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2.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归属错误的是( )

A.尼罗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C.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D.黄河流域—古代中国—佛教

3.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图一所示的古迹反映的是图二中ABCD中哪一处的文明

A.A B.B C.C D.D

4.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5.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非洲文明较早告别野蛮与蒙昧,书写出一部厚重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走近尼罗河畔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D.提侣改革的法家思想

6.下边卡片归纳的知识对象是

A.《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7.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巴比伦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8.1200年,法国国王规定了巴黎大学的首批特权:世俗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大学师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大学师生只能由当地主教审理。这说明当时的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B.司法特权C.教育自主权D.信仰自由权9.“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

10.“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A.婆罗门B.吠舍C.刹帝利D.首陀罗

11.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宗教是伊斯兰教

B.它的经典是《古兰经》

C.它创立于巴勒斯坦地区

D.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12.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根据种姓制度来划分,他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3.下图中的“?"处应填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4.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

B.《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共有282条

C.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D.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15.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时间段里,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

A.李白、伯里克利、穆罕默德B.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D.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16.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A.担任祭司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17.古代亚非文明辉煌灿烂。下列图片中用来考察古埃及文明的第一手史料是

A.B.

C.D.

18.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有关的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种姓制度③金字塔④佛教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A.印度文明B.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D.埃及文明

20.“法典的精神,可从下举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

A.君权神授B.以牙还牙C.自由平等D.尊卑有序

21.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该“法典”指的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22.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伯里克利在演说中曾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与他自豪的原因无关的是( )

A.经济繁荣B.帝国庞大C.民主政治D.文化昌盛23.“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而那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却是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和渊源。”那里是指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24.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是

A.

B.

C.

D.

25.“罗马帝国的法学家们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

A.注重法制建设B.注重经济建设

C.维护全帝国人民的利益D.制定的这些法律没有缺陷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不属于中国的文明成果,故D表述,符合题意;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故A对应正确,排除;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B排除;阿拉伯人把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传到欧洲,所以习惯上成为阿拉伯数字,其实创造者是

古印度人,故C表述正确,排除。故选D。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所示的古迹是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古代埃及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图二的A处是古代埃及,故A符合题意;图二的B处是古代巴比伦,故B不符合题意;图二的C处是古代印度,故C不符合题意;图二的D处是古代中国,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尼罗河畔的“璀璨文明”是巍然屹立的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选项B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选项A不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法家思想是我国的诸子百家思想之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阶级关系、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家庭婚姻关系;限制高利贷利率、保护商业贸易;在同

等级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等,故C符合题意;《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权利法案》与题干无关,故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源远流长,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世俗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大学师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大学师生只能由当地主教审理”可知,当时的大学享有司法特权,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免赋税特权、教育自主权、信仰自由权,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B不符合题意。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标书与史实不符,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了一些小国,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包括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题干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故B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故选B。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地图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佛教对外传播路线,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王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故B符合题意。古埃及文明是金字塔,古希腊文明是奥运精神,古罗马文明是十二铜表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是对古巴伦文明的评论,属于历史结论,C正确,ABD都属于古巴伦文明的客观史实,排除。故选C。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1世纪耶稣创立了基督教,C项符合题意;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尼赫鲁是印度第一任总理;伏尔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开拓者。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商人属于第三等级,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D项符合题意;第一等级的婆罗门担任祭司;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第二等级的国王掌握军权。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狮身人面像,它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所以用来考察古埃及文明的第一手史料的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正确;释迦摩尼佛像属于古印度文明的第一手资料,排除A;《全球通史》、《埃及王子》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CD。故选B。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的印度等级森严,第一等级成为婆罗门,第二等级称为刹帝利,第三等级称吠舍,第四等级称首陀罗。这种制度是种姓制度,至今对印度仍有一定的影响;古印度的另一项文明成果是佛教,早在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是三大宗教中诞生最早的宗教。故选B。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

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C符合题意;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压死房主的孩子,就要牺牲一个工匠的孩子赔偿。体现了以牙还牙的精神。结合课本所学,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制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法典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北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情形。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雅典是古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的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顶峰,但雅典是一个城邦,不是一个帝国。ACD叙述正确,故选B。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和渊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了中国古代原始居民,创造了原始文明。中国黄河流域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以后中国以汉族为主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直把中国文化传承下来,没有间断。B项符合题意;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建立一些小国,后来中亚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导致最原始古代印度文明结束。A项不合题意;约公元前3000年尼罗河流域,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攻占了埃及,使埃及文明间断。C项不合题意;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文明被打断。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的万民法大概产生于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过渡过程中,它突破了公民法的界限,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法制建设更加完备了。材料“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反映了罗马帝国注重法制建设,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能中材料中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