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诊治指南

哮喘诊治指南
哮喘诊治指南

哮喘诊治指南

哮喘的就诊指南 1. 定义和临床表现类型

1.1定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难治性哮喘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ERS 和ATS 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发表了难治性哮喘的共识意见,认为难治性哮喘是在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

激素) ,甚至口服激素仍不能获得较好控制的哮喘。ERS 还指出,难治性哮喘应该是排除

患者用药依从性问题并去除导致哮喘恶化等因素后,经6个月规范治疗和严密随访仍不能

达到较好控制的哮喘。2019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难治性哮喘患者通常对糖皮质激素(激素) 的作用不敏感,并且经常不能达到与其他哮喘患者相同的控制水平。具

体讲,这类患者经GINA 推荐的第4级治疗方案,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控制药物加缓解药

物治疗,仍不能达到一种可接受的哮喘控制水平。但是GINA 没有对第4级治疗需要多长

时间才能诊断为难治性哮喘进行说明。

以上ERS 和ATS 的专家共识和GINA 对难治性哮喘的定义,其核心是强调" 难治性" ,这与目前多数哮喘患者经过以吸入激素为主的治疗即可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明显不同。由

此可见,目前的定义是对难治性哮喘临床治疗反应特性的定义。

本共识将难治性哮喘定义为采用包括吸入性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两种或更多种

的控制药物,规范治疗至少6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

1.2临床表现类型

过去曾有许多与难治性哮喘有关的术语,如难治性哮喘(difficult-to-treat asthma,difficult/therapy-resistant asthma ,difficult asthma ,refractory asthma) 、

难控制性哮喘(difficult to control asthma)、激素抵抗或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resistant asthma or dependent asthma) 、脆性哮喘(brittle asthma) 和致死性哮喘(near fatal asthma) 等。这些术语可以反映出学界对难治性哮喘的认识和定义还不统一,同时也可以看出难治性哮喘虽有" 难治" 的共同特征,但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类型。

1.2.1激素依赖性/抵抗性哮喘

这类患者常常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差,而且对激素治疗反应差,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激素抵抗,需要长期依赖大剂量吸入激素,甚至是口服激素。过去将

对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称为" 激素抵抗性哮喘" ,而实际上,真正对激素治疗完全无反应

的哮喘极为少见,过去认为的激素抵抗性哮喘多数经加大激素剂量和延长治疗时间仍然有

治疗反应。所以,多数所谓" 激素抵抗性哮喘" 只是相对性的激素治疗" 抵抗" ,又称为" 激素依赖性哮喘" 。

1.2.2脆性哮喘

分为两型。I 型的特点是尽管大剂量吸入激素治疗,峰值呼气流速(PEF)仍然旱大幅度的波动和反复哮喘发作;Ⅱ型的特点是在哮喘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致死性的哮喘发作。

1.2.3致死性哮喘

尽管这类患者在使用" 适当" 的治疗方法,但仍会发生致命或濒死的哮喘发作。发作时常伴有高碳酸血症和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2. 病理和病理生理学

2.1炎症机制

难治性哮喘的气道炎症存在明显异质性,具有不同的气道炎症表型。(1)嗜酸粒细胞型:部分难治性哮喘患者即使在使用大剂量全身性激素治疗情况下,仍可见明显的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气道炎症。这种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嗜酸粒细胞炎症可能与嗜酸粒细胞凋亡功能缺陷,以及大量前炎性介质干扰了激素抗炎作用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激素治疗不足有关。(2)中性粒细胞型:这类患者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导致哮喘难治的原因,还是长期使用激素的结果。这类患者气道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同时伴有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 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表达的增加,加重气道重塑。(3)少炎症细胞型(pauci-inflammatory

phenotype) :还有一些难治性哮喘患者不存在明显的气道炎症,而以气道平滑肌的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2.2气道重塑

难治性哮喘存在气道重塑。气道重塑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气道上皮、上皮下基底膜、平滑肌、胶原和血管等。气道重塑的发生与持续存在的气道炎症以及气道上皮的慢性损伤有关,伴随着一系列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TGF-β、双调因子、角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释放,这些因子可促进气道上皮-间质营养单位(epithelial-mesenchymal trophic unit,EMTU) 过度应答,导致气道和血管重塑的发生,包括上皮下基底膜和平滑肌层增厚、胶原基质沉积增加,从而导致气道壁增厚。此外,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比例增加,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小、中气道中形成黏液栓,也可导致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2.3遗传因素

哮喘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受多基因调控,如HLA 基因多态性、染色体5q 的多种细胞因子基因、IgE 受体、β2受体及激素受体等基因多态性皆与哮喘发病及治疗反应相

关。可以推测,难治性哮喘也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许多哮喘遗传因素也是难治性哮

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难治性哮喘的遗传因素研究不多,多认为与受体基因突变

及多态性有关。如难治性哮喘也存在性别易感性,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约为1:4; β2受体及激素受体基因皆存在遗传多态性,这两种受体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哮喘患者原发

性对哮喘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重症哮喘、夜间哮喘和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有β2受体基因

高频率的甘氨酸16,即16位的精氨酸被甘氨酸替换概率较高; 一些细胞因子受体基因突

变[如白细胞介素(IL)-4受体基因突变]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减低及严重发作有关;TGF-β和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突变可促进气道纤维化与气道重塑有关。

2.4激素反应性

难治性哮喘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吸入或口服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对于激素

抵抗性哮喘,激素并不能降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数量,也不能抑制气道黏膜的IL-4和IL-

5的mRNA 表达。原发性激素抵抗性哮喘为遗传因素所致,可能与激素受体基因或调控激

素受体功能基因的突变有关。继发性激素抵抗性哮喘可能与细胞因子、抗原、感染及炎症

反应有关,其中由细胞因子诱导的继发性激素抵抗也能伴有遗传多态性。在全身应用高剂

量激素时,继发性激素抵抗性哮喘常出现库欣样不良反应,并且继发性患者上午血浆皮质

醇水平降低,而原发性患者则不出现库欣样不良反应,其上午血浆皮质醇水平正常。研究

结果显示,继发性激素抵抗性哮喘患者激素受体存在可逆性缺陷,受体数目正常或增加,

受体结合配体与DNA 亲和力降低,而原发性患者不存在激素受体可逆性缺陷,受体数目减少,但受体结合配体与DNA 亲和力正常。

3. 导致哮喘难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3.1依从性差

这是导致我国哮喘难以控制的最重要和最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1)不按书面

治疗方案的剂量和疗程用药;(2)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估和监测自己的病情;(3)不能正确使

用药物吸入装置;(4)不能定期来医院复诊;(5)擅自采用许多所谓能" 根治" 哮喘的" 验方" 。

3.2呼吸道感染

儿童喘息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难治性哮喘。在成人,曲霉、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可能起一定作用。

3.3上气道病变

鼻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难治性哮喘患者中十分

常见。(1)鼻炎/鼻窦炎:约有80%的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其严重程度与哮喘气道炎症和肺功能异常有关,尤其是鼻窦炎。可能的机制有:①鼻-鼻窦-支气管反射。鼻

-鼻窦

黏膜上皮受炎症刺激后,经过副交感神经的鼻-支气管反射,即" 神经放大作用" 而

引起支气管痉挛;②上呼吸道炎性组织释放的炎症物质进入全身循环,在肺部组织产生生

物学作用,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③上呼吸道的炎性产物通过口咽,直接滴流至下呼吸道(即鼻后滴流) ,加重气道炎症和阻塞;④上下气道炎症使纤毛清除功能受损,上皮细胞下

的M-胆碱能神经受体暴露。治疗鼻炎、鼻窦炎能够改善哮喘控制,尤其是在需要全身使用激素的重度哮喘或治疗反应不佳的难治性哮喘。(2)OSAHS:随着OSAHS 病情的加重,哮喘的发病危险增高。OSAHS 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可能原因有:①呼吸暂停刺激喉、声门处

的神经受体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致气道反应性增高,甚至诱发喘息;②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使气道阻力、胸腔负压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哮喘发作;③OSAHS患者常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相伴随,胸腔负压和腹内压增高,胸腹压力差增加,易于反流,胃酸反流

引起喉炎及喉水肿,加重上呼吸道阻塞。

3.4环境致喘因素

常见的环境致喘因素有:(1)室内外吸入性变应原:尘螨、霉菌、花粉类、蟑螂等昆

虫类、动物皮毛和分泌物、丝织品等;(2)食物变应原:鸡蛋、牛奶、肉制品、豆制品、海

产品等;(3)职业性因素:动物或植物蛋白类、无机化合物类及有机化合物类等(如邻苯二

甲酸酐、甲苯二异氰酸甲脂) ,9%~15%的成人哮喘患者与职业有关,职业暴露会使哮喘难

以控制;(4)环境中刺激物:如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酸性气溶胶、甲醛和生物污染

物(如内毒素) 等;(5)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如暴露于二氧化氮、颗粒物(PM25)及烟雾等,随着空气污染水平的上升,哮喘急诊率和住院率升高。

3.5药源性

包括药物过敏和药物反应2种类型。药物过敏指患者对某种药物产生不耐受或变态反应,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及亚硫酸盐、酒石酸盐食物添加剂等,成人哮喘患者3%~5%对

阿司匹林过敏; 药物反应指因某些药物的药理机制而引起的哮喘反应,包括β2受体阻滞

剂(阻滞β2受体)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制剂(ACEI)等。

3.6胃食管反流(GRE)

GRE 是指胃内容物通过食管下端括约肌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症

候群,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5%~10%,哮喘患者人群的患病率为34%~89%。GRE 加重哮喘的

可能机制为:酸性胃内反流物刺激食管中、下段黏膜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也可由于微量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直接刺激呼吸道内迷走神经感

受器而引起气道收缩; 或吸入气道内的酸性胃液刺激、损伤呼吸道而产生化学性炎症,诱

发患者呼吸道反应性增高。对有典型GRE 症状的患者,如胸骨后烧灼感、反复发作性呛咳、进食酸性食物或饮料以及过量饮食后出现咳喘,应高度怀疑是否有GRE 。

3.7社会和心理因素

英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较贫困人群哮喘症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美国调

查过敏性哮喘患病率的研究结果显示,低收入哮喘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更高。情绪因素

可以引起哮喘发作,而哮喘本身亦会引起消极情绪反应,不良的心理因素是导致哮喘发病

及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哮喘患者可产生一系列紧张、焦虑、悲观及抑郁等消极情绪,应

激和抑郁可直接影响难治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和病情活动水平。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 显示,有显著心理障碍者重症

哮喘更为常见。压力和暴力犯罪与儿童哮喘严重程度相关,听到或看到过暴力行为、经历

过高度紧张的儿童患中重度哮喘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难治性哮喘患者通常有某些共同的心

理特征,如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无助感增强,甚至强烈否认病情,拒绝他人帮助等。这

些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哮喘患者的病情、病程和转归,还可以涉及到患者的生命质量、精神

状态、人格、家庭和社会。

3.8烟雾暴露

吸烟不仅是哮喘的触发因素,也是难治性哮喘的重要原因。吸烟和被动吸烟哮喘患者

比不吸烟哮喘患者症状更重、发作次数更多、肺功能减退更快,吸烟也是导致患者对治疗

产生抵抗的原因,例如吸烟使哮喘患者对吸入或口服激素治疗出现抵抗或反应降低,影响

茶碱类药物的代谢,导致其半衰期较不吸烟者缩短50%左右。被动吸烟妊娠妇女的新生儿,不但体重较低并且哮喘患病率明显增高,新生儿病死率与累计烟草消费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约35%急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有吸烟史。

3.9肥胖

肥胖已成为儿童和成人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母亲怀孕前肥胖,使儿童3岁内患哮喘

的危险性增加52%,出生时超重将来发生哮喘的危险度为1.2,儿童时期超重其患哮喘的

相对危险性增加50%,总体估计6.6%的儿童哮喘为超重所致。成人超重和肥胖使哮喘发病

的危险性增加,OR 值为1.51。肥胖导致成人和儿童哮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体重指数增

加导致哮喘相关误学天数、住院时间、急诊就诊次数和活动受限增加。肥胖儿童因哮喘住ICU 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使用氧气、沙丁胺醇和静脉使用激素的剂量增大。而且住院

时哮喘的程度重于体重正常儿童。难治性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70%难治性哮喘患者超重或肥胖。其机制可能为:(1)上调气道炎症:肥胖是以炎性细胞因子、急性炎症蛋白[瘦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C 反应蛋白(CRP)]等增加为特征的低度全身性炎症。(2)机械因素:由于肥胖者过多的脂肪在膈肌、胸壁和

腹腔内沉积,改变了气道力学,使肺和胸廓顺应性下降、膈肌位置上移,导致功能残气量、FEV1,和FVC 的下降,引起浅快呼吸,通气驱动功能受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体重指数增加,FEV1/FVC比值下降(每增加5个

单位,比值下降1%以上) 。(3)气道高反应性:肥胖者出现睡眠呼吸障碍和胃食管反流者

多于非肥胖者。

4. 诊断和临床评估

4.1诊断标准

参照ATS 、ERS 和GINA 对难治性哮喘的定义,结合临床实际的可操作性,本共识提

出以下诊断标准:(1)符合我国哮喘防治指南中哮喘的诊断标准;(2)排除患者治疗依从性

不良,并排除诱发加重或使哮喘难以控制的因素;(3)按照我国哮喘防治指南,采用第4级

治疗方案,即两种或两种以上控制性药物规范治疗和管理6个月以上,尚不能达到理想控制。符合以上3条标准的患者,可诊断为难治性哮喘。

4.2鉴别诊断

难治性哮喘在临床上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变应

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等,哮喘仅是其系统性疾病的一个部分,对这部分患者吸入激素

治疗难以奏效,需要全身激素治疗。另外,还有一些临床症状类似哮喘的疾病,如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心功能不全、肺血栓栓塞症、囊性纤维化、声带

功能障碍、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复发性多软骨炎、气管异物和肿瘤以及OSAHS 等,临

床上均可出现难以控制的气促或喘息,应仔细鉴别。

4.3临床评估程序

(1)判断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2)判断药物治疗是否充分,用药的

依从性和吸入技术的掌握情况;(3)判断是否存在未去除的诱发哮喘加重的危险因素;(4)与

具有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5)进行相关检查,判断是否存在与哮

喘相关或使哮喘加重的合并疾病;(6)反复评估患者的控制水平和对治疗的反应。

5. 处理

5.1患者教育与管理

1. 提高治疗依从性: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认可程度,提高其

依从性。

2. 掌握各种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

3. 准确评估和监测哮喘病情:常用的评估工具有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 、简易峰流速仪监测(PEF)和记录哮喘日记。

5.2避免环境刺激

1. 有效避免变应原:

(1)屋尘螨:每周用热水洗涤床单和毯子,用烘干机干燥或在太阳下晒干。枕头和垫

子加上密封罩。用地板而不用地毯,特别是在卧室内(可能的话,使用带过滤器的除尘器,用杀螨剂或鞣酸杀灭螨虫,但需确保做这些处理时患者不在家中) 。

(2)带毛动物:使用空气过滤器; 动物不要留在家中,至少不要留在卧室中; 给宠物

洗澡。

(3)蟑螂:经常彻底清扫房屋。使用杀虫气雾剂,但需确保使用气雾剂时患者不在家中。

(4)室外花粉和霉菌:当花粉和霉菌浓度很高时,关闭门窗,呆在室内; 出门时适当

佩带口罩; 有条件时变换生活居住环境。

(5)室内霉菌:降低室内的湿度,经常清洁任何潮湿的地方。

(6)职业性致敏原:确定职业性致敏原后,及时脱离接触,以免病情恶化。

2. 减少或避免空气中有害刺激因子,如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酸性气溶胶、

甲醛和生物污染物(如内毒素) 等。

3. 戒烟:戒烟对防止哮喘加重和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鼓励每一位有戒烟意向的吸

烟者接受咨询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5.3心理治疗

可能影响哮喘发作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隔离、婚姻问题、酗酒、焦虑和抑郁等。

对于部分存在精神障碍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应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对于因病情严重、长期多

方求医但病情仍控制不理想而引起的悲观失望和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等,应加强心理疏导。

5.3.1一般心理疗法

(1)认知重建:认知过程是情感的中介,适应性不良情感与适应性不良认知有关。帮

助患者改变对疾病、家庭、社会及生活事件的不正确认识,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2)疏导疗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对哮喘的病因、目前治疗水平和预后有清

楚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安慰,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家庭心理疗法:家庭成员,特别是哮喘儿童的父母或哮喘成人的配偶,应避免对

患者的厌烦和歧视,但也不能对患儿过分的宠爱,以免产生依赖心理。

5.3.2药物疗法

对于一般疗法无效的心理障碍患者也可采用药物疗法,采用抗抑郁和焦虑的药物。

5.4药物治疗

5.4.1激素

难治性哮喘患者常需要同时给予大剂量ICS 和口服激素治疗。

(1)ICS:一般来说,哮喘患者吸入激素剂量愈大,抗炎作用愈强。根据新版GINA ,

常用ICS 的大剂量是指每日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1000~2000μg ,布地奈德800~1600μg 或丙酸氟替卡松500~1000μg 。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每日吸入800μg 以上的布地奈德

或500μg 以上的丙酸氟替卡松,ICS 剂量的增加与其临床疗效(症状减轻和PEF 的增加) 的改善之间不成正比。对于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吸入大剂量激素可减少口服激素维持剂量,从而减少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2)口服激素:需要给予口服激素的情况包括:①慢性未控制和急性加重的哮喘患者,应先给予较大剂量的泼尼松(龙) 口服控制症状,再逐渐减少剂量,用最低剂量维持治

疗;②虽给予大剂量ICS 维持治疗,仍有频繁间歇哮喘发作,经常需要短时间口服激素治疗;③平时需要口服维持剂量的激素,哮喘加重时需要较大剂量口服激素。常用的口服激

素及推荐初始剂量:泼尼松(龙) 片,每日30~40mg;甲泼尼龙片,每日24~32mg。当哮喘

症状达到控制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口服激素剂量并定期通过哮喘控制测试(ACT)

和肺功能测定等监测哮喘控制水平。对于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应确定最低维持剂量,长

期口服治疗。

6. 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评价

6.1新型的ICS 、ICS/LABA及ICS/LABA/LAMA复合制剂

(1)环索奈德(ciclesonide):该药为前体药,吸入肺内后在酯酶的作用下生成有活性

的去异丁酰基环索奈德,其活性是前体药的100倍。环索奈德气雾剂的颗粒小,可以到达

远端细支气管,甚至肺泡,在肺内的沉降率超过50%,可以每日一次使用。该药吸入到肺

部后很快被代谢清除,全身性不良反应少。2019年GINA 推荐使用的环索奈德剂量低于布

地奈德和丙酸氟替卡松。

(2)ICS/LABA复合制剂:这类复合制剂有环索奈钞福莫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糠酸莫米松/福莫特罗和糠酸莫米松/茚达特罗等。每日一次的ICS/LABA及ICS/LABA/LAMA

复合制剂也在研发过程中。

6.2生物制剂

(1)抗IL-5治疗:IL-5是促进嗜酸粒细胞增多、在肺内聚集和活化的重要细胞因子。抗IL-5单抗(menolizumab)治疗哮喘,可以减少患者体内嗜酸粒细胞浸润,减少哮喘急性

加重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对于高嗜酸粒细胞血症的哮喘息者效果好。该药目前已处于临

床研究阶段。

(2)抗TNF-α治疗:哮喘患者体内TNF-α水平升高,TNF-α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

TNF-α治疗能特异性与TNF-α结合,从而阻断TNF-α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抗TNF-α治疗哮喘的疗效与风险各家报道不一,尤其是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大,如严重感染和

肿瘤的发生,甚至有死亡的个案报道。该药还需要扩大样本量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确定其疗效与安全性。

(3)其他生物制剂:目前有多个生物制剂处于Ⅱ期或Ⅲ期的临床研究阶段,如针对细胞因子的抗IL-4单抗、抗IL-9单抗以及炎性介质抑制剂等。

6.3新方法

平滑肌增生、肥大是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 是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气道平滑肌治疗哮喘的技术。通过支气管热成形术可以减少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数量,降低支气管收缩能力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国外报道支气管热成形术的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

更多关于哮喘的知识:https://www.360docs.net/doc/591280731.html,/xc/2019/0401/125017.html

哮喘治疗流程疾病发病人群症状

年长儿前驱症

状以过敏性鼻

炎为主,不发防止感冒, 口服药

热,连续打喷抗生素里面加上1. 抗原皮内试验沙福美米特特罗罗治疗方法检查药物 (salmeterol)、

嚏,流清涕,鼻抗过敏药如:咳特2. 痰液检查3. 血(Formoterol)和多见6岁前嗜酸性粒细胞计外源性哮喘粘膜呈苍白色,灵酮替芬扑尔敏,丙卡特罗发病数 4. 血清免鼻分泌物和末严重加上激素。另(procaterol)溴疫球蛋白E(IgE)梢血均显示嗜外注意脱离过敏化异丙托品测定酸性粒细胞增源 (Ipratropine

高,血清Ig E亦bromide)

升高

2. 痰液检查

3. 血糖皮质激素白三

性的反复发作、多见成人型抗炎、平喘、应用嗜酸性粒细胞计烯受体拮抗药扎

内源性哮喘皮肤试验大多哮喘激素数 4. 血清鲁司特、普鲁司

阴性,无明显季免疫球蛋白特、孟鲁司特,

节性以及色甘酸 E(IgE)测定

混合性哮喘所有人群都凡无法划分为1 让混合性哮喘1. 抗原皮内试验阿奇霉素、泼尼呈常年性或慢1. 抗原皮内试验

有可能外源性或内源患者立即脱离过2. 痰液检查3. 血松、二氢丙茶碱

性者均属于混敏环境有感染者嗜酸性粒细胞计

合性哮喘用抗生素。数 4. 血清

2 解除支气管痉免疫球蛋白

挛:常用茶碱类、E(IgE)测定

拟肾上腺素类、抗

胆碱能类、肾上腺

皮质激素来解除

支气管痉挛。

3 加强呼吸道湿

化,适当氧疗,纠

正水、电解质、酸

碱平衡紊乱,补充

能量,维持液体入

量2500~3000

ml 。

4 混合性哮喘持

续状态的处理:必

须作急症处理,除

去激发因素,有效

的药物控制,有效

氧疗等。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91280731.html,/xc/2019/0401/125040.html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 命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 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 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 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 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 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 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分级 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 应用价值。 2、控制水平的分级:这种分级方法更容易被临床医师掌握,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取得更好 的哮喘控制。控制水平的分级。 3、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 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 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 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 1 / 15

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速效 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 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 1-2 周后,FEV1 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 1 ~2 周)20%。 符合第 1 ~4 条或第 4、 5 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7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严重程度的分级: 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 度持续4级。 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 3 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 万人。(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 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 严重程度的分级: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 级。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 2. 急性发作时的分级:程度轻重不一。 四、哮喘的评估 (一)评估的内容 1. 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 2. 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 3. 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4. 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 (二)评估的主要方法1. 症状:2. 肺功能:3.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4.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5.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五、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一)哮喘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群体水平,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 (二)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⑴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 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⑵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

支气管哮喘疾病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疾病诊疗指南 【概述】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儿科常见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多种炎性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T 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气道狭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重。目前认为: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可逆性气道阻塞构成了哮喘的三大病理生理特点。其中气道慢性炎症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原因,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最基本的特点。 根据临床表现及其肺功能,支气管哮喘分为:1、急性发作期:患儿表现为突发咳嗽,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胸闷;体征可见胸廓饱满,叩诊双肺过清音,双肺可闻及哮鸣音,严重时呼吸音降低。2、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不同频度和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如喘息、咳嗽、胸闷。主要根据白天和夜间临床表现和肺功能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3、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儿童肺功能恢复到第一秒用力最大呼气容量(FEV1) 或最大呼气峰流速(PEF)>80%预计值,并维持3 月以上。

【病史要点】 1、既往反复发作和其它变态反应病史。家族中哮喘和变态反应疾病史。 2、起病缓急、有无精神刺激、疲劳、受惊等诱因。询问有关的先兆症状:感染性者可先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外源性者有胸闷,喉痒,喷嚏,流清涕;食物性者有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等。 3、询问本次哮喘持续时间,是否日轻夜重或持续严重。有无端坐呼吸,烦躁焦虑,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了解咳嗽轻重,痰的性质和痰液量。首次发作须注意与哮喘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呼吸道异物等鉴别。 4、院外和既往发作情况,何种解痉药有效。 【体检要点】 1、体位,精神和神智,面色,指甲粘膜青紫程度。 2、有无鼻扇,呼气三凹征,呼气延长,两肺呼吸音降低,哮鸣音,鼾音和罗音。同时注意阻塞性肺气肿体征。 3、哮喘危重状态是指哮喘严重发作,经合理用拟交感神经或茶碱类药物仍不能缓解称哮喘持续状态。应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注意意识、瞳孔、呼吸节律和深度、肌张力及四肢末梢循环。 【辅助检查】 1、血、痰中嗜酸性细胞计数外源性哮喘血、痰中嗜 酸性细胞超过300X10 6

【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

【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 八、特殊类型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一)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 A) CV 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101]。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CV A是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102,103,104,105],国内多中心调查显示其占慢性咳嗽病因的三分之一[102]。 CV A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106]。部分患者有季节性。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常伴发过敏性鼻炎。感冒、异味、油烟和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此临床特点不具诊断价值[107]。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最重要的条件,但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101,108],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绝大部分CV A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加,少部分显著增加,但总体增高比例不如典型哮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较高者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概率更高[109](证据等级C)。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FeNO增高提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但检测正常不能排除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

CV A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激素治疗反应,临床上须注意鉴别[110](证据等级C)。支气管结核有时亦可能会误诊为CV A。CV A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ICS加β2-受体激动剂有效,很少需要口服激素治疗,治疗时间在8周以上[101,108](证据等级D)。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治疗。LTRA治疗有效[101,108](证据等级D)。对于气道炎症严重的CV A或吸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短期使用中小剂量口服激素治疗。 (二)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 CTV A)近年来我国专家发现存在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 CTV A)[16],这类患者以中青年多见,起病隐匿,胸闷可在活动后诱发,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哮喘的病理特征,并对ICS或ICS/LABA治疗有效。 (三)围手术期哮喘管理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约在术前5~7 d至术后7~12 d。围手术期哮喘管理目标:降低围手术期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气道不良事件的风险。 1.术前准备:完整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及哮喘的良好控制是

小儿哮喘诊治指南

小儿哮喘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严重哮喘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致命,有关哮喘的定义、病因学、发病机制,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及诊断和治疗原则等,儿童与成人基本上相似,但儿童和成人哮喘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异。哮喘儿童正处于智能、身体,心理及免疫系统等不断生长发育过程,尤其在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儿童哮喘有其特殊的方面。 小儿哮喘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世界各地哮喘的发病率在0.1%~32%之间,差异接近300倍,其原因可能与遗传基因,年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种族,工业化,城市化,室内装修,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等有关。 诱因 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因素包括如下: 1,过敏原:过敏物质大致分为三类: 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婴幼儿哮喘中95%以上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如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现已证明合胞病毒感染可因发生特异性IgE介导Ⅰ型变态反应而发生喘息,其它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龋齿等局部感染也可能是诱发因素, ②吸入物:通常自呼吸道吸入,国内应用皮肤试验显示,引起哮喘最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屋尘,霉菌,多价花粉(蒿属,豚草),羽毛等,亦有报告接触蚕发哮喘,特别是螨作为吸入性变应原,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占有一定重要地位,儿童期对螨的过敏比成人为多,春秋季是螨生存地最短短适宜季节,因此尘螨性哮喘好发于春秋季,且夜间发病者多见,此外,吸入变应原所致哮喘发作往往与季节,地区和居住环境有关,一旦停止接触,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③食物: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食物过敏以婴

哮喘治疗指南-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12英文版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5 Y ears R R E P R O D U C E

O P Y R I G H T E D M A T E R I A L - D O N O T A L T E R O R R E P R O D U C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Board of Directors (2012) Mark FitzGerald, M.D., Canada, Chair Eric D. Bateman, M.D., South Africa Louis-Philippe Boulet, M.D., Canada Alvaro Cruz, M.D., Brazil Tari Haahtela, M.D., Finland Mark Levy, M.D., United Kingdom Paul O’Byrne, M.D., Canada Ken Ohta, M.D., Japan Pierluigi Paggario, M.D., Italy Soren Pedersen, M.D., Denmark Manuel Soto-Quiroz, M.D., Costa Rica Gary W ong, M.D., Hong Kong ROC GINA Assembly (2012) Louis-Philippe Boulet, MD, Canada, Chair GINA Assembly members from 45 countries (names are listed on web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280731.html,) O P Y R I G H T E D M A T E R I A L - D O N O T A L T E R O R R E P R O D U C

哮喘诊治指南

哮喘诊治指南 哮喘的就诊指南 1. 定义和临床表现类型 1.1定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难治性哮喘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ERS 和ATS 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发表了难治性哮喘的共识意见,认为难治性哮喘是在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 激素) ,甚至口服激素仍不能获得较好控制的哮喘。ERS 还指出,难治性哮喘应该是排除 患者用药依从性问题并去除导致哮喘恶化等因素后,经6个月规范治疗和严密随访仍不能 达到较好控制的哮喘。2019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难治性哮喘患者通常对糖皮质激素(激素) 的作用不敏感,并且经常不能达到与其他哮喘患者相同的控制水平。具 体讲,这类患者经GINA 推荐的第4级治疗方案,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控制药物加缓解药 物治疗,仍不能达到一种可接受的哮喘控制水平。但是GINA 没有对第4级治疗需要多长 时间才能诊断为难治性哮喘进行说明。 以上ERS 和ATS 的专家共识和GINA 对难治性哮喘的定义,其核心是强调" 难治性" ,这与目前多数哮喘患者经过以吸入激素为主的治疗即可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明显不同。由 此可见,目前的定义是对难治性哮喘临床治疗反应特性的定义。 本共识将难治性哮喘定义为采用包括吸入性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两种或更多种 的控制药物,规范治疗至少6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 1.2临床表现类型 过去曾有许多与难治性哮喘有关的术语,如难治性哮喘(difficult-to-treat asthma,difficult/therapy-resistant asthma ,difficult asthma ,refractory asthma) 、 难控制性哮喘(difficult to control asthma)、激素抵抗或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resistant asthma or dependent asthma) 、脆性哮喘(brittle asthma) 和致死性哮喘(near fatal asthma) 等。这些术语可以反映出学界对难治性哮喘的认识和定义还不统一,同时也可以看出难治性哮喘虽有" 难治" 的共同特征,但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类型。 1.2.1激素依赖性/抵抗性哮喘 这类患者常常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差,而且对激素治疗反应差,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激素抵抗,需要长期依赖大剂量吸入激素,甚至是口服激素。过去将 对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称为" 激素抵抗性哮喘" ,而实际上,真正对激素治疗完全无反应 的哮喘极为少见,过去认为的激素抵抗性哮喘多数经加大激素剂量和延长治疗时间仍然有 治疗反应。所以,多数所谓" 激素抵抗性哮喘" 只是相对性的激素治疗" 抵抗" ,又称为" 激素依赖性哮喘" 。 1.2.2脆性哮喘

哮喘诊疗指南解读(GINA2018)

1. 哮喘的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由正常状态变为急剧恶化,甚至有些急性发作患者在以往并未被诊断为哮喘,首次急性发作即表现为哮喘的发作症状。 2. 应筛选具有致命性哮喘危险的患者,进行反复的评估。 3. 哮喘急性加重期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患者记录哮喘日记,进行自我管理,症状加重期初期的管理和院内急性加重期的管理。 4. 所有的哮喘患者都应建立适合自己病情的哮喘记录,以便更好地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1)哮喘记录应包括何时及如何改变药物使用,口服激素及症状治疗失败时的相应处理措施。 (2)哮喘症状急性恶化患者应立即至就近急诊治疗。 (3)患者的行动计划应根据症状或呼气峰值流速而安排。 5. 为哮喘急性发作提供初始及急症处理设施。 (1)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脉搏及氧饱和度、肺功能评估急性加重的程度,同时应用氧疗或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 (2)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应立即转移至急诊治疗,如出现嗜睡、昏迷或寂静胸提示重症哮喘,应送往 ICU 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应用 SABA 及异丙托溴胺、控制性氧疗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3)治疗措施包括重复吸入 SABA、早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性氧疗,1 小时后根据患者症状、氧饱和度、肺功能评估治效。 (4)异丙托溴胺仅推荐用于重症哮喘。 (5)静脉给予硫酸镁可以用于初始治疗无效的重症哮喘。 (6)胸部 X 线检查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7)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初始治疗的反应、最近及既往急性加重情况及家庭护理能力决定是否住院治疗。 (8)出院后应继续进行后续治疗,包括维持或逐步加量药物治疗 2 ~ 4 周,并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减药减量。 6. 抗生素不用常规推荐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7. 哮喘急性发作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1)回顾患者症状控制情况及有无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2)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给药维持治疗 2 ~ 4 周以预防进一步加重。 (3)检查吸入装置有无异常。 什么是哮喘发作?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逐步加重的咳嗽、气喘、胸闷、呼吸困难及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等,这些变化常常表明患者需要改变治疗的方案。哮喘急性发作的情况既可以发生在既往诊断为哮喘的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哮喘患者发现的首次表现。哮喘的急性发作可与上呼吸道感染、花粉或过敏原接触,空气污染相关,也可与哮喘吸入装置的不规范使用相关。然而部分患者也可在没有接触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突然急性发作。重症哮喘亦可发生在轻症哮喘及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中。 如何识别具有高死亡风险的哮喘患者: 1. 既往因哮喘急性发作接受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 在过去几年曾有因哮喘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或急诊紧急处理的病史 3. 近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4. 目前没有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 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作者:林江涛 文章号:W092094 2013-9-2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3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对推动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哮喘防治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检测设备、哮喘治疗药物不全、医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指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行。因此,制定切合实际的,适应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基层版指南”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哮喘的总体防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充分听取基层医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患者可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可根据条件做以下检查,如任一结果阳性,可辅助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简易峰流速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20%),见附件1。(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 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 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诊断 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 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 染、运动等有关。(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上述症状可经治 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 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 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 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 积(FEV1)增加15 % 以上,且FEV1 增加绝对值> 200 ml ;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 (exacerbation) 、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和缓解期。慢性持续期 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 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 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应分 为三个部分。 1. 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包括新发生的哮 喘患者和既往已诊断为哮喘而长时间未应用药物治疗的患 者。见表1。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一、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 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中华医学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司委托开始组织编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具体编写工作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联合各专科分会共同协作完成。此编写工作是落实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新时期"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分级诊疗建设,推动国家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基层指南既充分考虑适宜对象的需要,同时要求具备科学性和同质性,强调精炼、实用和可操作性,涵盖诊疗、防治管理,且每个指南均包括2个版本,在传统完整版基础上,同时推出实践版。已启动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主要疾病的指南制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目前经过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组的呼吸专家和全科专家们以及来自基层一线的全科医生们的充分沟通、反复论证及审修,部分常见呼吸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已正式完稿,将在本刊陆续刊出。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针对基层指南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我们编写出基层真正适用的疾病诊疗指南,共同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

一、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近年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 000万人。亚洲地区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近年来平均哮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中国的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2010年在中国7个地理区域的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China asthma and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study),简称CARE研究,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4岁以上164 215人,其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1.24%。此外,有研究表明中国轻度哮喘占全部哮喘患者的75%左右,轻度哮喘同样会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导致活动受限、误工。 (三)分期 1.急性发作期: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简介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沉积或纤维化修复使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病变主要累及中等大小支气管,病变可以广泛,也可以局限; 左肺下叶最为常见。支气管扩张症,可伴有支气管大量萎陷,支气管萎陷部位远端的所有气道及肺泡均出现不张,使肺叶呈现无气状态。 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为多见。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因素是支气管一肺脏反复感染和阻塞,两者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感染灶,可触发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异常将造成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害,支扩的管壁组织内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同时亦有体液免疫异常。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支气管一肺感染百日咳、麻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或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2. 支气管阻塞吸入异物、肿瘤、黏液填塞、肺门淋巴结肿大、获得性支气管疾病。 3. 遗传性缺陷纤毛缺陷(如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综合征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囊性纤维化。 4. 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 5. 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 6. 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Yasung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 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 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过去曾认为近50年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这一观点并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症并非少见病,长期以来对这一疾病缺乏重视,同前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支气管扩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 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 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 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 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分期 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二、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很多变应原和触 发因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病 毒、细菌、支原体);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霉菌、蟑螂等);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等);职业性因素(面粉加工、动 物饲养、大棚种植及塑料、纤维、橡胶制造等行业);食物(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阿司匹林、抗菌药物等);非变应原 因素(寒冷、运动、精神紧张、焦虑、过劳、香烟、厨房油烟、空 气污染、刺激性食物等)[1]。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断标准 1.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证据: 有气流受限的证据[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有一次气流受限的证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0.75],同时具备以下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阅读提示: 1.哮喘控制药物:推荐首选ICS-福莫特罗,不再推荐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等SABA。(见阶梯治疗方案) 2.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定义更新为: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3.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大剂量ICS;LABA、LTRA、LAMA 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哮喘流行病学 01 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 2014年亚洲哮喘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亚洲成人哮喘患病 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 亿,较1990年增加了12.6%。 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 万,患病率为4.2%。 02 哮喘的控制现状 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 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 其中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2017年调

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 改善。 图1:2008年和2017年我国10个城市哮喘控制情况 03 2020版哮喘分期(根据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期: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临床控制期: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哮喘诊断与评估 01 哮喘诊断标准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疗规范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 【病因】 一、外因: 1.吸烟; 2.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3.理化 因素。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支的诱发病因之一; 4.气候。 寒冷常为慢支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5.过敏因素。 二、内因: 1.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诊断要点】 一、症状 1、咳痰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2、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3、反复感染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4、气喘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慢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二、体征 1、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罗音,咳漱后可减少或消失; 2、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可听到啸鸣音和呼气延长; 3、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