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考行测常用公式集锦:推理公式、直言及复言命题

2013国考行测常用公式集锦:推理公式、直言及复言命题
2013国考行测常用公式集锦:推理公式、直言及复言命题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

直言和复言命题

十四、三段论的推理形式

所有A是C?所有A是B,所有B是C

所有A不是C?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

有些A是C?有些A是B,所有B是C

有些A不是C?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

例14.有些媒体很开放,所有媒体都关注民生大事。

据此,可以推出()。

A.有些很开放的媒体关注民生大事

B.有些关注民生大事的媒体不开放

C.有些媒体不开放,但关注民生大事

D.有些媒体很开放,但不关注民生大事

例14.【答案】A。中公解析:考查三段论推理规则。由题干显然可推出A项;“有些媒体很开放”包含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所有媒体都很开放”,故B、C两项不能推出;由“所有媒体都关注民生大事”可知D项错误。故答案选A。

十五、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一)矛盾关系

所有……是…… 和有些……非……(一真一假)

所有……非…… 和有些……是……(一真一假)

某个……是…… 和某个……非……(一真一假)

例15.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例15.【答案】B。中公解析:甲的话和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乙和丁的话均为假,由乙的话为假可知老陈没有嫌疑,进而可以推出丙的话为真,甲的话为假。故答案选B。

(二)反对关系

所有……是…… 和所有……非……(上反对:必有一假,不能同真)

有些……是…… 和有些……非……(下反对:必有一真,不能同假)

例16.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B.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D.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例16.【答案】B。中公解析:考查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甲和乙两个命题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然有一假,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所以丙一定是真的。选项B的表述和丙一致,所以正确答案是B。

例17.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①有人是本科学历;②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

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

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

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

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

例17.【答案】A。中公解析:考查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①和③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由“只有一个为真的”可知,②必然为假,即可推出单位的负责人是本科学历,进而推出①为真,则③为假,可推出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故答案选A。

十六、复言命题的三种形式

(一)联言命题

例18.“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

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哪项断定必然为真?

A.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

B.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

C.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

D.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

例18.【答案】B。中公解析:联言命题“p且q”的负命题为“非p或者非q”,故题干等价于“或者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B项是相容选言命题的否定肯定式,正确。故答案选B。

(二)选言命题

例19.一桩投毒谋杀案,作案者要么是甲,要么是乙,二者必有其一;所用毒药或者是毒鼠强,或者是乐果,二者至少其一。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推断一定成立?

Ⅰ.该投毒案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

Ⅱ.在该案侦破中,发现甲投了毒鼠强。因此,案中的毒药不可能是乐果。

Ⅲ.该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甲并且所投的毒药不是毒鼠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例19.【答案】C。中公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由题干可知作案者是甲和乙,两者必有其一,毒药是毒鼠强或乐果,两者至少其一,所以如果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那么可以是甲投乐果或是乙投乐果或是乙投毒鼠强所为,所以Ⅰ错误。Ⅱ也错误,因为甲可以同时投毒鼠强和乐果两种毒药。Ⅲ正确,因为作案者不是甲,毒药不是毒鼠强,那么根据题干意思,只能是乙投乐果所为。

(三)假言命题

例20.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煤矿人员有以下断定:

值班主任: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

矿工1:确实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

矿工2: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则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安全员: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但没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可能为真?

A.值班主任的断定为真

B.安全员的断定为真

C.矿工1的断定为真

D.矿工2的断定为真,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

例20.【答案】D。中公解析:若题干中出现多个人说话或者是多种表述的情况,并且题干中说“仅有一人断定为真”,“仅有两个人说的与事实不相符”,“只有一人撒了谎”等,一般在其中都会有一对矛盾命题,我们就可以锁定这一对矛盾命题,判断其真假,从而打开

题目的缺口。观察本题的题干,矿工2说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矛盾命题应该是“由其肯定的前件和否定的后件”所组成的联言命题。而安全员说得话是一个联言命题。经过分析可知两者的话是一对矛盾命题。由于题干说“只有一个人断定为真”,因此真话在矿工2和安全员之间产生。值班主任和矿工1的话均为假话。值班主任的话为假话,可以推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矿工1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根据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关系,联言命题为假,至少其中一个肢命题为假,因此由“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可以得出“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由于安全员的话也是联言命题,它要为真必须两个联言肢都为真,因此安全员的话为假。那么矿工2的断定为真。

例21.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

由此可以推出:

A.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例21.【答案】B。中公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题干给出的条件为:①政府有效管理←食品安全的实现;②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③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可组成一个必要条件假言连锁推理: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食品安全的实现。B项根据上面的推理关系,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正确;A项和C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D项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错误。故答案选B。

事业单位行测之判断推理练习

事业单位行测之判断推理练习 1、可见光: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视觉的电磁波。 按照定义,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天空中,许多发出红外线、紫外线的天体,我们无法用可见光光学望远镜看到。这说明红外线和紫外线不是可见光 B.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房间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不意味着没有可见光刺激我们的眼睛 C.通过滤色镜观察一个球是黑色的,这说明某些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了我们眼睛的视觉 D.医生为患者做X光透视时,他可以看到屏幕上成的像。对医生而言,X光是可见光 2、知识产权:是一种基于人们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中所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而产生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 下列各项不是知识产权的有。 A.商标权 B.专利权 C.肖像权 D.著作权

3、投机:是指为了以后再销售(或暂时售出)商品而购买,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投机范畴的是。 A.10年前老张承包了村里无人要的15亩果园,如今依靠果树发家致富 B.小刘最近买了一双皮鞋,因不喜欢样式又转卖给朋友 C.老杨以10.03元的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以11.00元的价格卖出 D.王老师买了住房自住,后房价上涨,王老师卖出房屋从中获利 4、财产处分行为是指直接发生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财产处分行为的结果是使权利的移转,权利内容的缩小或改变,权利上设定负担以及权利消灭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述行为中不属于财产处分行为的是。 A.为担保一笔债务,甲公司将自己所有的房产抵押。抵押行为使甲公司对该房产的所有权受到限制 B.乙抛弃自己的电视机。抛弃行为使乙对该电视机的所有权消灭 C.丙与丁订立合同,出卖丙的家传古画,并约定7日后丙交付古画。合同行为使丙负担着7日后移转古画所有权的义务

公务员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 m n m +n m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n 1(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 a b ,x 1·x 2=a c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2)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公务员行测必备数学公式总结(全)汇总

1.1基础数列类型 ①常数数列如7,7,7,7,7,7,7,7,…… ②等差数列如11,14,17,20,23,26,…… ③等比数列如16,24,36,54,81,…… ④周期数列如2,5,3,2,5,3,2,5,3,…… ⑤对称数列如2,5,3,0,3,5,2,…… ⑥质数数列如2,3,5,7,11,13,17 ⑦合数数列如4,6,8,9,10,12,14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200以内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09,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 1.3 整除判定 能被2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2的倍数(即偶数) 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能被5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5的倍数(即5、0) 能被4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4的倍数 能被8整除的数,期末三位数字是8的倍数 能被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 能被25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25的倍数

能被125整除的数,其末三位数字125的倍数 1.4 经典分解 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 147=7×21 153=9×17 161=7×23 171=9×19 187=11×17 209=19×11 1.5常用平方数 数字平方 1 1 2 4 3 9 4 16 5 25 6 36 7 49 8 64 9 81 10 100 11 121 12 144 13 169 14 196 15 225 16 256 17 289 18 324 19 361 20 400 21 441 22 484 23 529 24 576 25 625

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2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一小速度) X 相遇时间 第1页共10页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时间=工作量十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十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最外层人数= 2. 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2 =(外圈人数十4+1) 2=甘 1 )X 4 2 -(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 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3. 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 N (a-1)人。 =M X N 外圈人数=2M+2N-4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 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 — 3)X 3X 4 = 84 (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 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 M - N 层。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棵数=总长 亠间隔+ 1;总长=(棵数-1 ) X 间隔 棵数=总长 亠间隔; 总长=棵数X 间隔 棵数=总长 亠间隔一1;总长=(棵数+1) X 间隔 (4)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2倍。 (5)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2N X M+ 1)段 四、行程问题 | ⑴ 路程=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十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止 v^v 2 (2)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对目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 X 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X 背离时间 (3)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X 顺流时间=(船速+水速)X 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X 逆流时间=(船速一水速)X 逆流时间 (4) 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一车长)十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十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十过桥时间 (5) 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 =(大速度+小速度)对目遇时间=(最外层每边人数 -层数)X 层数X 4=中空方阵的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 8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5. 方阵:总人数=N f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1) 单边线形植树 (2) 单边环形植树 (3) 单边楼间植树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1.7 推 理 理 论 从假设前提利用推理规则得到其他命题,即形成结论的过程就是推理,这是研究逻辑的主要目标。 1.7.1 蕴含与论证 1.推理的含义与形式 [定义1-22] 当且仅当p →q 为永真式时,称为p 蕴含q (logical implication ),记作p q ?,或p q 。此时,称p 为前提,q 为p 的有效结论或逻辑结论,也称为q 可由p 逻辑推出。得出此逻辑关系的过程称为论证。 [辨析] 由于仅在p 为1而q 为0时公式p q →为0,可见,p q →永真意味着不可能存在前件p 为1而后件q 为0的情况,或者说,若p q ?,则只要前件p 为1,后件q 也一定为1。因此,p q ?也称为“永真蕴含” ,即p 永真蕴含q 。 [延伸] 通常,定理(theorem )被解释为“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就是指对“在一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必然产生某个(些)结论”的陈述。因此,定理证明也就是对蕴含关系的论证。当然,通常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被视为定理。 所有逻辑推理的实质就是证明p q ?,也就是证明p q →为永真式。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初等数学证明题目: 已知a 、b 、c 为实数,且22a b bc -=,0c ≠,则有2/(/1)a c b b c =+。 如果记 p :22a b bc -=,q :0c ≠,r :2/(/1)a c b b c =+ 则上述论证要求可描述为: p q r ∧? 证明的目的就是说明:若前提p q ∧正确,则结论r 也正确,即证明p q r ∧→为永真式。 通常的逻辑推理问题都会由一组前提来推断一个逻辑结论,此时的多个前提可写成合取式12n H H H ∧∧∧ ,或写成用逗号分隔的命题序列H 1, H 2, ..., H n ,即论证要求可写作: 12n H H H C ∧∧∧? ,或12,...,n H H H C ?,,或 12n H H H C ∧∧∧ ,或12,...,,n H H H C 可见,论证A C 、A C ?或A C →是永真式都是同义的,且前提也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2{,..,},.n H H H C 在数学上,总是要求前提为真,从而推导出有效的结论,并不需要研究从假的前提能得到什么结论,且推理形式与前提的排列次序无关。尽管由前提A 到结论C 的推理一般记作A C ,如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 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5)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行测判断推理

必然性推理——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概念间关系与直言命题 1、概念间关系 概念:表达了一类事物的词语。 概念的外延:概念所表达的事物范围。可以通过封闭的曲线即文氏图来表示。概念间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2、直言命题的种类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判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S是P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S不是P 特称命题:含有“有的”的直言命题。 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 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 3、用概念间关系表示直言命题 二、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其中两个前提中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且在前提和结论中,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三段论推理规则: 1、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命题,则结论为特称命题。 2、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命题,则结论为否定命题。 3、三个不同的概念各出现两次。 三、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对当关系:主谓词相同的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1、常见对当关系 反对关系的特征: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的特征: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矛盾关系的特征:两个命题,一真一假。 差等关系的特征: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定;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 2、矛盾命题 一个命题前面加“并非”,等值于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即:

并非“所有A是B”=有的A不是B;并非“有的A不是B"=所有A是B 并非“所有A不是B”=有的A是B;并非“有的A是B”=所有A不是B 可简记为: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必然性推理——复言命题及其推理 复言命题:由两个或多个单句通过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 根据逻辑联结词的不同,可对复言命题进行划分,常见的主要有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 一、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定义:表示多种情况同时存在。 形式:p且q 联结词:“虽然……但是……”、“既……又……”等 真假判定: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矛盾命题:非p或非q 推理规则:由一个联言命题为真,可以推出构成其的每个肢命题均为真;否定一个肢命题即可否定联言命题,但否定了联言命题并不能否定其所有的肢命题。 二、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1、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 逻辑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 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 (1)如果……那么…… 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 (2)只要(倘若)……就(则)…… 例:只要(倘若)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 (考上公务员→嫁给你) (3)凡是……都……/所有的……都…… 例: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 【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 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 (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

(5)……离不开…… 例:鱼离不开水。 (鱼→水)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 (1)只有……才…… 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 (2)不……不…… 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 (3)除非……否则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 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则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4)……是……必不可少的 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

(婴儿有营养→有奶粉) (5)……是……的基础 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基础。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 (6)……是……的前提/关键 例:类似于上面一个 (7)没有……没有…… 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 二、递推公式 【A→B,B→C,即A→C】 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 三、联言命题(推理题) 1.“且”关系:表并列 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2020年整理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doc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 ±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 =(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 +b 3 =(a ±b)(a 2 + 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 2 2 ≥++ abc c b a 3 3 ≥++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 )(a m m b +=(m 1—a m +1)×a b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2)((a m a m m b ++=[)(1a m m +—)2)((1 a m a m ++]×a b 2 1.勾股定理:a 2+b 2=c 2 (其中:a 、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2.面积公式: 正方形=2 a 长方形= b a ? 三角形=c ab ah sin 2 1 21= 梯形=h b a )(21+ 圆形=πR 2 平行四边形=ah 扇形=0 360 n πR 2 3.表面积: 正方体=62 a 长方体=)(2ac bc a b ++?

行测判断推理常见题型分析及详解

三、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1)数量型图形推理:数量型图形推理一般包括点(交点)、线(线条数、笔画数)、面(角、图形种类、图形的封闭区间)等数量关系。 例题: 解析:数量型图形推理,所给字母都为三条线段组成;故答案为D。 (2)对称型图形推理:对称性图形推理考查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包括翻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最常见图形:九宫格) 例题:二、 解析:对称型图形推理,此题为隐藏了九宫格的平移图形推理,其中每个小块围绕九宫格的中心顺时针进行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的平移,且平移一个格;故答案为A。 (3)叠加型图形推理:叠加型图形推理考查图形的叠加性,一般包括两个或几个图形相加/相减、去同存异、去异存同等。 例题: 解析:叠加型图形推理,前四个图形相加能够组成B项图形;故答案为B。 (4)空间型图形推理:空间型推行推理考查图形的空间逻辑性,一般包括图形的空间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 例题: 解析:空间型图形推理,从图形平面图可以看出,两个阴影正方形的位置只能是相对的,所以A、C、D可以排除;故答案为B。 二)、类比推理

一、造句法:将所给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造句,所造词语逻辑关系最为相似的一组即为答案。 例题:例1、()对于行动相当于()对于航行 A.目标灯塔 B.信心风帆 C.激情桅杆 D.毅力水手 解析:利用造句法,目标是行动的方向,灯塔市航行的方向;故答案为A。 二、词义法:根据词语的词义关系选择最佳答案,一般包括近义词、反义词、同意异名等。 例题:例2、寡对于()相当于利对于() A.孤弊 B.少害 C.众钝 D.多益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反义词对应;故答案为C。 三、搭配法:根据词语的搭配关系选择最佳答案,一般包括动宾搭配、成语及其出处搭配、作者及其作品搭配、历史事件及其时间/人物搭配等。 例题:例3、分配:任务 A.解决:问题 B.团结:合作 C.公共:服务 D.信息:技术 解析:分配任务为动宾搭配,选项中只有A项解决问题也为动宾搭配;故答案为A。 四、总分关系法:根据词语间的总分关系选择最佳答案。 例题:例4、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解析: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答案为B。 五、代入法:将选项词语代入题干中,逻辑关系最为相似的一组即为答案。 例题:例5、()对于知识相当于分析对于() A.书本理论 B.学习结论 C.学问研究 D.学生研究员 解析:将A代入题干中,得到书本里面有知识,分析理论,两组词的逻辑关系不统一;将B代入题干中,得到学习知识,分析结论逻辑关系类似;故答案为B。 三)、演绎推理 ㈠三段论: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例题: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㈡假言推理:以一个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通过对这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结论。假言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等三种假言推理形式。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指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例题:例一、如果两条线平行,那么它们就是直线;这两条线不平行;所以,它们就不是直线。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不弯曲的两点之间最短的线都是直线。 例二、如果饮酒过量,肝脏就会生病;他的肝脏生病;所以,他饮酒过量了。 这一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有时其他诸多原因,也会引起肝脏生病。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指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这种推理可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 ①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例题: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晓鸣取得了好成绩;可见,他努力学习了。 这种肯定的一般规则是: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但是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例如:只有忠诚党的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判断推理笔记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规律+重构 类比推理二元关系+二级辨析 逻辑推理推导+论证 定义判断关键词+复合型论证 一、图形推理 (一)整体概述 组成凌乱——数量变化:数数、规律 组成相似——样式(形状)变化(内在属性、外在形状) 组成相同——位置变化(静态变化、动态变化) (1)数量:点、线、角、面、素、封闭区间、笔画(一笔画成、相同、递增递减) 规律: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数量变化、数量相加 (2)位置: 静态位置关系:内含、相交、相切、相离、左右(字体结构)、上下(字体结构)动态位置关系:平移、旋转(时针法区分:方向改变为翻转)、翻转 (3)样式(形状): 对称、图形组合(拼图、重叠、重叠变色、重叠变形)、图形求同 a.外在形状(相似):1.顺序(样式遍历:缺谁补谁) 2.轮廓:加减同异 b.内在属性:封闭、曲直、对称轴、凹凸 特点:一个元素比较乱常见于内在属性(含同一直线、曲线、对称轴、一笔画成); 两个元素比较凌乱常见于位置类 (4)空间重构(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折纸盒 相对的两个面必然有且仅有一个面被看到。 特殊面法:一个面特殊——形状

两个面特殊——相对、相邻(公共边) 三个面特殊——时针法、描线法/公共边(找特殊图形)、 (二)解题思路 1、观察角度 1)构成与部分 2)直线与曲线 3)封闭与开放 4)整体与部分 2、推理顺序 数量——形状——位置 3、变化路线 图形推理: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变化 类比推理:横向路线、纵向路线 九宫格:横向、纵向、“米”字、“O”字、“S”字 二、类比推理 概念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关系、交叉关系、包容(种属)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内涵映射关系:必然与或然(盐、咸)、对称与反对称(正方形、边长)、充分与必要(下雨、地湿,勤奋、成功)、共变与反变(理解、费解) 词语语义关系:近义词、反义词、意义词、常识类 词语语法关系:主谓关系、主宾关系、谓宾关系{双主语(同一谓语)、双谓语(同一宾语/主语)、双宾语(同一谓语)} 八大热门考点:全同关系、包含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矛盾与反对关系、对应关系、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作用与作用对象关系

2019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2018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 m a a =q (m-n)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018广东省考行测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之充分条件

众所周知,翻译推理作为判断推理的高频考点之一,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基础学习过程中,该部分往往是大家容易混淆的地方,尤其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翻译。因此,针对于最后的冲刺学习,根据以往大家在复习过程中翻译推理所遇到的一些易错易混淆考点,我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快速、高效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翻译推理过程中,充分条件关联词最为典型的逻辑关联词主要包括: (1)如果A,那么B; (2)为了(要想)A,一定(必须)B; (3)所有(凡是)A,都B; (4)A是B的充分条件; (5)只要A就B; (6)A是/就/则B; (7)A离不开B。 当题干中出现以上逻辑关联词时,翻译规则为前推后,即A→B,即含义为(A对,B一定对)。 【例】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A. 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 B. 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 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 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精神健康?自尊,第二句:自尊?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第三句: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将以上三句推导关系连起来即为精神健康?自尊?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项精神健康?被别人道德地对待,从题干无法得知被别人道德地对待的条件,A项错误;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汇总 1、弃9验算法 利用被9除所得余数的性质,对四则运算的结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叫“弃9验算法”。 用此方法验算,首先要找出一个数的“弃9数”,即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和大于9或等于9都要减去9,直至剩下的一个小于9的数,我们把这个数称为原数的“弃9数”。 对于加减乘运算,可利用原数的弃九数替代进行运算,结果弃九数与原数运算后的弃九数相等 注:1.弃九法不适合除法 2.当一个数的几个数码相同,但0的个数不同,或数字顺序颠倒,或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时,它的弃9数却是相等的。这样就导致弃9数虽相同,而数的实际大小却不相同的情况,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2、传球问题核心公式 N个人传M次球,记X=(N-1)^M/N,则与X最接近的整数为传给“非自己的某人”的方法数,与X第二接近的整数便是传给自己的方法数 3、整体消去法 在较复杂的计算中,可以将近似的数化为相同,从而作为一个整体消去 4、裂项公式

1/n(n-k)=1/k(1/(n-k)-1/n) 5、平方数列求和公式 1^2+2^2+3^2…+n^2=1/6n(n+1)(2n+1) 6、立方数列求和公式 1^3+2^3+3^3…+n^3=[1/2n(n+1)]^2 7、行程问题 (1)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每人走过的路程等于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各自所走路程的(2n-1)倍 (2)A.B距离为S,从A到B速度为V_1,从B回到A速度为V_2,则全程平均速度V=(〖2V〗_1V_2)/(V_1+V_2), (3)沿途数车问题: (同方向)相邻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车速=(同方向)相邻两车的间隔 (4)环形运动问题: 异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和为周长 同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差为周长 (5)自动扶梯问题 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顺行运动所需时间 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逆行运动所需时间 (6)错车问题

命题逻辑中几种常见的推理证明方法

ljlj 逻 辑 学 论 文 数学科学学院 09级3班 吴洁琼 学号2009040288

命题逻辑中几种常见的推理证明方法 吴洁琼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 要】:命题逻辑的推理证明是《离散数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内容比较抽象且方法较独特,其灵活性很大, 故很难掌握;二是题型以证明题居多, 大多数题的知识面涉及较广, 故习题较难。而命题逻辑又是数理逻辑的基础, 熟练而灵活地掌握好命题逻辑中推理证明的方法既是学习命题逻辑的重点, 又会为进一步学习谓词逻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适当的例题讲解,总结了命题逻辑中几种常见的推理证明方法,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知识的灵活使用。 以期在帮助学生掌握命题逻辑的推理证明方法的同时, 又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命题逻辑;推理;证明方法 数理逻辑是《离散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两大部分, 而命题逻辑又是谓词逻辑的基础,其中的内容也比较抽象,所以学好命题逻辑又是学好数理逻辑的关键。学好数理逻辑既能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同时能够帮助同学学习数字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其它课程。数理逻辑中关于命题逻辑证明题比较多,学好数理逻辑的关键是能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些证明题。 一、命题逻辑中推理的相关概念 定义1:一个命题公式序列1α,2α, ,n α;β,即βααα→ΛΛΛ)(21n 称为推理形式,其中序列最后一项β称为推理的结论,1α,2α, ,n α称为推理的条件。 定义2:对于命题公式序列1α,2α, ,n α;β的命题变元组);,,,(21p p p p n 的任意指派);,,,(21t t t t n 存在使n αααΛΛΛ 21为真,而β为假,则称此推理为无效推理,否则是有效推理。 证明命题公式β为有效结论的过程就是命题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而证明推理形式1α, 2α, ,n α;β是有效的充要条件是βααα→ΛΛΛ)(21n 为重言式。 二、常见证明方法 命题逻辑的推理证明有六种常用证明方法,分别是直接证明法,真值表法,范式法,间接证明法。其中间接证明法里面常见的是CP 规则证明法和反证法,本文就这几种方法进行论述。

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必然性推理.doc

2019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必然 性推理 行测中逻辑判断是我们的一大部分,其中可能性推理占的比重非常大。那这部分到底如何作答呢?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下这部分内容吧!希望能帮助到备战2019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 例题.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以上观点的前提是( ) A.贫困的代际传递导致教育的落后 B.富有阶层大都受过良好教育 C、扶贫工作难,扶智工作更难 D.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财富 【答案】D。解答,这是一道加强型的题目,我们题干的逻辑主线是通过教育来改变贫穷,所以扶贫必扶智。我们题干强调的是教育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建立教育和扶贫的联系,选项中只有D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选D. 【考点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加强型中的前提型的题目。前提型的方法有搭桥法和反向验证法,我们在做题过程中常用到的是搭桥法。

例题: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从10次左右上升至15次。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激增,全球气候明显变暖,有人据此认为,气候变暖导致龙卷风爆发次数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结论( ) A.龙卷风的类型多样,全球变暖后,小型龙卷风出现的次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B.气候温暖是龙卷风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几乎所有龙卷风的形成都与当地较高的温度有关 C.尽管全球变暖,龙卷风依然最多地发生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龙卷风现象并不多见 D.龙卷风是雷暴天气(即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只要在雷雨天气下出现极强的空气对流,就容易发生龙卷风 【答案】B。解答:这道题是我们典型的因果共存的题目,题干的问法是问不能削弱,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无关项或者是加强项。题干的逻辑主线,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变多,全球气候变暖,所以猜测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次数增多,B选项中直接就说明要想形成龙卷风气候是比不可少的条件,是加强项,而选项ACD 都是削弱项。所以选择B. 【考点点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问法,好多学生因为没看清问法而失分,我们因果共存的削弱方式中因果倒置的削弱力度最强,做题时也可以排除所有的削弱项,剩下的就是我们应该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 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