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气候类型分布对应情况如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气候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地区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气候气候极地地区

特殊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不完全对应的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带—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苔原气候—苔原带—苔原等等,这就使我们较易掌握这部分内容。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一、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两类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和萨瓦纳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地区差异显著。在降水多的地区如南亚的东北部、印度半岛西岸、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都处在迎风坡,降水很丰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类似热带雨林,只是在旱季时,不少树木有落叶现象(如抽木)所以叫热带季雨林(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属之)。

而在内陆或背风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内地、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东部等处,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即萨瓦纳带)。这里也就成了亚洲唯一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也有分布)。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多种自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个广泛的概念,因气候差异显著,可分为四个亚类: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相应必有四个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如中欧东欧和北美五大湖及东部沿海,往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而过渡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由于还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影响,有的荒漠不一定在大陆中心地区,各带延伸方向也不尽相同,但具有明显经向地带性。在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侧,就是东西向呈完整带状分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几乎横贯整个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多,但蒸发弱,仍相当湿润,能生长耐寒的针叶树(如云杉、冷杉、落叶松、柏等)。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只分布在南美洲南部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只有一个亚类:温带荒漠气候,所以也只有一个自然带—温带荒漠带,且呈纵向分布。这是由于本区的西风,受安第斯山阻挡,背风坡降水稀少,而沿岸又有北上的福克兰寒流影响的缘故、这是世界上大陆东岸有荒漠分布的唯一地区。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共同对应一个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两类气候影响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都较湿润,能满足阔叶树的行长,但冬季都有一个相对低温过程,故树木都要落叶。这一自然带在欧洲就同温带大陆性气候湿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联成一片,范围很大,从西海岸一直延伸到东欧平原甚至越过乌拉尔山抵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端。在东亚温带季风区的北部则属亚寒带针叶林带(如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的北海道等)。

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相同的自然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非洲南部东侧也有这类自然带分布。这里处在德拉肯斯堡山的东侧,面向来自印度

洋的东南风降水较多。在南美洲,只在其北部(巴西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南部地区(乌拉圭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却是草原带。

五、澳大利亚热带荒漠南侧是萨瓦纳带吗?大家知道萨瓦纳气候区一般都靠属夏雨型,即夏季因受赤道低压带南移影响而多雨。而从热带荒漠向亚热带森林(地中海气候)过渡的草原地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导致多雨,故应属冬雨型,所以该处草原带应为亚热带草原带,这样自然带分布就符合规律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普遍规律,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个别的特殊的一些现象,这也正是如何运用学过的各类知识来解答各地地理现象,考查学生智力能力的关键所在。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复习:世界的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2、该地可能是() A.北京B.洛杉矶C.巴西利亚D.开普敦 【解析】1、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可判断该气候类型位于南半球。其次,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即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解析】2、选项中的四个城市,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属地中海气候。 【答案】C D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题。

3、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4、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B.大气环流 C.地形D.纬度位置 解析:第3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A .C 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将在图中④地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基地海拔约2 900 m,距离该大学所在的城市约100 km。该基地将成为我国第二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据图完成题。 5、图中①地、②地、③地、④地与甲、乙、丙、丁气候资料相匹配的一组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第2讲《地图》 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CO 、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5.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4)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十分考验学生记忆力的科目,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人文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 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 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 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气候 1. 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 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 月或1 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 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南半球的 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特征要点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透析】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 1.地带性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浙江文综卷,3、4,8分)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⑴~⑵题。 ⑴下图为北纬 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它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 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每个地区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都不一样,那么北京高考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1)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1)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1)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

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2)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 基地.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 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4)华东地区铁矿华 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精华版)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 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 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高考地理气候类例题解析

高考地理气候类例题解析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9—11题。 9.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10.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11. 丁处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雨天多,云雾多 【解析】9. C 10. A 11. B 9、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知此地位于南美洲北部,乙地附近的河流为亚马逊河。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甲地为特殊的气候类型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为:1)纬度低,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第9题选C。 10、丙地位于20°S大陆西岸,东南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多晴朗天气,多裸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因此,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11、丁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上,海拔高,气温低。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知识点一: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知识点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10讲-气候类型(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10讲: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2019·深圳模拟)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1~3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3.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解析:第1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第2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第3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A 2.B 3.C (2019·阜宁中学月考)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回答4~5题。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艺术生)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中不断积累,下面是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19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19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

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19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doc

2017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2017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一)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 W往东至160 E为东半球,20 W往西至160 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 在东经1 的东面,在西经170 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017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二)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 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