☆◇◇△△☆◇◇△△……第24个图形是()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读——是解题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 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 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 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 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 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 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用,甚至材 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 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 的《韩非子·有度》所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 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 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 两边获取有效信息。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 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是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 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 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 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具 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 答问题就不难了。 3. 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12道经典推理题

12道经典推理题,据说谁能全做出来谁就是天才 1、水平思考法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 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 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就前去敲门询问。 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豉起勇气问道:"这房屋出租吗" 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了。 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那可爱的心灵在想:真的就没办法了他那红叶般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 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 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问:这位5岁的小孩子说了什么话,终于说服了房东 我的想法(首先我保证自己事先没有看过任何答案,朋奕是比较诚实的,但错了也希望大家能礼貌指出)是:小孩以自己身份去租,那么就符合房东条件了。 2、篮球赛 在某次篮球比赛中,A组的甲队与乙队正在进行一场关键性比赛。对甲队来说,需要嬴乙队6分,才能在小组出线。现在离终场只有6秒钟了,但甲队只蠃了2分。要想在6秒钟内再赢乙队4分,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这时,如果你是教练,你肯定不会甘心认输,如果允许你有一次叫停机会,你将给场上的队员出个什么主意,才有可能蠃乙队6分 我的想法:让对方进球,然后加时再打。 3、分油问题 有24斤油,今只有盛5斤、11斤和13斤的容器各一个,如何才能将油分成三等份 我的想法:先把13斤的倒满,然后用13斤的倒满5斤,这时13斤中就有8斤,也就是1/3了,将这些到如11斤容器中。 再用5斤和剩余的倒满13斤的,重新来一次,就完成了。 4、第十三号大街 史密斯住在第十三号大街,这条大街上的房子的编号是从13号到1300号。琼斯想知道史密斯所住的房子的号码。 琼斯问道:它小于500吗史密斯作了答复,但他讲了谎话。 琼斯问道:它是个平方数吗史密斯作了答复,但没有说真话。 琼斯问道:它是个立方数吗史密斯回答了并讲了真话。 琼斯说道:如果我知道第二位数是否是1,我就能告诉你那所房子的号码。 史密斯告诉了他第二位数是否是1,琼斯也讲了他所认为的号码。 但是,琼斯说错了。 史密斯住的房子是几号 我的想法是:64号,首先想最简单的处理办法,这里一共有5个条件,能作为初步判断的只有前三个,那么前三个中最简单的就是第三个立方数的条件,假设为真,得出1~10的立方数,其中既符合平方数的也符合立方数的只有64和512,若大于500则只有512,小于500则64,但512中有1,若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①上述材料引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这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②该文件限制了什么人的权利?又维护了哪一机构的权利? ③该文件有什么作用?④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确定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2、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①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慕尼黑会议是个大阴谋?④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⑤慕尼黑会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⑥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 3、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②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③通过这次革命,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明治维新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什么?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回答: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胜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 材料三: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 ①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初中《世界历史》课本 ①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②这个国家为自由独立而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其领导者是谁?(1分) ③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1分) 7、.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 现请回答: ①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1分)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1分) ②哪一次会议确定老人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③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2分)(至少列出两点) 8、材料一: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选自《世界历史》第二册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

100道经典行测图形推理题

100道经典行测图形推理题 第1道C 本題所有圖形均為左右對稱的 將左邊的一半去掉,剩下的右半邊依次為數字1234 據此,可知後面為5。 第2题A 解析:去异存同 前图为: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重合,相同部分余下. 第二套图也如此.

第3题C 横着看三个图为一列 把外切小黑圆看成+,把内切小黑圆看成- 每一列都是图1和图2通过上面的算法和规律推出第3个图 第4题C 第一套图是逆时间转,每转90度加下面+一横 第二套图是从有小圆的90度扇形,开始逆时间旋转,每旋转一次,原有小圆的90度扇形+一个小圆,其他的90度扇形也加一个圆。 同理第3个图是:再图2的基础上再转90度,也是每转一次原有小圆扇形再+一个小圆,其他地方也同样加一个小圆。 根据以上的规律,能符合此规律的只有C项

第5题C 异色相加为黑,同色相加为白 第6题B 解析:(方法一) 把内分割线,分割出来的两个图形分别算出其比划再组成这个图行总的笔划(重合的线段算为2划)。 根据这个规律:第一套图的笔划是:6,7,8 第二套图的笔划是:9,10,11 (方法二) 看内角的个数呈规律递增;第一套图:6,7,8 第二套图:9,10,11 第7道C 第一套图的3个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同理,第二套图的3个阴影部分也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第8道B 第一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不同,第二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相同,而且一一对应相似,两套图的3个图项的外框都是只有一个。 第9道B 根据第一套图和第二套图的各项图形方面不同,一一对应相似性, 第一套图:图1是左右对称,方位是左右。 图2是轴对称,方位是上下,左右;其对应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2。 图3是上下对称,其对称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1 那么现在就只有第一套图的图1没有对应关系,根据其左右对称的相似性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第10道B 若考虑把图2,图3,图4通过翻转、旋转、镜像,而组成图1,那么这样每个选项都可以。

小学六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小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奥数(一) 一、填空题: 3.一个两位数,其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以后,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小27,则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共有______个. 5.图中空白部分占正方形面积的______分之______. 6.甲、乙两条船,在同一条河上相距210千米.若两船相向而行,则2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14小时甲赶上乙,则甲船的速度为______. 7.将11至17这七个数字,填入图中的○内,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8.甲、乙、丙三人,平均体重60千克,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丙的体重多3千克,甲比丙重3千克,则乙的体重为______千克. 9.有一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2,除以4的余数是1,则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______. 10.现有七枚硬币均正面(有面值的面)朝上排成一列,若每次翻动其中的六枚,能否经过若干次的 翻动,使七枚硬币的反面朝上______(填能或不能). 二、解答题: 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 是多少? 2.数一数图中共有三角形多少个?

3.一个四位数,它的第一个数字等于这个数中数字0的个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这个数中数字1的个数,第三个数字表示这个数中数字2的个数,第四个数字等于这个数中数字3的个数,求出这个四位数. 奥数(一)答案 一、填空题: 1.(1) 3.(6个) 设原两位数为10a+b,则交换个位与十位以后,新两位数为10b+a,两者之差为(10a+b)-(10b+a)=9(a-b)=27,即a-b=3,a、b为一位自然数,即96,85,74,63,52,41满足条件.4.(99) 5.(二分之一) 把原图中靠左边的半圆换成面积与它相等的右半部的半圆,得右图,图 6.(60千米/时) 两船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两船速度和210÷2=105(千米/时);两船同向行,14小时甲赶上乙,所以甲船速-乙船速=210÷14=15(千米/时),由和差问题可得甲:(105+15)÷2=60(千米/时).乙:60-15=45(千米/时).

2017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 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