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我和祖父的园子给萧红童年生活带来的无比快乐与自由;

2.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祖父对萧红的关爱,体会萧红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3.初步体会萧红作品的表达方式,儿童式的天真烂漫与诗化的语言。

4.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感悟萧红的快乐自由。

1.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还记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吗?引导读第二小节。

2.师读前半句,生跟读。

师:当萧红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就快七十岁了,小萧红天天跟着祖父在这个大园子里。下面我们换一种读书方法,老师读前半句,你们就是小萧红,跟后半句。看看行吗?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

祖父栽花,我就——;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种,我——;祖父浇水,我——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劳作,我——

过渡:你们是在劳作吗?板书:瞎闹

3.合作学习1,用心读课文3—12小节,文章描写了哪几个瞎闹的场景,你觉得哪个写得最有趣?画出来,做好批注,小组内交流,将有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合作交流,感悟快乐。

生交流,师相机点拨,尤其是浇水一节,透过语言、动作描写感悟萧红的自由

师:小萧红的一举一动,哪里是在劳动,分明就是在闹,闹够了就去玩,玩腻了又去闹,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出示最后一段: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5.拓展表达,表达快乐

师:这就是童年,玩玩闹闹的童年,蹦蹦跳跳的童年,无拘无束的童年。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跟着祖父,这样的快乐事情,就像园子里的蜂子、蜻蜓、蝴蝶、蚂蚱一样多。你能帮萧红再写一件吗?

祖父——,我就——……

第二板块:体会祖父对萧红的关爱

1.刚才我们留意了小萧红的“闹”,那种自由是自己跳出来的,你是否留意了祖父,文中写祖父的句子不多,找出来用心读一读,在这些点点滴滴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生交流,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合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

祖父还在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板书:关爱

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祖父就是这样的人,他使童年的萧红那样的自由,那样的快乐。

第三板快,体会园子的生机,品味作家语言特色

在萧红的童年里,园子给了她太多的快乐,她觉得: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

1.自由读第13小节,读后用一个词概括园子给你留下的感受?

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2.作者是怎样将它们的自由写出来的?

在这一节中用了10个“就”,语言活泼。

萧红的写作特色:儿童的口吻,诗化的语言

3.一个句子,读出来就是一句诗,一幅画,请生读一读。

第四板块:拓展萧红简介,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1.萧红生活历程

萧红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时她在香港。她小的时候,母亲病逝了,祖父

给了她太多的爱和温暖。从20岁的时候,她就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活,居无定所,在饥饿寒冷和病痛的折磨中,在个人生活的缕缕伤痛中,在战火和敌机的追袭下,她先后在哈尔滨、青岛、上海、日本、北京、重庆、香港等地流亡写作。“我和祖父的园子”永远在她的心中,不仅是她的童年乐园,也是她永恒的精神家园,那里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当她在南方异乡,遥望北方呼兰河小城,她有太多的眷恋和渴望。她真正眷恋和渴望的是她和祖父和园子构成的那个爱和温暖的世界。

2.读第一句: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3.读到这里,你从文章中除了读出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你一定也读出了其它的……

4.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要了解一个作家,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光靠读一篇文章是不够的,在《呼兰河传》里,萧红向我们介绍了(出示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