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完整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完整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一、病史

1 产前因素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脑瘫、智力低下等患者和其他遗传学因素) 、先兆流

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双胎或多胎、脐带绕颈、前置胎盘和胎盘早

剥等。

2 产时因素宫内外窒息、难产和各种产伤等。

3 产后因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H 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颅内

出血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

( 1 )粗大运动发育落后: 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

( 2)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 3)自主运动困难: 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 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 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 4 ) 主动运动减少: ①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 ②2 ~3 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

2异常姿势如持续头易背屈、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

3肌力低和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混乱。

4异常反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三、辅助检查

1脑瘫诊断的直接相关检查

( 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 I和CT为最有力的证据支持。鉴于MR 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因学诊断上优于CT。

(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持。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由于不易解释的脑梗死常在脑瘫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进行诊断需要时检查凝血机制。

2脑瘫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 1 ) EEG:有癫发作史的患者进行EEG检查。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 2)是否有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及语言障碍:并发有以上症状,即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智商/发育商和视听觉的相关检查。

四、诊断程序

五、临床分型

1.痉挛型:四肢瘫痪、双瘫、偏瘫

2.运动障碍型:舞蹈手足徐动症、张力障碍;

3.共济失调型;

4.混合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

六、临床分级

一级: 活动不灵便,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如行走、登梯和用手操作不受限制;

二级:手活动受限,日常活动受到影响,但仍能独立行走和握物;

三级:5岁以前不能行走但能够爬或滚,不能握物但能扶物。

四级:丧失有作用的运动功能。

其中一、二级属轻型运动障碍,三、四级重型运动障碍。

七、治疗

1痉挛型:

一级:指导家庭康复,定期随访。

二级: PT/ OT (Bobath 法/Vêjta 法) , 门诊或社区康复治疗。

三级: 1 岁以下, Bobath 法/Vêjta法加按摩; > 1 岁上, Bobath法/ Petê法加按摩/中药熏蒸/减重步态训练等。

四级: 1 岁以下: Bobath 法/ Vêjta 法加按摩/水疗; 1 岁以上: Bobath法/ Petê法加按摩/中药熏蒸/水疗/巴氯芬/肉毒杆菌毒素A (BTX2A )局部靶肌肉注射。如上述方案治疗无效可选择做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 手术/局部矫形手术、巴氯芬泵或鞘内注射治疗。

2.运动障碍型:同痉挛型,重点加强姿势控制、应用塑料刺球和毛刷等对皮肤进行感觉脱敏和尽早应用矫形器。注意分离运动,打破整体模式,切忌针灸治疗。

3. 共济失调型参照痉挛型,重点加强平衡功能训练,如走平衡木、摇摆和旋转等训练。

4.混合型根据是以上哪一型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选择以上方案

八、康复评估

运动能力评估是脑瘫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 ,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FMFM ) [ 、QUEST 量表以及Melbourne 量表。还包括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步行能力( 10 m 步行速度测试和6 m in步行距离测试) 、足底压力测定等。肌力/肌张力目前常用改良 A shworth 徒手肌力测量脑瘫患儿肌张力,为提高测定的精确性和敏感性,近年国外多采用手握肌力测定仪评价脑瘫儿童肌力状况。

关节活动度评价在脑瘫中最常见的是对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测定。

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是评价脑瘫痉挛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主要指标,MP值的动态改变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视觉步态分析是目前主要对行走功能测试的 2 种手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主要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 PED I) 和儿童功能独立检查量表(W eeF IM )常用的生活质量量表有PedsQL、CHQ、PODC I及CP -QOL 量表等。

小儿肺炎病历材料模板

住院病历 姓名: **** 出生地址:****** 性别:男民族:汉族 年龄:3岁10月职业:无 婚姻:未婚住址:******** 入院日期:2010-11-20 联系电话:******** 记录日期:2010-11-20 联系人:父亲 病史申述者:患者家属代诉,认为可靠。 主诉:咳嗽8天。 现病史:患者家属诉患者8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夜间干咳为主,无痉挛性剧咳,无流清涕,无畏寒发热、抽搐、咽痛等不适,无明显气促,在家予以消炎,止咳药口服(具体用药不详)后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肺炎”收住院治疗。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正常,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按时接种各疫苗。 个人史:第一胎,足月平产,出生时情况可,出生后母乳喂养,父母亲抚养,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无异,平时生活起居规律,家庭条件可,无其他特殊嗜好。

婚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父母亲非近亲结婚,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特殊病史及遗传性疾病可询。 体格检查 T:37.0℃ P:120次/分 R:24次/分 Wt:15Kg 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发育正常,营养尚可,精神状态可,自动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浮肿无黄染,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形态大小正常无畸形,颜面、眼睑无浮肿,眼球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及鼻腔无流脓,乳突区无压痛,无鼻翼煽动,唇红,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分布。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部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呼吸自如,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双侧对称,双侧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心音可,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各生理反射存在,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阴性。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精选、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对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案针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150例确诊肺炎患儿,通过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等治疗,加强病情监测等对症治疗等措施,在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出入院宣教质量,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疗效。结果150例肺炎患儿在合理治疗机良好的护理干预下均完全康复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且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以提高患儿肺炎治愈率,利于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单独或协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节[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各种对症治疗外,小儿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并减少其相关并发症[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5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患儿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岁±1.9岁;病程5-10天,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半发热;X片可见

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1.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解热、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时依据不同病原菌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细致综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治疗中积极加强病情监测,150例小儿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 ~22℃,湿度为55% ~60%。防止病房干燥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明显减轻患儿呼吸的症状[4]。让患儿多休息,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因为适度的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氧耗量,避免肺过度工作,保护患儿肺功能。同时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病室保持安静,有利于患儿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如病房条件许可,最好要将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等)患儿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病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日双氧水喷雾消毒2次,保证室内空气清洁[5]。 2.2心理护理 患儿多伴有“打针疼,吃药苦”心理,因此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与其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儿安抚工作,给予安慰及鼓励,减少其恐惧心理,增加患儿治疗信心。多与家长交流,同时向患儿家

脑瘫患儿诊断标准

脑瘫患儿诊断标准 脑瘫会让患者的一生都受到影响,这也是患者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时,又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上脑瘫了,那么,脑瘫患儿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下。 脑瘫患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 一、新生儿脑瘫症状包括肌张力异常及姿势异常,直立位下肢内旋伸直,足下垂,双腿交叉呈剪刀状,从仰卧到坐起,头后倾,下肢伸,足屈,躯干后伸,伸肌张力增高,仰卧位伸肌张力增高,颈向后伸,下肢伸或交叉,双手拿不到前方正中位,呈角弓反张性躯干伸展。 二、新生儿脑瘫症状会有喂奶困难,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易呛奶,吐奶。抱举时足尖朝下,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呈足尖站立姿势,像双足跳芭蕾舞样,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样。 三、2-3月还不会笑,抬头,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月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新生儿脑瘫症状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此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还有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四、观察仰卧姿势,3个月以上的婴儿会自然躺着,伴有不断的抗拒重力,但可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肌张力如果过高会产生异常姿势,越高异常姿势越严重。 脑瘫患儿诊断标准: 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典型的脑性瘫痪多具有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的体征等。询问孕期、围产期、新生儿期异常病史可能提示脑瘫的病因。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脑损伤的证据。脑性瘫痪需除外遗传代谢与神经变性病。 脑性瘫痪的早期常缺乏特异性体征,与一般的运动发育迟缓难于区别,甚至在早期没有明显的运动发育迟缓。自发性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是近几年发展出的评估方法。GMs是未成熟脑时期独特的运动形式,从胎儿至足月后4月均存在。研究显示,GMs的数量与运动发育没有直接关联,GMs质量才是脑损伤的重要指标。持久的、痉挛-同步型GMs能准确预测脑性瘫痪。在健康小婴儿中常一过性出现一种小幅度的舞蹈样运动,称为不安宁运动(fidgety movements)。在矫正年龄6周后开始出现,9-12周最显著,在14-20周减退直至消失。不安宁运动缺乏高度提示神经系统异常,也是脑瘫的早期征象。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一、病史 1 产前因素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脑瘫、智力低下等患者和其他遗传学因素) 、先兆流 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双胎或多胎、脐带绕颈、前置胎盘和胎盘早 剥等。 2 产时因素宫内外窒息、难产和各种产伤等。 3 产后因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H 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颅内 出血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 ( 1 )粗大运动发育落后: 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 ( 2)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 3)自主运动困难: 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 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 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 4 ) 主动运动减少: ①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 ②2 ~3 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 2异常姿势如持续头易背屈、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 3肌力低和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混乱。 4异常反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三、辅助检查 1脑瘫诊断的直接相关检查 ( 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 I和CT为最有力的证据支持。鉴于MR 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因学诊断上优于CT。 (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持。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由于不易解释的脑梗死常在脑瘫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进行诊断需要时检查凝血机制。 2脑瘫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 1 ) EEG:有癫发作史的患者进行EEG检查。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 2)是否有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及语言障碍:并发有以上症状,即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智商/发育商和视听觉的相关检查。

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

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 非遗传性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一)支气管扩张并发肺气肿,严重影响肺功能并出现肺功能不全,经胸部X 线或支气管造影以及肺功能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不能恢复正常功能者。 说明: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以上减退(FEV160%、FEV1FVC60%。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 (二)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胸部X 线片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并出现肺功能不全者。 说明: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以上减退(FEV160% 、FEV1FVC60%)。 (三)严重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伴有肺源性心脏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经胸部X 线、心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检查证实伴有肺气肿和肺、心功能不全者。 说明: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以上减退(FEV160% 、FEV1 FVC60% ,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等改变)。 (四)严重胸廓畸形、胸膜病变、肺囊肿等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两年仍影响肺功能者。 说明: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以上减退者(FEV160% 、FEV1 FVC60%)。

二、消化系统疾病 (一)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症、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高位直肠闭锁或狭窄、先天性食管气管瘘、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严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 说明: 1、经X 线造影检查确诊; 2、严重影响小儿消化功能及营养吸收功能和生长发育,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正常值第3 个百位数并伴有营养性贫血; 3、经小儿外科专家会诊认为不宜施行手术或经手术治疗2年后上述状况仍无好转。 (二)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损伤。 说明: 1、有消化道损伤史,如物理性(车祸、暴力等)、化学性(误服强酸、强碱等); 2、经治疗2年后仍遗留严重消化道后遗症,存在消化吸收功能明显障碍,身高、体重仍低于同龄儿正常值第3 个百位数并伴有营养性贫血者。 (三)肝硬变 说明: 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小儿肝硬变,须提供2 年以上的系统治疗和定期检查的病史资料及一个月以上的住院治疗病历;

常见新生儿疾病的电子病例模板

新生儿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主诉:呛奶,吐沫 2天 现病历:患儿于入院前 2天(即生后18天)即出现呛奶吐沫,无青紫、呻吟样呼吸困难等, 不伴发热外院予吸氧治疗,无明显好转,即转来我院,于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 2.0 X 1012/L,中 性61% 淋巴39%血色素207g/L ,网织0.67%,血型“ O”,胸片示“胸片:两肺内带 可见斑片状阴影,右肺可见水平叶间裂。新生儿吸肺、湿肺” ,故以“新生儿肺炎”收入院。 发病以来患儿精神反应稍弱,无哭声尖直及抽搐,未开奶,生后 2小时排尿、排胎 便,量正常。 (一)、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羊水吸入性) 任何原因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 由于低氧血症刺激胎儿呼吸中枢, 出现喘息样呼吸, 羊水被吸入呼吸道, 很快被毛细血管吸收, 羊水中的皮脂和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在肺泡内可 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的刺激而发生弥漫性肺炎。 该患儿母亲因试产失败后性剖宫产, 患儿可 疑有缺氧史,且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促,入院后查体有呼吸促, 双肺可闻 及中小水泡音及结合胸片结果两肺内带可见斑片状阴影,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诊断成立。 结合羊水清亮,故考虑为羊水吸入性。 待入院后观察呼吸系统表现及监测胸片进一步协助诊 断。 (二)、新生儿湿肺 该病多见于足月剖宫产儿未经产道挤压, 或有宫内窘迫、出生窒息史的新生儿。 主要是 由于肺液吸收延迟所致。生后 2?5小时出现呼吸增快,口周青。肺部体征可见呼吸音低, 或粗湿罗音。胸片示“叶间胸膜影”等,症状 1~2天消失。该患儿为剖宫产儿,生后不久即 出现呼吸系统表现,及结合胸片示右肺可见水平叶间裂, 鉴别诊断: 1、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 : 该患儿有呼吸系统表现, 血常规示白细胞偏高, 早破的病史,应注意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 现及宫内感染的其它器官受累的表现(如小头畸形,黄疸肝脾肿大等) 待入院后观察病情,查血 CRP TORCH 等协助除外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见于早产儿,或糖尿病母亲婴儿,由于肺表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致肺萎陷。多于生后 1?3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胸片可见肺野普遍透亮度减低,晚期可见毛玻 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本患儿为巨大儿,应注意母亲有否糖尿病致 RDS 但无进 行性呼吸困难,胸片也无特征表现。还须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复查胸 片。 三、治疗计划: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改善缺氧状态:吸氧,必要时用机械通气。 “新生儿湿肺”诊断成立 且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其母有胎膜 。但患儿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表 ,故目前暂不考虑,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CT的价值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CT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1-10-28T11:12:05.44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赵智强郝璐 [导读]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赵智强郝璐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30028) 【摘要】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脑瘫科160例小儿脑瘫的头颅CT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160例中有143例头颅CT检查阳性,CT异常率89.38%,其中脑萎缩是最常见的表现(49.38% ) 。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75.63%)。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结论虽然CT不能作为诊断脑瘫的主要依据,但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以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儿童;脑性瘫痪;计算机断层;诊断 The early diagnostic value of C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ZHAO Zhi qiang HAO Lu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arly diagnostic value of C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CT manifestations of 16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143 cases of the 160 cases showed a recognisable abnormality, the abnormalrate of CT was about 98.38%,and the most common abnormality was cerebral atrophy. Spastic type wa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type(75.63%).The less of the age, the higher of the abnormal rate of CT. Conclusion:Although CT isn' t the main basis of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it' s helpful for us to fi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o find the eliology and location. It also provided basis for us to judge the pro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So CT has significant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Key words】Children;cerebral palsy; CT; diagnosis 【中图分类号】R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26-02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指一组继发于胎内围产期脑损伤的非进行性中枢神经运动障碍症候样,可伴有感觉、语言、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滞以及癫痫发作等症状[1]。脑瘫是导致小儿运动功能伤残的主要病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虽然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是非进行性,但若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康复治疗,将会发生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并使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固定下来,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160例小儿脑瘫的头颅CT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CT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160例均为我院脑瘫科临床诊断明确的脑瘫患儿,其中男113例,女47例,全部符合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诊断标准[2]。年龄1岁86例,3岁60例,3岁14例。 1.2 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排CT扫描机以OML为基线进行头颅CT平扫,层厚6mm,层距6mm,窗宽80Hu,窗位40Hu,对不合作患儿扫描前半小时行10%水合氯醛1 rng / kg灌肠镇静,以保持头颅固定。 2 结果 160例脑瘫病例中,143例头颅CT检查阳性,17例阴性,CT异常率89.38%。头颅CT扫描结果。160例脑瘫病例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CT异常率。160例脑瘫头颅CT扫描结果:广泛性或局限性脑萎缩79例(49.38%)。脑白质发育不良28例(17.81%)。脑积水11例(6.88%)。颅内软化灶6例(3.75%)。透明隔囊肿5例(3.13%)。脑室扩大4例(2. 50%)。脑穿通畸型3例(1.88%)。混合型7例(4.38%)。未见异常17例(10.63% ) 。混合型系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共存。160例脑瘫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CT异常率:痉挛型121例(75.63%),异常114例(94.21% )运动障碍型17例(10.63%),异常14例(82.35%)。肌弛缓型10例(6.25%),异常8例(80%)。共济失调型4例(2.5% },异常1例(25% )。混合型8例(5%),异常6例(75%)。不同发病年龄组的CT异常率:1岁86例,异常80例(93.02%),3岁60例,异常52例(86.67%),3岁以上14例,异常11例(78.57%)。 3讨论 本组小儿脑性瘫痪颅脑CT检查异常率较高达89.38%,与文献报道44%92%相符[3]。小儿脑瘫是儿童严重残障,在我国并不少见,发病率约为1.8‰6‰,发达国家平均为1.5‰2‰[4]。脑瘫是脑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前由于受到各种侵害、损害而造成非进行性脑损伤。小儿脑组织在出生时未发育完善,大脑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而脑损伤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尚未固定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脑瘫患儿多能逐渐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轻症甚至可以基本治愈,所以脑性瘫痪并都是不治之症。在小儿瘫痪的治疗中,早期诊断是关键。 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据是:(1)神经功能不正常,特别是自主运动的功能障碍。(2)出生后或幼婴儿时期发病。(3)病情稳定,非进行性。 (4)基本上非遗传性。故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能根据CT结果来肯定或否定诊断[5]。小儿脑性瘫痪的头颅CT检查能确切了解脑损伤的性质、部位和程度,是脑瘫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有文献[6]认为小儿脑瘫的影像学检查中,MRI的敏感性最高,异常率达93%,CT扫描异常率次之,为58%。而国内报道[7]都在70%以上。本组160例中,头颅CT扫描143例异常,CT异常率为89.38%。在临床分型中以痉挛型最多见,占75.63%,其CT异常率也最高,达94.21%。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也越高,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说明可疑病例早期行头颅CT扫描,可以提供有关大脑形态学改变的资料,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以利于结合临床得到早期诊断。 脑萎缩是脑瘫最常见的CT表现,本组占49.38%。此外头颅CT还能较好地显示脑穿通畸形、透明隔囊肿、脑积水、脑室扩大、纵裂沟增宽等病变。特别是当脑瘫的临床症状尚不明显时,对脑瘫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CT检查可以为判断本病的顶后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工作,如肌弛缓型瘫痪患儿CT正常者顶后较好,将来能达到正常发育标准;有脑室扩大者,将来可以出现痉挛或手足徐动混合型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病变仅局限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时,将来可以正常行走;脑室扩大且有萎缩及散在性低吸收区的病例预后不好,但脑室扩大在中度以下时,CT虽有异常,经治疗大多可有一定读书学习的能力。 本组CT阴性率10.63% ,CT结果与临床不一定相符,较小病灶可能被遗漏,特别是对后颅窝、小脑、脑干等部位显不不佳,故应注意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因为中医认为小儿脑瘫是属于先天性的,通过后天药物的调理是并不明显的。最多就只能使用针灸及药物合用来帮助恢复小儿的身体机能。那么,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脑瘫多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痿证,表现为五迟和五软,中医理论中对于脑瘫的治疗原则包括调节阴阳、扶正祛邪、治标与治本、针药并施、多发并治等,这些治责对于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中医认为脑瘫的发生从根本上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因此在治疗时应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有助于治愈疾病。脑瘫调整阴阳的治疗多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中医理论认为邪气盛,精气就会变得亏虚,脑瘫治疗应扶正祛邪,儿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正虚则应扶正,邪盛则应祛邪,扶正与祛邪同时并举,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症。脑瘫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精气不充是其病本,气血运行不畅,四肢不能协调运动是其病标。在临床用药治疗脑瘫时,在急性期应采用先治标再治本的法则,缓解期在进行标本兼治。 中医理论中除了中药治疗外,还包括很多治疗方法。在脑瘫治疗时,可以针药并施、多法并治,疏通经络,使筋肉得到滋养,有利于提高疗效。 同时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例如生物、物理、康复治疗。生物治疗这是一种使用神经因子,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治疗方法,无依赖性、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能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神经系统疾病,顽固不愈的难题。物理治疗,进行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理疗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脑瘫患者的病情,及年龄采取针对性的智能,及言语训练,可采取听语指图、实物和数字辨认与分类、简单的数字计算、复述性训练等方法。 以上是有关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的相关介绍,通过介绍您对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是否有些了解了呢?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是较为繁琐复杂的,但是也不会有后遗症,只是通过长时间的调理,一点点的恢复小儿身体机能。所以中医治疗小儿脑瘫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93704862.html,/ztinfo/50286.html

小儿肺炎病历模板之欧阳家百创编

住院病历 欧阳家百(2021.03.07) 姓名:**** 出生地址:****** 性别:男民族:汉族 年龄:3岁10月职业:无 婚姻:未婚住址:******** 入院日期:2010-11-20 联系电话:******** 记录日期:2010-11-20 联系人:父亲 病史申述者:患者家属代诉,认为可靠。 主诉:咳嗽8天。 现病史:患者家属诉患者8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夜间干咳为主,无痉挛性剧咳,无流清涕,无畏寒发热、抽搐、咽痛等不适,无明显气促,在家予以消炎,止咳药口服(具体用药不详)后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肺炎”收住院治疗。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正常,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按时接种各疫苗。 个人史:第一胎,足月平产,出生时情况可,出生后母乳喂养,父母亲抚养,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无异,平时生活起居规律,家庭条件可,无其他特殊嗜好。

婚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父母亲非近亲结婚,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特殊病史及遗传性疾病可询。 体格检查 T:37.0℃ P:120次/分 R:24次/分 Wt:15Kg 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发育正常,营养尚可,精神状态可,自动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浮肿无黄染,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形态大小正常无畸形,颜面、眼睑无浮肿,眼球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及鼻腔无流脓,乳突区无压痛,无鼻翼煽动,唇红,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分布。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部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呼吸自如,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双侧对称,双侧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心音可,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各生理反射存在,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9.9*10 /L,N 81, L 19 ,HB 138G/L。

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因

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因 病因病理 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元神之府,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中医辨证 主症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者,为肝肾不足;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者,为痰瘀阻络。 1肝肾亏虚: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出现痴呆、失语、失聪、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出现

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等。 2脾肾两亏:若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头项软弱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等症状。 3肝强脾弱:肝木亢盛,则出现肢体强直拘挛,肢体强硬失用,烦躁易怒。木旺乘脾,致使脾上更虚,导致肌肉瘦削等症。 4痰瘀阻滞:痰湿内盛,蒙蔽清窍,则见智力低下;病程迁延,络脉不通,瘀阻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则毛发枯槁、肢体运动不灵、关节僵硬。 预防 首先是孩子出生前。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由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非进行性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表现为痉挛性双瘫、偏瘫、手足徐动等锥体外系症状,可伴有肢体畸形、智力低下及癫痫发作等症状(《神经病学》五版教材)。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九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2006年8月,长沙)将脑性瘫痪定义做了如下修订: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在脑发育过程中(包括孕胚前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损害或遗传影响,导致发育畸形、白质减少、神经元移行异常,可能是孕程中、产程中和生后,凡导致发育障碍、畸形、感染、损伤都是一类结果,即脑功能的不健全或部分缺失,称其为脑性瘫痪。 本病属中医五迟、五软等范畴。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神经病学》(五版教材)及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九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2006年8月,长沙)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 1)病因出现在出生前及出生后大脑发育期。 2)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3)病程呈非进行性加重。 4)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二、中医治疗 (一)、应急措施 1、合并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时,需要给与急救措施及抗癫痫治疗。 2、惊厥发生时,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救治。 (二)、辨证论治 1、肝强脾弱,痰瘀阻络(多见于痉挛型脑瘫和强直型脑瘫)

症状:形体消瘦,肢体僵硬、瘫痪,筋脉拘急或强直、屈伸不利,扶起时双足尖交叉着地,迈步时呈剪刀样,急躁易怒。或伴有言语不利、流涎,坐立、行走困难或有抽搐发作,或伴有智力低下等,舌质红或暗,苔白,脉弦或弦细。 1)、中药治疗: 治疗法则:柔肝健脾,化痰通络。 方药治疗:痉瘫康(协定处方),脑康灵胶囊 伴有智力低下者,中药可加用聪脑益智胶囊口服,外敷脑康灵外用膏。 伴有言语不利、流涎者,可加用解语方(协定处方)。 2)、针灸治疗:头针和体针相结合 头针主穴: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 体针主穴:阳陵泉、申脉、合谷透后溪、太冲、丰隆、三阴交、血海。 言语不利、流涎者加廉泉、地仓、承浆;照海、列缺。 智力低下者加四神聪、头维、本神、神庭。 髋外展困难加:风市、髀关、伏兔。 肘部屈伸困难加:曲池、手三里。 指腕活动不利加:外关、八邪。 抬肩困难加:肩髃、臂臑、肩井。 屈膝伸展不利加阴谷、委中、膝眼、梁丘。 伴有反复抽搐者用鸠尾、内关、人中、神门。 足下垂加解溪、昆仑、太溪。 足内翻加悬钟、昆仑、丘墟。 足外翻加太溪,商丘、三阴交、照海。 针刺方法:头针强刺激,体针太冲施泻法,余穴则多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3)、推拿疗法(根据患者不同主证,选取不同部位的推拿治疗): 头面部:开天门、推坎宫、揉印堂、抹前额、分推额阴阳、叩点百会、四神聪、前顶、后顶、揉翳风、风府、率谷、哑门,按揉太阳。 背腰部:施掌根揉法于患儿腰背部,用一指禅推法推双侧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腧穴,点按心俞、肺俞、膈俞、肾俞;或点按华佗夹脊穴,并捏脊。

住院病历__(小儿肺炎)

住院病历 姓名:籍贯: 性别:住址: 年龄:入院日期: 民族:记录日期: 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 主诉: 咳嗽、咳痰伴气紧1+周 现病史: 患儿母亲代述患儿于1周前开始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呈连续性咳嗽,有痰难咳出,伴气紧、打喷嚏、鼻塞、流涕。无发热、呕吐、抽搐、昏迷,无午后潮热、盗汗、发绀,亦无腹痛、腹泻等症状。 曾在当地私人诊所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不理想。且咳嗽、咳痰、气紧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而于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拟诊“小儿肺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病后患儿精神、食欲、睡眠差,大小便基本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水痘”、“结核”、“麻疹”等急慢性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按计划预防接种。 个人史:足月顺产,第2胎,新法接生,无产伤、窒息史,生后母乳喂养,适时添加各种辅食,二个月会抬头,四个月会翻身,七个月能独坐,八个月会爬,一岁会走路,生长发育如同龄儿。 家族史: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家庭中无类似疾病,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T:36.6℃,P:130次/分,R:32次/分,BP:未测,身高:未测,体重:未测。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急性面容,喘息貌,自动体位,检查欠合作。 皮肤粘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弹性可,无水肿。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头部及其器官:头颅无畸形,前囟已闭,无枕秃。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眼球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廊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通气不畅,副鼻窦区无压痛。唇无紫绀,出牙8颗,咽部稍红,扁桃体稍肿大。 颈部:颈部对称,无强直及活动受限,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及触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部: 胸廓:胸郭对称,无畸形。 肺脏: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肋间隙正常,双肺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中等量干、湿性罗音。 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正常范围内,无抬举样搏动,未触及震颤,叩诊心界在正常范围内,听诊心率:130次/分,节律整齐, 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周围血管:未见异常周围血管征。 腹部:腹部稍胀,对称,未见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肠鸣音正常。 外生殖器、肛门、会阴:肛门、外生殖器外观无异常。

2021年小儿肺炎病历模板

住院病历 欧阳光明(2021.03.07) 姓名:**** 出生地址:****** 性别:男民族:汉族 年龄:3岁10月职业:无 婚姻:未婚住址:******** 入院日期:2010-11-20 联系电话:******** 记录日期:2010-11-20 联系人:父亲 病史申述者:患者家属代诉,认为可靠。 主诉:咳嗽8天。 现病史:患者家属诉患者8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夜间干咳为主,无痉挛性剧咳,无流清涕,无畏寒发热、抽搐、咽痛等不适,无明显气促,在家予以消炎,止咳药口服(具体用药不详)后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肺炎”收住院治疗。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正常,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按时接种各疫苗。 个人史:第一胎,足月平产,出生时情况可,出生后母乳喂养,父母亲抚养,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无异,平时生活起居规律,家庭条件可,无其他特殊嗜好。

婚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父母亲非近亲结婚,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特殊病史及遗传性疾病可询。 体格检查 T:37.0℃ P:120次/分 R:24次/分 Wt:15Kg 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发育正常,营养尚可,精神状态可,自动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浮肿无黄染,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形态大小正常无畸形,颜面、眼睑无浮肿,眼球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及鼻腔无流脓,乳突区无压痛,无鼻翼煽动,唇红,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分布。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部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呼吸自如,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双侧对称,双侧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心音可,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各生理反射存在,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9.9*10 /L,N 81, L 19 ,HB 138G/L。 胸片:右下肺感染。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CT的价值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CT的价值(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830028) 【摘要】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脑瘫科160例小儿脑瘫的头颅ct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160例中有143例头颅ct检查阳性,ct异常率89.38%,其中脑萎缩是最常见的表现(49.38% )。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75.63%)。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结论虽然ct不能作为诊断脑瘫的主要依据,但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以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儿童;脑性瘫痪;计算机断层;诊断 the early diagnostic value of c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zhao zhi qianghao lu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arly diagnostic value of c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ct manifestations of 16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143 cases of the 160 cases showed a recognisable abnormality, the abnormalrate of ct was about 98.38%,and the most common abnormality was cerebral atrophy. spastic type wa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type(75.63%).the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 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 硬)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路径时限 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 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 2、针刺疗法 3、灸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 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7、康复训练:根

准确诊断脑瘫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准确诊断脑瘫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脑瘫是目前影响儿童发育功能的伤残疾病之一,一旦患上将会终生存在,危害也是极为深远的。除此之外,由于早期脑瘫患者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出现,如若不仔细很难发现异常症状,也就是说诊断脑瘫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判断共济失调型脑瘫? 1、脑瘫患儿经常张嘴,流口水,讲话慢且发音不清,语言障碍。 2、平衡功能障碍,立位时重心在足跟部,为了维持平衡,患儿常常足尖翘起,加大足距以扩大支撑面积,向前弯腰以弥补重心后移。走路时因肌肉缺乏同时收缩的功能,维持姿态的能力障碍,而表现为躯干前后摇摆,东倒西歪的醉汉步态。 3、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追视与有目的抓物十分困难。 4、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比有明显的延迟,表现运动笨拙不协调,头与躯干调节障碍,1岁左右不会坐,即使会坐也不稳定。只有在两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扩大的情况下才可能坐稳。站立时间较晚,大终2-3岁或更晚,患儿站不稳,易跌倒,手指精细运动障碍,动作不灵活。 诊断观察言行是诊断脑瘫的关键 在所有的小儿脑瘫患者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1/4。大多数的小儿脑瘫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不少小儿脑瘫患者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多数小儿脑瘫患者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小儿脑瘫患者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通过诱发电位检查诊断早期脑瘫

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设计(试行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1)小儿1~2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不会说话。 (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手臂不能握举或握之不紧,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行之不远;皮宽肌肉松软无力。 (3)肢体强硬而不柔,拘急挛缩。 (4)有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早产及喂养不当史。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1)引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二)证候诊断 1.脾肾两亏证:头项软弱,不能抬举或挺而不坚;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按压失于弹性,两足痿弱,骨软无力。面白,肢倦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或指纹淡。 2.肝肾亏虚证: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语言不利,或失听失明,或失聪。舌质淡。脉细软或指纹淡紫。 3.肝强脾弱证:自出生之后多卧少动,颈强不柔,肢体强直拘挛,强硬失用,或动作笨拙,肌肉瘦削。烦躁易怒,遇到外界刺激后加重,食少纳呆。舌质胖大或瘦薄,舌苔少或白腻。脉沉弦或细弱,指纹沉滞。 4.痰瘀阻络证:自出生后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关节强硬,肌肉软弱,动作不自主,或有癫痫发作。肌肤甲错,毛发枯槁,口流痰涎,吞咽困难。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滑沉。 5.心脾两虚型: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伴运动发育落后,发迟或发稀萎黄,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