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鲁山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鲁山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附件

鲁山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长:张跃欣(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常务副组长:刘涛(县政府党组成员)

副组长:范存金(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冯一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文玲(县统计局局长)

奚松峰(县财政局副局长)

赵新枝(县发改委党组成员)

成员:刘新伟(县编办副主任)

祝全智(县公安局副局长)

李斌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张春发(县监察局综合室主任)

杨尚林(县交通局副局长)

何会远(县建设局副局长)

李中学(县商务局副局长)

张玉生(县煤炭局总工程师)

张娜(县旅游局副局长)

郎筱菊(县民政局党组成员)

孟书利(县卫生局纪检书记)

赵宗清(县广电局副局长)

王东峰(县文化局党组成员)

李贵君(县统计局纪检组长)

陈建克(县统计局党组成员)

杨天福(县统计局党组成员)

张金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杨雅谦(市银监分局鲁山监管办事处副主任)

阮清照(人行鲁山县支行纪检组长)

俎秋玲(县工商局纪检组长)

任随庆(县质监局副局长)

王军杰(县国税局副局长)

李洪涛(县地税局征管局局长)

张跃华(县武装部后勤科科长)

闫中(县武警中队中队长)

孟庆凡(县邮政局副局长)

李剑锋(中国移动鲁山分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 屠永杰(中国联通鲁山分公司副经理)

刘建伟(中国网通鲁山分公司副经理)

朱广坤(中国电信鲁山分公司副经理)

王西超(铁通鲁山分公司经理)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5-12-06 13:54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5年12月6日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我国于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就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经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国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基本完成。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将分三次向社会发布普查公报。现将第一号公报发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04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516.9万个。其中,企 业法人单位325.0万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90.0万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0.5万个,其他法人单位91.4万个。产业活动单位682.4万个,其中,第二产业167.5万个,第三产业514.9万个。个体经营户3921.6万户,其中,第二产业588.7 万户,第三产业3332.9万户(详见表1)。

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企业法人单位数增加了22.3万个,增长了7.4%。其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减少17.7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共45.6万个,减少40.2万个,下降46.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万个,增加10.6万个,增长35.2%;私营企业198.2万个,增加65.8万个,增长49.7%;其他内资企业6.2万个,增加2.5万个,增长66.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5.2万个,增加1.3万个,增长9.6%(详见表2)。

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继第一次经济普查后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中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第二次经济普查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及个体经营户的又一次重要调查,对于运输企业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此次调查意义非凡,责任重大。安丘市委、市政府、统计局、交通局对这项经济普查工作高度重视,也给予了公司大力支持和积极的配合。经过公司普查工作人员一年多的工作,对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客、货、集装箱及危险品经济普查对象及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门头店进行了详细的普查,认真填写清查摸底表和正式普查登记表,并取得了详实可靠的数据。圆满完成了这次经济普查工作。期间我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领导重视,确保普查任务的完成 自二00八年八月十五日全市经济普查工作会议结束后,xx公司根据此次普查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政策性强等特点,立即召开公司领导班子会,并成立了长运公司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李文鹏任组长,全面组织协调公司此次经济普查的全面工作;工会主席李明东任副组长负责协调交通局、统计局及普查办公室多项工作;经理助理xxx任副组长负责协调客车的调查及普查工作;经理助理xxx负责协调货车及集装箱、危险品车的的调查及普查工作;xx为货运科副科长:xxx为普查指导员,财务科长:xxx为普查员。具体由xxx同志负责经济普查的清查摸底及正式普查登记及数据审核处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公司并从相关科室抽调了4名管理人员为普查协调员,成立了普查办公室。同时,公司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各科室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全力搞好这次普查工作 2、技术准备、人员配备,确保经济普查的顺利开展 为保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专门购置新式电脑一台、[莲山课件]打印机一台,新添置办公桌二张等硬件设施。在确定以上两位普查员的基础上又配备了义务普查宣传员,充实了普查工作队伍。为下步的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经济普查工作过程中,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亲自过问,主管领导亲自抓,先后多次派车去车站、货场等地摸底调查车辆情况及填表等。并为下步正式普查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3、广泛宣传,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次普查涉及交通企业的多个方面,做好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公司普查指导员及义务宣传员对各个普查对象进行了宣传,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原则和政策,使他们打消顾虑,让他们理解、支持和参与普查工作,使“依法普查,如实申报’’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周密布署,精细运作,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 市经济普查工作会议结束后,公司普查办公室四名普查员分别对客车、货车、大型集装箱车、危险品车辆及公司基本情况和公司门头店进行了清查摸底,9月份根据清查摸底的结果,并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主要有()。 A、定期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2、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规定的普查项目包括()。 A、人口普查 B、基本单位普查 C、经济普查 D、第三产业普查 E、农业普查 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普查表,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 A、虚报 B、瞒报 C、拒报 D、迟报 4、大型普查登记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入户逐个进行登记 B、设立登记点(站)集中进行登记 C、直接向普查对象发放登记表 D、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获取普查资料等等。 5、填表人员在普查表填报过程中必须进行”四核对”,即()。 A、各项属性指标与营业执照或证书、行政登记或审批手续进行核对 B、经济指标与单位相应的会计和业务核算资料核对,计量单位准确无误 C、主要指标与以往统计资料核对,有差异或变动较大的要找出原因 D、正式表与草表的项目一一核对,正式表必须与审查合格的草表完全一致

6、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原则是按照()。 A、全国统一领导 B、部门分工协作 C、地方分级负责 D、各方共同参与 7、经济普查工作分为哪四个阶段进行。() A、准备阶段 B、普查登记阶段 C、数据处理阶段 D、资料开发应用及总结阶段 8、复查工作主要是查()等几个方面。 A、是否遗漏单位 B、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C、数据质量是否可靠 D、计量单位是否准确 E、指标填写是否完整 9、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 B、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 C、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D、科技活动情况 10、对在普查工作中()普查资料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处罚。 A、虚报 B、瞒报 C、迟报 D、拒报 11、单位清查的目的是查清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 A、名称 B、地址 C、联系人 D、主营业务活动 12、《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中的法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B、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债务,有权与其他单位签

在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在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会议上的 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就做好第三经济普查工作做如下表态发言。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了前期筹备工作。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乡经普办公室,配强配好全乡经普“两员”(指导员、普查员),我镇划分为3个普查区、8个普查小区,共选聘了16名“两员”,确保了经普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保障措施,做好普查工作。前阶段,全区已经开展了经普单位基础信息录入工作,我镇积极部署落实,按时按质按量做好了相关工作,并对核查单位底册进行全面比对分析,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单位基础信息录入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序。 我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存在普查对象行业多、单位清查密度大、调查对象情况复杂等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此次经济普查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有信心、有决心高质量完成好第三次经济普查,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营造宣传氛围。继续积极利用经普宣传画、横幅、媒体等各种形式,在各村(居)广泛宣传第三次经济普查的

重要意义以及相关知识和内容,让广大被调查对象进一步知晓经普工作的要求、方法及配合调查的义务。同时,宣传好《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强调普查资料的保密性,维护普查工作的严肃性。通过上下联动广泛宣传,营造顺利推进经普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做好普查登记。第三次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目前我镇已经全面完成了单位基础信息录入工作,下一步将重点做好PDA培训、实战演练等工作,组织“两员”认真学习和全面掌握PDA数据导入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和要求,切实提高“两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组织好“两员”上门全面开展入户登记,确定建筑物坐标,核实普查对象基本信息,拍摄相关证照,做好PDA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合并、上传等工作。乡经普办将对经普登记工作做好全程监督和审核,同时落实经费保障,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经普数据的审核、查询、验收等工作。 三是严把数据质量。我们将坚持依法普查,特别是坚决杜绝任意修改普查数据等统计违法行为,确保普查数据按时、如实采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瞒报、漏报、低估,特别要重点查实日常统计难以全面反映的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发展状况,弥补漏统低估,确保普查数据“应统尽统”,确保普查源头数据质量,

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完整版

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工作总结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普查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经过全县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辛苦扎实工作,高效率、高质量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取得显着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切实加强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1、组建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做到普查工作人员、经费、办公条件“三落实”。 2009年8月,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昭政发〔2009〕42号文件精神,我县以绥政通〔2009〕53号文件行文成立了××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杰任组长,财政、发改、经贸、监察、人事、工商、税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统计局,统计局局长杨楣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立后,随即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绥政发〔2009〕47号文件,并从经贸、发改等部门抽调人员到办公室工作。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到启动经费15万元,购置了办公设备。普查工作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的落实,为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普查实施方案。 普查工作要开好头,起好步,制定实施方案是第一件大事。我们吸取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经验和不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依据《××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拟定了《××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普查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阶段划分,整个普查工作从2009年8月起到2010年8月完成,分为准备阶段、登记阶段、数据处理阶段和数据发布、应用及总结表彰阶段四个阶段。 3、优化关键环节组织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普查工作。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划分规定 第一条根据《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科学界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法人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第三条企业法人,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 企业法人包括: (一)公司; (二)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及《合伙企业法》,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视同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第四条事业单位法人,指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备案;或经地方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地方县级以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备案,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法人包括: (一)各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二)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各级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各级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使用财政性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 (七)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应当由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五条机关法人,指各级政党机关和国家机关。 机关法人包括: (一)县级以上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 (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地区行政行署; (四)县级以上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关; (五)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 (六)县级以上各民主党派机关; (七)乡、镇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和人民政府。 第六条社会团体法人,指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备案、领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各类社会团体;以及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管理其机关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 社会团体法人包括: (一)学术性社团:各类学会、研究会等; (二)行业性社团:各类协会、商会等; (三)专业性社团:各类从事专业业务的促进会等; (四)联合性社团:各类联合会、联谊会(同学会、校友会)等;

陕西省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陕西省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 2015年1月23日 根据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省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55337个,从业人员79.6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01.8%和87.7%。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50.4%,零售业占49.6%。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44.9%,零售业占55.1%(详见表3-1)。

图3-1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结构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2.0%,股份有限公司占1.4%,有限责任公司占42.1%,私营企业占42.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6.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8%,外商投资企业占1.5%(详见表3-2)。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890.2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50.3%。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71.4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18.8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8.2%和297.9%(详见表3-3)。

图3-2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结构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省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4484个,从业人员31.80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73.0%和75.1%。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3-4)。

朝阳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朝阳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朝阳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朝阳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朝阳调查队 北京市朝阳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2010年2月10日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京政发…2008?29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以及北京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区组织实施了朝阳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08年年度数据。普查对象是区域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包括各单位的基本属性、从业人员、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状况、科技活动以及能源消费等方面的情况。 朝阳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对本次普查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按照全国统一的方法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零,达到了国家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朝阳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主要普查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到2008年末,朝阳区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190746个。其中,法人单位80861个,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不含本部)17505个,个体经营户92380个。在法人单位中,属于本次

普查登记对象的有57759个。 本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为98366个,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时的58020个相比,增长了69.5%。 在法人单位数量中,第二产业单位5530个,占6.8%,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时的5591个相比,减少了1.1%;第三产业单位75331个,占93.2%,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时的42920个相比,增长了75.5%。 从法人单位的机构类型看,企业单位77391个,占法人单位的95.7%;其他各种机构类型的单位占4.3%。 表1 按机构类型划分的法人单位情况 单位:个 从法人单位的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占法人单位的64.9%。 表2 按行业划分的法人单位情况 单位:个

成都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附件: 成都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名单(130个): 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民政府成都市国家税务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办事处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成都市新都区建设局 成都市教育局中共金堂县委宣传部 成都市地方税务局金堂县教育局 成都市广播电视局金堂县统计局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金堂县淮口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金堂县清江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成都市温江区财政局 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成都市温江区委宣传部 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局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营管部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办事处成都市计划委员会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双流县统计局 成都市锦江区财政局中共双流县委宣传部 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办事处双流县九江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办事处双流县籍田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合江亭街道办事处双流县华阳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双桂街道办事处双流县公兴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莲新街道办事处双流县中和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新华西街道办事处郫县统计局 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办事处郫县财政局 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办事处郫县红光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办事处郫县安德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办事处郫县三道堰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办事处大邑县统计局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2厂)大邑县西岭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统计局大邑县青霞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五块石街道办事处大邑县沙渠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办事处大邑县王泗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办事处蒲江县寿安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办事处蒲江县大塘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黄忠街道办事处蒲江县西来镇人民政府

合肥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肥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合肥市统计局 合肥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6月5日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384个,从业人员75.22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43.1%和60.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2048个,占97.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5个,占0.9%;外商投资企业221个,占1.8%。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137个,占全部企业的1.1%;集体企业105个,占0.8%;私营企业9738个,占78.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86.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5.4%,外商投资企业占7.8%。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6.3%,集体企业占0.4%,私营企业占46.0%(详见表2-1)。 表2-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85个,制造业12076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3个,分别占0.7%、97.5%和1.8%。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0.6%,制造业占9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4.3%。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5.6%、8.0%和7.2%(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579.82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72%(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办事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总结

办事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宣传工作总结 办事处对辖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高度重视,办事处领导班子从完善辖区国民经济核算,改善辖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制定辖区经济管理规划,获取辖区准确的统计信息,建设莲华办事处美好明天的高度,加强了对辖区经济普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12月,按照全国、全省、全区的统一部署,莲华辖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济普查宣传活动,为经济普查工作创造了舆论氛围,为正式的经济普查工作打好了基础。 一、辖区“经普宣传月”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1、为切实做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办事处经济普查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办事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月安排意见》(办字[2008]97号),明确了辖区的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安排。2008年12月18日,召开了办事处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会议,各社区经济普查工作小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做好经普宣传工作广泛地征求了意见,在此基础上各社区分别制定了自己的宣传活动计划。 2、宣传前期做好了宣传工作的物资准备。为配合经济普查宣传活动,共准备经普宣传日历卡片600张、经普宣传画和公告50份、经普宣传气球400个、经普宣传小台历400份、《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被调查单位的公开信》2500份。办事处自行制作宣传布标15块、

宣传口号资料12份、下载经普宣传的视频10个,制作经普知识展板7版, 3、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普查宣传,起到了良好效果。(1)在普查清查阶段,向所有被调查对象发放了《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被调查单位的公开信》。(2)办事处在辖区市民较集中的莲花池公园、省旅游学校、莲华办事处,以及12个社区的醒目位置悬挂了经济普查宣传条幅;社区在主要路口张贴经济普查宣传画;各社区设立经普咨询点。(3)宣传日宣传活动有声有色。12月21日,为配合省、市、区经普宣传日活动,办事处在教场东路与教益路交叉口小广场设置了莲华街道办事处经济宣传咨询点、开展了经普宣传活动。活动中共发放《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被调查单位的公开信》2000份、经济普查宣传日历卡350份,经普宣传气球200个。宣传中,办事处工作人员对广大市民广泛的进行了经济普查知识宣传,耐心的向市民介绍了经济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了宣传对象对经济普查工作的支持。整个宣传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市民积极了解和参与,宣传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经普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 1、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本前提。办事处多次召开经普专题会议、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和组织动员,统一了辖区普查人员的思想,明确了宣传工作任务、目标。 2、统一领导,灵活开展。在辖区经普宣传工作正式开始前,办事处统一下发了宣传计划和宣传资料,并要求结合各社区结合自身实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一、总则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在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县、地、省、国家四级数据处理的方式组织实施。 数据处理以普查基层表数据为直接处理对象。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统一组织、分专业处理”的技术路线,严格执行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直接对普查基层表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统一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普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工作的任务及步骤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在2004年底前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订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数据处理软件编制,数据处理工作试点,各级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各级数据处理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完成基本单位清查的资料录入和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修订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05年1月至6月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级普查机构按照数据处理工作流程按时、按质、按量组织完成经济普查数据的录入、编辑、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在此阶段,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还要完善经济普查数据库的应用功能和管理功能,使其适应对经

济普查数据深入开发利用与分析研究的需要。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05年底前完成。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各级普查机构制订的普查资料加工汇总计划,完成普查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工作。在此阶段,同时要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表彰总结。 三、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下设数据处理组,负责组织指导数据处理工作。各省、地市和县级经济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本级的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组。下级数据处理组在上级数据处理组的指导下,在本级经济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四)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的具体任务包括: 1、制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订数据处理标准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国家、省、地和县四级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开发并编写数据处理工作手册;组织数据处理试点;组织对省级普查办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2、负责对省级和有关部门经济普查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对各省和有关部门上报的原始数据和综合汇总数据进行验收检查。 3、建立国家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经济普查数据库;完成国家级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篇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9年12月25日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4.8万个,比2004年末增加7.5万个;从业人员1020.2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259.5万人(详见表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0.7万个,比2004年末减少0.1万个;从业人员44.9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4.1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1]占85.3%,仓储业占11.7%,邮政业占3.0%;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87.3%,仓储业占5.0%,邮政业占7.7%。 (二)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4807.4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09.2%。在资产总计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90.3%、7.6%和2.1%。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31168.0亿元,比2004年增长153.8%。在营业收入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87.3%、9.7%和3.0%。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3270.2 亿元,比2004年增长258.1%。在营业利润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93.3%、7.3%和-0.6%(详见表2)。 二、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40.3万个,从业人员1891.2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58.8%和36.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85.4万个,零售业54.9万个,分别占60.9%和39.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5.8%,零售业占44.2%(详见表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3.8万个,占2.7%,集体企业5.1万个,占3.6%,私营企业105.4万个,占75.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6万个,占0.4%,外商投资企业1.1万个,占0.8%(详见表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8.3%,集体企业占4.6%,私营企业占5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0%,外商投资企业占3.3%。 (二)资产总计。

第三次经济普查评估报告

第三次经济普查评估报 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X X县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和个体经营户登记 数据评估报告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核查个体经营户登记方案》要求,XX县经普办以名录库为基础,以各部门资料为补充,进行资料的整理、比对,通过程序完成《核查单位底册》并按照统一格式编码,分普查区打印核查底册,由普查员根据《单位核查底册》和《个体经营户登记表》进行核实和“地毯式”登记。现将这次单位核查和个体户登记数据质量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一、名录库与部门数据比对情况 截止2013年9月30日名录单位为2381个,其中法人单位1164个,产业活动单位1217个,合并后生成核查底册的单位2891个,其中法人单位1393个,产业活动单位1498个,生成的底册比名录库多510个,其中法人单位多229个,产业活动和单位多281个。 详见附表1 二、单位底册核查情况 从11月1日起,普查员进行了“地毯式”核查单位信息,底册法人单位1831个,普查员核实数1853个,找到和新增单位1352个,底册产业活动单位1060个,普查员核实数1123个,找到和新增单位919个。

详见附表2,附表3 三、核查单位与部门资料比较情况 初步整理,核查单位与编制部门差异数为21个,与民政部门差异数为15个,与工商部门差异数为80个,与国税部门差异数50个,与地税部门差异数121个,与质监部门差异数为144个,与其他部门差异数86个。 详见附表4 四、按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比较情况 找到的法人单位数为1352,比2012年年报数多116个,增长9.4%,比二经普数多534个,增长65.3%,比二经普增幅较大的产业有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原因,降低公司注册门槛后,很多个体户注册为企业法人。 详见附表5 五、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情况 核查后的企业单位数为587个,比2012年年报数多82个,事业单位数为368个,比2012年年报多28个,机关单位104个,社会团体40个,比2012年年报多7个,民办非企业5个,比2012年年报多2个。 详见附表6,附表7 六、个体经营户登记比较情况 登记的个体户为10270户,其中普查员入户登记的个体户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福建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建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2010年2月9日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54万个,从业人员486.83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31.3%和 33.6%。工业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7.32万户,从业人员59.24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83.9%和67.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0.08万个,占1.2%;集体企业0.32万个,占4.9%;私营企业4.49万个,占68.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57万个,占8.7%;外商投资企业0.33万个,占5.0%;其余类型企业0.75万个,占11.5%。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2.7%,集体企业占1.9%,私营企业占39.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6.9%、外商投资企业占16.7%,其余类型企业占12.0%(详见表1)。 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0.23万个,制造业5.74万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57万个,分别占3.5%、87.8%和8.7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2.7%,制造业占9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 2.8%。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2.9%、10.7%和9.2%(详见表2)。 表2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第三次经济普查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第三次经济普查预测分析 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之年。经过前两次普查的洗礼,经济普查无论是组织实施、指标设计,还是数据质量控制的措施可以说是日臻完善,普查的圆满成果服务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是惠及了企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但经济普查工作程序繁琐、技术含量复杂、程序操控难掌握等现象,也使普查人有些棘手的感觉。这次普查无论从组织实施还是从数据采集等方面都有了新变化、新特点,这也是统计普查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 一、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基本情况 (一)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 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健全统计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第三次济经普查的主要特点 一是国家要求这次普查对所有普查对象(除军队、武警系统)由普查员使用电子终端设备(PDA)进行GPS定位、对相关证照(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拍照、上传国家统计局。 二是数据的采集分三块进行:一块是联网直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业,资质建筑、房地产业和重点服务业,以下简称“三上”企业)通过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布置给企业填报,直接报送国家统计局;第二块是非联网直报企业(“三下”单位)由普查员利用PDA现场采集普查数据,然后上传国家统计局;第三块是对“个体户”无论大小,地

厦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分析报告

厦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分析报告 2010-07-14 16:07:00 字体显示:大中小 【内容摘要】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于2008年12月31日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普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普查对象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本课题将以厦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分析全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探讨厦门经济发展的调整战略及发展目标,抓住厦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实现厦门发展目标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2005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厦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5-2008年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2.80亿元,比前五十年累计投资还多671.88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末的111.5平方公里扩展到2008年末的197平方公里。科学谋划并大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和一批重大工程建设,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和杏林湾、五缘湾、观音山、湖边水库等重大片区开发项目顺利推进,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翔安隧道、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等一大批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重要通道和快速干道等重大交通项目,以及港口航道、十万吨级码头和机场三期建设等口岸设施项目陆续建设完成,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形成海港、空港、信息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城际公交,以及港铁联运、空港联运,海陆联运的大交通网络,增强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厦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迈向产业集群化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产业布局调整趋向合理,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厦门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进入十强。2005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08年再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复评,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 一、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2008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10.70亿元(比2008年快报数增加50.6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减少48.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98.64亿元),比2004年增长75.5%,gdp在2005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5.1%。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四年平均增长率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四位,在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居第二位。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厦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64687元,折合9310美元。2005—2008年四年间,厦门市经济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由1876.02亿元增加到3135.94亿元,增长88.4%,年均增长17.2%,期间,在2005年突破2000亿元,到2008年又突破3000亿元,厦门工业的第一个千亿元产值用了近20年时间,第二、第三个产值千亿元增量仅分别用两个3年时间就实现了;财政总收入由160.36亿元增加到410.14亿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24.4%;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40.85亿美元增加到453.89亿美元,增长88.5%,年均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34.46亿元增加到418.92亿元,增长78.7%,年均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04.65亿元增加到931.38亿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32.2%,其中房地产投资由91.46亿元增加到327.02亿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37.5%,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30.0%增加到35.1%。 基本单位总数大幅增长。2008年末,厦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共有3.63万个,其中单产业法人3.47万个,多产业法人0.16万个;产业活动单位达4.19万个。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相比,全市法人单位数增加1.34万个,增长58.3%,总产业活动单位数增加1.50万个,增长53.3%。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达到21.65万户,比2004年增加13.12万户,增长1.53倍。

第三次经济普查 单位普查表(611表)填表说明

附件5: 单位普查表(611表)填表说明 01报表类别、03普查小区代码、04行业代码、05、单位所在地区划代码、06、单位注册地区划代码、10底册顺序码由普查机构填写,普查办免填 02、单位类型非联网直报单位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按照《普查单位划分及具体处理规定》执行。 项目1:组织机构代码项目2:单位详细名称项目3: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按照组织机构代码和营业执照填写。 项目4:开业(成立)时间按照单位营业执照上的开业时间填写。筹建单位不填。 项目5: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项目6:地理位置 项目6A:单位所在地在开发区院内企业除外,其他企业均直接照抄一下地址: 北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房山县(区、市、旗)乡(镇)长虹西路73号街(村)、门牌号单位位于:西潞街道办事处夏庄社区(居委会) 项目6B:单位注册地指单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地址,一定要与执照上的一样!例如: 北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房山县(区、市、旗)乡(镇)凯旋大街建设路18号-XXX街(村)、门牌号单位位于:西潞街道办事处夏庄社区(居委会) 项目7:联系方式最好是留填表人。长途区号,北京的填写010 ,邮政编码统一写 102488 项目8:机构类型企业单位填写“10”。 项目9:营业状态指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态。

1.营业:指全年正常开业的企业和季节性生产开工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包括部分投产的新建企业。临时性停产和季节性停产的企业视为营业 2.停业(歇业):指由于某种原因已处于停产状态,待条件改变后将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 3.筹建:一般指企业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开业,正在进行生产经营前的筹建工作。如研究和论证建设、投产或经营方案,办理征地拆迁,订购设备材料,进行基建等。有些三资企业虽经工商部门登记,但未正常投产开业,仍属于筹建。有些行业的企业,由于行业管理或其他政策性管理的需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营业才能正式开业,这些处于试营业章台的单位也属于筹建 4.当年关闭:指当年因某种原因终止经营的企业,包括关闭、注销、吊销的企业,但不包括破产企业。 5.当年破产:指当年依照《破产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宣布破产的企业。 项目10:登记注册(或批准)情况 1.登记注册(或批准)机关名称,企业单位选1、4、5,在代码上划圈。 2.机关级别,填报单位应在与圈选的登记注册(或批准)机关名称相对应的机关级别栏中,填写所选机关级别代码。 3.登记注册号,企业填写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号和税务部门登记注册号。 项目11: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按营业执照企业类型填写,只有名称中带有“股份”字样的企业,才能按照资金来源选160股份有限公司或17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12:企业控股情况全部法人单位填写。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 项目13:隶属关系所有法人单位填写。企业单位选填“其他”。 项目14:会计制度情况 项目14A:执行会计标准类别所有法人单位填写本项。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填写。 项目14B: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填写本项。 判断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