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统编七年下 二单元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后精练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后精练

【单项选择】

1.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小涵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应是两宋的科学技术()

A.雕版印刷术B.造纸术C.活字印刷术D.突火枪

2.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成果;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精美的图书,主要得益于下列表述中的哪些重要发明?()

①北宋时发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

②东汉蔡伦改进了技术,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③炼丹家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现,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

④毕昇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3.战国时期,中国人即开始利用天热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A.罗盘B.指南针C.司南D.磁石

4.下列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为新大陆的发环球航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5.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二种”是指( )

A.火药B.造纸术C.指南D.印刷术

6.小华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7.“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D.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8.“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对欧洲社会的变革和作战方式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和火器D.造纸术

10.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材料解析】

11.(2014·山东泰安·41)(有改编)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二班同学以“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对中心五千年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回顾式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进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第一主题:忆辉煌——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1)旧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下面是一组同学梳理这块知识的表格,请你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2)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轱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评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以上材料,在印刷术、火药和磁铁三大发明中任选两项,概括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2.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为上图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请写出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

1—10:CBCDA

BABCD

11.

(1)

(2)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磁铁(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任选两项,言之有理即可。)

12.

(1)张骞。西汉设西域都护。

(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