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设计

创建Blog的教学设计

教案编写意图:

Blog是记录生活,讨论话题,表达观点,宣传自我一种工具。本课是将目前较为流行的Blog作为一个知识点介绍给初中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掌握流行软件的使用,又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同步,还可以培养学生用博客记日记的习惯,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展示自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博客,并会在博客浏览文章。

2、学会注册、开通个人博客。

3.通过学习,学会在个人博客发布文章,并阅读新发布的文章。

4.学会给个人博客修改模板。

能力目标:

1.会使用IE浏览器,并登录博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日记习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2.通过阅读日志,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发表日志,并修改个人博客模板。

难点:登录个人博客;发表日志时需点击“发布日志”;修改个性模板时,模板概念的理解,及在选择合适模板时需点击模板名称前的单选框。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什么是博客?

学习在教研网注册个人博客,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博客名。

学会阅读别人的日志,并给同伴的日志发表评论,给同伴留言。

上面同学们都注册了个人博客,你们的博客是什么名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打开它?

学生交流,并打开自己的博客,可以请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个人博客名并演示打开个人博客,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有一个个人博客,它的名字是“王祚安个人成长博客博客” my.hersp./602980/blog,打开博客。

[设计意图:给学生打开老师的博客,体现了一种师生的平等,老师与学生站立在一起,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可亲。]

二、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观察,你的博客与老师的博客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总结:老师的博客有日志,同学们的博客没有日志。

[设计意图:这里比较师生博客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总结。]

三、发布日志

你们想在自己的博客发表文章吗?

发表文章就与我们写日记一样,得有感而发。

如何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呢?下面老师就与大家一起来发表一篇日志。(板书:发表日志)

首先在教研网首页登录进入个人页面,再点击博客后台管理的页面上点击“发表文章”,转到“发表文章”的界面。

然后填写各栏容,书写容。

最后点击“发布文章”就可以了。这样一篇新的文章就发布成功了。

这时你可以“点击查看生成的文章”、“点击修改刚刚提交的文章”、“点击查看生成的首页”。

当然你还可以在首页导航栏的“阅读”下浏览其他同学发表的日志。

总结(板书):第一步登录博客;第二步选择“发表文章”;第三步书写文章;第四步选择发布;第五步回到“我的首页”。

学生自由练习发布文章,并浏览其他同学的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寻求帮助)

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的同时,可以发表个人的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评价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评价涉及到每一位学生。]

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同学不但掌握发表文章的方法,还发表了图文并茂的文章,谁愿意来做小老师演示给同学们看?

指名学生演示发表含有图片、音乐或是添加了心情的文章。

[设计意图: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学生的演示不但满足了优等生的表现心理,又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学得慢的练习发表只有文字的文章,学得快的练习发表包含图片、音乐……容的文章]在学生发表日志的同时,教师提醒学生给自己的文章进行分类管理,发表时可以选择相应的类别。对个别学生所发表的无意义的文章容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从接触网络开始就知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是一种信息素养的养成教育。信息素养的养成应渗透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中。]

通过广播教学让学生浏览已成功发布的文章。

此时,先打开学生发布的文章,再打开模板被修改的学生博客,让学生比较模板的不相同。

四、修改博客模板

刚才我们在浏览同学们发布的日志时,有没有发现你们博客的背景与老师的不相同?

这里的背景在博客中我们把它称为模板(板书),那如何去修改模板呢?(板书:修改)

这个问题老师打算给学生分小组去探究。请相邻的两位组成小组,你可以通过首页提供演示、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的方法去学习,去研究。

学生间自由探究,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模板的修改让学生分组去探究,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的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广播欣赏已个性模板的同学的作品,并请这些同学说说选择这一模板的原因。

请同学边演示边讲解个性模板的修改方法。

教师板书:第一步登录博客,进入首页;在“管理面板/页面管理”右边;第二步点击“更改模板”;第三步选中适合的模板;第四步点击“确定”;第五步回到“我的首页”

这时点击“我的首页”观看修改好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

在博客中发表文章,说明你所选择的模板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发表文章,说明自己所选模板的原因,体现了文章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

六、交流浏览

各人浏览自己或同学的博客,了解别人选择模板原因及他们的文章,给所读日志进行回复。

写博客与写日记一样,贵在坚持。教研网会为同学们时刻开放,老师将会在这里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快乐我们一起分享,烦恼我们共同担当!

[设计意图:由于在教学时局限于外网的网速、空间域名服务商等原因,课堂教学是在网络教室的虚拟网络中进行的,给学生出示天天博客网的地址,愿学生能在课余更多的研究、用好博客。]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方案

——利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

一、活动目标:

第二课堂的开辟是为了弥补第一课堂知识传播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个性培养以及能力提升而留下的缺陷,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有针对性的将学习重点定位于操作方面,强化大家对WORD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激发大家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同时第二课堂还采用组队的形式,让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自主讨论,互动学习,共同进步,使大家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浓的兴趣,同是也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二、活动容及形式:

自由组队(2~3人/组),得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小报主题、容及形式不限,但要求健康。

三、时间:待定(看课程安排,两节课)

四、地点:学校机房

五、活动过程设计:

制作电子小报主要在Word软件中进行,附录一含在Word中制作的大致步骤。

(1)、老师说明此次比赛的目的、意义及活动规则。

(2)、老师重述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制作此次电子小报所用到的工具及其制作大概步骤。

(3)、学生自由组队(上次课已组好),组队的同学坐在一起开始研读此次活动的规则及要求。看完要求即可动手进行电子小报的操作。

(4)、已制作完的小组举手示意老师检查并记录时间与分数。

(5)、展示几份具有代表性(好的与不够好的)的作品,进行讲评,对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做得不够好的同学予以鼓励。

(如果允许,可以事先设置奖励礼物)

附录:

在Word中制作电子小报的步骤大致如下:

一、确定主题

电子小报的设计、创作小组宣告成立后,首先得好好思考,为小报起个好听而又活泼的刊名,如“电子班刊”。然后为她构想一个主题,小报就是围绕这个主题编写的。比如:“下课十分钟”、“谈天说地”、“书画长廊”和“佳作欣赏”等

二、分工合作

主题确定好后,最好拟一些相应的栏目或小标题,然后就可根据各人的长处,各显神通了,负责画画的开始设计报头,为主题配画等,写作的负责寻找题材或自己作文,排版的着手布置版面、设置文字框的“对象属性”等,大家可从网上下载相关素材。

三、布局与排版

整个版面要求看起来整洁大方,排版时,使用[插入]、[写字框]命令后,再填入文字容要省事得多。

四、图片合成

可以在“画图”软件中进行裁剪、叠加。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掌握“关键字”和“分类”两种方法搜索网上文字和图片信息掌握下载文字和图片信息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用“关键字”和“分类”法搜索信息难点是下载文字和图片信息 实施班级:初一(3)班全体学生 5.时间:2003年5月25日(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 6.地点:学校机房 7.执教者:卢志红 二、背景 从教学思想方面来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信息技术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应该也需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式学习,小组指导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经过广泛检验证明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何将这些方法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地应用于具体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一直在思考。从学生一头来说,自从学习了浏览网页等内容之后,他们上课和上网的积极性很高,偶有教学内容和上网无关时,必定要向老师询问得一清二楚;但这种积极性后面也隐藏着不好的苗头,学生们对网上游戏、网上聊天也很好奇,常常是老师一不留神,他们就大胆越池,如何因势利导将他们的好奇性和积极性引导到学习上来,这一点我同样在思考。 促使我有这种新教法尝试的想法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课改开课任务。我做了以下尝试:课前由学生根据兴趣确立搜索信息的主题(将他们上网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并根据主题自己组成学习小组(便于小组指导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课堂学习也主要利用教师自己做的WEBQUEST课件由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充当教学组织者、学习辅助者的角色。 三、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对学生:“同学们,你们对网络上的哪些信息最感兴趣?下一堂课我们学习网上获取信息,课前同学们可以根据兴趣确立要获取信息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自己组成小组,下一堂课你们的座位可以根据小组来坐,我们要来个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找的资料最多,最好。”“好——”学生哗然。(学生已有自己定组的经验,所以这一点无须教师过多干预。)教师:做WEBQUEST课件,并将其放在教师机上,将属性设为共享。 2.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明确任务教师询问学生的搜索信息的主题,并将它们公布于黑板:追星一族、恐龙、非典、FLASH动画、奇闻异事、新闻并简单检查学生的坐位情况教师告学生:“各个小组都非常想从网上获取以上信息,那如何获取呢?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学,如何自学,这里有一个课件,它会教你,但你必须认真阅读才行。”教师演示课件的位置:“网上邻居——TEACHER——教你上网获取信息”教师演示打开课件的方法:双击INDEX图标。教师介绍课件的使用方法:“这是一个用网页来做的课件,目的是教你上网获取信息,使用方法和同学们在网上浏览网站的方法是一样的,课件的内容包括‘首页’、‘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任务’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过程’教你如何操作,‘结论’教你如何递交作业,等等”。 3.学生学习课件,开始搜索信息,教师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学生开始前顾后盼,想尽快地知道获取信息的方法,但很快安静下来,认真阅读各个网页。教师估计学生看得差不多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勐库中学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

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 =(2) (10)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

48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本研究从数千个案例中辑录了60个案例,选自28所实验学校、两所幼儿园。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进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 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与纯理论学习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①目的不同。纯理论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理论运用能力②方式不同。纯理论学习采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案例分析采取的是“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三、全课总结 四、练习:1、什么是信息?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pdf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爱莲说》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 ????????????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 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 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学初二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 班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浅显文言语句。 3.该班学生在参与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一年多后,都有一定的计算机 基础,能熟练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打写作文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 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ss平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本堂教学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节内容体现的课程内容标准条目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并形成报告。【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一新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会了电子表格的制作,能够借助简单的函数运算来分析数据。且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表格的基本修饰方法。 ②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 ③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技能目标 ①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②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③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情感目标 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①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以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青少年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们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到教学中来,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强调课堂教学主题,体现课 堂教学艺术的特色,为此我确立了"渐进性""灵活性"""原则,确立了"协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现在我说的这个案例是:第二册 :“输入和修改文章”中的第四模块[查找和替换] 这堂课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组内互相找不足并讨论学习10分钟 1、将学生分组,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搭配分在一组。 2、将要学习的内容用导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 案例实施过程: 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教师讲解: 有时我们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查找一个字或一个词,或者把文章中多次出现得一个词或者一段话,,换成另一个词或另一段更贴切的文字,当文章较长时,这是很麻烦的,可能找了半天也没完全找出来,word提供了查找和替换功能,有了它,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这类任务。 打开上一节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查找“喝酒”两个字。 第一步:将光标移到文章的开头。 第二步:单击菜单栏上的“编辑”,打开“编辑”菜单,再单击“查找” 第三步:在查找内容后面的文字框输入“喝酒” 第四步:单击查找下一处。 在查找与替换这堂课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自己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中跟随教师的讲解来一步一步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和疑难问题,首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老师.我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快,心里非常的高兴。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我能不能在查找与替换中只用替换而不用查找呢?”我觉得这个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动了脑筋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就鼓励他试一试,他很高兴的自己做了一遍,然后告诉我说可以,我表扬了他,让所有的同学都用一下他的做法,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他看起来更有劲头了。 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操作中发现很多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鼓励他,让他自己多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他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让他在动手和老师的鼓励中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同时也鼓励了其他同学,让他们有了前进的力量,有了学习钻研的热情. 然后我让学生将“送小龟回家”一文中的“小乌龟”替换成“小龟” 学生自己练习,我巡视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知道电脑记录着我们执行过的每一步操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操作错了,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取消按钮,,撤销前一步操作,多次单击该按钮,可以撤销前几步操作.如果撤销后又觉得还是撤销前的内容正确,可以再单击恢复按钮,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在学习中不断的把一些新的东西交给学生,学生会越来越有兴趣. 学生在练习完成后,互相找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是之更加完美. 替换完成后组内互相讨论,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在互相帮助中得到提高。 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想把文章中所有的“的”的下面加下划线,该怎样用查找与替换功能来完成呢? 我告诉学生在替换的过程中“的”并没有变,变得只有格式,我们在查找和替换内容中都该输入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我告诉他们怎样改变格式,学生觉得很新鲜,劲头十足,我及时的让他们自己完成并讨论过程。 教后反思: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自信,他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回答错误时,会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当他进步时,会得到热烈的鼓掌;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制作电脑小报 - 一、背景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 Word2000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脑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本节课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 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电脑报的设计和 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框架设计、操作上的制作困难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基本功竞赛试卷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基本功竞赛试卷 I 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总分4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1.5分,6小题,共9分) 1.下面有关4G网络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比3G通信速度更快 B.比3G网络频谱更宽 C.集3G与WLAN于一体 D.不受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 2.中国电信无线宽带上网有WiFi、3G、1X三种接入方式,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高速的无线上网服务。其中,WiFi方式采用的通信技术是() A.无线局域网技术 B. 红外技术 C. WAP技术 D. 蓝牙技术 3.下面哪款软件没有使用语音识别技术?() A.有道词典 B.谷歌Voice Search C.iPhone Siri D.科大讯飞 4.下面这个教案片断中对哪个概念把握有误?() A.Windows B.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 5.某货运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将行人撞倒后驾车逃逸,以下是几个事故现场目击人对肇事车车牌号的描述: A说:我记得该车的车牌号码上有4位阿拉伯数字,而且第一位不是0; B说:我记得该车的车牌号码是小于1100的数; C说:我用该车牌号码除以9刚好余8; 请问通过编程帮助警方尽快找到肇事车辆,采用哪种算法比较好?() A.分治法 B.解析法C.穷举法 D.递归法

6.下图是用GoldWave软件打开某音频文件后的部分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音频文件() A.只有一个声道 B.采样频率为44.1kHz C.时间长度约为1:52.634 D.属于Wave格式 二、简答题(共11分) 1.下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某校学生成绩登记表。(5分,每空1分) 图一图二 (1)如果想分别查看各个班级的总分由高到低的排名情况,即如图二所示,那么显然需要进行排序处理,请确定排序时需要的主要关键字________和次要关键字_________。 (2)实现表中的总分统计,我们一般使用公式或函数来实现。在图一中,如果要统计学号为120000004的学生的总分,我们可以设计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格数据图形化可以增强数据的可读性。上表中,为了反映该年级各班语文平均分的排名情况,适合使用柱形图;为了反映年级中各分数段的学生数占全体学生的比例时,适合使用_________图;为了反映学号为120000010的学生几次考试成绩的趋势时,适合使用_________图。 2.下图是两幅典型的位图和矢量图,请简述位图和矢量图在(1)技术原理、(2)图片特点、(3)适用场合等三个方面的差异。(6分) 三、案例分析(共20分) 阅读下述案例片段,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试分析该案例在教学流程(学习任务)设计上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0分)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青少年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们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到教学中来,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强调课堂教学主题,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为此我确立了"渐进性""灵活性"原则,确立了"协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现在我说的这个案例是: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三章中的《查找和替换》。 这堂课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组内互相找不足并讨论学习10分钟 1、将学生分组,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搭配分在一组。 2、将要学习的内容用导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 案例实施过程: 将教学任务和任务要求以电子稿的方式发给学生。 教师讲解: 有时我们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查找一个字或一个词,或者把文章中多次出现得一个词或者一段话,,换成另一个词或另一段更贴切的文字,当文章较长时,这是很麻烦的,可能找了半天也没完全找出来,word提供了查找和替换功能,有了它,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这类任务。 打开上一节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查找“喝酒”两个字。 第一步:将光标移到文章的开头。 第二步:单击菜单栏上的“编辑”,打开“编辑”菜单,再单击“查找” 第三步:在查找内容后面的文字框输入“喝酒” 第四步:单击查找下一处。 在查找与替换这堂课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自己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中跟随教师的讲解来一步一步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和疑难问题,首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老师。我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快,心里非常的高兴。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我能不能在查找与替换中只用替换而不用查找呢?”我觉得这个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动了脑筋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就鼓励他试一试,他很高兴的自己做了一遍,然后告诉我说可以,我表扬了他,让所有的同学都用一下他的做法,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他看起来更有劲头了。 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操作中发现很多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鼓励他,让他自己多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他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让他在动手和老师的鼓励中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同时也鼓励了其他同学,让他们有了前进的力量,有了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及简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及简评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美化文档”的第一小节。“美化文档”这节课的内容处于文章的修改与打印之间,是经过努力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篇精美文档的关键,是对文本录入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节是这一内容的开篇,它一方面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美化文档的着手点及基本思路,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以及掌握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方法;认识文字的特殊修饰效果,掌握其设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以及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教学难点: 合理地对文档的文字格式进行修饰,使之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四、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操作为手段,以发现为宗旨,以感悟为目的。 五、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和指导,控制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机练习,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资源 1、自制PowerPoint演示课件。 2、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 3、联想“传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制作者:张义万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懂得Word的启动、保存和退出。 ◆熟悉Word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综合操作方法。 ◆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 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过 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 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使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 设置。

成功之处: 1、教学引入设计新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常用 的数学函数的使用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 3、本节课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做完画圆程序,加入有交互性的InputBox函数和画圆语句时,老师可以讲得更少些。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总结InputBox函数的两个参数的作用,效果会更好。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Scratch:小猫走迷宫》公开课教案

Scratch《小猫走迷宫》教学设计 刘亚丽 一、教材分析 Scratch 是一门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其可以很容易的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动画,游戏,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三课,前两节介绍了scratch的界面和功能,角色的添加、绘制,角色造型的切换,舞台的设置,基本模块的简单应用等,本节课通过《小猫走迷宫》这个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熟悉“动作、控制、外观、侦测”等模块的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程序的编写做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内初班学生,大部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也是初次接触 scratch 软件,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添加、删除角色,造型编辑与切换,对Scratch编程创作有了一定的体会,能设计控制角色运动的简单脚本,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学生对学习本软件很高的兴趣,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方向键或键盘字母控制角色的运动。 2.学会使用,,等模块指令。 3.能够将插入到条件判断模块中,实现条件的选择功能。 4.会用模块表达角色心里想说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 2.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3.通过自己编写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成功喜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创作热情,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动作、控制、侦测”等模块的用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课题:统计分析数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数据筛选、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培养学生运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根据条件筛选数据。 2、多种关键字数据排序。 3、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分类汇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通过对学生提出一个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任务,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情景中的任务产生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该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使学生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而且使学生更知该操作的实用性。在对任务的操作中,若学生不会的可以查看学习资源:如点击任务边上的帮助视频、看教材、上网查询(已搜集了几个网址)或者请教同学、老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读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操作,而且培养了他们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操作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评价本班的期中成绩情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和环境] 1、教学对象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初识、建立、编辑、美化工作表。 2、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学生一人一机,能上互联网。 3、教学准备 课前把甲、乙、丙、丁4张其中考试成绩表(内含有8个任务)、1张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3个帮助视频,全部拷入学生机上。如下图是甲班其中考试成绩表及8个任务布置示意图。 1、在Sheet1数据列表上筛选出“”“总分”高于650的记录。 2、将以上筛选结果复制到Sheet2中,并将Sheet2重命名为“数据筛选”。 3、在Sheet1中清楚筛选结果。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设计

文档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年级) 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知道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知道、、、退格键、空格键的用法。 [操作领域] .熟悉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领域] .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个字母排列顺序和正确的指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知道哪一个是键盘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键盘。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广播用课件演示“键盘和鼠标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先介绍几个常用的按键: (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一下之后,如果发现键盘右上角的灯亮起来就表示现在是属于大写状态;再按一下这个键,如果灯灭了就表示现在属于小写状态。 (上档键)有两个符号的键表示输入上面的符号,而不按则表示 输入下面的符号。 (回车键)表示确认和分段 空格键按一下就表示输入一个空格 (退格键) 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教师:对键盘的认识,最主要是认识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问:我们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个) 问:到底他们是用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大家先来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出这两个字母?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与别的字母有什么不同?[突出表现] 介绍:为什么它们有突出呢?因为他们这样突出表现是方便我们的两只手的食手记得它,其他的手指就可以按时规律放在键盘上,这样我们以后用键盘的时候就不需要用眼睛盯着键盘。(教师示手指在键盘中的正确放位。) 、正确的指法如下: 第一组是左手食指负责的按键:;右手食指负责的按键:; 第二组是左手中指负责的按键:;右手中指负责的按键: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