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波韦壹科技城

新加波韦壹科技城
新加波韦壹科技城

《决策研究》2009年第6期(总第323期)

文章:知识经济概述

——“知识城”背景研究系列之二

周成就

【内容摘要】

本文是在整理国内有关知识经济著作和资料的基础上对知识经济的简要介绍。文章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介绍了OECD(经济合作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文章还分析了知识经济在各国的实践以及相关测评体系,重点介绍了新加坡发展知识经济、特别是新加坡纬壹科学城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纬壹科学城中启奥城生物城(重点发展生物产业)、媒体城(重点发展数字多媒体产业)的基本情况。

知识经济概述

一、什么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一)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过程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F-Machlup)提出了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包括教育、研究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等。研究发现,美国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是GDP增长率的2倍,29%来自知识产业。

70-80年代对于未来经济的探讨: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时代、后工业经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980)、知识价值社会、高新技术经济、信息社会(托夫勒-权力转移,提出随着西方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主宰力量将金钱转向知识)。

1985年,美国政府授权Calgary大学成立“知识科学研究所”(KSI),把知识作为体系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知识对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过程与转化机制。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

1996年,经合组织(OECD)出版《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书,第一次提出了划分信

息与知识的标准,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范围和指标体系,从而标志着知识经济概念正式形成。该书指出,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臵、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终那个要因素的经济,区别于以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一组文章提出“新经济”,指出一种新型经济已经形成。1997年,克林顿采用了联合国研究机构以前提出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说法。1998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8年版定名为《发展的知识》((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

1998年初,江泽民同志会见美国华纳供公司总裁时正式提出中国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知识经济。后又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造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国内曾一度掀起了对知识经济的研究高潮

(二)国内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

知识经济研究专家吴季松提出,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臵,知识产品的生产(产生)、分配(传播)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智力资源包括人

才、信息、知识、技术、决策和管理方法等,其最高的投入形式是创新活动。知识产品是指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品和高技能服务,其扩大再生产不依赖于稀缺自然资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吴季松,199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32期撰文提出由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支配的经济——智力经济的概念;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知识经济的书,第一本知识经济学教科书。)

有学者研究指出,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是两类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是一种按影响经济的要素划分的经济类型,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同属一类,可以进行比较;知识经济包括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服务业中的知识密集型部门,还包括农业中的知识密集型部门。工业经济是按产业结构划分的经济类型,工业经济是与农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同属产业结构的一部分。工业经济中包括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也包括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概念上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是不可类比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一)最基本的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高

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

2、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3、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4、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二)与工业经济相比较的特征

(三)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以知识产业为主。对知识产业范围的界定和分类有不同的说法。按OECD的提法,知识产业是指具有较为密集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部门,从统计的角度出发,涵盖以下范围:(1)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2)制造业中的中高技术产业;(3)服务业中的通信业;(4)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活动;(5)服

务业中的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

实质上,可以划分为: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两类。

1、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或KIBS)主要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主要特征是:知识是服务的重要投入;服务高度依赖于专业能力和知识;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有高度的互动,为知识的扩散和新知识的产生提供可能性。

按照OECD的分类,KIBS大致包括7类:(1)信息服务业;(2)研发服务业;(3)法律服务业;(4)金融服务业;(5)市场服务业;(6)工程性服务业;(7)管理咨询业。

三、知识经济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

2、对投资模式的影响:投资重点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OECD国家近年来每年共投入6000多亿美元进行研究与开发。

3、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服务业和知识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信息产业(第四产业)迅速崛起。

4、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企业管理重点从对产品生产、经营和有形资产的管理转变为科研开发、职工培训和无形资产管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

5、对科学、教育的影响:人们由以工作为主转向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为主。

6、对人的消费方式的影响:以高技术产品消费为主,网络消费方式。

7、对政府功能的影响:着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

四、知识经济的测评

——APEC知识经济状态指数

特点:涵盖知识的获取、创造、传播、使用全流程。

——新加坡新经济指标体系

五、知识经济在各国的实践

按照上述OECD知识经济产业标准测算,OECD成员国1990—1997年知识经济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06%,比全部企业部门年均增长速度高1.27个百分点。知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OECD成员国知识经济产业增长情况

(一)新加坡

新加坡已确立未来15~20年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分别是“创新创业”和“研究开发”,从而实现知识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构想,由来自企业界、学术界的代表和相关部长组成理事会,作为政府的咨询机构,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议。

另外,设立国家研究基金,协调实施战略研究计划。

1、新加坡前3个科技发展五年计划

–1991年-1995年,投入20亿新元

?使新加坡进入了科技快速发展的通道

–1996年-2000年,投入40亿新元

?支持了工业的研发能力和本土化的研发能力

–2001年-2005年,投入60亿新元

?40亿由科技研发局用于促进当地研发能力的

提高

?20亿由经济发展局用于私人企业界的研发

2、第4个五年计划于2006年颁布执行

–提出“建设可持续性创新增长型国家”

–提出135.5亿新元的预算,用于能刺激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科研领域;2010年,研发总投入占到国

内生产总值的3%

–确立三大战略性研发领域

?生物医学、环境与水、互动与数字媒体

–打造科学优势的基础研究的同时, 推动具有商业化价值的目标导向研究

–希望:在2015年把这3个领域的经济总产值增加两倍至270亿新元,,把就业机会从目前的4万份

增至8万份

3、知识城的范例——新加坡纬壹科学城

21世纪,新加坡开始实施ipark21概念,旨在将园区建设成一个集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为一体,为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环境和交流氛围的新型园区,以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建立了纬壹科学城(one-north)。

科学城取名“纬壹”,意即赤道北纬1度(新加坡的位臵),而读音接近“唯一”这个词,也别具意义。这是新加坡政府21世纪科技计划的一个重头项目。科学城占地200公顷,比邻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001年年底完成规划并破土动工,工程分四期,10到15年完成,共计划投入150亿新元(1美元约合1.8新元)。纬壹科学城新加坡发展知识型经济的标志。

纬壹科学城由三个主要活动中心组成:

一是汇源坡(LifeXchange)。占地约20公顷,是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据点。它以大树和流水景观为背景,安静平和的环境是一大特色。主体是占地4公顷的启奥城(Biopolis,启奥生物城或启奥生物产业园)。新加坡未来更加重视增值高、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因此有意将生物医学业发展成为本地经济的支柱,启奥生物城就是新的起点,建设起点极高,建筑品质、环境营造、基础设施、机电工程、通讯系统、保安系统均为世界级水平,招商直接瞄准全球顶尖生物

技术企业和科学家。

启奥城由裕廊集团投资建设,项目分五期建设。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建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18.5万平方米,入驻率已达95%,科学家、研究人员、技师、企业员工、管理人员等总共超过2000人;二期工程2栋大楼,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入驻率已经超过80%。三期工程4.15万平方米已于2007年开工,预计2009年底完工,主要用于临床医学研究项目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四期3万多平方米将于今年启动建设。启奥城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绝大多数新加坡国立的生物医学研究院已先后入驻,一些世界顶级生物医药公司也纷纷在此设立研究机构,如已经入驻的葛兰素史克认知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心、诺华热带疾病研究院等。启奥城还是一个专业的生物医药会展中心,有480座的大礼堂一个, 5个180座的小礼堂,会议室12个,视频会议室不计其数,各类会议不断,甚至每天有好几个国际会议同时在园区召开。启奥城同时还是一个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管理中心、风险投资中心。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医学研究理事会、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生物伦理顾问委员会、经济发展局生物医学科学组、卫生科学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HSA)等管理机构与职能部门均已入驻,众多国际及新加坡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研究机构也在此入驻或设立代表处。

二是汇贤谷(Central Xchange)。资讯传播和媒介业的发展中心,主要发展项目是占地12万平方米的启汇城(Fusionopolis),备有工作兼生活公寓单位、健身俱乐部、科技试验性剧场、媒体工作室、餐饮和零售商店,为外来专业供住屋选择。2008年11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在纬壹科学城内兴建占地19公顷的媒体城(Mediapolis),以使新加坡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国际传媒业枢纽。媒体发展管理局、裕廊集团、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和经济发展局联合打造媒体城新加坡目前已吸引到超过10亿元的媒体资金

三是汇达林(vista Xchange)。占地18公顷,是科技城的窗口及商务中心,备有商务旅店、娱乐中心,以及优质住宅邻近交通中枢。主要发展项目是酒店,总楼面积18.8万平方米,拥有350间客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7年在纬壹科学城设立了分校区,南大校友俱乐部、南大继续教育中心、南大孔子学院都设在这里,并考虑在纬壹校区开设研究生院,以便使南大和国家所投入在启奥城(Biopolis) 和启汇城 (Fusionpolis) 的资源产生更好的协同效应。

(二)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2003年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撰写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发展比较分析,2001年末我国从事知识经济产业的企业达64万余家,占全部企业的

21.4%;从业人员达3647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2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70915.8亿元,占全部企业年营业收入的29.3%。与1996年相比,我国从事知识经济产业的企业数年均增长9.6%,是全部企业增长速度的3.4倍;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2%,比全部企业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在全部企业年均减少2%的情况下,增长0.8%。由此可见,近几年我国知识经济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知识经济产业内部构成看,我国知识密集性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2001年知识密集性产业增加值占全部企业部门增加值的比重(用营业收入比重代替)约为12.5%,与1996年相比提高了5.9个百分点,但与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相比,低4.9个百分点。

2、从知识经济产业的技术含量看,我国知识经济产业技术含量偏低。2001年我国知识经济产业中,高技术产业R&D投入强度仅为5.1%,与OECD国家平均为20%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我国中高技术产业R&D投入强度不足2%,仅相当于OECD国家一般产业的平均投入水平。

3、从教育、科技的投入强度看,我国知识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2001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4%,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低近3个百分点;我国R&D 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不足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

教育、科技是知识经济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长期的投入不足,其结果是难以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科技技术,也就难以支撑知识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此,有学者提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主要是:大力发展教育;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开发的主体地位;加快知识密集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等。

(三)法国

认为计算机和大众传媒的结合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

1、把研发与创新作为重中之重,计划将R&D比重从2.2%提高到2010年的3%。

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信息社会中的电子共和国计划,建立发达的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

3、加强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德国

实施“知识经济化”战略,推进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

(五)英国

着眼科技,向知识经济转型。1998年发布了《我们有竞争力的未来:创建知识经济》白皮书,主要作法: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大学等研究机构与企业界联合,将知识向实用技

术转化。

(六)印度

2000年提出要成为“知识大国”,建立“知识社会”。《印度2020年展望》提出从资本驱动型转向知识驱动型,发展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知识经济。成立了国家知识委员会。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对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加强应用型的研发项目以实现技术创新;加大对知识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的公共和私人投资;设立信息技术园、生物技术园和药品工业园等。

(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周成就整理)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 █法定文本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06

01、总则 1.1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加快“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深化总规对贵驷片启动片区功能提升与空间优化的要求,科学统筹宁波市新材料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将贵驷片启动片区打造成新材料科技城的核心示范区,特组织编制《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3)《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 (4)《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11; (5)《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2014.12; (6)《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 年修订); (7)《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 (8)《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规深化研究》; (10)《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贵驷启动片区城市设计》; (11)各类专项(专业)规划; (12)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 (13)其他相关标准规范、规划文件和设计要求。 1.3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具体为西至望海大道、北至骆兴东路、东至明海大道、南至永茂东路,规划总用地面积5.67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1.5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作者:章熙春李善民丁焕峰《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1日07版) 从澳门边界鸟瞰广东珠海横琴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章熙春郭红松绘

李善民郭红松绘 丁焕峰郭红松绘 2018广州国际创新节上,AR产品“微缩星球”引起关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网友提问】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能为中美经贸摩擦问题的解决提供什么样的空间和思路? ●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和推广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巨大优势,会有哪些政策上的扶持? ●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城市中,哪个最有人工智能发展特质? ●大湾区内智库建设浪潮涌动,能否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研究合作,为各类研究院在香港和南沙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 ●着力打造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大湾区企业与科研机构还有哪些方面亟需加强合作? 【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 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丁焕峰 用引领式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光明智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有网友问,上海等城市也具备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雄厚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何不同?“新兴产业策源地”怎么理解? 李善民: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特色在于:国际性、产业化、创新性。 国际化,是指这里是国际一流科技资源的集聚中心。香港有多家世界级大学,基础研究实力雄厚;澳门在部分领域的科技力量走在国际前列,广州、深圳也有多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院校。更为关键的是,香港实施国际自由港政策,拥有健全的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同时,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各类科研资金募集、顶尖科研设备入境等非常便利。

新材料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望新材料的未来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革命,而且对制造业、物资供应以及个人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科技发展报告”课题组的有关专家,请他们介绍了当前世界上新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材料技术的进步使得“芯片上的实验室”成为可能,大大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赋予材料科学新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新材料技术正朝着研制生产更小、更智能、多功能、环保型以及可定制的产品、元件等方向发展纳米材料20世纪90年代,全球逐步掀起了纳米材料研究热潮。由于纳米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和器件的制造方法,使得纳米材料在磁、光、电敏感性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许多特性,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专家预测,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将是一次技术革命,进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日本三井物产公司曾在去年末宣布该公司将批量生产碳纳米管,从2002年4月开始建立年产量120吨的生产设备,9月份投入试生产,这是世界上首次批量生产低价纳米产品。美国ibm公司的科研人员,在2001年4月,用碳纳米管制造出了第一批晶体管,这一利用电子的波性,而不是常规导线实现传递住处的技术突破,有可能导致更快更小的产品出现,并可能使现有的硅芯片技术逐渐被淘汰。在碳纳米管研究方兴未艾的同时,纳米事业的新秀--“纳米带”又问世了。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作的三位中国科学家2001年初利用高温气体固相法,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半导体化物纳米带状

结构。这是继发现多壁碳纳米管和合成单壁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又一大突破。这种纳米带的横截面是一个窄矩形结构,带宽为30~300mm,厚度为5~10nm,而长度可达几毫米,是迄今为止合成的惟一具有结构可控且无缺陷的宽带半导体准一维带状结构。目前已经成功合成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隔等材料纳米带。由于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克服了碳纳米管的不稳定性和内部缺陷问题,具有比碳纳米管更独特和优越的结构及物理性能,因而能够更早地投入工业生产和商业开发。 超导材料超导材料在电动机、变压器和磁悬浮列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如用超导材料制造电机可增大极限输出量20倍,减轻重量90%。超导材料的研制,关键在于提高材料的临界温度,若此问题得到解决,则会使许多领域产生重大变化。去年,科学家在超导材料上有不少新收获,相继发现了临界温度更训的新型超导材料,使人类朝着开发室温超导材料迈出了一大步。在日本,有人发现二硼化镁可在-234℃成为超导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临界温度最高的金属化合物超导体。由于二硼化镁的发现,使世界凝聚态物理学界为之振奋。由于二硼化镁超导体易合成、易加工,很容易制成薄膜或线材,因而应用前景看好。 美国科学家在研制更具实用性超导材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并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美国底物律的福瑞斯比电站在地下铺设了360多米的超导电缆,电缆中123kg重的导线是由含铋、锶、钙、铜的氧化物超导瓷制造的。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用的超导输电线路。我国在高

铂威新材料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聚酯树脂粉末涂料生产

铂威新材料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聚酯树脂粉末涂料生产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公示 一、建设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项目名称:聚酯树脂粉末涂料生产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铂威新材料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北仑区小港街道普顺路26号12幢1号 项目概况:铂威新材料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普顺路26号12幢1-1,主要经营范围:生态环境材料的研发;塑粉的研发、生产和批发零售;塑粉喷涂设备、塑粉喷涂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批发;粉末涂装技术咨询服务;电子产品技术开发;水性涂料的研发、批发零售、开发及相关技术咨询;机械设备租赁、涂装工程施工;五金电器、建筑材料批发零售;化工产品(不含危化品)批发与零售;自营和代理各类货物和技术的进出楼业务(但国家限定或禁止的货物和技术除外)。 为拓展市场需要,2018年1月31日经宁波市北仑区发展和改革局立项备案登记,企业拟投资800万元,租用宁波盛威卓越安全设备有限公司位于小港街道普顺路26号12幢厂房(该厂房共4层,本项目租用其第一层(1楼),建筑面积为3400m2),用于新建聚酯树脂粉末涂料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聚酯树脂粉末涂料12000吨。 二、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施工期 本项目厂房已建,无施工期污染。 2、营运期 1)废气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投料/立磨粉尘和热熔挤出废气。 ①投料/立磨粉尘 投料、立磨过程产生的粉尘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一根15m高的排气筒排放。经工程分析,粉尘最大排放量为1.428t/a,排放速率为0.298kg/h,排放浓度为11.22mg/m3,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二级标准(颗粒物排放浓度120mg/m3,排放速率3.5kg/h),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②挤出废气

《镇海新城区(ZH06)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

《镇海新城南区(ZH06)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 (同心路地块) 2016年7月

一、规划调整背景 (1)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使得镇海新城南区发展定位发生了变化 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中,镇海新城南区规划为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给新城南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从新材料科技城总体的功能分布来看,其创新服务核心主要集中在贵驷片区,镇海新城南区主要为片区(宁波大学科技园区)提供完善的商业服务和居住配套,这就使得镇海新城南区的商务商业功能相对弱化,需对本次研究地块的总体定位作适当调整。 (2)镇海新城现状商业、商务量相对过剩 据统计,镇海新城商务办公累计总量约59.5万平方米,协议招商规模约11.9万平方米,协议招商比例约20%;同时,周边区域有大量(近20万平方米)的商业广场建成或在建,现状商业、商务量相对过剩,需对本次研究地块的用地功能作适当调整。 (3)影响城市品质、需要加快地块建设 该地块是镇海新城南区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周边地块都已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中,由于该地块一直空置,严重影响镇海新城南区的整体形象和区域人口集聚;同时,随着宁波大学科技园慧谷设计小镇的强势推进,以及中科院材料所的扩建,急需加快该地块的配套建设,集聚人气,提升城市品质。 综上所述,为加快推进镇海新城南区同心路地块的建设,结合实际需求,需对局部地块的用地边界、用地性质、开发容量等进行调整。

二、调整范围 本次调整的镇海新城南区同心路地块(以下简称地块)位于宁波中心城三江片,镇海新城南区,北抵庄市大道,东、南临同心路,西靠明海路,调整范围面积约49.1公顷。 调整地块在宁波中心城的区位

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蔡冠深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打破地域局限,发挥最大合力。他建议成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委员会”,由三地政府相关副主管统筹,组合三地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以及大型科技企业、高校力量,就湾区内科技创新规划、政策,包括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不足与前景进行统一研究,制订契合三地实际的长远及近期规划。 蔡冠深还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银行、基金和相关的监督委员会,以配合区内科技创新活动所引发的大量且多变的金融需要,吸引内地以及全球高新科技企业到香港、深圳上市,吸引全球科创基金到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部甚至总部,“在金融领域,我们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及跨境合作过程中加大监控,加强对诈骗、洗黑钱等犯罪行为的打击。” 蔡冠深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还要加快区内的要素流动。“我建议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四个城市率先为重要的科研人员及企业高管发放‘大湾区绿卡’,以加快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讯息流等要素在区域内跨境流动,真正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完善各项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形成创新驱动、产业联动、空间连接、功能互补的‘一廊四城’创新发展新格局。” 蔡冠深还建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南下深圳设立分院,同时发挥好香港港科院的能量,调动港科院数十位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在港深之间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鼓励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国际企业在粤港澳设立分

支机构,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支持港澳开设一批世界级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发展平台,以共享大湾区创新创业资源。 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蔡冠深说,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设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和平台也要向港澳科学界有序开放,进一步吸引香港科技人员、港澳大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景,增强国家观念,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融入振兴中华、共圆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之中。” 全国政协常委、中山乡亲蔡冠深递交了多份提案,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在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十一项举措。他建议设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委员会”;设立大湾区科技发展银行、基金和相关的监督委员会,扩大粤港澳科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设立深港科技创新河套管理局,在深圳、广州、香港及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率先为重要的科研人员及企业高管发放“大湾区绿卡”,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南下深圳设立分院,同时发挥好香港港科院的能量;在大湾区布局设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推动成立大湾区三地大学产学研合作联盟,设立联盟网站;在香港设立大湾区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及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构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机制和完整的创新产业生态链;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及跨境合作过程中加大监控,加强对诈骗及洗黑钱的执法力度;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对标世界一流实验机构。

新材料发展方向

新材料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发展需要很多新型材料的支持。自从第三次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以来,新型材料同信息、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新材料的诞生会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甚至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技术领域。材料科学现已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根据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新材料领域值得注意的新发展方向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结构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敏感与传感转换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及复合材料。 1.半导体材料 随着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半导体及其应用研究的中心正向直接影响市场的微型或低维量子器件、改善传输质量和效率、增大功率和距离等方向发展,半导体化合物(GaAs、InAs、GaN、SiC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有: (1)Si基积分电路设计,就材料物性而言涉及用于门(gates)电路控制的纳米尺寸电介质制造及特性研究。 (2)大能隙材料则在光电子学领域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可以预期,Ⅲ―V族化合物材料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3)纳米电子学及纳米物理学研究是微电子及光电子材料和器件发展的基础,涉及半导体与有机或生物分子耦合,低维器件的量子尺寸效应,半导体与超导体或磁性材料界面以及原子或分子尺度的存储问题。建立原子学模拟与连续介质力学及量子力学跨层次―跨尺度关联应是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结构材料 Fe基、Al基、Ti基以及Mg基合金作为力学材料的主体,构成了系列结构材料,其主要功能是承担负载(如火车、汽车、飞机)。汽车用钢近年来已从一般钢铁发展为使用灿合金或特殊的高强Mg基合金,高强Ti合金在高强钢中有重要位置,不锈钢则有取代碳钢的趋势。用于军用飞机的Al合金及一般钢材则被先进的Ti合金及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所取代。进一步还需要发展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Al基复合材料。结构材料的主体有: (1)钢铁:钢铁材料,特别是具有多相结构和复杂成分的优质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优势,需要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联系微米和纳米技术的纳米层间结构、织构以及晶界和界面都可视为改善钢铁材料的重要途径。 (2)Al合金:Al基材料及相应的沉淀硬化效应导致高强铝合金的出现,相关技术工艺已发展为"沉淀科学",它涉及"相"间晶体结构的匹配性以及合金的稳定性,特别是时效合金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航空或空间应用,因此可视为Al合金基础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3)Mg合金:镁及镁合金广泛应用于冶金、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光学仪器、计算机、电子与通讯、电动、风动工具和医疗器械等领域。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以其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新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

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中分布情况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主城区居住用地用地规模及布局: 至2020年,居住用地面积为1290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平方米,规划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形成21个居住片区,重点建设群力、松北等居住新区。 主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目标: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商贸、信息、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的中心城市为目标,通过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建设。在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商贸金融中心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发展空间,重点建设行政、商务、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城市中心,逐步健全城市中心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主城区工业用地布局: 1、实施“退二进三”、“退二进绿”。 2、主城区完善、提升、新建8个工业区:三大动力工业区、哈东工业区、道里西部地区(含高开区)、哈南新区、江北科技园区、松浦工业区、利民开发区和呼兰铁东工业区。 3、规划5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医药工业基地、对俄科技合作和出口加工基地。 主城区仓储用地布局:

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北汽集团投资兴建,是北汽集团打造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公司建成后,北汽集团将实现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集成、以及新能源汽车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同时,集团与国家电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运营”与“智能电网”等领域进行深入和密切的合作。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国家的产业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要达到世界第一,并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的发展离不开电池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技术最核心、利润最丰厚的一环。未来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是动力电池性能和技术的竞争,而在这场汽车行业革命性的变革中,拥有完整产业链者将可能最终胜出,成为行业领军者。 鸡西市拥有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其优质天然鳞片石墨储量居于亚洲之首,具有矿石埋藏浅,开采条件好,含碳品位高等特点。2010年11月,北汽集团对鸡西市石墨资源和项目建设条件进行了考察。期间,北汽集团就石墨资源深加工

项目建设事宜,与鸡西市政府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就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相关石墨深加工制品, 在鸡西建设加工基地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并于今年3月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在6月23日举行的奠基仪式,标志该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本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采选矿部分投资9.3亿元,深加工部分投资15.7亿余元。深加工项目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2012年底建成,投资6.3亿元,实现年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能力;二期工程 2014年底建成,投资4.4亿元,达到年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能力;三期工程2016年底建成,投资5亿元,最终达到年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能力,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产业化基地。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为5651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4976万元,增值税为49758万元,所得税为21964万元。因此项目的建设将促进鸡西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鸡西市科技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有助于本区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和改善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本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具有示范性、指导性作用。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与运营机制 宁波伟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1 / 1

一、引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4年4月21日经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批复成立,联盟的成立宗旨是作为宁波市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依托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为实现宁波市打造四区一中心(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和宁波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生态智慧新城区)的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宁波当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新材料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才的交流互动,支撑宁波市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要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在一定时期内,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1 / 1

(二)充分体现国家战略目标。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满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联盟构建。 二、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产业联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创新现有的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 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实用、多层次、系统化、市场化”是任何产业联盟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模式的核心。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打造完整、可持续运营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必须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构建具有不同行业特征的新材料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不同的新材料科技创新资源主体合理地嵌入到联盟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形成集约效应,提炼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等环节中公共技术要素的共性,提供专业性技术服务,提升联盟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研发水平。 1 / 1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纵观国际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现状,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集中人力、物力,寻求突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韩国等在他们的最新国家科技计划中,都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列为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非常强调新材料对发展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我国对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历来非常重视,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被列入我国自1956年以来的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之中。在我国863高技术中,新技术材料又是七大重点领域之一。经过40余年的努力,已在许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一大批新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国防和民用工业领域,有些新材料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在21世纪初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发展趋主要体现在: (1)功能材料向多功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和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3)薄膜和低维材料研帛发展迅速,生物医用材料异军突起;(4)新材料制品的精加工技术和近净形成形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5)材料及其制品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倍受重视,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材料的制备及评价表征技术日受重视,材料制备与评价表征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7)材料在不同层次(微观、介观和宏观)上的设计发展迅速,已成为发展新材料的重要基础。 材料是人类用以制成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新材料,指的是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从人类科技发展史中可以看到,近代世界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以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为先导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为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一次世界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世界革命,硅单晶材料则起着先导和核心作用,加之随后的激光材料和光导纤维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可以预料,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21世纪高新技术竞争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当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材料技术是现代工业和高技术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和下世纪初最重要的、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能源、农业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 (2)综合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成就,多学科交*,知识密集,导臻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投资强度大、更新换代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3)新材料的制备和质量的提高更加依赖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精确的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对制备技术的重视与投入直线上升,极大地加速了基础材料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中国省会城市科技创新评价

一、2015年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 2015年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是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按照自主创立的GN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翔实的基础资料及大量的调查研究评选而出。 创新城市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以提高城市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城市。 其特徵是:具备创新意识,积聚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作用,创造创新成果,把创新作为基本驱动力推动城市的发展,高端辐射或引领其所在城市群以及更大范围的其他区域。 《GN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经济创新指数、政治创新指数、科教创新指数、文化创新指数、生态环保创新指数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123项三级指标组成。 *括号内为评分。 深圳(91.58)

深圳能够持久的保持它的创新力有四个重要的原因。创新文化特别是移民文化让深圳人“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开放的市场机制使得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从而形成浓烈的竞争氛围;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可以迅速的将创新产业化;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 西安(90.40) 西安依托众多高校院所、军工单位孵化产生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1万多家,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航空基地、西安航天基地多年的创新实践积累了“政策引导、市场配置、产业承载、园区聚集”的西安特色的成果转化模式,也是西安创新力的主要源泉。 苏州(89.29) 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其人才优势正在显现,并逐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外资企业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竞争、示范和促进效应,推动了本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外资或合作的研发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吸引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 北京(87.74) 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北京无论是获取国家专利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数量,都是

注册新材料科技公司

注册新材料科技公司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正在逐步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新材料科技公司所经营的项目,顾名思义,就是经营以前没有的而现在通过科技手段发明创造出来的,或者以前没发现的,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现的。 注册新材料科技公司,其经营范围可以是其公司掌握的专利技术发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也可以是经营别的公司和科研机构研发出来的新材料或新技术。新材料科技公司在确定公司经营范围时,如实按照自己公司经营的具体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填写,比如:纳米产品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材料科技公司注册详细流程,供您参考,如有疑问,欢迎来电。 一、新材料科技公司查名及核名 注册公司的第一步是向工商局申请公司名称查名,需要股东的sfz明并签署《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公司查名通过后,工商局颁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其有效期为半年。 二、签署工商登记材料 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监事等需签署《公司注册登记申请表》、《公司章程》、《企业告知承诺书》、《股东会决议》等工商注册登记材料。 三、开设公司临时帐户并验资 开设公司临时帐户,股东将注册资本打入帐户,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并出

具验资报告。外资公司可以省略这项,要待外资公司注册完成后才开外汇帐户并进行验资。 四、办理公司营业执照 提交书面工商注册材料,办理营业执照。 五、刻一套章 公司营业执照审批下来后,刻公司公章、法人章、财务章。 六、质监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提交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书面材料,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及IC卡。 七、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办理税务登记时,需提交财务人员身份信息。 上述事项办理完毕,公司注册基本完成,若开展实际业务,还需办理以下事宜: 八、开设公司基本帐户与纳税帐户 公司银行基本帐户是公司业务往来转帐及支付现金的帐户,纳税帐户是纳税申报后缴纳税收的专用帐户。 九、办理税种核定

杭州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认定及专项扶持政策

杭州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认定及专项扶持政策 (征求意见稿) 为大力实施杭州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多点布局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快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响杭州创新活力之城品牌,根据《浙江省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浙科发外〔2018〕36号)和杭州市关于务实推进杭州创新创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关于硅谷钱塘中心建设专题会议(杭府纪要〔2019〕9号)等精神要求,结合当前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实际,特制订杭州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统一简称“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认定及专项扶持政策。 一、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认定要求 1、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是指由杭州市依法注册登记的法人单位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并运营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实验室、科技创新合作办公室、科技企业海外孵化基地、科技创新海外服务平台,也包括经认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的科技研发型园区。 2、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服务杭州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对接,开展海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智力引进、企业孵化、创新团队建设等为目标内容的开放性创新服务平台,是杭州市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展示杭州国际城市形象和一流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窗口。 3、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坚持政府引领、企业主体、

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统筹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统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到2025年在全球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布局和建设一批经营主体明确、活动合法、规模适度、规范高效的中心,打造杭州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的全球网络。 4、杭州市将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纳入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载体统一管理,并按结果导向给予后补助。其中,杭州市科技局牵头做好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的多点布局、建设认定、绩效评价与服务监管,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财政专项经费的规范使用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委托杭州市海外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做好认定和监管的日常事务。 5、杭州市科技局接照本办法规定的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认定基本条件(附件1),组织或者委托杭州海外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或第三方)对申请单位提交的认定申请材料采取书面、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空间条件、孵化服务团队能力和科技服务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择优认定。认定有效期五年。 对符合认定标准的企业等法人单位,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联合发文认定,并授予“杭州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中心所在地)”称号。 6、在认定有效期内,纳入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统一管理的各中心应当在每年12月向市科技局提交当年度运行总结及下年度计划,获得财政资金补助(奖励的)应参加运行绩效评价。不按要求提供年度运行总结,不参加运行绩效评价的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视同主动放弃本项政策支持。一次不提交运行总结、不参加绩效评价的,给予提醒;两次不提交运行总结或评价不合格

新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说课材料

新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新材料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需求的改变,我们队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期待能够有更好的材料来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求,随着新材料的研发日益的成熟,更多的新材料开始真正的进入大众的视野当中,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使用也是日趋广泛。新的要求,新的材料,新的使用,新的材料的使用是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材料,高分子智能材料,汽车新材料 正文: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 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新材料正在从一点一滴改变我们的世界。 一.建筑节能新材料。近年来国内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它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求它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现状;建筑节能是建筑业进步的需求,它有利于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我国传统围护结构墙多为无机材料组成,如砖石砌体、混凝土、水泥砂浆等而最新发明的新型环保阻燃蜂窝复合墙体材料则是利用煤渣、水稻秸秆等废料生产而来,其是将废料同水泥、粘合剂经过混合搅拌压缩而成,该种节能砖既减少了废物排放又能实现清洁生产,同时其具有能耗低、重量轻、所需钢筋水泥量小等优点。 防裂性是墙体保温工程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因为一旦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发生开裂,墙体保温性能就会发生很大改变,非但满足不了节能要求,甚至还会危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规划纲要知识分享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规划纲要 一、科技创新城基本情况 (一)科技创新城创建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为加快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科技教育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省市于2009年11月,采取共建方式,在松花江北岸规划建设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以下简称创新城),并先期启动建设23.7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由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 下简称哈高新区)具体负责开发建设,并确定创新城为黑龙 江省重点扶持园区。 哈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于1988年经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辟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首批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01年12月,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 管理机构合并。2009年11月,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管理机 构分设。区域管辖范围在南岗集中区三个国家级孵化器与规划面积12.2平方公里的迎宾路集中区基础上,增加了创新 城园区,成为跨越哈尔滨市3个行政区的大型开发区。 截至2009年底,哈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9家, 其中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324家,软件及其他非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95家。2009年,哈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21亿

元、工业增加值196亿元、高新技术产值782亿元、上缴税费33.7亿元、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8.0%、20.3%、19.0%、16.4%、12.6%。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2009年56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开展的国家高新区评价工作,哈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为第三十九名,其中,产业化与规模经济能力为第十六名,国际化与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为第二十八名。 哈高新区以创新城为主要承载,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高端研发、产业、服务项目,着力建设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创新成果多、产业转化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基地,成为服务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区域性研发中心;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承载与发展能力,努力把创新城打造成牵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通过发展金融、商贸、教育、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构建适宜人文、生态、服务的城产融合经济。 (二)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及园区布局 创新城规划面积为137.2平方公里。东以哈尔滨四环路为界(东南角小部分在四环路以东),西至肇东市界,北至滨州铁路,南部以王万铁路为界分为两段,王万铁路以东以松花江北岸堤防为界,以西以万成村、薛家堡村村界为界。

新加波韦壹科技城

《决策研究》2009年第6期(总第323期) 文章:知识经济概述 ——“知识城”背景研究系列之二 周成就 【内容摘要】 本文是在整理国内有关知识经济著作和资料的基础上对知识经济的简要介绍。文章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介绍了OECD(经济合作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文章还分析了知识经济在各国的实践以及相关测评体系,重点介绍了新加坡发展知识经济、特别是新加坡纬壹科学城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纬壹科学城中启奥城生物城(重点发展生物产业)、媒体城(重点发展数字多媒体产业)的基本情况。

知识经济概述 一、什么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一)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过程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F-Machlup)提出了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包括教育、研究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等。研究发现,美国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是GDP增长率的2倍,29%来自知识产业。 70-80年代对于未来经济的探讨: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时代、后工业经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980)、知识价值社会、高新技术经济、信息社会(托夫勒-权力转移,提出随着西方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主宰力量将金钱转向知识)。 1985年,美国政府授权Calgary大学成立“知识科学研究所”(KSI),把知识作为体系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知识对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过程与转化机制。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 1996年,经合组织(OECD)出版《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书,第一次提出了划分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