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类各专业

课程编号:

总课时:64学时/4学分

大纲执笔人:毕宇娟

大纲审核人: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

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

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

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

的训练手法。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

本课程以《素描》、《设计色彩》为基础,并与之相配合,利用一定的造型知识设计构成造型与形式,同时又为《构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构成的分类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点、线、面的情感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贯穿整个构成内容的主线,学习时注意掌握点、线、面的表现。

2、第二章重复构成

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的概念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3、特殊重复

4、重复构成的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重复构成的有关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第三章渐变构成

教学内容:1、渐变构成的分类

2、渐变构成的特征

3、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4、联想渐变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注意渐变构成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渐变

的构成方法在设计实例中对设计意念表达的作用,思考运用渐变

构成怎样完成一幅平面设计作品。

4、第四章特异构成

教学内容:1、特异构成的概念

2、特异构成的形式

3、特异构成的运用

4、特异构成的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在同质的事物中,有少量异质因素存在,这些异质的因素就是特异,

特异就是对规律的突破,注意特异基本形与特异骨格的关系, 骨格

要相应

简单,掌握基本形的形状与特异骨格的形状的协调性。

5、第五章对比构成

教学内容:1、大小对比

2、色彩对比

3、质感对比

4、曲直对比、位置对比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对比构成的类别,掌握在设计作品中处理好对比与统一的关系。

6、第六章材料与肌理

教学内容:1、肌理的概念

2、肌理的分类

3、视觉肌理的形式

4、触觉肌理的形式

5、材料的特点与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肌理的表现方法,掌握肌理在设计作品中运用,分析材料与肌理结合使用, 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区别。

7、第七章空间构成

教学内容:1、空间的概念

2、平面空间表达方法

3、空间的构成形式

4、二维空间的空间表现

教学要求:了解平面空间的表达方法,掌握矛盾空间与幻想空间的特点。

8、第八章色彩的三要素

教学内容:1、色与光

2、色相、明度、纯度

3、色彩与视觉生理

4、色彩的混合与色立体的作用

5、色彩构成在设计的运用

教学要求:了解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是由于各种单色光被物体反射与吸收的课程不同而形成的, 掌握蒙赛尔色相环、奥氏色相、日本色立体的区

别。

9、第九章色彩的心理

教学内容:1、色彩的感觉

2、色彩的联想

3、积极色彩与消极色彩

教学要求:理解思维训练首先要从想象和联想的训练入手。联想是连接人们头脑中记忆符号和想象力的桥梁。联想与想象是对记忆的提炼、升华、

扩展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想象离不开联想。联想是通过赋予

若干对象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关系,从中展开想象而获得新的创意的心

理过程。联想是创意思维的基础。许多奇妙的新观念和新主意,常常

是由联想的火花点燃。任何创意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联想是孕育创意

萌芽的温床。

10、第十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一)

教学内容:1、色彩对比的含义

2、同时对比

3、连续对比

4、明度对比色调

教学要求:理解色彩对比的分类及定义,同时对比的特征,连续对比的特征。

11、第十一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二)

教学内容:1、色相对比色调

2、纯度对比色调

3、面积对比色调

4、冷暖对比色调

5、空间混合的目的及要求

教学要求:色彩面积的规律,色彩形状的构成规律,色彩位置的构成规律,色彩机理的构成。

12、第十二章线立体形态构成

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2、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

3、立体构成的基本要求线材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界中的万物形态都可以归纳总结为单纯的点,线,面,体组成形

态概念。

13、第十三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一)

教学内容:1、面材构成的材料应用

2、面材的含义

3、面材构成的加工手段

4、面材的基本折屈练习

教学要求:理解立体构成中,还要注重其质感,量感,空间感以及触感的效果。

14、第十四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二)

教学内容:1、面材构成的特点

2、仿生结构的种类

3、仿生结构的内容与加工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材料具有的独特性质及其相应的加工手段都会影响实体的形

状,即可通过材料和加工的体验,追求面形态创造的各种变化。

15、第十五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一)

教学内容:1、块材的特点

2、块材的性能与性质

3、块材的形提塑造方式

教学要求:了解体(块)是内部填满的实体,它具有充实感,厚重感,点,线,面的肥厚性增大均可成为体。立体形态必须站得住而且牢固,要求既

符合视觉规律,又符合物理材料力学,并且立体形态由于观察点不同

而呈现不同的形状,设计立体形态要求从不同方向观察都能具有美

感。

16、第十六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二)

教学内容:1、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分割与比例)

2、点材、线材、面材的组合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组合体是由多个形体组成的立体形态。它包括同一质的多个要素

重复构成的

多个要素主次差异构成的复合体.掌握综合立体构成的设计与制作,思

考怎样塑造立体空间美感。

(二)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讲课实践习题

1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2 2

2 第二章重复构成 2

3 第三章渐变构成 2

4 第四章特异构成 2

5 第五章对比构成 4

6 第六章材料与肌理 2

7 第七章空间构成 2 2 2

8 第八章色彩三要素

9 第九章色彩心理 2 4

10 第十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一) 6

11 第十一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二) 2

12 第十二章线立体构成 2 4 2

13 第十三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一) 4

14 第十四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二)

2

15 第十五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一) 4 2

16 第十六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二) 2 6

合计20 38 6 (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中一方面要通过课堂讲授、习题作业来掌握结构设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通过课程作业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四、建议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使用教材:

《平面构成》作者:李丹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色彩构成》作者:王磊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立体构成》作者:李刚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平面构成》作者:满懿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2、《平面构成》作者:胡诚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色彩构成》作者:赵国志出版社:辽宁出版社

4、《立体构成》作者:卢少夫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五、课外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如何对本课程进行课外学习及学习方法等。

1)利用课后时间多加练习

2)在网上找该课程的优秀教程学习

3)阅读大量的设计参考书

4)多看一些国优秀设计作品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方式:笔试

2、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建议

重点:

1. 平面构成的点、线、面情感特征

2.色彩构成的对比与调和

3. 色彩的混合

4. 立体构成的形体组合

难点:

1. 掌握形式美法则与构成的联系

2. 理解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建议解决办法:(1)注意和其他课程的关系;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注意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类各专业 课程编号: 总课时:64学时/4学分 大纲执笔人:毕宇娟 大纲审核人: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 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 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 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 的训练手法。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 本课程以《素描》、《设计色彩》为基础,并与之相配合,利用一定的造型知识设计构成造型与形式,同时又为《构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构成的分类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点、线、面的情感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贯穿整个构成内容的主线,学习时注意掌握点、线、面的表现。 2、第二章重复构成 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的概念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3、特殊重复 4、重复构成的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重复构成的有关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第三章渐变构成 教学内容:1、渐变构成的分类 2、渐变构成的特征 3、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4、联想渐变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注意渐变构成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渐变 的构成方法在设计实例中对设计意念表达的作用,思考运用渐变 构成怎样完成一幅平面设计作品。 4、第四章特异构成 教学内容:1、特异构成的概念 2、特异构成的形式 3、特异构成的运用 4、特异构成的特征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产品语意设计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设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通过在产品设计实践为重点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的高度,使产品设计与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将社会、生活、文化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新的要求。产品语意学侧重于从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产品形态的使用环境中的象征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意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创新性的思考、解决设计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产品语意的概念、层次及价值; 2.重点掌握功能性语意、象征性语意、趣味性语意及关怀性语意的理解; 3.熟悉产品语意表达的思维、方法及特征; 4.掌握产品语意设计的应用流程、要点; 5.熟悉信息时代产品语意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语意设计及表达的思路; 6.熟悉产品语意设计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于体现。 (二)能力目标 养成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的习惯,善于捕捉灵感;养成打破常规,创新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实践操作与本理论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造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产品语意概述 2课时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08)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观察客观物象的结构、形态、明暗、质感等因素,学习透视、构图等造型艺术规律,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达客观物象内部的力、场、空间、结构、功能图形以及审美文化内涵等潜在规律,并将其应用在创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中,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动手实践; 2、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发现特点,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 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 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128学时8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设计素描概述 ⑴设计素描的概念及其特点 ⑵设计素描的目的和任务 2、形体结构分析(认识与观察方法) 3、透视规律及其应用 4、明暗研究(明暗变化及其规律) 5、质感表达与纹理研究 ⑴不同物体质感纹理的归纳表现 ⑵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 6、立体形态变化分析 ⑴立体成型分析研究; ⑵立体成型过程的飘移、削减及叠加原理。 7、精微细致表达 ⑴刻画表达:收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型物体、深入研究观察其精细构造并放大表现; ⑵非常态构想:利用其形态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创意应用表达(草图构想)。

8、形态联想 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联想和改造,把异象画面和现实的形态串联组合,使画面显现奇思妙想并又在创意的情理之中。 ⑴不同物质属性的转换; ⑵不合理空间的创造; ⑶形态寓意延伸表达。 9、解构与重构 ⑴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剖析(原形收集结构分析); ⑵把自然界物体的剖析结构结果或元素进行概括和重新组合产生一个全新的形态(解构重组); ⑶立体构造; ⑷平面意象。 建议学时分配: 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12课时; 2、作业练习、辅导,112课时; 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 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2、作业辅导过程全部在专业教室完成; 3、学生课前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4、作业练习内容和要求。 内容: 1、形体构造研究 A、石膏几何体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 B、不同形态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 2、明暗研究 A、不同明度质感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16课时 B、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1张2开纸20 课时 (背景部分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对静物的不同理解,进行物象的相应空间构成组合及明暗设计的创意应用表达)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意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1202050408213 学分:3分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图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图形设计以其独有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思维定位及丰富的表现技巧被广泛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摄影等等.本课程是将素描,色彩等课程中获得的基本技能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图形组织,设计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富于视觉冲击力,美感的创意图形.是启发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新的图形的一个重要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在有效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图形的独创性,形式美感和审美趣味的能力.开发学生对于充满想像力,富有情趣和形式美感的图形样式的探讨,使他们的设计与创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全面介绍图形设计的概念,图形语言的特征,图形设计的发展状况和应用价值2,重点讲授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创意图形的组织方式 3,介绍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法,并结合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行系统训练 教学内容: 第一章图形设计概述 教学内容: 1,图形的起源,概念和含义 2,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3,创意的含义及意义 4,创意图形的应用 教学重点:1,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2,创意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对创意的含义及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要求:结合充分的图形设计作品及其应用范例进行启迪教学 第二章创意图形的思维 1,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 2,创意图形的思维模式 教学重点: 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模式 教学难点:1,学生对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能力 2,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以及独创性培养 教学要求:以切合学生思维特征的练习拓展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 第三章创意图形的组织形式 1,同构图形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VI设计 教学大纲

《VI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2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6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增强对VI设计的认识,增强从概念思维到表现的能力,培养个性设计素质,掌握主要的设计流程及实际当中的运用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与基本掌握企业形象设计(CIS)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系统、策划顺序、设计方法,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商标标志设计能力和合作完成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能力。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基础认识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国内外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二)重点: 初步认识VI设计的概况。 (三)难点: 掌握VI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 1.CIS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CIS的含义及构成特点 3.MI、BI、VI之间的关系 4.VI设计的基本程序 实训项目一: 阅读和收集大量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第二章VI基本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了解标志设计的要素和主题。 (三)难点:

运用软件制作LOGO设计。 (四)教学内容: 1.命名 2.标志的设计 3.标准字体设计 4.实践标志设计 实训项目二: 设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标志设计。 第三章 VI应用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学习标志中色彩及标准字的基本运用。 (三)难点: 运用软件结合企业理念制作LOGO。 (四)教学内容: 1.企业标准字与标准色练习 2.标志设计的实践 实训项目三: 利用多种表现形式练习标志设计。 第四章 VI应用识别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掌握企业视觉要素的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内容最后完成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08)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观察客观物象的结构、形态、明暗、质感等因素,学习透视、构图等造型艺术规律,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达客观物象内部的力、场、空间、结构、功能图形以及审美文化内涵等潜在规律,并将其应用在创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中,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动手实践; 2、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发现特点,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 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 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128学时 8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设计素描概述 ⑴设计素描的概念及其特点 ⑵设计素描的目的和任务 2、形体结构分析(认识与观察方法) 3、透视规律及其应用 4、明暗研究(明暗变化及其规律) 5、质感表达与纹理研究 ⑴不同物体质感纹理的归纳表现 ⑵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 6、立体形态变化分析 ⑴立体成型分析研究; ⑵立体成型过程的飘移、削减及叠加原理。 7、精微细致表达

⑴刻画表达:收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型物体、深入研究观察其精细构造并放大表现; ⑵非常态构想:利用其形态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创意应用表达(草图构想)。 8、形态联想 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联想和改造,把异象画面和现实的形态串联组合,使画面显现奇思妙想并又在创意的情理之中。 ⑴不同物质属性的转换; ⑵不合理空间的创造; ⑶形态寓意延伸表达。 9、解构与重构 ⑴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剖析(原形收集结构分析); ⑵把自然界物体的剖析结构结果或元素进行概括和重新组合产生一个全新的形态(解构重组); ⑶立体构造; ⑷平面意象。 建议学时分配: 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12课时; 2、作业练习、辅导,112课时; 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 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2、作业辅导过程全部在专业教室完成; 3、学生课前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4、作业练习内容和要求。 内容: 1、形体构造研究 A、石膏几何体静物组合 1张 4开纸 8课时 B、不同形态的静物组合 1张 4开纸 8课时

图案设计与装饰画教学大纲

《图案设计与装饰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图案设计与装饰画英文名称: 学分: 4 适用专业:动漫艺术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图案与装饰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教学。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能力,能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专业选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是整个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图案与装饰画》是各种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图形是艺术设计不能缺少的元素,而图案与装饰画是设计最初的基本形式,了解图案与装饰画,掌握图案与装饰画设计原理,是为设计铺下基石的较好途径。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宜在第二阶段开设,可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之后进行。 四、教学的学时分配

五、参考书 参考书: 《图案设计艺术》作者:鲍小龙、刘月蕊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装饰艺术设计》作者:唐星明、甘小华编著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装饰画设计》作者:张一民编著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图案设计基础》作者:张美荣著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图案设计与装饰画采用课堂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例分析(幻灯片)相结合方法进行。作业练习首先根据学生差别进行个别辅导,其次再汇集作业进行综合分类讲评,找出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和常识性的错误。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察的方式进行考试,出勤占10% ,平时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察占7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图案与装饰画概述(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图案与装饰画的基本概念、.类别、艺术特征和工艺,理解图案与装饰画的含义。 教学要求: 理解图案与装饰画教育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内容: 第一节图案与装饰画的概念与类别 一、图案与装饰画的概念 图案与装饰画有多层次的含义,广义指对造型结构,色彩及图形构成的设想,并依据材料要求、制作要求、实用功能、审美要求的创作来设计作品;狭义是指器物上的装饰图形。 二、图案与装饰画的类别 1.从图案与装饰画的用途来看,分为日用品装饰图案和陈设品装饰图案。 2.从基础训练和实际应用来看,分为基础装饰图案和专业装饰图案。 3.从图案与装饰画的空间来看,分为平面装饰图案和立体装饰图案。 4.从图案与装饰画的取材来看,分为植物装饰图案、动物装饰图案、几何装饰图案、人物装饰图案、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AutoCAD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AutoCAD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AutoCAD室内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 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AutoCAD 设计软件的一般操作,并能应用于室内设计工程图的绘制,以培养适应现时和未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建筑CAD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与图块的使用 结合实例讲解利用AutoCAD绘制建筑平面图、室内平面图、立面图、地材图、顶棚图, 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绘制室内设计工程图的能力。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课堂一般使用讲练结合、课堂示例演示操作、绘制建筑工程图的实训教学。 四、学时分配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AutoCAD2007建筑设计》,叶家敏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Auto CAD2012室内装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蒲先祥、龙敏、饶媛媛编,中国青年出 版社,2012. 3、《AutoCAD室内装潢设计经典范例完全学习手册》,曹培培孟文婷,清华大学出版社, 4、《AutoCAD2012室内装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胡仁喜,刘昌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AutoCAD2009实训教程》,张宏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教学大纲内容 任务一建筑CA蛮计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AutoCAD室内设计的一般概念; 2、了解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一般知识; 3、掌握图形文件管理的一般操作知识; 4、熟悉建筑工程图计算机绘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内容提要】 1、建筑CAD设计概论; 2、Auto CAD软件简介; 3、实操训练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1、建筑CAD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2、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任务二Auto CAD绘图命令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绘图命令基本操作的一般知识; 2、培养使用Auto CAD软件绘图命令完成建筑工程图计算机绘制的应用能力。

图案变化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图案变化设计-世界民俗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2018 课程英文名称:Pattern Change Design -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图案变化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世界民俗图案变化的构成与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民俗图案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并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多个民俗图案变化设计案例进行变化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民俗图案变化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变化的构思过程,熟练掌握变化设计的创作方法以及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具有独立设计,绘制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具有鉴赏优秀的世界民俗装饰图案作品的能力;培养从不同方面分析设计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图案变化设计过程、掌握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变化设计能力。设计出的作品要求传达特点清晰、夸张、独特,同时也应唤起自身对新的视觉创作的感受意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形态,了解有关形态的基础理论,包括形态知觉心理、形态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掌握基本形态设计、逻辑构成形式及视觉平衡构成形式。 3.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手绘能力,熟练将表现技法运用到变化设计中;能够根据实物形象进行变化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启发创造性思维、引导有目的联想、有效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图案变化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进行作业作品的自评与互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修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画、中国传统图案相关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实用美术专业室内设计教学模块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室内装饰施工的基本知识。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中级专业技能人才所必需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设计思想及职业道德观念。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现场教学,对学生作品进行详细评点。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 教学要求 A、了解室内设计的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B、熟悉室内设计所从事的主要工作。 C、掌握室内设计规划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1—1室内设计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二、室内设计的特点 三、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2室内设计的类型、工作及规划 一、室内设计的类型 二、室内设计的主要工作 三、室内设计规划 第二章室内空间与尺度 教学要求 A、了解人体工程与尺度的基本知识。 B、熟悉设计尺度与尺寸的基本知识。 C、了解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2—1人体工程与人体尺度 §2—2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3人居环境空间 一、行为环境空间 二、视觉环境空间 三、听觉环境空间 四、肤觉环境空间

五、嗅觉环境空间 第三章室内空间设计 教学要求 A、了解室内设计程序及步骤。 B、掌握室内空间的类型及分隔形式。 教学内容 §3—1室内设计程序 一、室内设计方法 二、室内设计程序及步骤 §3—2室内空间组织 一、空间的功能 二、空间的类型 三、空间的分隔形式 第四章室内透视和效果图表现教学要求 A、掌握室内透视的绘制方法。 B、掌握室内效果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 §4—1平行透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2成角透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3徒手绘制透视 一、一点透视 二、二点透视 三、徒手绘制透视的注意事项 四、透视空间的等分 五、透视角度 §4—4室内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 一、绘制工具和材料 二、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介绍 三、配景设计 四、效果图表现技法实例 第五章室内设计相关因素 教学要求 A、了解室内设计相关因素的基本知识。 B、掌握各相关因素的具体内容及设计要求。教学内容 §5—1家具设计与陈设 一、家具与陈设概况 二、家具功能与布置 §5—2室内光环境 一、采光 二、照明

图案设计课程标准

《图案设计》课程标准 总学时:70学时理论授课学时:24 实践授课学时:46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针对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图案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能设计构图完整、造型优美、色彩协调、风格突出的图案作品,并能将图案设计运用于珠宝产品。 二、本课程的应用范围: 本课程是珠宝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学习单元(一):图案理论基础(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图案的概念、功能、起源、分类 (2)东西方经典图案简介与对比 (3)图案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2、实践教学内容 (1)搜集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图案进行对比 (2)基础图案设计 3、作业要求:思考+收集素材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课堂辅导+课堂考核 学习单元(二):图案设计方法(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图案的形式美感规律 (2)图案的骨式 (3)图案的构成 (4)图案的色彩 (5)图案设计步骤 2、实践教学内容 (1)主题变形训练 (2)主题构成训练 (3)主题色彩训练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

学习单元(三):花卉题材图案设计(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花卉图案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确定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并绘制草图 (2)完成设计稿 (3)完成配色方案 (4)将花卉图案运用于珠宝产品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学习单元(四):动物题材图案设计(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动物的图案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确定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并绘制草图 (2)完成设计稿 (3)完成配色方案 (4)将动物题材图案运用于珠宝产品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学习单元(五):人物题材图案设计(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人物纹样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确定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并绘制草图 (2)完成设计稿 (3)完成配色方案 (4)将人物题材图案运用于珠宝产品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 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花卉题材图案设计、动物题材图案设计 (二)难点:图案风格的控制、组套首饰图案设计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室内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国维编撰日期:2009 年6 月8 日 一、课程概述 课本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课程名称《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居住空间设计主要针对实训所必须的理论知识点、操作实践、家居设计风格等专业能力作系统引导。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含义、熟悉室内设计的内容、掌握室内设计的程序,达到具备服务社会需求的专业设计能力。课程类型 B 类,课程性质 属于必修课。计划学时数51 学时(学分)。实践课程比例59%。教学对象为大二(上学期)一次性完成。 二、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实践对应的理论知识点(18 学时) 1.室内设计介绍; 2.家居功能设计; 3.室内人体工程学; 4.家居照明; 5. 室内设计基础; 6. 家居色彩设计。 第二单元操作实践(30 学时) 1.设计前期; 2.家居平面图设计; 3. 家居立面图设计; 4.家居顶棚图设计; 5.图纸调整; 6.书写设计说明。 第三单元家居设计风格欣赏(3 学时) 1.现代简约风格; 2.简欧式风格; 3.欧式田园风格; 4. 新中式风格。

上述三个单元的重点围绕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程序、操作实践、设计风格欣赏三个基本点, 实质性地针对室内(民居)空间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实际训练,第一单元的内容与第二单元的内容穿插进行,使得理论引导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作业的分析为主要手段,加深普遍规律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使教学要求的广度、深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实践性教学 ①实训内容及学时数 ②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性项目的作用:了解、熟悉、掌握居住空间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 实践应达到的目标: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程序、工作的重点、质量评析、设计取费、设计管理、设计队伍的建设等系统工作与环节的处理能力。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课程编号:2212540 学时学分:32 (2) 专业层次:工业设计(本科) 制订日期:2006年9月 版次: 1 归口单位:设计艺术系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工业设计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 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 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教学内容:A 设计的萌芽阶段. B 手工艺设计阶段. 基本要求:了解A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B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4.2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B 机械化与设计, C 设计改革, 基本要求:了解A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B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 C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 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4.3 1915-1935年的设计 教学内容:A 工业、技术与设计, B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C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基本要求:了解A 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B 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 披乌斯与包豪斯, C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4.4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战后重建与设计, B 走向多元化, C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