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附件1

学校(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1—

附件2

复课证明

贵校(园)年级班学生,现居住地,于年月日被诊断为,要求隔离时间为天,发病日期为年月日。

目前经治疗,该病例临床症状消失,该病隔离期为发病

后天,同意于年月日恢复上课。

特此证明。

开具医师:

开具单位:

开具时间:年月日

(加盖公章)抄送:市卫生局。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14年7月16日印发

信息公开类别:依申请公开

抄送: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市疾控中心。

成都市成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8月7日印发

—2—

—3—

学校传染病隔离时间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 病名 潜伏期(天) 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 病毒性肝炎甲型30天15~45天发病日起21天 检疫45天,每周查ALT,观 察期间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乙型60~90天28~180天 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 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病原 携带者处理 检疫45天,观察期间可注射乙 肝疫苗及HBIG。疑诊乙肝的托 幼和饮食行业人暂停原工作 戊型40天10~75天发病日起3周检疫期60天 脊髓灰质炎5~14天3~35天自发病日起消化道隔离40 天,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 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间可用 减毒活疫苗快速预防免疫 细菌性痢疾1~3天数小时~7天至症状后7天或大便培养 2~3次阴性 医学观察7天,饮食行业人员大 便培养1次阴性解除隔离 阿米巴痢疾7~14天2天~1年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查 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 囊阴性 饮食工作者溶组织阿米巴滋养 体或包囊者应调离工作 流行性感冒1~3天数小时~4天退热后48小时解除隔离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早期隔离 麻疹8~12天6~21天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出 疹后10天 易感者医学观察21天。接触者 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风疹18天14~21天出疹后5天解除隔离一般不检疫,对孕妇尤其孕3个月内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水痘14~16天10~21天至全部痂皮脱落或不少于 病后21天 医学观察21天,免疫力低者可 用丙种球蛋白 流行性腮腺炎14~21天8~30天至腮腺完全消肿且发病后 21天 一般不检疫,幼儿园及部队密切 接触者医学观察30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2~3天1~10天 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 于发病后7天 医学观察7天,可作咽培养,密 切接触的儿童服磺胺或利福平 预防 白喉2~4天1~7天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 养(间隔2天,第1次于第 14病日)阴性或症状消失 后14天 医学观察7天 猩红热2~5天1~12天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 3次阴性或发病后14天 医学观察7~12天,可作咽培 养 百日咳7~10天2~23天至痉咳后30天或发病后40 天 医学观察21天,儿童可用红霉 素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7~14天4~21天防蚊设备室内隔离至体温 正常 不需检疫 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 2~3天14小时~6天隔离至症状消失不需检疫 手足口病3~5天2~10天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 失后1周,且不少于发病后 14天 医学观察10天 伤寒体温正常后的第15天解除 隔离,或症状消失后5天、 10天各做粪便培养,连续 两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15天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50725doc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 50725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 一、常见传染病 1、呼吸道传播为主: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2、消化道传播为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类似)、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3、接触传播为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二、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一)普通感冒VS流行性感冒 ①普通感冒:成人:鼻病毒为主,儿童: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有时有发热,较轻,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接种流感疫苗,无效。 ②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常有发热,可达39-40℃,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接种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冬春两季多发。前期症状:头痛、发热、食欲下降、全身乏力等;

继而全身皮肤粘膜分批次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直至痂皮脱落。水痘潜伏期一般10-16日,最长24日,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极易在学校内引起聚集爆发。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腮病毒(Mu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人是流腮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潜伏期平均14-21天,最长30天。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腮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都具有传染性。 (四)手足口病 先出现发热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日,自发病开始直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内均有传染性,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五)诺如病毒 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经呕吐时产生的带病毒喷沫传播,接触受污染的物品。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整理)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病名病人隔离期限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期限依据 麻疹 隔离至出疹后5 天,伴呼吸道并 发症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易感者医学观察21 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流行性感冒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或隔离时 间不少于1 周。 接触者进行观察,不需隔离, 疫情的追踪应至少持续到事 件结束后一周。 传染病学(第七版) 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 消失48 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 议,患者可正常上课或上班。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 情处置指南(2012 年版) 甲型H1N1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 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 至体温正常后2天 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 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 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四川省甲型H1N1流 感预防控制实施细 则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 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 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与 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一次 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第7天 结束。 甲型H1N1流感轻症 患者居家隔离治疗 管理方案(试行版) 甲型H1N1流感病例 密切接触者居家医 学观察管理方案(试 行)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 例,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 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 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 构相关证明。住院患者须出具出 院证据。 原则上不医学观察学校甲型H1 N1流感 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病人隔离同上。另:学校有停课标准。 H7N9禽流感隔离治疗,无人间传播证据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 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 护的接触后7天。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流行性腮腺 炎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 离14 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病 后21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5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甲型病毒性 肝炎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 天。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45 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脊髓灰质炎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20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细菌性痢疾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大便培 养2-3次阴性。 接触者观察7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 天,不少 于病后7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 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 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阿米巴性 痢疾症状消失后连续3 次粪检未发 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传染病学(第七版) 猩红热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 3 次阴性(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 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 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白喉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带菌者隔离7天并治疗。 伤寒病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 天医学观察至少15天(从停止传染病学(第七版)

学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一)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 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

常见传染病处理、隔离时间

太 平 洋 小 学 传染病防控及处理规定 1、日常防控中每班一周至少保证用“8.4消毒液”拖地一次,班主任指导用药,以免误伤学生。 2、学校发生一例传染病,学校恢复晨检机制,每班每天上报到校人数。如学生没到校,班主任与家长及时联系,了解情况。 3、班级发生传染病作如下处理措施。 ① 第一时间隔离生病学生,送至门房,通知家长,报告保健老师。 ② 第一时间清除生病学生的书包、书本、桌椅。桌椅进行彻底 8.4消毒,不允许其他学生接触生病学生的任何东西,以免重复感染。 ③ 发病班级要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8.4消毒。内容包括:所有桌椅里外、地面、长期不动的储物柜、角柜也要移动清扫、消毒。(垃圾桶、撮箕、 扫帚建议处理掉换新的)。 ④ 及时对本班学生进行个人卫生和预防传染病教育。 ⑤ 生病学生痊愈后,家长必须电话联络班主任。班主任根据传染病隔离时间规定来决定该生是否到校。如果学生有痊愈证明,隔离期满可通知学生到校,在门房等待保健老师复查,批准后方可进班,不能让学生直接进班。 太平洋小学 2017.1.5 病种 潜伏期 突发疫情报告及停班(关园)条件 预防接种 返校(园)条件

手足口病2-7天 一个班一周(7天)内2 例,该班停课10天;一 个单位一周(7天)内10 例,或3个班各2例, 停园10天 无症状消失后一周 水痘10-24天一个班一周(7天)内3 例,发病所在班级停课7 天,一个学校一周(7天) 内5例,发病所有 班级停课7天 对密切接触者 及高危人群开 展接种 痂皮完全结痂,无新疹出 现,但是不得少于发 病后14天。 流行 性腮腺炎8-30天 一个班一周(7天)内3 例,发病所在班级停课7 天,一个学校一周(7天) 内5例,发病所有 班级停课7天 对密切接触者 及高危人群开 展接种 腮腺肿退后一周,但不得 少于发病后14天。 麻疹6-21天发现1例,立即报告;一 个班一周(7天)内2例, 发病所在班级停课7天, 一个学校一周(7 天)内2例,发病所有班 级停课7天 对密切接触者 及高危人群开 展接种 出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 状时应延长至10天。 流行性感冒数小时-4 天 一个班一周(7天)内10 例,该班停课7天;一个 学校一周(7天)内15 例,发病所有班级停课 7天 对密切接触者 及高危人群开 展接种 发病后7天 风疹14-21天一个班一周(7天)内3 例,发病所在班级停课7 天,一个学校一周(7天) 内5例,发病所有 班级停课7天 对密切接触者 及高危人群开 展接种 出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 状时应延长至10天。 红眼病1-3天 一个班一周(7天)内10 例,该班停课7天;一个 学校一周(7天)内15 例,发病所有班级停课 7天 无症状消失后 传染病症状及返校条件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李华 副组长:蔡敬庆胡艳梅 成员:杜婷婷刘伟冯艳张辉彭宗梅冯欣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必要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 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 一、常见传染病 1、呼吸道传播为主: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2、消化道传播为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类似)、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3、接触传播为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二、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一)普通感冒VS流行性感冒 ①普通感冒:成人:鼻病毒为主,儿童: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有时有发热,较轻,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接种流感疫苗,无效。 ②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常有发热,可达39-40℃,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接种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冬春两季多发。前期症状:头痛、发热、食欲下降、全身乏力等;继而全身皮肤粘膜分批次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直至痂皮脱落。水痘潜伏期一般10-16日,最长24日,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极易在学校内引起聚集爆发。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腮病毒(Mu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人是流腮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潜伏期平均14-21天,最长30天。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腮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都具有传染性。 (四)手足口病 先出现发热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日,自发病开始直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内均有传染性,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五)诺如病毒 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经呕吐时产生的带病毒喷沫传播,接触受污染的物品。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汇总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1、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2、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三)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1、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2、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三)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主要预防措施: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学校与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标准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标准 疾病种类病名临床表现潜伏期传染期休假建议停课标准停课时间 流感发热(≥ 38℃)、头痛、鼻塞、流1-7 天成人病后3-5 天, 症状消失后 2天 (1 周) 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7天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 1-3 天多见)幼儿可达7 天总数比例≥ 30% 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及眼 6-21天,平均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麻疹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出疹前后 4 天出疹后 5天21天 10天左右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 Koplik 氏斑)、皮肤斑丘疹 头脸部、躯干、四肢出现皮疹(斑出疹前 5 天(一般 至全部水疱干燥结痂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水痘疹、丘疹、疱疹、结痂),发热、12-21 天1-2 天)至所有水疱21天 (2 周)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乏力结痂期间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 14-25天,平均出现症状前 7 天至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流行性腮腺炎腺肿胀、疼痛,发热、头痛、乏力、发病后9 天25 天 18天发病后 9天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食欲不振 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流行性突发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1-7天,一般症状消失后 3 天(一般 发病后 7 天内或经卫计和教育部门7 天脑脊髓膜炎颈项强直、畏光2-3天不少于发病后7 天) 进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风疹发热 1-2 天后,全身皮肤出现淡红14-21天,平均出疹前 7 天至后 4 出疹次日起计7 天 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21天色充血性斑丘疹18天天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持续性发热、咳嗽、痰中带血、疲 尚未明确,感 痰中检测出结核杆遵结核病收治医院的 结核病染后,终身潜————倦、消瘦、盗汗菌阳性者医嘱 伏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1-7天,一般发病前 1 天至发病 自治疗之日起计不少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猩红热高峰期传染性最7 天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2-3天于 7 天总数比例≥ 30% 强,一般为 7 天 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臀部 2-10天,平均发病后一周内传染直至所有疱疹变干,一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疱疹性咽峡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发热、咳或经卫计和教育部门10天 3-5天性最强般需要 2周 炎)嗽、食欲不振等进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消化道诺如病毒腹泻(次数≥ 3 次 / 天),伴性状改 12-72小时,平发病至无症状后3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症状消失后 3 天 3 天 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均 24-48 小时天总数比例≥ 30%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 痢疾起病急,畏寒、寒战伴高热、腹痛、 数小时 -7 天,发病期间传染性最至症状消失,至少粪便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腹泻和里急后重,每日排便10-207天 (细菌性)一般 1-4 天强培养连续两次阴性行风险评估后判定次,呈脓血便或黏液便 蚊媒传播传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头痛、呕吐、昏睡、痉挛等4-21天,多为 发热期具传染性隔离至体温正常 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30天 病10-14天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其他急性出血性眼红、泪水增多、不正常分泌,伴 一般 1-2 天发病后至少 4 天 至眼睛无异常分泌物,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2天结膜炎眼睛痕痒一般 10天总数比例≥ 30%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腮、流脑等 1.流行性感冒 2.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高热(>38.5℃) 、全身酸痛、咽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诊断:未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相似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诊断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2.水痘 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通过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丘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加强水痘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14天。 3.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日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最佳的预防措施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流腮疫苗。加强流腮病人的隔离,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5、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65099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1、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2、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三)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

学校常见的传染病

一、学校常见的传染病: 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疹、风疹、水痘、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腋下温度≥38.5℃)、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隔离时间:发病之日起至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正常后2天,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隔离时间:发病之日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时间,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隔离时间:发病之日起至完全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隔离时间:症状消失后1周。 感染性腹泻: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发病及、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隔离时间:症状消失后2天。 二、在学校、幼托机构易发、高发的原因: 1. 学生来自多个家庭,经常性甚至每天流动,把社会疫情引入校园。 2 .带病上课率高,难以杜绝发热咳嗽学生教职员工带病上课。 3. 每天长时间同处在教室、寝室等室内,特别是冬春换季时节气温偏低,春季下雨季节室内活动时间延长,且空气不 流动等都利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4.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学器械工具、活动场所。 5.学生打闹嬉戏密切接触,使传染病易于实现传播。 6.不注意劳逸结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教学活动后易着凉、淋雨,抵抗力下降。 7.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忽略社会公德(经常用手搽揉鼻子、口腔,不注意洗手、咳嗽和流涕未正确处理使用纸巾等) 三、防控要求 1、加强因病缺课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加强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最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病名病人隔离期限 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期限 依据 麻疹 隔离至出疹后5 天,伴呼吸道 并发症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易感者医学观察21 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流行性感冒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或隔离 时间不少于1 周。 接触者进行观察,不需隔 离,疫情的追踪应至少持 续到事件结束后一周。 传染病学(第七版) 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 状消失48 小时后或根据医生 建议,患者可正常上课或上班。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 情处置指南(2012 年版) 甲型H1N1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 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 离直至体温正常后2天 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 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 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 离) 四川省甲型H1N1 流感预防控制实施 细则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 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 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 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 与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 一次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 甲型H1N1流感轻 症患者居家隔离治 疗管理方案(试行

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第7天结束。版) 甲型H1N1流感病 例密切接触者居家 医学观察管理方案 (试行)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患者须出具出院证据。原则上不医学观察学校甲型H1 N1流 感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病人隔离同上。另:学校有停课标准。 H7N9禽流感隔离治疗,无人间传播证据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 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 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

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概述;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四季均可发生,我市以冬春季和夏季为流感高发期。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从潜伏期就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与被污染手,日常用品等间接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病。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 潜伏期——1~3天,最长可达7天。患者隔离期为热退后48小时。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大嘴巴)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部分病例发热可达40℃。传染源——早期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密切接触者应实施医学观察30天,患者隔离期至腮腺完全消肿或不少于病后2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患者。传播途径——咳嗽,打喷嚏借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本病的隐性感染率高,婴幼儿较常见。全年均有散发病例,冬春季出现高峰。 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7天。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天。 麻疹 麻疹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及眼结膜炎,特征性的表现为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传染源——麻疹患者。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也可密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接触患者后90%以上均可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全年均可发生。麻疹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左右,接种麻疹疫苗者应检疫观察至3~4周。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至出疹后10天。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皮肤黏膜同时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特点,发病初期出现低热、畏寒等症状。传染源——患者为惟一传染源,发病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以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