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梅兰竹菊”与“松竹梅”

一、花中四君子赞

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自古我国的文人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梅、兰、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中国文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如元代大画家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生不仕不娶。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雪的坚贞之性。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词。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人们还将“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谷佳人”等美誉封于兰花。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犹有花枝俏”和“她在丛中笑”显得奔放,充满斗争的活力。这其中充满着斗争之意,赋予梅花崭新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乐观主义胸怀: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这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气节之象征,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当然生活中,人们说得更多的是“不受一番冰雪苦,哪得梅花绽放”和“梅花香自寒来”这种比喻经历一番苦寒后,一定能迎来成功和胜利。无论是她的“孤芳自赏”还是“斗雪傲霜”都是“君子的风范”,否则,怎会有那么多的人爱梅、赏梅、踏雪寻梅、凌寒探梅、谈梅、咏梅、画梅呢!

至于兰花,这里主要指的是中国兰花。中国兰大都小而少,颜色清雅不艳,冰洁素丽,却清淡含娇;雅而不俗,丽而不妖,朴实而又含蓄,简直就是一个亭亭玉立、气质高雅的美人。再来看其“香”,更是居群香之首,自古以来,兰花被誉为“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其特点:一是浓郁而不刺鼻,二是香气悠长而穿透力强。兰花虽身怀异香却甘于寂寞,生长在穷乡僻野、深山峡谷之中,不与百花争艳,不求在世上闻名,她“不因贫寒而萎缩,不为无人而不芳”的高尚品德,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颂。同时,她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不争名利,不炫耀自己。因此,中国文人喜欢将兰花比作谦谦君子,说她“终年不凋,幽香清远,神静韵高”。更有一些古人用“兰友”、“兰章”、“金兰之拜”、“兰客”、“兰肴”、“桂子兰孙”、“蕙质兰心”等词语来比喻最美、最佳的事物,对她可算是推崇备至。不少人爱兰、写兰、画兰、养兰、以兰会友。养兰之人都希望通过养兰来达到修身养息、陶冶情操的目的,可见兰花早已成为“君子的典范和楷模”了。

再来谈一下竹,她不但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竹笋可食用,烹出百余道菜,且味道鲜美;竹子也可建屋,造竹筏,当盛器,做成竹筷、工艺品等。中国的“丝竹”乐器,笛、萧、笙等都是用竹做的。有人称竹子是“穷人的木材”,她不但在远古为人类的生存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且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所以说,除了观赏价值以外,竹子的使用价值是任何花卉都不能比拟的。竹子虽无牡丹之富丽、松柏之伟岸、桃李之娇艳,但她坚韧挺拔,竹叶迎风飞舞,苍古之中饶有秀润之气并带有气冲霄汉的节操和傲岸之势。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财富奉献给人民。又因为竹子是中空的又有明显的节,所以人们还经常赞扬她“虚心有节”。古人常用“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赞美她或用她来比喻人的气节,因此她还有“高风亮节”之美誉。将竹子誉为“君子”,是当之无愧的。难怪大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于竹干挺拔,枝叶婆娑飘逸,景观十分优美,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最后说说菊花。每年从春到夏,迎春、玉兰、桃花、牡丹、荷花、月季等相继开放,秋天到了,唯有菊花没有丝毫动静,正在大家替她着急并惋惜时,她便应时而开。花开时,光华亮丽非常吸引人。硕大的花瓣,好像是先受了压迫似的,突然解放后,便将怒气也释放了开来,开得很有骨感。别的花卉开时,大多开得娇艳有余,力度不足,有些当不起“怒放”一词。想想古人形容花开用怒放,实在是很有意思,对于形容菊花的开放倒很贴切。不知道为什么,菊花非要经过严

霜后,才能花开、怒放,这大概也是其被视为傲骨的由来。的确,菊花其实是些骄傲的,严霜之下,还可以将花开得这样漂亮,确实是值得骄傲。古诗有云:“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也的确有这样的傲骨。此外,古人称她“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和“宁肯抱香枝头死,不随落叶舞秋风”两句诗也是对她正直不阿,不随波逐流人格的赞美。不仅如此,大诗人苏东坡还赋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赞扬她身处逆境自强不息,这一点可为残疾人树立良好的典范。菊花的寒霜中昂首怒放的特性、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精神,无不显示出“君子风范”。

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虽然都不是同一个科、属,但是她们有共同品格,是气节、风骨最高的花木。这四者之中,梅花比较孤傲;兰花喜欢孤芳自赏;竹子则很清高;而菊花则性格刚。她们有共同的性格、品质,那就是一身清肌傲骨、不畏强暴、不争名利、勇于奉献,这样的“品德”才是真正的君子。千百年来,她们已成为了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许多古代文人想要赞美、夸耀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时,往往借赞美“花中四君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精神,如元代大画家王冕的题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其实是借花来比喻自己人格的清白。而有时文人们想要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或不满,又害怕打击报复时,只好“忌直言,贵曲笔”借“花中四君子”来作比喻。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是用梅花来比喻诗人一生的坎坷。作者屡遭谗陷,仕途挫折,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只能“孤芳自赏”,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因而梅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士大夫表示忠心和气节的象征。还有杜甫的“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佘”。也是对这个不公道的社会的不满。毛泽东主席也借梅花表达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的信心。难怪有人不但喜欢这“四君子”,而且立下:“做君子之人,行君子之风,养君子之花,传君子之道”这样的座右铭,以勉励自己去作一个堂堂整整的正人君子。

二、岁寒三友赞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常借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中国的修养学和美学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岁寒即严冬,三友即指松、竹、梅。她们虽系不同科属,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尚品质。

其实,最早把“松、竹、梅”联系在一起的并对她们高尚品质进行赞美的是大文豪苏东坡,他“岁寒三友”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年间,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胸中的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后来,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住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契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梅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同时也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的真挚友谊。

人们不但赋诗、填词来歌颂、赞美“松、竹、梅”,而且,由“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因此,“岁寒三友”图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让我们分别谈谈“松、竹、梅”:

首先来说一下“松”:

松树是北方寒冷地区常见的常绿树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万木萧疏,其枝叶仍翠绿可爱,寒风冰霜而不改色,坚毅不拔的青松,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魄。这种精神确实值得人们赞扬。此外,陶铸同志在他《松树的风格》一文中对松树只知奉献,不要索取的风格进行了赞美。

松树的这种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高尚品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魄,风霜雨雪不改色的大无畏精神不但体现出“君子”的风度,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所以中国人民对她充满特殊的情感。人们以歌赞松,以诗咏松,以画绘松,以文记松,松树的精神和风格将千秋万代永远让人们赞颂。

再来论论“竹”:

虽然竹生长在温暖地区,但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她仍然保持翠绿常青,临风潇洒。人们形容她“狂飙呼啸似奔雷,海立山撼树木摧,独有竹君持劲节,挺然奋斗踞崔嵬”。中国人民种竹、食竹、用竹、爱竹、赏竹、咏竹、画竹。竹子对于人类有着实实在在的用处,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竹子的功用:食者竹笋,

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此外,人们也从竹子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她顶冰雪、战寒霜的大无畏精神;再就是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财富奉献给大地的无私精神;以及她“虚心有节”、“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古人对她的总结是对她最好评价:“根生大地,吸取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横枝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子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东西,更可贵的是精神上的东西。

关于“梅”,我们在上面“梅、兰、竹、菊”中已经谈过了。

“松、竹、梅”都具有顶冰雪、战寒霜的优秀品质,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现代文人雨蒙曾这样赞颂这“岁寒三友”:

古有桃园三结义,名传青史永留芳。

今昔网络情缘中,续佳话义结金兰。

寒冬梅花傲雪开,千姿百态遍地白。

文豪佳客闻风醉,梦里他乡不知归。

青松无畏岩石坚,挺身展枝耸云间。

俯首天下谁与比,尽收美景存心间。

竹儿无心逢细雨,迎松寻梅叙友情。

他日相见岁寒舍,陪君再饮三百杯。

此诗对“岁寒三友”进行了人性化的比喻,中国人在情感上、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伦理、道德都非常讲究“友情”,提倡“同生死、共患难”、“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当”、“风雨同舟”等风尚,而“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的品格也成为“同甘共苦”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什么

《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什么 我们中华民族的品质是什么,其实可以用四种植物代表我们品格,那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象征,梅花高洁傲岸、迎冬而开、美艳绝俗;兰花幽雅空灵、幽芳高洁;竹子虚心有节,节节高升;菊花冷眼清贞、清丽淡雅、不趋炎势,其傲霜斗雪的气节和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喜爱,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今天,和风香堂特别推出“梅兰竹菊”代表作供香友们欣赏!首先,我们来说梅花。我们都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雕刻家雕梅花,主要是因为它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和风香堂分享新品【文莱沉水梅花挂件】。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方,国土面积相当小,沉香产量极低。文莱沉香的基本香韵:甘醇凉甜,奶韵钻鼻,沁心纯透,韵味多端。创作灵感来源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寓意不断进取和不甘落后的精神,结油均匀饱满,细腻浮雕精湛。梅花雕刻活灵活现,重4.5克,长6.2cm宽2.1cm厚0.9cm 但是,要雕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雕梅师还必须有雕梅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

自好的品格,正所谓:“雕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请。”其次,兰花,它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款【菩萨沉沉香-兰花挂件】。菩萨沉位于洞里萨湖边:沉香油脂均匀, 菩萨沉没有沉水件, 只有香气深浅之分, 花香清甜好闻, 上好的菩萨沉香油脂甚多,味道清淡,稍微有点细甜,但是越遇热味道越醇厚,迷人多变,行业内大家称之为小奇楠。雕功精湛,君子兰生动逼真,充满诗意。配绳采用随形与朱砂的巧妙搭配,简单中带点俏皮,绝对的焦点。重7.41克,长5.8cm宽2.2cm厚1cm 这款宝贝极其稀少,这是很多专业香道沉香收藏和爱好者,都必有的一款菩萨沉香,这是收藏极致的象征,可见菩萨沉香在收藏界和业界的地位。然后竹子,郑板桥曾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兰竹图》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兰竹图》的布局十分严谨,画面石、兰、竹三者组织安排得完美和谐。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气,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重46.47克,长14.3CM宽5.4cm。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

古文10篇 梅兰竹菊

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朝代:春秋 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写意画墨竹,了解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尝试用写意技法画竹子。 3、通过学习写意画墨竹,感受写意墨竹形式美感与蕴含的“君子”品格,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君子”品味。 学情分析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初一学生对于竹子的这种精神是有所理解的,结合课内外知识对描写竹子的诗词歌赋也能说出几句来。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用过毛笔,讲解怎么用笔用墨是个关键,毕竟美术课没有作业呈现无疑于耍流氓。还有国画材料,乡镇学生也很难购置全面,建议统一购置或学校发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墨竹,尝试用写意技法画墨竹。 教学难点:写意墨竹的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课件、梅兰竹菊图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看见教室里四周挂的墨竹了,有没有一种置身竹林中的感觉啊?今天我们就在这“墨竹林”中感受清风竹影,学习写意画墨竹。(板书课题:清风竹影)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竹之品格。 竹,非草非木,实在是天地间一大造化。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和画更是数以万计。

学生探究一:你知道文人墨客为什么喜欢竹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虚心、有节、坚韧、挺拔…… 教师归纳: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不畏霜雪的自然属性,特别适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文人将自身情感融入竹子,将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板书:一、品格) 文人画家们以竹为君子,描写竹子,实为描写自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画竹名家。 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人很多,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 学生探究二:你们知道有哪些画竹子的画家吗? 学生讨论回答:…… 画竹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与一个人。 他早年家贫,努力好学,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 他擅长画兰竹,他题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号板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下郑板桥的墨竹。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并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②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áng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找出诗中表现郑板桥所画竹子形象特征的关键词。(清瘦) 学生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托物言志,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 他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存竹”,三是“胸无存竹”。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m éi 兰l án 竹zh ú菊j ú 有诗云:梅兰竹菊,四君子 (一)梅 雪舞长天彻地寒, 千山素裹看冬残。 梅枝一碧迎风绽, 俏若仙葩竞艳欢。 (二)兰 群山涧壑自生来, 撷取天灵紫气开。 质洁馨纯芳净雅, 清芬一世落尘埃。 (三)菊 九月东篱三径露,

黄葩蕴秀叶枝稠。 无心竟与春风识, 笑傲寒临叙暮秋。(四)竹直视苍天傲暑寒, 青枝绿叶簇高竿。 阳春破土身坚节, 到朽身残节不残。 梅兰竹菊 有诗云:梅兰竹菊,四君子 (一)梅 雪舞长天彻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残。

梅枝一碧迎风绽,俏若仙葩竞艳欢。(二)兰 群山涧壑自生来,撷取天灵紫气开。质洁馨纯芳净雅,清芬一世落尘埃。(三)菊 九月东篱三径露,黄葩蕴秀叶枝稠。无心竟与春风识,笑傲寒临叙暮秋。(四)竹 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 (一)梅

当雪花沁透着绿意,朔风漫卷大地,你却在白雪皑皑中傲立枝头,向世人宣布:春天到了。 你雪映的颜,白里透红,娇羞中含着冷艳;你傲立的枝,清雅俊逸,看似柔弱,却亭亭玉立,承载着浓浓的嫣。 你秀中藏傲,在严寒中开放,有的像雪,浑然一色,有的像少女的肤,冰清玉洁,滑如凝脂;有的像火,似夕阳映照的云;黄的似金,冁然生辉,有的绿如碧玉,晶莹剔透。 你沁脾的香,淡雅而悠远,别具神韵;你傲立雪中,起舞弄影,芳醉

雪原,任凭严寒侵蚀你的肌肤,你依然清丽高洁,傲视苍穹,你嘲笑牡丹的雍拥华贵,月季的娇艳浮华,玫瑰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贵典雅,你独树一帜,在季节交替中独占鳌头。 你在严寒中傲立枝头,悄然开放,点缀着素色世界,在姹紫嫣红中悄然凋谢,不与百花争艳;你俏而不争,嫣儿不妖,脱俗典雅,为世人尊崇。 吹拂你的并非和煦的春风,而是伴雪的寒风;滋润你的不是温润的春雨,而是彻骨的冰雪;亲吻你的并非春日暖阳,而是寒风侵袭的一缕余

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词

卜算子·咏梅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7326人评分) 7.6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梅·其一 (5470人评分) 8.1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清平乐·年年雪里 (1571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白梅 (1319人评分) 8.3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早梅 (955人评分) 8.2 朝代:唐代 作者:张谓 原文: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雪梅·其二 (873人评分) 8.2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山园小梅·其一 (821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林逋 原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绝句·其一 (666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象征意义

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因其所处环境恶劣,却仍在凌厉寒风中傲然绽放于枝头,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梅的傲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百折不挠。我们更加熟悉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它的品格与气节就是民族精神的写意。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之花,坚强、高洁、谦虚的品格为世人所敬重,历代中引来无数爱梅、赞梅的文人志士,在文学艺术史上,关于梅的诗和梅的画数量之多恐怕是其它花卉所不及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诠释了梅花自强不息的傲雪的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说明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之美。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中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梅兰竹菊散文诗范文

梅兰竹菊散文诗范文 梅 清辉疏影斜,梅魂雪魄伴, 迈着细碎的步履走在寒风里, 是谁,披一袭梅香,在一阕清词里低吟浅唱, 轻舞水袖,暗香盈怀。 倾城一遇,千年等一回, 谁为你呵手试梅妆,与你共幽,伴你同香, 你无意去争春,深居老宅,不妒群芳。 只以绝世的风姿,守一世玉骨冰肌的梦, 等檐下那吹箫人,共一曲莫失莫忘的地久天长。 兰 我曾在城市的街角捕捉你的芳踪, 也曾在大棚内搜寻你的倩影, 多少次,见到的,却不是最初的你。 原本,你从楚辞里走来,不居闹市,不与百花争艳,独自隐居在深山老林,与泥土结盟,与草木为伴, 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 散发出王者的奕奕馨香,不以无人而不芳, 淡泊高雅是你的坦荡胸襟,超凡脱俗是你的风姿神韵。莫道江山风月本无主,你,以天地为庐,溪水为弦,眉间挂云,素手捻风,飞一曲潺潺的流水高山,

如若懂得,便是有缘人,相见只恨晚。 竹 你故乡的幽篁,未出土时已先有节, 清瘦、秀美、飘逸,以及挺拔的高度无人可及, 你时常在梦里向远方的我问好, 谦卑地俯下头,与我亲密交谈, 谈老屋、谈小河、谈奶奶的坟墓以及荒芜的小路。 这么多年,才发现,你依然是我不离不弃的伙伴, 丝毫不计曾经我是怎样的贪玩, 对你摇晃、攀上顶端、无所顾忌地荡秋千, 多年来,我遇见了许多像你一样的谦谦君子, 才终于读懂了你的秉性,什么叫虚怀若谷什么叫大智若愚,总算也学会了隐忍忧伤,笑谈流年,淡看悲欢。 菊 不谈梅的婉约, 不说兰的淡静, 也不提竹的高雅, 你,就是你,一个野丫头, 笑起来大大咧咧,桀骜不羁, 纵是百花凋残,万艳同悲, 你依旧自顾自地迎风而舞,开在山岭,开在水畔, 开在眼眸,开在心间,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关于"梅"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王安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和靖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宋·卢梅坡 关于"兰"的诗句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兰花二首》(明)李日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幽兰》陶渊明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咏兰》释无可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蕲州兰溪》杜牧 关于"竹"的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竹石》郑板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宋)苏东坡 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咏竹》(七律)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王维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板桥题画.竹》郑燮 关于"菊"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唐·元稹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菊花》明·唐寅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咏菊》黄巢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饮酒》(东晋)陶渊明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以上是关于“花中四君子”的一些古诗名句,希望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些来积累记忆! 第九讲 经济利润问题 (一)基本知识 I 、经济类问题相关概念: 成本: 商品的进价。也称为买入价、成本价。 ? ? 售价: 商品被卖出时候的标价。也称为卖出价、标价、定价、零售价。 利润: 商品卖出后商家赚到的钱。 2、经济类问题相关公式: 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 成本利润 ×100%; 售价=成本×(1+利润率), 成本=售价÷(1+利润率) 3、解题主要方法: ⑴ 逻辑思想:利用经济类公式,抓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成本是不变量); ⑵ 方程思想:列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决经济问题; ⑶ 假设思想:用于求利润率、百分数,不涉及实际价钱关系的时候可以用到假设思想。

梅兰竹菊各代表什么含义

梅兰竹菊四君子之名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其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梅兰竹菊的品质: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一种高风亮节美喻。 梅梅花高洁坚强。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梅花不仅有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宜人的神韵,而且还有“冰里育蕾、雪里怒放”的特点,它那“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性格,显示了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可贵精神,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人们便把它作为刚强意志倍加赞赏。 兰兰花的清淡雅致。兰生长在深山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人们便把兰花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格的象征。“色、香、姿三者兼备”的稀世之花,人们更将它比作完美人格的体现。如陈毅写有”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有馨气重,求者遍山隅”的著名诗句。 竹竹的高风亮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竹节操坚贞高洁的象征。 竹之绝妙处,未曾出土先有节,其性最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韵,饶有“筛风梳月带雨斜”的特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由此可见古人喜爱竹的程度之深。

菊菊花虚心清贞。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能够表达士人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敢精神和可贵的品质视为高洁的象征,备受人们的赞赏。 梅兰竹菊六言诗四首 兰:净化多少心灵?纯洁多少生命?淡淡一缕清香,送来一帘幽梦。梅:回首万里河山,人冷地冻天寒。白雪茫茫一片,红梅一枝独艳。竹: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菊:试问天下群芳,谁敢笑我狂妄?不为春华盛开,却为秋实怒放。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四、菊

梅兰竹菊散文

梅兰竹菊散文 梅兰竹菊 (一)梅 当雪花沁透着绿意,朔风漫卷大地,你却在白雪皑皑中傲立枝头,向世人宣布:春天到了。 你雪映的颜,白里透红,娇羞中含着冷艳;你傲立的枝,清雅俊逸,看似柔弱,却亭亭玉立,承载着浓浓的嫣。 你秀中藏傲,在严寒中开放,有的像雪,浑然一色,有的像少女的肤,冰清玉洁,滑如凝脂;有的像火,似夕阳映照的云;黄的似金,冁然生辉,有的绿如碧玉,晶莹剔透。 你沁脾的香,淡雅而悠远,别具神韵;你傲立雪中,起舞弄影,芳醉雪原,任凭严寒侵蚀你的肌肤,你依然清丽高洁,傲视苍穹,你嘲笑牡丹的雍拥华贵,月季的娇艳浮华,玫瑰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贵典雅,你独树一帜,在季节交替中独占鳌头。 你在严寒中傲立枝头,悄然开放,点缀着素色世界,在姹紫嫣红中悄然凋谢,不与百花争艳;你俏而不争,嫣儿不妖,脱俗典雅,为世人尊崇。 吹拂你的并非和煦的春风,而是伴雪的寒风;滋润你的不是温润的春雨,而是彻骨的冰雪;亲吻你的并非春日暖阳,

而是寒风侵袭的一缕余光,但你依然散发醉人的清香。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即使你化作了花泥,你芬芳的气息依然悠远飘香。 你迎寒而开,美艳绝世,坚韧不拔的品格折服了多少文人骚客;你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使多少丹青高手泼墨而作。 你在风雪中悄然开放,在寒风中孤傲的摇曳,面对纷纷飘舞的飞雪,你的微笑依然灿烂如阳。 (二)兰 当春风掀开第一页日历,听溪流涓涓流淌的韵律,南雁北归的鸣啼,看春风将原野吹绿。你正积蓄力量绽放你嫣然的美丽。 你生于幽谷之中,妍然绽放,淡雅而凝重,幽静中似乎带有些许的张扬,你不像桃花那样浓艳,也不像杏花那样在枝头炫耀,你孤芳自赏,清淡幽雅的气息像是山间飘来的一缕暗香,你简约的花姿,装饰了生命的美丽。 你妩媚的绽放,清雅洁丽的容颜,摄人心魄。你清秀素洁的笑靥,清爽了夏天的热烈,美丽飘洒的秀发迎着芬芳的风飘舞着,没有华丽的服饰,依然有着高洁而俏丽的身姿。 你娇小的花朵,晶莹的花瓣,碧绿透亮的叶片,似冰清玉洁,像凝脂,如美玉;你美得高雅,美得婉约,你修饰了大自然的纯洁。无论是在山崖还是在清澈的溪边都能看到你

梅兰竹菊所代表的思想感情的简析——诗歌鉴赏

四种景物具有怎样的美使之成了古今的君子一生的守望和追求 梅 花形--美丽而不妖冶 花味--清韵且又芬香 花姿--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宜人 与周围搭配:霜雪 冰里育蕾,雪里怒放。“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小结:凌霜傲雪,雪骨冰魂,刚毅不屈 兰: 花姿--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花香--空谷幽兰,无人自芳王者之香兰为国香 秋兰即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 花色--紫色、白色、蓝色雅致 咏兰朱德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清幽遗世馨香怡人) 成语有“兰心蕙质 小结:端庄素雅馨香怡人志节高尚 竹:形美、色美气节美 竹之绝妙处,乃在虚心劲节,筠色润贞。其性最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韵,饶有“筛风梳月带雨斜”的特点

古人有“玉可碎而不改其色,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小结:虚心劲节刚贞不屈淡泊明志 菊:三绝色绝:菊近重九满篱金 花期晚:此花开尽更无花 其味久长:菊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更主要的是它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贞)的忠贞气概。南宋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也歌颂了菊花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 小结:清逸脱俗傲岸不屈守节不移 讨论小结:人们喜欢梅兰竹菊往往更看重的是它们的独特的内在美质、高尚品格。这是自身的本性使然,更与历代文人墨客、名士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关,欣赏自然景物,古有“君子比德”之说,即道德高尚的人把自然景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以激励自己加强道德修养 讨论二:那么请大家由梅兰竹菊联想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你能想到哪些人物 是这些人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古时君子常用这些美好景物比德,除此外,松、荷、桂等景物也是颇受人们钟爱的 三、而在今天的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道德出现滑坡,学习君子比德做法,用艺术来熏陶、陶冶, 需要继承传统美德,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小结: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的文化象征,沉淀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性格的代言人。这节课我们通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来传递炎炎黄优秀文化,继承华夏灿烂文明,为做一名有骨气、有气节、

有关梅兰竹菊的古诗

有关梅兰竹菊的古诗 梅兰竹菊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兰》: 傅玄《秋兰篇》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宾,希风永叹。《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苏轼诗选注》 《菊》: 菊城吟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尽醉醒,残花烂漫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丑奴儿(咏梅) 作者:陈亮 黄昏山驿消魂处,枝亚疏篱。 枝亚疏篱。酝藉香风蜜打围。 隔篱鸡犬谁家舍,门掩斜晖。 门掩斜晖。花落花开总不知。 好事近(咏梅) 作者:陈亮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 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 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梅 作者:崔道融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 的诗词。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 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诗咏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典句子大全

诗咏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典句子大全 一、诗中梅咏梅诗句(1)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渭《早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XX《塞上听吹笛》 □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马一龙《新丰夜泊》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杨万里《送简寿王主薄之官临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

诗》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一、咏梅诗句诗咏梅(2)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汤·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红梅不屈服,处处立风雪。——陈毅《红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渭《早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梅兰竹菊松-诗句

关于"梅"的诗句 1、清香细细嚼梅须(宋·苏轼·《浣溪沙》) 2、醉归江路野梅新(宋·苏轼·《浣溪沙》) 3、笑时犹带岭梅香(宋·苏轼·《定风波》) 4、雪里香梅(宋·欧阳修·《蝶恋花》) 5、腊雪初销梅蕊绽(宋·欧阳修·《蝶恋花》) 6、梅雪相和(宋·欧阳修·《蝶恋花》) 7、梅伯受醢(先秦·屈原·《天问》) 8、小梅红浅江南峤(宋·苏轼·《菩萨蛮》) 9、结子梅时别(宋·苏轼·《菩萨蛮》) 10、墙角数枝梅(宋·王安石·《梅花》) 11、白玉堂前一树梅(宋·王安石·《梅花》) 12、梅蕊新妆桂叶眉(宋·晏几道·《鹧鸪天》) 13、梅小初开昨夜风(宋·晏几道·《鹧鸪天》) 14、梅蕊新妆桂叶眉(宋·晏几道·《鹧鸪天》) 15、梅小初开昨夜风(宋·晏几道·《鹧鸪天》) 16、且与梅成一段奇(宋·辛弃疾·《鹧鸪天》) 17、点缀风流却少梅(宋·辛弃疾·《鹧鸪天》) 18、又见疏枝月下梅(宋·辛弃疾·《鹧鸪天》) 19、庾岭逢梅寂寞滨(宋·辛弃疾·《鹧鸪天》) 20、却喜重寻岭上梅(宋·辛弃疾·《鹧鸪天》) 21、暄风吹尽北枝梅(宋·晏几道·《浣溪沙》) 22、疏梅清唱替哀弦(宋·晏几道·《浣溪沙》) 23、资禀盐梅栋柏(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4、梅泄小春英(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5、梅竹园中翰墨(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6、梅腊正传芳(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27、群芳独步惟梅(宋·无名氏·《满庭芳》) 28、岭梅香度(宋·无名氏·《满庭芳》) 29、梅拆数枝(宋·无名氏·《满庭芳》) 30、小梅香浅不禁寒(宋·无名氏·《浣溪沙》) 31、梅粉初娇拟嫩腮(宋·无名氏·《浣溪沙》) 32、梅与为名蜡与容(宋·无名氏·《浣溪沙》) 33、梅与称名蜡与黄(宋·无名氏·《浣溪沙》) 34、梅雪自欺舞态(宋·无名氏·《临江仙》) 35、若无和靖即无梅(宋·辛弃疾·《浣溪沙》) 36、风吹雨打已无梅(宋·辛弃疾·《浣溪沙》) 37、春意才从梅里过(宋·辛弃疾·《浣溪沙》) 38、梅与雪争妍(宋·无名氏·《菩萨蛮》) 39、十月小春梅蕊绽(宋·欧阳修·《渔家傲》) 40、陇梅暗落芳英断(宋·欧阳修·《渔家傲》) 4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宋] 王安石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导读:TAG:梅兰竹菊人文梅兰竹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深得文人喜爱。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 TAG:梅兰竹菊人文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梅兰竹菊的诗

梅花诗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梅花诗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赠范晔(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早梅(张谓) 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树梅化放羽。

梅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真适园梅花盛放王螯 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咬藜到此忽成诗。 张谓 树寒梅白玉条,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杂诗》N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罗前,寒梅著花未。 汤柳枝词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早梅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出示有画梅花步骤的教学录像,或教师示范梅花画法步骤,让学生了解梅花不同形态的表现方法以及枝干的表现方法。 4、尝试体验。 学生尝试画梅花。 5、评价与展示。 让学生的作品贴在墙上,同学之间互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