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能的无线传输

姓名:李明

班级:电科1101班

学号:20113011

引言

电能的传输长期以来主要是由导线直接接触进行传输,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品质、可靠性、方便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还有特殊场合、殊地理环境的供电,使得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家电对快捷方便地获取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无线电能传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最早由著名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提出,就是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按照电能传输原理的不同,无线电能传输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实现以探讨将远程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做成电子式互感器,研究其在高压测量方面的应用,还可以探讨更远的距离使将来室内电器实现无线化,所有室内电器设备都装有无接触功率传输系统,电气设备通过无接触功率接收装置远距离高效率的接收电能工作,而电能发射装置是可以装在墙壁内或者地板下的,使电气设备摆脱电线插座的束缚。此外,无线输电技术在特殊的场合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给一些难以架设线路或危险的地区供电;可以解决地面太阳能电站、风力电站、原子能电站的电能输送问题。深入了解其无线传输电能的意义和方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电能无线传输技术的简介

1.1电能无线传输的现状

1.1.1电能无线传输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较早,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无线电动牙刷,随后发布了几项有关这类设备的美国专利。20世纪90 年代初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对感应耦合功率传输技术(ICPT)进行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获得重大突破。研究主要集中在给移动设备,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设备的供电问题,如电动汽车、起重机、手提充电器、电梯、传送带、运货行车,以及水下、井下设备。其能量等级、距离、效率等指标都在不断提高,目前实用设备己达200kW、数千米的传输距离和85%的以上的传输效率。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无线输电技术方面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中科院院士严陆光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兆安等人也开始对该新型电能接入技术进行研究。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研发课题组自2001 年便开始了对国内外非接触式电能接入技术相关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密切跟踪和研究,并与国际上在该领域研发工作处于领先水平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波依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Patrick AiguoHu 博士进行了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理论和技术成果上有了较大的突破。2007年2月,课题组攻克了非接触感应供电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研制出了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600 至1000W 的电能输出,传输效率为70%,并且能够向多个用电设备同时供电,

即使用电设备频繁增减,也不会影响其供电的稳定性。

1.1.2电能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短程无线供电技术现在已经商品化的非接触式充电系统, 其电能发射端的线圈(连接电源)与接收端的线圈(在电子产品中),处于两个分离的装置中, 电能通过感应线圈传送, 这类似一个线圈间耦合不紧密的变压器。最早使用变压器原理进行无线供电的产品是一些电动牙刷、电胡刀和无绳电话等。

二、中程无线供电技术我们了解频率介于75kHz 和约10GHz 之间的电磁波俗称无线电波,,可以用来传送广播和电视节目、进行通信和传真, 但是对其传输

电能的本领比较陌生。通常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能量的过程中会向四面八方散发、不易集中、定向性差,因而供电效率是个问题; 另外, 还有对空间造成电磁污染的担忧。有人认为电磁波可以无线传输较长的距离,但输送能量有限, 存在传输功率比较低( 甚至只有几微瓦到几毫瓦) 的问题。Powercast 公司的相关研究是利用电磁波损失小的天线技术, 借助二极管、非接触IC 卡和无线电子标签等, 实现效率较高的无线电力传输。

三、远程无线供电技术从科学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角度来讲,无线供电和有线供电将会各有千秋。如果作为地面长距离输电或者所有家用电器的长期供电,无线供电可能未必实用。除铺设输电线路困难的地区之外,但有一个特殊科技领域的发展非常倚重无线电力传输技术,那就是太空领域了,比如人造卫星、航天器之间的能量传输等,而首当其冲的是未来太空太阳能发电站隔空给地球无线供电的研究摆在人们面前。在外太空进行试验发电的国家有美、日、法、德、俄等。来自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称,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构想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是可行的。太阳光是永恒不变的,太阳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当前全球所消耗能量的10万亿倍, 美国国家航天学会副主席马克霍普金(MarkHopkins) 说:我们只需要开发其中一少部分,就足以应付我们当前和未来许多年的能源需求。根据美国科学家预测,到2025年,美国有可能在太空建造100 座太阳能电站, 将会满足美国全国30%的电力。而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也已展开太空太阳能相关研究,目标是在2030年前向太空发射一颗对地静止卫星, 这颗卫星将为地球上50 万户家庭提供10 亿W 电能。目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人员将微波和激光看作是传输太阳能的可能选择。

二、电能无线传输的原理及特点

2.1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技术早在100 年前就已经为人所知,通常采用非接触变压器耦合进行无线电力传输。它将系统的变压器紧密型耦合磁路分开, 变压器原边绕组流过的是高频交流电,通过原、副边绕组的“电磁感应”将电能传输到副边绕组及用电设备,从而实现在电源和用电负载之间的能量传递而不需物理连接。该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能量发送端、无接触变压器和能量接收端,系统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图

下图2-2是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框图。

图2-2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仿真图

特点:利用非接触“电磁感应”来进行无线供电传输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变压器绕组的位置,气隙的宽度,使得磁场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如果要增加供电距离,只能加大磁场的强度。然而,磁场强度太大一方面会增加电能的消耗,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附近使用磁信号来记录信息的设备失效。所以其有效传输距离只有几厘米,所以这种无线电力传输只能是短距离电能传输。

2.2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电磁共振式(又称WiTricity 技术)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提出的。系统采用两个相同频率的谐振物体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利用线圈及放置两端的平板电容器,共同组成谐振电路,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2007 年6 月,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助理教授马林·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和他的研究团队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给一个直径60 厘米的线圈通电,6 英尺(约1.9 米)之外连接在另一个线圈上的60 瓦灯泡被点亮了。这个实验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线圈组成一个磁共振系统,当发送端的磁振荡频率和接收端线圈的固有频率

相同时,接收端就产生共振,从而实现了能量的传输。典型的电磁共振耦合无线输电系统如图2-3 所示。

图2-3 基于电磁共振的无线输电系统框图

整个装置包含两个线圈,每一个线圈都是一个自振系统。其中一个是发射装置,与能量源相连,它并不向外发射电磁波,而是利用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在周围形成非辐射磁场,即将电能转换成磁场;当接收装置的固有频率与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完成磁场到电能的转换,从而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在能量传输的过程中,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向空间辐射能量就越大,传输的效率也就越高。

特点:根据共振的特性,能量传输是在一个共振系统内部进行,对这个共振系统之外的物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当发射端通电时,它并不会向外发射电磁波,而只是在周围形成一个非辐射的磁场。这个磁场用来和接收端联络,激发接收端的共振,从而以很小的消耗为代价来传输能量。无线传输能量过程中的磁场强度不过和地球磁场强度相似,不会对人体和周围设备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新技术所消耗的电能只有传统电磁感应供电技术的百万分之一,其有效传输距离为几十厘米到几米,所以这种传输形式是中程传输。

2.3电磁辐射式无线电能传输

该方式主要采用微波波段进行电能传输。微波是波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由于频率较高,能顺利通过电离层而不反射。宇宙空间对微波传输十分理想,几乎没有能量损耗,通过大气层时的损耗为2%。微波输电利用电磁辐射原理,由电源送出电力,通过微波转换器将工频交流电变换成微波,再通过发射站的微波发射天线送到空间,然后传输到地面微波接收站,接收到的微波通过转换器将微波变换成工频交流电,供用户使用。

远场一般指远远大于装置尺寸的几千米以上的传输距离。只要合理设计接收机形状,采用高精度定向天线或高质量的平行激光束就可实现远距离传能。通过

无线电波可以在微波范围内实现能量定向传输,接收端采用硅整流二极管天线可将微波能量转换回电能。在人体允许的能量密度1mW/cm2 范围内,在直径为10km 的空间中,传递能量可达750MW。无线电波波长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弥散越小。因此,可以利用微波或激光来实现电能的远程传输,这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解决未来能源短缺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 环境污染和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中太阳能以其能量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天候供应成为能量的最理想来源之一。

特点:传输距离为几千米,属于远程传输。

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

3.1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

电磁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早已经为人所知,但因为效率太低,没能商业化。随着功率变换技术、控制技术和磁性材料的发展,非接触电磁感应电能传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功率方面的应用,比如20 世纪90 年代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所属奇思公司已将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技术成功应用于新西兰Rotorua 国家地热公园的30KW 旅客电动运输车。德国奥姆富(WAMPELER)公司150KW 载人电动火车,轨道长度达400m,气隙为120mm,是目前最大的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3]。小功率应用方面近几年发展迅速,主要是对便携式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研究。2010 年7月无线充电联盟,发布了Qi 标准对便携式终端充电设备的生产和制造进行规范,其应用的就是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

3.2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

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小到几十毫瓦的生物植入电子器件,大到上千瓦的电动汽车或运动机器人都可以得到应用。主要应用于:植入电子器件:如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全人工心脏等;交通运输以及水下、井下:如电动汽车、磁悬浮、海底探测、井下设备等;驱动机器人:如旋转关节、运动机器人等;电池充电:如手机、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笔记本电脑充电等

3.3电磁辐射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

日本已制造出卫星电站,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其发电能力达到500KW,距离地面36000km,微波输电就是把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能,用微波管转换成微波波束,天线发射到地面接收站,再还原为交流电送到用户。微波输电时,用于无线输电的微波束强度仅为5mW·/cm-2,比100mW/cm-2 的阳光强度小得多。

因此,微波无线输电十分安全,不会发生电离,不会使周围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异。在微波接收器下面甚至可以种植蔬菜。但是地面接收天线面积很大,其功率密度低于安全标准,选 2.45GHZ 的微波时,对环境和生态影响不大,但对通信和雷达、射电天文干扰很大。微波输电技术的实际应用还有一些问题,大面积推广还需时日,但可以肯定,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输电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电能传输技术未来领域应用实例

4.1短程无线供电技术的应用实例

一、无接点充电插座。对用于手机的无接点充电器而言, 只要在充电座和手机中安装发射和接收电能的线圈, 便可实现无接点充电这不仅将摆脱线缆的束缚而且还将消除接口差异的限制, 因此无线充电器设计更加人性化并且减少资源浪费。

二、“免电池”无线鼠标。无线鼠标( 需要在专门配备的鼠标垫上操作) 这里的鼠标和配垫都有奥秘两者内部都安装了电磁感应线圈, 鼠标垫通过连接电脑的USB 接口即可获得电能,并由其感应线圈向鼠标内的感应线圈输送电能, 可以给鼠标进行无线供电并进行信号感应, 这里也涉及到了人们常讲的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三、多功能家用电器无线供电“膜片”。用一片图书大小的柔软塑料膜片就可对家电进行无线供电该特制塑料膜上面印刷有半导体感应线圈, 厚度约1mm、面积约20cm2、重约50g , 可以贴在桌子、地板、墙壁上, 可为圣诞树上的LED、装饰灯、鱼缸水中的灯泡或小型电机供电。使用前家用电器需要装上可接收电能的感应线圈, 然后放到相应位置即可得到无线供电。

四、植入式医学器件的充电技术。目前, 心脏调节器、心脏除颤器等单植入式医疗装置市场已达数十亿美元, 这些植入装置需要电池供电, 当电池将耗尽时, 如果能通过无线供电方式充电则将避免动手术等大麻烦。日本东北大学小柳光教授, 在2007 年SSDM 国际会议上, 发表过使用电磁感应型无线供电技术成果, 他主持试制出可从外部向植入眼球的人工视网膜用LSI (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无线供电的系统。另外, 据2007 年7 月多家媒体报道,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者成功地研发出一款能将振动转化为电能的“迷你发电机”, 可望将来能凭借心脏病人的心跳为自己的心脏起搏器供电,避免更换电池时动手术。据说这项技术也可能应用于手机MP3 等移动装置,仅靠人类的心跳就能无线充电。

4.2中程无线供电技术的应用实例

一、Powercast 无线充电器。它独特的电磁波接收装置, 能够根据不同的负载、电场强度来做调整, 同时还能维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二、感应电力传输技术( IPT) 。( 1) 日本太阪富库( DAIFUKU)公司的单轨行车和无电平自动运货车。这些设备当前已成功地用于许多材料运输系统中, 特别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下, 如喷漆车间等。( 2) 德国奥姆富尔(WAMPEI ER) 公司的

200kw 载人电动火车巳试车成功。该公司还成功地将感应电力传输技术用于电动游船的水下驱动。( 3)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所属奇思( UNISERVICES) 公司基于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技术成功地开发了两项有关IPT 的实用项目: 一是高速公路发光分道猫眼系统, 目前正运行于新西兰惠灵顿大隧道中; 另一个是用Rotorua 国家地热公园的30 kw 感应电动汽车, 现已安全运行约2 年。

4.3远程无线供电技术的应用实例

一、关于微波传输电能。微波是波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辐射之间的电磁波,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波炉、气象雷达、导航和移动通信。微波送电是全世界的研究热点, 据报道1967 年美国空军同雷神公司合作进行了世界上首次电力微波传输试验, 成功地通过微波向模拟直升机提供电力。1994年, 科学家利用微波将5kW 的电力送达42m 远也取得成功。前面提到的法国皮格努莱特利用微波进行的无线输电试验——是把一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 先通过磁控管转变为微波, 再由发射器将微波束送出, 40m 外的接收器接收后,由变流机将微波转换为电流, 然后将一个200W 的灯泡点亮。在留尼汪岛上的格朗巴桑村位于千米深的峡谷底, 过去居民利用安装在房顶上的太阳能电池, 但因日照时间短等原因电力不够用——2003 年无线供电技术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微波技术供电的乡村——至于该技术的实用化商业推广不知何时实现——尚未见到最新的进展报道。

二、关于激光传输电能。激光方向性强、能量集中, 利用激光可以携带大量的能量, 可以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实现较远距离的输电。有关研究选择激光的优势在于, 所需的传输和接收设备是微波所需的1/ 10, 不存在干扰通信卫星的风险——使用微波却存在这种问题。不足点之一是障碍物会影响激光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能量交换, 使用激光不能像微波那样可以闯过云层, 射束能量可能会在中途丧失约一半。

结论

随着无线输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不但使人们未来生活有望摆脱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电源线的束缚,享受由机场、车站、洒店多种场所提供的无线电力,还可用于一些特殊场合。从长远来看,该技术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但是,每一种无线传输方式都有一系列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电能传输能量大小及效率问题,能量传输所产生的电磁波是否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等等。

感悟:学完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我觉得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纠正了以前的关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方面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在课堂上,老师的巧妙的结合书本讲解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书本外的东西,拓宽了知识面,比如老式电视机的显像、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发送的信号类型、信号屏蔽等。另外,老师诙谐,平易近人和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别是老师对待一件事认真严肃的太对让我感触很深,以后一定也要做到那般。总的来说,这门课我很很喜欢。

电磁场论文

电 磁 场 论 文 电子072202H 王焱 200722070223

高新技术与电磁场理论 摘要本文就最近发展的高新技术中有关电磁场和电磁波问题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电磁场理论的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概括,同时提出了作者的个人看法。电磁场理论是电工学和电子学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无论是电机、电器、高压输电、测量仪表以及一切无线电工程系统,例如,通信、广播、雷达、导航等的无线收发、讯号传输、电波传播等等,大到宇宙空间的星体辐射,小到集成电路的布线位置都牵涉到电磁场理论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已很清楚了。这里我准备就最近发展的高新技术中有关电磁场和电磁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电子学方面的高新技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最集中和最充分的表演。 在这场战争中号称世界第四大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子战的打击下,一开始整个电子指挥系统,包括通信,武器装备,重要设防等就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呈现瘫痪挨打的被动局面。因此只打了42天战争就损失兵员30万,财产1000~2000亿美元,最后不得不答应无条件投降。相反,多国部队在这场投下炸弹为当年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几十倍的激烈战争中,在80万兵员中只死亡149人。这一奇迹,充分显示出电子战的重大威力。因而有人称海湾战争是一场“频谱战争”,是“电子战争”,是“信息战争”。这场电子战的主要手段包括电子侦察与精确定位(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辐射源定位),电子干扰、精密制导、隐身飞机、C3I系统等等。这些高新技术都牵涉到电波与天线的问题。与过去不同的是地空一体化,把遥远分开的作战分部统一指挥控制,统一协调起来。对武器的性能指标要求精密度更高,响应时间更短,抗干扰的能力更强。因此对自适应天线,相控阵天线、毫米波天线、微带天线、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研究课题的基础离不开电磁场理论。 2.隐身技术是目前国防军事的热门话题。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F-117A隐身飞机成功地突破伊拉克的空防线完成了许多危险性最大的战略性攻击任务,占攻击目标的40%,命中率高达85%。参战的44架F117A型隐身飞机共出动1300次,飞行6900小时,没有一架被击落,可见其隐身的有效性。飞机在鼻锥方向对微波雷达的RCS只有0 .0 2 5m2 ,为常规战斗机的1 / 2 0 0。隐身技术的很重要一个方面的内容是电磁波的散射问题。电磁波投射到飞行目标上将发生散射。散射回来的电磁波究竟有多大场强,怎样减少回波的强度以达到隐身的目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从事电磁场研究工作人员的关注。因此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如何计算电磁波投射到各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形状物体的散射场上。根据最近报导,用碳化硅烧结出来的陶瓷,能有效地吸收频率从1 0MHz到10 . 2Gz的电磁波,吸收率达到99. 2 %。电磁散射的研究不只是为了隐身的目的,对地下资源和地层结构的勘探,对目标识别,对天线辐射,对电磁兼容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逆散射是由已知散射场的分布反过来确定波源和散射体的位置形状和组成。目标识别形状重建和微波成像都是逆散理论的具体应用。 3.核爆炸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这种冲击波将摧毁在其周围的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 研究这种瞬时暴发的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作用距离、场强大小和散射特性等无疑会对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仪器设备,采用屏蔽措施等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具有强大摧毁力的脉冲现在又被试图用作战争中的杀伤武器,即所谓高功率微波弹,其单个输出脉冲峰值功率可到15GW。如果辐射的能量密度达到3~13mW/cm2 ,就可使人产生神经紊乱,心力衰竭并致盲。而对于电子仪器只要有0 . 01~1μW/cm2 的能量密度,仪器就不能正常运转。此外,人们发现,利用冲击脉冲的宽广频谱,可以从散射波形中提取大量的信息,从而可以识别目标。大功率的脉冲源可以利用光导开关和集成阵列达到空间合成的一致性要求。小功率的冲击波雷达,由于设备简单,成本低,已在诸如地下探测,汽车防撞和机场管制等方面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题.

1. 如图所示, 有一线密度 的无限大电流薄片置于平面上,周 围媒质为空气。试求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 根据安培环路定律, 在面电流两侧作一对称的环路。则 由 2. 已知同轴电缆的内外半径分别为 和 ,其间媒质的磁导率 为,且电缆 长度 , 忽略端部效应, 求电缆单位长度的外自感。 解: 设电缆带有电流则 3. 在附图所示媒质中,有一载流为的长直导线,导线到媒质分界面的距离为。 试求载流导线单位长度受到 的作用力。 解: 镜像电流 镜像电流在导线处产生的值为 单位长度导线受到的作用力

力的方向使导线远离媒质的交界面。 4. 图示空气中有两根半径均为a ,其轴线间距离为 d 的平行长直圆柱导体,设它们单位长度上所带的电荷 量分别为和 , 若忽略端部的 边缘效应,试求 (1) 圆柱导体外任意点p 的电场强度的电位的表达式 ; (2) 圆柱导体面上的电荷面密度与值。 解: 以y 轴为电位参考点,则 5. 图示球形电容器的内导体半径 , 外导体内径 ,其间充有 两种电介质与, 它们的分界面的半径为。 已知与的相对 6. 电常数分别为 。 求此球形电容器的电 容。 解

6. 一平板电容器有两层介质,极板面积为,一层电介质厚度,电导率,相对介电常数,另一层电介质厚度,电导率。相对介电常数,当电容器加有电压 时,求 (1) 电介质中的电流; (2) 两电介质分界面上积累的电荷; (3) 电容器消耗的功率。 解: (1) (2) (3) 7. 有两平行放置的线圈,载有相同方向的电流,请定性画出场中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线)。 解:线上、下对称。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目解答选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目解答选

《电磁场与电磁波》(陈抗生)习题解答 第一章 引言——波与矢量分析 1.1 . ,,/)102102cos(102 6300p y v k f E m V x t y y E E 相速度相位常数度,频率波的传播方向,波的幅的方向,,求矢量设 --?+?==ππ 解:m /V )x 102t 102cos(10y y E z E y E x E E 26300y 0z 0y 0 x --?π+?π==++= ∴ 矢量E 的方向是沿Y 轴方向,波的传播方向是-x 方向; 波的幅度 m /V 10E E 3y -== 。 s /m 10102102k V ;102k ; MHZ 1HZ 1021022f 82 6 P 2 66=?π?π=ω=?π===π ?π=πω=-- 1.2 写出下列时谐变量的复数表示(如果可能的话) ) 6 sin()3 sin()()6(cos 1)()5() 2 120cos(6)()4(cos 2sin 3)()3(sin 8)()2() 4 cos(6)()1(π ωπ ωωπ πωωωπ ω+ + =-=-=-=-=+ =t t t U t t D t t C t t t A t t I t t V (1)解: 4/)z (v π=? j 23234 sin j 64cos 6e 6V 4 j +=π +π==π ∴ (2)解:)2 t cos(8)t (I π-ω-= 2 )z (v π- =? j 8e 8I j 2 =-= π-∴

(3)解:) t cos 13 2t sin 13 3( 13)t (A ω- ω= j 32e 13A 2)z () 2t cos(13)t (A 13 3 cos ) 2 (j v --==π - θ=?∴π -θ+ω==θπ-θ则则令 (4)解:)2 t 120cos(6) t (C π -π= j 6e 6C 2 j -==∴π (5)(6)两个分量频率不同,不可用复数表示 1.3由以下复数写出相应的时谐变量] ) 8.0exp(4)2 exp(3)3() 8.0exp(4)2(1)1(j j C j C j C +==+=π (1)解: t sin t cos j t sin j t cos )t sin j t )(cos j 1(e )j 1(t j ω-ω+ω+ω=ω+ω+=+ω t sin t cos )Ce (RE )t (C t j ω-ω==∴ω (2)解:)8.0t cos(4)e e 4(RE )Ce (RE ) t (C t j 8.0j t j +ω===ωω (3)解:)8.0t (j ) 2t (j t j 8 .0j j t j e 4e 3e )e 4e 3(Ce 2 +ωπ+ωωω+=+=π 得:)t cos(3)8.0t cos(4)8.0t cos(4)2 t cos(3)Ce (RE )t (C t j ω-+ω=+ω+π +ω==ω 1.4 ] Re[, )21(,)21(000000* *????++--=+++=B A B A B A B A z j y j x B z j y j x A ,,,求:假定 解:1B A B A B A B A z z y y x x -=++= ?

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研究型学习论文

电磁波的应用 摘要: 本文从电磁波频段使用的角度介绍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通讯方面的应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家用电器方面的应用,信息化战争的应用。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from the Angl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u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including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care, home appliance ap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war.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在通信,广播,电视,导航遥感遥测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要想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上有所作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目前现有的应用,再对电磁波应用在其他领域进行可行的预测。 正文 1电磁波的简要介绍: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和动量,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辐射的载体为光子,不需要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因此,人们周边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电磁辐射。尽管如此,只有处于可见光频域以内的电磁波,才可以被人们肉眼看到。电磁波主要用以下参数描述:(1)周期T——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单位为s(秒).(2)频率f——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波振动的次数。f=1/T=w/2π(Hz)。(3)波长——波是由很多前后相继的波峰和波谷所组成,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频率与波长成反比: 其中,是波速(在真空里是光速;在其它介质里,小于光速),是频率,是波长。(4)波数k——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距离滞后的相位,也称作相移常数。k=2π/λ(rad/m)。(5)光电子能量E——电磁辐射拥有像粒子的性质。电磁辐射是由离散能量的波包形成的,这波包又称为量子,或光子。光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频率成正比。由于光子可以被带电粒子吸收或发射,光子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能量的传输者。根据普朗克关系式,光子的能量是 ;其中,是能量,是普朗克常数,是频率。电磁辐射可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按照在空间固定的场点,电场矢量末端随时间变化的轨迹不同,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直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三种状态。 2 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电磁波的极化特性由__B ___决定。 A.磁场强度 B.电场强度 C.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D. 矢量磁位 2.下述关于介质中静电场的基本方程不正确的是__D ___ A. ρ??=D B. 0??=E C. 0C d ?=? E l D. 0S q d ε?=? E S 3. 一半径为a 的圆环(环面法向矢量 z = n e )通过电流I ,则圆环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B 为 __D ___A. 02r I a μe B.02I a φμe C. 02z I a μe D. 02z I a μπe 4. 下列关于电力线的描述正确的是__D ___ A.是表示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B. 只能表示E 的方向,不能表示E 的大小 C. 曲线上各点E 的量值是恒定的 D. 既能表示E 的方向,又能表示E 的大小

5. 0??=B 说明__A ___ A. 磁场是无旋场 B. 磁场是无散场 C. 空间不存在电流 D. 以上都不是 6. 下列关于交变电磁场描述正确的是__C ___ A. 电场和磁场振幅相同,方向不同 B. 电场和磁场振幅不同,方向相同 C. 电场和磁场处处正交 D. 电场和磁场振幅相同,方向也相同 7.关于时变电磁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 电场是有旋场 B. 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 C.电荷可以激发电场 D. 磁场是有源场 8. 以下关于在导电媒质中传播的电磁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B ___ A. 不再是平面波 B. 电场和磁场不同相 C.振幅不变 D. 以TE波形式传播 9. 两个载流线圈之间存在互感,对互感没有影响的是_C __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题及答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题及答案

1.麦克斯韦的物理意义:根据亥姆霍兹定理,矢量场的旋度和散度都表示矢量场的源。麦克斯韦方程表明了电磁场和它们的源之间的全部关系:除了真实电流外,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是磁场的源;除电荷外,变化的磁场也是电场的源。 1. 写出非限定情况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并简要说明其物理意义。 2.答非限定情况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为,,0,D B H J E B D t t ρ????=+ ??=-??=??=??,(3分)(表明了电磁场和它们的源之间的全部关系除了真实电流外,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是磁场的源;除电荷外,变化的磁 场也是电场的源。 1.简述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区别: 2.答: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区别主要有二:(1)集总参数电路上传输的信号的波长远大于传输线的几何尺寸;而分布参数电路上传输的信号的波长和传输线的几何尺寸可以比拟。(2)集总参数电路的传输线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与相位可近似认为相同,无分布参数效应;而分布参数电路的传输线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与相位均不相同,呈现出电路参数的分布效应。 1.写出求解静电场边值问题常用的三类边界条件。 2.答:实际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整个边界上的电位已知,称为“狄利克莱”边界条件;第二类是已知边界上的电位法向导数,称为“诺依曼”边界条件;第三类是一部分边界上电位已知,而另一部分上的电位法向导数已知,称为混合边界条件。 1.简述色散效应和趋肤效应。 2.答:在导电媒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速)随频率改变的现象,称为色散效应。在良导体中电磁波只存在于导体表面的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1.在无界的理想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有何特性?在导电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有何特性? 2. 在无界的理想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的特点如下:电场、磁场的振幅不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幅度相差一个实数因子η(理想媒质的本征阻抗);时间相位相同;在空间相互垂直,与传播方向呈右手螺旋关系,为TEM 波。 在导电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的特点如下:电磁场的振幅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呈指数规律衰减;电、磁场不同相,电场相位超前于磁场相位;在空间相互垂直,与传播方向呈右手螺旋关系,为色散的TEM 啵。 1. 写出时变电磁场在1为理想导体与2为理想介质分界面时的边界条件。 2. 时变场的一般边界条件 2n D σ=、20t E =、2t s H J =、20n B =。 (或矢量式2n D σ=、20n E ?=、 2s n H J ?=、20n B =) 1. 写出矢量位、动态矢量位与动态标量位的表达式,并简要说明库仑规范与洛仑兹规范的意义。 2. 答矢量位,0B A A =????=;动态矢量位A E t ??=-?- ?或A E t ??+=-??。库仑规范与洛仑兹规范的作用都 是限制A 的散度,从而使A 的取值具有唯一性;库仑规范用在静态场,洛仑兹规范用在时变场。 1. 简述穿过闭合曲面的通量及其物理定义 2. s A ds φ=??? 是矢量A 穿过闭合曲面S 的通量或发散量。若Ф> 0,流出S 面的通量大于流入的通量,即通量由S 面内向外扩散,说明S 面内有正源若Ф< 0,则流入S 面的通量大于流出的通量,即通量向S 面内汇集,说明S 面内有负源。若Ф=0,则流入S 面的通量等于流出的通量,说明S 面内无源。 1. 证明位置矢量 x y z r e x e y e z =++ 的散度,并由此说明矢量场的散度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2. 证明在直角坐标系里计算 ,则有 ()()x y z x y z r r e e e e x e y e z x y z ? ? ?????=++?++ ?????? 3x y z x y z ???= ++=??? 若在球坐标系里计算,则 23 22 11()()()3r r r r r r r r r ????= ==??由此说明了矢量场的散度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院系: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电气11003班 学号:201005792 序号:33 姓名:张友强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摘要: 磁是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由于地球自身运动导致的两极缩短、赤道拉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地球的磁场强度正逐渐衰减。外加高楼林立、高压电网增多,人为地对地球磁力线造成干扰和破坏。所以,现在地球的磁场强度只有500年前的50%了,许多人出现种种缺磁症状。科学家研究证实,远离地球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所患的“太空综合症’’就是因缺磁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磁对于生命的重要性。磁场疗法,又称“磁疗法”、“磁穴疗法”,是让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使磁力线透人人体组织深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磁疗的作用机制是加速细胞的复活更新,增强血细胞的生命力,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纠正内分泌的失调和紊乱,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平衡。 关键词:磁疗、电磁生物体、生物磁场、磁疗保健 电磁场与电磁波简介: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实际生产、生活、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发现电磁波,现在的社会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生物电磁学是研究非电离辐射电磁波(场)与生物系统不同层次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主要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生物学。其意义在开发电磁能在医学、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以及对电磁环境进行评价和防护。。生物电磁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不同主要体现在:1、后者的作用对象是具有个体差异的生命物质;2、后者的作用对象是根据人为需要而选取并加工的电磁媒质或单元而前者的作用要让测量系统服从于作用对象。生物电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设计五个方面:1、电磁场(波)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生物系统产生了什么;2、生物学效应机理,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为什么会产生什么;3、生物电磁剂量学,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什么;4、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产生什么的生物学本质;5、生物学效应的作用,研究产生的效应做什么和如何做。 正文: (一)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静电场的最常见的一个应用就是带电粒子的偏转,这样象控制电子或是质子的轨迹。很多装置,例如阴极射线示波器,回旋加速器,喷墨打印机以及速度选择器等都是基于这一原理的。阴极射线示波器中电子束的电量是恒定的,而喷墨打印机中微粒子的电量却随着打印的字符而变化。在所有的例子中带电粒子偏转都是通过两个平行板之间的电位差来实的。 1.磁悬浮列车 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又被

电磁场与电磁波波试卷3套含答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卷1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矢量场的环流量有两种特性:一是环流量为0,表明这个矢量场 无漩涡流动 。另一个是环流量不为0,表明矢量场的 流体沿着闭合回做漩涡流动 。 2.带电导体内静电场值为 0 ,从电位的角度来说,导体是一个 等电位体 ,电荷分布在导体的 表面 。 3.分离变量法是一种重要的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待求的偏微分方程的解可以表示为 3个 函数的乘积,而且每个函数仅是 一个 坐标的函数,这样可以把偏微分方程化为 常微分方程 来求解。 4.求解边值问题时的边界条件分为3类,第一类为 整个边界上的电位函数为已知 ,这种条件成为狄利克莱条件。第二类为已知 整个边界上的电位法向导数 ,成为诺伊曼条件。第三类条件为 部分边界上的电位为已知,另一部分边界上电位法向导数已知 ,称为混合边界条件。在每种边界条件下,方程的解是 唯一的 。 5.无界的介质空间中场的基本变量B 和H 是 连续可导的 ,当遇到不同介质的分 界面时,B 和H 经过分解面时要发生 突变 ,用公式表示就是 12()0n B B ?-=,12()s n H H J ?-=。 6.亥姆霍兹定理可以对Maxwell 方程做一个简单的解释:矢量场的 旋度 ,和 散度 都表示矢量场的源,Maxwell 方程表明了 电磁场 和它们的 源 之间的关系。 二.简述和计算题(60分) 1.简述均匀导波系统上传播的电磁波的模式。(10分) 答:(1)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和磁场分量,即电场和磁场完全在横平面内,这种模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简称TEM 波。 (2)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和但没有磁场分量,即磁场在横平面内,这种模式的电磁波称为横磁波,简称TM 波。因为它只有纵向电场分量,又成为电波或E 波。 (3)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有磁场但没有电场分量,即电场在横平面内,这种模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波,简称TE 波。因为它只有纵向磁场分量,又成为磁波或M 波。 从Maxwell 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得到的场型分布都可以用一个或几个上述模式的适当幅相组合来表征。 2.写出时变电磁场的几种场参量的边界条件。(12分) 解:H 的边界条件 12()s n H H J ?-= E 的边界条件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矢量代数 A ?B =AB cos θ A B ?= AB e AB sin θ A ?(B ?C ) = B ?(C ?A ) = C ?(A ?B ) ()()()C A C C A B C B A ?-?=?? 二、三种正交坐标系 1. 直角坐标系 矢量线元x y z =++l e e e d x y z 矢量面元=++S e e e x y z d dxdy dzdx dxdy 体积元d V = dx dy dz 单位矢量的关系?=e e e x y z ?=e e e y z x ?=e e e z x y 2. 圆柱形坐标系 矢量线元=++l e e e z d d d dz ρ?ρρ?l 矢量面元=+e e z dS d dz d d ρρ?ρρ? 体积元dz d d dV ?ρρ= 单位矢量的关系?=??=e e e e e =e e e e z z z ρ??ρ ρ? 3. 球坐标系 矢量线元d l = e r d r + e θ r d θ + e ? r sin θ d ? 矢量面元d S = e r r 2sin θ d θ d ? 体积元 ?θθd d r r dV sin 2= 单位矢量的关系?=??=e e e e e =e e e e r r r θ? θ??θ 三、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 1. 通量与散度 =?? A S S d Φ 0 lim ?→?=??=??A S A A S v d div v 2. 环流量与旋度 =??A l l d Γ max n rot =lim ?→???A l A e l S d S 3. 计算公式 ????= ++????A y x z A A A x y z 11()z A A A z ?ρρρρρ?????= ++????A 22111()(s i n )s i n s i n ????= ++????A r A r A A r r r r ? θ θθθθ? x y z ? ????= ???e e e A x y z x y z A A A 1z z z A A A ρ?ρ?ρρ?ρ? ?? ??= ???e e e A

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应用

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题目: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应用物理 学号2012437019 姓名郭天凯 指导教师闫正 2015年11月18日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电磁场与电磁波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电子通信产品的随处可见,手机通信,微波通讯以及无线电视等;电磁波极化在雷达信号滤波、检测、增强、抗干扰和目标鉴别/识别等方面的应用;电磁场在金属材料加工、合成与制备中的应用;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在电磁治疗方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电磁成与电磁波。本文将进一步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科技开发、工业生产、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磁场;电磁波;极化;电子通信技术;电磁波的应用

目录 1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概况 (1) 2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方面的应用 (2) 2.1 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 (2) 2.2 在电视广播中的应用 (2) 2.3 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 2.4 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2) 3 电磁波极化的应用 (3) 3.1 利用极化实现最佳发射和接收 (3) 3.2 利用极化技术提高通信容量 (3) 3.3 极化在雷达目标识别、检测和成像中的应用 (3) 3.4 极化在抗干扰中的应用 (4) 4 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 (5) 4.1 采用数据融合技术,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传输深度 (5) 4.2 采用广播芯片技术,提高信息传输能力 (5) 5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6) 5.1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发展 (6) 5.2 电磁场作用的机理 (6) 6 电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7) 7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题及答案

1.麦克斯韦的物理意义:根据亥姆霍兹定理,矢量场的旋度和散度都表示矢量场的源。麦克斯韦方程表明了电磁场和它们的源之间的全部关系:除了真实电流外,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是磁场的源;除电荷外,变化的磁场也是电场的源。 1. 写出非限定情况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并简要说明其物理意义。 2.答非限定情况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为,,0,D B H J E B D t t ρ????=+ ??=-??=??=??,(3分)(表明了电磁场和它们的源之间的全部关系除了真实电流外,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是磁场的源;除电荷外,变化的磁 场也是电场的源。 1.简述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区别: 2.答: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区别主要有二:(1)集总参数电路上传输的信号的波长远大于传输线的几何尺寸;而分布参数电路上传输的信号的波长和传输线的几何尺寸可以比拟。(2)集总参数电路的传输线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与相位可近似认为相同,无分布参数效应;而分布参数电路的传输线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与相位均不相同,呈现出电路参数的分布效应。 1.写出求解静电场边值问题常用的三类边界条件。 2.答:实际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整个边界上的电位已知,称为“狄利克莱”边界条件;第二类是已知边界上的电位法向导数,称为“诺依曼”边界条件;第三类是一部分边界上电位已知,而另一部分上的电位法向导数已知,称为混合边界条件。 1.简述色散效应和趋肤效应。 2.答:在导电媒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速)随频率改变的现象,称为色散效应。在良导体中电磁波只存在于导体表面的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1.在无界的理想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有何特性?在导电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有何特性? 2. 在无界的理想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的特点如下:电场、磁场的振幅不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幅度相差一个实数因子η(理想媒质的本征阻抗);时间相位相同;在空间相互垂直,与传播方向呈右手螺旋关系,为TEM 波。 在导电媒质中传播的均匀平面波的特点如下:电磁场的振幅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呈指数规律衰减;电、磁场不同相,电场相位超前于磁场相位;在空间相互垂直,与传播方向呈右手螺旋关系,为色散的TEM 啵。 1. 写出时变电磁场在1为理想导体与2为理想介质分界面时的边界条件。 2. 时变场的一般边界条件 2n D σ=、20t E =、2t s H J =、20n B =。 (或矢量式2n D σ=、20n E ?=、 2s n H J ?=、20n B =) 1. 写出矢量位、动态矢量位与动态标量位的表达式,并简要说明库仑规范与洛仑兹规范的意义。 2. 答矢量位,0B A A =????=;动态矢量位A E t ??=-?- ?或A E t ??+=-??。库仑规范与洛仑兹规范的作用都 是限制A 的散度,从而使A 的取值具有唯一性;库仑规范用在静态场,洛仑兹规范用在时变场。 1. 简述穿过闭合曲面的通量及其物理定义 2. s A ds φ=??? 是矢量A 穿过闭合曲面S 的通量或发散量。若Ф> 0,流出S 面的通量大于流入的通量,即通 量由S 面内向外扩散,说明S 面内有正源若Ф< 0,则流入S 面的通量大于流出的通量,即通量向S 面内汇集,说明S 面内有负源。若Ф=0,则流入S 面的通量等于流出的通量,说明S 面内无源。 1. 证明位置矢量 x y z r e x e y e z =++ 的散度,并由此说明矢量场的散度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2. 证明在直角坐标系里计算 ,则有 ()()x y z x y z r r e e e e x e y e z x y z ? ? ?????=++?++ ?????? 3x y z x y z ???= ++=??? 若在球坐标系里计算,则 23 22 11()()()3r r r r r r r r r ????===??由此说明了矢量场的散度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1. 在直角坐标系证明0A ????= 2.

哈工大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总结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总结 时代背景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9世纪建立的一组描述电场、磁场与电荷密度、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偏微分方程。它由四个方程组成:描述电荷如何产生电场的高斯定律、论述磁单极子不存在的高斯磁定律、描述电流和时变电场怎样产生磁场的麦克斯韦-安培定律、描述时变磁场如何产生电场的法拉第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磁学中的地位,如同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一样。它揭示出电磁相互作用的完美统一,而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技术领域。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重要联系,为电磁场完整方程组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截止到1845年,关于电磁现象的三个最基本的实验定律:库仑定律(1785年),安培-毕奥-萨伐尔定律(1820年),法拉第定律(1831-1845年)已被总结出来,法拉第的“电力线”和“磁力线”概念已发展成“电磁场概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确实存在的东西,它可以用来描述空间中的物体分布情况,进而用空间函数来表征。“场”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从牛顿力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从而对微观以及高速状态等人类无法用肉眼观测的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1864年,麦克斯韦集以往电磁学研究之大成,创立了电磁场的完整方程组。1868年,麦克斯韦发表了《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这篇短小而重要的论文,明确地将光概括到电磁理论中,创立了“光的电磁波学说”。这样,原来相互独立发展的电、磁和光就被巧妙地统一在电磁场这一优美而严整的理论体系中,实现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大综合。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深入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决定用实验来验证它。通过多年的实验探索,于1886年首先发现了“电磁共振”现象,紧接着在1888年发表了《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以确凿的实验事实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和光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到此,麦克斯

《电磁场与电磁波》期末复习题-基础

电磁场与电磁波复习题 1.点电荷电场的等电位方程是( )。A . B . C . D . C R q =04πεC R q =2 04πεC R q =024πεC R q =2 024πε2.磁场强度的单位是( )。 A .韦伯 B .特斯拉 C .亨利 D .安培/米 3.磁偶极矩为的磁偶极子,它的矢量磁位为( )。 A . B . C . D .024R m e R μπ?u r r 02 ·4R m e R μπu r r 02 4R m e R επ?u r r 2 ·4R m e R επu r r  4.全电流中由电场的变化形成的是( )。A .传导电流 B .运流电流 C .位移电流 D .感应电流 5.μ0是真空中的磁导率,它的值是( )。 A .4×H/m B .4×H/m C .8.85×F/m D .8.85×F/m π7 10-π7 107 10-12 106.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大小决定于( )。 A .电磁波波长 B .电磁波振幅 C .电磁波周期 D .媒质的性质7.静电场中试验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与试验电荷的电量( )A.成反比 B.成平方关系 C.成正比 D.无关8.真空中磁导率的数值为( ) A.4π×10-5H/m B.4π×10-6H/m C.4π×10-7H/m D.4π×10-8H/m 9.磁通Φ的单位为( )A.特斯拉 B.韦伯 C.库仑 D.安/匝10.矢量磁位的旋度是( )A.磁感应强度 B.磁通量 C.电场强度 D.磁场强度11.真空中介电常数ε0的值为( )A.8.85×10-9F/m B.8.85×10-10F/m C.8.85×10-11F/m D.8.85×10-12F/m 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有磁场的区域都存在磁场能量 B.仅在无源区域存在磁场能量 C.仅在有源区域存在磁场能量 D.在无源、有源区域均不存在磁场能量13.电场强度的量度单位为( )A .库/米 B .法/米 C .牛/米D .伏/米14.磁媒质中的磁场强度由( )A .自由电流和传导电流产生B .束缚电流和磁化电流产生C .磁化电流和位移电流产生D .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产生15.仅使用库仓规范,则矢量磁位的值( )A .不唯一 B .等于零 C .大于零D .小于零16.电位函数的负梯度(-▽)是( )。?A.磁场强度 B.电场强度 C.磁感应强度 D.电位移矢量 17.电场强度为=E 0sin(ωt -βz +)+E 0cos(ωt -βz -)的电磁波是( )。 E v x e v 4πy e v 4π A.圆极化波 B.线极化波 C.椭圆极化波 D.无极化波 18.在一个静电场中,良导体表面的电场方向与导体该点的法向方向的关系是(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卷(1)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静电场是( ) A. 无散场 B. 旋涡场 C.无旋场 D. 既是有散场又是旋涡场 2. 已知(23)()(22)x y z D x y e x y e y x e =-+-+- ,如已知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为0ε,则自由电荷密度ρ为( ) A. B. 1/ C. 1 D. 0 3. 磁场的标量位函数的单位是( ) A. V/m B. A C. A/m D. Wb 4. 导体在静电平衡下,其内部电场强度( ) A.为零 B.为常数 C.不为零 D.不确定 5. 磁介质在外部磁场作用下,磁化介质出现( ) A. 自由电流 B. 磁化电流 C. 传导电流 D. 磁偶极子 6.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一般关系为( ) A.H B μ= B.0H B μ= C.B H μ= D.0B H μ= 7. 极化强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介质称为( )介质。 A.各向同性 B. 均匀 C.线性 D.可极化 8. 均匀导电媒质的电导率不随( )变化。 A.电流密度 B.空间位置 C.时间 D.温度 9. 磁场能量密度等于( ) A. E D B. B H C. 21E D D. 2 1B H 10. 镜像法中的镜像电荷是( )的等效电荷。 A.感应电荷 B.原电荷 C. 原电荷和感应电荷 D. 不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电场强度可表示为_______的负梯度。 2. 体分布电荷在场点r 处产生的电位为_______。 0ε0ε

电磁场与电磁波必考重点填空题经典

一、填空题 ▲1.矢量的通量物理含义是矢量穿过曲面的矢量线的总和; 散度的物理意义是矢量场中任意一点处通量对体积的变化率; 散度与通量的关系是散度一个单位体积内通过的通量。 2.散度在直角坐标系z A y A x A A div Z Y X ??+??+??=散度在圆柱坐标系z A A r r rA r A div Z r ??+??+??=??1)(1 ▲3,矢量函数的环量定义 ??=l l d A C ;旋度的定义MAX l S l d A rot ??=?→?lim 0; 二者的关系 ???=???l S l d A S d A )(;旋度的物理意义:最大环量密度和最大环量密度方向。 4.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表达式)()()(y A x A e x A z A e z A y A e z y z z x y y Z x ??-??+??-??+??-?? ▲5.梯度的物理意义:函数最大变化率和最大变化率方向 ; 等值面、方向导数与梯度的关系是:方向导数是标量场中某一点沿某一方向等值面的变化率,梯度是方向导数的最大值。 6.用方向余弦cos α 、cos β、cos γ写出直角坐标系中单位矢量l e 的表达式γβαcos cos cos z y x l e e e e ++= ▲7.直角坐标系下方向导数l u ??的数学表达式 γβαcos cos cos z u y u x u ??+??+??;梯度γβαcos cos cos z y x e e e ++ ▲8.亥姆霍茨定理表述在有限区域的任一矢量场由它的散度,旋度以及边界条件唯一地确定; 说明的问题是要确定一个矢量或一个矢量描述的场,须同时确定其散度和旋度 ▲9.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表达式分别为 1.?=?S Q S d D ;2.S d t B l d E l S ????-=?;3.0=??S S d B ;4.?????+=?S l S d t D J l d H )( 其物理描述分别为1.电荷是产生电场的通量源 2.变换的磁场是产生电场的漩涡源 3.磁感应强度的散度为0,说明磁场不可能由通量源产生; 4.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产生磁场,他们是产生磁场的漩涡源。 ▲10.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表达式分别为 1.ρ=??D ;2.t B E ??-=??; 3.0=??B ; 4.t D J H ??+=?? 其物理描述分别为同第九题 11.时谐场是激励源按照单一频率随时间作正弦变化时所激发的也随时间按照正弦变化的场; 一般采用时谐场来分析时变电磁场的一般规律,是因为1.任何时变周期函数都可以用正弦函数表示的傅里叶级数来描述 2.在线性条件下可以使用叠加原理 ▲12.坡印廷矢量的数学表达式 H E S ?=; 其物理意义 电磁能量在空间的能流密度; 表达式??S S d H E )(的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穿出闭合曲面S 的电磁能流大小 ▲13.电介质的极化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出现有序排列的电偶极子,表面上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 两种极化现象分别是 位移极化(无极分子的极化) ;转向极化(有极分子的极化)。 产生的现象分别有 1.电偶极子有序排列 2.表面上出现束缚电荷 3.影响外电场分布; 描述电介质极化程度或强度的物理量是极化矢量P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能的无线传输 姓名:李明 班级:电科1101班 学号:20113011

引言 电能的传输长期以来主要是由导线直接接触进行传输,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品质、可靠性、方便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还有特殊场合、殊地理环境的供电,使得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家电对快捷方便地获取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无线电能传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最早由著名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提出,就是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按照电能传输原理的不同,无线电能传输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实现以探讨将远程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做成电子式互感器,研究其在高压测量方面的应用,还可以探讨更远的距离使将来室内电器实现无线化,所有室内电器设备都装有无接触功率传输系统,电气设备通过无接触功率接收装置远距离高效率的接收电能工作,而电能发射装置是可以装在墙壁内或者地板下的,使电气设备摆脱电线插座的束缚。此外,无线输电技术在特殊的场合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给一些难以架设线路或危险的地区供电;可以解决地面太阳能电站、风力电站、原子能电站的电能输送问题。深入了解其无线传输电能的意义和方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电能无线传输技术的简介 1.1电能无线传输的现状 1.1.1电能无线传输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较早,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无线电动牙刷,随后发布了几项有关这类设备的美国专利。20世纪90 年代初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对感应耦合功率传输技术(ICPT)进行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获得重大突破。研究主要集中在给移动设备,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设备的供电问题,如电动汽车、起重机、手提充电器、电梯、传送带、运货行车,以及水下、井下设备。其能量等级、距离、效率等指标都在不断提高,目前实用设备己达200kW、数千米的传输距离和85%的以上的传输效率。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无线输电技术方面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中科院院士严陆光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兆安等人也开始对该新型电能接入技术进行研究。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研发课题组自2001 年便开始了对国内外非接触式电能接入技术相关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密切跟踪和研究,并与国际上在该领域研发工作处于领先水平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波依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Patrick AiguoHu 博士进行了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理论和技术成果上有了较大的突破。2007年2月,课题组攻克了非接触感应供电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研制出了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600 至1000W 的电能输出,传输效率为70%,并且能够向多个用电设备同时供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