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第1章第4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2单元第1章第4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2单元第1章第4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难点)

②学会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重点)

③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

及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

能力

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赏识、肯定、鼓励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

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

中的应用。

学生回顾总结、查

阅教材等,填出准

确、规范的答案。

复习旧知,强化知

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

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

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

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农田被

水淹以后,必须及时排涝等,目的就是为了保

证根的正常呼吸,可见绿色植物也要呼吸。

那么绿色植物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呼出

的气体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绿色

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生憋住气,大喊

难受。思考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现

象?绿色植物要

不要呼吸呢?

从学生自身参与,

感受入手,从而调

动学生的学习热

情,造成学生迫切

想解除疑惑的学

习目的,也从中引

入下一阶段的教

学。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

我们先来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

现象”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展示四个保温

瓶)介绍四个保温杯中黄豆种子的处理情况。

点拨黄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做对照)

实验步骤一:课前在甲、丙两只保温杯中

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课上找一名学生观察记录

各温度计的读数,比较各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计示数_____,乙瓶温度

计示数_____。

思考:对比甲、乙杯和丙、丁杯实验现象说明

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学生得出:呼

吸作用释放热量。

同时回顾植物光

合作用能储存能

量。想一想它们的

关系。

通过演示实验,让

学生能形象直观

地认识萌发的种

子在呼吸过程所

产生的放出热量、

吸收氧气、产生二

氧化碳气体的现

象,让学生了解绿

色植物的呼吸作

用的原料产物。

了什么?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中产生_____。

实验步骤二:课上找两名学生上台将蜡烛点燃,同时拔掉甲、丙两只保温杯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燃烧境况。

实验现象:甲瓶内蜡烛_ ___,因为_____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丙瓶蜡烛_____。思考:为什么蜡烛放入甲瓶立即熄灭而放入丙瓶并不立即熄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消耗。实验步骤三:课前对乙、丁两只保温杯按照教材所示进行改装,课上向杯中注入清水,将杯内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在进行实验步骤三前,先准备一试管澄清石灰水,让一名学生用干净吸管向石灰水中吹气。知识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甲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释放出。学生认真观察,并

能准确地说出实

验现象:放入甲瓶

中的蜡烛能继续

燃烧,而放入丙瓶

中的蜡烛立刻熄

灭。

学生观察二氧化

碳能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这一

实验现象,了解二

氧化碳的性质。理

解种子在呼吸作

用产生的气体也

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得浑浊。

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思考师所提问

题:为什么蜡烛会

燃烧呢?学生很

自然地想到空气

中的氧有助于燃

烧的作用。从而轻

松地突破分析此

实验的难点。

七年级学生不了

解二氧化碳的性

质:二氧化碳遇石

灰水会生成沉淀,

表现为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这一事

实。因而在进行演

示实验之前需进

行一个铺垫实验。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总述:通过以上演示实验我们知道,植物体在

进行呼吸作用时,要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再次回顾光合作

用的概念及反应

12分钟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1、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内在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

氧化碳和,同时释放出来的过

程,叫做呼吸作用。

据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结合公式,向学生提出思考题:植物的呼吸作

用是否仅仅种子在呼吸?植物的其它器官也

能进行呼吸作用吗?

教师引导:组成这些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

位是什么?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

作用?

总结: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呼吸

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同时强调:呼吸

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

行)。进一步对呼吸作用进行深化;让学生思

考,结合光合作用想一想,它在物质和能量上

发生了什么变化?

2、呼吸作用的意义

展示多媒体课件。强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

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

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

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补充]:除了淀粉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

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这些有机物

的分解,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使学生

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由知识过渡到能

力。

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呼吸作用原理的应

用”,并展示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式,对比学习,加

强记忆。

由呼吸作用有光、

无光都能进行,区

别光合作用需要

什么样的条件才

能进行?

认同植物体的各

个器官都能进行

呼吸作用。和光合

作用进行比对,及

时分析能量的来

源,在教师引导下

得出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的实质

自由发言,小组

讨论。植物通过呼

吸作用释放出来

的能量,都用于植

物体的哪些生命

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观

看农民松土、排

涝、晾晒粮食的图

结合公式,向学生

提出思考题:植物

的呼吸作用是否

仅仅种子在呼

吸?从而顺理成

章地引出:凡是植

物体的活细胞都

在进行呼吸作用,

使学生从萌发种

子扩展到所有活

细胞都在进行呼

吸作用。知识从局

部到全局,从个别

到一般,认识到呼

吸现象的普遍性

与规律性。

利用多媒体展示

农民松土、排涝、

晾晒粮食的图片,

随着问题的深入,

使学生对呼吸作

用的意义、呼吸作

用原理的应用的

片,请学生思考:如何保存新鲜的水果?刚收获的粮食为什么要晒干?请同学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呼吸作用会消耗粮食、水果、蔬菜内的大量有机物,久置后品质下降,抑制其呼吸作用则可以延长贮藏时间并保证质量。

想一想:被水淹的农田里作物容易死亡,为什么呢?

由于水淹的农田里空气流通不畅,作物呼吸作用受限,导致死亡。所以农田被淹后必须及时排涝,保证作物能顺利进行呼吸作用。但是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比如晾晒粮食,低温保存新鲜的水果、蔬菜,大家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呢?片,对实际生活中

呼吸作用原理的

应用有个初步的

认识

联系实际生活中

刚收获的新鲜小

麦、玉米堆放在一

起会发热,农田被

水淹要及时排涝。

小组尝试解释身

边的呼吸作用原

理的应用知识。

理解更加深刻而

全面。提高学生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使学生认

识到生物学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

科学,进一步激发

学生学习生物学

的兴趣。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6分钟思考:列表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哪些相

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区别

光合

作用

呼吸

作用

思考:

1、不少人习惯于早起在小树林里锻炼身体,

这样做有利于健康吗?为什么?

2、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你能运用所学知

识加以解释吗?

3、中国是农业大国,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

样提高农业产量?

自己动手,动脑,

从原料、场所、产

物、条件、能量变

化5个方面比较

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的区别。

通过组织不同层

次的学生回答,互

相交流、补充,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

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从而对本节的

知识体系进行概

括。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5分钟)

A类:基础过关

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B类:能力提升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2、用黄豆发豆芽,1千克黄豆可长出4—5千克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总的质量变化是()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先少后多

3、右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

是[1] __ _ [2] __ _ [3] __ _ [4]_ __ 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

质分别是[1] __ _ [2] __ _。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

质[2]是__ _。

(4)物质[1]、[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__ _。

C类:中考链接

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第1小题~第4小题

1.甲装置可以用米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A.氧气 B.水 C.二氧化碳 D.阳光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台作用是否有的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

A.二氧化碳,有光条件

B.二氧化碳,无光条件

C.氧气,有光条件

D.氧气,无光条件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A.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B.光台作用能产生氧气

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但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修改为()

A.植物叶片太多,应摘掉些 B.应扎紧袋口

C.应给叶片涂上几士林 D.袋口应扎在最下面一片叶以下,土壤之上

参考答案:

A类:1-4 D C C B

B类:1、C 2、C 3、(1)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2)氧气二氧化碳(3)水蒸气(4)气孔

C类: 1-4 C C D D

板书设计: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反思:

导入时从学生自身参与,感受入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迫切想解除疑惑的学习目的,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实验演示质疑解惑,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认真观察,敢于探索,求得结论。从而使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下,教师的点拨中突出了重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 课稿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的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加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提高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好奇、好动等身心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③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参与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树立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概念教学和科学探究,因此我确立重难点如下: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实验的设计、观察和动手作为能力目标。 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之前学习的光合作用中介绍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合成,而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会分解供能,学生对于有机物的合成后再分解会觉得很难理解,再加上能量的释放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所以这一部分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七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思维,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情景、实验探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三、学法指导:

初中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lant respir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节,此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养成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习惯。通过组内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设计、实施“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能通过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根据实验内容,通过有效的探究活

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小组内合作实验、讨论,培养和提高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实验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疑问驱使下尝试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实验认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探究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1、根据教科书中的知识,写出预习提纲。 2、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课件。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学生:1、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2、派各组代表按要求准备实验。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课堂设计: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呼吸速率 5.呼吸商 6.呼吸链 7.糖酵解8.三羧酸循环9.戊糖磷酸途径 10.P/O 11.氧化磷酸化12.末端氧化酶 13.温度系数 二、缩写符号翻译 1.EMP 2.TCA 3.FAD 4.FMN 5.PPP 6.RQ 三、填空题 1.除了绿色细胞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外,其它各类植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A TP)都依靠提供。 2.有氧呼吸的特点是有参与,底物氧化降解,释放的能量。 3.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无参与,底物氧化降解,释放的能量。 4.产生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是和的共同途径。 5.植物组织衰老时,PPP途径在呼吸代谢中所占比例。 6.EMP途径是在中进行的,PPP途径是在中进行的,酒精发酵是在中进行的,TCA 循环是在中进行的。 7.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酶系统位于。 8.组成呼吸链的成员可分为传递体和传递体。 9.植物呼吸作用末端氧化酶有、、、和。 10.细胞完成有氧呼吸需经历三个连续的过程,它们依次是,和。 11.呼吸作用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是植物体内和代谢的中心。 12.能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的物质有两类,它们是和。 13.苹果削皮后会出现褐色,这是酶作用的结果,该酶中含有金属。 14.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开花时放热很多,这是因为它进行的结果。 15.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16.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并完全氧化时,呼吸商是。 17.以脂肪或蛋白质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 18.对同一种植物而言,其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19.生殖器官的呼吸作用比营养器官,种子内胚的呼吸作用比胚乳。 20.植物组织受伤时,呼吸速率。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苹果贮藏久了,组织内部会发生()。 A.抗氰呼吸B.酒精发酵C.糖酵解D.乳酸发酵 2.在植物正常生长条件下,植物细胞中葡萄糖降解主要是通过()。 A.PPP B.EMP-TCA C.EMP D.TCA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1.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1.2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水分和少量的无机盐以外,主要是() A.无机物 B.蛋白质 C.有机物 D.淀粉 2.夏天,把手伸进刚收获的小麦堆里,会感到发烫,其原因是() A.夏天的气温过高 B.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多 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热量 D.种子呼吸作用微弱,产生的热量多 3.贮藏水果、粮食的时候,为了延长贮藏时间,宜在仓库内充加()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分 D.一氧化碳 4.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进行 B.只在黑夜进行 C.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D.只在光下进行 5.下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 6.夜间卧室内不宜放置过多的花草,过多会影响人的健康,其原因是() A.使室内空气潮湿 B.与人争夺氧气 C.与人争夺二氧化碳 D.释放过多的氧气 7.农民伯伯经常在雨后一两天对庄稼进行松土,意义在于() A.使土壤中充满空气,促进根部呼吸 B.排除田间杂草,促进植物生长 C.使土壤中充满二氧化碳,抑制根的呼吸 D.锄断庄稼过多的根,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8.装在暖水瓶中的萌发的种子使温度计显示的温度____ ,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释放出____ ,一部分用于________,一部分以____的形式散失了。 9.将萌发种子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____,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________。 10.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萌发的种子的瓶子中,火焰立刻____,说明瓶中的____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11.细胞利用__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和____,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中的______内进行的。 1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____ ―→________ +__+____。 储存着能量 1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______,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 14.植物通过____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____排放到大气中,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15.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应当保护现有森林,并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开展国际合作,________________。 16. 如下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word版)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 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呼吸作用的概念是通过演示实验,并围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导才总结出来的。因而,演示实验效果的明显性尤显重要。教师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作适当改进或增加其他一些实验。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导、总结最好由学生来完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也最好由学生自行列表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比较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㈡技能目标 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事物间是既对立又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大小试管、吸管、澄清的石灰水、将要萌发的水稻(或小麦)种子、被烫死的水稻种子、广口瓶、火柴、橡皮塞、黑布或黑纸,幼嫩植物、凡士林、玻片。 四、教学过程 ㈠人和动物都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㈡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1.演示,明确二氧化碳的特点: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增多?

2.明确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助燃,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 3.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发言,教师慢慢引导,最后确定实验方案,方案有多种,只要原理正确,方法科学,效果明显,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4.[方案一]取两个同样的广口瓶,把将要萌发的水稻种子和已被烫死的水稻种子装入瓶中,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吊进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时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要萌发的活的水稻种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把幼嫩的植物的叶、茎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个广口瓶罩住,过24小时后,把燃烧的火柴棒伸入瓶内,观察现象。 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了瓶中氧气含量已减少。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根据方案一,死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的细胞。针对方案二,教师必须补充说明,植物无论在暗处还是在光亮处都要进行呼吸,只不过在光照下同时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现象不像在暗处那么容易观察到。 ㈢呼吸作用的实质

第四章 呼吸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植物呼吸作用 一、英译中(Translate) 1.respiratioin 2.aerobic respiration 3.anaerobic respiration 4.fermentation 5.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6.biological oxidation 7.respiratory chain 8.glycolysis 9.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0.Pasteur effect 11.respiratory rate 12.respiratory quotient 13.cytochrome 14.intramolecular respiration 15.protein complex 16.alternate oxidase 17.ubiquinone 18.uncoupling agent 19.temperature coefficient 二、中译英(Translate) 1.巴斯德效应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呼吸速率 5.呼吸商 6.已糖磷酸途径 7.生物氧化 8.电子传递链 9.细胞色素 10.化学渗透假说 11.抗氰呼吸 12.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13.呼吸链 14.氧化磷酸化 15.发酵 16.分子内呼吸 17.蛋白复合体 18.交替氧化酶 19.温度系数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 3.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 5.生物氧化 6.呼吸链 7.P/O比 8.氧化磷酸化 9.巴斯德效应 10.细胞色素 11.呼吸速率 12.呼吸商 13.抗氰呼吸 14.无氧呼吸 15.ADP/O ratio 16.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mitochonrion) 17.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8. glycolysis 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 ()1.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需要O2。 ()2.糖酵解途径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 ()3.在种子吸水后种皮未破裂之前,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4.戊糖磷酸途径在幼嫩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老年组织中所占 比例较小。

5 第5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复习材料+自测题

第5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了解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熟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等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熟悉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了解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和呼吸代谢的调控;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呼吸速率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了解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器官的呼吸特点和这些器官贮藏保鲜的关系,并掌握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二、本章知识要点 呼吸作用是一切生活细胞的基本特征。呼吸作用是将植物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呼吸作用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其中间产物又能转变为其他重要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肪等),所以呼吸作用就成为植物体内代谢的中心。按照需氧状况将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在缺氧条件下,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从进化的观点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的。高等植物的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高等植物的呼吸生化途径、电子传递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具有多样性。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对多变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EMP-TCAC-细胞色素系统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而PPP、GAC途径和抗氰呼吸在植物呼吸代谢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呼吸底物的彻底氧化包括CO2的释放与H2O的产生,以及将底物中的能量转换成ATP。EMP-TCAC途径只有CO2的释放,没有H2O的形成,绝大部分能量还贮存在NADH和FADH2中。这些物质所含的氢不能被大气中的氧所氧化,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可进行迅速氧化还原的呼吸传递体的传递之后,才能与分子氧结合生成水。而作为生物体内“能量货币”的ATP就是在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磷酸化过程中大量形成。因而,呼吸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呼吸作用与植物各器官的生长与发育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凡是生长旺盛,生理活性高的部位都有强的呼吸强度。植物呼吸代谢受着多种内、外因素(主要是生理状态、温度、O2、CO2和水分)的影响,为了保证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有一套应变调控措施。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内呼吸代谢主要是通过能荷以及关键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来实现的。 呼吸作用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全局,因而与农作物栽培、育种以及种子、果蔬、块根、块茎的贮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根据植物呼吸作用自身的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呼吸,控制呼吸,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三、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呼吸速率 5.呼吸商 6.呼吸链 7.糖酵解 8.三羧酸循环 9.戊糖磷酸途径10.巴斯德效应11.抗氰呼吸12.能荷13.P/O14.无氧呼吸消失点15.氧化磷酸化 16.末端氧化酶17.温度系数18.生长呼吸19.伤呼吸20.盐呼吸21.反馈调节22.生物氧化 23.呼吸作用氧饱和点24.呼吸跃变25.细胞色素氧化酶26.酒精发酵27.抗氰氧化酶28.安全含水量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Cyt 2.CoQ 3.DNP 4.EMP 5.FAD 6.FMN 7.FP 8.PAL 9.PPP10.RPPP11.RQ12.TCAC13.UQ (三)填空题: 1.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参与,可将呼吸作用分为和两大类型。 2.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 3.无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 4.糖酵解途径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1)己糖,(2)己糖,(3)丙糖。 5.代谢物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生物氧化是在进行的,其氧化条件,并由催化。 6.TCA循环开始的二步反应是: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后者在酶催化下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 7.戊糖磷酸途径可分为葡萄糖和分子两个阶段。若6分子的G6P经过两个阶段的运转,可以释放分子CO2、分子NADPH,并再生分子G6P。 8.植物细胞内产生ATP的方式有三种,即磷酸化、磷酸化和磷酸化。(光合,氧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案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案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P127--131)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呼吸作用是植物特有的特征吗?绿色植物是怎样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 【学习重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方法指导:独学要入境,交流要深入,展示要精彩,质疑要大胆,评价要及时。 预习课 【自学积累】 方法指导:请仔细阅读课本P127--131,并结合课本尽力完成学案中的任务,若有疑问,请用双色笔进行标注。 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1、细胞利用,将有机物分解成和,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2、表达式 3、场所: 4、实质:分解,释放出。 5、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农田适时,遇到洪涝时。 (2)降低呼吸作用:贮藏粮食时保持,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或。 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进入其他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 2、在所有的生物体内,有机物、提供的方式与在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 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将排放到大气中,维持了生物圈中和的相对平衡,简称。 2、碳---氧平衡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现状: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你,排入大气的 量日益增多,已经超出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大气中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越演越烈。 措施:保护现有,大力,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制造的功能;开展国际合作,减少的排放。 【合作探究】 方法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学案中的疑难内容,组长负责组织并得出讨论结果。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做好展示准备及点评准备。 1、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FLASH:(1)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实验;(2)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3)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2.准备“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器材。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实质 1、呼吸作用 2、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的是______________,较深的是______________,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______________,分解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2.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3.高等植物除淀粉外,蛋白质、脂肪也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分解释放能量。() 四、简答题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戴鸿梅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 合肥168玫瑰园学校戴鸿梅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说教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因此这节课我贯穿教材安排了四个探究实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把教材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构建呼吸作用的概念。 说学情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七年级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思维发展,我将本课目标确定如下三项: 说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现象;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植物呼吸和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植物的呼吸现象; 2、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四个验;

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 2、呼吸作用的实质。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七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思维,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情景、实验探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说学法 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呼吸作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从而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强调“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我采用探究式教学,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环境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我安排了5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联系生活,设境激趣。 用一生活实例---------冬天到了,妈妈买来几盆绿色植物,想美化儿子的房间,同时,天冷了不用开窗也可以净化空气,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时间久了,儿子感到夜晚睡觉时室内很闷,心里十分奇怪。 提出问题:“把花草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科学的原因,逐渐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实验一: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姜秀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的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既能加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提高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好奇、好动等身心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③区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参与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树立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概念教学和科学探究,因此我确立重难点如下: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 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二、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七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思维,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情景、实验探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三、学法指导: 七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生活体验略显不足,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渴望获得新知识,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呼吸作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从而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四、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强调“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我采用探究式教学,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遍性。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我安排了6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联系生活,设境激趣。 通过复习光合作用的知识,用一生活实例-有人认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提出问题:“把花草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科学的原因,逐渐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实验探究, 实验一:种子呼吸时放出热 首先放映多媒体课件,探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是否放出能量?

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树立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 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三、教学设计思路: 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然后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材。提前一周黄豆,装在玻璃瓶中的白菜。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案 自主学习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___的参与下被分解成___和___,同时释放___的过程。 2.反应公式:_________。 3.观察种子呼吸现象的演示实验。 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___。 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 4.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以___的形式散失,其余主要用于维持___。 二、呼吸作用的应用 1.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___。 2.粮食、蔬菜、水果贮藏需要抑制呼吸作用。 课堂练习 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B.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C.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 D.都有可能 2.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B.大量使用无机肥料 C.大量浇水 D.中耕松土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绿色部分 B.叶片 C.种子 D.植物体有生命的部分 4、讨论: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你知道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respiration)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fermentation)。 4.糖酵解(glycolysis)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为纪念在研究这途径中有贡献的三位生物化学家,又称为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EMP pathway)。 5.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的途径。因柠檬酸是其中一重要中间产物所以也称为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这个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克雷布斯(H.Krebs)发现的,所以又名Krebs 循环(Krebs cycle)。 6.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 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分解,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又称己糖磷酸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HMP 7.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即呼吸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指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8.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它是需氧生物生物氧化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9.抗氰呼吸(cyanide resistant respiration) 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一部分呼吸。抗氰呼吸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电子传递主路交替运行,因此,这一呼吸支路又称为交替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10.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的氧化酶。除了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氰氧化酶之外,还有存在于线粒体外的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等。 11.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 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L.Pasture)最早发现从有氧条件转入无氧条件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增强,反之. 从无氧转入有氧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受到抑制,这种氧气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叫做巴斯德效应。 12.能荷调节(regulation of energy charge) 通过细胞内腺苷酸(ATP、ADP和AMP)之间的转

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单元自测题) (一)填空 1.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参与,可将呼吸作用分为和两大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O2,CO2,H2O,呼吸底物或呼吸基质) 3.无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氧化产物,发酵) 4.糖酵解途径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1)己糖,(2)己糖,(3)丙糖。 (活化,裂解,氧化) 5.代谢物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生物氧化是在进行的,其氧化条件,并由催化。(细胞内,温和,酶) 6.TCA循环开始的二步反应是: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后者在酶催化下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乙酰CoA,柠檬酸) 7.戊糖磷酸途径可分为葡萄糖和分子两个阶段。若6分子的G6P经过两个阶段的运转,可以释放分子CO2、分子NADPH,并再生分子G6P。(氧化脱羧,重组,6,12,5)8.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随环境中O2的增加而,当无氧呼吸停止时,这时环境中的O2浓度称为无氧呼吸。(降低,熄灭点) 9.植物细胞内产生ATP的方式有三种,即磷酸化、磷酸化和磷酸化。(光合,氧化,底物水平) 10.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TP形式存在时,能荷为。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DP形式存在,能荷为。(1,0.5) 11.在完全有氧呼吸的条件下,C6H12O6的呼吸商为。若以脂肪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则。(1,<1) 12.呼吸链中常见的抑制剂作用如下:鱼藤酮抑制电子由到的传递;抗菌素A抑制电子由到的传递;氰化物复合体抑制电子由到的传递。(NADH,CoQ,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1,细胞色素aa3,O2) 13.线粒体是进行的细胞器,在其内膜上进行过程,衬质内则进行。(呼吸作用,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 14.高等植物如果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由于的过度消耗,供应不足,加上物质的积累,因而对植物是不利的。(底物,能量,有毒) 15.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除了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氧化酶、氧化酶、氧化酶和等氧化酶。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其作用是将Cyta3中的电子传至,生成。(抗氰,酚,抗坏血酸,乙醇酸,O2,H2O) 16.许多肉质果实在成熟时其呼吸作用,这一现象称为现象,植物激素中的与这一过程有密切的关系。(上升,呼吸跃变,乙烯) 17.种子从吸胀到萌发阶段,由于种皮尚未突破,此时以呼吸为主,RQ值,而从萌发到胚部真叶长出,此时转为以呼吸为主,RQ值降到1。(无氧,>1,有氧) 18.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放热较多,这是由于进行呼吸的结果。(抗氰)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难点) ②学会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重点) ③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 及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 能力 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赏识、肯定、鼓励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 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 中的应用。 学生回顾总结、查 阅教材等,填出准 确、规范的答案。 复习旧知,强化知 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 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 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 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农田被 水淹以后,必须及时排涝等,目的就是为了保 证根的正常呼吸,可见绿色植物也要呼吸。 那么绿色植物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呼出 的气体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绿色 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生憋住气,大喊 难受。思考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现 象?绿色植物要 不要呼吸呢? 从学生自身参与, 感受入手,从而调 动学生的学习热 情,造成学生迫切 想解除疑惑的学 习目的,也从中引 入下一阶段的教 学。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 我们先来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 现象”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展示四个保温 瓶)介绍四个保温杯中黄豆种子的处理情况。 点拨黄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做对照) 实验步骤一:课前在甲、丙两只保温杯中 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课上找一名学生观察记录 各温度计的读数,比较各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计示数_____,乙瓶温度 计示数_____。 思考:对比甲、乙杯和丙、丁杯实验现象说明 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学生得出:呼 吸作用释放热量。 同时回顾植物光 合作用能储存能 量。想一想它们的 关系。 通过演示实验,让 学生能形象直观 地认识萌发的种 子在呼吸过程所 产生的放出热量、 吸收氧气、产生二 氧化碳气体的现 象,让学生了解绿 色植物的呼吸作 用的原料产物。

(完整版)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条件下都能进行 B.呼吸作用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C.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一组是 A. 二氧化碳和氧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有机物和水 D. 有机物和氧 3.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 A.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5.公园草坪上常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呼吸作用 6.新疆吐鲁番地区,白天光照充足,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这里生产的葡萄等水果产 量高,品质好,特别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 B.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呼吸作用旺盛 C.白天温度较高,呼吸作用旺盛 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7.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9.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0.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1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两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右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 则()

(假期一日一练)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呼吸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准备 实验需要的仪器、材料、提前两周准备的豆苗或玉米苗、PPT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导入新课 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其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供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了用于构建植物体外,还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下面以种子萌发为例,探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1)演示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用两个暖水瓶装种子,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往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现在请你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说明:这是一个对照实验。经过一昼夜以上的放置后,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明显不同。教师让学生对比温度后,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的种子的暖水瓶中的温度升高;装有煮熟的种子的暖水瓶中的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放出了热量。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在转变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 与呢? (2)演示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瓶中是萌发的种子(见教材第128页上图。瓶内的种子也可用新鲜的豆苗代替)。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以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3)演示实验三:有机物分解需要氧气的参与 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见教材第128页下图。甲瓶内可改用新鲜的豆苗,乙瓶内可改用经沸水烫过的豆苗),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以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燃烧的蜡烛放进乙瓶里,火焰没有熄灭。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