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 知识点精析精练19 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三数学 知识点精析精练19 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三数学 知识点精析精练19 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三数学 知识点精析精练19 轨迹方程的求法

【复习要点】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

(1)直接法 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

(2)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

(3)相关点法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 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

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题】

【例1】 已知A 、B 为两定点,动点M 到A 与到B 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AB |=2a ,则A (-a ,0),B (a ,0). 设M (x ,y )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则由题设,得

|

||

|MB MA =λ,坐标代入, 得

2

222)()(y

a x y a x +-++=λ,化简得

(1-λ2

)x 2

+(1-λ2

)y 2

+2a (1+λ2

)x +(1-λ2

)a 2

=0

(1)当λ=1时,即|M A|=|M B|时,点M 的轨迹方程是x =0,点M 的轨迹是直线(y 轴).

(2)当λ≠1时,点M 的轨迹方程是x 2

+y 2

+2

21)

1(2λ

-λ+a x +a 2=0.点M 的轨迹是以 (-221)1(λ-λ+a ,0)为圆心,|

1|22λ-λa 为半径的圆.

【例2】 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

+y 2

=36内的一点,A 、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

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

=|AO |2

-|OR |2

=36-(x 2

+y 2

)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

+y 2

=36-(x 2

+y 2

),即x 2

+y 2

-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241+=+y y x , 代入方程x 2

+y 2-4x -10=0,得

2

4

4)2()24(

22+?-++x y x -10=0 整理得:x 2

+y 2

=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例3】 设点A 和B 为抛物线 y 2

=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000年北京、安徽春招)

解法一:设A (x 1,y 1),B (x 2,y 2),M (x ,y )依题意,有

?

??

????????????--=---=--?

-=?==11

21

21212

12

2

1122

212

11144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y x y x y px y px y ①-②得(y 1-y 2)(y 1+y 2)=4p (x 1-x 2) 若x 1≠x 2,则有

2

121214y y p

x x y y +=--⑥

①×②,得y 12

·y 22

=16p 2

x 1x 2 ③代入上式有y 1y 2=-16p 2

⑦ ⑥代入④,得y

x

y y p -=+214⑧

⑥代入⑤,得

p

y

x y y x x y y y y p

4421

11121--=--=+ 所以

21

1214)(44y px y y p y y p

--=+ 即4px -y 12

=y (y 1+y 2)-y 12

-y 1y 2

⑦、⑧代入上式,得x 2

+y 2

-4px =0(x ≠0) 当x 1=x 2时,AB ⊥x 轴,易得M (4p ,0)仍满足方程.

故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

+y 2-4px =0(x ≠0)它表示以(2p ,0)为圆心,以2p 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

解法二:设M (x ,y ),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b 由OM ⊥AB ,得k =-

y

x 由y 2

=4px 及y =kx +b ,消去y ,得k 2x 2

+(2kb -4p )x +b 2

=0 所以x 1x 2=2

2k b ,消x ,得ky 2

-4py +4pb =0

所以y 1y 2=

k

pb

4,由OA ⊥OB ,得y 1y 2=-x 1x 2 所以k pk 4=-22

k

b ,b =-4kp

① ② ③ ④ ⑤

故y =kx +b =k (x -4p ),用k =-

y

x 代入,得x 2+y 2

-4px =0(x ≠0) 故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

+y 2

-4px =0(x ≠0),它表示以(2p ,0)为圆心,以2p 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

【例4】 某检验员通常用一个直径为2 cm 和一个直径为1 cm 的标准圆柱,检测一个直径为3 cm 的圆柱,为保证质量,有人建议再插入两个合适的同号标准圆柱,问这两个标准圆柱的直径为多少?

解:设直径为3,2,1的三圆圆心分别为O 、A 、B ,问题转化为求两等圆P 、Q ,使它们与⊙O 相内切,与⊙A 、⊙B 相外切.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并设⊙P 的半径为r ,则 |PA |+|PO |=1+r +1.5-r =2.5

∴点P 在以A 、O 为焦点,长轴长2.5的椭圆上,其方程为 3

225)41(162

2y x ++=1 ① 同理P 也在以O 、B 为焦点,长轴长为2的椭圆上,其方程为 (x -

2

1)2+34y 2

=1 ②

由①、②可解得)14

12

,149(),1412,149(

-Q P ,∴r =73)1412()149(2322=+-

故所求圆柱的直径为

7

6

cm. 【例5】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离心率为5

2

,且双曲线上动点P 到点A (2,0)的最近距离为1.

(1)证明:满足条件的双曲线的焦点不可能在y 轴上; (2)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3)设此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Q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过1F 作12F QF ∠的平分线的垂线,求垂足M 的轨迹.

解:(1)证明:设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a ,虚半轴长为b ,半焦距为c ,则由

c

a

=52,

得222

54a b a

+=,所以,12b a =.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且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则其渐近线方程为2y x =±.

因为点A (2,0)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

d =

>)

.所以双曲线上动点到点A 的距离都超过1.所以,不存在满足条件且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2)解:由(1)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

22104x y b b b

-=>,

则这个双曲线上任一点(),P x y 到点()2,0A 的距离为:

PA =

==

∵(,2][2,)x b b ∈-∞-?+∞,

∴若825b ≤,则当8

5x =时,PA 有最小值,由min 1PA ==,解得21

5

b =-(舍去);

若8

25

b >

,则当2x b =时,PA 有最小值,由min 221PA b =-=,解得31

22

b =

或(舍去)

; ∴双曲线的方程为:22

4199

x y -=

(3)解: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延长2QF 与1F M 交于点T ,连接OM . ∵ QM 平分12F QF ∠,且QM ⊥1F M , ∴1QF QT =,1F M MT =. 又∵点Q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 ∴1222QF QF QT QF a -=-= ∴22F T a =, ∴OM a =,

即点M 在以O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上.

∵ 当点Q 沿双曲线右支运动到无穷远处时,QM 趋近于双曲线的渐近线, ∴ 点M 的轨迹是圆弧CBD ,除去点C,点D.方程为:2265935x y x ??

+=-

<≤ ?

???

. 【例6】 如图,过点A (-1,0),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抛物线C :y 2

=4x 交于P ,Q 两点.

(I )若曲线C 的焦点F 与P ,Q ,R 三点按如图顺序构成平行四边形PFQR ,求点R 的轨迹方程;

(II )设P ,Q 两点只在第一象限运动, (0,8)点与线段PQ 中点的连线交x 轴于 点N ,当点N 在A 点右侧时,求k 的取值范围.

解:(I )要求点R 的轨迹方程,注意到 点R 的运动是由直线l 的运动所引起的,因此可 以探求点R 的横、纵坐标与直线l 的斜率k 的关 系.

然而,点R 与直线l 并无直接联系.与l 有直接联系的是点P 、Q ,通过平行四边形将P 、

Q 、R 这三点联系起来就成为解题的关键.

由已知:(1)l y k x =+,代入抛物线C :y 2

=4x 的方程,消x 得:

2

04

k y y k -+= ∵C l P 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Q

∴20410k k ?≠????=->?

解得1001k k -<<<<或

设1122(,),(,),(,)P x y Q x y R x y ,M 是PQ 的中点,则由韦达定理可知:

122

,2M y y y k

+=

=

将其代入直线l 的方程,得2212M M x k y k ?=-????=??

∵ 四边形PFQR 是平行四边形, ∴RF 中点也是PQ 中点M .

∴24234

2M F M

x x x k y y k ?

=-=-????==??

(1,0)(0,1)k ∈-?

∴(1,)M x ∈+∞.

∴ 点R 的轨迹方程为.1),3(42

>+=x x y

(II )因为P 、Q 在第一象限,所以,12100y y y ?>>2且+y ,0k >.结合(I )得,

)1,0(∈k …①

点(0,8)与PQ 中点所在直线方程为828222+--=x k k k y .令y =0,得N 点横坐标为:

22

48

4N k x k k

-=-. 因为N 在点A 右侧,令1N x >-,得22

4814k k k ->--.解之得k<0或.841

<

合①②,得k 的取值范围是

.14

1

<

(I )当点P 在y 轴上运动时,求N 点的轨迹C 的方程;

(II )设A x y B x y D x y ()()()112233,,,,,是曲线C 上的三点,且、AF

DF BF 、成等差数列,当AD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E (3,0)时,求B 点的坐标。

解:(1)∵→=→MP MN 2,故P 为MN 中点,

又∵→

→PF PM ⊥,P 在y 轴上,F 为(1,0),

故M 在x 轴的负方向上,设N (x ,y )则M (-x ,0),P (0,2

y ),(x>0), ∴)2

1()2

(y PF y x PM -=→--=→

,,,, 又∵0=→→→→PF PM PF PM ·故⊥, 即04

2

=+-y x ∴的方程是轨迹C x x y )0(42

>=

(II )抛物线C 的准线方程是x=-1,由抛物线定义知=→

+=→BF x AF ,1||112+x ,||DF x →

=+31,

∵||||||→

→→DF BF AF 、、成等差数列,

∴2312312)1(211x x x x x x =++=+++∴,

又32

3222121

444x y x y x y ===,,, 故)(4))((3131312

321x x y y y y y y -=-+=-,

∴3

131314

y y x x y y k AD +=--=

∴AD 的中垂线为)3(4

3

1-+-=x y y y 而AD 中点在其中垂线上,,)2

2(3

131y y x x ++ ∴

)32

(42313131-++-=+x x y y y y 。 即,

∴,1)3(2

1

122=--

=x x 由24222

2±∴,==y x y ,

∴B 点坐标为(1,2)或(1,-2)。

【例8】 双曲线的两焦点分别是1F 、2F ,其中1F 是抛物线1)1(4

12++-=x y 的焦点,两点A (-3,2)、B (1,2)都在该双曲线上. (1)求点1F 的坐标;

(2)求点2F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其轨迹表示的曲线.

解:(1)由1)1(4

1

2++-=x y 得)1(4)1(2--=+y x ,焦点1F (-1,0).

(2)因为A 、B 在双曲线上,

所以||||||||||||2121BF BF AF AF -=-,|||22||||22|22BF AF -=-.

①若||22||2222BF AF -=-,则||||22BF AF =,点2F 的轨迹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且当y =0时,1F 与2F 重合;当y =4时,A 、B 均在双曲线的虚轴上. 故此时2F 的轨迹方程为x =-1(y ≠0,y ≠4).

②若22||||2222-=-BF AF ,则24||||22=+BF AF ,此时,2F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22=a ,2=c ,中心为(-1,2)的椭圆, 其方程为14

)2(8)1(2

2=-++y x ,(y ≠0,y ≠4) 故2F 的轨迹是直线x =-1或椭圆4

)2(8)1(2

2-++y x 1=,除去两点(-1,0)、(-1,4)

【轨迹方程的求法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2.设A 1、A 2是椭圆4

92

2y x +

=1的长轴两个端点,P 1、P 2是垂直于A 1A 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

A.1492

2=+y x

B.1492

2=+x y

C.14

922=-y x

D.14

922=-x y

二、填空题

3.△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2a ,0),C (2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2

1

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4.高为5 m 和3 m 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 ,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 (-5,0)、B (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5.已知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点,且|AB |=|BC |=6,⊙O ′切直线l 于点A ,又过B 、C 作⊙O ′异于l 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6.双曲线22

22b

y a x -=1的实轴为A 1A 2,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A 1Q ⊥A 1P ,A 2Q ⊥A 2P ,

A 1Q 与A 2Q 的交点为Q ,求Q 点的轨迹方程.

7.已知双曲线22

22n

y m x -=1(m >0,n >0)的顶点为A 1、A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

点P 、Q .

(1)求直线A 1P 与A 2Q 交点M 的轨迹方程;

(2)当m ≠n 时,求所得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和离心率.

8.已知椭圆22

22b

y a x +=1(a >b >0),点P 为其上一点,F 1、F 2为椭圆的焦点,∠F 1PF 2的外

角平分线为l ,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F 2Q 交l 于点R .

(1)当P 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 形成的轨迹方程;

(2)设点R 形成的曲线为C ,直线l :y =k (x +2a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当△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k 的值.

参考答案

一、1.解析:∵|PF 1|+|PF 2|=2a ,|PQ |=|PF 2|, ∴|PF 1|+|PF 2|=|PF 1|+|PQ |=2a ,

即|F 1Q |=2a ,∴动点Q 到定点F 1的距离等于定长2a ,故动点Q 的轨迹是圆. 答案:A

2.解析:设交点P (x ,y ),A 1(-3,0),A 2(3,0),P 1(x 0,y 0),P 2(x 0,-y 0) ∵A 1、P 1、P 共线,∴

3

00+=

--x y

x x y y ∵A 2、P 2、P 共线,∴

3

00-=-+x y

x x y y 解得x 0=14

9,149,3,92

220200=-=-=y x y x x y y x 即代入得

答案:C

二、3.解析:由sin C -sin B =

21sin A ,得c -b =2

1

a , ∴应为双曲线一支,且实轴长为2a ,故方程为)4(1316162222a

x a

y a x >=-. 答案:

)4

(1316162

22

2a

x a y a x >=-

4.解析:设P (x ,y ),依题意有

2

2

2

2

)5(3)5(5y

x y

x +-=

++,化简得P 点轨迹方程为

4x 2+4y 2

-85x +100=0.

答案:4x 2

+4y 2

-85x +100=0

三、5.解:设过B 、C 异于l 的两切线分别切⊙O ′于D 、E 两点,两切线交于点P .由切线的性质知:|BA |=|BD |,|PD |=|PE |,|CA |=|CE |,故|PB |+|PC |=|BD |+|PD |+|PC |=|BA |+|PE |+|PC | =|BA |+|CE |=|AB |+|CA |=6+12=18>6=|BC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B 、C 为两焦点的椭圆,以l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求得动点P 的轨迹方

程为72

812

2y x +

=1(y ≠0) 6.解:设P (x 0,y 0)(x ≠±a ),Q (x ,y ). ∵A 1(-a ,0),A 2(a ,0).

由条件?????-=±≠-=???????-=-?--=+?+y a x y a x x x a

x y a x y a x y a x y 2

2000000

0)( 11得 而点P (x 0,y 0)在双曲线上,∴b 2x 02-a 2y 02=a 2b 2

. 即b 2

(-x 2

)-a 2

(y

a x 22-)2=a 2

b 2

化简得Q 点的轨迹方程为:a 2x 2-b 2y 2=a 4

(x ≠±a ).

7.解:(1)设P 点的坐标为(x 1,y 1),则Q 点坐标为(x 1,-y 1),又有A 1(-m ,0),A 2(m ,0), 则A 1P 的方程为:y =

)(11

m x m

x y ++① A 2Q 的方程为:y =-

)(11

m x m

x y --② ①×②得:y 2

=-

)(222

212

1m x m x y --③

又因点P 在双曲线上,故

).(,12212

22

12

212

21m x m n y n y m x -=

=-

代入③并整理得2

22

2n y m x +

=1.此即为M 的轨迹方程.

(2)当m ≠n 时,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

(ⅰ)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2

2

n m -,0),准线方程为x =±

2

2

2n

m m -,离心率

e =m

n m 22-;

(ⅱ)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0,±2

2n m -),准线方程为y =±

2

2

2m

n n -,离心率

e =n

m n 22-.

8.解:(1)∵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连接PQ , ∴∠F 2PR =∠QPR ,|F 2R |=|QR |,|PQ |=|PF 2|

又因为l 为∠F 1PF 2外角的平分线,故点F 1、P 、Q 在同一直线上,设存在

R (x 0,y 0),Q (x 1,y 1),F 1(-c ,0),F 2(c ,0).

|F 1Q |=|F 2P |+|PQ |=|F 1P |+|PF 2|=2a ,则

(x 1+c )2

+y 12

=(2a )2

.

又???

???

?=+=221

010y y c x x 得x 1=2x 0-c ,y 1=2y 0.

∴(2x 0)2

+(2y 0)2

=(2a )2

,∴x 02

+y 02

=a 2

. 故R 的轨迹方程为:x 2

+y 2

=a 2

(y ≠0)

(2)如右图,∵S △AOB =2

1|OA |·|OB |·sin AOB =22

a sin AOB

当∠AOB =90°时,S △AOB 最大值为2

1a 2

.

此时弦心距|OC |=

2

1|2|k

ak +.

在Rt △AOC 中,∠AOC =45°,

.3

3

,2245cos 1|2|||||2±=∴=?=+=∴

k k a ak OA O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