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

刘江荣①

均衡思想是贯穿当代主流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则是从对人们的偏好、技术和禀赋的基本假设出发,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建立的关于人类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公理化体系。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其中与价格相关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均衡”概念的建立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生成发展,使得主流经济学成为一门实证的学问。但是,跳出一般均衡理论本身,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主流经济学是根植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其貌似科学的实证更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制逻辑之上的。因此,这种实证不仅无视劳动异化,而且其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不代表经济的主体——现代劳动者的利益。

一.均衡概念的历史渊源

均衡的概念早在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前就已在机械学中普遍应用。在机械学中,均衡是指绕中点转动的杠杆保持平衡的条件。据文献查新的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的相关研究尚未发现亚当·斯密是否受到了机械学概念的影响而生灵感,将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个体追求不同价值目标而采取相互独立行动,但最终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的思想抽象概括为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亚当·斯密运用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协调机制,使得人们认识到个体在追求不同目标的过程中,最终能实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这种思想无疑对经济学是一大贡献,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之后,李嘉图在亚当·斯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统一利润率的竞争规律和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转投说明了古典一般均衡的实现机制。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在批判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基础上,马克思建立起一种新的总量理论体系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后来,这种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开资本与利润对立关系的分析方法在斯拉法那里得到了复兴,通过在投入——产出矩阵的基础上加入表明特定经济关系的

①刘江荣,男,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

“统一利润率”来决定价值与分配,从而令古典经济研究范式日趋完善。

然而,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改变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完全抛弃了古典和马克思经济学以特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总量分析,转向了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纯粹技术关系分析,并用瓦尔拉斯新古典静态一般均衡取代了由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统一利润率”所代表的古典一般均衡,由此确立了新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范式。

二.现代意义上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综述

如前所述,从19世纪中叶甚至更早以来,均衡概念就己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而显见于诸多微观经济学教科书有关均衡概念的另外一种表述是供求相等、市场出清,这是马歇尔(Marshall)对均衡概念的规定。这一方面指的是市场里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或者说超额需求为零),另一方面反映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相互平衡的思想。换言之,供给和需求决定于经济行为人对其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决策,均衡代表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妥协。在当代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被具体化为特定模型的特定“解”,如瓦尔拉斯的联立代数方程解(1874),纳什均衡(1950)和德布鲁的不动点(1959)等。

一般认为,根据包含市场多少以及各市场行为主体能否对其他市场造成影响,均衡理论有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之分。其中,后者只分析一个经济的某个具体部分,而经济的其余部分对此部分的影响则保持不变,即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Ceteris Paribus)”,这种把单个市场孤立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局部均衡分析方法(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Method),通常认为马歇尔(Marshall)于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是运用该分析方法的典范。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它忽略了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正是这种影响使得单个市场联结为一个整体,构成市场经济。

进一步说,我们只有理解了市场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理解市场经济。这种把所有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的理论,就是所谓一般均衡理论。该理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新古典边际效用学派独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瓦尔拉斯在1874年发表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采用的分析模式,更被视为以数学方程的形式来阐述一般均衡模型的第一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仅每一种商品会达到供求均衡,所有商品的供求都会达到均衡。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是关于存在无穷多商品种类的市场条件下对各种商品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即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运用数理方法,从交换、生产、资本形成和货币流通四个方面来确定各个市场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理论范式。由于一般均衡方法是在19世纪70年代新古典边际效用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又称新古典一般均衡。瓦尔拉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关于商品价格的一般均衡决定原理,瓦尔拉斯的其他原理,包括资本与收入的分析在内,都是其价格一般均衡原理的引申和运用。

现代意义上的一般均衡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均衡解的存在性和惟一性;市场机制使价格收敛于市场出清(均衡)价格的稳定性;均衡状态所隐含的资源利用效率;讨价还价以及求解均衡的算法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关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相关研究,包括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杰拉德·德布鲁(Gerard Debreu)、莱昂内尔·麦肯齐(Lionel McKenzie)等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证明,在一组相当宽泛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市场均衡。不同的学者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所要求的假定条件有一定差异,区别主要在于有的条件严格,有的条件宽松。概括起来,在不同学者的模型中,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所有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单个家庭或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交易费用为零;信息是完全的。二是,每个家庭既是产品需求者,又是投入品供给者,收入来自他们供给的要素,且收入全部用于消费,他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个家庭的效用函数都是连续的,且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三是,每个企业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它们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且等产量线凸向原点,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四是,只考虑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没有中间产品。

更进一步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杰拉德·德布鲁(Gerard Debreu)、莱昂内尔·麦肯齐(Lionel McKenzie)等人利用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现的Brouwer不动点定理和Kakutanii不动点定理,以及拓扑学和凸分析方法,经过严密推理,在具有一般性的公理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均衡的存在性,使得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发展成为一套精细化的理论框架,进而使得均衡分析成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分支学科分析的理论范式。

三.对一般均衡理论研究阶段的划分

为了文献梳理之便,有必要对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阶段进行划分。而划分理论研究阶段历来都有很多标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安德鲁·马

斯-科列尔(Andreu Mas-Colell)在其著作《一般均衡理论:微分方法》(1985)中关于运用研究一般均衡理论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为参照系来划分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的阶段是提纲挈领的。众所周知,自从1883年古诺(Cournot)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学后,这种方法就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必备工具。简言之,依据马斯-科列尔的研究,可以将一般均衡理论研究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是微积分;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是凸分析和拓扑学;第三阶段是19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是微分与拓扑方法。

展开而论,首先,是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应用的数学知识几乎只有微积分。一般认为,希克斯出版的《价值与资本》(1939)、萨缪尔森《经济分析基础》(1947)等著作代表着这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其次,是自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凸分析与拓扑学完全取代传统的微积分广泛地应用于研究一般均衡理论。凸分析被证明是处理不等式方面的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这方面的经典著作有德布鲁的《价值理论》(1959),阿罗和哈恩合著的《一般竞争分析》(1971),斯卡夫(Scarf)的《均衡价格计算》(1982)以及希尔德布兰德(Hildenbrand)的《大经济的核与均衡》(1974)等。再次,是自1970年代至今的第三阶段。自1970年德布鲁发表开创性的论文《具有有限的均衡集的经济》以后,微分拓扑方法被引入均衡分析。在研究纯交换经济的均衡价格问题中,他使用Surd定理和逆函数定理,证明了对几乎所有的交换经济,都有有限个局部惟一的均衡价格。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均衡的确定性分析中,不仅仅只有存在性问题,还有局部惟一性、比较静态分析以及稳定性等其他大量的问题。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问题只有在可微的假设条件下借助微分拓扑方面的知识方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的代表著作有马斯-科列尔的《一般均衡理论:微分方法》(1985)以及巴拉斯科的《一般均衡理论基础》(1988)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学者王乃静基于Dehreu模型的方法和Brouwer不动点定理,给出了一个公有制经济模型(1991),并证明了相应的均衡存在性定理。

四.对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现状的简评

总体而言,目前非线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均衡存在性的研究之中。一般均衡理论所研究的其他相关问题也一直都是围绕对均衡存在性的证明展开的,而新近相关研究的焦点则是具有无穷性质的一般均衡理论。研究一般均

衡理论的传统微积分方法被取代,是因为研究者发现其两个内在的弱点损害了均衡理论的严密性,不利于均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②。与此同理,研究者在后来进一步的研究中又发现对于证明有限情形均衡存在性的两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针对具有有限性质的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的桎梏,马斯-科列尔首次推广了用核(core)和角谷不动点定理证明在很一般的条件下一个纯交换经济中存在埃奇沃斯均衡,然后通过研究埃奇沃斯均衡与拟均衡、拟均衡与竞争均衡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竞争均衡存在条件的方法,从而证明了具有无穷性质的竞争均衡的存在性。

然而,在一般的黎兹拓扑空间中,正锥不一定有内点,很难得到适当的可以用来应用隔离定理的凸集。文献查新结果表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家们没能在一般的黎兹拓扑向量空间中证明均衡的存在性,而只在一些特殊的黎兹拓扑向量空间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直到1986年,马斯-科列尔首次引入了一致常态(uniformly proper)的概念,并在一般的黎兹拓扑向量空间中在很一般的条件下证明了竞争均衡的存在性,这被理论界认为是具有无穷性的一般均衡理论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后,虽然具有无穷性质的一般均衡理论得到了许多局部完善和拓展,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综上所述,一般均衡方法作为主流经济学开展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整个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当前广泛应用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模型,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具有无穷性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一些特例,或者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例如,在一般均衡中纳入随机因素,就可以研究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起基础作用的拉姆齐模型与叠代模型,实际上只是具有无穷性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两个特例;引入信息不对称,就可以在一般均衡理论的框架中研究激励理论。

此外,从均衡分析中,我们还可以推演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这是因为,所谓“制度”以及各种制度之间的“效率差异”,无非就是各种行为激励造成的不同均衡状态之间,或者不同均衡机制之间的比较。更为重要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从均衡分析发展起来的所谓“博弈论”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使得经济学研究者在借助“均衡”概念的基础上,开始以“博弈”的眼光研

②根据马斯-科列尔的研究,第一个弱点是通过数方程与未知数的个数来决定均衡是否存在,认为当方程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来决定均衡是否存在,认为当方程的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相等时均衡就存在。显然,这个假设一般是不成立的。最终,均衡的存在性问题要利用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定理来解决。第二个弱点是不能用较为恰当的方式处理不等式方面的问题,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不等式方面问题的存在。

究“人与人之间博弈”这个社会问题。

总之,均衡”概念的建立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生成发展,使得主流经济学成为一门实证的学问。一般均衡理论的实质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即消费者可以获得最大效用,企业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可以得到最大报酬。但是,跳出一般均衡理论本身,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主流经济学是根植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其貌似科学的实证更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制逻辑之上的。因此,这种实证不仅无视劳动异化,而且其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不代表经济的主体——现代劳动者的利益。进一步地,我认为中国相关研究者不应只注重研究一般均衡理论具体的模型和数学证明,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庐山”之中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而不去跳出来识破其“真面目”。更进一步,中国经济学研究者应在明确主体坚定主义的前提下,注意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一般均衡理论之中有价值的思想与方法,而不应拘泥于研究具体模型的构建、证明与拓展。

结语

“我对经济学家依赖过度简单模型的关注怎样重申也不为过。对现象越复杂,所进行的简化就越严重。经济学中最复杂的课题被经济学家称之为‘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达到均衡。”也就是说,有更多的经济学家是通过从长远来看经济会达到稳定均衡来避免分析困难问题。“他们给自己定的任务太简单,太没有价值了,就像是在有暴风雨的季节,他们仅仅可以告诉我们,当风暴完全过去以后,海洋会再次平静下来。”

——凯恩斯

主要参考文献

[1] 杰弗瑞·A.杰里、菲利普·J.瑞尼著,王根蓓译:《高级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版),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刘永佶著:《主义方法主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基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年版。

[3] 李红刚:《从均衡到演化:经济分析方法演进的一条道路》,《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

第3期。

[4] 叶海云:《马斯-科列尔对一般均衡理论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9期。

[5] 王乃静,郎国放:《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理论述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年第12期。

[6] 王璐,杨庆丰:《两种均衡理论的争论:古典-马克思一般均衡与新古典一般均衡》,《经

济评论》,2006年第1期。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海德的平衡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综合言之,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 海德的平衡理论 简介 海德的平衡理论(Heider's Balance Theory),原则上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示例 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0为P所尊敬的师长。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0赞美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皆为正号,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如果P 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二正一负,这时P 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体系发生变化。 用处 平衡理论的用处在于使人们可以用“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使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在一定的情境中,它能以简练的语言来描述认知的平衡概念,使它成为解释态度改变的重要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 平衡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对象与二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例如,用符号P来表示认知的主体,用符号O与X表示二个态度对象。O与X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二个对象。认知主体P对构成一体的两对象O与X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恶、赞成与反对。 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 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能赞同。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 现将上述的P--O--X的关系列成图解形式,以符号“+”表示正的关系,以符号“-”表示负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与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与比较 综合评价的概念:所谓统计综合评价,通常就是指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特定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被评价对象多个方面的数量特征进行高度的抽象和综合,转化为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现象的优劣、类型或对现象进行排序的一种统计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盗用函数法、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技术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此外像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等新兴综合评价技术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一简易的综合评价方法 (一),综合指数法 1,直接综合法概念:直接综合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各项指标个体指数进行相加,直接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优点:公式简单易懂,指标数值计算简便。缺点:得到的数值比较粗糙,以此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精确度不高。 2,加权综合法概念:加权综合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评价数值。优点:与直接综合法相比,加权综合法指标数值的计算考虑到了各指标的比重问题,将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体现不同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缺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 (二) 功效系数法概念: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得分的一种方法。优点:方法简便和可操作性强是这种方法的优点所在。缺点:竞争力评价中,不同行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权数是由评判人员主观确定,因此科学性有所欠缺,往往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出入较大。 (三)综合积分法概念:综合积分法是对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评分,将所有得分相加算出总分,作为综合评价数值的一种评价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定量分析且变量指标可以用数字表达的评价分析。优点:此法操作简单,结果与、易于理解。缺点:对各指标变量的评分比较主观,没有客观精确地评分公式。 二运筹学中综合评分法 (一)层次分析法概念:AHP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决策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比较判断,计算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准则及总准则之下的相对重要性量度,从而据之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优点: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缺点: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3,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比较复杂; (二)模糊评价法概念:模糊评价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一种方法。优点:(1)为定性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实现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集合。(2)在客观事物中,一些问题往往不是绝对的肯定或绝对的否定,涉及到模糊的因素,而且模糊综合判别评价法则很好的解决了判别的模糊和不确定的问题。(3)所得结果为一向量,即评语集在其论语上的子集,克服了传统数字学方法结果单一的缺陷,结果包含的信息丰富。缺点:(1)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信息重复的问题。(2)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3)在某些情况下,隶属函数的确定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多目标评价模型,要对每一目标,每一个因素确定隶属函数,过于繁琐,实用性不强。应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综述及实践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综述及实践应用 来源:中国期刊网更新时间:2010-7-2 点击数:89 绩效评价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商业实践,它经历了结果评价,侧重于行为过程的评价,最终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与公司发展战略融为一体的过程。总的来说,绩效评价的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平均主义思想下的赏罚调剂阶段、主观评价阶段、德能勤绩评价阶段、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每一阶段的绩效评价系统都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管理要求所决定,绩效评价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上。彼得·德鲁克为代表的鼓吹派,在其代表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了“评价,否则放弃”;反对派的代表人物戴明,在《质量管理》中猛烈抨击了绩效评价,列举多项绩效评价的“罪状”,认为绩效评价有可能使员工误入歧途,使管理偏离方向。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此也都褒贬不一。 西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流派 企业绩效是企业期望的结果,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人是绩效的主体,产生绩效的结果与人的态度、知识、工作环境等因素有紧密联系。同时,由于理论界对绩效概念以及绩效评价标准等存在不同的理解,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绩效评价模型和流派。 行为绩效评价法。美国的坎贝尔是行为绩效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绩效是那些与组织目标有关的、并且是可以根据个人能力进行评估的行动或行为。他设计的绩效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维度:财政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领导目标管理、基础设施管理。他对因特定作业而产生组织成效的绩效行为与因其它方式而产生的组织成效的绩效行为进行了区分;其所指的作业绩效与为履行职责所从事的作业活动相关联,更多地渗透在组织所规定的角色行为里。他将绩效划分为八个方面:职务特定作业绩效、职务非特定作业绩效、写作和口头交流、努力、遵守纪律、为团体和同事提供便利、监督与领导、管理,并用这些因素来描述所有职务的绩效结构。 绩效产出评价法。伯纳丁等人吸收了早期卡纳的成果,在1995年提出了绩效产出评价法。他们认为绩效是员工最终行为的结果,是员工行为过程的产出,强调产出结果的重要性。他们将绩效理解为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以及结果和产出等指标,认为个体执行作业活动的成效是员工作业绩效的主要变异来源,个体在知识能力上的差异更多地影响作业绩效,培训和经验对提高员工作业绩效有着直接的帮助。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XX-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20XX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

态度(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综合言之,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 简介 海德的平衡理论(Heider's Balance Theory),原则上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示例 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0为P所尊敬的师长。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0赞美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皆为正号,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二正一负,这时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体系发生变化。

用处 平衡理论的用处在于使人们可以用“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使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在一定的情境中,它能以简练的语言来描述认知的平衡概念,使它成为解释态度改变的重要理论。 编辑本段海德的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 平衡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对象与二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例如,用符号P来表示认知的主体,用符号O与X表示二个态度对象。 O与X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二个对象。认知主体P对构成一体的两对象O与X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恶、赞成与反对。 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 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能赞同。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 现将上述的P--O--X的关系列成图解形式,以符号“+”表示正的关系,以符号“-”表示负的关系,那么,共有8种工,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如图(P-O-X关系形式): 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现举例说明这种三角关系。今有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X(男青年O自愿当清洁工)。 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 ·P改变对O的看法,认为O很老实,肯干; ·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 ·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 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 海德的平衡理论缺点 海德平衡理论的缺点是过于简单,只表示出关系的方向,却没有说明这种关系的程

(完整版)评价方法综述

评价方法综述 综合评价是指对以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作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即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再据此择优或排序。 常用的综合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Delphi法)。这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以利用专家的知识,结论易于使用的优点,但是主观比较强,多人评价是结论难收敛,适合于不能或难以量化的大系统,简单的小系统。 (2)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经济分析法和技术评价法,分别通过价值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价值功能分析,采用NPV(Net Present value)、IRR(Internal Rate of Retum)等指标和通过可行性分析、可靠性评价等。该方法含义明确,可比性强,但是建立模型比较困难,只适用评价因素少的对象。 (3)多属性决策方法(Multi Attribute Decesion-makingMethod,简称DADM),这类方法通过化多为少、分层序列、直接求非劣解、重排次序法莱排序与评价,具有描述精确,可以处理多决策者、多指标、动态的对象的优点,但由于隶属刚性的评价,无法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 (4)系统工程法,包括评分法、关联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eess,简称AHP),前两者具有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的优点,但只能用于静态评价;AHP法的可靠度比较高,误差小,但评价对象的因素不能太多(通常不多于9个)。 (5)模糊数学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积分、模糊模式识别等,能克服传统数学方法中的“唯一解”的弊端,根据不同可能性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解,但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信息重复问题,隶属函数、模糊相关矩阵等的确定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6)物元分析方法与可拓评价,可以解决评价对象的指标存在不相容性和可变性的问题。 (7)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具有全面性、可比性、客观合理的优点,但都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没有反映客观发展水平。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一、激励与教学 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评价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教育评价实践中,对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从现代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一些方面运用了激励理论。 1.“激励功能”概念的提出【1】 我国在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吸收相关学科有关激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提出“激励功能”。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依据设定的评价目标,……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指明产生的成绩进步或缺点不足的原因,从而激励评价对象主体的意识情感,促使其精神振奋,在提高教育、教学或学习质量的更高层面上,产生……动机,”【2】 2.多指标整体综合激励和全过程激励的思想 目标到达度评价模式,是我国应用很广的评价模式之一。根据这一模式,开展教育评价,首先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更是引导激励评价对象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激励,发展成为多指标群体激励,将局部激励,拓展成为整体综合激励,大大拓宽了目标激励的范围,提高了目标激励的效能。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得到激励,从而大大提高激励的功能。 3.自我激励的思想 外界的激励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我激励更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就是外界的激励发挥作用,也需要变为主体的内部动因。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的过程。因为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以评价结果极易被自我认同和接受。良好的自我评价结果,会鼓舞评价对象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不好的评价结果,更会使评价对象自己产生危机感,促使评价对象振奋精神奋勇上进;因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二、激励理论运用于小学生评价的意义 激励理论是英文“Theory of Motivation”的意译,是研究激励、激励因素、 激励与行为的关系,以及通过激励激发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理

老师作文之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06-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 2006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 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 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 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 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 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 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 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 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 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及答辩教师评语集锦】

评语: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 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 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4、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评语: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 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 论文的各种要求。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 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 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 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 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 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 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 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评语: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 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 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 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 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评语: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统计分析近15年来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风险评估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另外,总结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主要是模糊理论、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等。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目前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新动态,列举多种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的结合使用情况。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举出风险评估理论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今后的发展提出四点看法。 【关键词】风险评估;评估理论;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0引言 对于风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制度和公园前400年的货船抵押制度,这些原本是保险思想的雏形,但是保险思想也是风险思想的一种[1]。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个步骤,也是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步骤,风险管理国际标准ISO31000对其的定义是:风险评估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定的全过程[2]。目前风险评估的基本思想是对风险进行分析测量,确定风险值的大小或风险等级,为之后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的依据。近些年来,逐渐对各种投资、项目、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等越来越重视,所以风险评估的研究一直是个研究热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成果众多,因此,分析总结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对该研究及其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必要。 为了解和掌握近些年中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作者采用文献统计的方法对2000—2014年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风险评估的论文进行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新动态进行了归类、汇总和相关分析。 1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与分析 学术论文是衡量某一学术研究领域发展动态的重要根据之一,且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评估学术论文已非常多,但还没有统计过学术论文的数量。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反映近15年来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作者在EI Compendex数据库中以“Risk Assessment”为关键字检索了2000—2014年的文献共计90102篇,按照论文发表的年份和作者所属的国家或地区(取前15名)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图2所示。

第七章一般均衡理论

第七章一般均衡理论 南开经院考过试题 年:①社会福利函数 ②在收入分配理论中,替代弹性是如何定义的?它对收入分配有何影 响? 年:①用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分析说明消费者偏好,生产的技术选择和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年:①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样调整? 年:①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 主要掌握内容: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第二节交换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生产的一般均衡 第四节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第五节帕累托最优与竞争新均衡 第六节社会福利及其政策标准

第一节一般均衡概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经济系统产生一组价格(所有产品和要素),使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供求都相等,且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达到各自的均衡——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一般均衡分析同时决定所有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在一般均衡状态下:

(1)每个消费者根据其资源禀赋,达到效用最大化。 (2)每个厂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达到利润最大化。 (3)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任何时候厂商都不存在超额需求。 (4)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第二节交换的一般均衡 1.交换的一般均衡含义 交换的一般均衡指在社会生产状况和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之间通过交换商品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2. 交换的均衡过程和条件 交换的埃奇沃思(Edgeworth)盒状图中,曲线O A CDEFGO B 它是两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所有这些切点处两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都相等。 交换(也就是商品的分配)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 3. 预算约束与商品价格 最初用产量表示的收入分配决定了两种商品的价格比P X/P Y,而P X/P Y又是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来源:格式塔学派和勒温的场论现代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海德纽卡姆 基本假定:人对环境的知觉、组织以及解释,会影响其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这个解释社会事物的过程,就是社会认知。 主要观点: 海德的平衡结构理论 人的认知结构总是趋向平衡和归因。 纽卡姆的认知平衡理论 认知平衡使群体态度不一致的成员改变态度,在一定压力下保持团结。 海德的归因理论, 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社会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或无意地作出一定的解释;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关注人在表现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时的内部工作机制。 评价:1.对行为主义的反抗,动摇了其在心理学界的统治地位 2.张扬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不足在于基本概念模糊不清,脱离个体和群体心理现象 社会学习理论 来源: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班杜拉沃尔斯特

基本假定:环境、行为及个体交互作用 主要观点: 强调认知因素人的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自我调节过程 学习的三种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评价:最有活力,最具影响的理论,但不足是忽视情境,外因和心理,有二元论色彩 符号互动理论 来源:杜威、冯特的研究达尔文主义实用主义 代表人物:米德 基本假定: 1 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 2 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 主要观点: 意识具有运用和理解符号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人们调节自己对环境中客体的活动。 社会互动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 自我包括主观我和客观我 发展三阶段:准备玩耍游戏 社会动作包括冲动、知觉、操作、完成 评价:从各自角度发挥改造,该理论成为其他理论的滥觞,有机械还原论倾向,也为社会心理学奠定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100条 1、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资料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提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提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该文以××××××××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论文选题具有必须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指导意义;该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态度较为认真,能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与搜集资料,且提出了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工作努力,基本按时完成了写作任务;论文论述全面,但资料有待深入,逻辑较为严谨结构合理结论无误,格式基本贴合论文写作要求;工作中有必须的创新意思,但对前人工作突破不大。 3、中:论文选题贴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到达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必须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本事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本事一般。文章篇幅完全贴合学院规定,资料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邮必须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贴合规范要求;参考了必须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4、优:论文选题贴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到达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本事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本事强。文章篇幅完全贴合学院规定,资料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必须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贴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5、文章篇幅完全贴合学院规定,资料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 6、作品充分体现作者所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扎实性,线条细腻,结构严谨,构思独特,整体效果良好。可是,整体设计仍然缺乏创新精神,基本贴合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 7、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资料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我原创的资料。 8、该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多次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悉心听取教师的提议,并把它融入到自我的作品创作中。整个过程均自主完成作品。作品整体效果较好,

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述评

收稿日期:2004-08-12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 广东国际竞争力研究 (231) 作者简介:商春荣(1963-),女,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市场理论. 参见以下相关文献:金碚 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 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 竞争力的初步研究 ;任若恩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 ;樊纲 论竞争力 ;邹薇 关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测度与理论研究 ;郭克莎 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途径研究 ;张金昌 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夏清华 从资源到能力: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理论综述 ;金碚 竞争力经济学 。 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述评 商春荣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概述了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关于国家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种类与特点,并对各评价法进行了评论 与比较。重点对IMD 和WEF 两权威机构的评价法进行比较和评价。 关键词: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 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5)01-0041-07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始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日本于80年代初开始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通常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与评价分三个层次:企业竞争力(Firm Competitiveness)、产业竞争力(Industry competitiveness)和国家竞争力(Nation competitiveness)。国家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国外学术界,关于国家竞争力评价有两个权威机构,一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 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另一个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 tu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 MD),二者都对工业化国家和一些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WEF 自1980年起每年将评价结果出版并定名为 全球竞争力报告 ,1985年起IMD 与WEF 合作出版其评价结果 世界竞争力年鉴 ,1996年后IMD 独立出版竞争力报告。欧美等国政府十分重视国家竞争力的研究,90年代,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建立了国际竞争力促进或协调机构,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 官、产、研 密切合作,共同研究、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国内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初期的研究多是进行国家竞争力的研究。1989年,原国家体改委与WEF 和IMD 合作,1993年将中国的部分数据纳入 全球竞争力报告 ,1994年加入该报告的分项目比较,1995年参加该报告的全部项目比较并进行全球竞争力排序[1]。1992年3月改革出版社出版了由狄昂照、吴明录承担的国家科委的重大软科学课题 国家竞争力的研究 研究报告,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专著[2]。1995年以后国际竞争力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逐渐增多 。和国外相比,有关的研究多限于学术界,政府机构进行的竞争力研究比较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第4卷)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 ION ) No.12005(Vol.4)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导师论文学术评语,希望能帮助到您!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 该论文选题合理,为*********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掌握了*********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 *********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对于*********实践有经验,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 论文格式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写规范,逻辑严密,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总体优秀,同意提交答辩,建议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学术评语学生姓名攻读学位类别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业 ************** 评语内容: 1、选题的意义 2、论文写作是否规范 3、论文创新及不足 4、对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提出推荐意见学术评语:本文选题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也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色性与实践应用性。 借助********,指导*************。

本文写作较为规范,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比较通顺,层次分明,数据分析详实,参考的文献资料与论文内容结合紧密,能综合运用国内外************方面研究理论,并结合当前 ******************来展开分析和调研,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不足在于***************,实际效用需进一步验证。 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