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放大器(交流供电)设计报告

心电放大器(交流供电)设计报告
心电放大器(交流供电)设计报告

心电放大器(交流供电)设计报告

3004202336-1-张路遥技术指标:

输入阻抗>1MΩ

输入端短路噪声电压峰-峰值(P-P)<=10uV

CMRR>=60db

电压增益:>=1000倍

50HZ干扰抑制滤波器:>=20dB

带宽:0.05HZ~40HZ(以10HZ为基准,+0.4dB,-3.0dB)

前言:

在当今社会中,心脏病等心血管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疾病,号称“头号杀手”。由于心脏病有突发性以及长久性,对心脏病人也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护。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如果在体表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联接到心电图机(即精密的电流计)的两端,它会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图1标准的心电图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其应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

(2)查明冠状动脉循环障碍。

(3)指示左右房窜肥大的情况,协助判别心瓣膜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及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4)了解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5)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本设计为交流供电的心电放大器,是适用于临床监护的普通心电图机。

系统设计:

总体介绍

心电信号十分微弱,常见的心电频率一般在0—100Hz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附近,幅度小于5mV,心电电极阻抗较大,一般在几十千欧以上。在检测生物电信号的同时存在强大的干扰,主要有电极极化电压引起基线漂移,电源工频干扰(50Hz),肌电干扰(几百Hz 以上),临床上还存在高频电刀的干扰。电源工频干扰主要是以共模形式存在,幅值可达几V甚至几十V,所以心电放大器必须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电极极化电压引起基线漂移是由于测量电极与生物体之间构成化学半电池而产生的直流电压,最大可达300mV,因此心电放大器的前级增益不能过大,而且要有去极化电压的RC常数电路。由于信号源内阻可达几十KΩ、乃至几百KΩ,所以,心电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必须在几MΩ以上,而且 CMRR也要在60dB以上(目前的心电图机共模抑制比一般均在89dB)。同时要在无源、有源低通滤波器中有效地滤除与心电信号无关的高频信号,通过系统调试,最后得到放大、无噪声干扰的心电信号。

另外,本设计采用交流供电,为防止出现电源电流泄露对病人造成伤害,必须包括光电隔离保护电路。

总体电路框图

本电路设计主要是由五部分构成。

1、放大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是硬件电路的关键所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信号的质量,从而影响到仪器的特性;

2、共模抑制电路。在设计中使用了右腿驱动电路、屏蔽驱动电路,它们可以消除信号中的共模电压,提高共模抑制比,使信号输出的质量得到提高;

3、低通滤波电路及时间常数电路。常见的心电频率一般在0.05--100Hz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附近,幅度微小,大概为5mV,临床监护有用频率为0.5~30几HZ,因此设计保留40HZ以下的信号。时间常数电路实现一阶无源高通,截止频率为0.05HZ,时间常数为3.6s。

4、工频50Hz的陷波电路。本设计采用了双T带阻滤波电路,它能够对某一频段的信号进行滤除,用它能有效选择而对电源工频产生的50Hz的噪声进行滤除;

5、信号的光电隔离电路。本设计采用tlp521-2光电耦合器组成线形互补光电耦合电路。总体电路框图如图2:

图2 总体电路框图

原理与电路

1 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根据心电信号的特点,前置级应该满足下述要求:(1)高输入阻抗。被提取的心电信号是不稳定的高内阻的微弱信号,为了减少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必须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一般情况下,信号源的内阻为100kΩ,则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大于1MΩ。(2)高共模抑制比(CMRR)。人体所携带的工频干扰以及所测量的信号以外的生理信号的干扰,一般为共模干扰,前置级须采用CMRR高的差动放大形式,以减少共模干扰的传递。(3)低噪声、低漂移。主要作用是对源信号的影响小,拾取信号的能力强,能够防止输出饱和、使输出稳定。

1.1:三运放差分电路

如图所示的同相并联三运放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较好地满足上面三条要求。放大器的第I级主要用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第II级采用差动电路用以提高共模抑制比。

图3 三运放差分放大电路

电路中输入级由A3、A4两个同相输入运放电路并联,再与A5差分输入串联的三运放差分放大电路构成,其中A1、A2是增加电路的输入阻抗。电路优点:差模信号按差模增益放大,远高于共模成分(噪声);决定增益的电阻(R1、Rp、R3)理论上对共模抑制比Kcmr 没有影响,因此电阻的误差不重要。

电路对共模输入信号没有放大作用,共模电压增益接近于零。这不仅与实际的共模输入有关,而且也与A3和A4的失调电压和漂移有关。如果A3和A4有相等的漂移速率,且向同一方向漂移,那么漂移就作为共模信号出现,没有被放大,还能被第二级抑制。这样对于A3和A4的漂移要求就会降低。A3和A4前置放大级的差模增益要做得尽可能高,相比之下,第二级(A5)的漂移和共模误差就可以忽略,对放大器的要求就可以大大降低。当R3=R4,R5=R6时,两级的总增益为两个差模增益的乘积,即:

Avd=((Rp+2R1)/Rp)(R6/R4)

由此可知,上述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高等优点,可作为通用仪用放大器使用。

1.2: 用INA128仪用仪表放大器来实现。

一般说来,集成化仪用放大器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和输入阻抗,因而在传统的电路设计中都是把集成化仪器放大器作为前置放大器。绝大多数的集成化仪器放大器,特别是集成化仪器放大器,它们的共模抑制比与增益相关:增益越高,共模抑制比越大。集成化

仪器放大器作为心电前置放大器时,由于极化电压的存在,前置放大器的增益只能在几十倍以内,这就使得集成化仪器放大器作为前置放大器时的共模抑制比不可能很高。可在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上隔直电容(高通网络)来避免极化电压使高增益的前置放大器进入饱和状态,但由于信号源的内阻高,且两输入端不平衡,隔直电容(高通网络)使等共模干扰转变为差模干扰,严重地损害了放大器的性能。

为了实现心电信号的放大,设计电路如下:

图4 采用INA128进行心电信号的放大

1. 前级采用运放A1和A2组成并联型差动放大器。理论上,在运算放大器为理想的情况下,并联型差动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为无穷大,共模抑制比也为无穷大。另外,在理论上并联型差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与电路的外围电阻的精度和阻值无关。

2. 阻容耦合电路放在由并联型差动放大器构成的前级放大器和由仪器放大器构成的后级放大器之间,这样可为后级仪器放大器提高增益,进而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提供了条件。同时,由于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很低,同时又采用共模驱动技术,避免了阻容耦合电路中的阻、容元件参数不对称(匹配)导致的共模干扰转换成差模干扰的情况发生。 3. 后级电路采用仪器放大器,将双端信号转换为单端信号输出。由于阻容耦合电路的隔直作用,后级的仪器放大器可以做到很高的增益,进而得到很高的共模抑制比。

从理论上计算整个电路的共模抑制比为:

21lg 20CMRR A CMRR d Total +=

式中:CMRTotal 或CMRRTotal -放大器的总共模抑制比;CMR1-第一级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CMR2或CMRR2-第二级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A1d 、A1c 、A2d 和A2c -分别为第一级放大器

和第二级放大器的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

1.3:利用AD620来设计放大电路

AD620是一种只用一个外部电阻就能设置放大倍数为1—1000的低功耗、高精度仪表放大器。尽管AD620由传统的三运放放大器发展规律而成,但一些主要性能却优于三运放构成的仪表放大器设计,电源范围宽(±2.3V--±18V),设计体积小,功耗非常低(最大供电电流仅为1.3mA)因而使用于低电压、低功耗的应用场合。图5、6分别是AD620的引脚图和结构简图。

图5 AD620芯片引脚图

AD620的工作原理:AD620是在传统的三运放组合方式改进的基础上研制的单片仪用放大器。输入三极管Q1和Q2提供了唯一双极差分输入,因内部的超β处理,它的输入偏移电流比一般情况低10倍。通过Q1-A1-R1环路和Q2-A2-R2环路的反馈,保持了Q1,Q2集成极电流为常量,所以输入电压相当于加在外接电阻Rg的两端,从输入到A1/A2输出的差分放大倍数为G=(R1+R2)/Rg+1。由A3组成的单位增益减法器消除了任何共模成分,而产生一个与REF管脚电位有关的单路输出。

由输入三极管集成电极电流和基极电阻确定的输入电压噪声减小到9nV/ 。内部增益电阻R1和R2被精确确定24.7kΩ,使得运放增益精确地有Rg确定

G=49.4 kΩ/Rg+1 或 Rg=49.4 kΩ/(G-1)

图6 AD620结构简图

AD620由于体积小、功耗低、噪声小及供电电源范围广等特点,特别适宜应用到诸如传感器接口、心电图监测仪、精密电压电流转换等应用场合。

1.4: 利用MAX4194来设计放大电路

MAX4194具有轨-轨的特性,放大器输入端设计有高通滤波器,可以抑制极化电压,MAX4194的失调电压不到100uV ,因此其电压增益可取较大值,获得较高的共模抑制比。

图7芯片连接图 图8芯片引脚图

图示电路为AD620、MAX4194的输入缓冲电路,可以提高输入阻抗,通过最右边的电阻网络取出共模信号,可以进行共模驱动,再经过反向放大可以做右腿驱动,能获得较高的共模抑制比。

1.5: 方案选择:

虽然INA128在抑制共模信号有独特效果,但手头没有INA128芯片;AD620是一个很好的放大器,只要用一个外部电阻就可以进行1—1000的放大倍数,而且是DIP 封装便于使用,所以在选择放大电路的时候运用AD620芯片。

参数选择:实际电路中去掉22K Ω的R1、R2,在N1、N2之前分别串联一个47K Ω的电阻,其作用是限流,阻值是与实际买到的110V 启辉电压的氖泡相配合的,能保证在出现高压时的电流为110/47=2.3mA<10mA ,处于安全范围。 47K Ω的电阻和220pF 的独石电容组成无源低通,去除超高频,截止频率为 RC f H π21=

=15.4KHZ。二极管用4148,可以防止运放差动输入电压大于0.7V。运放采用四运放LF347。R-R电阻网络中的电阻取10KΩ,选取的时候通过测量选取阻值基本一样的电阻。

2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一):有源屏蔽驱动电路

有源屏蔽驱动电路可以用来消除共模电压。

为病人做心电检测时,电极与心电图机的前置放大器(或缓冲放大器)之间是由多股电缆线(导联线)连接的,导联线的中芯线与屏蔽之间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分布电容C的存在,会降低整机的输入阻抗,由于各屏蔽分布电容数值不可能一致,造成各缓冲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不平衡,致使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降低。

有源屏蔽驱动电路是将差动式传感器的两个输出经两个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同相比例差动放大后,使其输入端的共模电压1:1地输出,并通过输出端各自电阻(阻值相等)加到传感器的两个电缆屏蔽层上,即两个输入电缆的屏蔽层由共模输入电压驱动,而不是接地,电缆输入芯线和屏蔽层之间的共模电压为零,它消除了屏蔽电缆电容的影响,提高了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屏蔽驱动对于减少50Hz共模干扰也很有用。

(二):右腿驱动电路

体表驱动电路是专为克服人体承载的共模干扰(主要是50Hz共模干扰),提高CMRR

而设计的,原理是采用以人体为相加点的共模电压并联负反馈,其方法是取出前置放大级中的共模电压,经驱动电路倒相放大后再加回体表上,所以称为右腿驱动。

前置放大级

图9 与并联型跟随输入前置放大器相配合的驱动电路

参数选择:

实际电路中考虑功耗问题,R8取10 KΩ,R7取10MΩ,K=R7/R8=-100

R3=100 KΩ为限流保护

CF让电路更稳定,一般取4700pF

3低通滤波电路及时间常数电路

由RC元件与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滤波器称为RC有源滤波器,其功能是让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抑制或急剧衰减此频率范围以外的信号。具有理想幅频特性的滤波器是很难

实现的(如图10虚线)。只能用实际的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去逼近理想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是巴特沃斯(Butterworth)逼近和切比雪夫(Chebysher)逼近,为保证心电信号原形,采用较平坦的巴特沃思有源滤波。如图所示,滤波器的阶数N越高,幅频特性衰减的速度越快,就越接近于理想幅频特性。

图10 巴特沃斯幅频特性

图11 实用二阶低通巴特沃思滤波器

本设计中在信号光电隔离之前和隔离之后,分别有一个二阶有源滤波,总体相当于四阶滤波。滤波放大芯片用LM347,但前后两个滤波器分别在两个芯片上。

f=100Hz。实际应参数选择:如图11中各元件的标注,R1=R2,C1=2C7,其截止频率为

H

用时,重新选择截止频率33Hz实用于临床应用,因此,根据李氏1定律,把两个电容都扩大3倍,可以使截止频率为33.3Hz。

时间常数电路为一阶无源高通,主要抑制极化电压。

图12 时间常数电路

参数选择:如图,截止频率为RC

f L π21=

=0.044HZ 。

4 工频50Hz 的滤除电路 带阻滤波器电路是用来抑制或衰减某一频段的信号,而让该频段以外的所有信号通过。K=R4/R3+R4=0.9引入负反馈改善选频作用。实际实验时发现,R4取1.7KOhm ,R3取75Ohm 效果更好一些。

图13 50HZ 双T 陷波电路

参数选择:实验中选用陷波效果很好的经验参数。即R1、R2取30 K Ω,R3通过电位器调至2 K Ω左右,R4在148 K Ω左右,R5取15 K Ω。C1、C2取0.1uF ,C3取0.2uF 。

5 信号的光电隔离电路

本部分电路实现电路前后级电的隔离,保正病人安全。

图 14 线形互补光电耦合电路,采用Tlp521-2双光耦,特性对称度高,有利于提高光耦合电路的线性度。

Ri 为图中Ui 输入处的2.7kOhm 的电阻,取值要根据静态工作电流来定。Rf 为第二个运放上1kOhm 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之和。C 一般取1500pf 左右,△Uo=Rf/Ri*△Ui 。

图 14 线形互补光电耦合电路

实际使用的是如上图所示的简化电路,其中R1=R2=2KΩ,R3取全值为2KΩ的可变电阻,用来调节静态工作点。

6 主级放大输出电路:

主放大电路为反向放大器,因为反向放大器较同向放大器性能更稳定,电路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15 主放大电路

经过各模块电路的设计,获得的信号再经过放大即可输出到示波器上显示了。

参数选择: R4=15KΩ,R6=750KΩ,R5=R4//R6=14.7KΩ,K=-R6/R4=-50。系统总放大倍数为前置倍数*隔离放大倍数*主放大倍数=1000*隔离放大倍数,其中隔离放大倍数为1~3。

7 电源设计

本设计为交流供电,具体电源设计如下图。

图16 整流稳压电路

图中,交流市电通过变压器降压(电压在18V左右),后经续流电路整流稳压,输出±Vcc=±15V。再接DC/DC隔离式芯片实现电源的前后级隔离,输出±Vee供给前级信号电路。

参数选择:C1、C2为电解电容,其作用为滤波,取值要求耐压大于24V(182),容量要尽量大,一般取470uF以上。C3、C4为滤波电容,取值可较C1、C2稍小一些。C5、C6为高频电容,构成高频回路,防止电路产生自激,一般取1uF。

测试报告

1.前置放大电路

差模增益

测量方法:差动输入端,一端接信号源信号,另一端接地,输入信号为17.6mV,测量AD620的输出端对地的电压,其值为0.285V。

所以,差模增益为16.2,而最初测量值为20,由此判断AD620可能出问题了,换一块芯片按以上方法再测一次,输出端电压为0.354V,差模增益为20。

共模抑制比

测量方法:两输入端输入50Hz共模信号,测量输出端对地电压。输入1.78V输出0.34V (本次测量时AD620已经出现问题)最初测量时,输入2.18V输出2mV。

所以,共模增益为:0.19,最初为0.92*10E-3。

共模抑制比为:CMRR=20log(16.2/0.19)=38.6dB

最初共模抑制比为:CMRR=86.7dB

2.二阶滤波电路

测量方法:实际应用中两个二阶滤波连接到一起后,输入一定电压幅度的正弦波,调节其频率,观察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

测得,信号30Hz时开始有幅度衰减,约33Hz时衰减3dB,50Hz时减为原幅度的1/3。

3. 双T50HZ陷波电路

3.1陷波中心频率

测量方法:不断调节信号发生器信号的频率,寻找输出信号幅度最低的频率。

测得,中心频率为49.48Hz。

3.250HZ处的陷波深度

测量方法:将信号频率调至50.0Hz,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

测得,输入17.55V输出1.375V,陷波深度为22dB。

3.3陷波带宽

测量方法:不断调节信号发生器信号的频率,寻找输出信号幅度为原来0.707倍的频率。

测得,带宽为±0.7Hz。

4.光电耦合电路

4.1电路传递参数

测量方法:接好电路的前、后级电源,输入20mV的正弦信号,测量输出信号,二者的比值即是。

测得,电路传递参数β=44/20=2.2。

4.2静态工作电流

测量方法:如图,接好电路,为输入信号时测量R1、R2上的电压,即知静态工作电流。

-Vee=-5V,Vcc=12V时,Ii=3.4mA,Io=7.5mA。

系统测量时,因前级使用芯片LF347提高电压,导致信号饱和截止,此时应增大R3,减小静态工作电流。

5.后级主运放电路

增益

测量方法:连好主运放电路,输入一定大小的信号,测其输出信号,其比值即运放增益。测得,增益与理论值相等,为50倍。

系统参数

1.输入阻抗

测量方法:接好电源,将输出接地,用万用表测量两输入端之间的阻抗,即输入阻抗。测得输入阻抗大于200MΩ。

2.输入噪声:

测量方法:接好电路,将两输入端接,测量其输出信号幅度的大小。

测量结果:系统性能最好的时候,输出信号为0.1V,反算到输入端,可得输入噪声为45uV。

2.输出阻抗

测量方法:接好电路,输入小直流信号,分别测其直接输出电压和加1Ω负载后的电压输出,通过分压公式,可求得输出阻抗。

测得:输出阻抗为0.4Ω。

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心电放大器(直流供电) 设计报告及测试报告 姓名:刘文中 学号:3004202321 班级:生物医学工程1班 指导老师:李刚教授

心电放大器前置通路设计报告 ——直流供电 3004202321-1-刘文中指导老师:李刚教授 一:关于心电 ?心脏作为生物体新陈代谢和能量传递的动力中心,其对人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各种心脏疾病,几乎都和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相关联。在当前的社会中,心脏病等心血管 已经成为了世界死亡人数最多,号称“头号杀手”。由于心脏病有突发性以及长久性, 对心脏病人也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护。然而,要针对心脏病情,首先要做的就是了 解心电信号的特点。 其特点为: 1)信号十分微弱,幅度小于5mV。 2)常见的心电频率一般在0—100Hz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附近。 3)测量时心电电极阻抗较大,一般在几百千欧以上。 4)极易受到工频干扰。 ?心电图的作用 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因此检测出人体的心电图,对于帮助诊断与治疗相关疾病有重要作用。 我所设计的便携式心电放大器主要是方便,低功耗,主要适用于野外或运动场所对于心电的检测。 二:心电放大器的总体设 差模电压增益:A VC=500; 差模输入阻抗:大于10M 共模拟制比:大于80DB 频带宽度: 0.05~100HZ; 陷波:50HZ工频 输入保护电路:能耐5000v的高压 说明:由于我设计的是直流心电放大器;所以放大起必须具有两个特性 第一:要能准确的提取与放大心电信号(放大倍数不能太小,以便能够较方便的观测,由于是直流供电,直流是由电池提供,提供的电压较小,所以放大倍数也不能太大。 第二:要使整个电路的功耗尽量小,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该设计中所含的运放器要相对较少; 三:整个电路的整体框架如下;

设计一个射频小信号放大器[1]要点

射 频 课 程 设 技 论 文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2班 姓名:贾珂 学号:541101030211

1射频小信号放大器概述 射频小信号放大器是通信设备中常用的功能电路,它所放大的信号频率在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实现对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所谓小信号,一是信号幅度足够小,使得所有有源器件(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或IC)都可采用二端口Y参数或线性等效电路来模型化;二是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线性比例关系.从信号所含频谱来看,输入信号频谱与放大后输出信号的频谱是相同的。 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按元器件分为: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 按频带分为:窄带放大器、宽带放大器; 按电路形式分为:单级放大器、多级放大器; 按负载性质分为:谐振放大器、非谐振放大器;.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除具有放大功能外,还具有选频功能,即具有从众多信号中选择出有用信号,滤除无用的干扰信号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又可视为集放大,选频一体,由有源放大元件和无源选频网络所组成的高频电子电路.主要用途是做接收机的高频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 其中射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发射机的接收端,从天线上感应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这就需要用放大器将其放大。高频信号放大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制作却非常困难。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自激振荡,同时频率选择和各级间阻抗匹配也很难实现。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依据,以实际制作为基础,用LC振荡电路为辅助,来消除高频放大器自激振荡和实现准确的频率选择;另加其它电路,实现放大器与前后级的阻抗匹配。2电路的基本原理 图2-1所示电路为共发射极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单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它不仅要放大高频信号,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因此,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在高频情况下,晶体管本身的极间电容及连接导线的分布参数等会影响放大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或相位。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R b1、R b2及Re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心电图信号放大器

实验三心电图信号放大器 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顺序,一般设计过程为: 1)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2)方案设计;3)详细设计;4)调试;5)印刷电路板设计;6)整机测试。每个步骤不是完全独立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各个步骤经常是交叉进行,特别是2)、3)、4)步。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Pspice对设计方案和具体电路进行分析的过程,通过仿真计算,可发现设计上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然后重新调整设计方案或修改电路元件参数,再仿真,直到设计电路的技术指标满足要求为止。 设计一个心电图信号放大器。 已知: (1)心电信号幅度在50μV~5mV之间,频率范围为0.032Hz~250Hz。 (2)人体内阻、检测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电阻(即信号源内阻)为几十千欧。 (3)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5V~+5V。 1) 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由已知条件1)可知该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属于微弱信号,所要求的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低噪声、低漂移特性。由已知条件2)可知,为了减轻微弱心电信号源的负载,放大器必须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另外,为了减小人体接收的空间电磁场的各种信号(即共模信号),要求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因此,最后决定的心电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下:差模电压增益:1000(5V/5mV) 差模输入阻抗:>10MΩ 共模抑制比:80dB 通频带:0.032Hz~250Hz 2) 方案设计: 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要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决定了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和噪声,可选用BiFET型运放,本设计采用了LF4111型运放(其 Avo=4?105,Ri≈4?1011Ω,Avc=2),由于单极同相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无法达到设计要 求(可通过Pspice仿真波形看出),本设计采用了由三个LF411型运放构成的仪用放大器。 第二级放大器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使总增益达到1000。其次为了消除高、低噪声,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因为滤波器没有特殊要求,本设计可采用较简单的一阶高通滤波器和一阶低通滤波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

生物电放大器 - 心电图(ECG)前置放大器

生物电放大器 - 心电图(ECG)前置放大器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电子学开课实验室:******* 200******* 年 ******* 月 ******* 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器的原理; 2、掌握元器件参数变化对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影响; 3、加深对生物电信号和生物电放大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图2-1 实验二三电极心电前置放大器 如图2-1所示,是典型的三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差动放大器,根据A 1、A 2、A 3的理想特性,R 5、R 6、R 7中的电流相等,得到 U o 1-U i 1 R 5 = U i 1-U i 2 R 7R 5R 7R 5R 7 = U i 2-U o 2 R 6 从而导出(R 6=R5) (U o 1-U i 1) =(U i 2-U 02) = (U i 1-U i 2) (U i 1-U i 2) 以上二式相加得 (U o 1-U o 2) =(1+

2R 5R 7 )(U i 1-U i 2) 注意到 U o =- R 10R 8 (U o 1-U o 2) 则其差模增益为 A d = U o U i 2-U i 1 =R 10R 8 (1+ 2R 5R 7 ) 只要调节R 7,就可改变三运算放大器的增益,而不影响整个电路的对称性。三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和可变增益等一系列优点,它是目前最典型的生理参数测量用的前置放大器,且已在各类生物医学仪器中获得广泛应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用EWB 软件按图2-1三电极心电前置放大器电路图接线、设置各元器件参数、创建电路,接入示波器、,并保存电路; 2、激活仿真电路,用示波器、万用表,观察波形、读取实验数据,并记录于表2-1中; 3、计算放大倍数,并记录于表2-2中; 4、将模拟正弦输入信号调整为零(Vi=0),测量出此时的输出电压(零漂);改变R11的数值使其零点漂移最小、记录下R11的数值;将三只运算放大器改设为理想运算放大器,记录有关数据、填入表2-3。 四·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总结 表2-1三电极心电前置放大器实验记录表 截图1: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小信号放大器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学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刖言 (3) 二、电路基本原理................................................. .3 三、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5 1谐振频率 (7) 2、电压增益 (7) 3、通频带 (8) 4、矩形系数 (9) 四、设计方案 (10) 1设置静态工作点 (10) 2、计算谐振回路参数 (10) 3、电路图、仿真图和PCB图 (11) 五、电路装调与测试.......................................... ??13 六、心得体会................................................. ??14 七、参考文献............................................... ???15

一、前言高频调谐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发射机的接收端,从天线上感应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这就需要用放大器将其放大。高频信号放大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制作却非常困难。其中最容易出现问题是自激震荡,同时频率选择和各级建阻抗匹配也恶化你难实现。 Protel DXP 软件能实现从电学概念设计到输出物理生产数据,以及这之间的所有分析、验证、和设计数据管理。今天的Protel DXP 软件已不是单纯的PCB 设计工具,而是一个系统,它覆盖了以PCB 为核心的全部物理设计。使用Protel、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行辅助 设计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在机械、电子等行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 通过《通信电子线路》的学习,使用Protel DXP 软件设计了一个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二、电路的基本原理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用就是五失真的放大某一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按其频带宽度可以分为窄带和宽带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通信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功能电路,它所放大的信号频率在数百千赫。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实现对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从信号所含频谱来看,输入信号频谱与放大后输出信号的频谱是相同的。

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学校:东北大学 学院: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生医1202班 姓名:鱼忘七秒 学号: 201252xyz 指导老师:李刚

低功耗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1.概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如果在体表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联接到心电图机(即精密的电流计)的两端,它会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基本心电图如上所示,包含如下几个波段: P波――两心房除极时间 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 QRS波群――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ST段――心室除极刚结束尚处以缓慢复极时间 T波――快速心室复极时间 2.设计背景 心电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电放大仪器,在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经研发出了便携家用的医疗仪器。心电放大器可以实时观测被测者的心电信号,有助于病征的观测,并能辅助诊断。心电放大器作为精密医疗仪器,在现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成本是它的一个重要趋势。

心电信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1)心电信号很微弱,其幅值为10μV(胎儿)-4mV(成人),放大倍数 约为500~1000倍; 2)频率很低,约为0.05Hz-75Hz,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附近; 3)有很强的随机性,并不稳定。 4)人体作为信号源,本身内阻很大。 5)干扰多。如肌电等人体噪声,以及在心电放大器中不可避免的工频 等设备噪声。 3.设计意义 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 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 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 的作用。 4.设计要求 1)输入电阻>5M 2)共模抑制比>80dB 3)输出摆幅>2.5V(采用单片机采集时动态范围≧28) 4)频带:0.05~75Hz 5)功耗<5mA 6)直流供电,使用三节1.5V干电池,便于携带 5.总体方案设计

调谐某小信号放大器分析报告设计与仿真

实验室 时间段 座位号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实验名称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4.熟悉放大器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5.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 调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如图所示。 图1-1 调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调谐放大器主要由放大器和调谐回路两部分组成。因此,调谐放大器不仅有放大作用,而且还有选频作用。本章讨论的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般工作在甲类状态,多用在接收机中做高频和中频放大,对它的主要指标要求是:有足够的增益,满足通频带和选择性要求,工作稳定等。 二.单调谐放大器 共发射极单调谐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2所示。 放大倍数f o f 1f K 0.7o K o K 2o f ?通频带f ?2o f ?2o f ?

图1-2 图中晶体管T 起放大信号的作用,R B1、R B2、R E 为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 E 是R E 的旁路电容,C B 、C C 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 、C 是谐振回路作为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起选频作用,它采用抽头接入法,以减轻晶体管输出电阻对谐振回路Q 值的影响,R C 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 值、带宽。 三.双调谐回路放大器 图中,R B1、R B2、R E 为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且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E C 为E R 的旁通电容,B C 和C C 为输入、输出耦合电容。图中两个谐振回路:11L C 、组成了初级回路,22L C 、组成了次级回路。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12L L 、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3C 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成绩: 2015-2016学年01 学期 “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技术(1)”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2015 年12 月

一、设计用于检测人体心电信号的放大器,要求如下: 1、输入阻抗≥10MΩ。 2、共模抑制比≥80dB。 3、电压放大倍数1000倍。 4、频带宽度为0.5Hz~100Hz。 5、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噪声(包括50Hz交流干扰)≤200μV。 二、设计方案分析 1、心电信号的特点及检测 人体的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物电信号都是属于强噪声背景下微弱的低频信号,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心电信号是人类最早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医学的生物电信号之一,与其他生物电信号相比,该信号也比较容易检测同时具有直观的规律性。一般人体心电信号的幅值约20μV~5mV,频带宽度为0.05Hz~100Hz,由于心电信号取自于活体,所以信号源内阻较高,且存在着较强的背景噪声和干扰。 在检测人体生物电信号时,需要采用所谓的生物电测量电极,

又称引导电极来实现的,通过引导电极将生物电信号引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对于心电信号的检测,临床上为了统一和便于比较所获得心电信号波形,对测定心电信号(ECG)的电极和引线与放大器的联接方式有严格的统一规定,称之为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目前国际上均采用标准导联,即将电极捆绑在手腕或脚腕的内侧面,并通过较长的屏蔽导线与心电放大器相连接。标准导联有Ⅰ、Ⅱ、Ⅲ。其具体联接方法如图。 LA Ⅰ 导联Ⅱ 导联Ⅲ导联 图1 标准导联联线方法 2、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要求及组成 根据心电信号的特点,对心电信号放大器的要求是高输入阻抗、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合适的通频带宽度和输出较大的动态范围等。典型的心电信号放大器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有前置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波、50Hz陷波器、电压放大

心电放大电路

交流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王博 一概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如果在体表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联接到心电图机(即精密的电流计)的两端,它会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基本心电图如上所示,包含如下几个波段: P波――两心房除极时间 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 QRS波群――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ST段――心室除极刚结束尚处以缓慢复极时间 T波――快速心室复极时间 普通心电图有一下几点用途 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 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 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5、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为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 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纪,以利于确定时间。 6、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 危重病人的抢救。 本设计由于采用交流供电,其实际意义在于用在,心电监护以及心电的静态检测方面,因此在设计上就力求全面反应各个波段上的电位情况,并尽量减少噪声,以达到国家基本心电图机要求 二系统设计

心电设计报告

直流心电放大仪设计报告 心电信号作为心脏电活动在人体体表的表现,信号比较微弱,其频谱范围是0.05~200Hz,电压幅值为0~5mV,信号源的阻抗为数千欧到数百千欧,并且存在着大量的噪声,测量时,除了受包括肌电信号,脑电信号,呼吸波信号等体内干扰信号的干扰,还受到基线漂移,电极接触等体外干扰。心电的这些特点,要求设计在强噪声下能有效抑制各种干扰的便携式心电采集放大仪,来得到正确的心电信号。 本直流心电放大仪设计思路是:由携带在人体上的电极采集心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的初步放大,并且在前置放大器电路部分设计滤波和右腿驱动电路,对各种信号进行一定的抑制后送入仪用放大器,输出后送入低通滤波器,以滤除心电频率范围以外的干扰信号,最后经过主放大器,得到能观察范围内的心电信号。在进行实验元件参数选取时,既要考虑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又要保证所用的元件必须能找到,而且考虑到元件精度要求。 心电放大仪总体结构图: 人体电极拾取前置放大器(共模抑制电路)低通滤波器 后级放大电路示波器显示 本设计的电路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源变换电路;前置放大器和抑制共模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后级放大电路(主放大电路)。 由携带在人体上的电极拾取的心电信号首先经过前置放大器的初

步放大,并对各种干扰信号进行一定的抑制后进入低通滤波器以滤除心电频率以外的干扰信号,然后经过后级主放大器进一步放大后,输入示波器,进行观察。设计没有采用50HZ工频滤波电路,是因为本设计由电池供电,共模工频干扰很小(外界电场影响),可以通过右腿驱动电路很好的滤除。 一、电源变换电路: 由于电池最多只能用四节,也就是6V,而实验采用的芯片是LM324,因此采用具有升压能力的电路,它能将Ec转换为±Ec。其原理是NE555,时基电路接成无稳态电路,555和R21、C13接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约在20kHz左右,由于充、放电时间常数皆为R21C13,故占空比为50%。输出的20kHz脉冲波经D1、C14和 D2、C15分别整流滤波后,输出±EDD双电源。它的3脚输出占空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设计

高 频 小 信 号 放 大 器 设 计 学号:320708030112 姓名:杨新梅 年级:07电信本1班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老师:张炜 2008年12月3日

目录 一、选题意义 (3) 二、总体方案 (4) 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 (7) 四、参数选择 (11) 五、实验结果 (17) 六、结论 (18) 七、参考文献 (19)

一、选题的意义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通信设备中常用的功能电路,它所放大的信号频率在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实现对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从信号所含频谱来看,输入信号频谱与放大后输出信号的频谱是相同的。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 按元器件分为: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 按频带分为:窄带放大器、宽带放大器; 按电路形式分为:单级放大器、多级放大器; 按负载性质分为:谐振放大器、非谐振放大器; 其中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发射机的接收端,从天线上感应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这就需要用放大器将其放大。高频信号放大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制作却非常困难。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自激振荡,同时频率选择和各级间阻抗匹配也很难实现。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依据,以实际制作为基础,用LC振荡电路为辅助,来消除高频放大器自激振荡和实现准确的频率选择;另加其它电路,实现放大器与前后级的阻抗匹配。

二、总体方案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简述: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用就是无失真的放大某一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按其频带宽度可以分为窄带和宽带放大器,而最常用的是窄带放大器,它是以各种选频电路作负载,兼具阻抗变换和选频滤波功能。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基本要求是: (1)增益要高,即放大倍数要大。 (2)频率选择性要好,即选择所需信号和抑制无用信号的能力要强,通常用Q值来表示,其频率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带宽BW=f2-f1= 2Δf0.7,品质因数Q=fo/2Δf0.7. 图-1频率特性曲线

心电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电子线路CAD短学期设计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15041523 班级:15040211 姓名:卢虎林 日期: 2017年3月11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Pspice对设计方案和具体电路进行分析的过程,理解电路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设计一个心电图信号放大器。已知: (1)心电信号幅度在50μV~5mV之间,频率范围为0.032Hz~250Hz。 (2)人体内阻、检测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电阻(即信号源内阻)为几十千欧。 (3)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5V~+5V。 1、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由已知条件(1)可知该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属于微弱信号,所要求的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低噪声、低漂移特性。由已知条件(2)可知,为了减轻微弱心电信号源的负载,放大器必须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另外,为了减小人体接收的空间电磁场的各种信号(即共模信号),要求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因此,最后决定的心电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下: 差模电压增益:1000(5V/5mV); 差模输入阻抗: >10MΩ; 共模抑制比:80dB; 通频带:0.05Hz~250Hz。 2、方案设计 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要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决定了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和噪声,可选用BiFET型运放,本设计

采用了LF4111型运放(其中Avo=4 10 ,Rid≈4 10 Ω,Avc=2),由 于单极同相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可通过Pspice 仿真波形看出),本设计采用了由三个LF411型运放构成的仪用放大器。 第二级放大器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使总增 益达到1000。其次为了消除高、低噪声,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因为滤波器没有特殊要求,本设计可采用较简单的一阶高通滤波器 和一阶低通滤波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 3、详细设计 根据上述设计方案,确定了心电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如图5-1所示。A1、A2、A3及相应的电阻构成前置放大器,其差模增益被分配 为40,其中A1、A2构成的差放被分配为16,其计算公式为: Avd1=(Vo1-Vo2)/Vi=(R1+R2+R3)/R1,Avd2=Vo3/(Vo1-Vo2)=- R6/R4=1.6。 为了避免输入端开路时放大器出现饱和状态,在两个输入端到地 之间分别串接两个电阻R11、R22,其取值很大,以满足差模输入阻 抗的要求。第二级由 A4及相应的电阻、电容构成。在通带内,其 被分配的差模增益应为(1000/40=25),即 Avd3=vo/vo3=1+R10/R9=25 取R9=1KΩ,R10=24KΩ。C1、R8 构成高通滤波器,要求 f =0.05Hz。取R8=1MΩ,则可算出C1=4.58μF,取标称值电容 C1=4.7μF,算得fL=1/(2л C1 R8)=0.034Hz。C2,R10构成低通滤 波器,要求f =200Hz。取R10=24KΩ,可算出C2=0.03316μF,取标称 值电容C2=0.033μF,最后算出f =1/(2л C2 R10)=251.95Hz。可 见满足带宽要求。

小信号放大器设计

摘要 关键词:差动放大、低通滤波、共模抑止比、信噪比、输入电阻 电路的设计: 根据本次设计的要求,是放大倍数为1000倍,所以用3级放大,由第一级放大的是小信号,所以将第一级放大定为5倍,第二次放大倍数为20倍,第三级放大倍数为10倍。由输入 阻抗为10M Ω,所以第一级放大采用同相放大。考虑到共模抑止比的关系所以第二级放大采用差动放大。由于本次设计的是小信号为了保证信号的纯真度和频率响应范 围所以最后设计一个100HZ 的有源低通滤波器,并设计放大倍数为10倍。系统框图如下: 无源低通滤波器: 由RC f π21 = ,取C=0.1uf 得R=16k R1 16kΩ C1R216kΩ 13 同向放大器: 根据2 /1 11Rr R Av + =得到同相放大器放大倍数,根据同相端放大 5倍。取R1=10K ,则Rr=2K,因为考虑到放大倍数可调的目的所以将Rr 修改为滑动变阻器,并取值5K 。

5kΩ Key=A 差动放大器: 3 4 2R R Av - =得到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根据差动放大级放大20倍。取R3=10K ,则R4=200K 。 R610k|?R710k|? C489 有源低通滤波器: 根据有源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快速设计方法,首先由截止频率Fc=100HZ 得到确定一个电容C=1uF ,和K=7并根据放大倍数为20确定R1=470Ω,R2=2.7K ,C1=2.2uF 。在由有源二阶低通滤波器的放大倍数为10,取R3=3.6K ,则R4=36K,考虑到放大倍数的可调性,则将R4用滑动变阻器来代替,并取值为50K.

系统完整图: 系统PCB图: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成绩: 2015-2016学年01 学期 “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技术(1)”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2015 年12 月

一、设计用于检测人体心电信号的放大器,要求如下: 1、输入阻抗≥10MΩ。 2、共模抑制比≥80dB。 3、电压放大倍数1000倍。 4、频带宽度为0.5Hz~100Hz。 5、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噪声(包括50Hz交流干扰)≤200μV。 二、设计方案分析 1、心电信号的特点及检测 人体的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物电信号都是属于强噪声背景下微弱的低频信号,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心电信号是人类最早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医学的生物电信号之一,与其他生物电信号相比,该信号也比较容易检测同时具有直观的规律性。一般人体心电信号的幅值约20μV~5mV,频带宽度为0.05Hz~100Hz,由于心电信号取自于活体,所以信号源内阻较高,且存在着较强的背景噪声和干扰。 在检测人体生物电信号时,需要采用所谓的生物电测量电极,

又称引导电极来实现的,通过引导电极将生物电信号引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对于心电信号的检测,临床上为了统一和便于比较所获得心电信号波形,对测定心电信号(ECG)的电极和引线与放大器的联接方式有严格的统一规定,称之为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目前国际上均采用标准导联,即将电极捆绑在手腕或脚腕的内侧面,并通过较长的屏蔽导线与心电放大器相连接。标准导联有Ⅰ、Ⅱ、Ⅲ。其具体联接方法如图。 RA LA LL RL RA LA Ⅰ导联 RA LL Ⅱ导联Ⅲ导联 LA LL 图1 标准导联联线方法 2、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要求及组成 根据心电信号的特点,对心电信号放大器的要求是高输入阻抗、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合适的通频带宽度和输出较大的动态范围等。典型的心电信号放大器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有前置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波、50Hz陷波器、电压放大等

心电信号放大电路

浅谈滤波器在心电信号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1 实验目的与意义 心电信号十分微弱,一般在0.05-100Hz之间,幅度小于5mv。在检测心电信号的同时存在着极大的干扰。心电波仪器通过传感系统把心脏跳动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波形,一般为微伏到毫伏数量级。这是需经过信号放大才能驱动测量仪表把波形绘制出来。本实验通过应用运算放大器设计心电放大电路,目的是可以实现有效滤除与心电信号无关的高频信号,通过系统,可以得到放大,无干扰的心电信号。 本实验将就心电放大电路中的滤波器部分进行重点研究,采用multisim10.1进行仿真,分析其实现的功能以及所起的作用。心电信号放大电路的其余部分将做简要介绍。

2 心电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心电信号放大电路原理流程图 2.1前置放大电路 放大微弱的心电信号。具有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具有一定的电压放大能力的特点。 2.2高通滤波电路 通过频率大于 0.05Hz 的信号,排除低频信号干扰。 2.3低通滤波电路 通过频率低于100Hz 的信号,排除高频信号干扰。 2.4带阻滤波电路 有效阻断工频为50Hz 的信号干扰。 2.5电压放大电路 对处理过的心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便能够观察出微弱的心电信号。 3 技术指标 信号放大倍数:1000倍 输入阻抗:≥10M Ω 共模抑制比:K cmr ≥60dB 频率响应:0.05-100Hz 信噪比:≥40dB 4心电放大电路介绍与分析 4.1前置放大电路 可应用AD620来设计放大电路,设计图如下 输入心电信号 前置放大 高通滤波 电压放大 带阻滤波 低通滤波

根据心电信号特点,前置放大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高输入阻抗:被提取的心电信号是不稳定的高内阻源的微弱信号,为了减少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应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2)高共模抑制比:人体所携带的工频干扰以及所测量的参数以外的生理作用的干扰,一般为共模干扰,前置级须采用共模抑制比高的差动放大电路,以减少共模干扰。 3)低噪声,低漂移:使其对信号源影响小,输出稳定。 此放大电路可实现增益1-1000倍的调节。 4.2滤波电路 正常心电信号的频率范围为0.05-100Hz。噪声信号来源主要有工频干扰、电极接触噪声、人为运动肌电干扰、基线漂移等,其中50Hz的工频干扰最为严重。为了消除这些干扰信号,在心电信号放大器电路中,应加入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和50Hz工频信号陷波器。 4.2.1 高通滤波电路 本实验采用二阶有源滤波器,参数设置以及电路图如下。 f mi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5Hz 令C1=C2=100μF R1=R2≈32kΩ 输入1Vpk,0.05Hz的正弦交流信号

设计一个射频小信号放大器

题目:设计一个射频小信号放大器 概述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通信设备中常用的功能电路,它所放大的信号频率在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实现对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所谓小信号,一是信号幅度足够小,使得所有有源器件(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或IC)都可采用二端口Y参数或线性等效电路来模型化;二是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线性比例关系.从信号所含频谱来看,输入信号频谱与放大后输出信号的频谱是相同的。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 按元器件分为: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 按频带分为:窄带放大器、宽带放大器; 按电路形式分为:单级放大器、多级放大器; 按负载性质分为:谐振放大器、非谐振放大器;.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除具有放大功能外,还具有选频功能,即具有从众多信号中选择出有用信号,滤除无用的干扰信号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又可视为集放大,选频一体,由有源放大元件和无源选频网络所组成的高频电子电路.主要用途是做接收机的高频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 其中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发射机的接收端,从天线上感应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这就需要用放大器将其放大。高频信号放大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制作却非常困难。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自激振荡,同时频率选择和各级间阻抗匹配也很难实现。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依据,以实际制作为基础,用LC振荡电路为辅助,来消除高频放大器自激振荡和实现准确的频率选择;另加其它电路,实现放大器与前后级的阻抗匹配。 2电路的基本原理 图2-1所示电路为共发射极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单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它不仅要放大高频信号,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因此,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在高频情况下,晶体管本身的极间电容及连接导线的分布参数等会影响放大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或相位。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R b1、R b2及Re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心电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电子线路CAD短学期 设计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 15041523 班级: 15040211 姓名:卢虎林 日期: 2017年3月11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Pspice对设计方案和具体电路进行分析的过程,理解电路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设计一个心电图信号放大器。已知: (1)心电信号幅度在50μV~5mV之间,频率范围为0.032Hz~250Hz。 (2)人体内阻、检测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电阻(即信号源内阻)为几十千欧。 (3)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5V~+5V。 1、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由已知条件(1)可知该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属于微弱信号,所要求的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低噪声、低漂移特性。由已知条件(2)可知,为了减轻微弱心电信号源的负载,放大器必须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另外,为了减小人体接收的空间电磁场的各种信号(即共模信号),要求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因此,最后决定的心电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下: 差模电压增益:1000(5V/5mV); 差模输入阻抗: >10MΩ; 共模抑制比:80dB; 通频带:0.05Hz~250Hz。 2、方案设计 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要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决定了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和噪声,可选用BiFET型运放,本设计采用了LF4111型运放(其中Avo=4 10 ,Rid≈4 10 Ω,Avc=2),由

于单极同相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可通过Pspice 仿真波形看出),本设计采用了由三个LF411型运放构成的仪用放大器。 第二级放大器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使总增益达到1000。其次为了消除高、低噪声,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因为滤波器没有特殊要求,本设计可采用较简单的一阶高通滤波器和一阶低通滤波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 3、详细设计 根据上述设计方案,确定了心电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如图5-1所示。A1、A2、A3及相应的电阻构成前置放大器,其差模增益被分配为40,其中A1、A2构成的差放被分配为16,其计算公式为:Avd1=(Vo1-Vo2)/Vi=(R1+R2+R3)/R1,Avd2=Vo3/(Vo1-Vo2)=- R6/R4=1.6。 为了避免输入端开路时放大器出现饱和状态,在两个输入端到地之间分别串接两个电阻R11、R22,其取值很大,以满足差模输入阻抗的要求。第二级由 A4及相应的电阻、电容构成。在通带内,其被分配的差模增益应为(1000/40=25),即 Avd3=vo/vo3=1+R10/R9=25 取R9=1KΩ,R10=24KΩ。C1、R8 构成高通滤波器,要求 f =0.05Hz。取R8=1MΩ,则可算出C1=4.58μF,取标称值电容 C1=4.7μF,算得fL=1/(2л C1 R8)=0.034Hz。C2,R10构成低通滤波器,要求f =200Hz。取R10=24KΩ,可算出C2=0.03316μF,取标称值电容C2=0.033μF,最后算出f =1/(2л C2 R10)=251.95Hz。可见满足带宽要求。

心电监护仪设计实验报告

心电监护仪的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一个标准导联的心电信号采集、处理和显示系统。 2、能记忆当前时刻前若干秒的数据,由设计者确定参数。 3、数据回放功能。 4、软件数字滤波,计算瞬时心率,并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5、报警参数设计,通过软件实现当心率输入大于某个固定值时,报警装 置工作。 二、总体方案论证 采集到的心电信号有如下特点:信号弱、信噪比低、信号源阻抗大、电磁 干扰大、信号频率低等特点,然后经过放大滤波电路,放大滤波电路由前 置放大电路、后级放大电路、滤波及功率放大电路组成,此时得到的是放 大的模拟信号,需要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要再经过A/D 转换,得到数字 信号,再经单片机系统处理,最终在LED 液晶屏上显示。总体方案设计流 程如图所示

三、硬件电路设计 (1)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是心电信号采集的关键环节,由于人体心电信号十分微弱,噪声强且信号源阻抗较大,加之电极引入的极化电压差值较大,因此,通常要求前置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非线性度小、合适的频带和动态范围等性能。为达到心电放大器的上述技术要求,本设计选用了AD公司的仪表放大器AD620作为前置放大器的核心器件,并且采用了差动输入的方式。同时考虑到心电信号中混杂着比其幅度大得多的直流信号,太大的前置放大器增益会影响电路的直流稳定性,为了保证前置放大器不工作在截 止区或饱和区,因此设计的第一级放大倍数为10倍,如下图所示 (2))右腿驱动电路抗干扰 电路的共模抑制比主要由心电前置放大器决定,而AD620的140dB(G=10)的共模抑制比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前置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同时抑制50HZ工频干扰,设计了由TL084以及R2、R3、R4、R5和C1构成激励系统电路。人体的共模电压被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R2、R3检测出,经过TL084将其倒相、放大并反馈到人体上。这是个负反馈,其使共模电压降低。人体的位移电流不流到地,而是流到运放输出电路。就心电放大器来说,这样就减小了共模电压的拾取,并且有效地使病人接地。 (3) 高通滤波电路 由于电极极化电压的不平衡、前置放大器的失调漂移以及人体动作等因素,前置放大器输出的心电信号中除了夹杂不少工频干扰外,还有很大的直流或低频分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说明书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设计与制作 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103班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摘要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为了对一些幅度比较小的高频信号进行有目的放大,在广播和通信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通常用于各种发射机的接收端。 本设计围绕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设计工作进行研究和实现,详细介绍了高频小信号调谐的整体结构,硬件设计,系统方案,单元电路模块和仿真情况的具体实现,介绍了一种利用三极管放大,LC并联谐振选频将特定的信号进行放大和选出相对应频率的信号,达到了设计要求,该设计适用于高频电路发射机的接收端。 关键词高频小信号; LC谐振;放大器;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ABSTRACT High frequency small signal for some smaller amplitude tuned amplifier is to have a purpose on high frequency signal amplification, widely used in radio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This design around the high frequency small signal tuned amplifier design work for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high frequency small signal tuning, hardware design, system solutions, unit circuit module and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s, the paper introduces a using triode amplifier, LC parallel resonant frequency selective specific signal amplification and to select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of the signal,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is suitable for hf transmitter circuit at the receiving end. Keywords triode High frequency small signal; LC resonance; Amplifier; Resonant voltage magnif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