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

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
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

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

题一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二轮复习政治教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高考高频考点。

2.进一步沟通知识联系,构建合理的高考知识网络。

3.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强调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4.进一步拓宽答题思路,培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5.进一步关注重大热点,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体思路:

重视基础知识

突出能力提升

强化知识关联

规范答题思路

具体安排:

二轮复习共分12个专题,每专题安排2~3课时,共约40课时。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五我国公民与政府

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七当代国际社会

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第一课时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巩固知识为主;第二、三课时为教师解读,以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提升为主。

?

?

?

经济生活部分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第1课时学生自主学习

一、落实主干知识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流通(购买)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乖积)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本位制下的纸币

(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具有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一切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4.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的变化主要影响国际结算,进而影响到进出口贸易、外资流动、留学、出国旅游等,甚至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一,供求影响价格

(1)生产地域、时间、气候、宗教、文化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市场供求关系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从根本上讲,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6.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影响人们生活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商品的需求与价格变动成正(同)向变动;互补关系商品的需求与价格变动成反向变动。

第二,影响生产经营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新版教材:调节生产规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性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未来收入预期越高,消费水平越高;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总体消费水平越低。

(2)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此外,消费心理、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8.恩格尔系数

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9.不同的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强调跟风、追星等。(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强调张扬个性。(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强调不顾实际,盲目攀比。(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强调根据实际,讲求实效。

10.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根据承受能力,计划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情绪化,协调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R”(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生(Rescue)。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并未过时、永不过时。

二、自主完成“二轮专题突破”的有关练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进行讲解(根据问题的多少安排~1个课时)。

第2课时共建知识体系

一、单元知识体系(PPT呈现)

二、主干知识体系

围绕主干知识,打通与模块内容或跨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1.货币(角度:货币贬值的原因及其影响)

(1)货币与价格。货币贬值,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上涨。

(2)货币(收入)与消费。货币贬值,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3)货币(资本)与生产。货币贬值,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

(4)货币与宏观经济政策。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5)货币与对外经济关系。汇率变化会影响国际结算,影响国际经济关系。

2.价格

(1)价格与生活、生产(见教材)

(2)价格与市场资源配置。市场上价格具有及时、灵敏等特点,能调节生产经营,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3)价格与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运用价格手段(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4)价格与对外贸易。商品价格直接影响进出品贸易。

图示如下:

3.消费

(1)消费与居民生活(收入、物价、心理等)(见教材)

(2)消费与社会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对经济增长起基础作用)

(3)消费与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4)消费与经济政策(扩大消费需求)

图示如下:

三、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计算题的解法(明确题中要素之间的经济关系,并正确转化为数学关系)

2.价格变动函数图的识别(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及其关系)

3.利用价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4.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方针(消费对生产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

四、经典练习(价格变动、计算题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