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数(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

6.实数(二)

一、教材分析

实数(第2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

第6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3个课时,本节是第2课时.本课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并利用这些运算法则、运算率进行有关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率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下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进行正确计算.

(3)正确运用公式:

b a b a ?=?(a ≥0,b ≥0) b

a b a

=(a ≥0, b >0) 这两个公式,实际上是二次根式内容中的两个公式,但这里不必向学生提出二次根式这个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具体数值的运算,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出规律.

(2)能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由实例得出两条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归纳、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重点

(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运算.

(2)发现规律:

b a b a ?=?(a ≥0,b ≥0)

b

a b a =(a ≥0, b >0) 3.教学难点

(1)类比的学习方法.

(2)发现规律的过程.

4.教学方法

(1)探索——交流法.

(2)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电脑.电脑软件:Word ,Powerpoint .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第二环节:知识探究;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

第四环节:知识拓展;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问题1 :有理数中学过哪些运算及运算律?

答:加、减、乘、除、乘方,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问题2:实数包含哪些数?

答:有理数,无理数.

问题3:有理数中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在实数范围内能继续使用?

答: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

意图:通过问题,回顾旧知,为导出新知打好基础。

第二环节:知识探究

(一) 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出有关运算法则和运算率,并利用这些运算法则或运算解决简

单的问题。

具体过程如下:

1、探索:要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因为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我们只需在无理数中验证一下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是否成立.

用计算器可验证:3223+=+, (加法交换律)

2332?=?, (乘法交换律)

3)21

2(321

23=??=?? , (乘法结合律)

353)32(3332=+=+, (分配律)

2、明晰: 以上说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3、巩固:

例1 计算:

(1)3332-; (2)21

2231

3?+?; (3)2)52(.

解:(1)3332-=3)32(-=3-;

(2)21

2231

3?+?=1+2=3;

(3)2)52(=22)5(2?=54?=20.

意图:通过具体数据的验证,使学生明确:有理数中的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二) 内容:通过探究得出b a b a ?=

?,b

a b a =。 具体过程如下:

(1)94?= ,94?= ; 2516?= ,2516?= ;

94

= ,94= ; 2516= ,25

16= . (2)用计算器计算:

76?= ,76?= ;76

= ,7

6= . 问题1: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从你上面得出的结论,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问题3:其中的字母a ,b 有限制条件吗?

意图:最终归纳出b a b a ?=?(a ≥0,b ≥0),b

a b a

=(a ≥0, b >0). 说明:公式中字母a ≥0,b ≥0(或b >0)这一条件是公式的一部分,不应忽略.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

例2 化简

(1)5312-?; (2)23

6?; (3)2)15(-;

(4))12)(12(-+; (5))82(23-?.

解:(1)5312-?=5312-?=536-=6-5=1;

(2)23

6?=23

6?=218=2

18=9=3;

(3)2)15(-=221152)5(+??-=1525+-=526-;

(4))12)(12(-+=221)2(-=2-1=1;

(5))82(23-?=82)2(3??-?=166-=46?-=-24.

练习:

化简:(1)2095?; (2)8

612?; (3)2)323(-; (4)2)132(-; (5))32)(31(-+.

解:(1)2095?=2095?=49=2

3; (2)8

6

12?=8612?=872=872=9=3; (3)2)32

3(-=22)32

(32

32)3(+??-=3443+-=3

1; (4)2)132(-=2211322)32(+??-=13412+-=3413-;

(5))32)(31(-+=2)3(3232-+-=33232-+-=31+-.

意图: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第四环节:知识拓展

说明:这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程度好的班级可选用,基础不好的班级舍去. 练习:

﹡1.化简:(1)250580?-?; (2))25)(51(-+;

(3)2)31

3(-; (4)1040

5104+; (5))82(2+.

解:(1)250580?-?=250580?-?=100400-=1020-=10;

(2))25)(51(-+=52)5(252-+-=52525-+-=53-;

(3)2)31

3(-=22)3

1(31

32)3(+??-=3123+-=34; (4)1040

5104+=1040

51010

4+=1040510104?+?=454+=254?+=14;

(5))82(2+=8222?+?=8222?+?=164+=42+=6.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cm 5和cm 45,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解:S =

45521??=45521??=22521=152

1?=7.5cm 2.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

(1)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仍然成立,能正确运用.

(2)掌握并会运用公式:b a b a ?=?(a ≥0,b ≥0),b

a b a

=(a ≥0,b >0). (3)理解本节课中用过的数学方法:类比,找规律,归纳总结.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习题 2.9 1,2,

(2)补充作业:计算:

(1)1127?; (2))32(276-?; (3)18385?; (4)10156??;

(5)6.34.6?; (6)2

332?; (7)3)312(?+. 答案:(1)28;(2)-108;(3)180;(4)30;(5)4.8;(6)1;(7)9.

五、教学反思

1.关注类比,提出重点

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对运算技能要求恰当定位

根据新课标精神,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分要求技巧,应关注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依据算理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对于较复杂的实数运算,应关注学生是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因此,注意对运算技能要求作恰当的定位,特别是在开始运算的第一课时,不要提高要求。

3.分层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层次不同,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增加了知识拓展的内容,供层次高一些的学生及班级选用.

(完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6.1.1平方根(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25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dm 5。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25 4,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5 2,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或“二次很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三、应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100 ⑵6449 ⑶9 71 ⑷0001.0 ⑸0 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定义去求解;③0的算术平方根是0。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1,-36,-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7二次根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7二次根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学生起点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实数.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后两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 二、教材任务分析 本节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第二课时,基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第三课时,进一步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并关注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 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明晰概念;第二环节:探究性质;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一环节:明晰概念 问题1 :5,11,2.7, 121 49,))((b c b c -+(其中b =24,c =25),上述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答: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被开方数.强调条件:0≥a . 问题2:二次根式怎样进行运算呢? 答: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 意图:通过问题,回顾旧知,为导出新知打好基础.

10.3 实数教案2

3.2实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2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实数”是在对算术平方根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的范围到有理数后的进一步扩展。由、π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揭示现实空间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并从本质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难点: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有理数和平方根已有初步的了解,也已经了解近似数,掌握计算器的简单运用。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思维仍较直观,无理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的探索是本课的关键,不仅得到无理数的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 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回顾书本 3 .1探究活动(图3.2),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分类,既然在1与2之间就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因为如果是分数的话它的平方也应是分数,也就是说不是有理数,但由此题可知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 出现矛盾以后,本课以为例,从开始,来探索无理数的特征,学习实数。 1.2 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你是布料销售店的售货员,假设我要买剪米布,你将会给我剪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能从上节的图3-2中估计在1与2之间 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合作学习: (1)根据上节课1<<2,确定√2=1.… (2)确定小数点后第一位数 计算1.12 1.22 1.32 1.42 1.52 1.42 =1.96 <2 1.52 = 2.25>2 就不必再算下去了很明显1.4<<1.5 。 也有学生可根据以往经验马上由1.42 =1.96 <2 1.52 =2.25>2得到1.4<<1.5。根据以上得:=1.4… (3)再求下一位计算1.412 1.422 等 =1.41… 到此为止,能解决上面问题,大约剪1.4 米或1.41米就可以了。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数学“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章“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教科书 教学年级: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并通过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认识 一些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随着数的范围的扩充,数的运算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实数范围内,不仅能进行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而且对0和任意正数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对任意实数能进行 开立方运算。 在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实数体 系。本章教材在初中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其他内容学习的理论基础和运 算基础(如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函数、

二次根式等)。同时,在理论的 运算中也常用开方运算,故务必要学好。 二.学情分析 本章包括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无理数、实 数等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学习了有理数 的概念,具备了学习数的开方和学习无理数的条件,大部分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 有较强的欲望,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对无理数的学习信 心不足,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 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了解数 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并会进 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 思维。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出算 术平方根与平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实数与数轴上 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的意义。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2.通过对平方根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想意识,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克服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7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110239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利用积和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的反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让学生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于二次根式同样适用. 3.学会运用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应当将这些项合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数的运算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比较体会类比的思想. 2.通过二次根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对二次根式运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 【教学难点】 探讨二次根式运算的方法,快速准确地运用公式和运算律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两个式子,即 现在把等号的左边与右边交换,就可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 【教学说明】通过回忆旧知识得出新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基础,掌握起来也很容易,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依据上面的法则,下面的式子你会计算吗?

例1计算: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直接运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可以作适当点拨. 注: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运算结果必须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同样的,二次根式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它和以前学过的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仍然适用.下面的计算不妨试一试?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例2计算: 【教学说明】对于有些二次根式的运算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使计算简便,这就要在解题之前观察式子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做题,错误较多的地方教师再作矫正、强调. 注:对于化简运算的结果中,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应当将这些项合并.根号前面是带分数的要化成假分数.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下面的题,你能独立做吗? 例3计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6实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110237

6 实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数的意义,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分类. 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情感态度】 通过复习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生动性,敢于大胆猜想,和同学能积极交流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 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有理数和无理数,那什么叫有理数?什么叫无理数?请举例说明.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教学说明】在已学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得出实数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接受.

【归纳结论】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即实数可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在实数概念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分类. 无理数与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如3是正的,-π是负的. 思考: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有理数: 无理数: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3)实数除了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外,实数还可怎样分? 【教学说明】“思考”是使学生明确实数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归纳结论】实数还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吗? 【教学说明】在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毫无疑问地给了学生一把拐杖,为后面的学习起了导航作用. 3.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我们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是否在实数范围内这些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还能继续用呢? 【教学说明】使学生明白实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可以在有理数的基础上直接套用,给他们的学习减轻了不少的麻烦.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3章实数教案(全章)

第1课时 平方根(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 学 互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问题1】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2 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dm ?若面积是1、9、16、36、 25 4 时,边长又是多少呢?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同时为学习算术平方根提供背景和生活素材.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倾听学生的解题过程,并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如下: 因为52=25,所以正方形画布的边长是5 dm . 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求出面积为1、9、16、36、25 4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3、4、6、5 2.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问题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怎样求出这个数呢? 【知识储备】 1、什么样的运算是平方运算? 2、你还记得1~20之间整数的平方吗? 【自主探究】学生清理思路,阐述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思想方法是平方运算的逆运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有关概念及规定. 【总结】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 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 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思考】卓玛认为,因为(-4)2 =16,所以16的算术平方根是-4.你认为卓玛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a 表示的是正数、负数、非正数还是非负数? 在求正方形边长的活动中,从学生已有求一个数平方的经验出发,求平方数的算术 平方根.根据平方与 开方互逆运算的关 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引入一种新的运算作好铺 垫. 在会求一个平方数算 术平方根的基础上, 给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有条理地、清晰地阐 述自己求算术平方根 的方法,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让学生知道a 是一种非负数的常见的表现形式。 根号被开方数a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教案第二章 实数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北师大版八年级2.6 实数(二)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 6.实数(二) 成都西川中学 郑晓华 一、教材分析 实数(第2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 第6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3个课时,本节是第2课时.本课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并利用这些运算法则、运算率进行有关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率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下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进行正确计算. (3)正确运用公式: b a b a ?=?(a ≥0,b ≥0) b a b a =(a ≥0, b >0) 这两个公式,实际上是二次根式内容中的两个公式,但这里不必向学生提出二次根式这个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具体数值的运算,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出规律. (2)能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由实例得出两条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归纳、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重点 (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运算. (2)发现规律: b a b a ?=?(a ≥0,b ≥0) b a b a =(a ≥0, b >0)

实数全章教案汇编

实数全章教案 12.1实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系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的扩展过程,理解实数系统的结构,体会分类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辨别一个数是否是无理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发现无理数的过程,了解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数,了解无理数的发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辨别一个数是否是无理数. 教学用具准备 各种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小剪刀若干、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 教师设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你能举出几个有理数吗? (2)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哪种统一的形式? (3)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表示为分数)0,(≠q q p q p 都是整数,且的形式? 答:不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就不能表示为该形式. [说明]前两个问题带领学生复习已有的相关知识;第三个问题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这样的困惑和好奇学习新知. 二、 学习新知 1. 操作剪拼正方形,引出2. 要求:能否将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怎样剪拼?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如何用代数符号表示? 师:如果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x ,那么22=x ,即x 是这样一个数,它的平方等于2.这个数表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线段长度.由于这个数和2有关,我们现在用2(读作“根号2”)来表示. 追问:面积为3的正方形,它的边长又如何表示?若面积为5呢? 类似的,分别用3(读作“根号3”)、5(读作“根号5”)来表示. 2. 尝试说明2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要求学生尝试完成以下填空: 假设2是一个有理数,设)0,(2≠=q q p q p 表示整数且互素,同时,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教案实数21认识无理数29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6.3实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实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 2、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运算。 教学重点: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1、讨论 下列各式错在哪里? (1)、2133 993393-?÷?=?÷= (2) - (3) ( 4)、当x =2202x x -=- 2、例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解: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 。 303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例3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 1π () ( 2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三、练习: 1、课本P 练习第3题 2 、计算20 2223-????-+- ? ?????? 四、小结: 1、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2、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五、作业: 课本P87习题14.3第4、5、6、7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24562

第六章实数 6.1.1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 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教具准备:三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学生计算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 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5dm。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 25 少呢?

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2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 5 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总结不 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 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 术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或“二次很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三、应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49 7 ⑴100 ⑵4 - ⑶1 7 ⑷0.0001 ⑸0 64 9 解:⑴因为102 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 100 10 ; ⑵因为(7)2 49 ,所以49的算术平方根是-,即..49 -; 8 64 64 8 V 64 8 ⑶因为1 ,() ,所以1—的算术平方根是一,即:1 9 9 3 9 9 3 V 9 V 9 3 ⑷因为0.012 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 0.0001 0.01 ; ⑸因为02 0,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即0 0。 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 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定义去求 解; ③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一1, - 36, - 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方根

第二章 实数全章教案-

第二章实数 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第一课时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觉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学习它的必要性。 2.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并对无理数产生感性认识。 重点:对无理数的感识 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有理数,举出例子。 2.勾股定理的内容?若Rt △ABC 的两个直角边分别是5、12,求它的斜边。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 出示投影(一)P25页首图文1 教师指出: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本章我们将学习元理数、实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学习利用估算或借助计算器求出一个无理数的近似值,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数怎么不够用了. 三、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是有理数的认识 1.拼图活动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两块边长相同的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2)鼓励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并给予引导。(3)教师把学生的几种做法在全班展示。 2.对拼图的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a 满足什么条件?(2)a 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 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4)a 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给予适时引导。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l 2 =1,22 =4,32 =9……越来越大,所以a 不可能是整数。”“( 2 1)2 = 4 1,( 3 2) 2 =9 4……结果都是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所以a 不可

第二章 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与作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②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③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的重点应帮助学生理清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处:①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②实数的混合运算也一向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学生往往在运算顺序、运算法则上出错;③本章对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生掌握

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6 .1平方根(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需要的各种图表要提前画好) 三、合作探究 请看下面的例子.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扎西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师演示一张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纸) (一)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因为52=25(板书:因为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板书:所以边长=5分米). 这个实例中的问题、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 ……(多让几位同学说,学生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随即纠正) 说说1和1这两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和25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还是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请大家把算术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生默读) (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这样的10张卡片,一面写1-10,另一面写1-10的平方.生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实数总复习教案 北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总复习教案北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点内容归纳. (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引出了无理数. (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联系与区别. (3)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定义,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4)立方根,开立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5)估算的方法. (6)用计算器开方. (7)实数的定义,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理解无理数,实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开立方的定义. 3.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与联系. 4.开方运算和乘方运算有什么联系? 5.掌握估算的方法. 6.正确运用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小结与复习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并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知识的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归纳教学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图(记作§2.7 A); 第二张:小测验(记作§2.7 B). ●教学过程 Ⅰ.导入 [师]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请同学们回忆并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

[生]本章的内容有:数怎么又不够用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求法;立方根的定义及求法;估算的方法,用计算器开方,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师]本节将对本章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Ⅱ.讲授新课 1.[师]请看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图 投影片:(§2.7 A) 2.重点内容归纳 [师]同学们根据网络结构图,可看出本章知识的主要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主要知识点.首先回顾无理数的引入. (1)无理数的引入及它与有理数的联系与区别. [生]由a2=2得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是无理数,就引入了无理数. [师]对.在小学我们学的是正整数,正分数,零,在初一因为要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引入了负数,这时就由小学学的正数和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本章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有一些数如a2=2中的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像a这样的数还有很多,所以就引入了无理数.那么无理数和有理数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分析一下. [生]从定义看,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和分数都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它们都能化为小数,但有理数能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另外,有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而无理数与小数不能互化. (2)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下面继续回顾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若一个正数x2=a,则x叫a的算术平方根;若一个数x2=a,则x叫a的平方根.它们的联系有:(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2)存在条件相同: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只有非负数才有.(3)0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都是0. 区别是:(1)从定义看不同.(2)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而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3)表示法不同.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4)

最新实数(2)教案汇编

课题:13.3实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2. 会进行实数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并会熟练进行实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自学课本P84~85例2以上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指出下列各式错在哪里。 (1)3352)52(-=-- (2) 3232-=- 活动二 进行实数的运算 自习课本85页的例题2和例题3完成下列各题: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①5-(5+2) ②42 - 2 2.化简: (1 (2)a a -πa <π). 3. 计算: (1)32364)4(168 3-?-?- (2)755331-+-- - 实数范围内的运算方法及运算顺序与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方法及运算顺序都是一样吗?(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检测反馈】 1.a b 、是实数,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a b ≠,则22a b ≠ B. 若22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22a b > 2.①23-的相反数是 ②3 π的相反数 ③52-=

3a 和b 之间,即a b <<,那么a 、b 的值是 4.已知四个命题,正确的有( ) ⑴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⑵有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⑶无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⑷无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⑴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无理数;⑵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实数;⑶不存在与本身的算术平方根相等的数;⑷比正实数小的数都是负实数.⑸非负实数中最小的数是0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计算或化简:(1)) ()(3525432+-- (2)535225-----)(π 【教学反思】

人教版实数教案

人教版实数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第六章实数 6.1.1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 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 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 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教具准备: 三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学生计算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 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 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5dm。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4,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 别是多25 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2,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 提问:5

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 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或“二次很号a”,a叫做被开 方数。 三、应用: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100 ⑵497 ⑶1 ⑷0.0001 ⑸0 649 解:⑴因为102=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749497497⑵因为()2=,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864648648 7164167474⑶因为1=,()2=,所以1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993939993 ⑷因为0.012=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 0.0001=0.01;⑸因为02=0,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 定义去求解; ③0的算术平方根是0。 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1,-36,-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 方根 归纳: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有1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 有算术平方根。即:只有非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如果x=a有意义, 那么a≥0,x≥0。注:a≥0且a≥0这一点对于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 教师不要强求,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渗透。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4(2)49 81(3)(-11)2 (4)62 分析:此题本质还是求几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解:(1=2(2497 81=9(3(-11)2=2=11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 ④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 (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6、相等向量定义: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 的起点无关..... .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 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A(起点) B (终点)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