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从开学到现在,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可以说速度放得很慢,因为我们的学生,更因为一轮复习的要求——夯实基础。特别是在文言文的复习上利用时间最长基本上是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现就对文言文专题复习做一些反思。

一、开学初学生自己就分析弱项,制定月计划,大部分组内都涉及到文言文的复习,因此我提出建议:每周总结一课的文言文翻译,找出至少十句,且每句含有三个以上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圈出。(目的:让学生认真翻译课文,并将文言基础知识复习一遍,有踩分意识)

二、在10月份我们正式开始文言文复习,首先是文言实词的复习,为了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文言实词常见情况,并上台示范举例讲解。其次,是虚词的复习,由于虚词考查近几年相对淡化,学生复习的依据就是复习资料《3年高考2年模拟》中的知识点,并要求他们将其掌握。最后是文言句式的复习,方法与实词复习一样。在学生归纳总结过程中,我又要求学生课下将必修和选修上的文言文翻译一遍,同样是写十个句子,并找知识点。这样反复抓学生,相当于文言文课本的复习单学生就两遍,再加上后边的试卷练习,总共三遍。课本基础扎实了,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知识的迁移也就相应简单了。我们探究确立的文言文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大体有五个环节:

(1)依据考纲的要求,以学案导学的形式明确复习的目标要求,明确需要梳理、掌握的重点内容,尤其明确复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复习。(放在课前)这一个环节也可放在课上,不过鉴于充分性的要求,最好放在课前进行。在前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以学案的形式,把这节课复习的目标要求、复习的内容以及方法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先自主复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先有一个比较熟悉的认知和切入,让学生能带着点问题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检查复习的情况,让学生展示自己复习的成果,进而明确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9分钟)首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一下复习的情况,尝试以合作的形式解决在前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告知老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可以以做活页训练或板书等形式对学生复习的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以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及时告知老师;当然老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复习的进展。对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帮他们解决:个性的问题,随机当面单独指导;共性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下一个环节中进行集体指导。

(3)集中突破重难点,并作适当拓展。(6分钟)

依据考纲的要求,就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疑难进行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系统梳理;目的是弥补缺漏,帮助学生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通过串讲甚至灌输的形式,梳理重难点;二是以学案导学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总结好了的材料,指导学生去读,去理解,去顿悟,去背,去记。

(4)训练巩固,点拨指导。(25分钟)

让学生当堂做精心设计好的训练题,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要限时,学生做完后,学生之间可互改,相互纠错,解决不了,教师点拨指导。

(5)整理感悟,能力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做好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整理,让学生在梳理课堂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悟,获得能力的提升。可以是整理课堂笔记的形式,也可以

是整理错题的形式,还可以是写学习反思的形式。另外,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材料,拓展视野,提升能力。

这五个环节,从教师教的角度可用五个字来概括:标—诊—授—点—留。“标”,出示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对将要掌握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非常清楚;“诊”,通过小练习,检查学生复习的情况,及时为学生纠正错误,诊断学生薄弱点,以此确定本节课传授的重点;“授”,依据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梳理,传授知识,破解困惑,建立知识体系;“点”,指导学生训练,训练结束后有针对性地点拨;“留”,最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整理,或总结,或反思,以期有所领悟、提升。从学生学的角度,也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学—查—理—练—悟。“学”,学生先自学;“查”,通过自主复习和练习,自查不足;“理”,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梳理知识,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在理的过程中,解除困惑和误解,充分认知;“练”,练习巩固,应用能力提升,练后纠正;“悟”,在总结反思中领悟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①突出重点,抓薄弱环节,不平均使力,学生出错率低的知识点可略过,而学生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则重点突破;②总结规律,教给方法,注重知识规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指导;③突出学生主体,教师点拨,让学生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④注重落实,当堂训练,说得好不如写得好,落实到笔头上。⑤对学生要及时鼓励,体现师与生和生与生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注重合作学习,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感到学习的乐趣。⑥整堂课必须辅以学案来进行,学案内容大致有五块:一是复习目标及考试说明相关要求,二是复习方略,三是复习内容;四是巩固训练,五是拓展延伸。

三、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整个复习过程中,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仍有个别学生自觉复习、总结的意识过弱,“动”不起来,因此,我又将所有必修和选修中文言文出成试题,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复习情况。但这样一来,速度就慢了很多。另外,课外文言文的练习中,很多学生只知道就题做题,却不知将文章作为阅读材料,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除此之外,复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虽然学生的文言文的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又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人物和情节比较感兴趣,于是,由这方面着手,调动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兴趣,因为只有翻译出来了你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有很多学生还是很乐意去做的,遇到问题也会通过工具书或向教师提问来解决。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往往是读到一半的时候就读不下去了,因为实在是看不懂,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采取的是分段翻译,不强求学生一次性完成,可以分段进行,先维持他们阅读的兴趣比较重要,不然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四、专题复习的得与失

文言文专题复习历时一个月,(当然今后还会在其它专题复习中渗透文言文练习),学生基本上把课本内容梳理了一遍,大部分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了巩固,目标基本实现。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有待提高,特别是对文言文阅读的畏惧性心理的解除。在今后的复习中还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总之,文言文专题的复习,只要肯下功夫,真正用心了,夯实了基础,再通过练习锻炼迁移能力,文言文的障碍也就随之突破。这就是我在本专题复习教学的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1 这一学期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挑战,从高一到高三,从暑假就开始工作,这些学生完全陌生而且据其他老师所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心里有压力是正常的。等我真正接手之后发现,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比我预想的要差了不少,我所面临的困难也要比预想的大了许多。 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分为学生的思想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两个方面来做。 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 首先就是得和这些不那么熟悉的学生好好地交流沟通,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些学生,只有真正让这些学生接受我这个老师,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为此,我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告诉这些学生该如何面对自己当下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而且还着重指出:每个人只要从当下开始努力拼搏,一切都还来得及,关键在于他们自己是否真的全力以赴,是否真的开始为自己负责任。这个环节不仅刚开始是这样做,而且是在这个学期的整个语文教学都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其次,根据这些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语文学习习惯,给他们明确指出改正的方向,同时提供给他们适合每个人的方法。在生活方面,着重从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矫正,平时的良

好作息习惯的养成,日常良好纪律的养成,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自我的要求。在语文学习方面,着重从日常的听课习惯以及读写习惯入手,明确告诉学生如何养成较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堂的听课质量与听课效率,其中包括如何记笔记,如何分类整理材料;如何坚持读写的习惯,特别要求学生要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时养成写点文章的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第三,注意与所有学生的一对一的谈话,保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关注;同时,老师还能够从生活与学习方面给予每个学生比较到位的方法指导与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工作方面: 1、语文教学注重从基础抓起,从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始,刚开始就发现这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很薄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学生慢慢有收获。 比如文言文语法方面,我就从学生最需要也最薄弱的语法知识入手,从简单的主谓宾定状补开始,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慢慢地讲解,并且跟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相关的语文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法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用的事情。并且在第一轮的复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些内容,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又更为深入地夯实基础,而且又不觉得浪费时间,更不会觉得语文学习是没有谱的。 2、从学生的最害怕的文言文学习入手,逐渐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第一轮的文言文复习,既发现了学生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与教学反思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多媒体出示: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四、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今天,不论是研究孔子,还是研究中国历史,都离不开《论语》。 2.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结合注释,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适当的引导。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五、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通读全文(配乐),从这三则语句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自由交流。 2.联系实际,说说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古文。 2.课外搜集《论语》中一些其它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背诵《论语》中读书方法三则。 二、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多媒体出示: 《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

14 《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

14.《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 《学弈》 在教学《学弈》时,我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我增设了两个激趣点,介绍了两种译文方法。通过文言导入、朗读训练、学生质疑、探究研讨、读书明理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一、反复朗读感悟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1、教师范读引好路子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后注释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独立说、同桌互说等形式予以落实,待别是对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弄清他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两小儿辩日》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交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使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从来不敢有所怠慢。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得到不少听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赏,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docx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下面是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欢迎参阅。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1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 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 被他们打入了 "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 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 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 " 我已认真学过了 "的回答 ;扪心自问时,也可以 " 我已努力过了 "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 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

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 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 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 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 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 "、 "我运气 "的心理,等到考场 "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 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 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 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 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 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 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读文,直到 读熟,大部分学生能背。第二步,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词的理解意思,再把整句的意思总 结出来。第三步,总结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四步,让学生谈谈从中明白了什么 道理或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这样一字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的翻译交给学生,总希望通 过这样的努力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不遗留什么疑惑。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 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根据教参的建议从多方面构思,最后决定抛弃串讲的方法,采用学校推行的先学后导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 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学生自我感觉也较良好。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 节是比较成功的: 1.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自行完成了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改变了单 一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有的小组学生自己设问,自己指名叫同学回答 问题,学生对此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当然效果也不错。 2.在全部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后,我当堂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了反馈,提出了一 些字词句让学生回答怎样理解,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修正理解。这样当堂检测,让学生 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效果明显。 3.把教师传统的串讲变成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既能让学生主动熟悉课文,又能充 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节课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串讲,而是在学生基本 理解了重点词句后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也没有提示,而 是让学生来补充,有的’学生做得相当不错。这样不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 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吗? 当然,一节课下来,总是有得必有失的。这节课的不足在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在课 堂上不能主动从容地质疑讨论,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另外由于这种放开学习我使用得不多,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紧张,有点拘谨,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 20XX年2月12日第二节语文课,我轻松地教了古文《文言文两则》。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 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道理。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因此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 任务。在做文章小结时,我让学生们去寻找“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创建“古文用语库”,因此,学生积极性很高,从文中归纳出“n”多个古语词:如之、矣、弗若、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公开课:作文结尾 升格指导 反思

《作文结尾升格指导》教学反思 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无可置疑地应该是高三训练的重点。然而横看我们高三的莘莘学子,议论说理又恰恰是他们的薄弱点,许多人年级虽升到高三,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却没有达到高三的要求,加之进入高三后铺天盖地的数理化作业,使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不但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反而被数字公式挤压得严重地萎缩了。 致使许多语文教学界同仁慨叹高三语文难教,阵地难守,而作文教学又是难中之难,可谓老大难。然而出路何在呢?面对堪忧的现状,语文教师如何在局促的阵地上施展拳脚呢? 首先,我们必须面对高考研究高考,在思想上认识到对传统作文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研究一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思想,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出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上均为新材料作文,也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即:关注社会生活,挖掘精神内涵。因此,我们的高考作文的写作,尤其是议论文,一定要与这个命题方向保持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的命脉。重在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品质和议论说理的实际能力,对猜题和押题、宿构和抄袭进行有效的防范,对匡正作文教学的弊病起了很好的异向作用。这实际上是明确地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遵循作文及作文的教学规律,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议论说理的基本能力上下功夫,切不可去猜题和押题,心存侥幸。因此,趋向重在素质教育的高考迫切要求高三议论文教学必须改革,改变那种只局限于课本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只重视“范文”,依样画葫芦,或只使用各种资料上辗转相抄的作文题的程式化的写作训练方式,因为那样只能使学生越写越不愿写,越写越不会写,熄灭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更何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写作模式,越过雷池,跳出封闭的圈子,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建立一种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 ,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来自我们这个信息社会的各方面的信息,将写作与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我手写我心”,有话可说,有理可议,点燃他们创造性思想的火花,从而切实地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议论说理的水平,以适应高考的重在素质的要求。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 弹指之间,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已快三个月,我还来不及停下脚步回思自己上过的课,段考已经匆匆结束。虽然孩子们考得还行,这是学生自己的天份和努力,并不是我教得好;但有些学生本应该考好的却不如人意,是我的失职。今天开完家长会,标志着高一第一学期的段考真正结束。 回首担任高一语文老师以来上过的100多节课,必修一的16篇课文以及两次作文教学。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太多不足,本想趁着余味认真反思,以此鞭策勉励自己,但总是拖了又拖。 一、研读文本不够透彻。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懂了,才能在讲台上游刃有余,滔滔不绝。不然在语文课堂语言就显得生硬,不生动,不美。有些课文自己读起来挺美,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但自己在课堂上分析连我自己都觉得不美,估计学生也不能有深刻的感受。师父说,一篇文章自己至少要认真研读三遍,把自己读出来的东西讲给学生就够了。当班主任的日子,每天都可能会有未知的班务要处理,当第二天要上课,今天我还没把课备好,我就会很慌乱,静不下心来认真研读文本,急切地去翻阅教案,往往是翻阅了几篇教案之后,再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样的状态让人颇不踏实,感觉自己就像一台转换机,把书本上的东西搬上课堂运输给学生,这和学生做题没有思考就去抄答案有何异? 二、老师课堂讲得过多。每一篇文章自己都尽力去弄懂,即使没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尽多去翻阅多篇教案,力求读透文本。当自己吃力地把握了整篇课文,发现可讲的实在太多了,一时不知如何取舍。当我自以为把该讲的东西讲了,学生的课堂反映不积极响应,课本空空如也如新书。这样的课堂没有重点,老师讲满40分钟下来很累,估计学生听着也累。我们的配套练习《创新设计》上已经把课文解读地很到位了,只是在课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真预习,带着空腹来接受每一节新课。上文言文的时候,学生没有预习,老师就得一字一句地细讲,这就更加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在课上给学生预习,这样就太浪费课堂时间了,所以我现在开始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这就加重了语文老师的作业量。但课堂的生成明显会好些,老师也能稍微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如果课前没有预习,给学生半节课的时间带着要求自己读文本,然后教师再来检测或答疑,我认为也是可行的,但这对教师的备课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你要预设学生可能提问的一切问题。 三、课下反思不够充分。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师父教诲,每天都要坚持写一点心得,哪怕是一句话都好。我也一直希望自己都是如此的,在当老师和班主任以来,每天都在思考,每一节语文课,每一天和学生的交流当中,都会出现许多问题和收获解决问题的心得,有时候甚至在睡觉早梦里都在思考白天出现的问题,但就是没有时间写下来,确切地来说是自己不会挤时间或者是坚持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人是很会遗忘的动物,如果不写下来,收获的心得可能很快就会遗忘,想要坚持做反思真是不容易啊! 四、开学以来没有读书。怀念大学时代自由的读书时光,自己随时可以去图书馆,不用受任何时间限制地读书。我真的觉得现在没有时间读书啊,连看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因为课下的时间都用在研读教参上了。当一段时间不读书就会觉得脑袋有一种生锈的感觉,每天的脑子里塞满了课本上的知识。当老师都没有课外阅读的时候,又何以给学生延伸扩展呢?面对着布置给学生的作文,自己也很想写“下水作文”做范文,当学生都把作文交上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思路都没有想好,实在惭愧!为了安慰自己,课余时间去校图书馆借了三本书,至今封面上都沉淀了一层细细的灰。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读书的问题时说过一句话,恋爱中的人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来约会。准备等发工资的时候,去订阅一些语文教学杂志,每天睡前还能翻阅一下。虽然我记住,师父说要抽时间多读书,但是我没有做到。不仅如此,作为语文老师,我竟然连身边的小阅读也忽略了,在我们班上课半个学期了,在段考监考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教师里贴的名人格言是鲁迅和巴金的,而高一必修一就刚学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以及巴金的《小狗包弟》,其实在讲课文介绍作者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抬头看看身边的阅读。上《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时可以讲讲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上的对联,也被我忽略了。 五、学生喜欢有趣课堂。师父说,语文老师一定是要有个性的老师。其实我也并不觉得师父上课很有趣,但我就是喜欢上他的语文课,或者更多的是喜欢他这个人吧。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听喜欢我的语文课的,但我估计不是喜欢我的讲的课,而是对这个年轻的语文老师有新鲜感。现在的学生很喜欢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 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关于高中学科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 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 必修5册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 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 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 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 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 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 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长期执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 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 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 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 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 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 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 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 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1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3.通过感受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4.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3.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支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流水》。这支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范读,配乐。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 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讨论,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课件出示译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4.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答)伯牙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5.锺子期听之。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善哉”是表赞叹之意。(教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这句话表明,伯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锺子期能心领神会。 6.如果你是锺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 7.师: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的画面。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锺子期会怎样赞叹?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 示例:“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8.师小结:只有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快乐、激动、兴奋……)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反思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反思 发表时间:2017-06-05T14:13:54.76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2月作者:卢婵[导读] 课本中的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的时间冲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质兼美的名篇,是文言文中的精品。 西和县第二中学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其中有相当多的优秀作品,无论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是在写作欣赏方面,都能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在我们学习继承这份优秀文化遗产的时候,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机械地认为这些作品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可以马马虎虎地去对待。我们应该仔细地去品味,仔细去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秘密。 课本中的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的时间冲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质兼美的名篇,是文言文中的精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然而,在现实当中,文言文似乎并未展示出其迷人的魅力。文言文的教和学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教师而言,文言文教学难度大,让学生吃透不易,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文言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难以攻克的环节。 高中阶段,文言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之一的文言文翻译,赋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受重视。经过考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无一不是源自课内;历年考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不得不承认,我为了应试,曾经采用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经常被死死扣住。我繁琐的讲解和文言文阅读阅读资料的详细注释使学生疏于思考,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丧失信心,课堂提问时,便敛声屏气。这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 佶屈聱牙、深奥难懂、堪比天书的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逃出这个命运的桎梏呢?“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新高中课文课程标准》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立足于课内,把知识点辐射到课外呢?应当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呢?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首先,诵读感知文言美,增强情感体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上私塾学习,无非就是先生教学生认字读书,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中慢慢体会其深刻含义。今天文言文教学若要真正走出困境,也应借鉴传统的诵读教学法,从过去重视讲翻译、教语法等转移到指导吟诵、美读上来。老师可以进行准确的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魅力。然后再训练学生读准语音,读准句读,掌握文言文音调、语言、停顿、重音等的诵读技巧。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理解作品的内在含蕴以及艺术魅力,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与作家情感形成共鸣。 其次,“言”“文”合一,共创佳境。凡会读文章的人,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也不例外。“言”的教学是基础,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文言常识,对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必要的。每次学生预习课文,我总是要求学生把重要的实虚词标注到课文上,以加强理解。长时间的积累必然对学生文言文功底有质的飞跃。 学生文言能力的提高对于“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他就能自己创造性地阅读文言作品,去品味文言文的魅力,去跨越时空“替古人担忧”,去同屈原李白仙游,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文”的魅力在于能够使学生用心去体会文中人性美、智慧美、文化美,让学生自由地去品味文明的传承、经典的流行。 再次,尊重学生,还学生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参与掌握知识,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必要条件。”新课程背景下,要学好文言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课上课下发挥出主人翁地位。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可以让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交流;也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本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掌舵者,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意思的理解是前提,同时也是一项语文知识和文字材料理解能力互动的综合性练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与古人“对话”,通过“对话”感受亲近历史文人的情感,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我研究的基础,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文言文的热情,真正感受到文言文教学巨大的魅力。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去的半年,紧张、忙碌。冒着满面风霜,顶着一天星光,跨过一路泥泞,辛勤耕耘,默默而无闻。这半年,收获了一些成绩,也有几多感慨、些许慰藉。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催马扬鞭自奋蹄,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任务多重,困难多大,只要学校布置了的,都尽力去完成,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认真备课。 首先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每年更新的考试大纲,领会精神,结合实际,落实到工作中去。然后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有机联系,理清教材内部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内容,找好教材在教学中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必修五”时,本人就注意对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进行适量的补充或拓展,进一步优化教材结构体系,使之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史记选读》时,则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点,设置有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全面推进阅读和深入探讨等。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 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

进行学法指导,形式不拘,内容广泛,点点滴滴,贯穿在每个细节。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新课标理念去研究教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探究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使之顺应教学发展的新潮流。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汇聚教学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动中积极发言、与同行切磋,有创造地进行二次个体备课。精心编制教案,组织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流程。上课时能多次、及时、有调整地实施教案,容量、质量两相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之成为学习主人和发展个体。坚持写教后记,寻找不足,去补救缺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良师益友是教师重要的角色。 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动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勤于跟学生交流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胜的同学,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为此很苦恼,本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去询问,帮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学习,经过与之深入交谈和予以热情鼓励,后来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在短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提升成绩的信心。对于犯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10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10篇) 写反思,往往使人思维产生更深入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能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而写反思,首先需教师对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的认识,为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产生搁置现象。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第1篇: “培优补差”是高三教师的一个很响亮的工作口号.从字面理解,似乎颇有些因材施教之意味,甚至还体现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理念;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它的性质却与这样的理解相反.首先,那里”优”“差”评定的依据,就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其次,这种考试都是高考的模拟性质的,具有十分刚性的选拔性.如此有悖于高中课程目标的”培优补差”,何以如此响亮地喊出来呢除了外部的体制等现实原因外,可能与人们对高三语文教学及其”培优补差”的本质认识不无关系. 高三语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何谓”培”,怎样”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仍然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它应当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必须的语文审美本事,探究本事,构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关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那里,不难理解高三语文,同样具有大众,素质,基础教育的性质. 然而,在应试的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似乎就只是剩下:盯着”考分”,对”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对”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是语文”考分”与”培养”“补习”的努力没有正比关系.一个期中考分全班第一的”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后,到了期末考试,她却失去了名列前茅的光荣;而并没怎样对”一模”考试中的”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二模”时,他的考分却挤进了”优生”的行列.语文考分像股票涨落曲线一样,让有的学生意外惊喜,又让有的学生莫名失落,更让语文教师尴尬无奈;不管”培养”多有力度,也无论”补习”多有强度,高三语文教学的信度,却遭到这种的考分涨落曲线的无情嘲讽!本文由一齐去留学修改整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 一方面,作为选拔考试,区分度是其重的质量指标,它就是把考生按分数的高低排出名次来;而参加考试的人数必须,无论考生考试状态怎样变化,其名次序列总是必须的.在同一考试选拔中,”优”与”差”是互为参照的;也就是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反思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美大家都了然于心,大家也想进一步去了解这个美丽的语言。所以带着文言文的教学反思来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岁月,两个字,姹紫嫣红是也,简单素白亦是也,文言文教学反思。时光如水,悄然流逝。记得前不久,偶然在办公室和师姐秀霞回顾这些年教学的喜乐见闻,愁苦轶事,蓦然发现,我成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6年了。我们笑着感慨说,最好的时光,最美的青春都献给语文了。其实我们深知,我们应该感谢语文,感谢语文让我们即使繁忙也能在文字里邂逅一抹新绿,感谢语文让我们即使琐碎也能在书海里拥有一方净土,感谢语文让我们可以把这两千多个日子轻拢慢捻,微笑感叹。我们笃信,纵然身处人生的拐点,每一个语文人,仍能以岁月庄重相待,捧它在手里,放它在心上,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我们亦笃信,岁月一定会赐每一个语文人智慧,柔软,恬淡,力量,温情…… 昨日考完语文,改完语文试卷,看着学生在古诗文言文部分取得的进步,我是很欣慰的。可以说随着课改的深入,中考逐渐在加大文言文及古诗的数量和难度。我觉得初中语文课本的文

言文编选非常科学,所选*难易适中,编排有序,极富文学性和思想性。但在实际的文言教学中,学生总感觉文言文学习无非是就是背诵再背诵,背多了感到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枯燥难懂的文言文中找到乐趣呢?个人在文言文教学中反思,从以下几点入手,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收效还是很明显的。 一、要夯实基础,培养学习兴趣 中国古诗文可研究的对象博大精深,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相对狭窄,加之对工具书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引导他们研究的范围最好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材料,他们在课堂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时间有限,最好能在课堂上进行完,即便需要课下查阅资料,也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鉴于此我们不妨尝试研究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这些“小课题”往往可以当堂完成,何况这些“研究课题”和中考紧密相连,平时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愿意去下功夫进行研究。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针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偏颇,新课标理念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转移到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上来。让学生堂堂有所得,课课有所获,这样才不会让逐字逐句的讲解充斥课堂,才不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榨取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