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需要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都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成人在解决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参与思维活动,如进行科学实验时,既需要高度的科学概括,又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还需要在动手操作中探索问题症结所在。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例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

2.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例如,根据“凡绿色植物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学家、理论家运用理论思维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师利用理论思维传授科学理论,学生运用理论思维学习理性知识。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例如,医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作出疾病的诊断;公安人员根据作案现场情况,迅速对案情作出判断;学生在解题中未经逐步分析,就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猜想等的思维。 [page]

2.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工程建设中把多种实施方案经过筛选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等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案的提出等的思维。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智力活动不可缺少的思维,都带有创造的成分,而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学生按例题的思路去解决练习题和作业题,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等。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技术革新、科学的发明创造、教学改革等所用到的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等。

解题思维分类

解题思路汇总 按照解题思路来分: 万能解题思路为主: 第一步:扫读题并建情景; 第二步:找关键词; 第三步:逐句分析,根据已知找隐含, 第四步:解题。 万能解题法是解题主线,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一些辅助方法从而能够快速解答题目。辅助解题方法有:圆饼图法、直方图法、列方程法、建立知识网络结构法。 所有的解题思路有一个共同的重点:建立情景。单纯的解题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技巧才是学习的关键。建立情景就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解题状态,找出适合的解题方法并快速解题。 下面以实际题例具体分析。 一、圆饼图法和直方图法 圆饼图法和直方图法主要用于解决比例、百分数、分率类型的题目。大多情况下两种方法可以通用。圆饼图更多用于整体不变即单位1固定的情况;直方图法则多用于题目中做多种情况分析或者整体中的多个部分对比等情况。 直方图法的应用范围要比圆饼图更加广泛,圆饼图法适用的题目都适用于直方图,但是适用于直方图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圆饼图。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圆饼图只能用于整体不变内部变,而直方图还可用于整体变及部分比较等更广泛的题型。此类方法的重点是:正确作图。 第一步:扫读题并建情景; 第二步:找关键词; 第三步:逐句分析,根据已知找隐含,并作出相应图示(圆饼图或者直方图)第四步:解题。 其中作图需注意: ①在图中标出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 ②将分量标在图上、分率标在图外; ③适当使用实虚线等辅助手段对题目中的相应变化加以区分。 下面根据题目具体分析。 例.水果店第一天卖出苹果20千克,第二天卖出苹果总质量的四分之一,第三天卖出前两天总和的50%,这时还剩5千克没有卖。水果店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析: 第一步:扫读题并建情景(做到心中明了题目所讲问题):此题讲述的是水果店三天内卖苹果的问题; 第二步:找关键词(此步的作用是简化题目,找出重点):因为在三天的时

张志勇老师普通心理学讲义第9章意识

第9章意识01. 意识,指对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主观觉察。它有两种功能:监视自我和环境,控制思维和行为。觉察,指一旦注意,就能在一定时间内进入意识的所有当前的思想、情感和知觉。注意,是意识聚焦的过程,以对那些要求深入加工的有限体验更加敏感。注意分配,指两个或更多的刺激或任务同时被注意到。02. 心理学家用经验取样法、寻呼提醒法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意识流。日常意识流中的一个主要成分是白日梦。白日梦,指注意从外在的刺激转向内在的思想或想象的场景。国外研究表明,所有人都做白日梦,大学生平常约有一般时间在做白日梦。03. Freud区分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过程。前意识心理过程不在当前的意识中,但在需要时能够进入意识。很多无意识心理过程是无法进入意识的,因为它们受到压抑,否则一旦被意识就会引起焦虑、害怕。研究表明,在阈限下呈现刺激,会影响意识的内容,但在改变人的动机行为方面影响力甚小。04. 信息加工理论将意识区分为无意识(程序性)和前意识(阈限下)认知过程。研究表明,大量平行但意识觉察不到的认知过程。05. 中脑结构在调节觉醒和唤起状态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额叶与注意指向关系密切,但是,同多数心理功能一样,意识分布于很多神经通路。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盲视或Prosopagnosia这类意识障碍。06. 睡眠/觉醒周期被称为生物节律,是按照日常光照和黑暗周期而变的生物过程。测量脑电波,发现睡眠过程有一系列循环的阶段(按脑电波特性可分为五个阶段)。多数梦出现于REM(因此阶段眼球出现震颤运动而得名)睡眠阶段。一般人平均一夜做梦4-6个,但醒来能记住的多半是临醒前做的梦。如果干扰REM睡眠,第二天REM将出现反弹。07. Freud将梦区分为表现内容(故事情节)和潜在内容(背后的意义)。释梦,即根据表现内容推论解释潜在内容的意义。Freud认为,潜在内容永远是无意识的愿望;但多数当代心理动力派心理学家认为愿望、害怕和目前的关注点都能体现于梦中。认知理论学者认为,梦以一种具有自己的转换规则的独特语言表达思想。有些生理心理学家主张说,梦没有意义,梦是大脑皮层对中脑生成的随机神经冲动的解释。这三种对梦的解释不一定冲突。08. 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窒息性睡眠和嗜睡。09. 在各种意识变体中,平常的知觉、思维和情感方式都有所变化。意识的变体通常包括:静坐,宗教体验,催眠等。10. 静坐(沉思),指人将意识缩小到一个单纯的念头或者将意识扩张去注意那些平时处于觉察边缘的刺激。目前多研究超级静坐。据哈佛大学的研究,超级静坐在生理上能有效地降低氧气消耗、降低心率、降低血压等,在心理上有助于戒烟、戒酒、戒毒等,但在智力发展、人际关系方面无明显帮助。11. 宗教体验是人在自然或上帝面前的感受,如平和、内在的和谐、自我和世界的变化等。仪式化的宗教体验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心理现象。个体在其中解除了我和非我的界限。12. 催眠,其特点是彻底放松和易感性,是一种类似睡眠但不是睡眠的意识状态。诱导人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称为催眠术。催眠效果取决于受试者是否主动接受暗示。受试者接受暗示程度的高低,称为催眠易感性。一般人群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催眠。13. 在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将出现反应被动、注意窄化、回想往事、知觉扭曲、易受暗示、角色扮演、事后遗忘等现象。14. Hilgard提出"隐蔽的观察者"的概念,即受试者在催眠状态下并不因催眠师的暗示而完全失去自我。该研究表明,催眠后人的意识分离为两个层面:第一层是受暗示产生的,可能失实,事后能意识到;第二层是根据自己的感觉产生的,比较真实,但被第一层掩盖,不能口头表达出来。15. 精神药物,是作用于神经系统,改变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药物。长期使用精神药物会产生"药物依赖"和"心理依赖"。16. 精神药物分为三类: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抑制剂压抑、减缓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是酒精,其它的还有鸦片(含可待因和吗啡),海洛因(从鸦片中提取的),巴比妥酸盐。兴奋剂包括安啡他明(amphetamine)、可卡因、尼古丁和咖啡因,其作用是增强中枢

人类思维的分类

人类思维的分类 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按不同原则有多种不同分类。比如,按思维内容的抽象性可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按思维内容的智力性可划分为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按思维过程的目标指向可划分为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即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按思维过程意识的深浅可划分为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等等。以上各种分类原则皆有其合理性,对于研究思维心理的不同方面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思维不是一般的范畴,它是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经历几百万年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因此,如果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的高度来考虑思维分类,就只能有一个原则──认识论原则,要遵循人类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认识规律,也就是要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思维形式的划分问题。遗憾的是广大心理学界和哲学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几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抽象(逻辑)思维一种,形象思维和其他思维形式都是次要的,甚至根本否认形象思维的存在。例如,目前具有相当大影响并作为我国高校文科统编教材的“思维心理学”中,对思维心理学的任务是这样规定的:“它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人是怎样思维的?如果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那么思维心理学主要不是去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内容,也不是去研究正确的概念、判断应遵循哪些规律,而是重点研究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是怎样掌握它们的?人是如何做出判断的?如何进行推理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是把思维作为一种过程,研究它的发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显然,该书作者只是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仅指逻辑思维。事实上,在这本400多页专门讲授思维心理的教材中你看不到一句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还有一些心理学专著虽然也承认形象思维的存在,但是却极力贬低形象思维的作用。例如,“形象思维只能实现对各种具体、特殊事物此时此地情况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具体特殊的事物,不能超出对具体、特殊事物现在的认识,不能由个别特殊走向一般,不能由现在走向过去和未来,也不能由此达彼,最终无法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只是“概念思维的初级阶段”。这种观点虽然也承认有形象思维,但是实际上只把形象思维看成是逻辑思维的附庸,否认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仍可归入到第一种。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一种,但不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是视觉思维。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国际美学大师、艺术心理学的奠基人、哈佛大学著名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他认为:思维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概念或语言。“语言只不过是思维主要材料(表象)的辅助者,只有清晰的表象才能使思维更好地再现有关的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他还认为[,“对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的抽象把握,乃是知觉和一切初级认知活动的基础”,而在知觉中最为重要的又是视知觉,因为视知觉的很大优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度清晰的媒介,而且还在于这一媒介能提供关于外部世界中各种事物的丰富信息。”视知觉还能灵便地“为意识随意利用”。阿恩海姆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视知觉本身已具有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即已具备了思维的功能,所以视知觉并不低级,相反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阿恩海姆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视觉思维”概念,并以此作为他多年从事人类思维规律研究而写成的专著的书名。由此出发,他原则上不同意有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划分,正像滕守尧先生所指出的,在他看来,人们看到一种形象(不管是知觉形象,还是内心表象),就有了抽象活动;而每当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出发点或基础。……按照常识,思维之所以是思维,就在于它是通过一般普遍性的概念进行的;表象之所以是表象,就在于它是个别的和具体的。假如这个别表象进入思维中,就会干扰概念的一般普遍性。如上所述,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要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基础,因此,在阿恩海姆看来,这样的思维就既不是纯粹的形象思维,也不是纯粹的抽象思维,而是视觉思维。 第三种观点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但在3岁以前的幼儿中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或称“动作思维”),这是目前心理学界和社会人群中比较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对抽象(逻辑)思维的看法与第一种观点基本相同,即都认为这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虽然抽象(逻辑)思维也要依赖动作和表象,但这种思维的主要材料是概念[5]。抽象(逻辑)思维又分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前者具有确定性并反对思维过程本身自相矛盾;后者则具有灵活性并强调反映事物的内在矛盾。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逻辑思维是在形式逻辑思维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应当相辅相成。关于形象思维,第三种观点认为,其特征是以表象或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并可按其发展程度的高低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一般形象思维这样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四种观点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除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包括创造思维。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这里应当说明的是,钱老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所发表的文章中,曾经主张把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或基本类型)划分为形象(直感)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后来和戴汝为院士讨论后,又经过进一步研究其思想有所发展,对原来的划分作了修正。在1995 年6月28日致杨春鼎教授的信中,钱老指出:“思维学是研究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不管在人脑中的过程。这样我从前提出的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实是一个,即形象思维,灵感、顿悟都是不同大脑状态中的形象思维。另外,人的创造需要把形象思维的结果再加逻辑论证,是两种思维的辨证统一,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应取名为创造思维,这是智慧之花!所以(应)归纳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从前提过的…社会思维?、…特异思维?等皆(属)不同脑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

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一、外部感觉 1.视觉 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叫做视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波。宇宙中存在各种电磁波,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可见光。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 接受光波刺激的感受器是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大多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大约有六百万个,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大约有1.2亿个,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但不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当适宜的光刺激透过眼睛到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时,视觉就产生了。 光波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强度、波长、纯度。与物理属性相对应,人对光波的感知也有三种特性:明度、色调与饱和度。 与光的强度对应的视觉现象是明度。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度。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与光的波长对应的视觉现象是色调。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眼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如70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红色,62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橙色,7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蓝色。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度。例如,浅绿色、墨绿色等是饱和度较小的颜色,而鲜绿色是饱和度较大的颜色。 与光的时间特性对应的视觉现象是后像和闪光融合。视觉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消失,还能保留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例如,注视亮着的电灯几秒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亮着的灯的形象位于暗的背景上,这是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随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的形象位于亮的背景上,这是负后像。彩色视觉常常有负后像。例如,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一分钟后,再看白墙,在白墙上将看到一个绿色的正方形。当断续的闪光达到一定的频率,人们不会觉得是闪光,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例如,日光灯的光线其实是闪动的,每秒钟闪动100次,但我们看到的却不是闪动的,而是融合的光。 2.听觉 声波振动鼓膜产生的感觉就是听觉。引起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发声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

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汇编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 2002年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反射, 2、错觉, 3、模式识别, 4、图形掩蔽, 5、暗适应, 6、发散思维, 7、心境与应激, 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 二、简答题:5分/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三、论述题:10分/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01年 一、填充题:1分/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 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 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4分/题 1、感觉阈限, 2、知觉恒常性, 3、内隐记忆, 4、算法式与启发式, 5、再造想象, 6、生物反馈, 7、液态智力, 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思维导图种类哪些适合学生

思维导图种类哪些适合学生 导语: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做什么呢?当然是提高学习效率,考出更好的分数啦,这一个回答毋庸置疑。那么,其实还有更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该选用什么思维导图软件。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选,那就用本文推荐的思维导图软件就好啦,操作简单,绘图方便。 什么思维导图软件适合学生? 可以画思维导图的工具那么多,有PC端的软件,也有网页版的,还有手机移动端的,为什么选择MindMaster呢?从性价比来说,MindMaster确实是最适合学生的,在其他平台的各类型脑图工具,要么是收费太高,要么是操作门槛太高,再要么是素材模板太少或是根本就很鸡肋。 MindMaster是一款专业的可以免费使用的国产思维导图软件,软件内置海量剪贴画素材,还有大量的模板,精美的配色与样式,并且操作也很简单。它还可以一键分享到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平台供好友直接网页打开阅读,也可以导出JPG、PNG、PDF、office等多种格式进行保存。 免费获取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5b13427296.html,/mindmaster/ 学生党如何用MindMaster绘制思维导图 1、首先打开百度,搜索“亿图MindMaster”进入亿图官网,然后找到MindMaster进行下载安装。

2、然后打开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点击“新建”,选择任意模板用鼠标双击之后即可进入画布,也可以点击右侧“创建”一个空白模板进入画布。 3、进入之后会出现一个中心主题,双击即可进行编辑,之后便是添加子主题了。你可以点击菜单栏上的插入子主题进行添加,也可以点击中心主题右侧的+进行添加,还可以使用超级方便的快捷键Ctrl+Enter进行添加。注意的是,如果你想添加同级主体的话,只需要按Enter即可。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3、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4、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7、人格:个体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8、心理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9、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10、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105分类 二、 1、心理学各流派人物及成就 主义代表研究对象观点 ①构造主义学派冯特意识经验(内省法)可分成感觉、意象等基本心理要素 ②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个体适应环境机能心理活动是持续意识流、反对冯特 ③行为主义学派毕生可观察测量行为主张用刺激-反应(S-R)客观方法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海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是有特殊内在规律的完整历程 ⑤精神分析主义学派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中心课题是研究潜意识活动 ⑥人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⑦认知奈瑟计算机科学的模拟法研究认知过程 2、知觉的基本特征(举例说明) ①整体性: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②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③理解性:受一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④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性 3、睡眠的意义:消除疲劳、补充能量、排除体内毒素和代谢物、保持心理健康 4、艾宾浩斯保持曲线:也可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过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5、思维和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本身并不具有这个特点。 ②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而语言同客观现实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③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 ④不同民族的语法结构不完全相同,但思维的规律都是相同的。 联系:人的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语言是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解的一种符号。通过这种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把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联系确定和巩固下来。

思维的分类

思维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思维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和所要解决的任务不同划分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和所要解决的任务,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类型。 (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具体、实际活动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解决的任务一般是直观、具体的,如汽车故障修理、电器电路故障检查等活动,因此直观动作思维又叫作实践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不一定是直观的,但一定是具体的,如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思维进行的。 (3)抽象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基本上是抽象的。抽象逻辑思维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直观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具体形象思维,因为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抽象逻辑思维包括两种类型,即经验型和理论型。 2.根据思维方向的不同划分 ( 1)聚合思维。聚合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是将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者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者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或多向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对信息或者条件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者假说的思维。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和创新。 3. 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明确、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划分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得出结论的思维。例如,科学家对某些突然发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说,这就属于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发生与灵感密切相关。 (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做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列车长在分配工作任务时需要结合当日的综合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就是分析思维。

普通心理学--学后感想

普通心理学--学后感想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也说明了我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因为个人存在的需要,所以产生了我们丰富的心理活动,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个体成长发展的力量是动机。而人的动机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又是各不相同的,最初的需求是生理的需要,人为了活下去,必须去满足吃、喝、穿、住等基本需要,这是人最本能的需求,也是作为一个生物所必须去实现的。但是,作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有更高级的需要。在满足了吃穿之后,人追寻的便是安全感,人需要稳定的生活、工作与保障,趋利避害几乎是每个人的本能行为。而更高层次的行为便是社交需要,人类在进入有史可考的时代里,便是处于一种群体社会中,而这种社会结构之所以存在,必然是人类在其中获得某种利益,包括爱情、友情、信任等。社交的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从社会中获得利益,通常一个大家喜欢、爱戴的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社交的需要虽然处于更高级的需求层次中,但确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尊重,由人需要社交的需求,必然引起人需要尊重的需求,这种需求几乎就是社会化的产物了,也是所有社会性动物所共有的一个特征。这种需要之强烈,甚至可能引发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乃至自己的生命。在这一层次上,可以分为三类:自尊、他尊及权利欲。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我们不能忽视尊重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真正推动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这是人类最高的追求。当人们满足了生存、安全、社交及尊重的需求后,人往往便想要去实现更高的理想。有时人们对这种需求的追求能够越过前面四层。我们都会自问,我们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于生命的短暂使我们倍加珍惜活着的时光,我们总想创造辉煌,只是个人力量的渺小,使得我们往往却步。我们内心是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的,只是实现这种理想的代价,以及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让这条路成为只有少数勇敢者的路。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给了我们关于人的动机的一个模型。但是,事实上人类的心理活动往往是异常复杂的。这样简单的一个模型,还不足以解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是通过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获得外界事物特征的方式。而知觉则是我们对由感觉获得的信息而组成的整体认识。当我们触摸到柔软的丝织物,看到鲜艳的红色及上面绣着的黄色五角星,我们能够通过知觉而认识到这是一面红旗。感觉和知觉合为一体,便可以称之为人的认知心理过程。储存这种过程的行为,便是记忆。由记忆而形成人的知识,由实践活动中来巩固而形成人的经验。人借由经验及知识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认识的过程称为思维过程,包括归纳、总结及推理。这是由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认识发展为对该事物的深刻的、扩展的认识过程。而想象力及创造力是脑的最复杂的行为,我认为这应该是大脑的认知、记忆、思维的反复不断的以复杂的组合方式进行的一种活动。我喜欢将知识及经验当成是原材料,它们是我们创造世界的基石。当然我们也因该看得到,世界还远没有被我们所完全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经验及知识还远远不够完善。在这个世界上,没

四种思维类型的孩子

四种思维类型的孩子 一、规则型——吉祥物“企鹅” 企鹅沿着常规路线行动,它要做什么别人都知道。 大脑优势区:左半球的底部。 这个区域让我们维持既定的思维格局,保证现存的行为模式运转正常。 这一类型的孩子,偏爱传统意义上“干净整洁”的环境。 他是天生的“整理高手”,工作努力,只求社会给予相应的回报。 二、谐调型——吉祥物“狗狗” 狗狗喜欢扎堆儿,这样它才会健康快乐,谐调型的孩子也是,他喜欢和别人在一起。小狗会把骨头和它钟爱的玩具埋在花园里,谐调型的孩子也喜欢收集玩具和纪念品,所以,他的东西很多,想把他和他的东西分开可真是难。 大脑优势区:右半球的底部。 这个区域让人产生和谐与依恋的感觉。 如果整理房间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保持环境温馨,他就愿意整理。 他会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二位。 三、发现型——吉祥物“小马” 小马的心思捉摸不定,它既向往自由,又能把心意收拢,走完漫长艰苦的旅程;它喜欢把奇思妙想付诸实践。 大脑优势区:右半球的前部。 这个区域能帮助我们展望未来,改善现状。 发现型的孩子喜欢把东西都摞好,摆在眼前。 他的格言是“眼不见为净”。 他不喜欢日常规则和循规蹈矩的生活。 他只要简单、自由、有意思的规划方式。 四、分析型——吉祥物“狮子” 狮子渴望主宰环境,它迅猛出击,百发百中。

大脑优势区:左半球的前部。 这个区域帮助我们设定、实现目标。 分析型的孩子看重秩序,但是他喜欢把维持秩序的活儿指派给别人去做。 简单有效的规划方式最适合他。 如果你能真正认识到孩子的规划特点,就会换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不论是他对“整洁”太痴迷、丢了东西就伤心不已,还是上课老迟到、不肯好好收拾衣柜,,,,,在你看来都不再是可恶的缺点。老师、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健康地生活,而不是等他生病以后再想办法治疗。我们给他提出的那些建议里面,他觉得有效的才是好建议。 读过这本书,爸爸妈妈会意识到,传统意义上“干净整洁”的标准——每件东西都摆放整洁——只有规则型的孩子基本上能够做到,也就是说时下流行的家居设计杂志封面上那种儿童卧室,恐怕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渴望拥有并能够拥有。你看着这些完美的儿童房间照片,不禁喃喃自语:“这都是怎么收拾出来的啊?”绝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个本事,也不必人人都有。另外三种类型的孩子各有各的需求,一类注重人际关系,一类喜欢想象,还有一类不断地追求进步。依照各自的特点去生活,他们一样能取得成绩,令父母亲感觉欣慰。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三章:感觉

1.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20世纪初,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2.感觉的编码 [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A.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普通心理学 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 一、提出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 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 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依赖 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问题解决的方 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即假设)。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 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验证。假设的提出就为问题解决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