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数字图像处理试题

2014级数字图像处理试题
2014级数字图像处理试题

2013级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d )1.一幅灰度级均匀分布的图象,其灰度范围在[0,255],则该图象的信息量为:

a. 0

b.255

c.6

d.8

( b )2.图象与灰度直方图间的对应关系是:

a.一一对应

b.多对一

c.一对多

d.都不对

( d )3.下列算法中属于局部处理的是:

a.灰度线性变换

b.二值化

c.傅立叶变换

d.中值滤波

( b )4.下列算法中属于点处理的是:

a.梯度锐化

b.二值化

c.傅立叶变换

d.中值滤波

( d ) 5.一曲线的方向链码为12345,则曲线的长度为

a.5

b.4

c.5.83

d.6.24

( c )6. 下列算法中属于图象平滑处理的是:

a.梯度锐化

b.直方图均衡

c. 中值滤波

https://www.360docs.net/doc/5b3608995.html,placian增强

( b )7.下列图象边缘检测算子中抗噪性能最好的是:

a.梯度算子

b.Prewitt算子

c.Roberts算子

d. Laplacian算子

( c )8.采用模板[-1 1]主要检测____方向的边缘。

a.水平

b.45°

c.垂直

d.135°

( d )9.二值图象中分支点的连接数为:

a.0

b.1

c.2

d.3

( a )10.对一幅100′100像元的图象,若每像元用8bit表示其灰度值,经霍夫曼编码后压缩图象的数据量为40000bit,则图象的压缩比为:

a.2:1

b.3:1

c.4:1

d.1: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图像锐化除了在空间域进行外,也可在频率域进行。

2.图像处理中常用的两种邻域是 4-邻域和 8-邻域。

3.直方图修正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和直方图规定化两种方法。

4.常用的灰度内插法有最近邻元法、双线性内插法和(双)三次内插法。

5.多年来建立了许多纹理分析法,这些方法大体可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两大类。

6.低通滤波法是使高频成分受到抑制而让低频成分顺利通过,从而实现图像平滑。

7.检测边缘的Sobel算子对应的模板形式为和。

7.(不分先后)

-1

-2

-1

1

-2

2

1

2

1

-1

1

8.一般来说,采样间距越大,图象数据量少,质量差;反之亦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数字图像是将一幅画面在空间上分割成离散的点(或像元),各点(或像元)的灰度值经

量化用离散的整数来表示,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

2.图像锐化是增强图象的边缘或轮廓。

3.从图象灰度为i的像元出发,沿某一方向θ、距离为d的像元灰度为j同时出现的概率P(i,j,θ,d),这样构成的矩阵称灰度共生矩阵。

4.细化是提取线宽为一个像元大小的中心线的操作。

5.无失真编码是指压缩图象经解压可以恢复原图象,没有任何信息损失的编码技术。

四、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 1. 灰度直方图能反映一幅图像各灰度级像元占图像的面积比。

( × ) 2. 直方图均衡是一种点运算,图像的二值化则是一种局部运算。

改正:直方图均衡是一种点运算,图像的二值化也是一种点运算。

或:直方图均衡是一种点运算,图像的二值化不是一种局部运算。

( ×) 3. 有选择保边缘平滑法可用于边缘增强。

改正:有选择保边缘平滑法不可用于边缘增强。

或:有选择保边缘平滑法用于图象平滑(或去噪)。

( √) 4. 共点直线群的Hough变换是一条正弦曲线。

( √) 5. 边缘检测是将边缘像元标识出来的一种图像分割技术。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线性位移不变系统逆滤波恢复图像原理。

答:设退化图象为g(x,g),其傅立叶变换为G(u,v),若已知逆滤波器为1/H(u,v)则对G(u,v)作逆滤波得F(u,v)=G(u,v)/H(u,v) (2分)

对上式作逆傅立叶变换得逆滤波恢复图象f(x,y)

f(x,y)=IDFT[F(u,v)]

以上就是逆滤波恢复图象的原理。(2分)

若存在噪声,为避免H(u,v)=0,可采用两种方法处理。(0.5分)

H(u,v)=0时,人为设置1/H(u,v)的值;

②使1/H(u,v)具有低同性质。即

H-1(u,v)=1/H(u,v) 当D≤D0

H-1(u,v)=0 当D>D0 (0.5分)

2.图像锐化与图像平滑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图象锐化是用于增强边缘,导致高频分量增强,会使图象清晰;(2分)

图象平滑用于去噪,对图象高频分量即图象边缘会有影响。(2分)

都属于图象增强,改善图象效果。(1分)

3.伪彩色增强与假彩色增强有何异同点?

答:伪彩色增强是对一幅灰度图象经过三种变换得到三幅图象,进行彩色合成得到一幅彩色图像;假彩色增强则是对一幅彩色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与原图象不同的彩色图像;主要差异在于处理对象不同。(4)

相同点是利用人眼对彩色的分辨能力高于灰度分辨能力的特点,将目标用人眼敏感的颜色表示。(1分)4.梯度法与Laplacian算子检测边缘的异同点?

答:梯度算子和Laplacian检测边缘对应的模板分别为

-1

-1

1 1 1

1 -4 1

1

(梯度算子)(Laplacian算子)(2分)

梯度算子是利用阶跃边缘灰度变化的一阶导数特性,认为极大值点对应于边缘点;而Laplacian算子检测边缘是利用阶跃边缘灰度变化的二阶导数特性,认为边缘点是零交叉点。(2分)相同点都能用于检测边缘,且都对噪声敏感。(1分)

六、计算题(共30分,每小题分标在小题后)

1. 对数字图像f(i,j)(图象1)进行以下处理,要求:

1) 计算图像f(i,j)的信息量。(10分)

2) 按下式进行二值化,计算二值化图象的欧拉数。(10分)

1

3

2

1

3

2

1

5

7

6

2

5

7

6

6 0 6 1 6 3 1 2 6

7 5 3 5 6 5 3 2 2 7 2

1 6

2 6 5 0 2

3 5 2 1 2 3 2 1 2

4 2 3 1

2

3

1

2

1

解:1)统计图象1各灰度级出现的频率结果为

p(0)=5/64?0.078;p(1)=12/64?0.188; p(2)=16/64=0.25; p(3)=9/64?0.141

p(4)=1/64?0.016; P(5)=7/64?0.109; p(6)=10/64?0.156; p(7)=4/64?0.063

(4分,每个1分)

信息量为?2.75(bit) (写出表达式3分;结果正确3分)

2)对于二值化图象,

若采用4-连接,则连接成分数为4,孔数为1,欧拉数为4-1=3;(5分)

若采用8-连接,则连接成分数为2,孔数为2,欧拉数为2-2=0;(5分)

2. 计算图像2在Δx=1, Δy=0度的灰度共生矩阵。(10分)

解:图像2在Δx=1, Δy=0度的灰度共生矩阵为

1/12 1/24 1/24 1/12

1/24 0 1/12 1/12

1/24 1/12 1/12 1/12

1/12 1/12 1/12 0

邻域处理---指输出图像的每个像素是由对应的输入像素及其一个邻域内的像素共同决定。包括线性平滑、非线性平滑、锐化。(模板处理、滤波,以某一像素为中心从图像中取出一个小区域,然后用该小区域的像素经某种运算变换得到该中心像素的新值。邻域处理与点处理的区别在于:①点处理只使用图像中的一个像素值经某一变换后求

出该像素的新值;②邻域处理则需要用一个像素组来决定中心像素的值。线性变换定义式S=a?r+b a.b是常数讨论参数的不同取值对增强效果的影响

(1) b= 0: a>1对比度扩张;0

强嵌入于图像暗区的白色或灰色细节。直方图:一个关于图像灰度级别的离散函数。该离散函数是图像中具有相同灰度值的像素出现的概率密度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具有该灰度级别的像素的个数;体现了像素的频率特性,丢失了像素点位置信息特性。直方图存在缺陷——空间信息丢失直方图均衡化特点:①变换后直方图趋向平坦,灰级减少,灰度合并;②有展开输入图像直方图的一般趋势,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灰度级能跨越更大范围;③实际视觉能够接收的信息量大大的增强了;④方图均衡化能自动地确定变换函数,该函数寻求产生有均匀直方图的输出图像,得到的结果可预知,操作简单。

思考题:为什么变换后直方图趋向平坦 ,达不到完全平坦?--- 由于离散图像的直方图也是离散的,其灰度累积分布函数是一个不减的阶梯函数。如果映射后的图像仍然能取到所有灰度级,则不发生任何变化。如果映射的灰度级小于256,变换后的直方图会有某些灰度级空缺。即调整后灰度级的概率基本不能取得相同的值,故产生的直方图不完全平坦。

乘——可用掩膜图象乘某一幅图象可以遮住图象中的某些部分;减——去除不需要的加性图案(缓慢变换的背景,周期性的噪声,附加污染),检查变化;加——求平均

值去除加性噪声;除——可产生对彩色或多光谱图象十分重要的比率图象。平滑线性滤波器——均值滤波器(线性滤波算法)效果:用于模糊化和减少噪声;以滤波器所定义的邻域内像素平均灰度值取代原灰度值;对于锐利的边缘也有模糊的负效果;用于去除图像中不相干细节(指与滤波掩模尺寸相比较小的像素区域)。邻域平均法 --像素及其指定邻域内的像素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该像素的新值,

以便去除突变的像素点,从而滤除一定噪声。统计排序滤波器—中值滤波器(非线性滤波算法)将像素值用该邻近区域像素的“中

间值”代替;适用于椒盐噪声(脉冲噪声),不宜于线、尖顶等细节多的图像。一阶二阶微分的特点(拉普拉斯抗噪性能最差)一阶微分产生的边缘宽,对灰度阶梯反应强烈;二阶微分对细节反应强烈如细线、孤立点,对灰度阶梯变化产生双响应;二阶微分在图像中灰度值变化相似时,对于点的响应比线强而对于阶梯的响应最弱;在大多数应用中,对图像增强来说,二阶微分比一阶微分好一些,因为形成增强细节的能力好一些。

锐化空间滤波器结论:常数或变化平缓的区域,结果为0或很小,图像很暗,亮度被降低了;在暗的背景上边缘被增强了;图像的整体对比度降低了;计算时会出现负值,归0处理为常见。f x?N

2,y?N

2F u,v?1u+v移中性:对f(x,y)直

接作DFT,原点在(0,0),图像低频集中在四个角;图像移中后进行傅里叶变换,则变换后主要能量(低频分量)集中在频率平面的中心(M/2,N/2);DFT的原点,即F(0,0)被设置在u=M/2和v=N/2上;DFT的原点,即F(0,0)被设置在u=M/2和v=N/2上;如果是一幅图像,在原点的傅里叶变换F(0,0)等于图像的平均灰度级,也称作频

率谱的直流成分。可分离性:二维变换可以通过两次一维变换来实现;空间域滤波和频率域滤波之间的对应关系:①组成傅立叶变换对,成份均为实高斯函数;②高斯曲线直观且易于操作; H(u)有很宽轮廓时,h(x)有很窄轮廓;③频域越宽,滤除的频率成份越少,空域越窄,模板越小,平滑作用越弱;对于低通滤波器,频域越窄,滤除的频率成份越多,空域越宽,模板越大,图像越模糊;对于高通,频

率域滤波器越宽,滤除的频率成份越多,在空间域意味着滤波器越窄,模板越小,检测边缘越少;频域越窄,空域越宽,模板越大,检测边缘越多。(低通滤波器,空域用带正系数模版实现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器用带有正有负的系数模版实现高通滤波)空域作平滑,相当于平域作低通;空域作锐化,相当于平域作高通;去掉高频分量,背景接近黑色,定标后接近灰色;变化剧烈的轮廓边缘变成白色。理想滤波器缺点:物理上不可实现,有抖动现象和振铃现象; 滤除高频成分使图像变模糊。优点:处理效果好。平滑效果比较:理想滤波器>巴特沃斯>高斯;振铃比较:高斯(无振铃)>巴特沃斯(与阶数有关,阶数越大,越接近理想,振铃越明显;越小越接近高斯)>理想(振铃最明显,截止频率点半径越小,振铃越明显)锐化效果:理想滤波器>巴特沃斯>高斯;振铃比较:高斯>巴特沃斯>理想同态滤波:低频成分与照度相联系,照度变化幅度大,使图像灰度动态范围宽(低

频压缩);反射分量往往引起突变,特别在不同物体的连接部分,导致图像对数的傅立叶变换高频成分与反射相联系;反射灰度变化小,感兴趣部分细节不清(高频扩展)图像增强的目标是改进图片的质量,例如增加对比度,去掉模糊和噪声,修正几何畸变等;图像复原是在假定已知模糊或噪声的模型时,试图估计原图像的一种技术。图像复原是将图像退化的过程加以估计,并补偿退化过程造成的失真,以便获得未经干扰退化的原始图像或原始图像的最优估值,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一种方法;图像复原是图像退化的逆过程;图像增强和图像复原的区别:①图像增强是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增强后的图像可能与原始图像存在一定的差异。②评判图像增强质量好坏的是主观标准。③图像复原是针对图像退化的原因做出补偿,使恢复后的图像尽可能

接近原始图像。④评判图像复原质量好坏的是客观标准。图像退化:在景物成像过程中,由于目标的高速运动、散射、成像系统畸变和噪声干扰,致使最后形成的图像存在种种恶化,称之为“退化”。图像退化原因:成像系统镜头聚焦不准产生的散焦;相机与景物之间的相对运动;成像系统存在的各种非线性因素以及系统本身的性能;射线辐射大气湍流等因素造成的照片畸变;成像系统的像差、畸变、有限带宽等;底片感光图像显示时会造成记录显示失真;成像系统中存

在的各种随机噪声。点扩展函数h(x,y)的确定:图像观察估计法、试验估计法、模型估计法——根据导致模糊的物理过程(先验知识)来确定h(x,y)或H(u,v) ;根据物理、数学机理来建

立退化模型:大气湍流、光学系统散焦;照相机与景物相对运动。信源编码器组成:1转换器(T)——将输入数据转换为可以减少图像中像素间冗余的格式或将图像变换使后续阶段更容易找到冗余压缩;2量化器(Q)——将输出精度调整到与预设的保真度准则相一致,减少心理视觉冗余,不可逆;3符号编码器(C)——生成一个定长或变长编码用于表示量化器输出并将输出转换为与编码相一致,减少

编码冗余。什么是数据冗余?数字图像中存在哪几种冗余?各有何特点?如何减少或消除?解答:代表无用信息或重复表示了其他数据已经表示过的信息的数据称为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主要有编码冗余、像素间冗余和心理视觉冗余三种。不同的编码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平均码字长度。包括相对编码冗余(不同的编码方法会形成不同的平均码字长度,平均码字长度大的编码相对于平均码字长度小的编码就存在相对编码冗余);绝对编码冗余(若平均码字长度的下限存在,则使平均麻子长度大于其下限的编码存在绝对编码冗余。)。由于像素间存在相关性,那么对于任一给定的像素值,原理上都可以通过它的相邻像素值预测得到。因此像素间的相关性,带来了像素间的冗余。通过某种变换来消除像素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消除像素间冗余的目的。由于人的心理视觉特点,即人观察图像是基于目标物的特征而不是像素,这就使得某些信息显得不重要,表示这些不重要信息的数据就称为心理视觉冗余。对于数据冗余,通过改变信息的描述方法,可以压缩掉这些冗余,进行无损压缩;对于心理视觉冗余,忽略一些视觉不太明显的微小差异,即进行有损压缩。

简述无损预测编码与有损预测编码的异同。解答:两者都是利用原图像与其预测图像的差值代替原图像进行编码。两者区别是有损预测编码中增加了一个数字量化器,以用较小的信息损失换来较大的压缩比。而无

损预测编码是不需要量化器的。霍夫曼编码特点瞬时:符号串中每个码字无需参考后继符号就可解码;惟一可解码:任何符号串只能以一种方式解码;块编码:每个信源符号都映射到一个编码符号的固定序列中。无损预测编码基本思想:通过对每个像素新增的信息进行提取和编码,来

消除在空间上较为接近像素之间的冗余信息。有损预测编码的失真分为:快速变化区——斜率过载;相对平滑区——颗粒噪声。变换编码——变换域方法:将图像经过某种可逆线性变换映射到变换系数集,对这些系数进行量化和编码;大多数图像,大量系数量级很小,可进行不精确的量化(或完

全丢弃),几乎不会产生多少失真。有损基本编码系统的步骤压缩过程:水平偏移→以8×8的图像块为基本单位进行编码→DCT计算→量化→变长编码(对直流系数(DC)进行编码,使用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对于交流分量,先进行Z形编码)→哈弗曼编码。染色体的统计与识别先通过低通滤波去噪音;提取边缘;通过腐蚀去粘连;统计连

通区域的个数,得到染色体的数量。说明二值开运算和闭运算对图像处理的作用及其特点。解答:(1)两种运算的作用主要是:开运算可用来平滑图像中物体的边界,消除图像中比结构元素小的颗粒噪声,在纤细点处分离物体等。闭运算可用来填充图像中比结构元素小的小孔,连接狭窄的间断,填充狭窄的缝隙等。(2)两种运算的特点主要是:开运算与闭运算具有对偶性。开运算具有磨光物体外边界的作用。闭运算可以使物体

的轮廓线变得光滑,具有磨光物体内边界的作用。 2、开运算与腐蚀运算相比有何优越性?解答:腐蚀运算和开运算都具有消除图像中小于结构元素的成分的作用。但腐蚀运算在消除图像中比结构元素小的成分的同时,会使图像中目标物体收缩变小;而开运算在消除图像中比结构元素小的成分的同时,能较好的保持图像中目标物体大小不变。

这是开运算相对于腐蚀运算的优越性。 3、闭运算与膨胀运算相比有何优越性?解答:膨胀运算和闭运算都具有填充图像中小于结构元素的小孔和狭窄缝隙的作用。但膨胀运算在填充图像中比结构元素小的小孔和狭窄缝隙的同时,会使图像中目标物体扩大;而闭运算在填充图像中比结构元素小的小孔和狭窄缝隙的同时,能较好的保

持图像中目标物体大小不变。这是闭运算相对于膨胀运算的优越性。基于灰度值的图像分割的两个基本特性:不连续性(区域之间寻找边缘,包括间断检测边缘连接与检测);相似性(区域内部通过选择找到灰度值相似区域,包括门限处

理区域分离和聚合)。 JPEG算法中DCT系数采用Z字形重排有何作用?DCT系数左上角(第1行第1列)为直流分量(DC系数),对8×8子块矩阵进行Z字形编排则可将其余的交流分量(AC系数)按“频率”从低到高排列,形成1×64的矢量。这样排列可以增加“0”系数的游程长度,提高压缩效率。

DCT相对DFT优点:图像本身为实数,DCT为实数;DCT去相关能量集中,效果更好。膨胀:它会使得图像扩大,是一种小于结构元素的填充;腐蚀:运用于图像收缩,去桥接部分。图像分割: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

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基本问题,边缘检测的目的是标识数字图像中亮度变化明显的点。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节省图像存储容量;减少传输信道容量;缩短图像加工处理时间。

4.18 能否想出一个用傅里叶变换计算(或部分计算)在图像微分中使用的梯度数值的方法?解答:回答是“否”。因为傅里叶变换是线性的,而梯度运算有求平方根所以属于非线性运

算,所以傅里叶变换不能被用于计算梯度。平方(平方根会绝对值)运算可被直接在空域计算。4.21频率域过滤时需要图像延拓,需要延拓的图像在图像中行和列的末尾要填充0值,见图4-8(a)。你认为如果把图像放在中心,四周填充结果不会有区别。答:需要延拓的图像要补零,再进行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具有周期性,当0值的总数不变时,如对图4-8(a)进行多次复制,在xy平面上将出现交错,每一次的平方只是黑色部分延伸,若对图4-8(b)用相同方法处理,结果不会有区别。二维8×8DCT变换系数的空间频率分布和能量分布。解答:对一个N×N的像素块进行二维DCT变换,从物理概念来理解,它是将空间像素的几何分布,变换为空间频率分布;经变换后的系数,左上角为直流项(DC项);水平方向,从左到右表示水平空间频率增加的方向;垂直方向,从上到下表示垂直空间频率增加的方向;绝大部分的能量集中在直流分量和少数的低频分量上。大致可认为:以左上角为圆心,在相同半径的圆弧上的系数其能量基本相等,越远离圆心,能量越小,如图6-1所示。3.13现有两幅图像a和b, 它们的灰度等级都分

布在全部0~255之间。

(1) 如果我们不断的从图像a中减去b,最终将得到什么结果; (2) 如果交换两幅图像是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解答:(1) 因为两幅图像灰度分布在全部0~255之间,并且我们假设两幅图像是不相关的,那么a-b的结果将分布在-255~255之间,所以每次减法操作可以表示为下式: a(n+1) = [a(n)-b+255]/2如果随着n趋于无穷, a(n)趋于一个稳定的图像A,那么 A = (A-b+255)/2所以A = 255-b, 最终得到的是图像b的负像;(2) 不同,最终得到的是a的负像。

用差值检测变化的方法有三个基本条件需要满足:

(1)准确地图像配准;(2)光照条件的控制;(3)噪声水平足够低。

例题:设有一幅8×8图像,其灰度级分布见下图所示。对其进行Huffman编码,给出编码过程和码字,并计算平均码字长、信息熵、编码效率和压缩比。

解答:计算每个符号(灰度级)出现的概率:

P(1)=8/64,

P(2)=2/64, P(3)=31/64, P(4)=16/64, P(5)=7/64,

编码过程如下图所示

1333333313444443134

数字图像处理试题

名词:*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处理,图像采样,线性拉伸,高通滤波,低通滤波,中值滤波,特征空间,图像分析,图像分割 问答题:1、设一幅图像有如图所示直方图,对该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写出均衡化过程,并画出均衡化后的直方图。若在原图像一行上连续8个像素的灰度值分别为:0、1、2、3、4、5、6、7,则均衡后,他们的灰度值为多少? 如图为一幅16级灰度的图像。请写出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的3x3滤波器;说明这两种滤波器各自的特点;并写出两种滤波器对下图的滤波结果(只处理灰色区域,不处理边界)。(15分) 设一幅灰度图像,其目标和背景的像素点灰度呈正态分布,灰度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分 别为目标点的灰度分布密度函数、均值;、分别为背景点的灰度分布密度函数、均值。并设目标点和背景点的方差均为,目标点个数和图像总像点数的比为1:2。T是根据最小误差准则确定的最佳阈值。(15分) 试证明:

1.根据所学过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设计一套算法流程来实现汽车牌照的定位和数字的识别(给出设计思想即可)。 1、如图所示,A和B的图形完全一样,其背景与目标的灰度值分别标注于图中, 请问哪一个目标人眼感觉更亮一些?为什么?(10分) 选择题: 图像灰度方差说明了图像哪一个属性。(B ) A 平均灰度 B 图像对比度 C 图像整体亮度D图像细节 下列算法中属于图象锐化处理的是:( C ) A.低通滤波 B.加权平均法 C.高通滤波 D. 中值滤波 高通滤波后的图像通常较暗,为改善这种情况,将高通滤波器的转移函数加上一常数量以便引入一些低频分量。这样的滤波器叫 B 。 A. 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 B. 高频提升滤波器 C. 高频加强滤波器 D. 理想高通滤波器 ( )7.下列图象边缘检测算子中抗噪性能最好的是: a.梯度算子 b.Prewitt算子 c.Roberts算子 d. Laplacian算子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数字图像处理试题集29435

第一章引言 一.填空题 1. 数字图像是用一个数字阵列来表示的图像。数字阵列中的每个数字,表示数字图像的一个最小单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 数字图像处理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操作:一是从图像到图像的处理,如图像增强等;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像测量等。 3. 数字图像处理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操作: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像增强等; 二是从图像到非图像的一种表示,如图像测量等。 4. 图像可以分为物理图像和虚拟图像两种。其中,采用数学的方法,将由概念形成的物体进行表示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数字图像处理包含很多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目的是根据二维平面图像数据构造出三维物体的图像。 解答: 1. 像素 2. 从图像到非图像的一种表示 3. 从图像到图像的处理 4. 虚拟图像 5. 图像重建 四.简答题 1.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请列出并简述其中的4 种。 2. 什么是图像识别与理解? 3. 简述数字图像处理的至少3 种主要研究内容。 4. 简述数字图像处理的至少4 种应用。 5. 简述图像几何变换与图像变换的区别。 解答: 1. ①图像数字化:将一幅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示。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②图像增强:将一幅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增强,同时对其无用信息进行抑制,提高图 像的可观察性。③图像的几何变换:改变图像的大小或形状。④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方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行分析。⑤图像识别与理解:通过对图像中各种不同的物体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后,将其所期望获得的目标物进行提取,并且对所提取的目标物进行一定的定量分析。 2. 图像识别与理解是指通过对图像中各种不同的物体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后,将其所期望获得的目标物进行提取,并且对所提取的目标物进行一定的定量分析。比如要从一幅照片上确定是否包含某个犯罪分子的人脸信息,就需要先将照片上的人脸检测出来,进而将检测出来的人脸区域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是该犯罪分子。 3. ①图像数字化:将一幅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示。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②图像增强:将一幅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增强,同时对其无用信息进行抑制,提高图 像的可观察性。③图像的几何变换:改变图像的大小或形状。④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方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行分析。 4. ①在遥感中,比如土地测绘、气象监测、资源调查、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 ②在医学中,比如B超、CT机等方面。 ③在通信中,比如可视电话、会议电视、传真等方面。 ④在工业生产的质量检测中,比如对食品包装出厂前的质量检查、对机械制品质量的监控和筛选等方面。⑤在安全保障、公安方面,比如出入口控制、指纹档案、交通管理等。 5. ①图像的几何变换:改变图像的大小或形状。比如图像的平移、旋转、放大、缩小等,这些方法在图像配准中使用较多。 ②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方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行分析。比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数字图像处理试题库

试题库的收集: 直接打开百度文库,这样比较全面一些 输入:数字图像处理试题习题 名词解释: 选择题 1、数字图像的______ D___ 。 A 空间坐标离散,灰度连续 B 灰度离散,空间坐标连续 C 两者都是连续的 D 两者都是离散的 2、图像灰度量化用6 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__________ B A 32 个 B 64 个 C128 个D 256 个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 A、基于像素的图像增强方法是一种线性灰度变换; B、基于像素的图像增强方法是基于空间域的图像增强方法的一种; C、基于频域的图像增强方法由于常用到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反变换,所以总比基于图像域的方法计算复杂较高; D、基于频域的图像增强方法比基于空域的图像增强方法的增强效果好

1、采用幕次变换进行灰度变换时,当幕次取大于1时,该变换是针对如下哪一类图像进行增强。 (B) A图像整体偏暗B图像整体偏亮 C图像细节淹没在暗背景中D图像同时存在过亮和过暗背景 2、图像灰度方差说明了图像哪一个属性。(B ) A平均灰度B图像对比度 C图像整体亮度D图像细节 3、计算机显示器主要采用哪一种彩色模型(A ) A、RGB B 、CMY或CMYK C、HSI D、HSV 4、采用模板]-1 1 ] T主要检测(A )方向的边缘。 A. 水平 B.45 C.垂直 D.135 5、下列算法中属于图象锐化处理的是:(C ) A.低通滤波 B.加权平均法 C.高通滤波 D.中值滤波 6、维纳滤波器通常用于(C ) A、去噪 B、减小图像动态范围 C、复原图像 D、平滑图 像 7、彩色图像增强时, C 处理可以采用RGB彩色模型。 A.直方图均衡化 B.同态滤波 C.加权均值滤波 D. 中值滤波 & B.滤波器在对图像复原过程中需要计算噪声功率谱和图像功率谱。 A.逆滤波 B.维纳滤波 C.约束最小二乘滤波 D.同态 欢迎下载2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一幅数字图像是:(B) A、一个观测系统; B、一个有许多像素排列而成的实体; C、一个2-D数组中的元素 D、一个3-D空间的场景。 提示:考虑图像和数字图像的定义 2.半调输出技术可以:(B) A、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B、改善图像的幅度分辨率; C、利用抖动技术实现; D、消除虚假轮廓现象。 提示:半调输出技术牺牲空间分辨率以提高幅度分辨率 3.一幅256*256的图像,若灰度级数为16,则存储它所需的比特数是:(A) A、256K B、512K C、1M C、2M 提示:表达图像所需的比特数是图像的长乘宽再乘灰度级数对应的比特数。 4.图像中虚假轮廓的出现就其本质而言是由于:(A) A、图像的灰度级数不够多造成的; B、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够高造成; C、图像的灰度级数过多造成的 D、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过高造成。 提示:平滑区域内灰度应缓慢变化,但当图像的灰度级数不够多时会产生阶跃,图像中的虚假轮廓最易在平滑区域内产生。 5.数字图像木刻画效果的出现是由于下列原因所产生的:(A) A、图像的幅度分辨率过小; B、图像的幅度分辨率过大; C、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过小; D、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过大; 提示:图像中的木刻效果指图像中的灰度级数很少 6.以下图像技术中属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是:(AC)(图像合成输入是数据,图像分类输出 是类别数据) A、图像编码 B、图像合成 C、图像增强 D、图像分类。 提示:对比较狭义的图像处理技术,输入输出都是图像。 二.简答题 1.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请列出并简述其中的4种。 2.什么是图像识别与理解? 3.简述数字图像处理的至少3种主要研究内容。 4.简述数字图像处理的至少4种应用。 5.简述图像几何变换与图像变换的区别。 解答: 1. ①图像数字化:将一幅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示。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②图像增强:将一幅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增强,同时对其无用信息进行抑制,提高图像的可观察性。 ③图像的几何变换:改变图像的大小或形状。 ④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方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行分析。

《数字图像处理》试题及答案.

。中间过程:先补上一圈的 0:解:结果: y ,然后和模板 作卷积,例如 y 中的-4 是这样得到的: -4(即对应元 素相乘相加,其他的数同理。 1、如图为一幅 16 级灰度的图像。请写出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的 3x3 滤波器;说明这两种滤波器各自的特点;并写出两种滤波器对下图的滤波结果(只处理灰色区域,不处理边界)。(15 分)题5图答:均值滤波:中值滤波:(2 分)(2 分)均值滤波可以去除突然变化的点噪声,从而滤除一定的噪声,但其代价是图像有一定程度的模糊;中值滤波容易去除孤立的点、线噪声,同时保持图像的边缘。(5 分)均值滤波:(3 分)中值滤波:(3 分) 2. 设有编码输入 X={x1,x2,x3,x4,x5,x6}, 其频率分布分别为p(x1=0.4,p(x2=0.3, p(x3=0.1,p(x4=0.1, p(x5=0.06,p(x6=0.04, 现求其最佳霍夫曼编码。 3 对数字图像 f(i,j(图象 1进行以下处理,要求: 1 计算图像 f(i,j的信息量。(10 分) 2 按下式进行二值化,计算二值化图象的欧拉数。 0 0 1 2 3 2 1 3 1 5 6 6 2 6 2 1 3 7 0 7 2 5 3 2 2 6 6 5 7 0 2 3 1 2 1 3 2 2 1 1 3 5 6 5 6 3 2 2 2 7 3 6 1 5 4 0 1 6 1 5 6 2 2 1 解:1统计图象 1 各灰度级出现的频率结果为; 信息量为 )对于二值化图象,若采用 4-连接,则连接成分数为 4,孔数为 1,欧拉数为 4-1=3;若采用 8-连接,则连接成分数为 2,孔数为 2,欧拉数为 2-2=0; 1 给出一维连续图像函数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并描述空间频率的概念。解:1)一维连续图像函数的傅立叶变换定义为: 2)空间频率是指单位长度内亮度作周期变化的次数,对于傅立叶变换基函数,考虑的最大值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则 表示空间周期,即为空间频率。 2、试给出把灰度范围(0,10)拉伸为(0,15),把灰度范围(10,20)移到(15,25),并把灰度范围(20,30)压缩为(25,30)的变换方程。解:如图所示,由公式

(完整版)土地管理学试卷5

土地管理学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或多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5分) 1.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是的购买价格。 A.土地 B.土地所有权 C. 土地权利和收益 D.土地使用权 2.权重是指。 A.权利的重要性 B.评价因素对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 C. 小于1的数字 D.大于1的数字 E.等于1的数字 3.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 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 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5.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6.土地管理的核心是。 A.地籍管理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利用管理 D.土地市场管理 7.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中的“分摊面积”是指土地使用者在面积中应分摊的面积。 A.共有使用权 B.土地使用 C.土地所有 D.建筑总 8.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非耕地35hm2的,其审批部门是。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市人民政府 D.所在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9.外商投资企业用地方式取得。 A.必须通过出让 B.可通过划拨 C.必须通过划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在城市人口(指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下同)为100万以上的城市,每征用1公顷菜地,缴纳: A.105000~150000元;B.75000~105000元; C.45000~75000元;D.50000~80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土地市场组织结构包括: A.土地市场主体组织B.土地市场行政组织C.土地市场中介组织D.土地市场调控组织

数字图像处理试题集2(精减版)剖析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 数字图像是用一个数字阵列来表示的图像。数字阵列中的每个数字,表示数字图像的一个最小单位,称为__________。 5. 数字图像处理包含很多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是根据二维平面图像数据构造出三维物体的图像。 解答:1. 像素5. 图像重建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 一.填空题 1. 量化可以分为均匀量化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 图像因其表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连续图像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5. 对应于不同的场景内容,一般数字图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三类。 解答: 1. 非均匀量化 3. 离散图像 5. 二值图像 二.选择题 1. 一幅数字图像是:( ) A、一个观测系统。 B、一个有许多像素排列而成的实体。 C、一个2-D数组中的元素。 D、一个3-D空间的场景。 3. 图像与灰度直方图间的对应关系是:() A、一一对应 B、多对一 C、一对多 D、都不对 4. 下列算法中属于局部处理的是:() A、灰度线性变换 B、二值化 C、傅立叶变换 D、中值滤波 5. 一幅256*256的图像,若灰度级数为16,则该图像的大小是:() A、128KB B、32KB C、1MB C、2MB 6. 一幅512*512的图像,若灰度级数为16,则该图像的大小是:() A、128KB B、32KB C、1MB C、2MB 解答:1. B 3. B 4. D 5. B 6. A 三.判断题 1. 可以用f(x,y)来表示一幅2-D数字图像。() 3. 数字图像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一致。() 4. 矩阵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一致。() 5. 数字图像坐标系可以定义为矩阵坐标系。() 6. 图像中虚假轮廓的出现就其本质而言是由于图像的灰度级数不够多造成的。() 10. 采样是空间离散化的过程。() 解答:1. T 3. F 4. F 5. T 6. T 10. T 1、马赫带效应是指图像不同灰度级条带之间在灰度交界处存在的毛边现象(√) 第三章图像几何变换 一.填空题 1. 图像的基本位置变换包括了图像的________________、镜像及旋转。 7. 图像经过平移处理后,图像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变化。(填“发生”或“不发生”) 8. 图像放大是从小数据量到大数据量的处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对许多未知的数据的估计。(填“需要”或“不需要”) 9. 图像缩小是从大数据量到小数据量的处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对许多未知的数据的估计。(填“需要”或“不需要”) 解答:1. 平移7. 不发生8. 需要9. 不需要

数字图像处理题库

[题目] 数字图像 [参考答案] 为了便于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将二维连续(模拟)图像在空间上离散化,也即采样,并同时将二维连续图像的幅值等间隔地划分成多个等级(层次),也即均匀量化,以此来用二维数字阵列表示其中各个像素的空间位置和每个像素的灰度级数(灰度值)的图像形式称为数字图像。 图像处理 [参考答案] 是指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以满足人的视觉或应用需求的行为。 题目] 数字图像处理 [参考答案] 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数字技术,对一图像信息进行某此数学运算及各种加工处理,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图像实用性的技术。 一、绪论(名词解释,易,3分) [题目] 图像 [参考答案] 是指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而产生的视知觉的实体。 一、绪论(简答题,难,6分) [题目] 什么是图像?如何区分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参考答案] “图”是物体透射或反射光的分布,是客观存在的。“像”是人的视觉系统对图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或认识,是人的感觉。图像是图和像的有机结合,既反映物体的客观存在,又体现人的心理因素;图像是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模仿或描述,或者说图像是客观对象的一种可视表示,它包含了被描述对象的有关信息。 模拟图像是空间坐标和亮度(或色彩)都连续变化的图像;数字图像是空间坐标和亮度(或色彩)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字(一般是整数)表示的图像。

[题目] 简述研究图像恢复的基本思路。 [参考答案] 基本思路是,从图像退化的数学或概率模型出发,研究改进图像的外观,从而使恢复以后的图像尽可能地反映原始图像的本来面日,从而获得与景物真实面貌相像的图像。 一、绪论(简答题,易,5分) [题目] 简述研究图像变换的基本思路。 [参考答案] 基本思路是通过数学方法和图像变换算法对图像的某种变换,以便简化图像进一步处理的过程,或在进一步的图像处理中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一、绪论(简答题,易,5分) [题目] 简述一个你所熟悉的图像处理的应用实例。 [参考答案] 比如,医学上用B超检测仪对人体器官病变的检查和诊断。 一、绪论(简答题,中,5分) [题目] 一般的数字图像处理要经过几个步骤?由哪经内容组成? [参考答案]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图像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输出和显示。 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像数字化、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分割、图像分析与描述和图像识别分类。 一、绪论(简答题,中,5分) [题目]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什么?针对每个目的请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参考答案] 图像处理就是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以满足人的视觉心旦需要和实际应用或某种目的(如压缩编码或机器识别)的要求。如视频图像的高清晰化处理、医学图像的识别分类及其在疾病断中的应用,就是图像处理这两个目的的实际例子。

土地管理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地管理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 ______ A国家所有制B私有制C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D以上均不正确 2.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_____所有。 A 使用者 B 集体 C 个人 D 国家 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_____。 A 征用 B 征收或征用 C 收购 D 购买 4.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_____、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A 农用地 B 耕地 C 农业建设用地 D 农田水利用地 5.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_____代表国家行使。 A 基层人民政府 B 国务院 C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 国土资源部 6.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_____。 A 30年 B 40年 C 50年 D 60年 7._______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定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A 县级以上 B 县级 C 乡(镇) D 县级和乡(镇) 8.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_____”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当的耕地。 A谁占用、谁开垦 B谁开垦、谁受益 C占多少、垦多少 D谁占用、谁负责 - 2 - 9.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村 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________机构批准。 A.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10.征收下列土地的,哪项无须国务院批准?() A.基本农田 B. 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0公顷 C.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40公顷 D.其他土地80公顷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试题

一、 1、中值滤波:中值滤波是对一个滑动窗口内的诸像素灰度值排序,用中值代替窗口中心像素的原来灰度值,因此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图像平滑法。 2、连接成分:在二值图像中,把互相连接的像素的集合汇集为一组,于是具有若干个0值的像素(0像素)和具有若干个1值的像素(1像素)的组就产生了。把这些组叫做连接成分。 3、图像分割:令集合R代表整个图像区域,对R的分割可看作将R分成N个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的非空子集(子区域)R1,R2,…,R N: ①; ②对所有的i和j,i≠j,有R i∩R j =Φ; ③对i = 1,2,…,N,有P(R i) = TRUE; ④对i≠j,有P(R i∪R j) = FALSE; ⑤对i =1,2,…,N,R i是连通的区域。 其中P(R i)是对所有在集合R i中元素的逻辑谓词,Φ代表空集。 4、行程编码:通过改变图像的描述方式,来实现压缩。将一行中颜色值相同的相邻像素用一个计数值和该颜色值来代替。 5、模板匹配:模板匹配就是在一幅大图像中搜寻目标,已知 该图中有要找的目标,且该目标同模板有相同的尺寸、方向和图像,通过一定的算法可以

在图中找到目标,确定其坐标位置。 二、 1、简述纹理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分析方法 灰度共生矩阵反映了图像灰度关于方向、相邻间隔、变化幅度的综合信息,它可作为分析图像基元和排列结构的信息。 作为纹理分析的特征量,往往不是直接应用计算的灰度共生矩阵,而是在灰度共生矩阵的基础上再提取纹理特征量,称为二次统计量。 一幅图像的灰度级数一般是256,这样计算的灰度共生矩阵太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求灰度共生矩阵之前,常压缩为16级。 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特征之前,要作正规化处理。 由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了14种特征。最常用的5个特征是:1)角二阶矩(能量)2)对比度(惯性矩)3)相关 4)熵 5)逆差矩 2、简述空间域图像平滑与锐化的区别与联系 为了抑制噪声改善图像质量所进行的处理称图像平滑或去噪。 在图像的识别中常需要突出边缘和轮廓信息。图像锐化就是增强图像的边缘或轮廓。 图像平滑通过积分过程使得图像边缘模糊,图像锐化则通过微分而使图像边缘突出、清晰。 3、叙述图像逆滤波恢复的方法 (1)对退化图像g(x,y)作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G(u,v); (2)计算系统点扩散函数h(x,y)的二维傅立叶变换,得到H(u,v); (3)逆滤波计算F(u,v)=G(u,v)/H(u,v); (4)计算F(u,v)的傅里叶逆变换,求得f(u,v)。 4、边缘增强与边缘检测有何区别 边缘增强是将遥感图像(或影像)相邻像元(或区域)的亮度值(或色调)相差较大的边缘(即影像色调突变或地物类型的边界线)处加以突出强调的技术方法。 如果将边缘认为是一定数量点亮度发生变化的地方,那么边缘检测大体上就是计算这个亮度变化的导数。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试题

2007级“数字图像处理”试题与答案 [原创 2008-07-02 17:49:06] 一、填空题( 每小题2分,本题共20 分) 1. 图像与灰度直方图间的对应关系是多对一; 2. 下列算法中a.梯度锐化b.二值化c.傅立叶变换d.中值滤波,属于点处理的是b二值化; 3. 在彩色图像处理中,常使用模型,它适于做图像处理的原因有:1、在模型中亮度分量与色度分量是分开的;2、色调与饱和度的概念与人的感知联系紧密。; 4. 若将一幅灰度图像中的对应直方图中偶数项的像素灰度均用相应的对应直方图中奇数项的像素灰度代替(设灰度级为256),所得到的图像将亮度增加,对比度减少; 5. 函数()常用类型有、、、、、; 6. 检测边缘的算子对应的模板形式为: -1 -2 -1 0 0 0 1 2 1 -1 0 1 -2 0 2 -1 0 1 7. 写出4-链码10103322的形状数:03033133; 8. 源数据编码与解码的模型中量化器()的作用是减少心里视觉

9. 4标准主要编码技术有变换、小波变换等; 10. 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的主要区别是图像增强主要是一个主观过程,而图像复原主要是一个客观过程; 第10题: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是如何退化的,而图像复原需知道图像退化的机制和过程等先验知识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本题共20 分) 1、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是指由被称作像素的小块区域组成的二维矩阵。将物理图像行列划分后,每个小块区域称为像素()。 数字图像处理 指用数字计算机与其它有关数字技术,对图像施加某种运算和处理,从而达到某种预想目的的技术. 2、8-连通的定义 -对于具有值V的像素p和q ,如果q在集合N8(p)中,则称这两个像素是8-连通的。 3、灰度直方图 灰度直方图是指反映一幅图像各灰度级像元出现的频率。 4、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是指将当前像元的窗口(或领域)中所有像元灰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中间值作为当前像元的输出值。

(完整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分,共20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 为:、、、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B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 C.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数字图像处理试题集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数字图像是用一个数字阵列来表示的图像。数字阵列中的每个数字,表示数字图像的一个最小单位,称为像素。 2. 数字图像处理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操作:一是从图像到图像的处理,如图像增强等;二是从图像到非图像的一种表示,如图像测量等。 3. 图像可以分为物理图像和虚拟图像两种。其中,采用数学的方法,将由概念形成的物体进行表示的图像是虚拟图像。 4. 数字图像处理包含很多方面的研究容。其中,图像重建的目的是根据二维平面图像数据构造出三维物体的图像。 5、量化可以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两大类。 6. 图像因其表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连续图像和数字离散图像两大类。 5. 对应于不同的场景容,一般数字图像可以分为二值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三类。8. 采样频率是指一秒钟的采样次数。 10. 采样所获得的图像总像素的多少,通常称为图像分辨率。 11. 所谓动态围调整,就是利用动态围对人类视觉的影响的特性,将动态围进行压缩,将所关心部分的灰度级的变化围扩大,由此达到改善画面效果的目的。 12 动态围调整分为线性动态围调整和非线性动态围调整两种。 13. 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思想是:对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值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少的灰度值进行归并,从而达到清晰图像的目的。 14. 数字图像处理包含很多方面的研究容。其中,图像增强的目的是将一幅图像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增强,同时将无用的信息进行抑制,提高图像的可观察性。 15. 我们将照相机拍摄到的某个瞬间场景中的亮度变化围,即一幅图像中所描述的从最暗到最亮的变化围称为动态围。 16. 灰级窗,是只将灰度值落在一定围的目标进行对比度增强,就好像开窗观察只落在视野的目标容一样。 17. 图像的基本位置变换包括了图像的平移、镜像及旋转。 18. 最基本的图像形状变换包括了图像的放大、缩小和错切。 19. 图像经过平移处理后,图像的容不发生变化。(填“发生”或“不发生”) 20. 图像放大是从小数据量到大数据量的处理过程,需要对许多未知的数据的估计。(填“需要”或“不需要”) 21. 图像缩小是从大数据量到小数据量的处理过程,不需要对许多未知的数据的估计。(填“需要”或“不需要”) 22. 我们将平面景物在投影平面上的非垂直投影称为图像的错切,该处理会是的图像中的图形产生扭变。 23. 两种典型的图像噪声是: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 24. 椒盐噪声的幅值基本相同,而噪声出现的位置是随机的。 25. 图像上每一点都存在噪声,但是噪声的幅值是随机分布的,这类噪声称为高斯噪声。 26. 均值滤波方法对高斯噪声的抑制效果较好。(填“高斯”或“椒盐”) 27. 中值滤波方法对椒盐噪声的抑制效果较好。(填“高斯”或“椒盐”) 28. 频谱均匀分布的噪声被称为白噪声。 29. 图像噪声可以理解为妨碍人的视觉感知,或妨碍系统传感器对所接收图像源信息进行理解或分析的各种因素,也可以理解为真实信号与理想信号之间存在的偏差。 30.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垂直方向的微分算子属于一阶微分算子。(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数字图像处理试题及答案61118

数字图像处理 试题卷(A ) 考试形式(开、闭卷):闭卷 答题时间:120 (分钟) 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80 %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列举数字图像处理的三个应用领域 医学 、天文学 、 军事 2、存储一幅大小为10241024?,256个灰度级的图像,需要 8M bit 。 3、亮度鉴别实验表明,韦伯比越大,则亮度鉴别能力越 差 。 4、直方图均衡化适用于增强直方图呈 尖峰 分布的图像。 5、依据图像的保真度,图像压缩可分为 无损压缩 和 有损压缩 6、图像压缩是建立在图像存在 编码冗余 、 像素间冗余 、 心理视觉冗余 三种冗余基础上。 7、对于彩色图像,通常用以区别颜色的特性是 色调 、 饱和度 亮度 。 8、对于拉普拉斯算子运算过程中图像出现负值的情况,写出一种标定方法: min max min ( (,))*255/()g x y g g g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采用幂次变换进行灰度变换时,当幂次取大于1时,该变换是针对如下哪一 类图像进行增强。( B ) A 图像整体偏暗 B 图像整体偏亮 C 图像细节淹没在暗背景中 D 图像同时存在过亮和过暗背景 2、图像灰度方差说明了图像哪一个属性。( B ) A 平均灰度 B 图像对比度 C 图像整体亮度 D 图像细节 姓名: 班级: 学号: 遵 守 考 试 纪 律 注 意 行 为 规 范

3、计算机显示器主要采用哪一种彩色模型( A ) A 、RG B B 、CMY 或CMYK C 、HSI D 、HSV 4、采用模板[-1 1]T 主要检测( A )方向的边缘。 A.水平 B.45? C.垂直 5、下列算法中属于图象锐化处理的是:( C ) A.低通滤波 B.加权平均法 C.高通滤波 D. 中值滤波 6、维纳滤波器通常用于( C ) A 、去噪 B 、减小图像动态范围 C 、复原图像 D 、平滑图像 7、彩色图像增强时, C 处理可以采用RGB 彩色模型。 A. 直方图均衡化 B. 同态滤波 C. 加权均值滤波 D. 中值滤波 8、__B__滤波器在对图像复原过程中需要计算噪声功率谱和图像功率谱。 A. 逆滤波 B. 维纳滤波 C. 约束最小二乘滤波 D. 同态滤波 9、高通滤波后的图像通常较暗,为改善这种情况,将高通滤波器的转移函数加 上一常数量以便引入一些低频分量。这样的滤波器叫 B 。 A. 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 B. 高频提升滤波器 C. 高频加强滤波器 D. 理想高通滤波器 10、图象与灰度直方图间的对应关系是 B __ A.一一对应 B.多对一 C.一对多 D.都不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马赫带效应是指图像不同灰度级条带之间在灰度交界处存在的毛边现象。 ( √ ) 2、高斯低通滤波器在选择小的截止频率时存在振铃效应和模糊现象。( × ) 3、均值平滑滤波器可用于锐化图像边缘。( × ) 4、高频加强滤波器可以有效增强图像边缘和灰度平滑区的对比度。( √ ) 5、图像取反操作适用于增强图像主体灰度偏亮的图像。( × ) 6、彩色图像增强时采用RGB 模型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在不改变图像颜色的基 础上对图像的亮度进行对比度增强。( × ) 7、变换编码常用于有损压缩。( √ ) 8、同态滤波器可以同时实现动态范围压缩和对比度增强。( √ ) 9、拉普拉斯算子可用于图像的平滑处理。( × ) 10、当计算机显示器显示的颜色偏蓝时,提高红色和绿色分量可以对颜色进行 校正。( √ ) 教研室主任签字: 第1页(共 7 页)

数字图像处理考试题合集

数字图像处理考试题 合集 https://www.360docs.net/doc/5b360899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名词解释: 1.灰度直方图:灰度直方图(histogram)是灰度级的函数,它表示图象中具有每种灰度级的象素的个数,反映图象中每种灰度出现的频率。它是多种空间域处理技术的基础。2.线性移不变系统:一个系统,如果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则称为线性系统, 3.图像分割:为后续工作有效进行而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有意义的区域的技术称为图像分割 4.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5.像素的邻域:邻域是指一个像元(x,y)的邻近(周围)形成的像元集合。即 {(x=p,y=q)}p、q为任意整数。像素的四邻域像素p(x,y)的4-邻域是:(x+1,y),(x-1,y) ,(x,y+1), (x,y-1)。 6. 数字图像:是将一幅画面在空间上分割成离散的点(或像元),各点(或像元)的灰度值经量化用离散的整数来表示,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 7. 图像锐化:是增强图象的边缘或轮廓。 8. 灰度共生矩阵:从图象灰度为i的像元出发,沿某一方向θ、距离为d的像元灰度为j 同时出现的概率P(i,j,θ,d),这样构成的矩阵称灰度共生矩阵。 9. 细化:是提取线宽为一个像元大小的中心线的操作。 10. 无失真编码:是指压缩图象经解压可以恢复原图象,没有任何信息损失的编码技术。 11. 数字影像: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 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空间域图像:由图像像元组成的空间频率域图像:以空间频率(即波数)为自变量描述图像的特征 图像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 灰度量化:将像素灰度值转换为整数灰度级的过程 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线性拉伸:采用线性或分段线性的函数改善图像对比度 辐射误差:传感器所得到的目标测量值与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亮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差值称为辐射误差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称为辐射校正 灰度直方图:是指反映一幅图像各灰度级像元出现的频率 平滑:为了抑制噪声、改善图像质量所做的处理称为图像平滑 锐化:是增强图像的边缘或轮廓的处理滤波:是把某种信号处理成为另一种信号的过程。 高通滤波:保留图像高频部分削弱低频部分的处理起锐化作用 低通滤波:保留图像低频部分抑制高频部分的处理起平滑作用 植被指数:根据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作比值运算可以突出图像中植被的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绿色生物量,能够提取植被的算法称为植被指数 中值滤波:对一个滑动窗口内的诸像素灰度值排序,用中值代替窗口中心像 监督分类:事先已经知道类别的部分信息(即类别的先验知识),对未知类别的样本进行分类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特征空间:假设图像有k个波段,则(i,j)位置的像素在每个波段上的灰度值可以构成表示为x=(x1,x2,x3。。。xk)^T包含的k维空间称为特征空间 填空题: 1、列举数字图像处理的三个应用领域医学、天文学、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