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案例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案例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案例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

罗纳尔多H. 科斯*

一、流行观点

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合着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 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一直被作为索高价问题的标准范例在无数篇文章和书中引用。2正如Klein所说,这个案例“也许是在有关由于特殊投资(specific investments)存在而产生无理要价问题方面的经济学着作中被最广泛讨论”的案例。3Joel Trachtmanzai 在谈及机会主义行为时,也提到了“关于费雪和通用公司的这个经典案例”。4最近一本由Keith J. crocker和Scott E. Masten合着的书中详尽的阐述了经济学家们一致达成的共识:

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起初一致同意签订了一项关于汽车金属车身生意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然而,在合同有效期的前些年份中,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长。致使双方在对超过合同份额之外的销售量的定价问题产生了摩擦,并使得费雪公司拒绝将其生产装置迁至邻近通用。最终双方形势变得忍无可忍,终于在1926年,通用汽车公

?在1997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这使得我才知道Robert Freeland也已经写过一篇关于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论文了。Freeland讨论的范围比我要广。我仅仅局限于讨论为什么费雪在被收购之前就向通用索要高价。如果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什么重叠的地方,则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这个方法对于由Ramon Casadesus-Masanell和Daniel F. Spulber单独写就的论文来说同样适用,他们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之间的关系。

1见Benjamin Klein, Robert G. Crawford, Armen A. Alchian,纵向专业化,适当租金,以及竞争的订约过程(“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法律与经济》,1978,,;Benjamin Klein,作为组织所有权的纵向专业化(Vertical Integration as Organizational Process):再论费雪—通用间的关系,《法律、经济和组织》,1988,,,并再版于: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编辑:Oliver E. Williamson和Sidney G. Winter(1993年);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缘何发生:契约关系的自我强制范围(The Self-Enforcing Rang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经济调查》,1996,,;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问题,《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新帕尔格雷夫词典》,编辑:Peter K. Newman,1998,,。

2对于使用费雪—通用案例作为无理要价问题实例的书,见Jean Tirole,工业组织理论,1997,;Dennis W. Carlton and Jeffrey M. Perloff,现代工业组织,1994,;Oliver E. Williamson,资本经济制度,1985,;Martin Richetts,企业经济学,1994,。

3见Klein,无理要价问题,op. cit., p. 241

4见Joel P. Trachtman,公司理论及国际经济组织理论:针对比较制度分析,L. and Bus. 17(1996-7), , 521.

司收购了费雪。5

我认为上述对于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流行分析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索要高价。形势也从来没有变得“忍无可忍”。

二、美国之行

1931年,我被伦敦大学授予Ernest Cassel爵士访问学者奖学金。我于是决定在1931到1932年间去美国,研究在工业中我所称的“横向和纵向联合”问题。让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动机在于我们似乎没有什么理论能解释为什么生产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于是我着手去寻找这个理论。虽然我去了一些大学,但我主要还是考察了一些商业和工厂,以寻找我那问题的答案。6首先,我考虑了资产特性在产生纵向专业化(vertical integration)中所可能起的作用。在我给一位朋友Ronald Fowler的一封信(1932年3月24日)中,我写到:

设想一种特殊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台巨大的资本设备。而这个设备又是如此的专业化以致于仅仅能够用来生产一种与之相关的特殊产品,否则就需耗费巨大的成本来加以改造。于是这个只为一个客户生产产品的公司将会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风险——那个客户可能将其需求转向其他生产商,或者他还可能行使他的垄断权力来压低价格——而该机械却没有其他供给价。(the machinery has no supply price)于是这个风险的存在必然意味着偿付给这项资产的利息率(the rate of interest)定会高得多。现在,假若这个客户公司决定自己来生产这种产品,风险将不复存在,而资本成本的差额将正好抵消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对无效率。()7

然后我去了芝加哥并和Jacob Viner一同讨论了如上的分析,他认为很有道理。但是在此期间我还和商人们一起探讨过,他们却并不以为然。正如我在给Fowler的一封信(1932年5月7日)中所说:

5见Keith J. Crocker and Scott E. Masten,再议规则和受限的契约,为研究公共效益规则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讲义(Lessons from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for Public Utility Regulations),《控制经济学》,1996,9,, 25.

6若要全面了解我的美国之行,请参见我的论文:R. H. Coase,公司的本质:起源、内涵、影响,J. L. Econ. and (1988), , 并再版于Williamson and Winter (eds), op. cit. (note1)。当后文谈及这些论文时,仅限于该书。

7Coase, op. cit. (note 6), p. 43

我对为那些需要巨大资本设备生产的产品而签订的契约的形式进行过思考,结果是契约性的安排能避免这种风险。如此,这种产品的客户商可以自己购买那种特殊的设备,即使这种设备被安放在其他公司的厂房里。还有其他一些契约性的装置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解决这个困难。8

令人遗憾的是,我没有在信中说出这些其他装置是什么。我与商人们的讨论甚至让我对资产特性在产生纵向专业化中的实际重要性产生了怀疑。当我到底特律访问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时,我的看法是资产特性本身在纵向专业化中通常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底特律,我拜访了福特公司和他的一个供应厂商;我记得好像是Kelsey-Hayes轮胎厂。在福特,我会见了采购部的一个人(我想大概是负责人),并与他“讨论了诸如承办供应、采购进度表等有关问题,讨论持续了大概一个半小时。”9我还拜访了通用公司。遗憾的是我除了去拜访一下之外没有与福勒(Fowler)讨论什么。我印象中他们说收购费雪公司的原因是为了让车身制造厂与通用公司的装配厂离得近些。

在访问了底特律之后,我又去了芝加哥。在那里我考察了公司位于密而沃基市的工厂。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框架的生产商,它的主要客户是通用公司。这些笨重的框架通过水路运至几百英里外的密歇根。于是这让我怀疑为什么费雪公司必须临近通用的装备厂房被看得如此重要。而这里同样存在资产特性的问题。通用公司也是公司的主要客户,而后者高度自动化设计的大部分装置都是为通用公司的汽车特别准备的。所有这些都向我暗示着契约性安排能够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资产特性问题。1987年我在准备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时,收集了更多的关于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之间的联系的资料。我发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持续了几十年的默契联系。但是我没有对费雪案例做类似的调查。因此我说,虽然这类问题通常能通过契约性安排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处理,正像案例提到的一样,“但是这种情形也往往有可能导致整合(integration),而通用公司对费雪的收购则也许正好是个例子。”10当我的论文被刊登在《法律、经济和组织》杂志上时,我惊奇的发现一篇由Klein写的回应我的观点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依赖于他所声称的在费雪—通用案例中发生的一切。我将在后文中讨论Klein的观点。但是现在我要发表一个意见。他所说的“科斯声称在他写这篇经典的论文之前他就明确地把机会主义行为看作纵向专业化的动机,尤其是当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运用在通用—费雪案例中时。并且他明确地抵制这种行为(it)。11这番论述并没有准确的表述我的观点。也许是我的写作中一些大意的说法导致了他的误解。在我拜访通用公司之前我就明确地考虑了资产特性的问题。当我通过与商人们探讨,发现通过契约性安排通常可以很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例如对冲模的购买——我已经推断出纵向专业化通常不是被选的解决方案。当我与通用公司的主管人员讨论他们为什么要收购费雪公司的时候,我被告知这是为了确使车身制造厂能临近装配厂。随后对的访问却使我怀疑起把制造厂安置在装配厂附近的必要性,而与通用公司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更巩固了我的观点,即资产特性问题通常不是靠纵向专业化就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我的结论是虽然费雪—通用案例

8Ibid., p. 45

9Ibid., p. 44

10Ibid., p. 46

11Klein,纵向专业化,in Williamson and Winter (eds), op. cit. (note1),

的情形确如Klein所述,但那仍然只是例外。然而,自从有了我的论文的发表和Klein的评论,我开始对发现在费雪—通用案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感兴趣。很明显Klein的评论是令人误解的,于是我决定做更深入的调查来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1996年,在助研Richard Brooks的帮助下,我开始收集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各种信息。而Klein、Crawford和Alchian却提供了关于这个事件的另外一种不同的看法。

三、费雪车身制造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

费雪公司的发展经历实际上就是费雪兄弟的发展经历。Fred(长兄)曾经在俄亥俄州他父亲的货车和客车生意中工作过。但是1902年他到底特律的客车(carriage)制造厂(同时还生产汽车车身)工作。他的另外五个兄弟后来与他一起工作。1907年,Fred成为主管。1908年,由Fred主管,他的五个兄弟各自负责不同职位的费雪车身制造公司成立了。不久以后,Louis Mendelssohn和Aaron Mendelson(后文合称Mendelssohns)给公司注入了一大笔投资。生意非常成功。他们的汽车车身并不是简单地适应客车,而是为满足能想到的(in mind)所有汽车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生产的。虽然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的汽车都是敞篷式的,但是费雪兄弟意识到将会有对封闭式车身的需求。于是在1910年他们为卡迪拉克汽车公司生产了150个封闭式车身。同年,他们又成立了费雪封闭式车身制造有限公司,并于1912年在加拿大创建费雪车身分公司。1916年,三个公司合并组成费雪车身制造有限公司。12这是当时工业界最大的车身制造商。13它为所有汽车制造商:卡迪拉克、别克、哈得孙、Chalmers, Studebaker, Chandler, Cleveland(雪佛兰),当然还有福特制造车身。14考虑到其中两个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和通用会制造他们自己的车身,因此费雪只能向其他几个制造商提供车身。费雪兄弟考虑进军汽车行业,于是他们在1913和1914年间成立了Hinckley汽车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新的发动机,但为了掩饰他们的真正意图他们制造了一种货车发动机,日后这种发动机在一战中被使用。15然而,在1917年11月,通用公司又与他们签订了一项合同,即“以高于成本%的价格购买他们的所有产品”。16

通用汽车公司由William C. Durant创办。此人在客车生意中赚了一大笔钱,后来便投资汽车行业。1904年收购别克汽车公司。1908年成立通用汽车公司。Durant的途径是通过购买现存的公司而逐渐壮大自己的公司(grow)。他收购了好几个汽车公司——Olds(现为Oldmobile),Oakland(现为Pontiac),以及卡迪拉克——和一些生产零部件的公司。然而,正如Alfred Sloan所说,Durant“善于创造却不善于管理”。171910年的一次销售低迷时期居然导致Durant不能偿付其员工的工资和其供给商的债务。最终通用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度过了难关,但是银行家接管了公司的管理权,这项任务正如Sloan 所说,“虽很保守却有效率”。18如果说Durant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的话,但他的确是个极有胆量有魄力的人。他促成了与Louis Chevrolet的合作,并创立了Chevrolet汽车公司。成功后,他又用Chevrolet 的股份购买了通用的股份,再加上他自己的份额,在1915年他已有足够多的股份把通用的控制权从银行家手中夺回。191917年,为达到抬高或维持股价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促成Chevrolet和通用的联姻),Durant又成立了一个辛迪加财团购买通用的股票。然而,通用的

12文中对费雪兄弟传说的叙述来源于Arthur Pound,旋转的车轮(1934),;及Lawrence Fisher的证词,摘自《审判抄本》,, , United States v. Du Pont 126 F. Supp. 235 .III. 1954).

13Pound, .,

14Lawrence Fisher的证词,Du Pont, 126 F. Supp. 235, .

15Ibid., pp. 991-2.

16见Alfred D. Chandler, Jr., and Stephen Salsbury, Pierre S. du Pont 和现代公司发展,1971,.

17见Alfred P. Sloan, Jr., 我在通用的那几年,1964,.

18Ibid., p. 8

19Chandler and Salsbury, . .

股价下跌,Durant再一次陷入财政困难的境地。20Durant曾求助(was appoached)过在通用公司有私人投资、并曾在银行家控股通用事件中起重要作用的Pierre du Pont,但他当时不愿意提供任何的钱。21曾有暗示/ 建议(suggestion)说费雪可能接管通用公司,因为他们能从银行提出钱来,但是却也毫无结果。22最后,Durant在John Raskob(此人曾是Dupont 公司的执行官)的帮助下,求助于(approached)Dupont 公司。他们最终同意向通用公司投资两千五百万美元。作为协议的一部分,du Pont将掌管通用的财政,而Durant则负责管理。23

四、通用汽车公司对费雪公司的收购

前已述及,Durant和费雪公司于1917年签订了一项关于通用公司以高于成本%的价格购买费雪全部产品的合同。但这并没动摇通用公司日后自己生产车身的计划。当时通用汽车公司所处的形势正如Alfred D. Chandler和Stephen Salsbury所描述的那样:

战后的扩张性计划让Durant和他的财团都确信控制通用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供给商的绝对必要性。他们简直无法让费雪公司在可接受的条件下不去更改合同。(They simply could not afford to have the Fishers fail to renew their contract on acceptable terms.)当得知在Cleveland的汽车制造商(毫无疑问就是Willys-Overland)已与费雪兄弟掌管的费雪公司谈判商讨合作问题,一切疑问都很快冰释了。24

这段叙述基本正确,但我不同意是雪佛兰的谈判导致通用收购费雪的说法。我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1918年,Durant派Walter Chrysler去拜访Lawrence Fisher。Chrysler曾经是别克公司的总裁,当时与Durant在纽约共事。当然后来他成立了他自己的汽车公司。Chrysler 解释道“通用公司的封闭式车身形势很糟糕,……Durant想在Flint和Lansing及Pontiac 建厂”,并且他还想“让四个年轻的费雪兄弟来通用并建立一个机构……来打理他们的封闭式车身生意”。Lawrence Fisher回答说他们“是不能拆开费雪兄弟的”。25关于为什么Durant 要做出如此决策并不清楚。他一定是想费雪兄弟想始终团结成一个集体。也许,这个建议仅仅是对费雪兄弟是否想与通用合作的一种试探。无论如何,几个月之后,也就是在1919年初,Durant与Fred Fisher(长兄)取得联系。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上,Durant提到了Chrysler 曾提到过的意见。他说他想谈谈“把费雪兄弟引入通用公司的问题”。Fred 和Lawrence Fisher听见了但却没有回应。如Lawrence所说,“现在我们对此不感兴趣”。然而Durant 却碶而不舍,并在两个月后又重提此事。关于车身的问题一时间变得“更加尖锐”。正在此

20Ibid., p. 448.

21Ibid., p. 449.

22Lawrence Fisher的证词,Du Pont, 126 F. Supp. 235, .

23Chandler and Salsbury, . .

24Ibid., .

25Lawrence Fisher的证词,Du Pont, 126 E Supp. 235, .

时,费雪公司收到了来自福特订购封闭式车身的一大笔订单。这一次费雪兄弟决定好好考虑与通用联合的可能性了,他们为此还与他们的合伙人Mendelssohn兄弟(此二人在费雪公司有一大笔股份)商讨过。26在Pierre du Pont在其中的主要调和作用下,双方经过谈判最终在1919年9月达成一致。然而麻烦的是,费雪公司在此之前已与Cleveland市的Willys-Overland公司达成一项尝试性的协议,即组建一个公司生产汽车车身。其中费雪公司将拥有51%的股份,并掌握管理权。通用公司希望搞砸这项协议,最终它做到了。27费雪车身制造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之间的协议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经过核准的费雪公司的公共股份有200,000股,并将增至500,000股。通用公司将以每股92美元的价格购买300,000股。

2.通用公司所持的300,000股和费雪兄弟所持的35,000一起均存放在授权信托处。

信托持续五年时间,由费雪公司和通用公司各出两名受托管理人组成。由费雪公司

指定的受托管理人为Fred Fisher和Louis Mendelssohn,通用公司则由Durant

和Pierre du Pont出任。受托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实际上意味着五年内通用

公司的参股必须在费雪公司认可的情况下才许通过。

3.费雪公司将有14位董事。其中七位由费雪—Mendelssohn利益集团派出,另外七位则由通用汽车公司指定。虽然通用公司拥有60%的股份,他们却只能任命50%的董

事。

4.费雪公司的执行委员会掌有除财政之外的全部管理权。委员会由七人组成,其中两名由通用公司任命,五名由费雪-Mendelssohn利益集团任命。资金委员会由五人组

成,三名由通用公司任命,两名由费雪-Mendelssohn利益集团任命。

5.规定在五年内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净收益要被分红,直到股价涨到至少每股10美元。

6.四位年轻的费雪兄弟有五年的任期。然而,老大和老二与费雪公司的任期直到1926年。费雪兄弟希望把契约修改一下,这样所有费雪兄弟的任期都将在1924年结束。

Durant不愿意改变但最终还是答应了。结果是所有的费雪兄弟都有权在1924年结

束任期。费雪兄弟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与通用公司的合作将发展成

什么样,如果情况不尽如人意,他们将独立出去进军汽车行业或是做一些其他的生

意。Lawrence Fisher自己也同意理事会把这种安排称为“试婚”。

7.费雪兄弟自己给自己发薪水,除了他们的工资外,他们还将得到五年内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5%的净利润。

8.通用汽车公司同意给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他们所能处理的封闭式车身业务。有关1917年定价的规定仍要延续。通用汽车公司所需偿付的价格需由工作的等级而定,但是

给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仍应是成本之上的%。Durant希望这个数字降至

15%,但最终还是同意%。然而通用公司所负责任不得超过对类似产品的其他客户商

所应负的责任。(It was, however, stipulated that General Motors could not be charged more than was charged to other customers for like products.)9.提供车身的合同将持续10年,也就是说,合同在1929年才截止。

10.同意费雪车身制造公司将来可自由地为通用公司之外的其他客户提供服务。

此项协议的结果是费雪车身公司基本上能在五年内以一个独立公司的身份操作,尽管Dupont拥有60%的公共股份。28甚至直到1924年后,费雪兄弟仍将还有极大的自主管理费

26Ibid., pp. 989-91

27见Pierre S. du Pont 给Fred J. Fisher的信(1919年11月11日),Govt Trial Ex. , Du Pont. 126F. Supp. 235.

28此处关于1919年和约的叙述来源于Govt Trial Ex. Nos. 424-30, Du Pont, 126 F. Supp. 235;Defendant’s Ex. No. 101, Du Pont, 126 F. ;及在《审判手抄本》中Lawrence Fisher的证词中引用的他关于和约的评论,, Du Pont, 126F. Supp. 235. 也见Chandler and Salsbury, op. cit., p. 465.

雪车身有限公司的权利。

五、通用汽车公司全面收购费雪车身公司的导火线

1920年11月,Durant辞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职务。起因源于他自己的财务危机。在1920年9月的汽车销售的大萧条后,Durant企图通过在保证金水平(margin)购买股票而稳定通用的股价。当价格下跌时,Durant不能满足增收保证金(meet the margin calls)的要求,并负债两千万美元或更多。是Dupont有限公司和公司援救了他。银行家们评价Durant说他“完全没有能力经营有限公司”。Pierre du Pont也表示赞同。最终,他同意出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29

通用汽车公司对1919年的协议感到不满意。它虽然解决了当时一时的问题但却导致了与费雪车身公司长期的令人不满的关系。费雪兄弟们倾向于专心于他们自己的车身制造业。并且一旦他们效率提高,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车身时,他们就会减少对通用汽车公司需求的关注,而这正是通用所不希望的。结果是,Pierre du Pont及后来的Alfred Sloan(通用公司的继任董事长),都急切的拉拢费雪兄弟使他们与通用汽车公司组织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1921年Fred Fisher当选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主管,1922年他又被任命为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委员会的一员。这正如Chandler和Salsbury所述:“为了确保与费雪车身公司建立更好的联系”。30后来在他们的书中,Chandler和Salsbury则写的更为直白。他们希望通过把Fred Fisher放在执行委员会委员一职将“使他更深入地参与制定与生产、产品设计、产量有关的更广泛的决策及为通用公司的产品定价,而这又将不可避免的影响他自己组织的工作”。31这种企图在费雪车身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之间建立更密切联系的尝试似乎取得了一些成功。Lawrence Fisher在对Dupont反托拉斯诉讼案的证词中这么描述Fred Fisher:虽然他领取费雪公司的薪水,但他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通用公司的工作中。32到1922年,费雪兄弟似乎已经放弃了到五年期末时继续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的想法。33那次“试婚”似乎很成功。实际上在1924年,当他们的聘用合同期满时,Charles和Lawrence Fisher与Fred Fisher一起讨论过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及执行委员,与此同时,Fred还被任命为财政委员会委员。1925年,Lawrence Fisher 被推选为通用汽车公司最重要的一个分公司——卡迪拉克的总裁。

从1924年起,人们似乎一致认为费雪兄弟公司也许最终将与通用汽车公司合并。Pierre du Pont在1924年7月致Fred Fisher的一封信中写到:

我希望您和您的兄弟们都能感受到费雪兄弟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的事实,这之间所有的努力都是如此的值得并充满了机遇,甚至值得您冒险为这项事业贡献一生。我相信两个公司之间关于决定参股(shares)的相对价值的合同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到目前为止,我对由于费雪兄弟仍在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内部紧密联结成一个小集体的情形

29Chandler and Salsbury, op. cit., .

30Ibid., .

31Ibid., .

32Lawrence Fisher的证词,Du Pont, 126F. Supp. 235, .

33Govt Trial Ex. No. 328, Du Pont , 126 F. Supp. 235.

并不乐观。不过如果我们一直关注此事,我们将最终能把这种现象清理出去。34

通用汽车公司急于想得到它没有掌握的费雪车身公司的40%的股份。更不用说它想把费雪兄弟拉拢得与通用汽车组织更紧密的欲望了。另外,它还担心拥有不足半数股票有可能通过被套牢或其他途径,最终落入那些不善管理的人的手中。(It was also concerned that the minority holding, through death or in some other way, might fall into other hands with whom it might be difficult to deal)。35 Mendelssohn兄弟和费雪兄弟则并不着急把他们的股份卖给通用汽车公司。Mendelssohn兄弟对他们在费雪车身公司的投资很满意,并没有转向对通用投资的意思。费雪兄弟则仍希望以家庭公司的形式运作,对此,Chandler 和Salsbury认为是“他们意志坚强的母亲在有力地支持他们”。36费雪兄弟还认为通用汽车公司出的价太低了。谈判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最终,Fred Fisher和Pierre du Pont达成了一致意见。

1926年5月,费雪车身有限公司解体了。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了它所有的资产并偿付了它所有的债务和负担。在一份发给费雪车身公司股东的告示中写道:“(上至), Mendelssohn 及其他大股东,(下至)费雪车身公司的所有办公人员和董事们,都同意并推荐这项对股东有极大利益的计划。”该告示还解释了为什么股东接受通用汽车公司的出价能得到最大利益,正如下文所引:

由于1919年与通用汽车公司签订的合同还剩下相当短的时间(就要到期了),贵(your)方办公人员及董事都已对费雪车身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严肃的思考。1929年(双方)必须达成一项新的协议,否则通用汽车公司将有自主建造其车身或是转向别处购买车身的权利。鉴于如上事实,并且为了使费雪车身公司能完全确定并做好充分准备应付在合同规定的到期日来临时将不得不面临的情况,通用汽车公司的官员们为此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关于这些会议讨论的结果相信贵公司董事会已经收到。37

费雪公司的股东为他们拥有的每一份费雪车身公司的股份赢得了通用股票分红的三分之二的利润。William Fisher被任命为费雪车身分公司的主管,并与他的另外三个兄弟一起加入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会。Pierre du Pont在他邀请William Fisher加入董事会的一封信中写道:“事实证明费雪车身—通用汽车的联合是愉快的,我认为这是我们走得最成功的一步棋。”38在Fred Fisher于1927年1月给Pierre du Pont的回信中,他谈到了他们关于费雪股票价格的不一致的意见:“如果你回忆一下在你我结束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车

34引自Pierre S. du Pont给Fred Fisher一封信(1924年7月28日)(Longwood手稿,第十组,序列A,Pierre S. du Pont的论文,Hagley博物、图书馆,Greenville, Del.)(以下称Longwood手稿)35Chandler and Sasbury, op. cit., .

36Ibid., p. 576.

37引自《给费雪车身制造有限公司股东们的通知》(1926年5月7日),Govt Trial Ex. ,Du Pont, 126 F. Supp. 235.

38引自Pierre du Pont给William A. Fisher的一封信(1927年2月15日)(Longwood手稿)。

身有限公司之间的合作之时我所说的话,你该还记得我说过还有大量的有关存货的隐藏着的价值和未分摊的间接费用”。接着他继续争辩说后来由通用汽车公司的会计部门提供的下一期间的数字表明他是对的。39

也许你会注意到在我做的关于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叙述中,既没有提及无理的要价也没提及费雪车身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之间的关系变得忍无可忍。实际上,对于在通用汽车集团中占据着最高职位的费雪兄弟,如果说他们参与有害于通用公司的活动,就像Klein 描述的那样,那将会是多么的荒谬。就算他们真正参与了,那他们又如何能被任命、再次任命或是在通用汽车集团被予以其他重要的职责呢

六、流行观点赖以盛行的基础

收录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和法学词典》的Klein的名为“无理要价(Hold-Up)问题”一文最先提出上述的关于费雪-通用事件的流行观点。他这样写到:

像所有契约一样,费雪和通用公司之间的“高于成本定价”的合同是不完善的。然而此事件的不寻常处在于费雪利用了合同的缺陷(incompleteness)而向通用索要高价。费雪之所以能向通用索要高价是因为,在他们的合同签订会后,对封闭式汽车的需求迅猛增长。当面临对车身需求的巨大增长时,费雪利用合同的不完善性而采取了低效的、高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费雪认为根据合同,如果他们能够雇用到一个工人并得到工资的%的利润的话(they could instead hire a worker and put a percent upcharge on the worker’s wage),那还有什么经济上的理由去投资呢。另外,费雪还利用合同把他的车身制造厂远离通用汽车公司的装配厂。当费雪公司能根据合同得益于把工厂建立在远离通用汽车公司的装配厂的地方,并能扣下运输成本的%的话,那还有什么经济上的理由把他们的厂房建得邻近通用的装配厂呢。其结果必然是对费雪来说生产汽车车身能产生高利润,对通用来说则是购买上的高成本。40

在前文中我说过,如果知道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兄弟之间的关系,那么Klein所说则不可能成立。但是有人能证明那不成立么我相信抓住车身制造厂的位置这一点就能很容易证明。Richard Brooks曾考察过在1921至1925年期间费雪车身制造工厂的位置。在1919年到1921年间没有建新厂房。在1922年,建造了两个新的车身制造工厂,一个临近通用汽车公司在密歇根州的Pontiac的奥克兰卡车制造厂;另一个则邻近密苏里州的雪佛兰制造厂。

39引自Fred Fisher给Pierre du Pont的一封信(1927年1月19日)(Longwood手稿)。

40Klein,“索要高价问题”,op. cit. (注释一),.

1923年,又分别在密歇根州的Lansing市的Olds制造厂、威斯康星州的Janesville的雪佛兰工厂附近、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雪佛兰工厂附近及在纽约州的Buffalo的雪佛兰工厂附近建了四处车身制造厂。另外在俄亥俄州的辛辛纳提的雪佛兰工厂附近还建了一个装配厂。1925年,又有一个车身制造厂建造在纽约州Tarrytown的雪佛兰工厂附近。现在看来,Klein所做的关于费雪车身制造厂远离通用汽车装配厂的论述是完全错误的。41 Klein所依赖的消息来源恰是Sloan的免职及他在Dupont反托拉斯诉讼案中的证词。Sloan曾两次引用费雪公司的车身制造厂的厂房,而这正为Klein所利用。起初,辩护律师问Sloan在收购前是否存在有关工厂位置问题的争执。Sloan回答说:“是的……哪有一个底盘装配厂哪就应该在其附近建一个费雪车身制造厂……并且费雪兄弟……宁愿质疑他们提供大量资本来建造这些装配厂的愿望(可否译成:不愿意花大量资本来建造这些装配厂)。”42接着,辩护律师又问Sloan他所提到的“装配问题”指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正在全国各地建造装配厂……并且在哪有一个地盘装配厂,我们就不得不在那建一个装配厂,但是费雪车身有限公司不愿意投资建这些装配厂。这极大的妨碍了我们。”43很明显Sloan所指的并不是关于费雪公司是否应该把工厂建在通用装配厂附近的争论,而是该由谁来投资的问题。我知道费雪公司把工厂建在Tarrytown的雪佛兰工厂附近这一计划是如何操作的。成本由通用公司来出。44毫无疑问,这用样适用于建造费雪其他的工厂。而这也不足为奇。我在1931到1932年间做的调查让我明白了对于在为消费厂商所用的资产装置上的投资应理所当然的由该消费厂商来承担。有一本买卖契约书纪录下了在1922年Pierre du Pont和通用公司的两位最高执行总裁及Fred Fisher关于雪佛兰装配问题的讨论过程,该书明确的指出通常情况下由通用汽车公司出资建造费雪车身制造厂的厂房。书中还记载到:“Fred Fisher建议这些生产封闭式车身的工厂归雪佛兰所有,并租借给费雪公司。”同样,在Fred Fisher说过“对投资额外的生产资产和进行其他各种改善将需要花费大概五百万美元……但这只能通过临时贷款(current borrowing)才能实现”之后,那份协议书对此记载道:“大家一致认为费雪公司不承担更高的安全问题(issue further senior securities)也许对它更好。鉴于此,通过由通用公司拥有装配工厂的产权,并把厂房租借给费雪公司的方式也许对通用公司更有利。”45其实,由Fred Fisher提出由雪佛兰公司出资建造工厂对他而言并非无利可图(It is not without interest that it was Fred Fisher who suggested that the body plants be built on Chevrolet property)。

我对自己在前文所做的关于车身制造厂的区位布局是正确的论述已不存疑问,然而这个问题又再一次让我陷入了疑团。我清楚地记得1932年通用汽车公司的主管告诉我说收购费雪公司的原因是为了确使车身制造厂建立在通用装配厂的附近。后来我在Robert Freeland 的一篇论文里找到了答案。他说在1925年末,通用汽车公司根据它的一份扩张计划希望把费雪在底特律的一家工厂关闭,并在密歇根州的弗林特靠近它的装配厂的地方新建一个工厂。费雪兄弟表示反对。他们希望扩大他们在底特律的分厂的规模。双方在对用这两种不同方法处理问题所产生的相应代价上发生了分歧。但是毫无疑问更重要的是费雪车身公司拥有

41费雪公司确实有两个工厂“远离”通用汽车装配厂,但是他们几乎不能支持Klein的论题。1925年,费雪收购了Fleetwood车身制造公司,并获得了该公司在宾西法尼亚州Fleetwood的车身制造工厂。而在1924年,他已经收购了费雪木材公司在田纳西州Memphis的一家工厂。Pound在其《木材加工厂》一文中有所叙述。见Pound, op. cit.(note 12), pp. 298-90.

42Alfred P. Sloan的辞职,(1952年4月28日),Du Pont, 126, F. Supp. 235, pp. 189-90.

43Alfred P. Sloan的证词(1953年3月9日),Du Pont, 126, F. Supp. 235, . 我应当补充的是我完全接受Sloan提出的将车身制造厂建在装配工厂附近可以降低成本的观点。在我拜访了A. O. Smith工厂后一直在我心中的疑团否定了车身和框架在运费成本上的差异,或者说框架生产形成规模经济的可能性比车身生产的要重要的多。这样的错误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也许是可原谅的,而我当时也正是个研究生。

44见《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委员会的记录资料》(1923年10月24日)(通用汽车公司的法律图书馆,底特律,密歇根)。

45费雪与雪佛兰装配计划有关的财政政策见Longwood手抄本,file 624,box 1.

比通用汽车公司更多的客户,如果从底特律发货则肯定比从弗林特要便宜的多,出于在通用案例中不曾有的考虑(a consideration that would not be present in the case of General Motors)。另外别忘了费雪还有好几个大股东(Mendelssohn兄弟)以及其他对通用的财产不感兴趣的股东。当然还有其他几个因素也影响了费雪公司。然而当费雪被通用收购后争吵结束了。1926年11月,在弗林特有一家新建成的车身制造厂投入生产,1927年底特律分厂被关闭。46毋庸置疑,当在1932年通用公司的那位主管告诉我说收购费雪是为了把车身厂建在邻近通用装配厂处时,他指的就是那五六年前发生的这段插曲了。

Klein的另一观点是费雪公司采取了“一种低效、高度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在他引用的Sloan的证词里却没有提到这方面的情况。在前文中我已经论证,如果考虑一下费雪兄弟在通用汽车集团中的职位,那么他们如此行事是极不可能的。还有许多条理由可以论证这个观点。费雪公司不仅向通用,还向其它汽车制造厂商销售车身,如果他们采取如此低效的生产方式将会减少他们自己的商业利润。他们也很可能不能再运营下去了。况且,既然在很多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通用汽车公司都为车身制造厂修建厂房(当然也由它所有),那么通用也不可能情愿为一个低效生产的工厂提供厂房的。通用汽车公司并不缺乏工程技术。此外,到了费雪公司偿付资本成本的程度,别忘了通用公司还任命了费雪车身公司财政委员会的一大批成员。他们也不得不同意这些花销。(Furthermore to the extent that Fisher Body was paying the capital costs, it needs to be remembered that General Motors nominated a major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finance committee of Fisher Body, which would have had to approve such expenditures.)本来我可以说得更多些,但是对于一个没有证据支持的不太恰当的叙述再进行广泛的探讨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了。

在费雪—通用案例中对事实的错误陈述已经误导了不少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并且妨碍了解决资产特性问题上基础更牢靠的理论的发展。我在1932年提出并在后来的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所探讨的观点是:通常资产特性问题最好是通过签订长期合同、而不是通过纵向专业化来解决,以及“如果能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计划的实施效果,机会主义倾向通常就能被很有效的制止”。47这次对费雪——通用案例的重审并没有改变我的看法。确实我对事件中涉及的名誉的作用只字未提。然而我毫不怀疑费雪兄弟对于名誉的在乎同样会阻止他们实施那种像Klein所提到的措施(practices)。

此文中我没有涉及到人的个性的问题。我把这个课题留给Freeland或是其他的人。但是我希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一定要尊重事实。

参考书目

Carlton, Dennis W., and Perloff, Jeffrey M., 现代工业组织,Harpercollins大学出版社,纽约,1994

Chandler, Alfred D., Jr., and Salsbury, Stephen, Pierre S. Du Pont和现代企业发展,Harper&Row出版社,纽约,1971

Coase, R. H., 企业的性质:起源、内涵、影响,法律、《经济与组织杂志》,1988,4,。再版于企业的本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由Oliver E. Williamson和Sidney G. Winter编辑,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1993

Crocker, Keith J., and Masten, Scott E.,规则和执行协议修订本(revisited):解决公共效益规则问题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教材,《规章经济学杂志》,1996,9,

46见Robert F. Freeland,通过纵向专业化产生的索要高价问题:再议费雪车身制造公司,《法律和经济杂志》,2000,,.

47Coase, op. cit. (note 6), .

Fisher, Lawrence, 直接证词(direct testimony),审判手抄本,, 。美国v. E. I. du Pont de Nemours &Co., General Motors, et al., Civil Action 49C-1071, 126 F. Supp. 235 (N. D. Illinois 1954).

Freeland, Robert F., 通过纵向专业化制造索要高价行为:在议费雪车身制造公司,《法律和经济杂志》,2000,,

Klein, Benjamin,作为组织所有权的纵向专业化:再议费雪—通用关系,《法律、经济和组织杂志》,1998,4,。再版于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由Oliver E. Williamson 和Sidney G. Winter编辑,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1993

Klein, Benjamin,索要高价源何发生:契约关系的自制范围,《经济调查》,1996,,.

Klein, Benjamin, 无理要价问题,《经济和法律学的新帕尔格雷夫词典》,由Peter K. Newman编辑,Stockton出版社,纽约,1998

Klein, Benjamin, Crawford, Robert G. and Alchian, Armen A., 纵向专业化、适当的租金、及竞争性的订约过程,法律和经济杂志,1978,21,.

Pound, Arthur,旋转的车轮:通用汽车公司25年历程,1908-1933,Garden City, N. Y.: Doubleday, 1934.

Rickets, Martin,企业行为经济学:经济组织的介绍和公司理论,Harvester Wheatsheaf,纽约,1994。

Sloan, Alfred P., Jr.,我与通用的日子,Doubleday,纽约,1997

Tirole, Jean,工业组织理论,Mass.:MIT出版社,剑桥,1997

Trachtman, Joel P., 公司理论和国际经济组织理论:针对比较制度研究,《西北国际法律和商业杂志》,1996-7,,

Williamson,Oliver E.,资本的经济制度:公司、市场、关系订约过程(Relational Contracting),纽约:Free Press,1985

案例分析:克莱斯勒与通用【答案】(1)复习课程

解析克莱斯勒与通用 1.比较信息系统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扮演角色的异同。它们是如何对汽车工业本身产生影响的? 相同点是: 1)随着两家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地位的逐步提高,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信息系统已能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外部信息和各种经营分析与管理决策功能 3)决策工作借助信息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每一位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 不同点 是:通用信息系统是处理各分部间管理混乱问题,通用汽车的集成式生产计划项目以一个统一的系统处理库存、生产及财务数据。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信息系统大部分投向全公司范围的通信系统和即时库存管理,为了降低存货水平,降低成本。 信息系统对于汽车工业本身影响在于致使许多决策问题不必再由上层或专人解决,导致企业决策权力向下层转移并逐步分散化,企业组织结构由原来立式的集权结构向卧式的扁平化分权结构发展。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反映在上下之间联络通路的缩短,不同地域的企业部门、分支机构或管理人员决策权力和能力的加强,信息系统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2、信息系统对于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成败起到多大作用?

1)通用汽车公司的信息系统曾经十分陈旧。虽然拥有100台大型机及34个计算机中心,它没有集中的系统来连接或者协调各部分的计算机进行运作。每一分部都有各自的软硬件系统,因此设计部分不能通过计算机同生产工程师互相沟通。由于各分部间管理混乱,且彼此不能完全兼容。 引入EDS及其系统开发人才承担了攻克分部间管理混乱问题的重担,EDS用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数字式远程通信取代了原先服务于通用的上百个不同网络。 2)克莱斯勒公司建立的集成化系统,大部分投向全公司范围的通信系统和库存管理。 综上可看出信息系统除了对企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外,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促使企业运作方式和管理过程的变革等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遵循信息的规律,采用全新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集成与共享信息,安排合理的信息流转路径来实现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信息的统一和共享,舍去了烦琐的反复核对和重复性业务环节。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3、什么样的管理、组织和技术问题能解释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在应用信息系统上的不同。 决定克莱斯勒公司信息系统和通用汽车公司信息系统的不同的管理组织和技术因素在于通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组织结构是由上至下的控制和分散经营的混合方式,每个事业部作为半自主的公司经营,进行自己的营销业务。通用汽车公司形成的是一种庞大的层峰型组织结构。所以如何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技术冲突,是其信息系统主要工作。 1)管理问题: 克莱斯勒对一些小公司的一系列兼并发展成为一个高度集权的、非垂直化的小型公司。克莱斯勒的集权化、小规模的公司结构使其比规模更大的竟争者具有更多发展变化与创新的潜力。因此,在面临财务和市场危机时,适时引进了信息管理

通用汽车破产案例分析综合版

通用汽车破产的案例分析 一、全球汽车产业背景 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北美的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走向破产的边缘,到亚洲汽车业老大丰田汽车出现71年来的首次亏损……,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 美国----汽车三巨头濒临破产 通用汽车:亏损破100年最高纪录;北美关闭20工厂;通用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下台。 福特汽车: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福特考虑出售沃尔沃品牌。 克莱斯勒:北美30工厂停产;克莱斯勒CEO为救公司愿下岗。 日本----汽车业加速减产、裁员 丰田汽车:丰田71年首现亏损;扩张计划受阻,国内工厂将减产停工。 本田汽车:为节约开支,本田汽车退出F1。 欧洲-----汽车销售量大幅下跌 大众汽车:俄罗斯工厂停产;销量预期减少10%;大众请求政府贷款支援。 菲亚特:4万多员工“休长假”意暂关14家工厂。 韩国-----汽车业遭受重创,韩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全面减产 拉美-----汽车业遭受资金流枯竭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夹击 二、通用破产案例介绍: 通用汽车公司(GM)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庞帝亚克、克尔维特等公司,拥有铃木(Suzuki)、五十铃(Isuzu)和斯巴鲁(Subaru)的股份。使原来的小公司成为它的分部。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公司下属的分部达二十多个,拥有员工266,000名。截至2007年,在财富全球500公司营业额排名中,通用汽车排第五。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美国汽车豪华、宽大、内部舒适、速度快、储备功率大等特点的经典代表。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尤其重视质量和新技术的采用。因而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始终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在2008年以前,通用连续77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之冠。 2009年6月1日,由于经营管理失误以及债务等问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案。 三、破产进程 2009年2月7号,应美国政府的要求,通用推出了一个包含裁员、减负的重组计划,并要求政府再提供166亿美元援助贷款。 3月30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否决了通用的重组计划,理由是通用只想要钱而忽视重组,要求通用在60天内拿出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改组计划。通用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压力下宣布辞去职务。 4月27号,通用抛出了改良后的重组计划,其中要求债券持有人放弃270亿美元的债务来换取重组后通用10%的股份。此方案一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说服债券持有人接受这样的安排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用走向破产保护不可避免。 5月27号,通用宣布公司未能获得90%债券持有人对其债转股计划的支持,通用寻求破产保护进入倒计时。 6月1号,通用汽车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四、通用汽车破产原因分析 从企业层面看:三大原因 第一,冒进的全球扩张战略,有规模却不经济。通用汽车依靠资本纽带发展、但未充分消化收购的资产。1908年,马车工厂老板威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主讲人:王林 引言: 今天上午我们交流话题是“中国企业并购之路”,也就是“并购经典案例解析”。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给大家一个理念,并购对企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以及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怎么做的,通过哪些方式做并购,最后我会跟大家讲一下并购在一些经典案例中是怎么做的,中国一些大企业是怎么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扩张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我叫王林,盛高咨询集团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北京)。我个人在战略、文化、并购几个领域操作项目比较多,也出版了自己的一些书,比如《成功向左,失败向右》,在经济危机时写了两本书——《这个冬天冻死谁》、《中国企业如何过冬》,主要为中国企业在战略方面怎么度过经济危机,怎么做,我做一些指导,这两本书也提到了在当大家不看好现在经济形势时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扩张。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风起云涌,从国内的国美收购永乐、大中,到国外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想问大家,从你们的理解,你们觉得这些并购会对企业、行业本身、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国美收购永乐、大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归结为都是战略性并购,企业为了实现他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并购,从国美收购永乐大中来讲,大家看到表面上扩到了店面的配置或者在全国的布局更好,但内涵的核心是竞争对手被消灭,其实这是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自己的增值手段,在开始时大家会看到电器零售业在国内烽烟四起,有很多公司,永乐、大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跟国美抗衡的电器企业,都被国美收购了,那国美收购永乐、大中之后,现在和苏宁的势力对比,相对来说已经不平衡了,因为当时和苏宁争购大中时,双方进行了力量的拼搏,最终是国美胜出,当然现在在国内除了电器连锁业除了国外公司不讲,国内连锁也现在只剩下了两家,即国美和苏宁,就像国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家会看到,在国内电器连锁业是以两个企业相对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个产业

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战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战略 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跨国公司之一。该公司成立于1908年,并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首家国际企业。现在通用汽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与全系列汽车制造商,其2002年收入为1 860亿美元。该公司每年销售汽车850辆,其中320万辆汽车的生产与销售在其北美的基地之外。2002年,通用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市场所占的份额为15%。 过去通用汽车公司绝大多数的外国运营点都集中在西欧,当地的品牌诸如欧宝(Opel)Vauxhall、saab及Holden等,帮助公司在2002年获得了12%的市扬份额,仅次于福特汽车公司。虽然通用汽车公司早已进入了拉丁美洲与亚洲,但是,直至最近其销售在公司全部国际业务中仍只占相对的一小块。然而,通用汽车公司打算在今后几年中迅速改变上诉状况。它意识到,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在21世纪初可能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市场,在1997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着手雄心勃勃的计划。它计划投资22亿美元,分别在阿根廷、波兰、中国和泰国建立四家新的制造厂。这一扩张行动使通用汽车公司在国际经营管理哲学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通用汽车公司把发展中国家看作倾销过时技术和老式车型的场所.例如,就在几年前,通用公司在巴西分厂辛辛苦苦制造的由美国设计的Chevy Chevettes轿车实际上在北美数年前就不生产了。通用汽车公司总部底特律的管理者们认为,这是公司对已投资的旧技术榨取最大现金流的一种方法。然而,发展中国家的通用汽车公司的经理们却把它当作公司的一种暗示,即总部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营业务是无足轻重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经营业务都是由底特律的公司总部制定制造与营销计划,然后指示分部去贯彻执行,总部对分部发展自身的计划并不信赖。这一事实更加剧了上述的那种感受相反,通用汽车公司的欧洲经营部门却一贯在管理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公司在各国的运营点通常能自行设计汽车和制造设备,并制定它们自已的营销战略.这种区域和国家的自治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欧洲运营点能严格按照当地用户的需要来设计和生产汽车.可是,它也导致了设计和制造部门昂贵的重复设置,及宝贵的技术技能和实践没能在各个子公司间分享.这样,通用汽车公司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控制过严,另一方面对欧洲的子公司的控制却过于宽松.其结果造成了公司国际经营整体战略上缺少一致性。自1997年起,通用汽车公司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正把它的以底特律为中心的世界观转变为以优势为中心的哲学,无论该优势位于公司全球业务点的何处.公司正努力开发这些核心优势,向其全球的各业务点提供最新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建造的四家新的制造厂即是这一新思路的具体表现.每家工厂都是同样的,它们都吸纳了当前最新的技术,而且都不是美国人设计的,而是由一组巴西和德国的工程师共同设计的.通过建造相同的工厂,通用汽车公司将能模仿丰田公司,该公司的工厂是如此雷同,以至于在日本汽车的每一项改变都能迅速到在其世界各地的分厂复制。这些通用汽车的新厂仿照了欧宝子公司管辖的德国Eisenach工厂,通用汽车公司正是在Eisenach厂构想如何实施由丰田公司倡导的精益生产系统的。 该厂现在是欧洲效率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通用汽车公司中首屈一指的,其生产率至少是多数北美装配厂的两倍。每一家新厂都将生产最先进的汽车供当地消费。为了实现规模经济,通用汽车公司也设法设计与制造能共享全球技术平台的汽车。在德国、底特律、南美与澳大利亚的工程小组正在设计这些共同的汽车标准。地方工厂被允许对这些车的某些特征作适当的修改,以迎合本土用户的审美与偏好。同时,坚持一个共同的全球技术平台,使公司能以更大的产量来摊薄其设计成本,以及在制造共同的部件上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有助于通用汽车公司降低其总成本构成。这一努力的最初成果包括1998型凯迪拉克Seville

【推荐下载】【深度】揭示美的收购库卡的内幕

【深度】揭示美的收购库卡的内幕 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库卡(KUKA)机器人有限公司于1995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建立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但与此不久公司就涉足至其它领域(焊接工具及设备,大型容器),1966年公司成为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1973年公司研发了其名为FAMULUS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当时库卡公司属Quandt集团旗下,而Quandt家族则于1980年退出。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1995年库卡机器人技术脱离库卡焊接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独立成立有限公司,与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同属属于库卡股分公司(前身IWKA集团)。现今库卡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库卡机器人公司在全球拥有20 多个子公司,大部分是销售和服务中心,其中包括:美国、墨西哥、巴西、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印度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而库卡机器人可用于物料搬运、加工、堆垛、点焊和弧焊,涉及到自动化、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库卡工业机器人的用户包括: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保时捷、宝马、奥迪、奔驰、大众、法拉利、哈雷戴维森、一汽-大众、波音、西门子、宜家、施华洛世奇、沃尔玛、百威啤酒、BSN Medical、可口可乐等。 进入我国市场 1986年正式进入我国市场以来,我国就是一直是其战略布局中的磐石,而库卡与我国市场之间也有着很深的渊源。1986年,库卡将一台机器人产品赠送给了一汽卡车公司作为试用品,这台机器人也成为了我国汽车工业应用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94年后,库卡机器人开始大批量进入我国市场。当时我国国内的汽车龙头企业东风

投行经典并购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内容提要]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银行业也面临重大的挑战。但同时金融危机又为银行业的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了银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3月中旬,永隆银行董事长宣布愿意出售永隆银行53.1%的家族股份,多家银行参与竞争,招商银行最终以总计港币193亿元的现金方式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商业银行的并购,有助于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优化业务结构、推动经营战略调整、增强协同效应。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为例,通过对其并购过程及并购后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启示。 [关键字] 招商银行永隆银行并购 一、相关背景介绍 1、招商银行 1987年,招商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银行,以及中国政府推动金融改革的试点银行,成立于深圳。2002年,招商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成立二十多来,秉承“因您而变”的经营服务理念,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由一个只有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1个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资本净额1170.55亿元人民币、机构网点700余家、员工3.7万余人的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优势。 2、永隆银行 永隆银行为一家在香港注册成立、拥有70多年历史的香港本地银行,是一家管理风格保守的小型家族银行。其发行的股份于1980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2008年注册资本为港币15亿元。公司是除东亚银行之外,规模最靠前的香港本土银行,在香港拥有35家分支机构,永隆银行主要从事提供银行及有关的金融服务业务。永隆银行及其附属公司(以下简称“永隆银行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接受存款、期货及证券经纪服务、投资业务、保险业务、保险代理、信托、受托代管服务及物业管理等。 收购前永隆银行历年主要财务指标

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财务中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各个业务、控制进行遵循方针、有效使用资源等方面的评价,下面的这篇文章是关于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内部审计 GE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产业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公司。该公司有12大类产品和服务项目,包括家用电器、广播设备、航空机械、科技新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等。 (一)GE内部审计目标与内容 GE为其公司审计署规定了即使在美国公司中也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工作目标:超越账本、深入业务。这一措施的运用使得他们在检查和改善下属单位的经营状况、保证投资效果符合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开创了极为成功的范例。 GE的内部审计包括两类:首先是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审计,重点审查其自身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总

公司的规定;其次是总公司一级的审计。最能代表GE特色的是其公司审计署的审计。 (二)GE内部审计的特色 GE认为,要做好审计工作,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必须解决,一个是共同接受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另一个是双重报告系统。 总公司财务部保存有一套国家出版的会计标准和原则,每级财务部门的职责就是坚持贯彻这些原则。公司的财务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会计结构,各个企业围绕此结构运行。此结构有助于坚持共同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审计主要监督的就是各下属企业是否认真遵守了这些标准和原则。 处理审计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双重报告原则。每个产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既要向本企业的负责人报告,还直接向总公司的财务副总裁报告。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首先从查账入手,但决不止步于单纯查账,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可能有问题的业务,包括业务流程和有关策略、措施,意在从中发现经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案例列举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案例列举 “柔性化共线生产、精益制造技术”是人们在谈到上海通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时经常提及的一点,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柔性化,什么是精益制造。实际上,柔性化与精益生产不仅仅是上海通用生产制造的一个环节,更是从采购到销售整个企业流程运作的基本理念。作为一条柔性化精益制造的生产线,它仅仅是整个GMS (General Manufacture System,通用制造体系的简称)系统中一个具体的工艺流程罢了。 假如把GMS看作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标准化、缩短制造周期、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持续改进、员工参与”则是保证这部机器运转良好的最重要的5 个环节,而实际上GMS就是以这5条作为其构成的最基本的原则,而这5条原则又是循序渐进,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万事有道:标准化 应该说,标准化是整个GMS系统最基本的要素,这很好理解,作为一项现代化精益生产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标准和规范,只有在确立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大规模的精益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工业开端的标志。同时标准化所设定的基准又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同时他能支持最佳的操作方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标准化实际上包含着众多方面,诸如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定额工时管理的标准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以及简单明了的视觉标记的运用和管理。 工具、材料摆放在工位或者岗位的什么地方,是否能使操作的员工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取用到相应的工具或者材料是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一个经过科学测算并且经过不断改进的安全、清洁和安排有序的工作环境必然能带来准确的操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工时和资源浪费减少到最小。定额工时的管理则是在确定一个基本产品操作完成时间的基础上,对产品的生产环节如手工操作时间、取料时间、行走时间和机器运转时间进行分析,以减少不必要(不增殖)时间浪费,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标准,但这个标准又可以是一个经过重新测定、持续改进之后的新的动态的标准。标准化作业则是指在保持最佳操作方法之上,不断改进个提升基准线,进一步归纳总结新标准之后的经验和优势,加以推广,持续改进,周而复始,由此得到恒定的产品质量和提高现场的安全以及人机工程的合理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觉管理就是“红绿灯”管理,红灯停、黄灯缓、绿灯行。在零件的标签上,红色代表废品、黄色代表待处理品、绿色代表合格品、增加的一种颜色灰色则代表在制品,同样工作现场的设置和取料箱也以红黄绿作为禁止(废品)、缓行(待处理)、放行(合格)的标记,对于一个基本岗位工作基本情况的考核,没有大段文字的审核报告,有的只是简单色块表示:红色代表低于要求,提出警告;黄色代表有待改进,找出对策;绿色代表达到要求,可以放行。简单明了色块的通过视觉可以刺激人对颜色最本能的反映,而最本能的反映则是最有效的。 人人有责:制造质量 在GMS 系统了有一条颇为奇怪的原则: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条原则似乎有悖于常规的质量检验原则,实际上,在仔细研究了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之后,发现这是一条真理。他的本质在于把质量观念置于整个产品生产制造环节,而非仅仅是最后的一道检验的环节,他的意义在于不同环节、不同流程阶段的工位心中都要树立质量的观念(基础是要有质量的标准化),每发现一处缺陷都把他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一个主动,体现预防的概念,而非仅仅在最后一道检验的环节被动的接受,而此时若有失误,已经酿成,再来改进大事已晚。这只是一个理念,并不意味着真的没有质量检验关。实际上,在总装线上一辆车装配完成,经过规定检验合格报交后,仍旧需要送到封闭的更加严格检验部门进行诸如耐久性、淋雨实验等。在整个质量环节仍旧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这条原则实际上就是把每一个工位,无论是上一道工序还是下一道工序都首先看作彼此的“客户”,本岗位、本客户不接受上一道工序传来的缺陷,同时自己也不能产生失误和差错,如果产生失误和差错,下一个工位或者说客户有权拒绝

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分析

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分析 目录 一、粤美的2000年MBO(目前已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现股票代码:000333) (2) 二、方大集团2001年MBO(原股票简称方大A,股票代码:000055) (3) 三、宇通客车2001年MBO(股票代码:600066) (5) 四、恒源祥2001年反向MBO (7) 五、胜利股份2002年MBO(股票代码:000407) (8) 六、苏州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MBO (10) 七、江苏吴中2003年MBO(股票代码:600200) (12) 八、铜峰电子2004年MBO(股票代码:600237) (14) 九、康缘药业2004年被动MBO(股票代码:600557) (16) 十、美罗药业2004年MBO(股票代码:600297) (18)

一、粤美的2000年MBO(目前已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现股票代码:000333) (一)公司简介 粤美的是由何享健与另外23名自然人,以生产药瓶盖的小乡镇企业为雏形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国内家电行业中的巨头。后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并于2013年上市。MBO前,控股股东为顺德市当地镇政府下属公司持股。 (二)MBO时间和期限 粤美的管理层收购2000年初启动,至2000年12月完成,历时约1年左右。 (三)MBO过程 1、设立持股平台 2000年4月7日,美的工会委员会和何享建等21名自然人股东设立“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36.866万元。 2、协议收购 (1)2000年4月10日,美托投资以每股2.9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了粤美的控股股东顺德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中的3518万股法人股(占粤美的股权的7.25%)。 (2)2000年12月20日,美托投资以3元每股的价格受让美的控股持有的7243.0331万股(占总股本的14.94%)。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美托投资正式成为粤美的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9%。 粤美的MBO过程中两次股权收购价均低于每股净资产值。 (3)原第一大股东美的控股退出 2001年6月21日和6月27日,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股权转让给顺德市北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顺德市信宏实业有限公司,完全放弃了在粤美的的股权。顺德市北滔镇人民政府彻底退出了粤美的作为一个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层,粤美的MBO彻底完成。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问题: 1.福特公司采取的是什么观念,适应什么特点? 2.通用公司采取的是什么观念,适应什么特点? 3.分析通用汽车超越福特汽车的原因及体会 4.思考:试从“T 型车”最初的成功到后来其在市场上的失利,以及通用公司后来居上,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方针获得成功,从而在市场上远远超过福特公司,谈谈企业经营思想应如何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从而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答:1.福特公司最初应用生产观念(这是一种传统的、古老的经营思想),只扩大市场需求和降低成本,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是因为市场上竞争对手少,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通用公司应用了市场营销观念,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方针,一切以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经营哲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它能后来居上并获得成功。 3.原因及体会:企业应不断研究环境、研究消费者需求,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转变观念。 4.20世纪初,福特公司的“T 型车”经营成功,是因为其一系列经营决策顺应了当时的市场环境。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上,“T 型车”靠着低成本、低价格、广分销的优势,使福特公司迅速成为美国汽车行业的领先者。20世纪20年代,美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变化,通用汽车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与福特公司相抗衡。其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的经营方针,击败了只有一种“T 型车”的福特公司,后来居上,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竞争无处不在、残酷无情。任何一个企业,不论其在市场上处于何种位置,风险是相伴始终的。因此,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观念,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 李晶为什么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 通过这个故事谈谈你对“市场机会”这一概念的理解。为什么识别和选择市场机 会是企业营销管理过程的首要任务? 答:1、李晶之所以获得了经营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她找准了市场,抓住了市场机会。 3、 寻找市场机会是各类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找准了市场机 会,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成功了一半。“企业市场机会=顾客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企业营销人员要积极寻找,善于发现,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确定自己的市场机会。 1、 面对“苏丹红一号”事件给肯德基带来的环境威胁,百姓集团都采取了哪些对策? 试用市场营销学的有关原理评价这些措施。 2、通过这起事件,你认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在与其营销环境的适应与协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本案例中,肯德基公司面对威胁,采取了减轻策略,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环境包含机会和威胁两方面的影响作用,分析环境的目的在于发现机会,避免和减轻威胁。 2、 企业对于环境不是无能为力的,企业在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威胁,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环境。 1、 同仁堂公司是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发展的方向? 2、 同仁堂公司历经百年不衰的原因何在? 答:1、现代企业常常处于要素复杂多变、决策信息不充分的经营环境中,随时面临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为此,现代社会对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应变力是指企业对环境变化、社会变化和威胁的反应能力。SAP 全球执行董事Claus Heinrich 博士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传统企业的成功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最好的用户服务、创新性的产品、高效的生产。但现在看来,它应该还有第四个要素,那就是对变化的快速适应能力。” 2、国内许多老字号走下坡路,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而同仁堂公司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就在于其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始终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 应变能力,所以同仁堂能够在新的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1、 日清公司为什么能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2、 请根据以上事例,谈谈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性。 答:发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中心。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取胜,必须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对于生产食品的日清公司,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等至关重要。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适应当地的特色。但是这种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应该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积极地适应。企业的营销活动要建立在对消费者的理解上,而要真正理解消费者,企业就必须真正地把握市场需求特征。有了这个前提,企业营销的成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日清公司在美国市 场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1、 假设你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一名营销人员,在新可乐遭受失败之际,你会给公司提 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2、 从新可乐决策失误的教训中你可得到哪些启示? 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企业对待营销调研的结果应慎之又慎。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调研工夫已经做得很足,可依然会出现错误,至于其他一般的公司就更不用说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消费者心理的复杂多变性,从而可以加深对市场不可预测性的理解。想要做一个成功的营销人,你就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 地掌握营销信息系统这个绝佳工具。 请你对英特尔公司的竞争策略进行概要评价,并谈谈你从中所受到的启发。 答:作为行业的领先者,英特尔公司居安思危,始终坚持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导向,面对竞争对手的进攻,详细分析市场,进行产品的重新定位,精心打造全方位的营销组合策略,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促销策略,快速行动,最终收复了失地。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答: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根据消费需求的“异质性”,选用特定的“细分变数”,把商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需求相似的消费者群所组成的子市场,从而结合自身条件确定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过程,即用“个性化的商品”去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卖菜的小贩自然不会懂得市场细分这个概念,但是经营千人一面的大众菜品时,他们却懂事“同质化”商品的“异质性”服务可以赢得顾客的道理。当下,很多农产品销售困难很大程度上是许多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并没有真正对市场进行细分所致。企业要找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点”,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同中求异,在市场上赢得一定的位置。 1、 分析动感地带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2、 动感地带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中国移动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进行细分,更有效的锁住目标客户,以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以新的业务形式吸引客户,这是“动感地带”成功的关键。 1、 从市场状况来看,15-25岁年龄段的目标人群是预付费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预付费用户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主流,中国移动每月新增的预付卡用户都是当月新增签约用户的10倍左右,抓住这部分年轻客户,也就抓住了目前移动通信市场大多数的新增用户。 2、 从长期的市场战略来看,以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年轻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 的潜在需求大,且购买力会不断增长,有效锁住此部分消费群体。三五年以后将从低端客户慢慢变成高端客户。 3、 从移动的品牌策略来看,动感地带的推出,实现了市场的全面覆盖。“动感地带” 有效锁住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时尚用户,推出语音与数据套餐服务,全面出击移动通信市场,牵制住了竞争对手,形成预置性威胁。 “动感地带”作为中国移动长期品牌战略中的一环,抓住了市场明日的高端用户,但关键在于要用更好的网络质量去支撑,应在营销推广中注意软性文章的诉求,更加突出品牌力,提供更加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提升消费群体的品牌忠诚度, 路才能走远,走精彩! 1、 鸡蛋这种过去在消费者心中的同质商品如今也进入了品牌时代,这说明了什么? 2、 企业应如何为其品牌赋予内涵,从而使消费者给予足够的信任?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消费者在丰富的商品面前,认牌购物的意识越来越强,范围越来越大。 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努力创造产品差异化,树立自己的品牌,并为其品牌赋予丰厚的内涵,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取胜的关键。 近年来,鸡蛋这类产品的污染日益严重,这使得消费者不得不在吃鸡蛋时也追求绿色、健康和安全,这种情况给生产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咯咯哒“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生产出无药物和激素、抗生素、重金属残留的绿色鸡蛋,再经过相应的促

案例: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p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 罗纳尔多 H. 科斯 一、流行观点 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合着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一直被 ?在1997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这使得我才知道Robert Freeland也已经写过一篇关于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论文了。Freeland讨论的范围比我要广。我仅仅局限于讨论为什么费雪在被收购之前就向通用索要高价。如果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什么重叠的地方,则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这个方法对于由Ramon Casadesus-Masanell和Daniel F. Spulber单独写就的论文来说同样适用,他们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之间的关系。 1见Benjamin Klein, Robert G. Crawford, Armen A. Alchian,纵向专业化,适当租金,以及竞争的订约过程(“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法律与经济》,1978,,;Benjamin Klein,作为组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以美的和库卡并购案为例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美的和库卡并购案为例 Financial risk assessement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 based on merger between Meidi and Kuca 摘要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入,不同国家公司为了完成全球化目标,逐渐注意到参加国际竞争的关键意义。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公司参加国际竞争比较迟,但是近些年伴随经济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深入,中国公司顺应公司境外并购的浪潮,迈入参加全球竞争、业务国际化的战略轨道。伴随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与中国国内公司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跨国并购已变成国内公司迈出国门,进入全球市场的关键途径。利用并购外资公司,国内公司能够掌握外国最新的技术,拓展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强化国际竞争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内公司创造了优良的境外并购环境。本文选取美的和库卡并购案作为实力,针对其并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展开深度剖析,并提出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中国公司;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At present,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unstoppab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preading business worldwide, enterprises of various countr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competition. Compared with enterprises in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im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spent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is shor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joined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the tid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businesses abroa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spread their influences worldwide. By acquiring foreign enterprises,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absorb advanced technology from abroad, expand global market share and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provides Chinese enterprises with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aking the Meidi and KUKA merg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risk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s and suggests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it. Key words: Chinese company; Enterprise acquisition and merger; Financial risk; Countermeasures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判断题: 1、帕克曼(Pac-man)防御是指收购收购者,即目标企业购买收购者的普通股,以达到保 卫自己的目的。 [题号:Qhx001396]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2、委托书收购是收购方以征集目标公司股东委托书的方式,在股东大会上取得表决权的优势,通过改组董事会,最终达到实际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 [题号:Qhx001392]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3、杠杆收购是指利用借入资本收购目标公司,一般是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提供贷款,同时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实现收购行为,而后用目标公司的现金流收回贷款。[题号:Qhx001397]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4、多数私募投资者除了参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外,一般都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题号:Qhx001394]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5、公司重组主要对公司目前所拥有的内部资源进行重组组合、调整,而并购是对公司外部资源、业务或其他公司控制权的购买。 [题号:Qhx001399]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6、“银降落伞”指规定目标公司一旦落入收购方手中,公司有义务向被解雇基层管理人员支 付较“金降落伞”略微逊色保证金。 [题号:Qhx001395]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7、混合并购指即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通常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不相关。 [题号:Qhx001400]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8、敌意收购指收购公司在目标公司管理层对其收购意图尚不知晓或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公司强行进行收购的行为。 [题号:Qhx001398]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9、一般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公司股份不超过30%。 [题号:Qhx001393]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单选题: 1、中国有关法律规定,收购者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达到或超过()法定比例时,要依法向目标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公开要约。 [题号:Qhx001402] A、20% B、40% C、30% D、50% 正确答案:C

通用汽车案例分析

《管理学案例分析》团队案例分析 ——对“通用汽车公司的改革”案例的分析 通用汽车公司的前身是1907年由戴维·别克创办的别克汽车公司。一百年以来,通用汽车及其产品已触及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它已经历了一百年的创新和发展,从1908年9月16日最不被看好的开始到斯隆( Alfred Sloan)著名的“不同的钱包、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车型”战略;从全球第一款量产跑车到第一款燃油效率达到每百公里升燃油(80 英里每加仑)的汽车;从收购雪佛兰、欧宝、沃克斯豪这些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到如今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动力推进技术,其发展的市场已远远超出公司诞生地。 一、事业部制 1、背景: 事业部制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20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合并收买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以事业部制的形式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改组,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实行事业部制的典型,因而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2、定义: 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3、优点: (1)这种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 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 的产品和市场,能够规划其未来发展,也能灵活自主的 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迅速作出反应; (2)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和直接管理具体经营工作的繁杂事务,而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 又能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 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干部; (4)各事业部门之间可以有比较、有竞争。由此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5)按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经济规模,采用专用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