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火栓布置间距学习资料

消火栓布置间距学习资料
消火栓布置间距学习资料

消火栓布置间距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四、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七、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第8.6.2条室内消火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

二、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应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三、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四、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五、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六、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七、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30m;其他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50m。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25m;

八、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九、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

注: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办公楼,以及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会堂,其闷顶内安装有面灯部位的马道处,宜增设消防水喉设备。

参照新建规GB50016-2006室外消火栓还要加上“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0m。当工艺装置区宽度大于

120.0m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道路边设置消火栓。”还有“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40m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内”室内消火栓还要加上“体积大于25000m3的商店、体育馆、影剧院、会堂、展览建筑,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等,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不应小于13.0m”

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是设置在建筑物外面消防给水管网上的供水设施,主要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

一、室外消火栓类型及特点

室外消火栓,传统的有地上式消火栓、地下式消火栓,新型的有室外直埋伸缩式消火栓(如:ZS100/65-1.6)。

地上式在地上接水,操作方便,但易被碰撞,易受冻;地下式防冻效果好,但需要建较大的地下井室,且使用时消防队员要到井内接水,非常不方便。

室外直埋伸缩式消火栓平时消火栓压回地面以下,使用时拉出地面工作。比地上式能避免碰撞,防冻效果好;比地下式操作方便,直埋安装更简单。是非常新型的先进的室外消火栓。

二、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的设计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可采用高压、临时高压和低压管道。城镇、居住区、

企业事业单位的室外消防给水,一般均采用低压给水系统,而且,常常与生产、生产给水管道合并使用。但是,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管道为确保供水安全,应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分开,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

(一)给水管道分类

1、按水压要求分类

(1)高压给水管网。是指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的压力,火场上不需使用消防车或其他移动式水泵加压,而直接由消火栓接出水带、水枪灭火。当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时,室外高压给水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布置在保护范围内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时,应立足于室内消防设备扑救火灾。

(2)临时高压给水管网。在临时高压给水管道内,平时水压不高,通过高压消防水泵加压,使管网内的压力达到高压给水管道的压力要求。当城镇、居住区或企事业单位有高层建筑时,可以采用室外和室内均为高压或临时高压的消防给水系统,也可以采用室内为高压或临时高压,而室外为低压的消防给水系统。气压给水装置只能算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一般石油化工厂或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多采用这种管网。

(3)低压给水管网。是指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火场上水枪的压力是通过消防车或其它移动消防泵加压形成的。消防车从低压给水管网消火栓内取水,一是直接用吸水管从消火栓上吸水;二是用水带接上消火栓往消防车水罐内放水。为满足消防车吸水的需要,低压给水管网最不利点处消火栓的

压力不应小于0.1MPa。一般城镇和居住区多采用这种管网。

2、按管网平面布置分类

(1)环状消防给水管网。城镇市政给水管网、建筑物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管网,管线形成若干闭合环,水流四通八达,安全可靠,其供水能力比枝状管网在1.5―2.0倍。但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大于15L/3时,可布置成枝状管网。输水平管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小于2条,输水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并应设置连接管。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的管径不应小于200mm,有条件的其管径不应小于150mm。

(2)枝状消防给水管网。在建设初期,或者分期建设和较大工程或是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室外消防供水管网可以布置成枝状管道。即是管网有设成树枝状,分枝后干线彼此无联系,水流在管网内向单一方向流动,当管网检修或损坏时,其前方就会断水。所以,应限制枝状管网的使用范围。

(二)室外消火栓布置的消防要求

1、设置的基本要求。室外消火栓设置安装应明显容易发现,方便出水操作,地下消火栓还应当在地面附近设有明显固定的标志。地上式消火栓选用于气候温暖地面安装,地下室选用气候寒冷地面。

2、市政或居住区室外消火设置。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铺设,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两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布置间隔不应大于120m,距离道路边缘不应超过2m,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距离高层建筑外墙不宜大于40m,距离一般建筑外墙不宜大于150m。

3、建筑物室外消火栓数量。室外消火栓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流量和室外消防用量综合计算确定,每只流量按10――15L/S。对于高层建筑,40m 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物室外消火栓数量之内;对多层建筑,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范围内,如消防用水量不大于15L/s,建筑物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4、工业企业单位内室外消火栓的设置要求。对于工艺装置区,或储罐区,应沿装置周围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宜大于60m,如装置宽度大于120m,宜在工艺装置区内的道路边增改消火栓,消火栓栓口直径宜为150mm。对于甲、乙、丙类液体或液化气体储罐区,消火栓应改在防火堤外,且距储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储罐区可使用的数量内。

(三)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与最大布置间距的设计

1、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室外低压消火栓给水的保护半径一般按消防车串联9条水带考虑,火场上水枪手留有10m的机动水带,如果水带沿地面铺设系数按0.9计算,那么消防车供水距离为(9×20-10)×0.9=153m。所以,室外低压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50m。室外高压消火栓给水的保护半径按串联6条水带考虑,同样计算,其保护半径为(6×20-10)×0.9=99m。所以,室外高压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00m。

2、室外消火栓的最大布置间距。室外消火栓间距布置的原则,是保证城镇区域任何部位都在两个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之间。根据城镇道路建设情况,市政消火栓最大布置间距X=√R2-(L/z)2,R是消火栓最大保护半径,L是街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按城市规划要求约为160m。经计算得:室外低压消火栓间距X=127m,室外高压消火栓间距X=60m。考虑火场供

水需要,室外低压消火栓最大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20m,高压消火栓最大布置间距不应大于60m。

(四)室外消火栓的流量与压力设计

1、室外消火栓的流量。室外低压消火栓给水的流量取决于火场上所出水枪的数量。每个低压消火栓一般只供一辆消防车出水,常出2支口径为19mm的直流水枪,火场要求水枪充实水柱为10―15m,则每支水枪的流量为5―6.5L/S,2支水枪的流量为10―13L/S,考虑接口及水带的漏水,所以每个低压消火栓的流量按10―15L/S计。每个室外高压消火栓给水一般按出口径为19mm的直流水枪考虑,水枪充实水柱为10―15m,则要求每个高压消火栓的流量不小于5L/S。

2、室外消火栓的压力。室外消火栓的流量与压力密切相关,若出口压力高,则其流量就大。室外低压消火栓的出口压力,按照一条水带给消防车水罐上水考虑,要保证2支水枪的流量,那么,最不利点处消火栓出口压力经计算不应小于0.1Mpa。室外高压消火栓给水的出口压力,在最大用水量时,应满足喷嘴口径为19mm的水枪布置在建筑物最高处,每支水枪的计算流量不小于5L/S,充实水柱不小于10m,采用直径65mm、长120m的水带供水时的要求。其最不利点处消火栓的出口压力应是水柱喷嘴处所需水压、水带水头损失、水枪出口与消火栓出口之间的高程压差三者之和。三、产品选用要点

1)、以前,寒冷地区采用地下式,非寒冷地区宜采用地上式,地上式有条件可采用防撞型,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明显标志。现在,随着室

外直埋伸缩式消火栓的问世,其功能和地上式相比,能避免碰撞,防冻效果好;和地下式相比,不需要建地下井室,直埋安装更简单,在地面上操作,工作更方便快速。并室外直埋伸缩式消火栓的接口可进行360°旋转。

2)、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

3)、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间距不应超过120m。

4)、室外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5)、当建筑物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且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6)、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周围均匀布置,并不宜集中在建筑物一侧。

7)、人防工程室外消火栓距人防工程入口不宜小于5m。

8)、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设置,且距离最近一排汽车不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库不宜小于15m。

9)、室外消火栓应设置在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

四、施工、安装要点

1)、施工安装应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相关标准执行,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

2)、系统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3)、室外消火栓的位置标志应明显,栓口的位置应方便操作。栓当采用墙壁式时,如设计未要求,进、出水栓口的中心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1.10m,其上方应设有防坠落物打击的措施。

4)、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各项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栓口安装高度允许偏差为±20mm。

5)、地下式消火栓的顶部出水口与消防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得大于400mm,井内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设爬梯。寒冷地区井内应做防冻保护。

6)、消防管道在竣工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

地下式室外消火栓

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五、执行标准

1)、工程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2)产品标准

《室外消火栓通用技术条件》GB4452-1996

《室外直埋伸缩式消火栓标准》Q/TD001-2010

3)、相关标准图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

室外消火栓技术要求(伸缩式按Q/TD001-2010) 4.1 材料

4.1.1 消火栓应用灰铸铁HT 200 或力学性能不低于灰铸铁HT 200 的其他金属材料。其力学性能应符合GB 9439 或相应标准的规定。

4.1.2 消火栓的阀座、阀杆螺母应用铸造铜合金,其性能应符合GB 1176 规定。

4.1.3 消火栓的阀杆应用低碳钢制成,表面应镀铬,或性能不低于镀铬的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并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4.2 外观质量

4.2.1 消火栓的铸铁件表面应光滑,涂防锈漆后上部外露部分应涂红色漆、漆膜色泽应均匀、无龟裂、无明显的划痕和碰伤。

4.2.2 消火栓的铸铜件表面应无严重的砂眼、气孔、渣孔、缩松、氧化夹渣、裂纹、冷隔和穿透性缺陷。

4.3 螺纹

消火栓管螺纹的基本尺寸和公差应符合GB 7307 的规定。普通螺纹公差应符合GB 197 中内螺纹7H 级、外螺纹8g 级的要求。螺纹应无缺牙,表面应光洁。

4.4 开启高度

进水口公称通径100mm 的消火栓其开启高度应大于50mm,进水口公称通径150mm 的消火栓其开启高度应大于55mm。

4.5 进水口连接尺寸

4.5.1法兰连接尺寸应符合图1 和表1 的规定。

4.6 密封性能

消火栓在公称压力水压下,各连接部位,以及排放余水装置均不得有渗漏现象。

4.7 消火栓在1.5 倍的公称压力水压下,所有铸件不得有渗漏现象及影响正常使用的损伤。

4.8 排放余水装置

消火栓应装有自动排放余水的装置,在消火栓处于正常使用(全开启)状态时,该装置不得发生渗漏现象。

4.9 消火栓接口

4.9.1 进水口公称通径100mm 的地上消火栓应用GB 3265 规定的KWS65 型外螺纹固定接口。地下消火栓应用GB 3265 规定的KWA65 型外螺纹固定接口。

4.9.2 进水口公称通径150mm 的地上消火栓应用GB 3265 规定的KWS80 型外螺纹固定接口。地下消火栓应用GB 3265 规定的KWA80 型外螺纹固定接口。

4.9.3 进水口公称通径为100mm 消火栓上的吸水管接口螺纹为M125×6,进水口公称通径为150mm 消火栓上的吸水管接口螺纹为M170×6。

4.9.4 消火栓接口的性能指标应符合GB 12514 的规定。室外消火栓试验方法(伸缩式按Q/TD001-2010)

5.1 材料

5.1.1 灰铸铁的机械性能试验按GB 9439 的规定进行。其他材料的机械性能试验按其相应的标准规定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4.1.1 条的规定。

5.1.2 铸铜件的机械性能试验按GB 228 和GB 6397 的规定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4.1.2 条的规定。

5.2 外观质量的检查

目测检查。测试结果应符合4.2 条的规定。

5.3 螺纹尺寸检查

用螺纹环规塞规检查螺纹尺寸,圆柱管螺纹环规塞规的精度不低于3 级。公制螺纹环规塞规的精度不低于7g、8H 级。测试结果应符合4.3 条的规定。

5.4 开启高度的检查

旋转阀杆从关闭状态到最大开启状态,将旋转圈数乘以阀杆的螺距,即为消火栓的开启高度。测试结果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5.5 进水口连接尺寸的检查

用游标卡尺检查消火栓进水口的连接尺寸,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应大于被测试样的最大尺寸,游标卡尺的精度不低于0.02mm。测试结果应符合

4.5 条的规定。

5.6 密封性能试验

5.6.1 试验时,从进口端灌水并排除试样内的空气,将阀门关闭后,缓慢而均匀的升压至公称压力,并保压2min 。测试结果应符合4.6 条的规定。

5.6.2 在上述试验结束后,封闭出水口,开启阀门至最大高度,继续缓慢而均匀的升压至公称压力,并保压2min 。测试结果应符合4.6 条的规定。

5.7 水压强度试验

在5.6.2 条试验结束后,继续缓慢而均匀的升压至1.5 倍的公称压力,并保压2min 。测试结果应符合4.7条的规定。

5.8 排放余水装置检查

试验时,先将消火栓的阀门关闭,然后从进水端灌水,同时缓慢地将阀门开启至最大位置。测试结果应符合4.8 条的规定。

5.9 消火栓接口检查

消火栓接口的性能试验按GB 3265 和GB 12514 的规定进行。测试结

果应符合4.9 条的规定。

5.10 水压性能试验装置

用于5.6,5.7,5.8 条的性能试验的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10.1 水压源:水压源的额定工作压力应不低于2.5MPa。

5.10.2 压力显示装置:压力显示装置的测量下限为0MPa,测量上限为2.5MPa 到4.0MPa。测量精度均不大于±1.5%。[1]

室外消火栓的选型、设计与维护

一、室外消火栓选型

1.选择地下式消火栓与地上式消火栓应因地制宜。在市政给水管网中有些城市给水管网的消火栓规划设置强调采用地下式,而有些城市则由原来的地下式又全部改造为地面式。地下式消火栓有隐蔽性强,不影响城市美观,受破坏情况少,寒冷地带可防冻等优点。但作为使用和管理部门来讲,寻找维修不甚方便,容易被建筑车辆停放等等埋、占、压,大量的地下式消火栓需要井室保护,资金投入大,同时在城市地下管网规划中占据了不少的位置,给规划带来了困难。而地上式消火栓则反之,比较醒目,容易寻找,使用、维修较方便,但容易受破坏,易造成偷窃用水。若真正按规范120米设置一个消火栓,势必对城市街景造成一定影响。消火栓主要用于灭火取水之用,因此作为消火栓使用部门来讲,如何快速寻找到消火栓,取水快捷、方便、容易是消防部门的愿望和要求。既要满足使用,又要考虑市容市景,同时还要利于维护管理,因而消火栓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地下式地面式相结合。且消火栓的规格型号不要太多,便于使用维护。

2.消火栓出水口径不得小于φ100mm。随着城市建筑及人口密度加大,灭火的难度增大,为确保灭火的水压水量要求,必须保证消火栓至少一个出水口径不小φ100&mm。

3.消火栓的启闭方向应统一,均应按顺时针关逆时针开。其丝杆应采用不锈钢,密封皮碗选用三元乙丙橡胶或丁晴橡胶,腔体内防腐应满足饮用水卫生指标等,应与阀门要求一致。

二、室外消火栓安装设计

1.地面式消火栓安装设计,应设计考虑安装在街道的十字路口区,在保证醒目又不影响行人、行车的位置上,同时考虑维护和日常排水泄水方便。如人行道街沿上,雨水排泄口旁,人行道树侧。有些地面式消火栓由于当初安装和后来路面高程发生变化后,将消火栓的泄水口被土掩埋、堵塞而无法泄水,从而造成消火栓腔体内水质发生变化,丝杆等锈蚀,影响管网水质和消火栓的使用寿命。

2.地下式消火栓安装设计。地下式消火栓设计安装位于地下井室内,因此消火栓出水口高度和出水口平面位置对取水是否方便是关键,从消防部门取水接带来考虑,出水口距地面高度应控制在30cm左右,考虑维护、使用方便出水口平面位置应紧邻井口边。如果消火栓井很深,消火栓连接立管过长,应在井内将立管加以固定,方能确保使用中的安全。

3.对于超高层建筑附近周围室外消火栓的设计,应考虑消火栓与超高层建筑的水泵接合器间距,以便一旦超高层建筑失火,消防部门能够在最短的距离内取水加泵接带。

4.由于受规划等因素的影响,时常有将控制阀井与消防井功能合二为

一,习惯称套井,看起来似乎节约了规划位置,且达到了一井双功能,但同时也带来管理上的弊病。第一,一旦消火栓需维修则需关阀而影响下游正常供水。同理维修下游管道时关阀又影响消火栓正常使用,该处消火栓的正常使用率必然降低。这对于“用兵一时”的消火栓使用管理是极为不利的。第二,因为该井具备双功能,而井盖究竟以消防井盖还是阀门井盖为主,带来管理使用上的混淆,因此设计上应尽可能避免这种套井。

三、消火栓的维护

1.消火栓作为管网附属设施之一,其管理应等同于其它设施管理,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实行专门的管理。一旦发现消火栓失效应视同于管网抢爆进行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应拟定对消火栓的周期检修维护计划,实施定期的维护保养措施。地面式消火栓还应定期进行油漆防腐,确保醒目。定期对消火栓进行排水操作检查,一方面确定消火栓是否启闭有效,水压水量是否符合正常范畴。另一方面在配水管网上也是通过消火栓排水起到改善确保管网水质。在实施消火栓排水工作中,为确保排水质量效果和防止管网二次污染,排水时应采取接软管将水排至雨水井内。对排水质量通过现场水样检测,主要测定浊度、余氯等水质指标,另外在排水前进行管网水压测定记录,积累管网服务压力参数,便于管网运行调度作参数。

通过消火栓排水改善管网水质,确保消火栓安全运行是有必要的,但同时给供水企业带来的问题是供水企业自来水产销量差也相应增大,如何经济合理科学地进行排水管理是供水企业应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消火栓管理工作中,根据消火栓设置情况,各现场排放条件以及消火栓所处的管线材质状况和片区用水情况实行分层次的排水管理,针对具体情

况实行分周期分时段和重点排放,并根据拜谢时间,当时的水压等进行排放水量计算,为便于排水量讲师准确,也有个别供水企业对每处消火栓加装了水表计量,国外也有类似的作法。但加装水表后随之也增加了管理难度,该作法应慎重考虑。

2.消火栓井同其它设施井一样,时常有可能被堆、挡、埋、压,除了要加强巡视以外,还应作好消防法规的宣传和指导。尤其是应与当地消防部门密切配合,并依靠消防部门的执法力度维护和管理好消防设施。消防部门在消防灭火实行片区管理,因此供水企业消火栓维护管理也应与消防部门的片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管理,有利于事半功倍。成都水司在消防井盖上喷涮黄色油漆予以警示,方便了寻找维护,又起到醒目,以利消防部门使用,该方法值行推广。当然有条件的还应将消防井盖涂刷成荧光、反光标记以便夜晚找寻。

3.消火栓作为供水管网设施之一,建立健全其档案资料是消火栓管理的关键,其档案资料应包括单卡图、维护记录、日常巡检记录等。有条件还应建立消火栓管理信息计算机系统,提高对消火栓管理的手段。

外消火栓的布置规范

外消火栓的布置规范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当道路宽度大于60.0m 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 十字路口; 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置在防火堤或防护墙外。距罐壁 15m 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 3 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0m; 4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0m 以内,当室外消防 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 时,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5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和室外消防用水量等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 水量应按10~15L/s 计算;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40m 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 数量内; 6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应有1 个DN150 或DN10 0 和2 个DN65 的栓口。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DN100 和DN65 的栓口各1 个。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 应有防冻措施;

7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0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0m; 8 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0m。当工艺装置区宽 度大于120.0m 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道路边设置消火栓。 8.2.9 建筑的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 8.2.10 寒冷地区设置市政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确有困难的,可设置水鹤等为消防车加水的设施,其 保护范围可根据需要确定。 以上规范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 外消火栓设置

消防喷淋头安装间距和规范

消防喷淋头安装间距和规范 7.1一般规定 7.1.1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本规范7.2节的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的喷头。 7.1.2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井不应大于表7.1.2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 7.1.3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且不应大于150mm。 7.1.4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符合表7.1.4的规定: 7.1.5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手表7.1.5的规定: 7.1.6货架内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7.1.3条的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0mm。 7.1.7货架内喷头上方的货架层板,应为封闭层板。货架内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的上方设置集热挡水板。集热档水板应为正方形或圆形金属板,其平面面积不宜小于0.12m2,周围弯边的下沿,宜与喷头的溅水盘平齐。 7.1.8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 7.1.9当局部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与相邻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连通的走道或连通开口的外侧,应设喷头。 7.1.10装设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应布置在顶板下。 7.1.11顶板或吊顶为斜面时,喷头应垂直于斜面,并应按斜面距离确定喷头间距。 尖屋顶的屋脊处应设一排喷头。喷头溅水盘至屋脊的垂直距离,屋顶坡度>1/3时,不应

消防管道支架设置的高度和间距

寸和型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支架上孔眼应采用钻床进行开孔,严禁使用电、气焊进行开孔。支架上孔眼的孔径比所穿螺栓直径大1~2mm为宜;支架上飞边毛刺要及时打磨掉,其端头要进行倒角处理。 支架上焊缝要饱满且无夹渣,除埋入砼中的部分外,应及时刷防锈漆做好防护处理。 支架安装时,成排支架一定要先放线后安装,并确保同层支架高度一致。立管支架一般要求以1.5~1.8m为宜。层高5m以上,平均设置两个管卡。 对干、立管支架安装定位,应考虑布置美观,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公称直径(mm) DN25 DN32 DN40 DN50 DN80 DN100 DN150 支架最大间距(m) 保温管道2.0 2.5 3.0 3.0 4.0 4.5 6.0 不保温管道3.5 4.0 4.5 5.0 6.0 6.5 8.0 管道支架在梁上安装时,膨胀螺栓位置应处于梁的中线以上,这样可以使管道对梁的外力,不落在梁弯矩最大的地方,管子与支架抱箍必须牢固美观,且接触紧密. 其实算支架是个施工经验活,管道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安装位置那么支架的样式会不同,安装间距也不同。 1、支架的样式:支架主要的样式有"门"型或“U”支架,也叫防晃支架(多用在DN100及以上的管径)、“L”型或“角尺”支架(多用在小管径及贴墙立管上)。

2、支架的间距:支架的最大间距是有规范的,这个你可以百度的,但实际安装时支架间距比规范要小,法兰连接、螺纹连接时的支架间距要比沟槽连接时大。以消防中最常见的沟槽为例:DN65~DN150的支架间距一般在4~4.5米左右(支架间距设置时跟梁的间跨有关,因支架经常贴梁边安装),DN25~DN50的支架间距一般在3~3.5米左右。 3、支架的选材:单根DN100、单根DN150的管道一般会选5#角钢或5#槽钢或6#槽钢;两根共用支架时会选8#或10#槽钢;三根管共用时会选10#或12#槽钢;DN50~DN80在喷淋中用量较小,DN65在消火栓中用量较多,一般按5#角钢考虑;DN25~DN40一般按3#或4#角钢考虑。 4、支架计算:支架计算时吊臂长度的确实是关键,所以要确定管道标高与楼板底标高(因消防管一般按贴梁底安装考虑,所以梁高很关键),一般地下室支架吊臂较长,楼层内稍短。 所以喷淋管支架大致估算:150 100 管按5#槽钢间距4.5米,“U”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1.5米计,80 65 50 管按5#角钢间距4.5米,“U”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1.5米计,40 32 25管按4#角钢间距3.5米,“L”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1.2米

室内消火栓及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间距和要求

室内消火栓及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间距和要求 室外消火栓布置要求: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存区和液化石油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提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四、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车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七、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位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室内消火栓布置要求: 一、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个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 二、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mm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水柱应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三、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四、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五、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 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六、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七、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

各种消防设备(施)的设置要求

各种消防设备(施)的设置要求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要求: 1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及其控制室、记录介质库,特殊贵重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机器、仪表、仪器设备室、贵重物品库房,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 2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棉、毛、丝、麻、化纤及其织物的库房,占地面积超过500m2或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m2 的卷烟库房; 3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制鞋、制衣、玩具等厂房; 4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6000m2 的商店、展览建筑、财贸金融建筑、客运和货运建筑等; 5图书、文物珍藏库,每座藏书超过100 万册的图书馆,重要的档案馆; 6地市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建筑、邮政楼、电信楼,城市或区域性电力、交通和防灾救灾指挥调度等建筑; 7 特等、甲等剧院或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其它等级的剧院、电影院,座位数超过2000 个的会堂或礼堂,座位数超过3000 个的体育馆; 8 老年人建筑、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旅馆建筑、疗养院的病房楼、儿童活动场所和大于等于200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等; 9 建筑面积大于500m2 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10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11 净高大于2.6m 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净高大于0.8m且有可燃物的闷顶或吊顶内。 11.4.2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11.4.3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或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机械防(排)烟设施的建筑,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11.4.4 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但应按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 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消火栓布置间距汇总-共16页

消火栓布置间距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四、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七、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第8.6.2条室内消火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 二、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应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三、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四、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五、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六、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七、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30m;其他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50m。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25m; 八、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九、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 注: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办公楼,以及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会堂,其闷顶内安装有面灯部位的马道处,宜增设消防水喉设备。 参照新建规GB50016-2019室外消火栓还要加上“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 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0m。当工艺装置区宽度大于

消火栓布置间距修订稿

消火栓布置间距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消火栓布置间距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四、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七、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第条室内消火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 二、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应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三、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四、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五、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六、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七、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30m;其他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50m。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25m; 八、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九、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 注: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办公楼,以及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会堂,其闷顶内安装有面灯部位的马道处,宜增设消防水喉设备。

市政消火栓布置要求

7.2市政消火栓 7.2.1 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但寒冷地区可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也可采用干式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鹤。 7.2.2 市政消火栓宜采用直径DN150的室外消火栓,并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2.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 7.2.3 市政消火栓应设置在消防车易于接近的人行便道和绿地等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7.2.4 市政高架桥、隧道出入口和桥头等市政公用设施处应设置市政消火栓;当市政高架桥长度超过3000m时宜设置市政消火栓。 7.2.5 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侧设置,但当市政道路宽度超过60m 时,应在道路的两侧设置市政消火栓, 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7.2.6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间距不应大于120m。 7.2.7 市政消火栓距路边不宜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7.2.8 市政消火栓应设置避免撞击的地点,当必须设置在此处时应设置防撞措施。 7.2.9 市政给水管道上阀门的设置应便于市政消火栓的使用和维护,并应符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 7.2.10 市政消火栓应有明显的标志,地下式消火栓应有永久性标志。 7.2.11 设有市政消火栓的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0.18MPa,消防时最不利消火栓的给水压力应经计算或测试确认能满足消防时的设计流量,且供水压力不应低于0.10MPa(压力从地面算起)。 7.2.12 寒冷地区消防水鹤的布置间距宜为1000m,且市政供水干管的管径不宜小于DN200。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一、安全设施设计和消防设计常用规范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新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建设部已于2009年1月16日发布,实施日期2009年7月1日); 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在设计中最常用到的为《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规范作些探讨。 二、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 (1)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注: ①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②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③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25%。

(2)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 详见该规范表 主要的几项如下: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之间30m(石油化工装置)/25m(炼油装置);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全厂性重要设施35m;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 30m; 甲B、乙类固定顶地上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50~25m(储罐容积>5000m3 ~ ≤500m3或卧式罐); 浮顶或丙类固定顶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5~20m(储罐容积>5000m3 ~ ≤500 m3或卧式罐); 液化烃储罐(全压力式)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40m(储罐容积>1000m3 ~ ≤100 m3); 液化烃储罐(全冷冻式储存)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m; 可燃气体储罐 >1000m3至50000m3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 25m; 甲类物品库(棚)或堆场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0m; 铁路走行线(中心线)、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路西边)与甲类工艺装置距离15m;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 90m; 厂围墙(中心线)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10m。 注:当一个装置的成品直接进入另一个装置时,两个装置的防火间距可减少,但不应小于15m,丙类之间不应小于10m。联合装置(必要条件是“同开同停”,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装置集中紧凑布置,且装置间直接进料,无供大修设置的中间原料储罐,其开工或停工检修等均同步进行)视同一个装置,其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表4.2.1规定执行。 在表4.2.1中,各项防火间距是比较小的,但仅适用于装置内部的相关设施。 例如: 明火设备距甲A类工艺设备或其房间、装置储罐22.5m,距甲B、乙A 15m; 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生活间距甲A类(装置储罐)22.5m,甲B、乙A类15m,距甲A、甲B、乙A(工艺设备或其房间)15m; 其它工艺设备或其房间(甲A、甲B、乙A)距装置储罐9m。 注:装置储罐总容积;液化烃罐不大于100m3、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罐不大于1000m3时。 ·对于装置储罐除以上一种情况外,还有二种情况:

室内外消火栓间距要求

(一)室外消火栓的布置 (1)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 1.低压的保护半径 由于每个低压消火栓只供一辆消防车使用,一般消防车从消火栓取水,铺设两只65mm水带干线,将水送往火场,利用喷嘴口径为19mm水枪灭火,档水枪保持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5n 时,消防车最大供水距离为180m。在灭火战斗中水枪手需留10m机动水带,若水带在地面的铺设系数按0.9计,则消防车往火场供水最大距离为153 mm。因此,低压消火栓的保护半径采用150m。 2.高压消火栓的保护半径 高压消火栓采用一支6条65mm水带干线,一般高压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00mm。 (2)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间距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5a15465849.html,)间距,必须保证城市街坊的任何部位着火都在两个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之内。 1.低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 考虑道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和城市街坊的布置情况,低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 120mm。 2.高压消火栓的布置 高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60m。 (4)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要求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宽度超过60m的道路,为了避免水带穿越道路影响交通和被车辆轧压,宜将消火栓在道路两侧布置,为方便使用,十字路口应设有消火栓。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此外,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大于40m。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 (二)室内消火栓的设置 (1)给水管道 室内消防栓的数量超过10个,且室内消火栓供水的可靠性。 1.当室内消火栓的数量超过10个,且室内消防用水大于15L/s时,其给水管道至少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道连接。室内的给水管道应连成环状,或将进水管与室外给水管道连接成环状。当室内环状管道的一条进水管道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其余的进水管道应能供给全部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2.一般建筑室内环状给水管道应用阀门将环状管道分成若干独立管道,两个阀门之间的消火栓的数量不应超过5个。当某独立管道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保证停止使用的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高层建筑的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划分为若干独立管段。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故障和检修时关闭停用的竖管不超过一根。当竖管的数量超过4根时可关闭停用不相邻的两根。 3.高层民用建筑和超过4层的厂房和库房,高层工业建筑,设有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住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与规范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与规 7.1 一般规定 7.1.1 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本规7.2节的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的喷头。 7.1.2 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表7.1.2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7.1.3 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1 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OOmm。 2 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本规7.2.1条的规定。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梁间布置的喷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仍不能符合7.2.1条规定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喷头。 3 密肋梁板下方的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OOmm。 4 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中,间距不超过4×4(m)布置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5.0.1的规定。7.1.4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符合表

7.1.4的规定: 7.1.5 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7.1.5的规定: 7.1.6 货架置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的距离,应符合本规7.1.3条的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0mm。 7.1.7 货架喷头上方的货架层板,应为封闭层板。货架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的上方设置集热挡水板。集热挡水板应为正方形或圆形金属板,其平面面积不宜小于0.12m2,周围弯边的下沿,宜与喷头的溅水盘平齐。 7.1. 8 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 7.1.9 当局部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与相邻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连通的走道或连通门窗的外侧,应设喷头。 7.1.10 装设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应布置在顶板下。7.1.11 顶板或吊顶为斜面时,喷头应垂直于斜面,并应按斜面距离确定喷头间距。 尖屋顶的屋脊处应设一排喷头。喷头溅水盘至屋脊的垂直距离,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8m;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6m。7.1. 12 边墙型标准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应符合表7.1.12的规定: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与规范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与规范 7.1 一般规定 7.1.1 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本规范7.2节的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的喷头。 7.1.2 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表7.1.2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 7.1.3 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1 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OOmm。 2 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本规范7.2.1条的规定。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梁间布置的喷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仍不能符合7.2.1条规定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喷头。 3 密肋梁板下方的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OOmm。 4 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中,间距不超过4×4(m)布置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5.0.1的规定。 7.1.4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符合表7.1.4的规定:7.1.5 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7.1.5的规定:7.1.6 货架内置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7.1.3条的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0mm。 7.1.7 货架内喷头上方的货架层板,应为封闭层板。货架内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的上方设置集热挡水板。集热挡水板应为正方形或圆形金属板,其平面面积不宜小于0.12m2,周围弯边的下沿,宜与喷头的溅水盘平齐。 7.1. 8 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 7.1.9 当局部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与相邻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连通的走道或连通门窗的外侧,应设喷头。 7.1.10 装设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应布置在顶板下。 7.1.11 顶板或吊顶为斜面时,喷头应垂直于斜面,并应按斜面距离确定喷头间距。 尖屋顶的屋脊处应设一排喷头。喷头溅水盘至屋脊的垂直距离,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8m;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6m。 7.1. 12 边墙型标准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应符合表7.1.12的规定: 7.1.13 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配水支管上的喷头间距、喷头与两侧端墙的距离,应按喷头工作压力下能够喷湿对面墙和邻近端墙距溅水盘1.2m高度以下的墙面确定,且保护面积内的喷水强度应符合本规范表5.0.1的规定。 7.1.14 直立式边墙型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OOmm,且不宜大于150mm,与背墙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并不应大于1OOmm。 水平式边墙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且不应大于300mm。 7.1.15 防火分隔水幕的喷头布置,应保证水幕的宽度不小于6m。采用水幕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3排;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2排。防护冷却水幕的喷头宜布置成单排。

消火栓布置间距

消火栓布臵间距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臵,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臵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四、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七、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 第8.6.2条室内消火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臵消火栓; 二、室内消火栓的布臵,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应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

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三、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四、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五、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臵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六、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 七、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30m;其他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50m。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25m; 八、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顶上设臵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九、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臵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 注: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办公楼,以及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会堂,其闷顶内安装有面灯部位的马道处,宜增设消防水喉设备。 参照新建规GB50016-2006室外消火栓还要加上“工艺装臵区内的消火栓应设臵在工艺装臵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0m。当工艺装臵区宽度大于120.0m 时,宜在该装臵区内的道路边设臵消火栓。”还有“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40m 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内”室内消火栓还要加上“体积大于25000m3的商店、体育馆、影剧院、会堂、展览建筑,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等,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不应小于13.0m”

消火栓布置原则与方法

消火栓布置原则与方法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当道路宽度大于60m 时,宜在道路两边设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 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字路口;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字路口; 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置在防火堤或防护墙外。 范围内的消火栓,或防护墙外。距罐壁15m 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量内;3 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4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 以内,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 15L/s 时,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5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和室外消防用水量等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 计算;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40m 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内;6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应有1 个 DN150 或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D N100 和2 个 DN65 的栓口。 的栓口。 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 DN100 和 DN65 的栓口各1 个。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应

有防冻措施;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7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8 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m。 当工艺装置区宽度大于120m 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道路边设置消火栓。 8、4、3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设置室内消火栓的建筑物,其各层均应设置消火栓。 单元式、塔式住宅的消火栓宜设置在楼梯间的首层和各层楼层休息平台上,当设2 根消防竖管确有困难时,可设1 根消防竖管,但必须采用双口双阀型消火栓。干式消火栓竖管应在首层靠出口部位设置便于消防车供水的快速接口和止回阀;2 消防电梯间前室内应设置消火栓;3 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栓口离地面或操作基面高度宜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栓口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消防水带的连接;4 冷库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5 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厂房(仓库)、高架仓库和甲、乙类厂房中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其它单层和多层建筑中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6 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条水带的长度不应大于25m;7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

消火栓设置要求

⑴消火栓布置要求 ①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物,其每层(包括有可燃物的设备层)均应设置消火栓。 ②建筑物任何部位着火,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着火部位。除建筑物最上一层外,其他部位都不应使用双出口消火栓,应采用单出口消火栓。 ③消火栓应设在建筑物内明显而便于灭火取用的地方。例如楼梯间、走廊、大厅、车间的出入口等,并应有明显的标志。消火栓栓口距室内地面高度为1.1m,其出口方向宜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④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⑤冷库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以防冻结损坏。 ⑥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物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试验消火栓,用以检查消防系统的运行情况及保护建筑物免受邻近建筑火灾的波及。 ⑦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同一规格消火栓、水枪和水带,以便串用。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宜超过25m。 ⑧对于高层工业建筑或水箱设置高度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 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水压及水量要求时,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远距离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以防损坏或误启动。

⑨当消防水枪射流量小于3L/s时,应采用DN50口径的消火栓和水带,水枪喷嘴直径采用13~16㎜;当射流量大于3L/s时,应采用DN65口径的消火栓和水带,水枪喷嘴直径采用19㎜。 ⑩消火栓及消防立管在一般建筑物中均为明装,在对建筑物要求较高及地面狭窄因明装凸出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则采用暗装方式。消防立管的底部应设置阀门,阀门经常开启,并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设置在消防箱内的水带平时要放置整齐,以便灭火时迅速展开使用。 ⑵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 水枪的充实水柱是指靠近水枪出口的一段密集不分散的射流。从喷嘴出口起到射流90%的总射流量穿过直径38㎜圆圈处的一段射流长度,称为充实水柱长度。以保证具有扑灭火灾的能力。 ⑶消火栓的保护半径 消火栓的保护半径是指一定规格消火栓、水枪、水龙带配套后,以消火栓为圆心,消火栓能充分发挥灭火作用的半径。 ⑷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 对于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甲、乙类厂房、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大于30m。其他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50m。

消防管道支架设置的高度和间距

支架设置的高度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的要求。支架的尺寸和型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支架上孔眼应采用钻床进行开孔,严禁使用电、气焊进行开孔。支架上孔眼的孔径比所穿螺栓直径大1~2mm为宜;支架上飞边毛刺要及时打磨掉,其端头要进行处理。 支架上焊缝要饱满且无夹渣,除埋入砼中的部分外,应及时刷防锈漆做好防护处理。支架安装时,成排支架一定要先放线后安装,并确保同层支架高度一致。立管支架一般要求以~为宜。层高5m以上,平均设置两个管卡。 对干、立管支架安装定位,应考虑布置美观,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mm) DN25 DN32 DN40 DN50 DN80 DN100 DN150 支架最大间距(m) 不 在梁上安装时,位置应处于梁的中线以上,这样可以使管道对梁的外力,不落在梁弯矩最大的地方,管子与支架抱箍必须牢固美观,且接触紧密. 其实算支架是个施工经验活,管道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安装位置那么支架的样式会不同,安装间距也不同。

1、支架的样式:支架主要的样式有"门"型或“U”支架,也叫防晃支架(多用在DN100及以上的管径)、“L”型或“角尺”支架(多用在小管径及贴墙立管上)。 2、支架的间距:支架的最大间距是有规范的,这个你可以百度的,但实际安装时支架间距比规范要小,、时的支架间距要比时大。以消防中最常见的沟槽为例: DN65~DN150的支架间距一般在4~米左右(支架间距设置时跟梁的间跨有关,因支架经常贴梁边安装),DN25~DN50的支架间距一般在3~米左右。 3、支架的选材:单根DN100、单根DN150的管道一般会选5#角钢或5#槽钢或6#槽钢;两根共用支架时会选8#或10#槽钢;三根管共用时会选10#或12#槽钢;DN50~DN80在喷淋中用量较小,DN65在消火栓中用量较多,一般按5#角钢考虑;DN25~DN40一般按3#或4#角钢考虑。 4、支架计算:支架计算时吊臂长度的确实是关键,所以要确定管道标高与楼板底标高(因消防管一般按贴梁底安装考虑,所以梁高很关键),一般地下室支架吊臂较长,楼层内稍短。 所以喷淋管支架大致估算:150 100 管按5#槽钢间距米,“U”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米计,80 65 50 管按5#角钢间距米,“U”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米计,40 32 25管按4#角钢间距米,“L”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米

氧气站消防间距要求

② 两座生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③ 氧气站专用的铁路装卸线不受本表限制。 ④ 固定容积的氧气贮罐、其容积按水容量(m 3)和工作压力(绝对压力)的乘积计算。 ⑤ 液氧贮罐以1m 3液氧折合800m 3标准状态气氧计算,按本表氧气罐相应贮量的规定执行。 ⑥ 氧气贮罐、惰性气体贮罐、室外布置的工艺设备与其制氧厂房的间距,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 ⑦ 氧气贮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氧气贮罐与可燃气体贮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⑧ 容积小于等于50m 3的氧气贮罐与其使用厂房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限。 ⑨ 氧气站室外布置的空分塔或惰性气体贮罐,应按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乙类生产建筑(空分塔) 或戊类生产建筑(惰性气体贮罐)确定其与其他各类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 ⑩ 氧气站、供氧站的乙类生产建筑物,与甲类生产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对其他各 类生产建筑物之间规定的间距增加2m 。 ○ 11氧气贮罐与可燃液体贮罐、可燃材料堆场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表对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规定的间距。 ○ 12氧气站、供氧站和氧气储罐与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

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 3 .0 .6 制氧站房、灌氧站房、氧气压缩站房、供氧站,宜布置成独立建筑物,但可与不低于其耐火等级的除火灾危险性属“甲”、“乙”类的生产车间,以及无明火或散发火花作业的其他生产车间毗连建造,其毗连的墙应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并应设至少一个直通室外的门。 3 .0 .7 输氧量不超过60m3/h的氧气汇流排间、氧气压力调节阀组的阀门室,可设在不低于三级耐火等级的用户厂房或建筑内的靠外墙处,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墙和丙级防火门,与厂房的其他部分隔开。 3 .0 .8 输氧量超过60m3/h的氧气汇流排间、氧气压力调节阀组的阀门室,宜布置成独立建筑物,当与其他用户厂房或建筑毗连时,其毗连的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无门、窗、洞的墙与该厂房隔开。 3 .0 .9 氧气汇流排间,可与同一使用目的可燃气体(不含液化石油气)供气装置或供气站毗连建造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同一建筑物中,但应以无门、窗、洞的防火墙相互隔开。 3 .0 .10 液氧贮罐和输送设备的液体接口下方地面应为不燃材料,其范围为周围5m的,在机动输送设备下方的不燃材料地面至少等于车辆的全长。 3 .0 .11氧气站、供氧站的乙类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0.12液氧储罐宜室外布置,它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3.0.5的规定。总液氧贮罐容积小于等于10m3时,与其使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设置在独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专用建筑物内时,与使用建筑的门、窗等洞口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当使用建筑等于或低于三级耐火等级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 2 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贮罐间内,且一面贴邻使用建筑物外墙建造时,应采用无门窗洞的防火墙分隔,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3 当低温储存的液氧储罐采取了防火措施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