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简)

蒙氏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简)
蒙氏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简)

第二章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第一节视觉教育

一、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阐述到,不光是我们干活的时候,就是休闲的时候,我们也偏爱视觉,而不太喜爱运用其他感官。其原因是,视觉让我们看清了各种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视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对成人来说,外界事物有60%-80%是通过眼睛来认识的。对于幼儿来说,它的作用更大。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是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当的生理基础。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视觉基本过程。因此视觉的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就可以开始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年代,运用视觉的通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生在我们星球上(甚至包括太空)任何一个地方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卫星传送的图像很快地为人所见。为此,对幼儿进行视觉教育,可以使他们将来面对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不至于手忙脚乱。视觉教育的总目标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属性、颜色和用途的辨别、认同和区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具。

首先,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维度”。如,儿童通过对棕色梯、长棒、粉红塔的实际操作,可以学会从厚度、长度、体积三个维度来认识物体。此外,可以将教具进行组合操作,加强幼儿对大小的辨别能力。

其次,关于颜色方面,要学习颜色名称及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使用三组色板当教具。

再次,辨别形状的视觉教具,由于已有了辨别大小的知觉经验,再结合肌肉触觉,成为综合性教具。视觉和肌肉触觉的结合,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对形状的感知和记忆。

二、区别体积的视觉概念

插座圆柱体组

适应年龄:2.5-4岁

准备材料: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1)(2)(3)D):每组各由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各组圆柱的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

A组:直径不变(2.5cm),高度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cm,5.0 cm,…,1.0 cm。

B组:高度不变(5.5cm),直径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粗到细分别为:5.5cm,5.0 cm,…,1.0 cm。

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皆从5.5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至1.0 cm。

D组:直径和高度逆比例变化(粗而低到细而高),直径由5.5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到1.0 cm;高度由1.0 cm每隔0.5 cm递增到5.5cm。

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精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抓圆柱的圆柄)。

活动提示:

◎准备

1.和幼儿一同取来地毯,将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介绍教具的名称。

3.向幼儿示范拿取插座圆柱体的方法:双手持住座体两端,慢慢走到毯前,轻轻放下。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配对练习——以圆柱找圆穴的练习(以插座圆柱体B组为例)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地毯上。

2.示范抽出圆柱的方法:用惯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合起来轻轻握住圆柱圆柄处,慢慢抽出。

3.垂直抽起,再垂直放下,将圆柱随意散放在毯上。

4.进行以圆柱找圆穴的配对练习:随意拿起一个圆柱,倒转过来底面朝上,和座体上的圆穴依次比对后,找到相合的圆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抚摸柱体侧面、底面,同样抚摸圆穴内侧面后,轻轻地将圆柱嵌入。

5.鼓励幼儿尝试:“你来试试好吗?”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观察幼儿整个操作过程,如果有操作不当之处,老师可再示范操作一遍。

7.普通名称练习:取粗细强烈对比的两个圆柱,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

教师儿童

第一阶段这是粗的、粗的

这是细的、细的

粗的/细的

第二阶段哪一个是粗的?(把粗的拿给我。把粗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细的?(把细的拿给我。把细的藏起来。)

回答问题。

第三阶段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是粗的/细的

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以插座圆柱体B组为例)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毯上。

2.请幼儿按正确方法抽出圆柱,置于座体前。

3.教师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粗的?”将最粗的圆柱体摆在相应圆穴前面。再请幼儿找出剩下圆柱中最粗的一个,依次摆好,如此类推,请幼儿做完10个圆柱的排序工作。

4.拿走座体,将圆柱次序弄乱后,再请幼儿重新排序。

5.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圆柱——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教师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请幼儿回答。

教师儿童

第一阶段这是粗的、粗的

这是细的、细的

这个比这个粗,比这个细

粗/细

比这个粗,比这个细

最粗/最细

这是它们中间最粗的 这是它们中间最细的

第二阶段

哪个比这个粗?哪个比这个细?

(把比这个粗的拿过来。把比这个细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最粗的? 最细的是哪一个?

(把最粗的拿给我。把最细的藏起来。) 回答问题。

第三阶段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最粗的 最细的

比这个粗,比这个细的 错误订正:

1.用视觉订正,一个插座圆柱体只放入一个相应的圆穴中。

2.用触觉订正,用手触摸圆柱底面侧面和圆穴内侧面相吻合。 延伸变化

配对的延伸——指示棒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铅笔。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圆柱从座体内一一抽出,随意散放在毯上。

2.老师拿铅笔指任意一个圆穴,请幼儿找出和此圆穴相合的圆柱嵌入。

3.配对方法同基本操作的“配对练习”。

4.找到后,将圆柱嵌入。继续下一个圆穴的练习。 配对的延伸——戴眼罩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老师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配对练习”(参看“基本操作”部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2.鼓励幼儿尝试。

配对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分组进行)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两张桌子。 活动提示: 1.任取一组插座圆柱体,将圆柱取出置于一张桌上,将座体放在另一张桌上。

2.在座体所在的桌上进行“配对练习”(参照“基本操作”配对练习部分):记住座体圆穴的大小,在

另一张桌上找出合适的圆柱嵌入。 注:也可将柱体散放于毯上,在桌上进行以圆柱找圆穴的练习。

配对的延伸——组合练习(在四组插座圆柱体配对练习完成后进行)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四组,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蒙台梭利教具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可进行包括归位练习、伴随记忆的练习、组合练习等延伸练习,或添加教具的种类和数量,或增大时空距离,加强感觉训练的难度,提高儿童自主参和的兴趣: 归位练习:在序列操作的基础上,请儿童闭上眼睛(或戴上眼罩),教师从顺序摆好的队列中随意取出一个放在儿童面前,将剩下队列整理好,请孩子睁开眼睛(或摘下眼罩),找到选出来的那一个原来的位置,并把它放回原处;教师也可将选出来的一个藏起来,请小朋友指出位置后放回。 伴随记忆的练习:配对和序列均可通过增大教具间或时间的间距进行伴随记忆的练习,间距越大,

感官练习的困难程度也越大。

组合练习:蒙台梭利教具具有双重结构化的特征,某些教具在组内或组间的构造维度上尺寸相同,教师给儿童适当提示,启发孩子自主观察,通过认真思考,利用教具间尺寸相合的性质,进行相互结合的操作,在插座圆柱体中,可在四组圆柱体的基本操作结束后,进行二至四组结合的以圆柱找圆穴的配对操作。 其他练习:针对感知觉的训练要求,还可进行如配合图卡的配对操作,突出触觉经验的戴眼罩练专家提示

1.以两组的组合操作为例:取来任意两组圆柱体,如下图所示放置。将圆柱抽出,放在座体之间,进行“以圆柱找圆穴的练习”(参照“基本操作”部分)。

2.根据幼儿兴趣及掌握程度,可选择以下组合方式进行练习:

二组组合操作:A+B A+C B+C B+D C+D

三组组合操作:A+B+C A+B+D A+C+D B+C+D

四组组合操作:A+B +C +D

3.练习结束后,请幼儿将四组圆柱体分别嵌回,放回教具柜原处。

配对的延伸——相同圆柱配对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A组、B组、C组和D组,卷毯。

活动提示:

1.分别取出四组插座圆柱体放在地毯上。

2.将各组圆柱分别抽出,全部散放在地毯上,拿走座体。

3.请幼儿找出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柱配对。

4.将配对好的圆柱置于地毯一角。

注:此活动也可小组合作进行。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取来任意一组插座圆柱体,抽出圆柱,拿走座体。

2.老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序列练习(参照“基本操作”部分)。

3.鼓励幼儿操作。

4.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地毯。

活动提示:

1.任取一组插座圆柱体,请幼儿独立进行“序列练习”,将圆柱体依次排好。

2.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从圆柱队列中任意抽出一个,放在旁边,将剩下的圆柱重新整理好。

3.请幼儿睁开眼睛,找出拿出来的圆柱体原来的位置。可分别进行抽取头、中间、尾圆柱体的练习。

4.老师还可以将抽出的圆柱藏起,询问:“哪个位置少了一个圆柱?”幼儿指出位置后放回,请幼儿判断归位是否正确(难度较大)。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准备材料:插座圆柱体(任一组),两张桌子(或用地毯)。

活动提示:

1.任取一组插座圆柱体置于桌上(或地毯上),将圆柱取出,拿走座体。

2.在另一张桌上进行序列练习(以B组为例):取一个圆柱置于桌上,从另一张桌上(或毯上)拿来圆柱体,两两比较后,将较粗的置于左边,较细的置于右边,如此继续,完成序列操作。

插座圆柱体B组的配对练习——其它圆柱体A、C、D的配对练习

(普通名称练习)

粉红塔

适应年龄:

2.5-3岁(有插座圆柱体C 组的练习经验) 准备材料:地毯,粉红塔(10个粉红色立方体,边长以1 cm 的等差从10 cm 减小到1 cm ),字卡“大、小”各一张,图卡一套。 直接目的: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2.培养手眼协调及手指抓、捏的动作控制能力。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准备

1.和幼儿一同取来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示范教导幼儿拿取立方体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块的立体需用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方。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将塔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垂直垒塔 1.取对比强烈的一大、一小两块粉红立方体,配合字卡,进行普通的名称练习: (1)出示字卡,请幼儿读出“大”、“小”。询问幼儿:哪个是大的?请幼儿将“大”的字卡放在大立方体旁边。同样,将小木块和相应字卡进行配对。 (2)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

教师 儿童

第一阶段 这是大的、大的

这是小的、小的 大的/小的

蒙台梭利认为,她的教具是能提供吸引孩子自发注意力的实物,以粉红塔而言,它极易引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一搭好塔,就用手推倒它,欣赏撒在地毯上的粉红方块,然后又开始搭。搭好又推,推了又搭,反复多次。”而在垒塔的过程中,“孩子们练习了跪下,起立等动作。”将肌肉练习作为感觉练习的基础,符合幼儿认识发展的规律。

专家提示

被蒙台梭利称为“分级的大方块”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是用来培养孩子对物体体积变化的感知能力的。

粉红塔:由具有三维体积变化的10个粉红色立方块构成,其体积符合13:23:33:43:53:63

:73:83:93:103的比例关系。

色梯:由相同长度、横截面具有二维面积变化的10个棕色长方体构成,其横截面积符合12

:22:32:42:52:62:72:82:92:102

的比例关系。 长棒:由相同粗细的10根长棒构成,长度符合1:2:3:4:5:6:7:8:9:10的比例关系。 这三种教具自身等比例的渐次性提供了明显的错误订正的方法,如果位置摆放错误,不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长到短的顺序都会呈现不规则状。 专家提示 关于提示顺序,可参考上图,四组插座圆柱体练习由简到难的顺序为B —A —C —D 。练习A 时,倒转圆柱的动作可省略。在实践安排时,教师应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选择练习时间及次数,可制定

观察表,对观察花费的时间、活动间隔时间、见到哪些重复动作、儿童独自工作时间的百分比及一天中何时儿童最能专心工作等方面进行记录、分析,综合考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提示顺序。

专家提示

2.将粉红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垒高: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大的?”请幼儿将最大的立方体选出置于面前地毯上。再请幼儿找出剩下立方体中最大的一个,正放(每边所留的间隔相等)在第一个立方体上。如此类推,将塔垒完。

3.垒塔时动作要慢,用目测和比较的方式找出大的。

4.垒完后,引导幼儿感知协调的塔形,和幼儿一起用双手从下至上、再从下至下,轻轻抚摸塔身,建立对粉红塔的触觉记忆。

5.鼓励幼儿尝试,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请幼儿将粉红塔块一个一个取下,散放在地毯上,再依由大到小的顺序以一边对齐的方式重新垒塔。

7.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粉红塔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认知大、小:

8.操作完成后将塔块一个个慢慢取下来。请幼儿用取教具时的方法,从最大的塔块开始,依次放回教

具柜原处。

错误订正: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

2.边和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 延伸变化:

序列的延伸——序列基础上的配对 准备材料:粉红塔,图卡一套,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从小到的顺序取来散放在地毯上。

第二阶段 哪一个是大的?(把大的拿给我。把大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小的?(把小的拿给我。把小的藏起来。) 回答问题。 第三阶段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是大的/小的

教师

儿童

第一阶段

这是大的、大的 这是小的、小的

这个比这个大,比这个小 这是它们中间最大的 这是它们中间最小的

大/小

比这个大,比这个小 最大/最小

第二阶段

哪个比这个大?哪个比这个小?

(把比这个大的拿过来。把比这个小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最大的? 最小的是哪一个?

(把最大的拿给我。把最小的藏起来。) 回答问题。

第三阶段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最大的 最小的

比这个大,比这个小的

2.老师取出一张图卡,请幼儿找出和图卡中正方形相合的立方块,置于图卡正上方(底边和正方形边长相吻合)。

3.将图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请幼儿从最大的图卡开始,比较后选出适当的立方块,进行图卡和塔块的配对操作。

序列的延伸——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次取来散放在地毯上。

2.将粉红塔以一边对齐的方式,竖着垒起来。

3.用最小的立方体沿每层塔的边缘比较,体验等值关系:每一块塔块的边长和最小块边长的结合等于下一层塔块的边长。

4.再将塔以正对齐的方式依从大到小的顺序横着摆出。

5.请幼儿将粉红塔以角对边的方式竖着垒起来。

6.将请幼儿将粉红塔以角对角的方式横着摆出。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依次取来散放在毯上。 3.询问幼儿:“能像我一样把塔垒起来吗?”

4.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老师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取来一组粉红塔垂直垒好。

2.请幼儿戴上眼罩(或把眼睛闭上),教师从垒好的粉红塔中任意抽出一个立方块,轻轻放在旁边,将粉红塔的其余部分整理好。

3.请幼儿摘下眼罩(或睁开眼睛),找出塔块原来的位置。

4.教师还可以将抽出的塔块藏起,询问:“哪个位置少了一个塔块?”教师将塔块放在幼儿所指的位置后,请幼儿判断归位是否正确。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准备材料: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依次取来粉红塔立方块散置于室内地板上。

2.在准备好的地毯上进行垂直垒塔的操作(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棕色梯

适应年龄:2.5-4岁

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自发性和主动性,鼓励儿童创造性地变化方式排序或和其他孩子协作垒塔;另一方面,这项延伸操作也可作为儿童对基本活动的理解程度的评估和确认。

专家提示

准备材料:棕色梯(由10个长度均为20 cm 的棕色长方体构成,横断面从10 cm ×10 cm 到1 cm ×1 cm 渐次递减),图卡一套、地毯、“粗、细”字卡各一张。

直接目的: 1.认识棕色梯。 2.会依次摆放棕色梯。 3.初步感知二维面积的差异。 间接目的:

1.正确地辨别粗、细。

2.训练幼儿抓、握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准备

1.和幼儿一同取来地毯,将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棕色梯。”

3.示范拿取棕色梯的方法:粗的棕色梯需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棕色梯上方,细的棕色梯用右手握住。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一一将木块取出散放在毯上。

5.老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梯

1.普通名称练习:取来一大、一小(对比强烈的)两块梯块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

2.将梯块按依从大到小的顺序摆好:

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粗的?”请幼儿将最粗的梯块选出。老师将其置于地毯左上方,排列方式以幼儿可以看到底面面积变化为准。再请幼儿找出剩下梯块中最粗的一个,置于前一个旁边,如此由粗到细,将棕色梯摆好。

3.动作要慢,两个梯块之间靠紧。

4.摆好后,请幼儿用双手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抚摸梯面。

5.用最细的一块沿每个梯块的边缘比较差距。

6.询问幼儿愿不愿意试试,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7.熟练后,可进行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梯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的1个,以三段式名称练习

教师 儿童

第一阶段 这是粗的、粗的 这是细的、细的

粗的/细的 第二阶段 哪一个是粗的?(把粗的拿给我。把粗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细的?(把细的拿给我。把细的藏起来。) 回答问题。 第三阶段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是粗的/细的

教师

儿童

第一阶段

这是粗的、粗的 这是细的、细的

这个比这个粗,比这个细 这是它们中间最粗的 这是它们中间最细的

粗/细

比这个粗,比这个细 最粗/最细

第二阶段

哪个比这个粗?哪个比这个细?

(把比这个粗的拿过来。把比这个细的放在这里。)

哪一个是最粗的? 最细的是哪一个?

(把最粗的拿给我。把最细的藏起来。) 回答问题。

第三阶段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这是怎样的?

最粗的 最细的

比这个粗,比这个细的

8.操作完毕后,请幼儿按取时的方法将梯块逐一放回教具柜原处。 错误订正:

1.摆放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

2.以视觉和触觉来订正。

3.用比较的方式订正。 延伸变化: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棕色梯,粉红塔,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独立按粗细顺序排梯(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2老师:“还有别的摆放方法吗?”引导幼儿将棕色梯从粗到细竖着积高。

3.请幼儿将粉红塔立方块顺次取出。老师“我们将粉红塔和棕色梯合并摆放好吗?”

4.可以横着并列摆,也可以把粉红塔和棕色梯对应积高。

5.启发幼儿创造出更多的排列方式。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准备材料:棕色梯,地毯、眼罩。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将梯块顺次取来散放在毯上。

2.老师戴上眼罩示范进行“按粗细顺序排梯”的操作(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3.询问幼儿:“你能像我一样把梯排好吗?”。

4.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操作有困难时,老师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从秩序、步骤中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秩序感并不只是显现在教具的本身,也渗透到相关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有秩序地取来教具,有次序地归位,活动时尊重、爱护教具。

专家提示

准备材料:棕色梯,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取来梯块排成梯形。

2.请幼儿戴上眼罩(或把眼睛闭上),从排好序的棕色梯中任意抽出一个,放在旁边,将剩下的部分整理好。

3.请幼儿摘下眼罩(或睁开眼睛),找出梯块原来的位置。

4.老师还可以将抽出的梯块藏起,询问:“哪个位置少了一个梯块?”老师将梯块放在幼儿所指位置后,请幼儿判断归位是否正确。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准备材料:棕色梯,两张桌子(或用地毯)。 活动提示:

1.指导幼儿顺次取来梯块散置在一张桌上。

2.在另一张桌上“按粗细顺序排梯”(参看“基本操作”部分)。

长棒

适应年龄:2.5-4岁

准备材料: 10根粗细相等的红色木制长棒。横截面积相等(2.5 cm ×2.5 cm ),长度以等差10 cm ,从10 cm 递增到100cm 。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视觉的辨别能力。

2.通过触摸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

1.发展手、眼和肌肉的协调性。

2.做好数量及基本运算等数学教育的预备工作。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提示:

◎准备 1.请幼儿取来地毯并铺好。 3.示范取放长棒的方法:两手握住棒的两端,轻放在地毯上。当拿取稍长的长棒时,两手可适当调整,握在棒端内侧。

4.每次限拿一根,由短到长将10根长棒随意散放在地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按长短顺序排列

1.普通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关键词是“长的”、“短的”。

2.示范长棒的排列方法:先将最长的长棒放置于地毯上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左到右触摸棒体,感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分别用来辨别大小、粗细、长短。三种教具的教学顺序方面,粉红塔应先于后两者。粉红塔从大至小,棕色梯从粗至细、长棒从长至短,当儿童独立排列出这些顺序时,也同时明白了数学意义上的“小于”和“大于”的关系,这些感官经验,为日后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专家提示 这也是蒙台梭利坚持的“刺激分配的技术问题”,在教学中,应先出示最长的和最短的棒(同样,先出示最粗的和最细的、最大的和最小的等),然后逐渐过渡到不同程度的长度、直径等的细微区别。

专家提示

受长棒的长度。再找出次长的长棒挨着前一根顺次排列,使两棒左端对齐,以同样方法感觉长度。左手按住长棒,右手沿第二根长棒右边缘做切的动作,比较两棒的长短。如此法,将10根长棒顺次排列。

3.将最短的长棒逐次放于其他长棒(最长的1根除外)的右侧,丈量相邻两棒的差数。

4.询问幼儿:“你愿意来试试吗?”

5.将长棒散放,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6.序列的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关键词是“长的”、“短的”。

7.请幼儿协助,从长至短,将长棒依次放回教具柜。 错误订正:

1.用最短的长棒,量出长棒的差数,相邻1根的差数是相同的。

2.感觉长度时要从左至右。

3.每摆1根都要和前1根长棒比较长短。 延伸变化: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长棒,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协助独立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首尾相接顺次摆成迷宫图案(如图所示),老师可和小朋友一起“走迷宫”。

2.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交叉向上垒起,放射状排列等)。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伴随记忆练习 参照“粉红塔”的提示。 特别练习——合十练习

准备材料:长棒,地毯(2张)。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取来长棒,在一张地毯上将长棒依序排列好。

2.将最长棒放在另一张地毯上。

3.再取来次长棒挨着最长棒放置,使两棒左端对齐。

4.比较两棒的长短,从剩余长棒中选出一根,将其置于次长棒右侧时,排出的长度和第一根相同。

5.依次将剩余长棒两两组合,使合并后长度和第一根相同。

6.最后剩下的单个长棒长度为最长棒的一半,可指导幼儿将其以右侧端点为基点立起后,再向右侧放倒。 彩色圆柱

适应年龄:3-5岁(有插座圆柱体练习经验)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四组,颜色分别为蓝、红、黄、绿,置于同色的箱子中,其结构和对应的四组插座圆柱体完全相同: 第1盒——蓝色——和插座圆柱体A 组同

第2盒——红色——和插座圆柱体B 组同 第3盒——黄色——和插座圆柱体C 组同

此活动中,教师先请孩子认识最长的和最短的长棒;再按长短顺序排列成阶梯状,10根长棒“如同风琴的风管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逐渐缩短”的顺序马上呈现在孩子眼前。接着(或过几天)教师可引导幼儿体验等值关系:一根长棒和相邻长棒的差距都等于最短长棒的长度。在反复操作后,任意拿走一根后,幼儿能马上说出第几根长棒不见了。反复练习后,孩子的观察、比较、序列的能力便可得到发展。

专家提示

第4盒——绿色——和插座圆柱体D组同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地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立体空间的感受。

2.通过观察能确认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3.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提示:

◎准备

1.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双手端着盒子,轻轻地放在地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基本操作

序列练习——垂直积高和水平横排

1.教学顺序:依红——蓝——黄——绿的顺序。

2.分别将四盒彩色圆柱按顺序放在地毯上。

3.将红色圆柱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盒子盖好放在毯的右上角。

4.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一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圆柱体摆在这里。”再请幼儿找出剩下圆柱中最粗的一个,摆在前一个的旁边。如此类推,完成序列操作。

5.请幼儿回忆插座圆柱体及粉红塔的排列方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排列方式。请感兴趣的幼儿亲自操作。

6.观察幼儿的整个操作过程,如果有操作不当之处,教师可再操作一遍。

7.序列的名称练习:参看“粉红塔”,关键词是“粗的”、“细的”。

8.请幼儿协助将教具送回。

注:其他3组彩色圆柱体的序列练习同法进行,教师可根据幼儿情况,选择练习时间及次数。

错误订正:

1.圆柱高度、直径的渐次性。

2.用视觉和触觉去订正。

延伸变化:

配对的延伸——同高低、同粗细、同大小的圆柱配对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4组,地毯。

活动提示:

1.同粗细重叠:

(1)引导幼儿拿来红、黄两组圆柱体,取出散放于地毯上,盒子盖好放在毯的右上角。

(2)请幼儿将红色圆柱体依粗细顺序排列。

(3)对幼儿说:“请小朋友为这10个红色圆柱找到相同粗细的黄色圆柱朋友,找到一个就把它放在相应的红色圆柱的上面。”

(4)用同样方法,请幼儿完成黄、绿圆柱体的配对和黄、红、绿三组圆柱体的配对(叠高)。

2.同高度并排:

提示方法和1.相似,两盒同用,请幼儿独立找出相同高度的圆柱,并列摆放。

3.同大小配对:

(1)取来4组彩色圆柱,散放于毯上。

(2)请幼儿独立找出尺寸完全相同的圆柱体。

(3)此活动可以小组进行”

(4)活动完毕后,将各色圆柱体分别放入对应的盒子里,整理归位。

配对的延伸——特殊配对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4组,地毯,插座圆柱体B组。

活动提示:

1.可和插座圆柱体一起操作,进行配对练习。

2.教师取来插座圆柱体B组,请幼儿观察它和彩色圆柱的相同之处。

3.请幼儿操作,进行彩色圆柱体和插座圆柱体的同高低、同粗细、同大小的配对练习。

配对的延伸——用彩色图卡做配对游戏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任一组),地毯,彩色图卡。

活动提示:

教师设计好各种排法的彩色圆柱图卡,衣幼儿按图卡进行配对。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准备材料:彩色圆柱体4组,地毯。

活动提示:

1.将幼儿分成4人一组。

2.给每组幼儿每人一盒彩色圆柱,对幼儿说:“老师请小朋友给手里的圆柱体排排队,看看哪个小朋友排得好。”鼓励幼儿独立将圆柱垂直积高或水平横排。

3.请几个幼儿合作横排及积高,顺序可由幼儿自己掌握。

4.鼓励幼儿创造出其他排列方式,也可以和长棒、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等进行组合操作。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

请幼儿回忆插座圆柱体组的操作方法进行相应操作。

序列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方法同“插座圆柱体组”,当幼儿操作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

方法同“插座圆柱体组”。

三、区别颜色的视觉概念:

色板

适应年龄:3-6岁

准备材料:

1.色板3盒,各盒分别盛有:

色板Ⅰ:红、黄、蓝三色色板各2枚;

色板Ⅱ: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黑、白11色色板各2枚;

色板Ⅲ: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9个色系各7枚明暗程度不同的色板,共63枚。

2.教师自制字卡若干。

直接目的:

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

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活动提示:

◎准备

1.请幼儿将地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色板。”

3.引导幼儿取出第一盒色板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基本操作

色板Ⅰ——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1.示范拿色板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头,或者用拇指和食指拿色板的两端,手不要直接接触色板,避免掉色。

2.色板配对:

(1)教师先取出红色色板置于地毯的左上方,问幼儿:“找找看,盒子里还有没有和这枚颜色相同的?”幼儿找出后,将其放在原来的红色色板近旁(并排)。

(2)教师再取出一枚黄色色板,最后取出一枚蓝色色板,配对方法同红色色板。

(3)依照幼儿兴趣及掌握程度,可多次进行。

(4)色板和字卡配对:出示字卡,请幼儿读出“红色”、“黄色”、“蓝色”。问幼儿:“哪个是红色的?”请幼儿将“红色”的字卡放在红色色板旁边。同样,将其余色板和字卡进行配对。

3.名称练习:参照“粉红塔”,关键词是“红色”、“黄色”、“蓝色”。

4.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出和色板相同颜色的物品。

色板Ⅱ——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1.取来第二盒色板置于毯上。

2.取出红、黄、蓝三种色板,请幼儿说出名称。

3.请幼儿独立为三种颜色进行配对:色板和色板配对,色板和字卡配对。

4.取出橙色、紫色、绿色的色板各1枚,请幼儿配对,提示方法同色板1。

5.再依次取出粉红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一一配对。

6.取来字卡:红色、黄色、蓝色、粉红色、橙色、紫色、棕色、绿色、灰色、白色、黑色,将色板和字卡配对。

7.也可以将色板和周围教具颜色进行配对。

注:教学中配对的摆放方式必须是纵向,即从上往下摆。 8.请幼儿反复练习,认识颜色并掌握配对方法。

9.名称练习:用三段式教学法使幼儿认识除红、黄、蓝外其他色板的颜色。 色板Ⅲ——序列练习(按明度排列) 1.取来第三盒色板,放在毯上。

2.请幼儿选出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将盒中同色的7枚色板散放于毯上。

3.询问幼儿:“哪个颜色最暗?”先选出最暗的一枚色板,排在地毯左端。

4.接着在剩余色板中选出最暗的一枚,排在最暗色板的右侧。如此继续,将7枚色板由暗到明排列。

5.询问幼儿:“要不要试试看?”。

6.将色板打乱,请感兴趣的幼儿重新按明度排列。

7.名称练习:取3个同色系色板——最暗色、最明色和中间的一个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关键词是“明的”、“暗的”。

错误订正:依视觉的辨别进行订正。

延伸变化:

色板Ⅰ:配对的延伸——涂色练习 1.每个幼儿一套红、黄、蓝彩色铅笔(或蜡笔),带有不同图案(由几何形体组成的动物图案)的涂色纸若干张。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若干套。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在涂色纸中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图案。

2.指导幼儿在圆形中涂上红色、在长方形中涂上蓝色,在三角形中涂上黄色。

3.涂色过程中,教师要在征求幼儿意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帮助。(比如“需要帮助吗?”或“我可以帮帮你吗”)

4.涂色练习做完后,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上。

5.分别拿来三种颜色的卡片,问幼儿:“你的画里有没有和这种颜色相同的?”请幼儿配对。

6.可以指导幼儿交换作品进行上述配对练习。 色板Ⅱ:配对的延伸——给彩虹涂颜色

准备材料: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套12色的彩色铅笔(或蜡笔),画纸一张,绘有彩虹的图纸若干张。 活动提示:

1.向幼儿出示彩虹图画并请幼儿观察。

2.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请幼儿指认颜色。

3.请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画出心目中最美丽的彩虹。

注: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尽量使用不同颜色来组合,特别是黑、白、灰色和其他颜色的组合。 色板Ⅲ: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鼓励幼儿进行多种方式的构图练习。 色板3中共有63种颜色,幼儿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本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几个课时进行,也可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专家提示

色板Ⅲ: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练习和归位练习

参看“粉红塔”。

特殊练习——调色

准备材料: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或广告色,幼儿用的调色盘和调色笔,围裙,套袖。

活动提示:

1.协助幼儿穿上围裙,戴上套袖。

2.教师请幼儿到美工区拿一个调色盘,一支调色笔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

3.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工作是调色。”

4.请幼儿在三种颜色中任意选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放在调色盘中加水调匀。看一看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红、黄两种颜色调出的是橙色,黄、蓝两种颜色调出的是绿色,红、蓝两种颜色调出的是紫色。)

5.教师要注意指导,一是选取颜色时要少量,二是颜色不要调出盘中的小格,避免混在一起。

四、区别形状的视觉概念

几何图形嵌板橱

适应年龄:3-5岁

准备材料:

几何图形嵌板橱由下列部分组成:

1.操作屉:附有木框,框内放有带圆柄的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3个基本图形嵌板。

2.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第1屉:6个圆形:直径以1 cm的等差递减,最大圆直径为10 cm。

第2屉:6个四边形:5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6个竖边边长相等(10 cm),横边由正方形开始,以1 cm的等差递减。

第3屉:6个三角形:边长及角度各异:正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各1个。

第4屉:6个正多边形:正五边形至正十边形各1个。

第5屉:4个不规则四边形:平等四边形2个、不等边梯形、等腰梯形各1个。

第6屉:4个曲线图形:卵形、四叶形、椭圆形、曲线三角形各1个。(另外还有1枚锐角不等边三角形)。

3.几何图形卡:

由3种几何图形卡所组成,总计96+3张。每张卡片中的图形,其形状对应于橱中某一嵌板。每个嵌板有实心、粗线和细线3种卡片和之对应。

直接目的:

1.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帮助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2.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间接目的:

1.锻炼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2.为读书写字做好预备工作。

3.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及注意力。

4.为学习平面几何做预备工作。

5.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提示:

1.操作屉的练习

配对练习——将嵌板嵌入框中

1.请幼儿取来地毯并铺好。

2.双手抓住操作屉的两端,轻轻地放在毯上。

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4.示范嵌板的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圆柄,轻轻拿起操作屉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个几何嵌板放在毯上。

5.用左手的3只手指,拿起圆形嵌板,翻转后使底面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顺圆周轻轻抚摸,动作要缓慢,注意使左手不动,右手不要离开圆周,这个练习能够通过触觉帮助幼儿形成圆形记忆。

6.边操作边提示名称,请幼儿跟着说:“圆形”。

7.教师:“你能从框中找出和这个圆形同样的图形吗?”

8.引导幼儿用右手食指、中指顺着镂空的框,轻轻抚摸一圈。

9.把左手中的圆形嵌板嵌入相同大小的圆形框内。教师:“我们给它们配上对。”

10.鼓励幼儿尝试。

11.可同法进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操作。

12.名称练习:用三段式教学法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3)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协助将操作屉放回教具柜原处。

2.橱内六层抽屉的练习(以圆形屉橱为例)

配对练习——将嵌板嵌入框中

1.将第一层抽屉稍稍拉出,双手握住两端,慢慢地把抽屉拿出放在毯上。

2.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3.将6个圆形嵌板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告诉幼儿:“这些都是圆形。”

4.左手拿起1个圆形嵌板,翻转过来,右手食指、中指轻轻抚摸圆周,再轻轻抚摸图形框内侧,边摸边说:“圆形”。如操作屉的操作方法,将嵌板嵌入大小相同的图形框内。

5.同法,将6个圆形嵌板慢慢嵌回图形框内。

6.鼓励幼儿尝试。

7.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使幼儿认识“圆形”。

8.将圆形屉放回原处。

配对练习——嵌板和卡片的配对

(以圆形卡片为例)

1.请幼儿取来圆形屉橱,将6个嵌板散放在地毯上,抽屉放在毯的右上方。

2.教师将第一系列的圆形卡片(即实心圆卡片)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毯上。

3.拿起1个圆形嵌板,放在卡片上逐次比对,找到大小相等的卡片后正放在卡片上。

4.询问幼儿:“要不要试试看。”请幼儿亲手操作。

5.如法完成其他圆形嵌板和卡片的配对。如幼儿愿意,可反复练习。

6.第二系列(粗线)、第三系列(细线)的卡片操作方法相同。 配对练习——卡片和卡片的配对 1.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教师任意取某一屉橱对应的第一系列卡片散放在毯上,请幼儿从卡片箱中找出相同形状、由粗线构成的第二系列卡片。

3.教师将第二系列卡片背面朝上散放在毯上。

4.从盖着的卡片中抽出一张翻转过来,在第一系列卡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图形摆在旁边,如法进行其余卡片的配对。

5.找出相对应的图形嵌板,分别叠放在两种卡片上,检验配对的正确性。

6.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7.熟练掌握后,进行第二系列和第三系列或第一系列和第三系列的配对。 8.将三个系列的卡片进行组合配对。

错误订正:

1.图形嵌板正确地嵌入图形框中。

2.卡片和图形嵌板能正确地吻合。 延伸变化:

配对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准备材料:几何图形嵌板橱,眼罩,地毯。 活动提示:

1.教师:“我们用眼睛看,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种图形,如果戴上眼罩,还能不能分辨出来呢?请你来试试好吗?”

2.请幼儿依靠触觉记忆进行“将图形嵌板嵌入图形框内”的配对操作(参看“活动提示”部分)。 配对的延伸——多层嵌板嵌合 准备材料:几何图形嵌板橱,地毯。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先取出两层图形屉橱置于毯上,将所有嵌板取出散放在毯上。

2.将图形嵌板嵌入图形框内(参看活动提示中的“将图形嵌板嵌入图形框内”的操作)。

3.用同样方法操作两层以上嵌板的嵌合,可根据幼儿兴趣和掌握程度选取练习。 配对的延伸——以图形框找相合的嵌板 准备材料:几何图形嵌板橱,地毯。 活动提示:

1.取出一层屉橱置于毯上,将嵌板取出散放在毯上。

2.根据木框的大小、形状,找出相合的嵌板嵌进去。

3.可同时使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嵌板进行上述操作。

几何学立体组

适应年龄:3-5岁(有几何图形嵌板的经验) 准备材料:

第二层方形屉橱至第六层曲线图形屉橱的操作方法和圆形屉橱相同,可请幼儿独立完成。基本操作完成后分别用三段式名称练习法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曲线图形。 专家提示

1.几何学立体组:球体、立方体、圆柱体、椭圆体、三角锥、四角锥、三角柱、长方体、圆锥、蛋形体。

2.投影板一套。

3.各种几何形体的字卡一套。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对实体的感觉。

2.通过视觉及触觉的共同作用从而掌握立体的形状。

间接目的:

1.为将来学习几何做准备。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活动提示:

◎准备

1.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教师:“我们来认识几何学立体组。”请幼儿重复教具名称。

3.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用托盘将立体一一取来置于地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基本操作

配对练习——立体的相互组合

1.请幼儿观察每个立体,用双手抚摸几何体表面。

2.示范拼接立体,可以上下重叠(底面相等)或左右相合(侧面相等)。

3.鼓励幼儿尝试。

4.将教具整理放回原来的位置。

配对练习——立体和投影板的配合

1.请幼儿将几何立体和投影板盒取来置于毯上。

2.向幼儿介绍投影板。

3.将投影板放在地毯上,请幼儿说出各图形名称(有几何嵌板的经验)。

4.找出和投影板相合的立体:如图所示。根据投影板的形状,将对应的相合的立体叠放在投影板上。

5.分别找出和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投影板相合的所有立体,叠放在各投影板上。

6.以立体找投影板:取除球体、椭圆体、蛋形体外的任一立体,请幼儿找出和立体任一底面或侧面相合的投影板。

7.球体、椭圆体、蛋形体和投影板的配对:左手取圆形投影板,将其竖立,正对面部,右手拿球体置于眼前,左手伸直,和右手保持一定距离。眼睛通过球体看向投影板,球体的投影和投影板圆形轮廓重合。椭圆体、蛋形体同法进行。

8.名称练习:配合字卡用三段式教学法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形体名称。

9.将教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错误订正:依据视觉判断。

延伸变化:

配对的延伸——听名辨物

准备材料:几何学立体组,地毯。 活动提示:

1.将幼儿分为10人一组。

2.每人取一个立体,由老师说出立体的名称,若幼儿手中立体和教师说的名称相符,则请举起手来。如教师说:“圆柱体。”那么手拿圆柱体的幼儿就要将圆柱体举起。

配对的延伸——戴眼罩练习

准备材料:几何学立体组,眼罩,地毯,神秘袋。 活动提示:

1.请幼儿取来几何学立体置于毯上。

2.请幼儿戴上眼罩,老师说出立体的名称,请幼儿触摸找出相应立体。

3.老师拿起一个立体放在幼儿手中,请幼儿通过触摸说出立体的名称。

4.结合神秘袋,请幼儿触摸后说出立体名称。 构成三角形

适应年龄:3-5岁(有几何图形嵌板的经验)

准备材料:构成三角形:四边形1.,四边形2.,大三角形,大六边形,小六边形。(见下表)

形状

内 容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形体的物品放在活动室中,请幼儿从环境中寻找所认识的形体,还可以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堆积,搭拼几何形体,组合构图,使幼儿充分触摸感知基本的几何学立体。 专家提示

家庭蒙台梭利教育-感官

baby A B https://www.360docs.net/doc/59545613.html, 家庭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感官 1.分类游戏 目的: 通过品尝,对干果和水果食品进行分类。 道具: 干果拼盘(开心果、榛字、杏仁),水果拼盘(草莓、葡萄、橘子),眼罩一个,牙签若干。 要点: 1、讲干果、水果拼盘放在桌子上,引导孩子分类品尝,并说出味道和名称。 2、戴上眼罩,家长任取一种干果或水果,放入孩子口中。让孩子品尝后,说出干果或水果的名称及类别,如:“我吃得是橘子,橘子是水果”。 提示: 要积极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并适时予以鼓励。 蒙氏心语: 感官训练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者,适应现在的文明时代,更能实现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认蛋游戏 目的: 通过味觉,识别各种蛋的味道及认识名称。 道具: 鹌鹑蛋、鸡蛋、咸鸭蛋各1个,盘子3个,刀子一把。 要点: 1、鹌鹑蛋、鸡蛋、咸鸭蛋各1个,分别放在三个盘中。向孩子介绍每种蛋的名称。 2、分别剥开三种蛋进行品尝,感知蛋的味道。 3、把三种蛋切块并混放在一盘中,请孩子任取一块品尝,品尝后请孩子说出蛋的名称 提示: 进行品尝蛋与认识相应字下的活动。 蒙氏心语: 我们不能回到生命的初期,而在敏感时期获得的知识、能力将永远留在我们的生命里。 3.吃饼干 目的: 通过味觉,辨认不同味道的饼干,并能够说出名称认识相应的字卡。 道具: 牛奶饼干、巧克力饼干、咸味饼干各一盘,相应字卡各一张。 要点:

1、请孩子品尝牛奶饼干、巧克力饼干、咸味饼干后,引导孩子认识饼干的名称。 2、请孩子品尝三种饼干,并说出名称。 3、混放三种饼干,请孩子任取一种。品尝后,说出饼干名称病认识相应字卡。 提示: 增加或更换饼干的品种进行活动。 蒙氏心语: 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其实就是一种不断习得能力的过程。这个周期性的刺激,将带给儿童无限的欢乐与乐趣。 4.找牙膏 目的: 通过嗅觉,能在几种物品种中找出牙膏。 道具: 牙膏、护肤霜、洗发膏的瓶盖各一个,眼罩一个。 要点: 1、拿出牙膏的萍钙,让孩子闻味儿并记住名称。 2、把装有牙膏、护肤霜、洗发膏的瓶盖同时放于桌子上,让孩子带上眼罩,逐一去闻三种物品,并找出牙膏。 提示: 1、牙膏、护肤霜、洗发膏最好为同一颜色。 2、变换物品的种类,让孩子通过嗅觉去辨认。 蒙氏心语: 当我们把羁绊孩子的人为事物,以及自以为是用来教导孩子规矩的暴力放置一旁时,我们就会看见孩子崭新的一面。 5.水果与写字 目的: 通过嗅觉,识别水果并记住名称及相应字卡 道具: 菠萝、苹果、桃、橙子等果肉若干,果盘4个,字卡一套。 要点: 1、分别把菠萝、苹果、桃、橙子等果肉放在盘中,引导孩子逐一去闻,并根据水果的味道说出名称。 2、引导孩子通过嗅觉认识相应字卡。 3、通过嗅觉引导孩子进行水果与字卡的对应练习。 提示: 增加或更换水果种类。 蒙氏心语: 必须容许孩子自由选择物品,它可以让原来的发展得以持续,沟通孩子和孩子尚无意识的心智之间的障碍。 6.辨认调料 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感想

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感想 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感想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十六天的蒙台梭利教育培训已经结束,最初我只知道蒙台梭利这个人,这次有幸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培训,在两个老师的精心讲述和指导下,对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意义和各种定位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通过观看及亲身操作,对每个环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想谈谈这次培训中自己的体会:由于以前一直在事业单位上班,所以养成了没事就不上班的习惯,刚刚到幼儿园接受培训的时候,压力特别大。首先就是思想上的压力,条条框框的制度让我一听就有种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我依然不想放弃这份工作,这种决心让我支撑了下来。再就是培训期间的压力,在操作教具之前,是完全不知道蒙台梭利教育到底是哪里好,难道是它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吗?盲目、困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具操作后,感觉自己对这个教学模式产生了兴趣,原来蒙台梭利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最好的就是教具设计。随着教具学习越来越多,操作的程度越来越难,我又一次陷入了困惑,这么多到底哪个怎么讲,记不清,也不会操作了,教具拿到手中,不知道这个教具需不需要三阶段教学,如何下手,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经过了长时间的培训,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这个星期对于我一个从来没有学习过蒙台梭利教育的人来说,学得太多了,回到宿舍里整理笔记发现其实所有教具操作并不是很难,都有一些潜在规律,只是我没有去认真思考。经过总结、研究,我彻底的明白了好多。例如,“六

边形盒子”只是单纯觉得它是造型,于是拿出那么多的形状,脑袋一片空白,到底是拼什么图形,总觉得应该死记硬背。后来,通过总结,原来盒子是六边形,那么游戏的目的就是拼六边形,让孩子知道,六边形是几个三角形,几个菱形组成。好多都是通过教具的特点,就能知道教育的目的,也都是三阶段教学。当明白了这些,我的压力小了很多,也感兴趣了很多。唯一就是术语的组织,但我相信通过实际教学,我终有得心应手的一天。在培训中,我也领悟到,对孩子来说,通过对教具的操作,看似简单的教学道理,就能变得浅显易懂,教师们精炼的指导语言传达给孩子最准确的教育信息,这对于孩子,蒙台梭利教学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半个多月的培训,让我收获很大,不仅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蒙台梭利教育,也让我的思想接受了洗礼,我相信我会很坚定地走下去。薛晓燕2013年8月6日如火如荼的七月,骄阳似火的八月,本该在家中享受一丝凉意的我选择在这两个月的过渡中,来到小哈佛幼儿园参加为时十五天的蒙台梭利的培训,这真的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我们都怀揣着对幼教的热爱与憧憬来到了小哈佛学习、培训,我真的受益良多。经过培训,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有了一个系统但是粗略的认识,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纪律下“工作”。老师只是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管教者,它同时也教我们作为教师应有的素养和技能。培训期间的一天,我突然想:蒙台梭利是多么伟大的一位女性啊!她把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研究教育的事业中,她终身未嫁,我觉得是因为她异于常人,超乎常人的敢于

(完整word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前言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前言 摘要:蒙台梭利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 关键字:感官教育基本概念重要性 引言: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发现:人在幼儿阶段有惊人的吸收外界刺激来形成自己生命的能力。她把这种能力称为“吸收性心智”。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透过“感觉刺激”转化而来,因此蒙台梭利特别重视感官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蒙台梭利提倡幼儿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觉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去进行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算术、书写、语言、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 感官是指感受外界事物的器官,其所接受的信息称为感官信息。人有五种基本感觉器官:眼睛——视觉;耳朵——听觉,嗅觉——鼻子,舌——味觉:身体(手)——触觉。也可以这样说:感官教育是五种感觉组成的教育。具体的说就是:视觉教育教孩子辨识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触觉教育教孩子的皮肤的温度感觉、压觉、和实体认识感觉;听觉教育是培养儿童能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味觉教育的教学重点是用舌头来感觉不同的味道;嗅觉教育的内容是用鼻子来嗅闻不同气味的教育。 其实,感官的使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所说的感官教育实际上是促进感官功能“精致化”。通过“精致化”的感官,可以精准的剥离现实世界中的抽象概念并吸收。或许可以这样来比喻:为一颗小树苗锄去树周围的杂草,挖松它树根周围的泥土,给它施适合的肥料,浇水,在砍掉旁边遮挡它阳光的树木,小树周围围上篱笆……这个过程就是把树成长环境的“精致化”。当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前置预备,树的茁壮成长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吗? 接下来,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深入的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一、感官教育的基本目的 1、帮助心智将环境中所接收到的印象进行处理。 2、感官精致化。 3、储存抽象概念。 4、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钥匙 5、提高对世界的感知力 6、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 7、构建智力 8、辅助察觉某些发展上的缺陷 二、感官教具特质 1、孤立感官信息(针对某一特定感官) 2、孤立一种特质(尺寸、温度、气味等等) 3、设计上充满美感的愉悦 4、精准科学的设计 5、数量是有限制的 6、有相应的活动可供操作

蒙氏教育培训工作心得3篇

蒙氏教育培训工作心得3篇 。 蒙氏教育培训工作心得篇1 学习蒙氏教育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蒙台梭利强调以孩子为中心,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特点,提倡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的学习,自我教育。这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就是观察者、辅导者、环境准备者。环境准备又包括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师提供温馨和谐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有压力。然后是把握好儿童的敏感期,蒙台梭利把儿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详细,儿童共有九大敏感期,都包括: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觉敏感期、细节敏感期、礼仪敏感期、运动敏感期、文化敏感期、数学敏感期和音乐敏感期。根据孩子的敏感期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在该应该掌的知识。 蒙氏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也可以改变孩子的能力,蒙氏的成果是爆发性的,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话我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才理解了。由此可见,操作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的专注力,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可以对某种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会出现对同一教具反复操作的现象。在反复操作的同时,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独立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蒙氏儿童观里,老师就有讲到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这也是幼

儿逐渐吸收和提高的过程。 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的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有机会更多的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会使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最先进的理念在第一时间教给孩子,让孩子和家长都能够受益。 最后,我得感谢快学堂,感谢牛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这次的蒙氏培训会在我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增添绚丽的光彩。 蒙氏教育培训工作心得篇2 有幸能在这个假期参加陈老师和王静老师的蒙氏教育指导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进一步学习蒙台梭利教学新理念,加深对整个蒙台梭利教学框架的好机会,带着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热忱我投入到这次紧张而又充实的培训中,一次次的培训虽然让我感到疲惫,但却痛并快乐着,它让我有着沉甸甸的收获。尤其在对感官教育的学习中更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是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基础。的确,感官教育是蒙氏教育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蒙氏教学中所提供的感官教具是开拓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把钥匙”。孤立化、精确性、美观、自我控制及具有探索性的感官教具设计极具经典,它对帮助孩子整理感官的印象、扩大孩子的直觉领域、丰富感官经验、引导孩子自发性的自我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对这些感官教具并不陌生,但通过这次学习更让我深深体会到: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电子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 容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另外,基于教学需要,本书收录了“书写前的感官准备”一节。)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比如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为进一步的数学和语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视觉教育 视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的感觉,视觉教育即培养儿童形成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等视觉能力的教育。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关于大小、形状、颜色的视觉区别的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组—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彩色圆柱—和插座圆柱体同 在教室里,幼儿可以在一张桌子上玩,并互相交换以增加多样性。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组对3岁幼儿最有吸引力。 颜色 色板—颜色的种类、明暗(明亮度) 最初,蒙台梭利用3种鲜明的颜色,如将两套红、蓝、黄6块色板摆在幼儿面前的桌子上。从中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请幼儿从混杂的色板中找出与此相同的另一块。把这两块并排摆在一起,这

样,就可以把6块色板成对地摆成两行。游戏中,色板的数目可增加到8块或16块。最后增加到64块。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连3岁幼儿也能把64块的所有的颜色按层次摆出来。在此之后,可以让儿童进行记忆颜色的练习。 形状 几何图形嵌板—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这些嵌板的构想源于伊塔,塞贡也用过。蒙台梭利首先应用于缺陷儿童,进而经过创新应用于正常儿童。 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球体、立方体、长方体、三角柱、圆椎、四角椎等)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及三角形的组合(辨别与组合) 其他 二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三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 二、触觉教育 对幼儿各种触觉,如手接触的物品的皮肤觉(触觉)、温度觉、重量觉、压觉等教育的教具包括: 触觉 触觉板—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布盒—布的种类与触觉(手指) 温度觉

蒙氏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继福禄培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在她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其教育实验的主要 部分。在她瞧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应该进行充分的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或称感觉教育,就是蒙台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 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借助相应的教育具来完成。 1、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第二,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第三,养成儿童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还特别指出了进行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瞧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她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她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2、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7岁时处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觉教育,成 人之后感觉发展进入相对停滞期,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 3、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平时的感知觉中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仅仅视觉就包含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因素混杂。

学习蒙氏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蒙氏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蒙氏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和语言教育。蒙氏教育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这些知识领域的学习。蒙氏教学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得到答案,在做的过程中,去理解,最终达到专心、独立、秩序、协调的最终目的。 蒙氏教学所准备的材料,材质丰富、安全并且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认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有的玩钓鱼、有的玩听音筒、找图形、打泡泡等。孩子做得是那么投入,那么开心。要说感触最深的还要数数学区教具的操作。钓鱼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 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蒙氏教师不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很多人把教师单纯地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近几年新教育思潮涌动,又把教师定向于孩子活动的合作伙伴,然而作为蒙氏教师,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蒙氏教师还应该脱离知识本位的死板传授,转化为孩子学习的辅导者。同时教师的言行对于孩子是最好的示范,所以蒙氏教师还是一个示范者,她更大的责任是教给孩子如何做人。蒙氏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我个人认为,蒙氏学习不应该是单纯

的操作教具。我觉得蒙氏教师培养的是孩子的观察力,对教具的理解。面对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每一次表现、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老师可以观察的点。只有老师在不断地观察当中,对蒙氏教育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当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也将逐渐形成。蒙氏教师更应该是一名学习者。 从这次的培训,对蒙氏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深知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蒙氏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会认真吸取蒙氏这么好的教育理念,并且在以后的教学及一日生活中想办法设计出好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更要把蒙氏教育理念渗入到所有课程和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老师。

蒙台梭利感官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案 科目:数学 名称:砂数字板 目的:培养幼儿认识0到9的数字,练习书写数字,是写前的预备。 教学准备:工作毯、0到9数字单板10块 操作过程: 一、取工作毯 二、现在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砂数字板 取工作材料,放在右下边; 分别把数字1、2、3拿出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边,展示空盒。 把数字1拿出,放至工作毯中间,左手按住板,右手两指抚摸数字一次,并说1,这是数字1,沿边放在工作毯的左上方。 以此类推,找出数字2和3。 进行三阶段教学。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 收工作毯。 色板第一盒 科目:感官 名称:色板第一盒

目的:培养幼儿分辨颜色并对颜色进行配对 教学准备:工作毯、色板第一盒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色板第一盒 取工作毯,沿边铺放; 取工作材料; 打开工作盒,将盖子放于盒子的底部; 两指捏色板白边,有序散放于右下角。展示空盒后放于工作毯外。 按红、黄、蓝从左向右沿边摆放; 依次取蓝、黄、红进行颜色配对;色板都配对好了, 进行三阶段教学; 取回空盒子放工作毯上,收色板,边收边说相应颜色。 工作完毕,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 收工作毯。 粉红塔 科目:感官 名称:粉红塔 目的:培养幼儿立方体的概念,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教学准备:工作毯、粉红塔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粉红塔;

取工作材料,将最小的捧在手心,放在工作毯中间,第2、3、4个用三指捏,第5个开始四指捏。按左右顺序摆放。 划指说两遍,粉红塔、粉红塔。 感知两遍; 找出当中最大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找出当中最小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小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进行三阶段教学。 接下来我们依次找出当中最大的进行排序,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说,最大的,然后把它沿边放在左下角。前三个要说最大的,第四个开始不用说了。 剩下两个时,要说“大的”、“小的”。 接下来我们进行检验,将最小的放在最大的旁边,然 后用右手食指往左边抚摸。 我们将粉红塔垒高。请问像什么? 粉红塔还可以这样摆:平放。请看这像什么?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按从大到小还原。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通过

蒙氏感官教育理论

蒙氏感官教育理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着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继福禄培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在她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其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应该进行充分的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或称感觉教育,是蒙台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借助相应的教育具来完成。 1.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第二,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第三,养成儿童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还特别指出了进行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看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他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2.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7岁时处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觉教育,成人之后感觉发展进入相对停滞期,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 3.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平时的感知觉中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仅仅视觉就包含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因素混杂。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主化“刺激孤立化”,并集中在“某种感觉”的“某

蒙氏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继福禄培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在她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其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应该进行充分的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或称感觉教育,是蒙台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借助相应的教育具来完成。 1.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第二,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第三,养成儿童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还特别指出了进行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看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他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2.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7岁时处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觉教育,成人之后感觉发展进入相对停滞期,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 3.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平时的感知觉中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仅仅视觉就包含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因素混杂。

蒙氏培训心得体会

蒙台梭利教师培训总结 2012 年2月20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华夏爱婴举办的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过本次培训,让我对蒙氏的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完全区别于普通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既严格又让你喜欢,既让你放松又让你不马虎,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蒙氏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特点,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倡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其次是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蒙特梭利把儿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详细,根据儿童的敏感期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在该年龄段应掌握的知识。 蒙氏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她要求老师必须受专门的训练,以便实现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儿童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它还尊重智慧和品德的养成,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做准备, 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他还要求老师要相信儿童,热爱儿童,对儿童要有耐心,不能急于干涉儿童! 蒙氏教育的特色是对环境设计的重视,它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所设计,在这样的环境里,儿童的人格和成长才会显现出来。老师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环境教育孩子,体现出丰富性 个别化。他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有什么不一样,而是通过直接操作,不是灌输,不是希望通过集体教学将一种东西告诉孩子,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个别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因此教师依据五大领域(日常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所需的设施、空间及相关性;寻找最适宜的位置,并依据孩子的发展需求不断投放、调整环境材料。这样幼儿对每种教具均保持着良久的兴趣。 而且材料里采用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碗、勺、杯、夹子等,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蒙氏教具的特色是蒙氏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蒙氏课程,所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具,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中每一种教具只有一样,当孩子没有拿到他想要的教具时,他就要学会等待。因为等待,当他拿到这样教具时,他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会玩的更加认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会向那个小朋友学习,避免他所犯的错误,培养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同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除此之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话我也是印象深刻的: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得,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可见操作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可以对某种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产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会出现对同一种教具反复操作的现象。在反复操作的同时,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独立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幼儿逐渐吸收和提高的过程。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 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同时,真心的希望 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丰 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 2012 年3月4日篇二:蒙氏培训心得 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诞生于20世纪的蒙台梭利教育不仅在历史上,而且在现代都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的核心思想仍像开始时那样合乎时宜,并在不断发展。一些具有革新精神的教师尝试把蒙台梭利原则,运用于新的学习环境中,满足各年龄受教育者的兴趣和需要。如美国在过去的20

托班蒙氏感官教案

托班蒙氏感官教案 【篇一小班蒙氏半年教学计划】蒙氏小二班教学计划一、日常生活教育(一)基本运动1.走。 直接目的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2.坐、立。 目的学习坐、站的正确姿势。 3.搬椅子。 直接目的能安全地拿起、搬运椅子。 运动的方向调整。 4.端盘子。 目的搬餐具,引导到日常生活中。 肌肉运动的调整。 5.倒固体(倒饭豆)。 目的运l 4.与他人接触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知道怎样会麻烦到别人。 间接目的意志力的控制。 5.递交物品的方法。 直接目的记住尖锐物品的递交方法,对他人人格的尊敬和信赖,自己的运动调整。 6.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

间接目的自我控制,独立性。 (三)对自己的照顾1.衣服的穿脱。 目的衣服的穿脱及整理。 2.穿鞋、脱鞋。 目的整理仪容,手脚肌肉运动的调整。 3.洗手。 目的仪容的整理,清洁感,一连串动作的顺序,肌肉运动的调整。 4.衣饰框(按扣、拉链)。 目的为穿脱衣服打基础。 5.折叠毛巾。 目的学习折叠的方法,正确的手指功能,秩序感,正确的折法。 二、感觉教育1.圆柱体组。 直接目的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间接目的①作为写字前的预备。 ②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对应,顺序)。 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2.粉红塔。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间接目的①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②积高时精神的抑制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③学习立方体的概念。 ④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十进法)。 ⑤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3.棕色梯。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认识。 间接目的①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 ②培养专注的的观察力。 ③学习角柱(长方体)的概念。 ④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4.长棒。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一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了解。 间接目的①培养手、眼、肌肉的协调性。 ②隐含长度测定概念的教具。 5.色板。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对颜色的美感。 6.几何图形嵌板。 直接目的由肌肉和触觉的联合来帮助视觉认识几何图形。 间接目的①发展手眼协调及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蒙氏感官、

蒙氏感官 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玛利亚·蒙台梭利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与智力发展、技能的培养的密切联系。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 在蒙台梭利看来,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 视觉训练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 触觉训练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 听觉训练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嗅觉训练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 味觉训练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感官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感觉的敏锐性,不论是在家庭中的婴孩或进入幼稚园的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异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产生分析、综合、研判等更 感官教育的3项原则幼儿为主 为幼儿创造良好环境,引导鼓励接触教具,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 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 循序渐进 衔求品名(形状、颜色、名称、用途等)的认识,再逐渐进入确实、精细的程度。使儿童在操作 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实践第一 充分利用五官,再进入手脚“做”的阶段。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而精确如 此方有最好的教育效果。 蒙台梭台的感官教育本质上不是心理测量,即不是测量感觉的工具,而是为教育儿童的感觉而设——“我的教材给儿童提供了感官教育的途径”。在理论上,她从生物学观点出发,认为与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时期一样,儿童心理的发展也具有各种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这就是儿童在某一时期学习知识较快的原因。而错过了这个时机,上述情况就会消失。 学习分三个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幼儿对教具有更好的认识,可以让你了解幼儿能把握多少吸收多少,才能落实你的训练。蒙氏感官教育的教具是根据儿童的特点制造的,作用在于激发儿童的内在需要,给予儿童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儿童可依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具,进行重复而专注的练习。尤为可贵的是,蒙台梭利教具有控制和矫正错误的特点,儿童能够自我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蒙氏感官教育的教具类型有: 1. 培养儿童注意力、独立性、自信心、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日常生活练习教具 2. 培养儿童感受性的教具,有侧重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知识概念的知识性训练教具 3. 有侧重培养儿童艺术兴趣、艺术能力的艺术类训练教具。 蒙台梭利认为从出生到五岁是感官的敏感期,其中在2—3岁达到顶峰。感觉的敏感期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反应儿童的兴趣所指,而且由于引起了活动,能使儿童建立和完善感觉的功能,使感觉更敏锐,更精确。而过了这个时期,儿童的感觉就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了。因此,在这个时期,感官训练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法。

幼儿园蒙氏班工作计划与总结

学期工作计划 秋风乍起,冷空气为9月的天气带来丝丝凉意。在2009年9月,我和刘小玲、袁慧春两位老师一起走进装修一新的二楼教室,组成了大班蒙氏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在蒙氏教学组里,大班被称为月亮班,本学期出于对蒙氏教学特色的重视,园领导特意把三个蒙氏班调到一起,并对环境做了极大的改善,令选择蒙氏班的家长和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的温馨气氛。身处这样优良的教育环境中,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出令幼儿和家长满意的工作。 为此,我要在新的学期里配合班主任刘小玲老师、保育袁慧春老师做好班上的教学和保育工作: (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31名小朋友,男孩19人, 女孩12人。他们都是原中班蒙氏的小朋友,还有几 名新生,分别是从区直幼儿园转学来的肖若然,从 中体美转来的刘奕鸣,来自中班艺术的姜景若、徐 昕瑶。原来的小朋友都接受过蒙氏训练,对蒙氏教学 很熟悉,新小朋友里除了肖若然学过蒙氏,另3名小 朋友都一无所知,需要我们根据情况进行教学,而且 对于他们还要尽快的消除对于老师同学的陌生感,尽 快的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来。 (二)教学工作:本班是以模式教学为班级特色的,我和 刘老师配合负责蒙氏的教学,另外我承担托福幼儿英

语的教学。对于蒙氏教学,我负责数学、感官综合、 美术等部分。美术包括运笔练习、色彩练习等。关于 蒙氏教学,我在暑期和刘小玲老师一起参加了在“泰 跃朝阳”幼儿园举行的蒙氏培训,虽然和几年前我们 在幼儿园里参加的一样同为初级的蒙氏教师培训,但 这次负责培训的尹秀丽老师是在蒙氏教育第一线工 作多年的老师,她的培训内容侧重于老师们该如何指 导孩子进行每天的蒙氏操作活动,并提醒了很多孩子 在平时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令我受益匪浅,原来对 于蒙氏教学只停留在认识教具和操作教具的层面上, 对于如何指导幼儿学习还只是模糊的概念,现在通过 学习之后自我感觉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那种摸着石 头过河的彷徨了。真要感谢幼儿园为我们提供的宝贵 的学习机会。 (三)保育工作:我班配有专门的保育老师,作为教学老师我会配合袁老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 惯和进餐习惯,树立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安全意 识,使他们度过愉快的幼儿园时期,为今后的学习打 好基础。 (四)环境创设工作:我们室外的环境是围绕蒙氏特色来布置的,室内除去蒙氏教具的摆放外,空余地方有限, 我准备布置一个值日生墙,并把值日内容具体化,值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资料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一、什么叫感官教育 所谓的感官教育是经由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上的外界刺激传讯给大脑,再经由大脑传递给感官,使孩子产生知觉,发展他的观念、思想、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感官教育包括了视觉教育、嗅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以及触觉教育等。感官教育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原则,感官教育主要以儿童自主为中心,教师加以辅导。因此,相较于其他教学法,有着显著的特点。 二、感官教育的目的 一是生物学的观点。三到六岁是幼儿感觉形成期,此时若能把握住机会帮助幼儿感官的自然发展,将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的自我教育。 二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说,因为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所以一般人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自生存。那么在幼儿期适当的刺激孩子的感觉,将帮助他容易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而且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实际生活。 因此,感官教育的目的将帮助幼儿: 1、认识物性 2、发展感官知觉 3、帮助概念形成 4、建立逻辑思考能力之基础。 5、培养手眼协调、专心、独立、有秩序感的直接目的。 这与日常生活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可同步进行,并为写、读、算做准备。 三、蒙氏感官教育思想的内容。 1.触觉:帮助幼儿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 2.味觉、嗅觉:通过让儿童去尝、嗅各种物体来提高幼儿的味觉、嗅觉的灵敏性。

教师亿童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亿童培训心得体会 导读:培训之后写心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教师亿童培训心得体会,请看: 教师亿童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4月2--4月3日幼儿园游戏、保教、区角的培训)在兰州二十七中有幸聆听了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海东教授,幼儿园教育装备教育培训中心韩琼、杨琴主任分别做的《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融合与运用》、《科学保教办持续发展优质园》和《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与组织策略》的专题报告。 这三场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科学保教的重要价值,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及幼儿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阐释。培训内容信息量大,既有理论层次的宏观概述,又有时间层次的案例分析和具体指导策略。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种高效的培训活动,以提高自身科学保教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通过培训,我们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园长推进科学保教的办园理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原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根据本园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原理和质量。 丁海东教授从“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基本手段”、“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内容”和“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这三个方面为大家阐述了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价值、意义及实施方法。韩琼主任对“科学保教”的核心内涵作了全面解读,并从生活、运动、游戏

盒学习四个方面阐述幼儿园如何构建科学的一日生活课程体系。 杨琴主任从空间保障、时间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四个角度讲述了幼儿园活动区实施策略的重要意义。 三位讲师的报告语言生动、见解独到、富有哲理、内容深刻、发人深省,智慧的演讲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培训期间,亿童的音乐培训师陈静老师带来精彩的互动,给我们增添了轻松快乐的气氛。讲座给位印象最深刻的是丁海东教授对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做了详略得当的分析与指导,鲜活的实例引来我们阵阵笑声,同时也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对于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这么丰富的内涵实践路径始终是一个讨论不完的话题。对于科学保教也始终是一个讨论不完的内容,如生活重特点、运动重全面、游戏重自主、学习重有效。对于区角设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幼儿园课程构建。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继续探讨学习与研究。 教师亿童培训心得体会2 为了让我们对幼儿教师有更深的了解,园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到河口县机关幼儿园跟岗学习的机会,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走出园门,学习别人之长。本次跟岗学习内容主要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而我这次是到小三班跟班学习的。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我的感受: 一、教室环境温馨 教室布置非常温馨,同时能看出老师在布置是花了不少心思,区

蒙氏三项式教案

蒙氏三项式教案 活动名称.:蒙氏感官—三项式 教具构成:漆红、蓝、黑三色的木制立方体及长方体共个,放在木箱里。木箱两侧面下边装铰链以便利打开。木箱盖漆上和箱内立体上面相同的颜色。还有,本教具可作为计算体积的三项式公式的代数教具来使用。教育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三次元的辩别能力。 教育间接目的:培养数学思考能力。操作方法:1、引导小朋友,介绍教具架上三项式的小立方箱子。 2、准备桌子,把教具慢慢地端到桌子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老师拿起箱盖,盖子表面向上,放在木箱旁边。指示小朋友从上 面往下看,箱中立体的表面和盖子上的摸样式相同的。、打开箱子两侧面,指出看到的侧面图形和箱盖左右旋转90度后的模样相同。 6、将立体一个一个取出。按上层、中层、下层分开放置。 7、将立体放回箱里,现放下层的立体,箱子角落先放进红色立方体,然后依次放红黑色长方体 放进去时立方体侧面的颜色应与箱盖图形摸样的一边相同。、上层依相同方法叠在下层下面。、放完后,再

与箱盖的图形摸样比较,以确定放得是否正确。每一个立体同方向相接的面,其颜色、大小均须相等。 10、小朋友练习。后在把教具放回原位。 适用年龄:3-5岁 活动与延伸:找出颜色、大小相同的立体排列之后,再和其余的立体作比较。错误控制:与箱盖的图样不同,或不能整齐的将立体放进箱中。 实验幼儿园专用 活动时间:2012年9月3日 活动名称:洗手 活动准备:洗手桌洗手液洗手盆水壶水桶擦手巾擦桌布 直接目的:学习独立及照顾自己。 间接目的:秩序感、清洁感及顺序感的培养。 适应年龄:2—4岁 操作过程: 一、线上活动: 1、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我有一双手“ 二、集体展示活动: 1、介绍工作邀请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项如何洗手的工作。

蒙氏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蒙氏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蒙氏教育培训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学习蒙氏教育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蒙台梭利强调以孩子为中心,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特点,提倡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的学习,自我教育。这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就是观察者、辅导者、环境准备者。环境准备又包括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师提供温馨和谐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有压力。然后是把握好儿童的敏感期,蒙台梭利把儿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详细,儿童共有九大敏感期,都包括: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觉敏感期、细节敏感期、礼仪敏感期、运动敏感期、文化敏感期、数学敏感期和音乐敏感期。根据孩子的敏感期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在该应该掌的知识。 蒙氏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也可以改变孩子的能力,蒙氏的成果是爆发性的,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话我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才理解了。由此可见,操作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的专注力,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可以对某种事情产生

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会出现对同一教具反复操作的现象。在反复操作的同时,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独立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蒙氏儿童观里,老师就有讲到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这也是幼儿逐渐吸收和提高的过程。 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的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有机会更多的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会使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最先进的理念在第一时间教给孩子,让孩子和家长都能够受益。 最后,我得感谢快学堂,感谢牛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这次的蒙氏培训会在我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增添绚丽的光彩。 篇二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方法之一,它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我在没有接触她的教育思想的同时,自己的脑海里也曾问:蒙台梭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她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而被当今教育界所称道以及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应本着什么样的态度看蒙台梭利呢?通过暑假蒙氏班的理论以及实践培训,现就我的理解谈谈对蒙台梭利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一、蒙台梭利要求她的教师必须受专门的训练,以便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