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

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2.昆山化学教研员提醒您?“实验千万个,安全第一位;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下列实验操

作不规范的是()

A. 测定pH

B. 过滤

C. 蒸发

D. 稀释浓硫酸

3.用化学的观点解释下列著名成语,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沙里淘金: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 釜底抽薪: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D. 百炼成钢:逐渐降低生铁中碳等含量

4.“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 厨房煤气泄漏了,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B. 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 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D. 久未开启的菜窑,可以直接进入

5.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

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A. B. C. D.

6.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7.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

A 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

铜网

B Fe粉(炭粉)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

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CaO(CaCO3)高温煅烧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足量Fe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8.图象中的化学,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图象表示足量碳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 图象表示将锌片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C. 图象表示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镁粉

D. 图象表示分别加热等质量的甲、乙两份固体制取氧气,甲为氯酸钾,乙

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9.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请按要求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非金属的元素符号______;

(2)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写出氢离子的符号______;

(3)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砷元素符号As),写出三硫化二砷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______.

10.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t℃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质

量是______g;

(3)若从B物质的溶液中得到B的晶体,最好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4)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条件下,要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采用的

方法是______.

1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

化物,D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如图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

(2)A转化为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2.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1)猜想与假设: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O.

(2)实验装置的设计(图中铁架台略去)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

示的装置.

(3)实验:甲同学按图1装置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同学按图2装置实验,观察到

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尖嘴处点燃后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结论:第______种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5)反思与评价: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而且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常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甲同学认为

乙同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请你谈谈图2装置优于图1装置之处:(答出三点即可,你如果能答出第四点或更多,且正确,给予鼓励)

第一点:______.第二点:______.第三点:______.

乙同学设计的图2装置也能证明产物中无H2,证明方法是______.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3.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燃料电池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

B.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

C.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

D.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2气体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甲烷燃料电池释放能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请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B装置可以作为很多气体的发生装置,写出能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写1个);

(3)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理由是______。

(4)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

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如果用图F收集氨气,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_(填写物质名称)吸收。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向20克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

系如图所示.求:黄铜样品中含铜的质量.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野火烧不尽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

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沙里淘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而非“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碳含量2%?4.3%,钢的碳含量0.03%?2%,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经过高温,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碳等含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解答本题要掌握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和各种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答案:B

解析:解:A、厨房煤气泄漏了,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氢气前,为防止发生爆炸,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久未开启的菜窑或干涸的深井中可能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碳,人进入后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进入之前可做灯火实验,不能直接进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和深洞的底部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实验说明锌在氢的前面,B实验说明银在氢的后面,C实验说明铜在氢的后面,D实验说明银在铜的后面,故A、C实验说明锌>铜,D实验说明铜>银,所以不需要的实验是B.

故选B.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去作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氢>铜>银.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微观粒子模型图的应用,掌握物质的分类及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是解题关键。

A.图示是两种单质的分子,表示两种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所以A是混合物,故选项A错误;

B.图中是一种分子,并且每个分子有两种不同原子构成,所以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B正确;

C.图中是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C错误;

D.图中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

本题是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

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足量Fe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解:A、足量碳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最终的气压不变,故A错误;

B、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被置换出来铜的质量,故固体质量会减小不会增大,故B错误;

C、盐酸相同,金属过量,则酸全部参加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由于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镁对应的曲线陡,反应的时间短,故C正确;

D、加热等质量的甲、乙两份固体制取氧气,甲为氯酸钾,乙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乙中氯酸钾的质量小,产生氧气的质量小,由于含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时间短,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反应与图象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9.答案:C(或H);H+;As+3

S3

2

解析:解:(1)碳、氢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分别是C、H.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离子的符号为:H+.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三硫化二砷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As+3

S3.

2

故答案为:(1)C(或H);(2)H+;(3)As+3

S3.

2

(1)碳、氢属于非金属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B 75 蒸发溶剂 降温

解析:解:(1)由图可知:0℃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B ;

(2)t℃时A 的溶解度是50g ,所以将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25g ,所形成的溶液质量是75g ;

(3)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其晶体;

(4)增加溶剂会使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条件下,要使C 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降温; 故答案为:(1)B ; (2)7 5; (3)蒸发溶剂; (4)降温.

(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据t℃时A 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3)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其晶体;

(4)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剂、升温,据此并结合C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掌握溶解度概念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灵活应用解答相关问题.

11.答案:CO 2H 2O 2

??MnO 2 2H 2O +O 2↑ 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

解析:解: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B 是水,D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故D 是二氧化碳,氧气能生成C ,C 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 是一氧化碳,A 能生成氧气和水,故A 是过氧化氢,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C 是一氧化碳,故填:CO ;

(2)A 转化为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的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2H 2O 2?

?MnO 2 2H 2O +O 2↑;

(3)实验室制取D 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 3+2HCl =CaCl 2+

H2O+CO2↑。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B是水,D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故D是二氧化碳,氧气能生成C,C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是一氧化碳,A能生成氧气和水,故A是过氧化氢,据此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答案:二;H2C2O4? △

CO2↑+CO↑+H2O;试管底部弯曲避免了草酸晶体熔化后流进导管;装置?

可同时证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存在;能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在尖嘴处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

解析:解:(4)甲同学按图1装置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按图2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尖嘴处点燃后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结论: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

CO2↑+CO↑+H2O.

?

故填:二;H2C2O4? △

CO2↑+CO↑+H2O.

?

(5)图2装置优于图1装置之处:试管底部弯曲避免了草酸晶体熔化后流进导管,装置可同时证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存在,能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乙同学设计的图2装置也能证明产物中无H2,证明方法是:在尖嘴处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

故填:试管底部弯曲避免了草酸晶体熔化后流进导管;装置可同时证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存在;能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在尖嘴处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氢气燃烧生成水.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答案:(1)化学;

(2)CD;

(3)2CH3OH+3O22CO2+4H2O;

(4)CH4+2O2+2KOH=K2CO3+3H2O。

解析:解:(1)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以光能、热能、电能等形式体现,故A正确;

B.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缓解化石燃料的危机,并能减轻环境的污染,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太高不适合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故C错误;

D.燃烧产物和燃料的种类有关,如果燃料气中没有碳元素,产物中就没有二氧化碳排放,故D错误;

(3)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

4H2O;

(4)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O2+8e?+

4H2O=8OH?,

两式相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故答案为:

(1)化学;

(2)CD;

(3)2CH3OH+3O22CO2+4H2O;

(4)CH4+2O2+2KOH=K2CO3+3H2O。

(1)根据能量的转化进行分析;

(2)A.根据化学变化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

B.根据燃料电池的用作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的缺点进行分析;

D.根据燃料气的种类不同产物不同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进行书写;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此题关于化学电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的问题,解答时,必须熟知化学电源的应用原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长颈漏斗2H

2O2?

?MnO2?

?

2H2O+O2↑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大 A b 水

解析: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或碳

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等;故填:2H

2O2?

?MnO2?

?

2H2O+

O2↑;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装置F收集时,氨气应从短管进入,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水吸收;故填:A;b;水。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确定制备气体的原理;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其收集和吸收措施。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答案: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65 2=

x 0.2g

x=6.5g 所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答:黄铜样品中含铜的质量为13.5g.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难度不大。

题目给出了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锌的质量,进而求算铜的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