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

一、地下室抗浮水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场地土层差异性,场地地下水复杂多变性,给地下室抗浮水位的确定带来了较大困难,但抗浮水位又是地下室抗浮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究竟如何做到既安全又合理的确定?勘察、设计人员应遵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的相关规定进行勘察和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第

1、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用实测最高水位,无长期水位观察资料时,应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2、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

3、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按勘察报告显示现场无承压地下水,地下水的分布只存在单一的潜水层。而且土层为不透水层,地质条件较好。实测水位应为黄海6米左右。。

二、抗浮验算的几个参数

《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第,对于抗浮结构的设计,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用应是第一可变荷载,在进行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时,它的分项系数取为1.27;即,在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时,结构有利组合时抗力的分项系数取1.0,水浮力的基本组合设计值为标准值乘上1.27。当计算整体抗浮的稳定性时,抵抗力只计入永久荷载,水浮力采用标准值乘以抗力系数Ks(取1.05)。但其水浮力的作用和结构的受力性能应是相似的。

三、中国工程院张在明院士关于地下水作用机理的论述

关于地下水的作用机理,张在明院士所著《地下水与建筑基础工程》一书作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在院士厚厚一本的著作中,摘抄如下内容:

1)真正处于静止状态的地下水是很少的,水在土体中多是流动状态(渗流),渗流是复杂的三维空间课题,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渗流现象在工程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异。

2)土中的孔隙是下水储存的场所,又是地下水运动的通道,由渗流分析引伸出的孔隙水压力分析,是地下水对建筑工程作用分析的基础。

3)历史最高水位、近期最高水位,都不能直接作为抗浮水位提供。

要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设计抗浮水位标高,必须要有长期观测资料,了解各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和运动规律,作渗流分析求取地下水对基底的压力,按基底最大压力提供抗浮水位标高。也就是说,正确确定基础底面处地下水的压力,是提供建筑物设计抗浮水位标高的前提。

4)基底的水压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水位的高低,还和水的存在形态相关。书中举了2个例子,例1:按最高水位和近年最高水位确定的浮力分别是92kPa和69kPa,而经过渗流分析得出的浮力只有

36 kPa。例2:基底埋深11M,按传统设计方法,抗浮设计水压力

是10t/㎡左右,而经过渗流分析得出的基础底水压力只有1t/㎡左右,相差10倍。说明将水压力按传统静水状态确定的做法,估计

过高,造成浪费。

5)诚如张院士所述,以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作为抗浮水位标高提供才是科学的,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与水位高低有关,还与水在土体中的连通条件有关。就以现场为例,现在已经挖至2.85米,按勘测提供的水位数据那么就有3t/㎡左右的水压力,那么水是很难抽干的,而事实是现在根本没有出现地下水。那么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抗浮计算进行相应的论证。

四、现场的地下室抗浮方案:

为了做到既安全又合理的加快建设的工期,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我单位提出以下的方案进行专家的论证。

1)由于现场的地质情况,地下没有承压地下水。只有潜水层,地下水都是地表水的渗入来补充的。而且地下室包

括底板下土质情况为承压性很好的不透水土质,其渗透

系数为10-7米/秒,故我们的方案为底板四周往下翻300

的梁阻挡向地下室底板下渗入,按照计算水要渗入地下

室底板下需要0.9/24*3600*10-7米/秒=205昼夜。按照现

在的水利设施不可能半年多时间地表水位还在室外地坪

以上,换句话说就是房子还泡在水里。。这样就消除了水

对基底的压力,也就没有水浮力了。

2)根据以上的计算,就算地表水整年处于丰水期按照这个土质水的渗透系数为10-7米/秒,那么就算按照33000平

米的渗透面积来计算,根据可由达西定律求得:q=

KI=1*33000平米*10-7米/秒*3600*24=285.1立方/昼夜

(因为是渗透作用I这个无量纲系数取1.0)。那么我们

把这部分水可以引入减压池,来消除水对基底的压力。我们提出的方案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

1、本地块地下水没有承压水层,地下水全部来自地表水的

渗透来进行补充的。

2、本地块的土层土质是单位承载力较好的能满足结构承

载要求的不透水土质。

地下室抗浮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东莞市常平正成步行街F、H、G商铺地下室抗浮加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东莞市常平正成步行街F、G、H商铺地下室为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面积约为6264平方米。基础采用砼片筏基础,由于结构自重小于浮力,故本地下室底板局部抗浮严重不足,现地下室工程○5~○24、○A~○L轴底板出现上浮现象,地下室底板、顶板均出现大量裂缝,需进行处理,以防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加固处理工程的设计及施工。 我公司技术人员对工程事故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了相关资料,提出采用预应力抗浮锚杆加固处理的设计方案。并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实际状况,为使本工程能按期、保质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抗浮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二、地质概况。 根据核工业部广州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正成步行街二期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下伏土层厚度14.0~23.7米,平均17.75米。按土性特征和工程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5个土体单元层,基底岩石为下古生界片麻岩,兹评述如下: ①素填土:全场成层连续分布,厚度为1.7~2.0米(底部0.2~0.3米的灰色耕表土包括在内),平均1.83米。 ②粘土层:薄层全场连续分布,厚度0.9~1.9米,平均1.45米。

③淤泥层:中厚~薄层连续分布,层顶埋深2.9~3.7米,层厚0.3~2.0米,平均0.91米。 ④砂层:巨厚层全场连续分布,层顶埋深3.7~5.0米,层厚9.1~12.7米,平均厚达11.39米。 ⑤砂质粘性土:不连续分布,系基底片麻岩的风化残积土,层顶埋深 14.1~16.4米,层厚变化很大,1.2~7.3米不等,平均2.97米。 2、基底岩石条件 基岩为黑云母片麻岩,根据现场观察和标贯试验值,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岩三个岩带,兹评述如下: ⑥全风化片麻岩:层顶埋深14.0~22.3米,层厚变化大,0.5~4.0米不等,平均2.14米。 ⑦强风化片麻岩:连续分布,所有钻孔均有见及,层顶埋深14.5~23.7米,层厚1.3~6.1米,平均2.82米。 ⑧强风化片麻岩:揭露厚度1.0~3.6米,平均2.34米;岩面埋深18.5~27米不等,起伏变化较大。 三、设计概况 本工程锚杆为永久性锚杆,按永久性锚杆设计,锚杆施工前先进行降水井的施工及抽水。 1、降水井的设计:本工程共需布置降水井12个 (1)降水井孔径200㎜,内置160㎜滤水管,井底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少于1m; (2)滤水管采用PVC塑料管,壁厚3mm,外包铁丝网和塑料网;

地下室结构抗浮因素与预防技术措施

地下室结构抗浮因素与预防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影响地下室抗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提出解决抗浮技术措施,以解决地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预防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worked the practice,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basement anti_floating,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solve anti-uplif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engineer. 【key words 】the basement; Anti-uplift; Preven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影响地下室结构上浮因素 1.1抗浮水位的影响与选取 建筑设防水位的确定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水头差,黄志仑《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中认为水头差为地下水位与基础底面的差值。如高层楼房:假设其基础底面位于潜水层下h 处,由于水头差的存在,必然会有渗透,经过若干年,渗流将达到稳定。

假定原地面水位不变,若干年后的水头差应小于h,基础底面所受浮力就要减小。而对于临时性构筑物如基坑工程,一般基坑开挖时采用支挡和隔水措施,基坑内外因水头差而形成渗流,水头差就更难确定。在地面下数十米的深度内,存在多层地下水,其水头高差选择更要仔细研究,要确保安全情况下的经济合理。 1.2地下室上部结构荷载取值 对于于上部结构重力G,应结合具体情况考虑:当地下室面积与上部主体结构面积相等时,可比较地下室水浮力与建筑总荷重的关系,判断是否可能发生上浮。但当上部主体建筑有裙房时,采用地下室总荷重只能计算到裙房的楼层;当地下室面积大于上部主体建筑±0.00 层面积,或按裙房楼层比较浮力与建筑物总荷重,浮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应以竖向受力构件为单元分析浮力的平衡状态,特别是边柱、角柱和上部没有压重的单元;对于地下室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之建筑物,应慎重验算地下水之浮力作用,在验算建筑物抗浮能力时,应不考虑活载。 1.3地下室刚度 对于高层建筑下的地下室结构,传统设计方法将底板上的高层主楼、低层裙房和纯地下车库分别与地下水浮力进行比较计算,而实际上诸多设计人员仅用建筑物基底的平均荷载(基底平均反力)与浮力比较来决定考虑结构上浮问题。

地下室抗浮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东莞市常平正成步行街F 、H 、G 商铺地下室抗浮加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东莞市常平正成步行街F 、G 、H 商铺地下室为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面积约为6264平方米。基础采用砼片筏基础,由于结构自重小于浮力,故本地下室底板局部抗浮严重不足,现地下室工程○5~○24、○ A ~○L 轴底板出现上浮现象,地下室底板、顶板均出现大量裂缝,需进行处理,以防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加固处理工程的设计及施工。 我公司技术人员对工程事故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了相关资料,提出采用预应力抗浮锚杆加固处理的设计方案。并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实际状况,为使本工程能按期、保质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抗浮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二、地质概况。 根据核工业部广州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正成步行街二期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下伏土层厚度14.0~23.7米,平均17.75米。按土性特征和工程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5个土体单元层,基底岩石为下古生界片麻岩,兹评述如下: ①素填土:全场成层连续分布,厚度为1.7~2.0米(底部0.2~0.3米的灰色耕表土包括在内),平均1.83米。 ②粘土层:薄层全场连续分布,厚度0.9~1.9米,平均1.45米。 ③淤泥层:中厚~薄层连续分布,层顶埋深2.9~3.7米,层厚0.3~2.0米,平均0.91米。 ④砂层:巨厚层全场连续分布,层顶埋深3.7~5.0米,层厚9.1~12.7米,平均厚达11.39米。 ⑤砂质粘性土:不连续分布,系基底片麻岩的风化残积土,层顶埋深14.1~16.4米,层厚变化很大,1.2~7.3米不等,平均2.97米。 2、基底岩石条件 基岩为黑云母片麻岩,根据现场观察和标贯试验值,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岩三个岩带,兹评述如下: ⑥全风化片麻岩:层顶埋深14.0~22.3米,层厚变化大,0.5~4.0米不等,平均2.14米。 ⑦强风化片麻岩:连续分布,所有钻孔均有见及,层顶埋深14.5~23.7米,层厚1.3~6.1米,平均2.82米。 ⑧强风化片麻岩:揭露厚度1.0~3.6米,平均2.34米;岩面埋深18.5~27米不等,起伏变化较大。 三、设计概况 本工程锚杆为永久性锚杆,按永久性锚杆设计,锚杆施工前先进行降水井的施工及抽水。 1、降水井的设计:本工程共需布置降水井12个 (1)降水井孔径200㎜,内置160㎜滤水管,井底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少于1m ; (2)滤水管采用PVC 塑料管,壁厚3mm ,外包铁丝网和塑料网; (3)在滤水管与井壁间采用碎石砾料填充,且在井底填碎石厚度不少于200㎜。 2、抗浮锚杆设计:本工程共需布置180条锚杆 (1)锚杆设计竖向抗拔力为N=700kN ,锁定值为400kN (2)锚杆钻孔倾角为90°竖向,孔径150mm 。每条锚杆长约27m ,其中自由段长度L f =5m ,锚固段段长约L a =22m 。终孔条件:进入中风化岩层不少于5m 或进入强风化及以上岩层不少于11m ; (3)锚杆材料采用5×7φ5的钢绞线,钢绞线采用270K 低松驰型,标准强度值为1860N/mm 2。锚

浅谈几种常用的地下室抗浮措施

浅谈几种常用的地下室抗浮措施 摘要:本文对各种抗浮措施的原理、适用性、对工期的影响和工程造价进行了 总结。结合现有工程,就地下室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几种抗浮措施进行分析对比, 总结出各种抗浮措施的优缺点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抗浮措施、配重法、盲沟排水法、抗拔桩法、抗浮锚杆 0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商业等基础设施的 不断建设,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因为其可开发面积大,且 不对地上其它建筑功能产生影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二线城市中,两层地下 室的高层建筑已非常常见,3~5层地下室的大型公共建筑也越来越多。地下水对 建筑物的影响已不可忽视,在有些区域甚至起到了控制作用,在各种多层地下商 场和车库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抵抗地下水的水浮力,人们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 取了不同的抗浮措施。常见的基础抗浮措施主要有配重法、盲沟排水法、抗拔桩 法和抗浮锚杆四种。 本文选用深圳一项目作为案例,对四种抗浮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结 论和建议,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1 工程案例背景 本项目分为一大一小两个地块,场地周边较为平坦,其中大地块有两层地下 室加一层半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上有1.5m覆土,经典柱跨为8mx8m,抗浮水 位约为9.5m,底板下强风化花岗岩土层埋深约10~30m;小地块有两层全埋地下室,顶板上覆土同样为1.5m,经典柱跨为8mx8m,抗浮水位约为8.4m,底板下 局部区域直接揭露强风化花岗岩土层,其他区域部分揭露了粉质黏土层和全风化 花岗岩土层,强风化花岗岩土层埋深最深达到30m。 2 常见的抗浮措施 2.1配重法 配重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增加建筑物自身的重量来抵抗水浮力。为了不给 上部结构额外增加负担,通常选择在底板上增加重量来实现,具体的实施方法有:1)增加底板厚度;2)降低底板标高,并在底板上填土或浇筑毛石混凝土,再做 建筑面层;3)在底板下下挂配构造钢筋与底板相连的毛石混凝土。这种方法的 优势是简单灵活,直观有效,缺点是不管采用以上哪一种实施办法,都会同时增 加水浮力,相当于新增的混凝土或填土只能考虑浮容重来抗浮,会造成较大的材 料浪费。当地基承载力较差时,还需要考虑此部分附加重量带来的额外基础沉降。基于以上原因,配重法一般较少采用,多数时间用于水浮力较小或局部抗浮不足 的情况。 2.2盲沟排水法 盲沟排水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在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外墙周边设置相互贯 通的排水盲沟来把水引走,从而实现减小水浮力,使主体结构满足抗浮的目的。 用于地下室抗浮的盲沟分为永久自流式和永久抽排式两种,其中永久自流式盲沟 适用于建筑场地位于单向斜坡地段,地下室两侧埋深存在一定差异,潜水水头线 同地表坡线大致平行的情况,这种盲沟的设计要考虑到周边场地的长期规划,保 证出水口通畅;永久抽排式盲沟适用于周围地势同拟建场地标高大致相当的情况,

地下室底板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湘质监统编 施2015-31 康桥美郡10、11号楼抗浮锚杆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康桥美郡10、11号楼编号:

株质安监统编 2008施管-11 康桥美郡10、11号楼抗浮锚杆施工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康桥美郡10、11号楼工程302011□□ 注: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准随意变更修改,确因客观原因需修改时,应接原审核、审批程序办理。

目录 第一章施工条件·1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第二章抗浮桩(锚杆)设计··1 一、抗浮锚杆结构设计主要参数··1 二、抗浮锚杆拉力设计参数··1 第三章施工组织和措施·1 一、施工准备·1 二、施工进度安排·3 三、抗浮桩锚杆施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3 第四章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 一、质量控制措施·5 二、质量保证具体内容··5 三、材料质量要求及节约措施··5 第五章季节性施工措施··7 一、季节性施工进度保证措施·6 二、季节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6 第六章文明施工与安全措施··7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7 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8 三、环保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9 第七章锚杆平面布置图及结构详图··10

第一章施工条件 一、编制依据: 1、由北京世纪千府设计的《睿泰·康桥美郡10、11栋施工图纸》。 2、由湖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政府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工程概况: 睿泰·康桥美郡10、11栋位于株洲市天元区,紧邻泰山西路,与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区隔泰山路相望。两栋均为高层现浇钢筋砼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第二章抗浮桩(锚杆)设计与基本试验 一、抗浮锚杆结构设计主要参数: 1、抗浮锚桩(杆)总数:91根(见锚杆平面布置图)。 2、钻孔体:锚孔直径150mm,锚杆锚入完整中风化岩层不小于4m,锚杆长度不小于5.2m。 3、固结体:采用M30水泥沙浆,灰沙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0。 4、锚杆:采用锚筋3Ф25HRB400钢筋相互点焊。 5、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负二层地下室底板均已进入中风化泥质粉沙岩,抗浮水位高于地下室负二层结构底面6.3m。 6、抗浮基本试验锚杆共计5根(在锚杆正式施工前完成),场地分布有人工填土、强风化岩,因此在锚杆锚入完整中风化岩层不小于4m的条件下,锚杆长度将大于5.2m、具体长度依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二、抗浮锚杆拉力设计参数 1、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260KN。 2、通过基本试验,确定能满足设计承载力。 3、验收试验:锚杆验收抽样数为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最大试验荷载为390KN。 第三章施工组织和措施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前准备工作内容:

施工期间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案

天水家园以北地段Ⅰ-2a地块 地 下 室 抗 浮 降 排 水 专 项 方 案 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

1、工程概况 1.1、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至康庄南路,南至规划路,北临北环北路。天水家园以北1-2a地块总建筑面积136588平米,包括10幢14~18层高层、1幢3层幼儿园,2层商业用房,地下室32944平米。 1.2、结构概况 1#~10#楼各设单层地下室,桩筏基础,地下室底板厚1000㎜,墙板厚300㎜,层高2.9米,框剪结构;地下车库为桩筏基础,未设计抗拔桩,筏板厚400㎜,墙板厚300㎜,顶板厚400㎜,层高3.7米,框剪结构-无梁楼盖体系,采用C35P6抗渗混凝土。 1.3、基坑概况 1#~10#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标高为-5.1m,基坑挖深为 6.65m~7.65m。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面标高为-5.1m,筏板底(包括垫层厚度0.25m,下同)标高为-5.75m,基坑开挖深度为4.65m。 1#~10#楼及地下车库基坑支护由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基坑最长约207m,最宽约201m,地下室面积约32944㎡,周长约为816m,为不规则形状。 2、编制目的及依据 2.1、编制目的 本工程1#~10#楼及地下室,针对工程特点,编制施工期间抗浮

降排水专项方案。 2.2、编制依据 (1)、天水家园以北地段1-2a项目地下室、地下车库基坑围护工程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记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单、基坑支护及降水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2)、天水家园以北地段1-2a项目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记录 (3)、各项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 (4)、天水家园以北地段1-2a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抗浮措施 根据《基坑支护总说明》中地三条:本项目场地地下水较浅,赋存于人工填土和土层中。人工填土结构松散,性质不均,易形成地下水流入基坑的通道,因此地下室基坑只需设置排水体系、做好防渗措施及地下室顶板标高-0.7处排水措施。 3.1、基坑支护设计抗浮措施(基坑排水体系,防渗措施) 3.1.1、排水体系 1.坑外排水地表及边坡采用70~100mm厚C15素混凝土硬化封闭。在边坡顶四周做好300×300 mm的方形砖砌排水沟(沟侧边用M5水泥砂浆砌砖120mm厚,内侧与顶面批1:3水泥砂浆,纵向坡度0.15%);每隔20m-25m设400×400×600mm的砖砌集水井(240厚灰砂砖墙,M5水泥砂浆砌砖,内侧批25mm厚1: 2.5水泥砂浆),拦截基坑外地表水,沉淀后用水泵抽入市政排水管网。

地下室抗浮设计及计算

地下室抗浮设计及计算 Post time: 2010年5月20日 前一段时间做了几个项目,都涉及到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问题,整理了一个大个地下室的计算思路。 先说一下规范的一些要求,规范对抗浮设计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计算建议,很多的设计建议都是编者自己的理解,所以大家的计算结果就会有很大差异。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5条第3款规定:“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4.1.6条当砌体结构作为一个刚体,需验算整体稳定性时,例如倾覆、滑移、漂浮等,应按下式验算:γ0(1.2SG2k+1.4SQ1k+SQik) ≤ 0.8SG1k 式中SG1k----起有利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G2k----起不利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3)北京市标准《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11-501-2009第8.8.2条,抗浮公式为: Nwk ≤γGk 式中Nwk——地下水浮力标准值; 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 γ——永久荷载的影响系数,取0.9~1.0; 结合上述原则,计算目前在做的南方某大剧院舞台下台仓的抗浮情况,由于整个台仓位于城市河道边,且上部恒荷载的不确定性,因此永久荷载的影响系数取的是0.8,比北京规范还要低一些:

台仓深度较大,台仓底板顶标高为-14.8米,存在抗浮设计要求,根据 地质勘察报告数据,设计最高抗浮水位绝对标高为2.36米相对标高-1.54米, 经计算,上部结构传至台仓底板顶面处0.8倍恒荷载值为65200kN,台仓底板面积约为663平米,考虑台仓底板厚度为1.6米重力效应,尚有水浮力约为((14.8+1.6-1.54)×10-0.8×1.6×25)×663-65200=12106 kN。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台仓位于18、19、25、26号孔附近,抗拔桩长为9.5米,直径0.4米,计算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220 kN,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1.1,需要不少于60根抗拔桩。 考虑台仓底板承担水压情况,设置11X20=220根抗拔桩,抗拔桩间距为1.45X1.45米,则相应面积底板承担水压标准值为((14.8+1.6-1.54)×10-0.8×1.6×25)×1.45×1.45=245.2kN,减去抗拔桩抗拔值=245.2-220=25.2 kN,对应台仓底板承担水压标准值为1.1×60.6/(1.3×1.9)=27.5 kN/m2,其中1.1为结构重要性系数。 考虑群桩效应,群桩平面尺寸为16.8×28.5米,整个周边抗拔极限承载力为0.5Tgk =0.5×(0.70×55×1.2+0.75×50×7.1+0.65×85×0.7)× (16.8+28.5)×2=15900 kN,整个桩土浮容重为11×16.8×28.5×9=47400 kN,合计抗浮力为63300 kN,满足抗浮要求。 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其中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水浮力分项系数为1.20,抗拔桩安全系数取0.80,则台仓底板抗浮力设计值为1.1×(1.2× (14.8+1.6-1.54)×10-0.8×1.6×25-0.8×220/1.45/1.45)=68.88kN/m2,台仓底板按四边简支弹性楼板配筋设计结果如下: 1.1 基本资料 1.1.1 工程名称:台仓底板配筋 1.1.2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铰支 / 铰支 / 铰支 / 铰支 1.1.3 荷载标准值 1.1.3.1 永久荷载标准值: gk = 0 1.1.3.2 可变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 qk1 = 68.88kN/m ,γQ = 1,ψc = 0.7,ψq = 0.7 1.1.4 荷载的基本组合值 1.1.4.1 板面 Q = Max{Q(L), Q(D)} = Max{68.88, 48.22} = 68.88kN/m 1.1.5 计算跨度 Lx = 19950mm,计算跨度 Ly = 31900mm, 板的厚度 h = 1600mm (h = Lx / 12) 1.1.6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fc = 16.72N/mm , ft = 1.575N/mm , ftk = 2.204N/mm 1.1.7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360N/mm , Es = 200000N/mm 1.1.8 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板底 as = 25mm、板面 as' = 25mm 1.2 配筋计算 1.2.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 Mxk = 2291.29kN?m,Mxq = 1603.90kN?m; Mx = Max{Mx(L), Mx(D)} = Max{2291.29, 1603.9} = 2291.29kN?m Asx = 4159mm ,as = 25mm,ξ= 0.057,ρ= 0.26%; 实配纵筋: 32@100 (As = 8042);ωmax = 0.265mm 1.2.2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

地下室抗浮锚杆监理实施细则初稿.

杏滨中心小学地下停车场及配套改造提升工程地下室抗浮锚杆监理实施细则 项目监理机机构:(盖章)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

1工程概况及专业特点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集美区杏滨中心小学内,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地下建筑面积 1.2专业特点 本工程共有557根抗浮锚杆,锚杆轴向拉力特征值 230KN 锚钢3#25mm 锚杆平均长度18M 注浆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应低于42.5MPa 水泥砂浆强度不得低于35MPa 钻孔前,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水 平方向孔距误差W 50mm 垂直方向孔距误差W 100mm 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小 于锚杆长度的3%孔深不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大于设计长度的 1%制作前, 钢筋应平直、除油和除锈。钢筋锚杆体的制作:沿杆体轴线长度方向每隔1.5m 应设置一个对中支架,注浆管、排气管应与锚杆杆体绑扎牢固。注浆材料为水 泥净浆,水灰比宜为0.45。注浆体强度不小于30MPa —次注浆待孔口溢浆, 即可停止注浆;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 压力控制值为2.5~5.0MPa ,注浆时间为一次注浆形成的锚固体强度达到 5MPa 后进行。 2编制依据 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及技术说明(包括设计交底、会审记录) 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6845.64平方米,设计地下停车位 215辆。 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型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结合抗浮锚杆。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丙级,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 50年。 二次高压注浆 (2)

地下室抗浮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东莞市常平正成步行街F、H G商铺地下室抗浮加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东莞市常平正成步行街F、G H商铺地下室为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面积 约为6264平方米。基础采用砼片筏基础,由于结构自重小于浮力,故本地下室底板 局部抗浮严重不足,现地下室工程⑤ ??、G A?①轴底板出现上浮现象,地下室底板、顶板均出现大量裂缝,需进行处理,以防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受建设 方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加固处理工程的设计及施工。 我公司技术人员对工程事故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了相关资料,提出采用预应力抗浮锚杆加固处理的设计方案。并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实际状况,为使本工程能按期、保质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抗浮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二、地质概况 根据核工业部广州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正成步行街二期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下伏土层厚度14.0?23.7米,平均17.75米。按土性特征和工程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5个土体单元层,基底岩石为下古生界片麻岩,兹评述如下: ①素填土:全场成层连续分布,厚度为1.7?2.0米(底部0.2?0.3 米的灰色耕表土包括在内),平均1.83米。 ②粘土层:薄层全场连续分布,厚度0.9?1.9米,平均1.45米。 ③淤泥层:中厚?薄层连续分布,层顶埋深2.9?3.7米,层厚0.3?2.0 米,平均0.91米。 ④砂层:巨厚层全场连续分布,层顶埋深3.7?5.0米,层厚9.1?12.7 米,平

均厚达11.39米。 ⑤砂质粘性土:不连续分布,系基底片麻岩的风化残积土,层顶埋深14.1? 16.4米,层厚变化很大,1.2?7.3米不等,平均2.97米。 2、基底岩石条件 基岩为黑云母片麻岩,根据现场观察和标贯试验值,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岩三个岩带,兹评述如下: ⑥全风化片麻岩:层顶埋深14.0?22.3米,层厚变化大,0.5?4.0米不等,平均2.14米。 ⑦强风化片麻岩:连续分布,所有钻孔均有见及,层顶埋深14.5?23.7 米,层厚1.3?6.1米,平均2.82米。 ⑧强风化片麻岩:揭露厚度1.0?3.6米,平均2.34米;岩面埋深18.5?27 米不等,起伏变化较大。 三、设计概况 本工程锚杆为永久性锚杆,按永久性锚杆设计,锚杆施工前先进行降水井的施工及抽水。 1、降水井的设计:本工程共需布置降水井12个 (1)降水井孔径200 mm,内置160mm滤水管,井底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少于1m (2)滤水管采用PVC塑料管,壁厚3mm外包铁丝网和塑料网; (3)在滤水管与井壁间采用碎石砾料填充,且在井底填碎石厚度不少于 200 mm o 2、抗浮锚杆设计:本工程共需布置180条锚杆

地下室抗浮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 首先要知道抗浮水位是多少,算出水浮力然后乘以1.05的系数。 算出地下室总得恒荷载(包括基础重和基础上的填土)如果恒荷载大于水浮力的1.05倍,可视为抗浮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降低基础底板,然后填土或素混凝土以增加基础的恒荷载。或者将筏板外挑,然后压上土以增加恒荷载。关于地下建筑抗浮设计的几点意见= ^NTH c^* 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袁内镇A3su !I2S 内容摘要 y'{*B( 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结合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以及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原则及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供抗浮设计中参考。j o + - 关键词:抗浮设计、抗浮水位、抗浮稳定、水的浮力、抗拔构件] .( l^ W ①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由于对抗浮设计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不同看法,因此相关规范未对抗浮设计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导致设计工作的困难。②抗浮水位不易确定。③抗浮现状——施工阶段浮起,使用阶段浮起,特殊情况浮起。④浮起底板未见开裂,柱上下端横向裂缝浮起时常发生倾斜,水位下到四周,等高,受力不均匀,形成与重心不重合。M t w7aK 为解决抗浮设计的操作问题,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对抗浮设计作了原则的规定,但具体问题尚有一些歧意,地下建筑浮起破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抗浮设计的合理完善。t0 H($ 至于地下建筑物基底及周边水在土中的渗流影响是深层次的抗浮机理问题。可以肯定,只要建筑物周边与土介质之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且水的补充速度大于水在土的渗流速度时建筑物即可能被浮起。 B3'; Tcs 2、抗浮设计应进行哪些验算?c

地下室底板抗浮观测方案2

地下室抗浮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450m,场地相对标高约为-1.75m。A标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2000平方,B标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主楼均为11层小高层。B标装饰工程已经完成,地下室后浇带已经封闭,A标结构已经封顶,二结构正砌筑中,地下室后浇带正在清理,准备封闭施工。 本工程人防区和主楼底标设计厚度为400mm,其余部位底板厚度为350mm,设计底板面标高为-4.95m。垫层采用150厚C15砼垫层+150厚碎石垫层。 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基础,桩径为500mm,桩顶标高为-5.3m~-7.30m,有效桩长为45m(具体详见桩位图),桩顶锚入承台高度为50mm。 二、编制目的 因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即将全部封闭,外围的土方回填已经结束,且梅雨季节即将到来,地下水位将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水位,而顶板覆土还未完成,为防止因地下水位的上涨而造成的地下室上浮从而破话地下室结构,防患于未来,在地下室底板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当发现地下室明显上浮时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对地下室底板的进一步的破坏。 三、观测点设置

在地下室非主楼部分的底板及框架柱上设置观测点,设置的原则为间距不大于35米的柱、底板上各设置一个观测点,设置在后浇带之间的板中间位置(见附图) 四、观测方法 沉降点设置好后采用水准仪平均每周观测一次,特殊情况没二天观测一次(连续3天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观测到底板有数据不均匀上浮现象),观测到连续3天平均每天有超过2mm的上浮即为进入预警状态,应每天观测一次,并通报建设单位采取抗浮措施。 五、抗浮措施 1、压载: 发现底板上浮后,经设计确认需要压载,采用沙袋到地下室底板压载。

地下室底板抗浮锚杆施工方案最终版

湘质监统编 施2015-31康桥美郡10、11号楼抗浮锚杆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康桥美郡10、11号楼编号:

株质安监统编 2008施管-11 康桥美郡10、11号楼抗浮锚杆施工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康桥美郡10、11号楼工程 302011□□

注: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准随意变更修改,确因客观原因需修改时,应接原审核、审批程序办理。

目录 第一章施工条件··········································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第二章抗浮桩(锚杆)设计··································· 一、抗浮锚杆结构设计主要参数······························· 二、抗浮锚杆拉力设计参数···································第三章施工组织和措施····································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进度安排 (1) 三、抗浮桩锚杆施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第四章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控制措施·········································· 二、质量保证具体内容······································· 三、材料质量要求及节约措施 (5) 第五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一、季节性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6) 二、季节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 第六章文明施工与安全措施 (7)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7) 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三、环保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第七章锚杆平面布置图及结构详图. (10)

施工期间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案

家园以北地段Ⅰ-2a地块 地 下 室 抗 浮 降 排 水 专 项 方 案 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

1、工程概况 1.1、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市江北区,西至康庄南路,南至规划路,北临北环北路。家园以北1-2a地块总建筑面积136588平米,包括10幢14~18层高层、1幢3层幼儿园,2层商业用房,地下室32944平米。1.2、结构概况 1#~10#楼各设单层地下室,桩筏基础,地下室底板厚1000㎜,墙板厚300㎜,层高2.9米,框剪结构;地下车库为桩筏基础,未设计抗拔桩,筏板厚400㎜,墙板厚300㎜,顶板厚400㎜,层高3.7米,框剪结构-无梁楼盖体系,采用C35P6抗渗混凝土。 1.3、基坑概况 1#~10#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标高为-5.1m,基坑挖深为6.65m~7.65m。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面标高为-5.1m,筏板底(包括垫层厚度0.25m,下同)标高为-5.75m,基坑开挖深度为4.65m。 1#~10#楼及地下车库基坑支护由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基坑最长约207m,最宽约201m,地下室面积约32944㎡,周长约为816m,为不规则形状。 2、编制目的及依据 2.1、编制目的

本工程1#~10#楼及地下室,针对工程特点,编制施工期间抗浮降排水专项方案。 2.2、编制依据 (1)、家园以北地段1-2a项目地下室、地下车库基坑围护工程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记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单、基坑支护及降水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2)、家园以北地段1-2a项目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记录(3)、各项及地方规、标准 (4)、家园以北地段1-2a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抗浮措施 根据《基坑支护总说明》中地三条:本项目场地地下水较浅,赋存于人工填土和土层中。人工填土结构松散,性质不均,易形成地下水流入基坑的通道,因此地下室基坑只需设置排水体系、做好防渗措施及地下室顶板标高-0.7处排水措施。 3.1、基坑支护设计抗浮措施(基坑排水体系,防渗措施) 3.1.1、排水体系 1.坑外排水地表及边坡采用70~100mm厚C15素混凝土硬化封闭。在边坡顶四周做好300×300 mm的方形砖砌排水沟(沟侧边用M5水泥砂浆砌砖120mm厚,侧与顶面批1:3水泥砂浆,纵向坡度0.15%);每隔20m-25m设400×400×600mm的砖砌集水井(240厚灰砂砖墙,M5水泥砂浆砌砖,侧批25mm厚1: 2.5水泥砂浆),拦截基坑外地表水,沉淀后用水泵抽入市政排水管网。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 一、整体抗浮 裙房部分的整体抗浮(图一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 ①地上五层裙房板自重: 25×0.60=15.0kN/m2 ②地上五层梁柱折算自重: 25×0.60=15.0kN/m2 ③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18=4.5 kN/m2 ④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 kN/m2 ⑤地下室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 kN/m2 ⑥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 kN/m2 ⑦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 合计: 68.0kN/m2水浮荷载:8.9×10=89 kN/m2 68/89=0.764<1.05不满足抗浮要求。 需采取抗浮措施,因本工程为桩基础,固采用桩抗浮。 需要桩提供的抗拉承载力:89×1.05-68=25.45 kN/m2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50kN 取8.4m×8.4m的柱网,柱下4根桩验算: (4×450)/(8.4×8.4)=25.5 kN/m2>25.45 kN/m2 满足抗浮要求。

二、局部抗浮 无裙房处地下室的局部抗浮(图二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覆土厚度为:0.6m。 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 ①顶板覆土自重 : 20×0.60=12.0kN/m2 ②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25=6.25kN/m2 ③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kN/m2 ④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kN/m2 ⑤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kN/m2 ⑥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 合计: 51.8kN/m2 水浮荷载:8.9×10=89kN/m2 51.8/89=0.58<1.05 不满足抗浮要求。 需采取抗浮措施,因本工程为桩基础,固采用桩抗浮。 需要桩提供的抗拉承载力:89×1.05-51.8=41.65 kN/m2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50kN ①内柱验算:取8.4m×6m的柱网,柱下5根桩验算 (5×450)/(8.4×6)=52.5 kN/m2>41.65 kN/m2 满足抗浮要求。 ②外墙验算:取墙下1根桩的负载面积验算 墙体自重 : 4.2×25×0.30×8.8=277.2kN 墙趾覆土自重: 4.2×18×0.40×9.4=284.3kN 水浮力: 4.2× 4 × 41.65 =700.0kN 700-(277.2+284.3)=138.5kN<450kN 满足抗浮要求。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 摘要:叙述地下建(构)筑物在施工期的临时性抗浮措施,使用期的永久性抗浮措施,并分析其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地下建筑:临时抗浮措施;永久性抗浮构造 近年来,城市中地下车库、地下水池、地下商场、地下储液罐等地下建(构)筑物的建设项目同趋增多。这些地下建(构)筑物的上部建筑根据其周围环境的规划要求,分为有地上建筑和无地上建筑两类。后者多见于城市广场及住宅区中,地下建(构)筑物的顶板上覆土后作绿化和便道,供人们休闲观赏。这种地下建(构)筑物在施工中及竣工使用期的抗浮措施若无周密考虑,往往会产生上浮现象,导致地下墙体或底板开裂,直接危害使用及结构安全。下面根据宁波机场地下车库和某地下小商品城及游泳池工程情况,对其抗浮措施加以分析。 1 抗浮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选择地下建(构)筑物的抗浮措施,并做到经济合理性,首先应慎重分析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并且区别施工阶段和竣工后使用阶段的不同工况。 众所周知,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出的水重量,即地下室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地下水位以下至底板底这部分的水重量。根据宁波市一般的地质,浅层土为淤泥质粘土 或粘土,土层中多为非承压水、潜水和滞水,且土层的渗透系数低,大致≤cm/s范围。这种地质下的地下室在施工期间,虽然地下室顶板和覆土未完成,但只要及时排除地下室基坑中底板四周的水,就不会产生上浮现象。其排水方法常采用排水沟加集水井,再用潜水泵排出。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后,只要伞部白重(包括顶板及覆土重)大丁地下水位下水的浮力,就可达到抗浮的目的。如果地下建(构)筑物的全部自重小于浮力,应采用一定长度的配筋沉管灌注桩增加抗浮力,而不必增厚底板。这些措施,达到了工程造价的经济合理性。 2 施工期间的抗浮措施 地下建(构)筑物若处于透水系数比较大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中,由于正值施工期间,地下室的顶板和覆土尚未完成,此时底板和外墙已施工完成,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浮力。当浮力不大时,可利用排水明沟、集水井结合潜水泵排出基坑内的水,减小浮力。当土质的渗透系数大,即浮力较大时,应在地下室底板中设置后浇带,利用底板下的块石垫层作为倒滤层,在后浇带中插入轻型井点立管,不断地降水,如图1所示。根据坑底土质的不同,井点立管可插至底板垫层下的粉土层,也可以将滤管部分埋置于块石垫层中。浇筑后浇带中砼时,应在井点立管中焊上环形钢板止水环,然后继续降水,直至地下室顶板和板顶覆土完成后,再切割掉井点立管,管顶加盖板焊死。若设置后浇带有困难,则可以在底板中适当部位设几个深井点降水,挖土至设计标高后,焊上环形止水环,浇入底板砼中,其余处理同上述。 3 永久性的抗浮措施 3.1 常规构造抗浮措施 地下建(构)筑物永久性构造的抗浮措施一般有如下几种:如用加厚底板增加自重的方

抗浮锚杆方案

目录 一、前言 (2) 1.1、工程概况 (2) 1.2、场地地质条件 (2) 1.2.1、地层结构 (2) 1.2.2、各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3) 1.2.3、水位地质情况 (4) 二、抗浮锚杆设计 (4) 2.1本次施工遵循的规范及依据 (4) 2.2、抗浮锚杆设计 (5) 2.3锚头部分 (5) 2.4拉杆部分 (5) 三、施工方案 (6) 3.1、抗浮锚杆施工工艺 (6) 3.1.1、锚杆钻机的选定与钻孔工艺 (7) 3.1.2、锚杆的制作与安装 (7) 3.1.3插入锚杆 (8) 3.1.4注浆工艺 (8) 3.1.5锚杆施工与建筑物基础施工之间的协调 (9) 3.2、锚杆抗浮力试验检测 (9) 四、施工组织 (10) 4.1、主要设备、机具 (10) 4.2、施工组织机构 (11) 4.3、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 (13) 4.4、质量保证措施 (13) 4.5、安全施工措施 (14) 4.6、文明施工 (15) 4.7、工期及保障 (16) 附录 1、图纸

一、前言 1.1、工程概况 成都嘉裕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拟建的“嘉裕崇州130地块项目”位于崇州市养马镇羊安路,交通便利。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84891.09㎡,规划总建筑面积441468.31㎡,拟建建筑由18栋32-33层住宅楼和整体两层地下室车库组成。本工程分两次开发建设,本次开发建设范围为一期部分,其中纯地下室及附属商业建筑区部分基础下沉区域上部结构自重不能抵抗地下水浮力,为确保拟建建筑在后期运营期间的正常使用同时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措施平衡地下水浮力。 本项目±0.00=533.15m,地下总面积约19622㎡地下室抗水板标高为524.15m,板厚h=400mm抗浮水位标高530.50m。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筏板以外的区域均设置抗浮锚杆。要求抗浮力设计标准值分别不小于:A区抗浮力标准值=35.0kn/㎡ B区抗浮力标准值=40.0kn/㎡,含B1-B2区域 C区抗浮力标准值=45.0kn/㎡,含C1-C5区域 D区抗浮力标准值=50.0kn/㎡,含D1-D6区域 1.2、场地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崇州市羊马镇羊安路,场地周围公路纵横交错,交通方便。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岷江支流羊马河Ⅰ级阶地。 1.2.1、地层结构 根据钻探所揭露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并结合野外鉴定,场地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