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论文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论文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论文

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目前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权利,但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凭借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当代人不能只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发展的机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

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水土保持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水土保持结业论文 题目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郑羽莎 学号03308308 指导教师 职称 2009-11-26

题目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目录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3.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3.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3.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3.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3.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5 水环境质量下降 4.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5. 结论 6参考文献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万km2,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库区总面积约为5万km2,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9个区(县、市),其中重庆为16个区(县、市),总面积为4.6万km2。库区重庆部分水土流失面积为3.06万km2,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751t/万km2年侵蚀量为11481万t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受中国的传统观念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浪费且无偿利用,导致中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小日益短缺,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人们关心关注的主要问题,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的共同使命。 正文: 1. 我国水资源现况: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 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长江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国土面积、耕地和人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黄俊2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黄俊2 发表时间:2018-07-09T15:29:53.9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王进1 黄俊2 [导读] 摘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在水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应问题予以解决,进而提升环境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 河南金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在水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应问题予以解决,进而提升环境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一般来说,通过采取水土保持等相关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洪涝灾害等问题的发生。对于雨季来说,经常会出现单位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现象,如果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土壤所吸收的降雨量就会显著降低,同时地表径流现象也会加重。此外,伴随着地表径流的增大,河流的水流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因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使地表径流显著降低,这对于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2、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它不仅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确保整个经济健康运用的重要基础。对于水利可持续发展来说,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同时该工作又有着较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因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开发、利用,促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配置、促进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 现阶段,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还能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的效益。一般来说,为了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我们大多会兴建一些配套的基础设施,相应的设施对于泥沙的拦截可以起到显著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进入到水库、湖泊、河道中的淤积减少,同时也可以使水库以及涵闸等水利设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进而可以带动水利工程使用效益的提升。 2、水土保持现状 2.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 水土保持工作在很早就得到了重视,积攒了许多经验,但是与其他省份或者国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技术理论上的差距。①理论研究方面,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有待提升;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际应用进程缓慢;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要求较高,而且环境复杂,尚缺乏技术标准和经验,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治理困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与投资环境。全省各地虽然有多个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站,但普遍存在力量分散、设备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2.2、治理任务艰巨,投入严重不足 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建设出现局部改善但整体却持续恶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长期投入较少,虽然省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关注,但是相对彻底解决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的实际需求来看,投入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为了促使其相应工作的执行较为流畅可靠,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基本意识层面进行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价值。结合这种水土保持意识的有效提升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人员以及相关落实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必须要清晰认识,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相应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意识层面的有效提升不仅仅要求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自觉落实,或者说是仅仅从宣传层面进行加强力度,促使其基本意识能够得到改进优化,还需要重点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有效约束,逐步完善当前有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经济效益,尽量避免了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终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水土保持方面的各项任务也能够得到较好体现。 3.2、创新应用各类技术手段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各类水土保持处理手段以及技术方式的有效选择和合理运用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环,其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落实价值效果。基于这种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开展落实而言,其不仅仅是单纯针对植被覆盖率进行提升优化,往往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其它先进的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调度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进行重点剖析,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可靠运行效果,各类先进的技术处理方式以及材料也应该得到恰当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其整体改良优化效果。此外,为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效果,还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关监测技术进行有效运用,不仅仅要监测周围水土流失状况,还需要对于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稳定性价值。 3.3、改良水资源的环境和质量 水土保持往往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大面积的植被系统的建立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有效的恢复和一定程度的改良,植被净化了空气并在蓄水、保土和保肥的同时拦截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使江河的水体质量得以改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 3.4、制定水土保持监查制度

水土保持概论论文

《水土保持概论》论文 论文题目: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1级 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录 一.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3) ㈠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3) ㈡气候差异比较大 (3) ㈢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4) ㈣山地丘陵面积大 (4) ㈤植被覆盖率低 (4)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 (4) ㈠水土流失现状 (4) ㈡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5)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5) ㈠.自然因素 (5) ㈡人为因素 (6)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对策 (7) ㈠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7) ㈡. 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8)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英文摘要】Water and soil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living creatures, is the basic resour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will inorganic and organic world, biology, and the biological world, promote the natural ecosystem of the material energy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f out of water and soil, the human will lose the survival foundation, civilization will also be difficult to continue. But due to blindly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did not respect the laws of nature unrestrained development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cause now increasingly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serious impact o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第2页共9页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水土流失 院系经管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刘晓玲 学号102263017001 我国水土流失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恶化生态环境等,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 一、绪论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 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水土流失以及其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一)水土流失现状 1.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每年损失500万-700万公顷耕地。如果土壤以这样的毁坏速度计算,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等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亿公顷)。 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尤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强烈。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8. 2%,且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在局部地区仍呈加大加剧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加强水土流已达56万km 2 ,年均流失土壤22. 4亿t;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67. 5万km 2 ,年均流失土壤2. 3亿t;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50万km 2 ,其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4%。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我国的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二)水土流失的特点 1.分布广、面积大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几乎涉及所有省、市和自治区。 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全国粗略划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南方石质山区、风沙区、平原区等七个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区。

水资源再生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水资源再生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由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提出并流行,意味着一场社会发展观念的创新与革命.当我们透过这一新的理念审视历史与现实时,所看到的是人类对水资源的一种普遍忧虑,一种交织着近忧远忧的世界与人类的命运关注.本文阐述了水资源再生利用可持续战略之间的关系,指出水资源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解决环境负荷唯一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是针对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建设发展引发的问题而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人口的剧增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掠夺式开采和过度消耗已造成了资源的匮乏,有的资源已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况: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正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日趋恶化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仅已经严重阻碍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为了保证人类的协调发展,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新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使资源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的基础上,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虽然,可持续发展概念直接产生于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但是一旦它确立并成为多数的共识之后,它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发展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使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地、持续不断地发展,把发展的负面效应的代价减到最低程度,使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不致遭到严重破坏,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继续发展。 二、目前水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这已是世界性问题,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第一届水问题会议在这一天闭幕,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正视全球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共同采取行动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水资源。我国除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以外,还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的,一些河流泥沙量高等不利因素。 (二)水资源污染严重 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是10年前的400倍。“八五”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是5.5%,2001年的工业废水处理率是32.2%。全年排放废水3.54×109m3,黄河兰州段多年平均径流量(3.54×109m3).全国饮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比例很大。如总大肠菌群的超标率为76.1%,耗氯率超标率为16.7%,即使是自来水,2001年全国的合格率仅为87%。 (三)用水量不断增长,且增长率高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我国自1980年至此2001年人口从9.8亿增加到13亿,年增长率为1.42%;用水量从4437×108m3增加到预测的7096×108m3,年增长率为2.38%。用水量增长率为人口增加率的确1.67倍。另外,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例分别从1980年的1.5%和10.3%增加到2001年预测的3.0%到21.4%。而预测的2002年世界平均值分别为7.8%和31.7%。也就是说,中国的城镇和工业用水所占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用水量不断增加,且增长率高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四)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由于饮用水水质与人的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各国对饮用水的水质非常重视。在80年代中前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作了调整补充后,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又纷纷再次进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戴建刚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戴建刚 发表时间:2018-10-01T17:03:29.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戴建刚[导读]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日益恶劣,这种环境问题的表现也是多个方面的,比如从水环境角度来看,其问题就表现在很多角度,不仅是日常最为常见的水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问题,在水土流失方面存在的威胁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如此也就必然需要结合该类问题的原因及其具体防治措施进行重点把关。 安徽省舒城县水利局安徽六安 231300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日益恶劣,这种环境问题的表现也是多个方面的,比如从水环境角度来看,其问题就表现在很多角度,不仅是日常最为常见的水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问题,在水土流失方面存在的威胁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如此也就必然需要结合该类问题的原因及其具体防治措施进行重点把关。水利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于水土保持的高度重视是比较有效的一个解决手段,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比较突出的,应该在后续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措施 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利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对水利资源的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导致人均占有的水资源相对较少,水利资源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人们的节水意识不足,使得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在耕地方面,导致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部分水利工程的设计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求,使得水利工程的效率较低。 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分析 2.1洪涝灾害日益严重 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而言,其对于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还表现在相应洪涝灾害方面。因为相应水土流失,相关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严重降低,如此也就必然会导致相应区域内更加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而带来的问题故障更是极为明显,洪水泛滥问题形成的威胁在当前日益明显,尤其是对于河流的下游居民,其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2影响水利工程效益 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还会对于相关水利工程项目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导致其运行效益降低,整体作用价值出现明显的受损缺陷。在水土流失状况下,其相应区域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土壤裸露问题,进而也就容易导致其该区域内的泥沙等大量堆积,周围的水库等设施功能受损,并且还容易出现河床抬高等缺陷,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防洪能例也会产生较大的威胁,进而极易引发上述各类灾害事故。 2.3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相应洪涝灾害事故的发生必然会对于周围环境产生极大威胁,尤其是对于水体质量,其不仅仅携带者大量泥沙材料,还容易导致其混杂大量的农药或者是化肥。如此也就必然会导致其整体运行的清洁性不足,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且扩散范围越来越广。由此可见,水土流失问题的威胁是比较突出的,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对于可持续发展具备着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 3.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为了促使其相应工作的执行较为流畅可靠,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基本意识层面进行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价值。结合这种水土保持意识的有效提升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人员以及相关落实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必须要清晰认识,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相应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意识层面的有效提升不仅仅要求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自觉落实,或者说是仅仅从宣传层面进行加强力度,促使其基本意识能够得到改进优化,还需要重点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有效约束,逐步完善当前有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经济效益,尽量避免了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终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水土保持方面的各项任务也能够得到较好体现。 3.2完善制度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还需要重点从相关制度层面进行完善,促使其能够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形成理想的保障约束效果,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后续流畅性,避免了在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者是遗漏。从具体工作的落实中来看,这种制度建设必须要较为完善详细,能够对于整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落实形成全面控制。从基本构成上来看,相应制度建设不仅仅要切实围绕着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基本需求和相关制度进行匹配性构建,促使其能够在基本施工管理层面具备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还需要切实围绕着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构建相关管理制度,促使其能够有效促进和约束相关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任务,切实保障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难度比较大,应该针对该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进行明确职责划分,并且针对其具体任务要求以及落实的绩效考核进行完善,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有效满足运行效果,避免了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1]。 3.3做好总体规划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施工建设而言,为了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水土保持效果,往往还需要切实围绕着整体规划进行分析,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具体方案的执行也能够较为有效合理,避免可能出现的任何故障缺陷。结合这种总体规划的有效落实,因为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为了促使其表现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效果,必须要首先保障其各个基本手段和措施应用能够具备理想的协调性,整体规划落实较为系统,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可靠价值。另外,这种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往往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后续可持续发展进行重点把关,促使其相应总体规划能够较为合理有序,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连贯性,在后续长期发展中具备理想的作用效能,避免仅仅着眼于当下,或者是仅停留在表面做文章,应该促使其实效性得到体现,进而才能充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落实效果[2]。 3.4创新应用各类技术手段

水土保持论文

水土保持 结课论文 题目GP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2013级 学号: 姓名:

GP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基于GPS功能在水土保持监测、规划治理、工程测量与施工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了水土保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使用的需求,笔者从GPS系统的概念入手,探讨了GPS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GPS系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发展趋势及其应用,概述了GPS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特点。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水土保持;信息技术;综合管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广泛的应用于国防建设、交通运输、资源勘测、休闲旅游、科学试验、水利工程等领域; GP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壤侵蚀调查,工程施工测量、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GPS 成功运用于水土保持管理向高新技术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 GPS基本原理 1.1 GPS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利用卫星导航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1.2 GPS的基本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导航卫星组成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在时空或者地面上,只需用一部GPS接收机测出3-4颗卫星信号连接到本接收机,就可准确推算出接收机所在地经纬度、海拔高度、时间、运动速度等参数。 1.2.1 GPS组件原理 GPS系统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GPS工作卫星及其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记作(21+3)GPS星座(到21世纪初卫星将发展24+3GPS星座)。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袁小红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袁小红 发表时间:2018-10-23T10:55:19.1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袁小红 [导读] 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故障,其中水土保持就是需要重点把关的核心要点所在。文章就首先从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入手进行分析论述,然后指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价值,最终在实际操作层面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中进行水土保持的基本举措,希望具备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袁小红 肇庆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着较强的作用价值,当然这也就需要切实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规范,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故障,其中水土保持就是需要重点把关的核心要点所在。文章就首先从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入手进行分析论述,然后指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价值,最终在实际操作层面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中进行水土保持的基本举措,希望具备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1.1对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的是,水土保持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很强的积极促进作用,除此以外,水土保持其实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洪涝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很严重的,加强水土保持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灾害,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所以说,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方面有促进作用。 1.2水土保持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目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水土流失使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渐下降,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使水资源的质量也变得低下,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就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不断改善我国的水土资源,从而才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让水资源发挥出它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可以使土壤的入渗量得以增加,在干旱季节,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土壤地形的改变,最大可能减少干旱对土地造成的危害。在洪涝季节,水土保持可以提高防洪能力,固化土壤,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1.4减少水质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 水土保持能够促进水环境的质量提高,把水源保护作为工作中心,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一体化治理,全力构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有效减少当前环境污染对水资源带来的危害,提高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2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在造成耕地退化的同时,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究其原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如下:第一,地理因素:山地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分布相对比较广泛,已经超过75%,且分布最大的当属黄土,而黄土地区的植被覆盖较为缺乏,造成水土侵蚀的可能性较大;第二,气候因素:我国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为集中,在雨水侵蚀的影响下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大;第三,人为破坏:基于不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普遍存在滥砍滥伐的情况,致使大面积的地面裸露出来,相应的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相应的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基于此为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为了促使其相应工作的执行较为流畅可靠,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基本意识层面进行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价值。结合这种水土保持意识的有效提升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人员以及相关落实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必须要清晰认识,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相应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意识层面的有效提升不仅仅要求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自觉落实,或者说是仅仅从宣传层面进行加强力度,促使其基本意识能够得到改进优化,还需要重点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有效约束,逐步完善当前有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经济效益,尽量避免了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终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水土保持方面的各项任务也能够得到较好体现。 3.2完善制度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还需要重点从相关制度层面进行完善,促使其能够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形成理想的保障约束效果,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后续流畅性,避免了在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者是遗漏。从具体工作的落实中来看,这种制度建设必须要较为完善详细,能够对于整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落实形成全面控制。从基本构成上来看,相应制度建设不仅仅要切实围绕着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基本需求和相关制度进行匹配性构建,促使其能够在基本施工管理层面具备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还需要切实围绕着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构建相关管理制度,促使其能够有效促进和约束相关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任务,切实保障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难度比较大,应该针对该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进行明确职责划分,并且针对其具体任务要求以及落实的绩效考核进行完善,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有效满足运行效果,避免了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 3.3充分做好水土保持的系统规划 对于任何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工程的准备阶段都需囊括任意潜在隐患的防范方案,尤其是水土流失方面,需从多方面入手分析,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水利工程的类型基本有两种,点型和线型,两者各有其特点,造成水土流失的源头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有针对的分析。其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初级阶段,需要大致确定水土保持的具体实施方法,细分设施种类的同时确定大致的规模。与此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简介 我国水资源且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于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性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于1800亿m3之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于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我国是壹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水土保持五年规划(2020--2025)

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规划(2021年--2025年) 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水土保持现状 2 1.水土流失的特点 2 2.水土保持现状 2 三、指导思想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思路 2 1.指导思想 2 2.基本原则3 3.总体思路和目标 3 四、规划时段 4 五、工作规划 4 1.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规划 4 2.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规划 7 六、保障措施 7 1.组织领导措施 7 2.执法队伍建设 8附:靖边县(2021年--2025年)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规划表9

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规划 (2021年--2025年) 水土保持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为保护和建设好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改善我县脆弱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我县生态建设步伐,促进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靖边县位于陕西北部,榆林地区西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相邻,南与延安地区子长、安塞、吴旗、志丹接壤。东、西分别与本地区的横山县、定边县毗连。总土地面积为508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300平方公里。 按地形地貌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即北部风沙区,面积为18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中部梁峁涧地区,面积为11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3%;南部丘陵沟壑区,面积为20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0%。 近年来,因油气项目的大量开发和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危害。历年来,县水土保持监督站遵循“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对开发项目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所造成水土流失采取了强有力的预防监督执法管理,另一方面利用水土保持保持补偿费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二、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流失的特点 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由于油、气及地方生产建设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使地表植被及部分水土保持设施遭到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危害。 2.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保持治理进度缓慢,水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严峻。虽经多年

水土保持学结业论文

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学号 201518131010 姓名韩星 指导教师周秀杰

荒漠化防治 韩星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引言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及控制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荒漠化的发展,沙尘暴危害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控制荒漠化和沙尘暴已成为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过去在我国一直把它译为沙漠化,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研究,1994年9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文件,把英文“Desertification”统一翻译成荒漠化,并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关于人口、发展与环境白皮书》中进一步确立了荒漠化概念,它包括了沙质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等土地生产力的退化。 关键词荒漠化防护体系防风固沙 1荒漠化概况 1.1荒漠化及其类型分布 荒漠化( dese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实质是指土地的退化。 1.1.1 风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亦称沙漠化,朱震达在1984年给出的定义是: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在脆弱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沙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亚湿润干旱地区有零散分布。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风蚀荒漠化是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1.1.2水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主要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一种荒漠化类型。从地城上看,在干旱、半干早和亚湿润干旱区,水蚀荒漠化土地呈不连续的局部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流域、泾河上游,清水河、祖厉河的中上游,湟水河下游及永定河的上游;在东北西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此外,在新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昆仑山北麓地带也有较大的连续分布。 1.1.3 盐渍荒漠化 盐渍荒漠化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返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在荒漠化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占的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1.1.4 冻融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是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石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的结构破坏或质量退化,这些地区一般生物生产力较低,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类型,除我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较少见。 1.2荒漠化危害 荒漠化是一项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复合性灾害,其危害程度和危害深度都较其他灾害更为严重。因为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活动,而且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还可进一步诱发各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荒漠化现在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全球性环境和资源问题。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