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4886A】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专利】

【CN109804886A】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专利】
【CN109804886A】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60132.0

(22)申请日 2019.04.02

(71)申请人 江西师范大学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72)发明人 李林 翟佳豪 陈文洪 刘小昌 

廖海荣 曾志高 荆晓玲 王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代理人 陈强

(51)Int.Cl.

A01G 22/60(2018.01)

A01G 22/20(2018.01)

A01B 79/02(2006.01)

B09C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

污染土壤的方法,修复步骤包括:(1)春季在被镉

污染的农田土壤中间作孔雀草幼苗和玉米幼苗,

定期施肥、浇灌;(2)配置修复促进液,每次施肥

后1~2天对孔雀草根部浇灌所述修复促进液;

(3)孔雀草和玉米成熟后分别进行收割;所述修

复促进液为对羟基苯甲酸、甘氨酸、硝酸钾和葡

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的水溶液。本发明通过孔

雀草和玉米的间作,同时利用本发明配置的修复

促进液进行孔雀草浇灌处理,使得孔雀草内Cd含

量显著地高于单作孔雀草或未浇灌修复促进液

的间作情况,玉米粒的含量低于单作时玉米粒的

Cd含量。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09804886 A 2019.05.28

C N 109804886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04886 A

1.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步骤包括:

(1) 春季在被镉污染的农田土壤中间作孔雀草幼苗和玉米幼苗,定期施肥、浇灌;

(2) 配置修复促进液,每次施肥后1~2天对孔雀草根部浇灌所述修复促进液;

(3) 孔雀草和玉米成熟后分别进行收割;

所述修复促进液为对羟基苯甲酸、甘氨酸、硝酸钾和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的水溶液,所述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

A. 取葡萄籽磨成粉末状,再取中药大黄的根部切碎,将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浸泡在去离子水中20h以上,保持去离子水的温度为50~60℃,浸泡完成后固液分离收集液相,获得固相渣和溶液A;

B. 将所述固相渣再次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加热煮沸去离子水3~5h,加热过程中冷凝回流,加热完成后自然冷却,过滤,收集液相获得溶液B;

C. 将所述溶液A和溶液B充分混合,减压浓缩至原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物质量的10~20倍,即为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促进液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对羟基苯甲酸0.1~0.3份、甘氨酸5~12份、硝酸钾10~14份、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60~90份、水100~2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质量比为:

葡萄籽粉末:大黄碎丁=2:1~1:3;

所述去离子水的质量为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物质量的15~2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去离子水的质量为所述固相渣质量的15~2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镉污染的农田土壤中间作孔雀草幼苗和玉米幼苗之前,先对被镉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预浇灌处理,所述预浇灌处理液为富里酸水溶液,将所述富里酸水溶液对农田土壤进行浇灌,然后将土壤翻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里酸水溶液中,富里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17%,富里酸水溶液的浇灌量为10~20L/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雀草和玉米的间作为一行孔雀草一行玉米的互相穿插,同行种植株距为10~20cm,行间间距为40~50cm,在玉米生长穗期对孔雀草和玉米追施两次氮磷钾复合肥,第一次施肥量为15~40公斤/亩,第二次施肥量为8~20公斤/亩,两次施肥间隔时间≥5天,土壤持水率控制在40%~6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促进液一次的浇灌量为100~300mL/株。

2

土壤修复上市公司一览

土壤修复上市公司一览 1.永清环保——目前上市企业中土壤修复业务发展最先的企业 永清环保(300187)是目前A 股中仅有的拥有土壤修复成功工程经验的环保企业,如果未来国家快速启动土壤修复工程,公司有望在湖南继续攻城拔寨,扩大区域领先优势。永清环保地处于我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湖南拥有大量的矿产采选业和成熟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 目前湖南,尤其是湘江流域大量河流和土壤都收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针对于此,2011 年3 月国务院也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方案》将在湘江流域启动927 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达 595 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将完成856 个治理项目,投资505 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和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 年减少50%。 公司积极于湘江流域开拓土壤修复业务,并于2011 年成功完成了浏阳湘和化工厂镉污染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2012 年1 月,公司再接再厉,成功获取了永兴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修复技术示范项目订单。 根据公司2012 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土壤修复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11 年的5.81%上升到了28.95%,未来有望进一步成长为公司的明星业务增长点。 2. 桑德环境 桑德环境(000826)下属环境修复事业部是一家专业从事尾矿砂治理及矿区生态修复、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场地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等业务的部门。 该部门拥有专业的市场开拓及技术研发队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成套设备,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施工能力和技术应用经验。桑德修复以桑德环境为依托,和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环境修复公司合作,共同实施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化学品污染场地修复、矿山生态治理、河道底泥治理等项目。 3. 东江环保 2012 年6 月14 日,东江环保(002672)公告董事会通过了《成立东江同和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议案。东江环保将与同和环保再生事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广东省深圳市组建合资公司东江同和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准)。公司出资人民币500 万元,持有东江同和50%股权,同和环保以相当于人民币500 万元的美元出资,持有东江同和50%股权。 4. 维尔利 2011 年10 月维尔利(300190)与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签订了土壤修复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开拓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维尔利组建了土壤修复研发团队,并投入3,000 万研发经费,并已建土壤修复规划为公司两大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玉米红薯间作技术要点

玉米红薯间作技术要点 [摘要]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为了有效光、热、肥、水等资源,减少病虫害,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农业技术人员连续多年开展了玉米-红薯间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实践证明,玉米红薯间作模式综合效益高于单作,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工资源得以优化,可以有效改善两者的争夺空间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玉米红薯;间作技术;效益分析 1种植模式: 实行宽窄行、东西向栽植:为保证间种作物不争肥、不遮光,需实行宽窄行、东西向栽植。玉米宽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5厘米,密度3000株/亩左右。在玉米宽行中间起垄,垄宽70厘米,垄上栽2行红薯,三角形栽植,株距30厘米,密度2500株/亩左右。 2品种选择: 玉米选用半紧凑型大穗型品种为主,如蠡玉16、中科4号、喜玉12等,红薯选用短蔓高产型品种,如商薯19、徐薯18、豫薯13等。 3整地施肥: 耕深20—30cm,整地要求细碎,平整,沟渠畅通。玉米红薯间作模式施肥应有别于单作玉米或红薯,玉米氮肥需要最多,红薯需要钾肥最多,过多的氮肥对红薯生长不利,因此在整地时底施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全部做底肥,需亩施优质农家肥(沤肥、堆肥)15000kg,亩施复合肥(N:P:K=15:15:15)40kg。在红薯扶垄时,亩施15公斤钾肥(禁用氯化钾)集中施于垄底翻耕于垄内作包心肥。 4种植时间 一般在土壤10cm地温为16℃以上时适宜种植,种植以4月下旬为宜,应先栽植红薯后再点播玉米,以避免栽植红薯时伤害玉米。 5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以施肥和病虫防治为主,一是早施壮秆肥。即在5叶期每亩用尿素10kg或碳铵25kg,穴施并覆土盖肥。二是重施穗肥。即大喇叭口期时,开沟或穴施尿素每亩20kg或碳铵50kg,并随即覆土盖肥。三是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玉米螟,防治方法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选用 1.5%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1: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2g,或选用3%辛硫磷颗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课程论文 摘要针对2014年4月环境环保部公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撰写我国最严重的耕地污染中主要污染物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迫在眉睫的主要污染物为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1]。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已成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2]。由于我国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在农田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物镉、镍、砷、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超标最严重,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本文重点阐述针对这5种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土壤的活性有机胶体,比表面大、带电荷和代谢活动旺盛,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微生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促进有毒、有害物质解毒或降低毒性,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3]。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 (如生物积累、吸附作用)、生物转化(如生物氧化还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生物固定(如与S2-的共沉淀)、生物滤除(如细菌的淋滤作用)等作用方式。 1.1镉污染 将具有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天然蛋白或人工合成肽展示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可以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Kuro da等[4]改造了微生物表面蛋白使得当酵母金属硫蛋白( YMT )串联体在酵母表面展示表达后,4 聚体对重金属吸附能力提高5.9 倍, 8 聚

【CN109804886A】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60132.0 (22)申请日 2019.04.02 (71)申请人 江西师范大学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72)发明人 李林 翟佳豪 陈文洪 刘小昌  廖海荣 曾志高 荆晓玲 王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代理人 陈强 (51)Int.Cl. A01G 22/60(2018.01) A01G 22/20(2018.01) A01B 79/02(2006.01) B09C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 污染土壤的方法,修复步骤包括:(1)春季在被镉 污染的农田土壤中间作孔雀草幼苗和玉米幼苗, 定期施肥、浇灌;(2)配置修复促进液,每次施肥 后1~2天对孔雀草根部浇灌所述修复促进液; (3)孔雀草和玉米成熟后分别进行收割;所述修 复促进液为对羟基苯甲酸、甘氨酸、硝酸钾和葡 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的水溶液。本发明通过孔 雀草和玉米的间作,同时利用本发明配置的修复 促进液进行孔雀草浇灌处理,使得孔雀草内Cd含 量显著地高于单作孔雀草或未浇灌修复促进液 的间作情况,玉米粒的含量低于单作时玉米粒的 Cd含量。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09804886 A 2019.05.28 C N 109804886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04886 A 1.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步骤包括: (1) 春季在被镉污染的农田土壤中间作孔雀草幼苗和玉米幼苗,定期施肥、浇灌; (2) 配置修复促进液,每次施肥后1~2天对孔雀草根部浇灌所述修复促进液; (3) 孔雀草和玉米成熟后分别进行收割; 所述修复促进液为对羟基苯甲酸、甘氨酸、硝酸钾和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的水溶液,所述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 A. 取葡萄籽磨成粉末状,再取中药大黄的根部切碎,将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浸泡在去离子水中20h以上,保持去离子水的温度为50~60℃,浸泡完成后固液分离收集液相,获得固相渣和溶液A; B. 将所述固相渣再次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加热煮沸去离子水3~5h,加热过程中冷凝回流,加热完成后自然冷却,过滤,收集液相获得溶液B; C. 将所述溶液A和溶液B充分混合,减压浓缩至原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物质量的10~20倍,即为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促进液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对羟基苯甲酸0.1~0.3份、甘氨酸5~12份、硝酸钾10~14份、葡萄籽-大黄复合提取物60~90份、水100~2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质量比为: 葡萄籽粉末:大黄碎丁=2:1~1:3; 所述去离子水的质量为葡萄籽粉末和大黄碎丁混合物质量的15~2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去离子水的质量为所述固相渣质量的15~2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镉污染的农田土壤中间作孔雀草幼苗和玉米幼苗之前,先对被镉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预浇灌处理,所述预浇灌处理液为富里酸水溶液,将所述富里酸水溶液对农田土壤进行浇灌,然后将土壤翻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里酸水溶液中,富里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17%,富里酸水溶液的浇灌量为10~20L/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雀草和玉米的间作为一行孔雀草一行玉米的互相穿插,同行种植株距为10~20cm,行间间距为40~50cm,在玉米生长穗期对孔雀草和玉米追施两次氮磷钾复合肥,第一次施肥量为15~40公斤/亩,第二次施肥量为8~20公斤/亩,两次施肥间隔时间≥5天,土壤持水率控制在40%~6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孔雀草-玉米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促进液一次的浇灌量为100~300mL/株。 2

镉污染土壤修复

《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_易泽夫》 简单描述了镉污染对粮食安全、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包括农业生态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在内的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概念、优势及制约因素;着重阐明了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为镉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和基础。 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使得目前尚无一种真正稳定高效的修复技术能满足现实生产的需求;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能较快实现土壤中镉含量的降低,但其仅改变了土壤中镉的存在形式而没有将其彻底清除,往往还存在成本昂贵、工程量巨大、二次环境污染的问题;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修复技术相比于其他修复方式具有经济、方便、不改变土壤固有理化性质的特点,但其修复速度慢、见效时间长、对土壤环境要求高的问题限制了其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利用植物修复被镉污染的环境,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有良好的综合生态效益,尤其适合大面积推广。寻求更多的镉污染超积累植物资源,研究镉超积累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克服镉污染超积累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缺陷,从而彻底实现镉污染土壤修复的高效、稳定、绿色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_周建斌》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微孔为主的棉秆炭能够通过吸附或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在轻度镉污染时,棉秆炭处理土壤对镉的吸附速率较快,随着镉污染程度的增加,吸附速率逐渐减慢,吸附量逐渐增加。棉秆炭能够明显降低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可食部和根部的镉积累量,可食部镉质量分数降低49.43%~68.29 %,根部降低64.14%~77.66 %,说明棉秆炭具有修复土壤镉污染,降低蔬菜镉含量的作用,可提高蔬菜品质。

GBT17141-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索立德环保服务 方法验证报告 项目名称:铅镉 方法名称: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编写人及日期:_______________ 校核人及日期: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及日期:_______________

1.目的 采用《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对土壤里面的铅、镉的测试进行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估。本实验室现有条件与标准方法的规定一致,并按照该方法做基础实验,验证本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开展该检测项目的适用性。 2.方法原理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的方法,使铅、镉溶解于试液,然后将试液注入到石墨炉中。经过预先设定的干燥、灰化、原子化等升温程序使共存基体成分蒸发除去,同时在原子化阶段的高温下铅镉化合物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并对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铅283.3nm 镉228.8nm)产生选择性吸收,在选择在最佳条件下,通过背景扣除,测定铅镉的吸光度。3.试剂和材料的验证 3.1试剂的验证 3.2标准物质的验证 3.3材料的验证 无 4.仪器和设备的验证 4.1仪器的验证

设备的验证 4.2 6.样品的验证 6.1 采样方法:HJ/T 166-2004。 6.2 样品运输和保存:用塑料袋采集样品,常温下保存。 6.3 样品制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500g)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100g,缩分至 100g,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除去土样中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用木棒研压,通过2mm 尼龙筛,混匀。用玛瑙研钵将筛过的土样研磨至全部通过100目尼龙筛,混匀后备用。 6.3.1消解 准确称取0.1~0.3g(精确至0.0002 g)试样于50 mL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水润湿后加入 5mL盐酸,于通风橱的电热板上低温加热,使样品初步分解,待蒸发至约剩2-3 mL左右时,取下稍冷,然后加入5 mL硝酸、4mL氢氟酸、2mL高氯酸,加盖后于电热板上中温加热1 h左右,然后开盖,电热板温度控制在150 ℃,继续加热除硅,为了达到良好的飞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当加热至冒浓厚高氯酸白烟时,加盖,使黑色有机碳化物分解。待坩埚壁上的黑色

土壤污染修复总结

土壤污染修复第一章土壤及其基本性质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具有不断地、同时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2. 土壤环境:是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环境。 3.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4.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过量施用化肥; 农药; 重金属元素; 污水灌溉; 酸沉降; 固体废物; 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 5土壤污染的特点 ①隐蔽性和潜伏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 ③.不可逆性和长期性④难治理性和后果严重性. 6.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7.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甚至消失的过程 8.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至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单位环境中,土壤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量为土壤环境

容量) 9.土壤污染的量度指标 ①土壤背景值;②植物中污染物质的含量;③生物指标 10.土壤环境污染物分类: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按照污染物污染途径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第二章土壤重金属污染专题 1.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五毒元素) 2.影响生物迁移的因素 a.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总量和赋存形态 b.土壤环境状况 c.不同植物种类 d.伴随离子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形态多变 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剧毒 5.迁移转化形式多样 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7.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8.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 9.生物对重金属摄取具有累积性 10.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具有积累性 4影响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因素: ①土壤Eh: 当水田灌满水时,Eh下降,导致土壤环境中的S以S2-形式存在,从而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 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种,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 1、间作套种的作物,植株应能高矮搭配,这样才有利于通风透光,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如玉米与大豆或绿豆的间作。 2、间作套种的作物,对病虫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如大蒜套种玉米,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 3、间作套种的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即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如小麦和豆科绿肥作物的间作。 4、间作套种,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这样可避免互相挡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如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5、间作套种的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地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劳力紧张,又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如玉米间作红薯,主作物玉米先收,副作物红薯后收。 6、间作套种的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株形枝叶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间套作,可形成通风透光的复合群体,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益的目的。如玉米和红薯的间作。 7、间作套种的作物,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也就是要利于双方发育生长、互利共生或有利于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长。例如玉米套种大豆,大豆的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大豆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 8、间作套种,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搭配,这样可充分发挥水肥作用,增强作物抗灾能力,有利于减轻旱涝灾害。如玉米、高梁套种红薯,玉米、高梁耐旱,红薯耐阴。

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_宋波

第46卷第4期土壤通报Vol . 46 , No . 4 2015 年 8 月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ug . , 2015 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 宋波1,2,曾炜铨 1 (1.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 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镉是生物非必需具生物毒性元素,有机质作为修复镉污染土壤的重要改良剂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有机质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对镉的吸附-解析、络合作用、生物有效性作用影响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主要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作用机制,探讨了有机质的适用条件、影响因子,分析了工程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有机质;镉;修复;吸附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4- 3945(2015)01- 1018- 07 宋波,曾炜铨.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5,46(4):1018- 1024SONG Bo, ZENG Wei- quan. Effects of Organic Matter on the Remediation of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A Review[J].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5, 46(4): 1018- 1024 在1980年中国农业环境报告中,我国镉污染农田面积达到9333 hm2,超过10000 hm2土壤中镉含量范围为 1 ~ 10 mg kg- 1,远远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二级质量标准限定值0.3 mg kg- 1[1, 2]。镉是一种有毒痕量元素[3],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OEPA)优先污染物名单排名中分别列为首位、第六位[4, 5]。镉在土壤中蓄积性强、迁移能力强[6],能影响深层土壤。土壤镉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业冶炼、工业废水及废弃物排放、含镉电镀材料与颜料的生产和使用。土壤镉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7]:(1)食物摄入;(2)皮 肤接触;(3)吸入大气中含镉颗粒,而土壤镉主要通过食物摄入威胁人体健康[8]。镉在人体中的半衰期长达20~40 年,可引发“骨痛病”和肾损害等症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建议正常成人每天摄镉量为59 ~ 71μg[9]。可见土壤镉污染问题极为严重,一旦土壤出现累积镉趋势,势必影响土壤微生物新陈代谢机制[10],毒害农作物的生长,潜在威胁人体健康。随着城乡居民对生活健康质量安全性问题的理解 日益增强,对土壤质量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因此,如何修复镉污染土壤及其影响因子等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11~1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置是一项耗资巨大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土壤改良剂主要包括有机类、无机类等材料[14~16],其中,因有机质与土壤镉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对镉的亲电性较强[17, 18],能够定量地测定土壤镉含量,又对镉污染土壤修复影响效果最佳及经济高效等优点而备受广泛关注与应用。目前能够系统介绍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的影响机理及其适用条件、影响因子的文献较少,鉴于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整理、工作经验等途径系统地概述了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的影响机理、影响因子,评述了有机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分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主要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腐殖质、生物碳、可溶性碳和可氧化碳等。不同有 机质来源类型对镉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存在差异,按其来源可分为外源有机质与内源有机质两类:外源有机质主要指通过施肥、堆肥等方式获取的含有较多有机质的有机物料(如猪、鸡粪等粪便或稻草等植物残体);内源有机质主要是来自于土壤里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或动植物残体的腐化分泌物等,主要分泌产物为胡敏酸、胡敏素等。不同来源的有机质对镉的吸附- 解析等作用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分别以表1中罗列的有机质来源作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 等数据库检索出国内外具有影响镉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有机质及其应用方面的文献,大多数含有机质的材料都能显著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镉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和可迁移性,而污泥、水稻等秸秆等含有机质材料可能是由于其对土壤镉的络合作用,促进了土 收稿日期:2014- 12- 14;修订日期:2015- 2- 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56)、广西“八桂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3GXNSFEA053002)资助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演示教学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 修复技术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更新时间:09-8-27 12:51 内容提供: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所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石油主要是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还含有少量的O、N、S等元素,其中的芳香类物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于这些设施附近的地面;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都发生吸附/解吸作用,从而影响着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降解和光降解。 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同时石油、天然气本身就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一旦发生井喷或泄漏,将对生活在油气田附近的人和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如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造成将近400人死亡,大面积土壤被污染)。石油管道的泄漏也会严重破坏生态,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估算,如果阿拉斯加陆地石油管道发生泄漏,至少会形成半英里宽、30英里长的污染带,由于石油会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改变土壤成分,改变

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石油化工总体上来说,可分为炼油工艺、乙烯工艺及化纤工艺三部分。 炼油工艺是龙头,以石油炼制为主题,生产燃油及化工原料。主要包括常减压蒸馏、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裂化、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气体分馏、连续重整—芳烃联合、制氢、PSA、MTBE、丁烯-1、延迟焦化等装置。 乙烯工艺为中间原料生产链,生产各类石化原料及产品。主要包括乙烯裂解、汽油加气、芳烃抽提、丁二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丙烯酸及脂、丁辛醇、聚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苯乙烯、丙烯腈、丁苯橡胶、顺丁橡胶、ABS树脂等装置。 化纤工艺主要以石油化工原料为主来生产化纤产品。主要包括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酯、环已烷、醇酮、己二酸、尼龙66等装置。 以上石油化学工业的污染物除常规的COD、BOD5、SS外,还有其本身的特征污染物,包括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氢化物、苯、NH3-N等。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甲醛、苯、甲苯、丙烯腈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石油及其产品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石油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现了很多的石油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措施、政策。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土壤修复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及任务,并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普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强调:做

土壤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DTPA浸提法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土壤、沉积物有效态铅(Pb)、镉(Cd)的测定。 2.测试原理 用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提取剂浸提出土壤中铅和镉。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机分析。 3.仪器设备 天平(精确至)。 水浴恒温振荡器。 离心管:100mL聚乙烯离心管、50mLPP消解管。 瓶口移液器:符合《JJG 646-2006 移液器检定规程》计量性能要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等同仪器。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玻璃容器需符合国家A级标准。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当天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等同纯度的水。 一级水,文中所说水均指一级水。 )= g/mL,优级纯。 硝酸:ρ(HNO 3 盐酸:ρ(HCl)= g/mL,优级纯。 硝酸溶液(体积分数为3%):用硝酸()配制。 盐酸溶液(6mol/L):用盐酸()配制。 镉标准储备液,为国家有证标准物质。 铬标准储备液,为国家有证标准物质。 铅标准中间液:精确吸取 1000mg/L的标准储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用一级水定容至50mL,混匀,置于4℃冰箱保存。此溶液铅浓度为100mg/L。保存期限2年。 镉标准中间液:精确吸取 100mg/L的标准储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用一级水定容至50mL,混匀,置于4℃冰箱保存。此溶液镉浓度为10mg/L。保存期限1年。 DTPA浸提剂(L TEL(三乙醇胺)LCaCl ):称取溶于()TEA和少量水中,再将 2

氯化钙(CaCl )溶于水中,加水约900mL,用6mol/L盐酸()调节pH至±(每 2 升提取剂需加6mol/L盐酸溶液约)pH值需严格控制,最后用水定容至1L,贮存于塑料瓶中。 5.分析测试 前处理 称取±过20目筛的样品于100mL聚乙烯离心管中,加入25mL pH=±的DTPA 浸提液(注意质控样品(K-111)根据证书加入, 在25±2℃(温度需严格控制)180r/min的水平振荡器上振荡两小时。取下干过滤(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5mL,剩下的全部过滤至50mLPP消解管中。 校准曲线 用铅的中间液浓度,配制铅的工作曲线浓度为 mg/L, mg/L,L, mg/L, mg/L 和L。 用镉的中间液浓度,配制镉的工作曲线浓度为 mg/L, mg/L,L, mg/L, mg/L 和L。 仪器参考条件 表1 日立Za-3000工作条件 注1:除表中参数外,其他参数如无意外,不需要进行调整。 注2:该仪器需要手动进行燃烧器高度的调整。 上机测定 上机前,将仪器预热半个小时以上,仪器调节最佳工作条件,测定标准系列各点吸光值(校准曲线是减去标准空白后吸光值对浓度绘制的校准曲线),然后依次测定样品的空白、试样的吸光值。 6.数据处理 土壤样品有效态镉、铅含量以质量浓度计,数值以毫克每千克(mg/kg)表示,按下式计算: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

技术方案 投标人:(盖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月日

目录 一、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 (5) 1、项目概况 (5) 1.1 项目背景 (5) 1.2 前期情况回顾 (6) 1.3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8) 1.4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 (9) 1.5现场目前情况 (9) 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11) 2.1修复目标值的选择 (11) 2.2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 (12) 2.3修复技术介绍 (14) 3、现场施工方案 (24) 3.1污染范围界定与场地测量 (24) 3.2临时设施建设方案 (26) 3.3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29) 3.4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33) 4、现场废水处置方案 (42) 4.1现场洗车废水处置方案 (42) 4.2原有废水池处置方案 (46)

4.3渗滤液收集池废水处置方案 (48) 5、建筑污染解毒方案 (49) 5.1建筑物解毒区域及工程量 (49) 5.2建筑物解毒流程 (49) 6、危险废物处置方案 (52) 6.1 场内危险废物及工程量 (52) 6.2 危险废物的处置流程 (52) 6.3 危险废物处置流程及处置单位 (54) 7、污染土壤处置及场地修复方案 (55) 7.1污染土壤处置接收场介绍 (55) 7.2污染土壤修复前的处理 (56) 7.3污染土壤处置工艺流程 (57) 7.4场地修复方案 (58) 8、工程组织及工程安排 (61) 8.1项目工程组织 (61) 8.2工程进度安排 (62) 8.3 主要机械及施工材料准备 (63) 8.4规章制度 (64) 8.5 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 (64) 8.6劳动、安全、卫生防护 (65) 9、合理化建议 (68) 10、施工防控措施 (69)

昭阳区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对比试验

昭阳区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对比试验 作者:聂秀竹黄平王开金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2期 聂秀竹,黄平,王开金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昭阳 657000) 摘要:马铃薯间作玉米(在马铃薯播种的同时间作大春作物玉米),利用高秆与矮秆、深根与浅根相结合的原理,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说明,间作种植以2 ∶ 2 模式复合 单产量最高,以4 ∶ 2 模式复合产值最高。 关键词:马铃薯间作玉米;栽培模式;不同农艺性状;对比试验 2017 年在昭阳区靖安镇洪家营三社以750.5 ㎡区域开展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试验。目的为了在传统马铃薯玉米2 套2 的模式上,摸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种植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会-2,玉米品种为云瑞8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昭阳区靖安镇洪家营三社,海拔1868 m,土地无坡度,土壤类型为黄壤土类。 1.3 试验方法 1.3.1 田间设计 试验设置3 个处理(行数比)为马铃薯|| 玉米= 4||2(4 ∶ 2);马铃薯|| 玉米= 4||4(4 ∶ 4);对照为当地主要栽培模式,马铃薯|| 玉米= 2||2(2 ∶ 2)。试验地(含埂)总长39.5 m,总宽19 m,总面积750.5 ㎡。 1.3.2 田间布置 马铃薯|| 玉米= 2||2 小区长10 m(处理2 m 一复带,5 个条带)宽18 m,面积180 ㎡。 2 m 一个复合条带,马铃薯株距35 cm,小行距40 cm,每亩1904 塘;玉米株距2 3 ㎝,小行 距40 ㎝,每亩2898 株。每亩马铃薯加玉米总塘、株数为4802。马铃薯|| 玉米= 4||4 小区 长16 m(处理4 m 一复带,4 个条带)宽18 m,面积288 ㎡。4 m 一个复合条带,每个复合 带种2 个双行马铃薯,2 个双行玉米。 马铃薯株距35 cm,小行距40 cm,每亩1904 塘;玉米小行距40 cm,株距23 ㎝,每个 双行间距60cm,单株定向密植,每亩2898 株。每亩马铃薯加玉米总塘、株数为4802。马铃薯 || 玉米= 4||2 小区长12 m(处理3 m 一复带,4 个条带)宽18 m,面积216 ㎡。3 m 一个复合条带,每个复合带种 2 个双行马铃薯,一个双行玉米。马铃薯株距35 cm,每亩2539 塘;

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方法.

二、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概述 (1)土壤污染的概念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对人类及动、植物有害的化学物质经人类活动进入土壤,其积累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2)土壤污染的过程 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出于动态平衡状态。 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包括施入土壤的肥料、农药),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或者土壤生态发声明显变异,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土壤酶活性的减小;同时,由于突然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从而引起大气、水体和生物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土壤污染有三大特点: ①隐蔽性和潜伏性 它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往往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即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危害,人们往往身受其害而不知所害,不像大气、水体污染一杯人直接觉察。 ②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破坏就极难恢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降解时间。 ③后果的严重性 然而土壤对污染物并非时被动的接受过程,它也有净化功能 2.土壤的自净作用

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熊愈辉(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综述近年来土壤镉污染及植物修复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壤镉的背景值、污染物的来源和我国农业土壤镉污染现况,阐述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机理、种质资源及调控措施。 关键词镉;土壤污染;重金属;植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X1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22-06876-03 R e se a rch A dv an c e in So il Ph y to rem e d ia tion Po llu ted b y Ca dm ium X I ONG Yu-h u i(S ch oo l o f L ife S cien ce,H u zh ou T e ach e rs C o llege,H u zh ou,Z h e jian g313000) A b s tra c t R e se arch advan ce in cadm i umpo llu ted so il an d ph y to rem ed ia tion w as sum m a r ized in recen t yea rs.T h e cadm iumback g rou nd va l u e s an d con-tam in a tive sou rce as w e ll as cu r ren t s itu a tion o f cadm iumpo llu tion o f fa rm i n g so il in C h in a w e re an a lyzed.F u r th e rm o re,th e m ech an ism,p lan t resou rce s an d regu la tive m ea su re s fo r ph y to rem ed ia tion o f cadm i umpo llu ted so il w e re e l u c i da ted. K e y w o rd s C adm ium;S o il po llu tion;H eav y m e ta l;P h y torem ed ia tion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世界面临的粮食、资源和环境等问题都与土壤密切有关。自20世纪20年代起,随着电解工业的发展,镉(C d)产量明显增加,由C d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现了“骨痛病”,人们开始认识到土壤中的C d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人体,进而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从此,有关土壤C d污染的成因、危害与治理等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笔者就近年来有关土壤C d污染及植物修复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要总结和评述。 1土壤Cd污染 1.1 土壤Cd的背景值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是指土壤在未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土壤中某元素的含量。C d是一种稀有分散金属,土壤C d的背景值取决于成土的母质,它在地壳中各类岩石的平均含量约为0.1~0.2 m g/k g。其中,火成岩含C d范围为0.001~1.8m g/k g,变质岩为0.04~0.1m g/k g,沉积岩为0.3~11.0m g/kg。全世界土壤C d含量范围为0.01~ 2.00m g/kg,中值为0.35m g/k g[1]。我国土壤类型众多,全国41个土类C d背景值差异明显,C d含量变化范围在0.017~0.332m g/k g。其中石灰土C d背景值最高,达到0.332m g/kg;绿洲土、水稻土和高山漠土C d背景值次之;再次是灰褐土和黑垆土等,其背景值均大于0.100 m g/k g。C d背景值较低的土类主要是栗钙土、灰色森林土、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均在0.060m g/k g以下,其他各土壤类型C d的背景值接近于全国土壤C d背景的平均值,为0.070~0.080m g/k g[2]。此外,我国各区域间土壤C d的背景值呈现了一定的区域分异的规律性: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3]。从行政区域来看,土壤中C d 背景值以贵州省最高,为0.332m g/kg[4];而浙江、江苏、内蒙古、福建和广东等省区土壤C d背景值较低,均在0.060m g/k g 以下。虽然各地区C d背景值有较大差异,但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自然存在的C d不至于对人类造成危害,造成危害的土壤C d大都是人为因素引入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77035)。 作者简介熊愈辉(1965-),男,安徽芜湖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学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7-04-121.2土壤C d污染的来源作为土壤污染物的外源C d主要来源于采矿、冶炼、电镀、化工、废物焚化处理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含C d化肥、农药和杀虫剂等。其中,6%来自C d生产工业,57%来自以C d为原料的工业,37%来自其他行业。人类活动每年向土壤中排放C d2.132万t,其中,来自农业和动物废物0.22万t、木材生产废物0.11万t、城市垃圾0.42万t、城市污水和有机废物0.018万t、金属制造产生的废水0.004万t、矿物灰0.72万t、肥料和杀虫剂0.02万t、工厂废弃物0.12万t、大气沉降物0.5万t[5]。 1.3农业土壤Cd污染现况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土壤C d污染呈加重的态势,尤其是农业土壤C d污染状况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国农田C d污染面积1980年为9333 hm2,1989年为13333hm2,在各类C d污染农田中有5%~10%的面积严重减产[6]。2001年农业部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重点污染区548万hm2农田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污染区大田类产品中污染物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总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是土壤与农产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0%,而C d污染农产品超标面积达27.86万hm2[7]。有些地区的C d超标现象相当严重,如沈阳市张士灌区因污水灌溉使2533hm2农田遭受C d污染(土壤C d含量≥1.0m g/kg),其中严重污染面积(所产稻米的C d含量≥1.0m g/k g)占13%。此外,陕西、河北、湖南、浙江、江西、广东等部分地区农田土壤C d污染情况均比较严重,有此地区土壤C d含量超过200m g/k g,所产稻米、小麦的C d含量在1.0m g/kg以上[8-14]。我国农田C d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及污水灌溉。除沈阳张士灌区外,江西大余因污灌而造成的C d污染面积高达5500hm2,其中严重污染面积占12%。由于污灌导致土壤中的作物受C d污染的地区还有:上海的川沙灌区、广东的广州和韶关地区、广西的阳朔、湖南的衡阳等。除污灌外,导致我国农业土壤C d污染的途径还有施用污泥等固体垃圾、磷肥等农用化学品以及大气沉降物等。从这些研究报告来看,我国农田土壤C d污染不仅面积大,而且污染程度较重,部分污染区的农产品C 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几倍以上。说明土壤C d污染已经危及到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任务已刻不容缓。 安徽农业科学,Jou rn a l o f A n h u i A g ri.S ci.2007,35(22):6876-6878责任编辑庆瑢责任校对俞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