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调试的步骤、注意事项及故障解决没那么简单!

电路调试的步骤、注意事项及故障解决没那么简单!

电路调试的步骤、注意事项及故障解决没那么简单!

调试是初级电子工程师在初级阶段必须学会的。所以我们强烈推荐本篇文章给大家。

?实践表明,一个电子装置,即使按照设计的电路参数进行安装,往往也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人们在设计时,不可能周全地考虑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如元件值的误差、器件参数的分散性、分布参数的影响等),必须通过安装后的测试和调整,来发现和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装置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因此,调试电子电路的技能对从事电子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是不应缺少的。

?调试的常用仪器有:稳压电源、万用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等。

?电子电路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调试的意义有二:一是通过调试使电子电路达到规定的指标;二是通过调试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予以纠正。

?1、电子电路调试的一般步骤

?传统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实调试电路也是如此。

?首先“望”,即观察电路板的焊接如何,成熟的电子产品一般都是焊接出的问题;第二“闻”,呵呵,这个不是说先把电路板闻下,而是说通电后听电路板是否有异常响动,不该叫的叫了,该叫的不叫;第三“问”,如果是自己第一次调试,不是自己设计的要问电源是多少?别人是否调过?有什幺问题?第四“切”,元器件有没焊全、芯片焊接是否正确、不易观察的焊点是否焊好?一般调试前做好这几步就可发现不少问题。

?根据电子电路的复杂程度,调试可分步进行:对于较简单系统,调试步骤

试模注意事项及方法

模具的好坏,直接关系了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异议。而模具的好坏需要通过试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试模工序对于注塑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关于试模方面的要求与资料,大家都比较容易查询得到。那么,国外试模又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的文章就是介绍外国人是如何试模的,对于文章所介绍的内容,我绝大部分是持肯定态度的。说实话,有些地方我没有看懂,有的地方则存在异议。这里我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来个彻底的“拿来主义”,原汁原味地把它介绍给大家的好,大家可以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异议的地方再探讨、交流。 (一)模具空运行测试——验证模具的动作A.模具低压下的开合模状况检查:1.模具分快、中、慢各3次开合,在开合过程中有无异常声响,有无阻滞现象;2.模具开合动作顺畅,有无干涉发生。B、模具顶出系统的检查(低压下)1.顶出动作分快、中、慢各顶出3次,检查有无异常现象;2.平面处的顶针(司筒)顶出后,是否会发生松脱或卡死;3.斜面顶针或司筒装置,是否加定位销(防止松动或转动);4.顶出系统(顶针或顶块)顶出时是否有异常响声以及振颤C.模具复位的检查1.模具分快、中、慢速度各复位3次,观看是否能回到位(复位);2.复位后,斜顶针端面不高于模芯0.1mm或与模芯平齐;3.复位用限位咭掣接触是否良好;4.顶针顶出时是否与行位的动作发生干涉(滑块是否回到位);5.模具是否装有顶针复位装置(机械式)。D.行位(滑块)动作的检查1.模具按快、中、慢各3次开合模,观察行位动作是否顺畅;2.行位回位是否正常,与顶针是否发生干涉;3.行位定位是否牢靠;4.液压抽芯装置动作顺序先后情况;5.行位在空运行中有无拉伤、“卡死”现象。 (二)型腔进胶平衡性的测试1.连续依次打5模,称量其重量;2.记录各模中每个产品的单件重量;3.减少注塑量,依次充满20%、50%、90%的样品各3模;4.称量并记录上述每个产品的重量;5.如果产品最大的重量与最小的重量差异小于2%的重量则可接受——若重量波动误差在2%以内,则表明型腔进胶平衡,否则进胶就不平衡;6.如果是单型腔模,也要做进胶平衡性测试(观察实际走胶情况) (三)保压时间(浇口冻结)时间的测试1.保压时间先设定为1秒时,每次成型3模产品; 2.如表格所示,依次增加保压时间,减少冷却时间,使整个循环周期不变(一直到浇口冷冻封胶,产品重量不增加为止); 3.如下图所示设定多个不同的保压时间,每次成型3模产品,称量指定型腔的产品重量,把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里; 4.根据图表确定最佳保压时间。(四)最佳锁模力的确定1.当保压切换位置/保压压力设为最佳时,锁模力设为最大锁模力的90%以内,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的重量;2.锁模力依次减少5Ton,每次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重量,直到产品重量突然变大,重量增加5%左右产品周边开始产生飞边时为止。(五)最佳冷却时间的确定方法1.在注塑工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产品打饱后),估算冷却时间(初选一较长的冷却时间,使产品完全冷却),打3模产品,测量其尺寸;2.在下表中记录产品尺寸,观察胶件变形情况;3.产品冷却时间逐一减少1秒,打3模;4.减少冷却时间,直到产品开始出现变形,尺寸开始减小时为止; 5.每个冷却时间所注塑出的产品,应在胶件充分冷却后(约15分钟时间),才能测量其尺寸; 6.确定最佳冷却时间的依据——考虑产品尺寸稳定性。一般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1.经验冷却时间≥t(1+3t)……模温60℃以下;2.经验冷却时间≥1.5t(1+3t)……模温60℃以上;(t表示成型品的最大肉厚)。3.理论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s=最短的冷却时间(s)t=塑件厚度(mm)α=材料的热扩散系数(c ㎡/每秒)Tk=塑件的脱模温度Tm=模具温度(℃)Tc=料筒温度(℃) (六)冷却水流动状况的测试1.使用压力表与流量表进行测量,把测量出的数据填入表中; 2.测量并记录冷却水管直径; 3.根据冷却水温度,查出运动粘度; 4.按如下公式计算出其雷诺数;雷诺数(Re)=3160×冷却水流量/冷却水直径×运动粘度 5.冷却水的流动在紊流状态下,才有较好的冷却效果(Re <2000为层流状态;Re >4000为紊流(湍流)状态;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PCB电路板设计注意事项

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设计电路是一项必备的硬功夫,但是原理设计再完美,如果电路板设计不合理性能将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根据我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一些PCB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对您有所启示。 不管用什么软件,PCB设计有个大致的程序,按顺序来会省时省力,因此我将按制作流程来介绍一下。(由于protel界面风格与windows视窗接近,操作习惯也相近,且有强大的仿真功能,使用的人比较多,将以此软件作说明。) 原理图设计是前期准备工作,经常见到初学者为了省事直接就去画PCB板了,这样将得不偿失,对简单的板子,如果熟练流程,不妨可以跳过。但是对于初学者一定要按流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对复杂的电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错。 在画原理图时,层次设计时要注意各个文件最后要连接为一个整体,这同样对以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由于,软件的差别有些软件会出现看似相连实际未连(电气性能上)的情况。如果不用相关检测工具检测,万一出了问题,等板子做好了才发现就晚了。因此一再强调按顺序来做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原理图是根据设计的项目来的,只要电性连接正确没什么好说的。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具体的制板程序中的问题。 l、制作物理边框 封闭的物理边框对以后的元件布局、走线来说是个基本平台,也对自动布局起着约束作用,否则,从原理图过来的元件会不知所措的。但这里一定要注意精确,否则以后出现安装问题麻烦可就大了。还有就是拐角地方最好用圆弧,一方面可以避免尖角划伤工人,同时又可以减轻应力作用。以前我的一个产品老是在运输过程中有个别机器出现面壳PCB板断裂的情况,改用圆弧后就好了。 2、元件和网络的引入 把元件和网络引人画好的边框中应该很简单,但是这里往往会出问题,一定要细心地按提示的错误逐个解决,不然后面要费更大的力气。这里的问题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元件的封装形式找不到,元件网络问题,有未使用的元件或管脚,对照提示这些问题可以很快搞定的。 3、元件的布局 元件的布局与走线对产品的寿命、稳定性、电磁兼容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一般来说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则: 3.l放置顺序 先放置与结构有关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如电源插座、指示灯、开关、连接件之类,这些器件放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功能将其锁定,使之以后不会被误移动。再放置线路上的特殊元件和大的元器件,如发热元件、变压器、IC等。最后放置小器件。 3.2注意散热

6、叮咚音响门铃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福 州 市 第 二 高 级 技 工 学 校 教 案 纸 授课教师 林 春 授课班级 06电工电子(1) 教案审批意见 课程名称 电子技能训练 审批人: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 13 )周 星期( 2、3 ),(11)月( 27、28 )日 课 题 6、叮咚音响电子门铃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教学时数 ( 8 )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叮咚音响门铃电路组成特点,掌 握电路的装配和调试,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教学重点 能独立绘制装配草图并按工艺要求进行装配 教学难点 排除简单的故障 教 具 1、电烙铁1把 2、烙铁架1个 3、尖嘴钳1把 4、电工 刀1把 5、镊子1把 6、焊锡丝1米 7、松香若干 8、器材见配套明细表 作业布置 其 他 教学步骤 1、课堂讲解 3、评分 2、操作练习 4、结束讲评

提要与板书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人数,查看学生穿的鞋是否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实习纪律要求。 二、教学过程 1、装配要求和方法 (1)准备 将工作台整理好,工具摆放合理,准备好必要的物品。 (2)认真阅读原理图,并绘制出装配草图。。 (3)清点元件 按配套明细表核对元件的数量.型号和规格,如有短缺、差错、应及时补缺和更换。 (4)元件检测 用万用表的电阻栏对元件进行逐一检测,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元器件剔除并更换。 (5)元件的预加工 对电阻器.晶体管进行剪脚和上锡加工。晶体管是不耐热的元件,上锡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烫坏PN洁。剪脚时,要 防止晶体二极管的极性搞错。 (6)印制电路板装配工艺要求 1)电阻器、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除外)均采用水平安装方式。元件底部距电路板5mm。色标法电阻的色环标志顺序 方向一致。

PCB电路板设计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P C B电路板设计注意 事项

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设计电路是一项必备的硬功夫,但是原理设计再完美,如果电路板设计不合理性能将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根据我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一些PCB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对您有所启示。 不管用什么软件,PCB设计有个大致的程序,按顺序来会省时省力,因此我将按制作流程来介绍一下。(由于protel界面风格与windows视窗接近,操作习惯也相近,且有强大的仿真功能,使用的人比较多,将以此软件作说明。) 原理图设计是前期准备工作,经常见到初学者为了省事直接就去画PCB板了,这样将得不偿失,对简单的板子,如果熟练流程,不妨可以跳过。但是对于初学者一定要按流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对复杂的电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错。 在画原理图时,层次设计时要注意各个文件最后要连接为一个整体,这同样对以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由于,软件的差别有些软件会出现看似相连实际未连(电气性能上)的情况。如果不用相关检测工具检测,万一出了问题,等板子做好了才发现就晚了。因此一再强调按顺序来做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原理图是根据设计的项目来的,只要电性连接正确没什么好说的。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具体的制板程序中的问题。 l、制作物理边框 封闭的物理边框对以后的元件布局、走线来说是个基本平台,也对自动布局起着约束作用,否则,从原理图过来的元件会不知所措的。但这里一定要注意精确,否则以后出现安装问题麻烦可就大了。还有就是拐角地方最好用圆弧,一方面可以避免尖角划伤工人,同时又可以减轻应力作用。以前我的一个产品老是在运输过程中有个别机器出现面壳PCB板断裂的情况,改用圆弧后就好了。 2、元件和网络的引入 把元件和网络引人画好的边框中应该很简单,但是这里往往会出问题,一定要细心地按提示的错误逐个解决,不然后面要费更大的力气。这里的问题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元件的封装形式找不到,元件网络问题,有未使用的元件或管脚,对照提示这些问题可以很快搞定的。 3、元件的布局 元件的布局与走线对产品的寿命、稳定性、电磁兼容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一般来说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则: 3.l放置顺序 先放置与结构有关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如电源插座、指示灯、开关、连接件之类,这些器件放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功能将其锁定,使之以后不会被误移动。再放置线路上的特殊元件和大的元器件,如发热元件、变压器、IC等。最后放置小器件。 3.2注意散热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运行控制 学习内容: 1、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应用;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点动/长动控制。 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常用低压电器的用途。 2、能根据控制要求正确选择低压电器。 3、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主要技术参数。 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点动/长动控制电路的原理。 学习重点:工作原理、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选择使用。 学习难点:工作原理、选择使用 §1-1 机床电气控制中常用的低压电器 目标任务: 1、了解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的低压电器种类; 2、熟悉常用的各种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原理、符号、选用; 3、熟练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 相关知识: 1-1. 低压电器基本知识

凡是对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应用能起到切换、控制、调节、检测以及保护等作用的电工器械,均称为电器。低压电器通常是指在交流1200V及以下、直流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使用的电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使用的电器多数属于低压电器。 一、低压电器的分类 低压电器是指工作在交流电压1200V 、直流电压1500V 以下的各种电器。生产机械上大多用低压电器。低压电器种类繁多,按其结构、用途及所控制对象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1 .按用途和控制对象不同,可将低压电器分为配电电器和控制电器。 用于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的电器称为低压配电电器,这类电器包括刀开关、转换开关、空气断路器和熔断器等。用于各种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的电器称为控制电器,这类电器包括接触器、起动器和各种控制继电器等。 2 .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将低压电器分为自动电器和手动电器。 通过电器本身参数变化或外来信号(如电、磁、光、热等)自动完成接通、分断、起动、反向和停止等动作的电器称为自动电器。常用的自动电器有接触器、继电器等。 通过人力直接操作来完成接通、分断、起动、反向和停止等动作的电器称为手动电器。常用的手动电器有刀开关、转换开关和主令电器等。 3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电器和非电量控制电器 电磁式电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电器,如接触器、各类电磁式继电器等。非电量控制电器的工作是靠外力或某种非电量的变化而动作的电器,如行程开关、速度继电器等。 二、低压电器的作用 控制作用、保护作用、测量作用、调节作用、指示作用、转换作用 三、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 电磁式低压电器大都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感测部分──电磁机构和执行部分──触头系统。 1 .电磁机构 电磁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电磁能量转换成机械能量,带动触头动作,从而完成接通或分断电路的功能。 电磁机构由吸引线圈、铁心和衔铁 3 个基本部分组成。常用的电磁机构如图所示,可分为 3 种形式。 2. 直流电磁铁和交流电磁铁

PCB LAYOUT安规设计注意事项

安规设计注意事项 1.零件选用 (1)在零件选用方面,要求掌握: a .安规零件有哪些?(见三.安规零件介绍) b.安规零件要求 安规零件的要求就是要取得安规机构的认证或是符合相关安规标准; c.安规零件额定值 任何零件均必须依MANUFACTURE规定的额定值使用; I 额定电压; II 额定电流; III 温度额定值; (2). 零件的温升限制 a. 一般电子零件: 依零件规格之额定温度值,决定其温度上限 b. 线圈类: 依其绝缘系统耐温决定 Class A ΔT≦75℃ Class E ΔT≦90℃ Class B ΔT≦95℃ Class F ΔT≦115℃ Class H ΔT≦140℃ c. 人造橡胶或PVC被覆之线材及电源线类: 有标示耐温值T者ΔT≦(T-25)℃ 无标示耐温值T者ΔT≦50℃ d. Bobbin类: 无一定值,但须做125℃球压测试; e. 端子类: ΔT≦60℃ f. 温升限值 I. 如果有规定待测物的耐温值(Tmax),则: ΔT≦Tmax-Tmra II. 如果有规定待测物的温升限值(ΔTmax),则: ΔT≦ΔTmax+25-Tmra 其中Tmra=制造商所规定的设备允许操作室温或是25℃ (3).使用耐然零件: a.PCB: V-1以上; b.FBT, CRT, YOKE :V-2以上; c.WIRING HARNESS:V-2以上; d.CORD ANONORAGE: HB以上; e.其它所有零件: V-2以上或HF-2以上; f.例外情形: 下述零件与电子零件(限会在失误状况下,因温度过高而引燃的电子零件)若相隔13mm以上,或是相互间以至少V-1等级之障碍物隔开,则其耐燃等级要求如下: I.小型的齿轮,凸轮,皮带,轴承及其它小零件,不须防火证明; II.空气载液的导管,粉状物容器及发泡塑料零件,防火等级为HB以上或HBF以上 g.下述件不须防火证明: I.胶带;

试模操作流程标准规范

试模操作流程 试模主要分四部分: (1)试模前模具的检查 (2)试模前的准备工作和调试 (3)试模时的注意事项 (4)试模后模具的检收 一、试模前模具的检查 模具做好后,需要对模具进行试模前的检查,以发现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其具体步骤如下: (1)注塑模的外观检查 1.成型零件、浇注系统等与熔料接触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塌坑、伤痕等缺陷。 2.模具的闭合行程,安装于机器的各配合部位尺寸、脱模方式、开模距离、模具工件要求 等应符合设备的相关条件。 3.模具上应有生产号和合模标志,各种接头、阀门、附件、备件应齐全。 4.各滑动零件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要求,起止位置定位正确,镶件紧固应紧固牢靠。 5.对于注塑腐蚀性较强的注塑模,其模具型腔的表面应镀铬和防腐处理。 6.模具的外观部分不应当有锐角,大、中型模具应有起吊用的吊孔、吊环。 7.互相接触的承压零件,应有合理的承压面积和承压方式,避免直接承受挤压。 8.模具的稳定性良好,有足够强度,工作时应受力匀衡,行动平稳。 (2)模具的空运转检查 模具安装好后,必须经过空运转检查,经便进一步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1.将模具缓缓合拢,合模后各结合面均应接触紧密,不得出现间隙。 2.开模时顶出脱模机构应保证顺利脱模,以便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废料。 3.活动型芯,顶出及导向部分等运动时应滑动平稳、灵活、动作协调可靠。

4.检查各锁紧机构、应能可靠、稳妥地锁紧,各紧固件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5.各气动、液动控制系统动作正确,不泄漏、不产生过大振动,各阀门工作正常。 6.冷却系统的水路应畅通,不漏水,各种控制阀门控制正常。 二,试模前的准备工作及调试 试模是为了检查模具制作的质量好坏,能否生产出合格产品来。 1.试模前,应检查所用原料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处理或更换;欲试之原料先行干燥,PE、PP、POM不需干燥其余均要,利用新料试才标准。 2.模具挂上中心孔要对准锁模力以总顿数的1/3即可,如射出时分模面不是因射压太高之关系起毛边,可渐渐增加锁模顿数直到不起毛边为至如此做法可增长模具使用寿命。 3.根据选定的工艺参数将料筒和喷嘴加热至合适温度,判断温度是否合适的最好方法,是在喷嘴与模具主流道脱开时,用较低的注射压力,使熔料自喷嘴中缓慢流出,再观察料流流出情况。 4.如果料流中没有气泡、硬块、银丝、变色等情况,料流光滑明亮,即说明料简和喷嘴温度合适,可以试模。 5.清洗料管利用PP或亚克力清洗,PP是利用其粘度,亚克力是利用其磨擦性,料温在240℃~250℃之间,计量短行程,加点背压快速射出清洗,不易洗净可加洗管剂清洗,依比例调配。 6.开锁模速度压力位置调整妥当,低压保护更是要调好,乃因是新模成品尚不了解,有滑块(SLIDE)之模具开关模速度不可快,有抽芯及绞牙之模具要先行手动试验功能正常否?模具良好否?不然一失误模具就会损坏。 7.条件设定、射出料量、压力速度、时间、计量、位置等,射压、射速、计量由低而高依成品状况而设定。冷却时间、射出时间由长至短依成品成形况而减少。如此可防止粘模及充填过饱。 8.试模时,先选择低压、低温各较长时间下成形,然后按压力、时间、温度先后顺序变化,以求得到较好的工艺参数。 9.若注射压力小,型腔难充满,可加大注射压力,当增压效果不明显时,再改变温度和时间,当延长时间仍然不能充满时,再提高温度,但不能升温太快,以免塑料发生过热分解。 10.在生产壁薄面积大的塑件时,一般采用高速注射,对于壁厚而面积小的塑件,则采用低速注射。 11.若高速和低速都能充满型腔时,除了玻纤增强塑料外,均可采用低速注射。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注意事项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注意事项 一台性能优良的仪器,除选择高质量的元器件,合理的电路外,印刷线路板的组件布局和电气联机方向的正确结构设计是决定仪器能否可靠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同一种组件和参数的电路,由于组件布局设计和电气联机方向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必须把如何正确设计印刷线路板组件布局的结构和正确选择布线方向及整体仪器的工艺结构三方面联合起来考虑,合理的工艺结构,既可消除因布线不当而产生的噪声干扰,同时便于生产中的安装、调试与检修等。 下面我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由于优良“结构”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和“模式”,因而下面讨论,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仅供参考。每一种仪器的结构必须根据具体要求(电气性能、整机结构安装及面板布局等要求),采取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几种可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反复修改。 印刷板电源、地总线的布线结构选择----系统结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在组件布局图的设计和布线方法上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模拟电路中,由于放大器的存在,由布线产生的极小噪声电压,都会引起输出信号的严重失真,在数字电路中,TTL噪声容限为0.4V~0.6V,CMOS噪声容限为Vcc的0.3~0.45倍,故数字电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的能力。 良好的电源和地总线方式的合理选择是仪器可靠工作的重要保证,相当多的干扰源是通过电源和地总线产生的,其中地线引起的噪声干扰最大。 一、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 1.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从确定板的尺寸大小开始,印刷电路板的尺寸因受机箱外壳大小限制,以能恰好安放入外壳内为宜,其次,应考虑印刷电路板与外接元器件(主要是电位器、插口或另外印刷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印刷电路板与外接组件一般是通过塑料导线或金属隔离线进行连接。但有时也设计成插座形式。即:在设备内安装一个插入式印刷电路板要留出充当插口的接触位置。 对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较大的组件,要加金属附件固定,以提高耐振、耐冲击性能。 2.布线图设计的基本方法 首先需要对所选用组件器及各种插座的规格、尺寸、面积等有完全的了解;对各部件的位置安排作合理的、仔细的考虑,主要是从电磁场兼容性、抗干扰的角度,走线短,交叉少,电源,地的路径及去耦等方面考虑。各部件位置定出后,就是各部件的联机,按照电路图连接有关引脚,完成的方法有多种,印刷线路图的设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手工设计方法两种。 最原始的是手工排列布图。这比较费事,往往要反复几次,才能最后完成,这在没有其它绘图设备时也可以,这种手工排列布图方法对刚学习印刷板图设计者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计算机辅助制图,现在有多种绘图软件,功能各异,但总的说来,绘制、修改较方便,并且可以存盘贮存和打印。 接着,确定印刷电路板所需的尺寸,并按原理图,将各个元器件位置初步确定下来,然后经过不断调整使布局更加合理,印刷电路板中各组件之间的接线安排方式如下:

三.模拟电路安装与调试.

第三章模拟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 第一节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应知: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应会: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内容: 一、电路原理图: 图2.1.1 三、安装: 1。分发元器件,处理好元器件管脚及其好坏,清点元器件。 2。用沙布打磨氧化的管脚及万能板,预先放置好元器件,并考虑好走线位置。3。把元器件焊在万能板上,检查有无虚焊,漏焊。 4。依电路原理图焊上连接导线,注意焊接工艺。

四、调试: 1。按原理自左向右进行检查,是否连线正确合理,有无虚焊、漏焊。 五、故障检查:若输出电压Vd为零,则应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若接通电源熔断丝立即熔断,说明有短路现象,应检查电路是否连线错误。若Vb为4V左右,则有二极管断路;若Vc为8V左右,则电容脱焊或损坏。 六、注意事项: 1。不可把二极管及滤波电容的极性接反,否则会烧坏元器件。 2。焊接时,注意焊接时间,防止焊坏元器件。 3。连导线时注意依图连接,正确处理好连线的方式。 4.通电前要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有误,否则容易烧坏元件。 5.调试时,要注意用电安全,注意是否有短路现象。 6.调试后,要详细做好记录,看数据是否正确。 *七、用示波器测波型,并绘制在下面:(为选修内容) a点:变压器输出正弦波: b点:整流波型: c点:滤波波型: d点:二次滤波波型:

第二节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 应知: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应会: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内容: 一、电路原理图: 图2.2.1 二、电路分析: V1-V4组成整流电路,C1滤波,电阻R1与稳压管V6提供一个基本稳定的电压,称基准电压,V5起调节电压的作用称为调整管,R2为集电极电阻,R3为负载电阻,以保证输出断开时,输出电压仍在稳定范围之内。 电路稳压过程如下: Vi ↑→Vo↑→ V be↓→ Ib ↓→ Ic ↓→Vce↑→Vo ↓ 三、元件明细表:

TEM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FEI TECNAI 20透射电镜 目录 电镜操作面板...................................... - 2 - 使用步骤:.......................................... - 4 - 一.放置样品 ..................................... - 4 - 二.合轴 ............................................. - 4 - 三.拍形貌 ......................................... - 5 - 四.踩带轴 ......................................... - 6 - 五、拍衍射 ...................................... - 6 - 六、能谱分析 .................................. - 7 - 七、高分辨 ...................................... - 7 - 八、拔样品杆及关机 ...................... - 8 -

电镜操作面板

镜筒 注意事项 1. 使用电镜时,首先要观察电镜的状态。 2. 有黄色背景的按钮,要谨慎。 3. 观察一系列数值,包括:最佳电流值、Spot size 、样品各坐标是否都归零等。

使用步骤: 一.放置样品 1.放样品时,夹子不能碰到银环,放置后,用手振动玻璃管,使样品至中间状态,然后用螺丝帽压紧(不可过紧,固定住即可) 2.插入样品杆时,要使杆上小柱的位置对准左上角螺丝,插至凹槽完全进入,然后连上数据线。确认在双束(双倾台不是双束)下,点两下回车。打开抽真空示意图→Vacuum Overview ,开始抽真空。 3.两次抽真空完毕后,逆时针旋转小柱对准Close ,插入。抽真空共分成两段时间,第二个倒计时结束后,即红灯一灭,必须在20秒内将样品杆逆时旋入。旋入样品杆时,要一手拿着,一手托着,放置进入过快。然后点Tube on 。然后点Col Values Closed 。 检查 4.关灯,取下蒙皮。 5.点击→Search ,即可看到样品所在位置。开始找样品中心空洞。 二.合轴 1.在Spot size 为1,低倍(6200X 或8700X )下找到薄区(朝着光亮处找)。然后调焦。选择最佳物镜电流值9 2.5854(按Eucentric focus )。 2.放大倍数至86000X ,然后将光斑移至孔区域,开始合轴。观察光斑是否为圆形,非圆形时要进行调圆→condenser ,调圆后点→ None

电路板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电路板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1.确定电路板的大概尺寸,根据大概尺寸购买合适的外壳,再根据外壳的尺寸画出电路板的外形图,电路板的外形由数控铣床加工,因此可以根据要求设计出比较复杂的形状; 2.标准元件库中没有的封装一定要自己去做,不要图省事对付画上; 3.注意DIP封装的元器件焊盘的尺寸,外径应为62mil,内径应为35mil,Protel99中的默认尺寸不恰当,应注意修改; 4.注意SIP(单列直插元器件)的焊盘尺寸,外径应为62mil,内径因为39mil,内径太小的话,插针有可能插不进去; 5.注意封装为RB-.2/.4或RAD0.2的铝电解电容或电感的焊盘尺寸,外径应为65mil以上,内径因为39mil,内径太小的话,引脚可能插不进去; 6.普通贴片电阻和贴片电容的封装选择0805; 7.注意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不要小于20mil,电流特别大的走线宽度要加大到30mil或50mil,或者更大,100mil以上,对于专门设计的电源电路还要将覆铜加厚; 8.注意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不要干涉,互相影响,要考虑到焊接、装配的方便; 9.CPU附近不要有很高的元器件,否则会影响仿真器的使用(仿真器插不进去); 10.注意对地线覆铜,覆铜时注意和已有线路的间距,要在15mil以上,太小的话,万一加工工艺不好会导致线路短路; 11.对于高频信号线,走线应尽量短,线路太长的话会增加分部电容,导致信号错误; 12.注意各安装孔的内径、外径尺寸,太大、太小都会影响安装; 13.布线完毕后,将PCB图安装1:1的比例打印出来,对于不太把握的元器件可以放到打印出来的图纸上比较,看位置、尺寸是否合适,有时标准库中的封装不一定就和实际使用的元器件一致; 以上几点内容需要在布线时仔细对比检查,看看线路板上有没有错误。蓝色标出的是需要重点检查的内容。 两边的边界线要修改为TopOverlay否则将切槽。

第三章 电路板的设计安装及调试

第三章电路板的设计安装及调试

第三章电路板的设计安装及调试 3.1 Protel 99 SE简介 Protel 99 SE是基于Windows95/98/2000/XP环境的新一代电路原理图辅助设计与绘制软件,其功能模块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无网格布线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电路图模拟/仿真等到。它是集电路设计与开发环境于一体的软件。各模块具有丰富的功能,可以实现电路设计与分析的目的。 1 电路设计的主要部分: ●用于原理图设计的Schematic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设计原理图的原理图编辑器,用于修改、生成零件库编辑器以及各种报表的生成器。 ●用于电路板设计的PCB设计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用于设计电路板的电路板编辑器,用于修改、生成零件封装编辑器以及电路板组件管理器。 ●用于PCB自动布线的Route模块。 ●用于可编辑逻辑器件设计的PLD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具有语法意识的文本编辑器、用于编译和仿真设计结果的PLD经及仿真波形观察窗口。 ●用于电路仿真的Simulate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一个能力强大的数/模混合信号电路仿真器,能提供连续的模拟信号和离散的数字信号仿真。 2 Protel 99 SE有如下特点: ?支持层次化设计 ?丰富而灵活的编辑功能 ?强大的自动化功能 ?在线库编辑及完善的库管理

3.2 原理图的绘制 1 加载元件库 在绘制电路图前,首先要添加几个常用的原理图库,这样查找元件就很方便。常用的原理图库有五个:MISCELLANEOUS DEVICE.LEB,INTER DATABOOK,NES DATABASE,TI DATABASE,SIM.DDB,其中很多元件都在杂元件库MISCELLANEOUS DEVICE.LEB中。 2 放置元件 将电路原理图中需要的元件都从原理图库中添加到原理图中,并根据电需要将元器件排列好。 3 设置元器件的参数 双击元器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对元器件的封装、编号、管脚号等进行设置。 4 绘制电路原理图 将元器件布好局后,执行画导线命令,将原理图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数字钟电路图。此时记住,一定要在电路图的旁边放一个电源插件,以供以后为电路板提供电源。 5 生成网络报表 在绘制完原理图后,一定要为电路图生成一个网络报表。执行Design- Create Netlist菜单命令。绘制电路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设计电路转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表,经供其它后续处理程序使用。这样也可以检查出电路的连接网络是否跟自己要制作的电路要求一致。 网络表是联系原理图和PCB板中间的文件,PCB板布线需要网络文件(.net)。这样在PCB板中才能根据网络来连接线,所以一定要生成网络报表,并确保其没有空漏。 3.3 PCB的绘制 Protel 99 SE会为印制电路板生成各种报表。这些报表可以给用户提供有关设计过程及设计内容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设计过程中的电路板状

注塑机试模方法及注意事项

注塑机试模方法及注意事项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数控系统、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注塑机试模方法及注意事项 新模具注塑成型之前或机台更换其他模具生产时,试模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试模结果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厂的后续生产是否顺畅。因此在试模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的操作步骤和记录试模过程中有用的技术参数,以利于产品的批量生产。 试模前的注意事项 1.了解模具的有关资料: 最好能取得模具的设计图面,详予分析,并约得模具技师参加试模工作。 2.先在工作台上检查其机械配合动作: 要注意有否刮伤,缺件及松动等现象,模向滑板动作是否确实,水道及气管接头有无泄漏,模具之开程若有限制的话也应在模上标明。以上动作若能在挂模前做到的话,就可避免 在挂模时发现问题,再去拆卸模具所发生的工时浪费。 3.当确定模具各部动作得宜后,就要选择适合的试模射出机,在选择时应注意: (a)注塑机台的最大射出量是多少 (b)拉杆内距是否放的下模具 (c)活动模板最大的移动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d)其他相关试模用工具及配件是否准备齐全 一切都确认没有问题后则下一步骤就是吊挂模具,吊挂时应注意在锁上所有夹模板及开模之

前吊钓不要取下,以免夹模板松动或断裂以致模具掉落。模具装妥后应再仔细检查模具 各部份的机械动作,如滑板、顶针、退牙结构及限制开关等之动作是否确实。并注意射料嘴与进料口是否对准。下一步则是注意合模动作,此时应将关模压力调低,在手动及低速 的合模动作中注意看及听是否有任可不顺畅动作及异声等现象。吊装模具过程其实比较简单,需要仔细的地方主要是模具浇口与射嘴的校中心比较困难,通常可以采用试纸的方式 调校中心。 4.提高模具温度: 依据成品所用原料之性能及模具之大小选用适当的模温控制机将模具之温度提高至生产时所须的温度。等模温提高之后须再次检视各部份的动作,因为钢材因热膨胀之后可能会引 起卡模现象,因此须注意各部的滑动,以免有拉伤及颤动的产生。 5.若工厂内没有推行实验计划法则,我们建议在调整试模条件时一次只能调整一个条件,以便区分单一条件变动对成品之影响。 6.依原料不同,对所采用的原枓做适度的烘烤。 7.试模与将来量产尽可能采用同样的原料。 8.勿完全以次料试模,如有颜色需求,可一并安排试色。 9.内应力等问题经常影响二次加工,应于试模后待成品稳定后即加以二次加工模具在慢速合上之后,要调好关模压力,并动作几次,查看有无合模压力不均等现象,以免成品产生 毛边及模具变形。 以上步骤都检查过后再将关模速度及关模压力调低,且将安全扣杆及顶出行程定好,再调上正常关模及关模速度。如果涉及最大行程的限制开关时,应把开模行程调整稍短,而在 此开模最大行程之前切掉高速开模动作。此乃因在装模期间整个开模行程之中,高速动作行程比低速者较长之故。在塑料机上机械式顶出杆也必须调在全速开模动作之后作用,以

电路板设计报告要求

封面:***电路板设计报告 **姓名,年级专业,日期等 主要内容: 1.电路原理图(原理图的截图) 工作频率:40HZ~20KHZ 额定输出功率:(P>1W8Ω、1KHZ) 主要用途:对输入的交流信号就行功率放大 电路性质:纯模拟电路 工作原理:利用运放NE555构成同向比例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的电压进行放大;运放的输出信号经过经过两级互补功率放大器;T1和T2、T3和T4组成互补 对称功率输出级。功率管T1为NPN,功率管T2为PNP,它们参数相等,互为对偶关系,均采用发射极输出模式,放大输入信号的电流。两个二极管VD2 和VD3给T1和T2一定的正偏压,使两个三极管在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 以克服交越失真。当运放的输出信号大于0时,T1管导通,T2管截止。T1管 以射极输出方式将正半周期的信号传递给下一级,此时正电源+12供电;当运 放的输出信号小于0时,T1管截止,T2管以射极输出方式将正半周期的信号 传递给下一级,此时负电源-12供电。这样,T1和T2管以互补的方式交替工作,正、负电源交替供电。T3、T4管的工作原理原理与T2、T1工作原理相同,进 一步对输入信号的电流进行了放大。 关键操作步骤:1.从元件库找到设计电路需要的元件并放置;当原

可以观察出此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当波特图的幅值下降3DB时,所 对应的输入信号的频率就是该功率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的频率。 2.参数扫描: 参数扫描分析用来研究电路中某个元件的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选择图1中电阻R1为参数扫描分析元件,分析其阻值变化对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图1功率放大电路设置为交流信号输入方式,设置正弦波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幅值为1V,依次执行Simulate/Analyses/Parametet Sweep(参数扫描)命令,设置扫描方式为Linear(线性扫描),设置电阻Re扫描起始值为20kΩ,扫描终值为100kΩ,扫描点数为3,设置输出节点为10,得到如图3(a)所示参数扫描分析结果。当R1=20kΩ时,其输出的波形的幅值约为1V;R1=100kΩ时,其输出的波形的幅值约为5V;由此可知R1影响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与理论上同向比例放大电路计算的结果差不多。

硬件电路板设计方案规范

0目录 0目录 (2) 1概述 (4) 1.1适用范围 (4) 1.2参考标准或资料 (4) 1.3目的 (5) 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5) 2.1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5) 2.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6) 3规范内容 (6) 3.1基本术语定义 (6) 3.2PCB板材要求: (7) 3.3元件库制作要求 (8) 3.3.1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8) 3.3.2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9) 3.4原理图绘制规范 (11) 3.5PCB设计前的准备 (12) 3.5.1创建网络表 (12) 3.5.2创建PCB板 (13) 3.6布局规范 (13) 3.6.1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13) 3.6.2热设计要求 (14) 3.6.3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16) 3.7布线要求 (24) 3.7.1布线基本要求 (27) 3.7.2安规要求 (30)

3.8丝印要求 (32) 3.9可测试性要求 (33) 3.10PCB成板要求 (34) 3.10.1成板尺寸、外形要求 (34) 3.10.2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36) 4PCB存档文件 (37)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1.2 参考标准或资料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1-1999《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 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 IPC—A—600F <<印制板的验收条件>> (Acceptably of printed board) IEC60950 安规标准 GB/T 4677.16-1988 印制板一般检验方法

注塑模具注意事项

试模前的注意事项 1.了解模具的有关资料: 最好能取得模具的设计图面,详予分析,并约得模具技师参加试模工作。 2.先在工作台上检查其机械配合动作: 要注意有否刮伤,缺件及松动等现象,模向滑板动作是否确实,水道及气管接头有无泄漏,模具之开程若有限制的话也应在模上标明。以上动作若能在挂模前做到的话,就可避免在挂模时发现问题,再去拆卸模具所发生的工时浪费。 3.当确定模具各部动作得宜后,就要选择适合的试模射出机,在选择时应注意: (a)注塑机台的最大射出量是多少 (b)拉杆内距是否放的下模具 (c)活动模板最大的移动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d)其他相关试模用工具及配件是否准备齐全

一切都确认没有问题后则下一步骤就是吊挂模具,吊挂时应注意在锁上所有夹模板及开模之前吊钓不要取下,以免夹模板松动或断裂以致模具掉落。模具装妥后应再仔细检查模具各部份的机械动作,如滑板、顶针、退牙结构及限制开关等之动作是否确实。并注意射料嘴与进料口是否对准。下一步则是注意合模动作,此时应将关模压力调低,在手动及低速的合模动作中注意看及听是否有任可不顺畅动作及异声等现象。吊装模具过程其实比较简单,需要仔细的地方主要是模具浇口与射嘴的校中心比较困难,通常可以采用试纸的方式调校中心。 4.提高模具温度: 依据成品所用原料之性能及模具之大小选用适当的模温控制机将模具之温度提高至生产时所须的温度。等模温提高之后须再次检视各部份的动作,因为钢材因热膨胀之后可能会引起卡模现象,因此须注意各部的滑动,以免有拉伤及颤动的产生。 5.若工厂内没有推行实验计划法则,我们建议在调整试模条件时一次只能调整一个条件,以便区分单一条件变动对成品之影响。 6.依原料不同,对所采用的原枓做适度的烘烤。 7.试模与将来量产尽可能采用同样的原料。 8.勿完全以次料试模,如有颜色需求,可一并安排试色。 9.内应力等问题经常影响二次加工,应于试模后待成品稳定后即加以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连续流动分析仪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适用于新用户,老用户也可以做为参考,或者直接略过参看下一章节。 1.开机前检查 1.1 检查蠕动泵两侧导轨是否安装正确,泵管卡块是否安装到位。 1.2检查泵管安装是否正确 1.3检查管路是否连接正确, 1.3.1检查流程 进样针泵管化学模块中的混合圈透析膜 加热池检测器中的流通池废液管 1.3.2检查管路中的接头(两通、三通、玻璃管间的塑料套管)是否牢靠,不会出现漏液 或进气泡现象。 1.3.3运行时间长后,玻璃管间的塑料套管上会出现有色颗粒沉淀,应及时更换新的套管, 否则在测定时会带来较大的噪声。 1.3.4检查泵管的选择是否正确,新用户最好对照法的装置图进行检查,如泵管出现老损 时请及时更换。 1.3.5检查空气管路是否连接正确,每次开机前最好将空气阀上的硅胶管左右移动一下, 改变硅胶管上受力点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硅胶管的使用寿命。 1.4 滤光片是否正确 注:滤光片不用时用原包装袋装好放入干燥器皿中,防止在潮湿空气中光学老化。 1.5 管路中加热池,紫外消解器或蒸馏器是否连接正确(如有) 1.6 检查电源线与数据传输线是否连接正确,如有搬动时此项检查尤为重要。 1.7 打开各部件(进样器、蠕动泵、化学模块上的加热池及紫外灯、检测器)电源:1.7.1 蠕动泵主电源开关在右侧下,上红色开关控制启动和停止。 1.7.2 打开在线蒸馏装置开关(如果需要),不用时请关闭电源。 1.7.3 化学模块上加热池的温度控制已依据分析法设定好,使用时直接连接电源即可。紫 外灯电源线在化学模块下,如果要使用直接连接电源线。注:温度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影响很大,忘记打开加热池,可能会带来显色反应的灵敏度下降。 1.8 电源开启后进样器会自检。启动蠕动泵,将管路放入蒸馏水中,清洗管路,如果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