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中,通过中英对比,浅谈英汉被动句构成和使用的差异和功能及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被动句功能文化内涵

引言:文化是人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一个民族

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城代谢的生命源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达主动和被动意义来说,英汉语并无实质性区别。其差异在于表现形式,而形式上的差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汉语被动句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相似之处在于二者均有被动意义的结构表达形式;差异在于各自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内在含义及应用范围。这种差异的形成受制于两种语言本身的结构特点,如英语的“语法型”和汉语的“语义型”特点(徐通锵,1991:264),同时也深受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英语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构成被动句。汉语中的被动句是“被”字的各种结构形式以及半隐性的“叫、让、给、由”等表述形式。但是即使在英语这种动词形态丰富的语言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句子,动词主动形式构成被动意义句和表达被动意义的惯用语。例如:

(a)Mike is interested in physics.

S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b)The case locks well.

The chicken is cooking.

(c)Your bicycle needs repairing.

This naughty boy wants a smack.

汉语虽然没有英语那样丰富的动词形态变化可用以表达被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被动句的表现手法贫乏。由于汉语的特点,汉语中有大量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句,既有表达形式的,也有词汇的。并且主动形式被动句比“被“字结构更常用,这造成了汉语被动句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更趋复杂。例如:“这块表是上星期才买的”、“他很受大家的拥护”、“窗户开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

1.英语被动句的形式与意义

从结构形式上,英语中被动句式的形式较为单一,其主体是形式被动意义也被动的有标记被动句式,即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be有时态和体的变化,如果有动作的发出者则在句末用by引导出来。英语中比较常见的是由“get+一ed分词”构成,但是这种构成形式没有“be+一ed”用法正式。例如:

Honey is usually sold in bottles or jars.

The cup was broken by my brother.

His bills are paid regularly every month.

Something must be done immediately.

Laser beams can be used to bore metal and other hard materils.

另外“It is+-ed”构成的被动句在英语中也经常使用,但是只是少数动词可以用于这种结构,例如estimate,report,say等。例如:

It ls reported that the president was dead three days ago.

It is said that anyone who guess the right number will get all the prize money.

It is estimated that 200 people died of the war.

一般来说,英语中的有标记被动句通常有两种形式:施事(agent)出现和施事不出现。如:

(1)a.The cup was broken.b.The fish was eat—en by the cat.

英语中也存在一些形式上主动但意义上却表示被动的无标记被动句。徐盛桓认为,英语中的这类句式可以分为三个小类:

(2)a.“S+V+Ad.”型,如:The roust chicken eats wel1.

b.“S+V 型,如:The engine hood can’t.

c.“S+BE+doinl~”型,如:What’S coming?

但是,在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句只是一种边缘句式,所占分量很小。例如,“据统计,在劳伦斯小说Lady Chatterley’s Lover中,结构被动句有160句,而意义被动句却只有50句。另外,与汉语相比,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还受心理因素、语境因素等的影响。一般说,在知识性文章中,被动句使用得较多,在纯客观性的一般语体的科技文献和新闻报道中使用得尤其多(Quirk et al.1985)。

2.汉语被动句的形式与意义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饭吃完了。”另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句式不占主体,占主体的是大量的无标记被动句式。汉语被动句的另个一特点就是不占主体的有标记被动句却有着多种多样的结构表现形式。

“被”字句有如下类型:

(1)由“被”引进施事,格式是: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如:

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许云峰被特务盯上了。

我被他拉到屋里。

(2)“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格式是:受事+被+动词性词语。由于“被”后边没有宾语,此处的“被”字是助词。如:

大楼被炸倒了。

课被推迟了。

车子被骑走了。

(3)“被……所”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所+动词性词语。如:

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我们被这部电影所吸引了。

(4)“被(让、叫)……给”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给+动词性词语。如:

花瓶叫她给打碎了一个。

椅子叫他给搬走了。

(5)“被……把”格式。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同一等关系。如:

那年修反帝渠,他被炸药把一条腿给炸掉了。

主动形式的被动句有如下类型

(1)受事+动词结构

椅子搬走了。

剧本不容易写。

信写完了。

(2)受事+受/遭/挨/蒙受+动词结构

听完报告,我们收到很大的鼓舞。

敌人遭到我们的迎头痛击。

(3)受事+由/归/叫/让+施事+动词结构

一切费用都由我负担。

这个费用由她来加以解决。

(4)受事+施事+动词结构

书我们已经买了。

他的花招我们也领教了。

(5)“是……的”结构

这学校是1960年成立的。

这工作是要我们去做的。

(6)“加以”和“得到”结构

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必须使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

与英语相比,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汉语被动句的表现手法更复杂,更多变,而且在使用主动形式被动句时,句法更灵活,限制更少。被动句的主语常可以省略,或以零出现。据统计,《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前58页书面材料中,“被”字句只出现过一次,而无标志的被动句却不计其数(王还 1983)。汉语被动句使用的另一个特点是“被”字句语义的变化。传统上认为,“被”字句都是叙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即使在早期白话文中亦很普遍。但是到了现在,这一范围已被突破。据统计,清末吴研人的《恨海》中的30多个“被字句,只有一句是叙述愉快的事情(王还 1957)。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100多个“被”字句,只有20个是叙述中性事情的(李临定 1980)。从维熙的《雪落黄河静无声》中46个“被”字句,13个是叙述中性含义的,5个是叙述如意的事的(宋

玉柱 1991)。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得出,“被”字句叙述不愉快、不如意事情的句子所占的比重是逐步下降的,但目前仍占主导地位。

3.英汉被动句的功能

分析上述被动句的例句,我们会发现英汉被动句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不同。英汉被动句动词可以用来作定语、状语、补语、宾语、表语、主语等;汉语被动句中动词在句子中的用法要比英语被动句中的动词复杂。由于汉语语序的作用、汉语被动句动词不但在句子中可以作一定的语法成分,而且还能和其他结构构成更为复杂的被动句(熊文华 1983;宋玉柱 1991;龚千炎 1980;李临定 1980)。主动形式被动句在英语中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而在汉语中不受什么限制,表现了汉语语序的灵活多样性,也说明其在汉语中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另外英语句子结构有时受句末重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被动语态的使用以更适合英语表达习惯(Quirk et al. 1985;陈道明 1989)。汉语语序中处于句首的可以是几种不同的语法成分,这样就把受事、施事、行为三者以线性方式列出,形成汉语句首重心,表述方式更多样。(刘宓庆 1991;马秉义 1996)。因此,我们可以说,从形式上看,英语被动形式被动意义句子的使用比汉语要频繁,而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句子的使用要比汉语少得多。

4.英汉被动句的文化内涵

造成这种使用频率差别的原因在于英汉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别。英汉语的差别如果只粗略地说是语言表述形式上的差别似乎深化不了对该问题的认识。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应用中早已使语言烙上了文化印迹。而这些印迹体现着不同语言的民族特点,说明了“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行为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实际上涉及到了语言表达中的文化选择准则。”(沈锡伦1995)

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语义表达和理解策略以意会为主,形式不是决定性因素。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在具体语言运用时,汉语善于融会语句内部各要素的语义关系,抓住意义支点,内外结构形式结合,形成一个意义整体。这种倾向忽视了对句子承认的细微分析,重视对语句的融会贯通。这种意合特征具有很大的信息浓缩性,同时也造成语义上的模糊性。意合特征表现在语句上是汉语语句的主语零形式和大量的无主语句。正如语言学家王力所说的,主语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听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这也是汉语中主动形式被动句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汉语缺乏形式手段,语句结构必然依赖于语法单位的有序排列。汉民族很强的有序思维不仅体现在社会、家庭等方面,也渗透到汉语表述方式中了。(郭锦桴1993)注重前后序列条理的有序性使汉语形成了不同于英语“尾重心”的“首重心”。句首的主题化成为语句发展的起点和中心,造成汉语注重意合、请示形式衔接的特点,结果是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述形式丰富灵活,并且主动形式被动句更常用。这一特征体现出“以汉语为母语的汉民族的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一种主体思维方式。”汉语缺乏形态区分标志加上主体化的扩大造成了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界限的模糊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汉语语态的表现手法可以容许有新的表现手段,以充实和丰富汉语语态的表述;而英语语态的表达形式以形态手段为主,辅之以词汇手段来表达被动意义。但是这方面的差异硬不表明汉语比英语或者英语比汉语更优越。

文化与哲学是不可分的,民族文化和哲学却给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法以及其深刻的影响。一种文化的特点更集中地反映在它的思维方式和对待一些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态度之中。

在哲学上中国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了悟”、“悟性”,所以中国文化求全、求圆满、求和谐、求对称平衡,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重心理时空和时间顺序。反映在语言上,则重意合。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多;主动时态用的多;连词用得少;文章球全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并认为整体只有在个体对立中才能存在。反映在语言上,则重形合。非人称主语用的多;被动句用的多;主语一般不能省略;连词、介词用的多等。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王还. 《“把”字句与“被”字句》.新知识出版社,1957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熊文华.“汉英被动句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 4期

[7]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发表时间:2015-02-02T13:45:31.0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武亚萍[导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武亚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 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但是两种被动句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the war”一句中,由于句子的阐述者不能明确语意的施动者,所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表述。而与英语被动句的结构不同,汉语被动句的动词没有时态上的变化,所以汉语被动句不会以动词的过去分词为被动标志,汉语被动式常用能够直接表现被动的“被”字作为结构式被动句的构成条件。例如“糖果被吃掉了”一句中,采用了受动者、“被“字和动词相结合的结构表现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中的标志词除了“被”以外还有“叫”、“让”等,都能在反映被动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被动句结构。 2.英汉意义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不仅在结构被动句上存在差异,在语意被动句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被动句的受动者不会被错认成施动者时,汉语一般选择使用意义被动句。常见的意义被动有两种:一是常见于古文或口语中的逻辑关系上的被动,如“看病难这一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挨、获、遭、承蒙”等词与及物动词相结合表现被动意义,如“承蒙关照,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而英语的意念被动句则有所不同,在这种句式中虽然句子仍为主动句的结构,但是句子的主语在意义上却是受动者,常常用于描绘事物的属性状态等,被动意义比较弱。例如“Brazilian fruit tastes delicious”一句利用“taste”表示整个句子的被动意义,而“My father is difficult to request”一句也在主动句的句型中用“difficult”加具有被动意义的不定式结构来表现被动的概念。 二、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 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直译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施动者时对句子各部分结构的意思按主要成分的顺序进行翻译,直接翻译成带有“被”或其他结构被动句标志的句子。例如在对“Candy has been eaten by harry”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利用“被”字翻译成“糖果被哈利吃掉了”。而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在句子中有施动者的情况下,可以将句子的施动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将受动者翻译成句子的宾语,如可以将“The mouse was killed by Peter”翻译成“彼得把老鼠打死了”;而当句子中没有施动者时,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在翻译中增加施动者,如在对“It maybe asked why I killed them”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内容增加主语,合理地翻译为“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将他们杀了”。 三、结语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翻译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英汉被动存在的差别和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ored).New York: Routledge,2014,5。 [2]钟小芳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28,(2)。 [3]樊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英汉对比与翻译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朱旭双英汉被动意义表达形式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360docs.net/doc/5b5741747.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_英文_

综 合 191 #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黄文娟 摘 要: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交流中的误解,引起了很多不便。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典型现象如婚姻家庭,餐厅礼仪和日常招呼等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文化现象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其所植根的文化根基,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平等概念和等级观念,自我中心和牺牲精神等方面做出解释,为困顿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现象;文化内涵;文化根基作 者: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1Cited phenomena A 1Mar riage A Chinese gir l got mar ried with an Amer ican boy and sett led down in Los Angeles not far away from wher e her par ents-in -law lived.T he fir st few months went by much smoothly and the Chinese girl got along very well with her new family. Six months later,she got pr egnant and infor med her par ents -in-law at the fir st moment.The r eady grandparents blessed her and her baby and went to Europe where they planned to enjoy a half -year holiday.The Chinese gir l was surprised at their decision:/Don .t you stay to take car e of me and my baby?Don .t you think the baby is the most import ant thing in the family now?0T he parents-in-law also got confused:/We love this baby,but does it mean we should give up our own life and do everything for it?0 B 1Rest aur ant customs A young Chinese tourist sat in a Par is caf and or der ed tea.Twice he asked for more hot water to top it up while putting the saucer on the cup to keep the tea warm,as he would have done at home. T he waiter grew impatient./This Chinese is too stingy t o pay for mor e tea.And doesn .t he know t he saucer goes under the cup to cat ch the dr ips?0 T he Chinese man noticed the displeasure on the wait er .s face and lost pat ience himself./This Wester n waiter is r ea lly stingy and silly!Why is he so reluctant to serve me hot water?Why does he put the lid under the cup?0he got angry,and left the caf st eam ing with resent ment. C 1Greeting An American student Charlie went to China and continued his study in Peking University.Ever ything went well with him except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were hard to understand for him somet imes. One day afternoon,he was on his way back from the super market when he encounter ed two Chinese classmates./H i,Charlie,wher e are you going?0one of the Chinese classmates greeted him./I .m just back from the supermar ket.0H e answer ed./What did you buy?0T he Chinese student continued./Er ,0Char lie felt ver y awkward,/I bought a bar of bread,five apples,a bott le of salad jam and ,0/You don .t have to tell us all these specific t hings,we ar e just greeting you by asking you questions.0/What?You confused me!0 ò.Analysis on the cited phenomenon and the cor responding cultur al implications In the fir st case,both the Chinese girl and her par ents-in -law can keep their own opinion.In China,it is par ents .dut y t 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hildr en and this responsibility will last (4)勤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及有无感染、周围组织坏死等。当出现因插管技术而导致的并发症(如穿破脐血管造成出血插进或堵塞腹主动脉分支、空气栓塞、血栓形成、误插在门静脉沟处、穿破肝实质等)时,应通知医生尽早拔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使症状得以改善。 (5)细菌学检测。每周1次分别做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本组病例共做16次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等插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余波,李莎莎.新生儿126例脐静脉插管末端细菌培养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4) [2]宋新志,曹明艳,何咏梅,等.新生儿窒息血肌钙蛋白T 变化[J ]湘南学院学报,2005(1) [3]周宇,周晓光.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分型与特点的初步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5) [4]高树辉,周杰,张映辉,等.早产儿血脂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3)

中英文化对比论文

英汉习俗文化对比(选修课) 题 目 __中西文化差异_______ 姓 名 周超 ________ 学 号 3090311120 _________ 专业班级 英语094 ________ 分 院 外国语分院 _____ 宁波理工学院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例如在言谈方面,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就不是这么认为了。当我们向西方人表示关切地问候时,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另外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认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添酒加菜,而且他们认为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带来不少困惑。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也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西方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现实中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习惯过问他人的事情,比较注重隐私。因此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

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

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 摘要通过对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用对比的分析,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差异,并学会运用英汉被动句互译的方法技巧,从而能准确翻译英汉被动句。关键词英语;汉语;被动句;对比;翻译 “把动作的对象(宾语)提前作主语便构成被动句式,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尽管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但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特别广,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出现的频率要少得多。”[1]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语的形式来表达的。“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2]所以欲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对比差异,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 “英汉两种语言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两种语言因人类思维能力的大同而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而迥异,被动意义的表达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就是这样产生的。”[3] 英语被动句是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的被动句。英语早期的发展,如同古代汉语,古英语也没有专门的动词用来表示被动意义。动词不仅有主动用法,也有被动用法,到现在英语里仍然保留了一些这样的词,如“open”、“sell”、“wash”等。 1、The shop opens at six o’clock. 这个商店六点开门。 2、Refrigerators sell well. 电冰箱卖得很好。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英语中产生了分词,分词的出现在英语语法结构中引起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使被动语态在当时产生了,但是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还得力于过去分词的出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发展至今,仍有一些用法被现在的人们使用,例如“让您见笑了”之类的常用语。一般来说,有标志的被动句比较容易被理解。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部分被动句都来自古代的文献。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多为被字句,这一现象的运用出现

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作者:————————————————————————————————日期: 2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摘要: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本文通过认识文化的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 关键词:贸易活动文化差异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方面。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2 文化差异的体现方面 2.1语言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英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

中英旅游文化差异

《客源国文化概论三级项目报告》——“中英旅游文化差异” 小组成员:边凯月 1314050410 杨鑫 1314050410 李亚慧1314050410 罗媛媛 1314050410 李凯凯 131405041041 指导教师:冯麟茜 2016-11-27

【摘要】 中英传统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中英旅游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人喜好中庸之道,不爱过分张扬,甚至以自我贬抑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而英国文化则倾向于开拓、好奇、竞争、冒险、坦率、独立、自信、勇于创新、注重个人主义等。我们可以从中可以探求境外旅游的发展策略。我国的旅游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深度建设,不断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建立起一套既适应旅游全球化发展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 【关键词】中英;旅游文化;比较

目录 【摘要】 (2) 前言: (4) 一、中英社会人文的差异对比 (5) (1)姓氏对比 (5) (2)称谓对比 (5) (3)问候对比 (5) (4)教育差异 (6) (5)节日差异 (6) (6)宴客对比 (6) (7)家庭关系对比 (7) (8)个人和集体荣誉对比 (7) (9)隐私对比 (8) (10)婚姻对比 (8) (11)禁忌对比 (8) 二、中英旅游文化的差异与对比 (9) 1.旅游饮食观对比 (9) 2. 旅游审美观对比 (9) 3.旅游消费观对比 (10) 三、旅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对比 (10) 1.旅游方式和动机 (10) 2 关于导游服务 (11) 四、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这学期学习了冯麟茜老师的客源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下面是我们小组学完这门课后,浅谈对中英文化差异的一些理解。 通过这篇项目报告,可以让人更好的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对去英国游玩提供了简单的素材。也能让中英之间更好的文化交流。 分工:李凯凯——Word文档编写 边凯月—— 罗媛媛—— 杨鑫—— 李亚慧——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 ay wi 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 y chip s, co mput 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 aliti es wil l be regard ed as wo rkmat es rather than tool s, rel 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 evi sion, and digit al age will h 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 st orical methods had ari sen less throu gh extern al chall enge to th e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2-被动比较与翻译

英汉被动比较与翻译 一、被动句的构成形式对比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表示被动性,但二者的被动语态结构特征截然不同:英语被动语态是运用词形来表示的,而汉语被动语态是借助词汇力量表现出来的。现就其特征讨论如下: 1 有标记特征(marked features) 英语被动语态具有词形变化标记。其构成是由助动词to b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时态通过to be的变化形式来体现。而动作的执行者或发出者常可省略,也可以由介词by引出的短语来表示。如: His story is made by the people. The window was broken yesterday. What tools will be needed in the work? The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scores of languages. 汉语被动语态的标记特征则表现在功能词上。其构成是由“被”、“叫”、“让”、“给”、“由”等介词来引出施事者。如: 我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 坏蛋叫我们赶走了。 由于洪水冲力过大,同志们被冲散了。 2 无标记特征(non-marked features) 一些特殊的动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不具有明显的标记特征。现归纳如下: (1)表示主语特征的感官连系动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无标记特征。 The flowers smell sweet. The food tastes nice. The cloth feels soft. (2)一些表示主语特征的不及物动词,如,read, write, wash, clean, draw, burn, cook等,它们的一般现在时,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潜在意义和被动性。 The cistern doesn't clean easily.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与日俱增。中英两国由于在地域、发展历史等存在许多不同,因此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差异。文章将探讨一下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英交际;文化差异;地域文化;风俗文化;问候话题 一、概述中英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a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作为一种活动,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英国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由于中英两国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等,所以中英两国人在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文化差异。 二、中英在地域上的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在用词汇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v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南面为主,北面为朝”,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人们经常说“从南到北,南来北往”,“南”的方位在说法上常常置前。而在英国文化中却恰恰相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属于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Oh,the west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曾在他的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具有老黄牛精神。古

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从被动句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中,通过中英对比,浅谈英汉被动句构成和使用的差异和功能及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被动句功能文化内涵 引言:文化是人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一个民族 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城代谢的生命源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达主动和被动意义来说,英汉语并无实质性区别。其差异在于表现形式,而形式上的差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汉语被动句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相似之处在于二者均有被动意义的结构表达形式;差异在于各自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内在含义及应用范围。这种差异的形成受制于两种语言本身的结构特点,如英语的“语法型”和汉语的“语义型”特点(徐通锵,1991:264),同时也深受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英语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构成被动句。汉语中的被动句是“被”字的各种结构形式以及半隐性的“叫、让、给、由”等表述形式。但是即使在英语这种动词形态丰富的语言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句子,动词主动形式构成被动意义句和表达被动意义的惯用语。例如: (a)Mike is interested in physics. S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b)The case locks well. The chicken is cooking. (c)Your bicycle needs repairing. This naughty boy wants a smack. 汉语虽然没有英语那样丰富的动词形态变化可用以表达被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被动句的表现手法贫乏。由于汉语的特点,汉语中有大量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句,既有表达形式的,也有词汇的。并且主动形式被动句比“被“字结构更常用,这造成了汉语被动句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更趋复杂。例如:“这块表是上星期才买的”、“他很受大家的拥护”、“窗户开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 1.英语被动句的形式与意义 从结构形式上,英语中被动句式的形式较为单一,其主体是形式被动意义也被动的有标记被动句式,即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be有时态和体的变化,如果有动作的发出者则在句末用by引导出来。英语中比较常见的是由“get+一ed分词”构成,但是这种构成形式没有“be+一ed”用法正式。例如: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 被动语态只是一种语法范畴,其功能是运用语言来符号化人所意识到的事物,以下是搜集资料的一篇研究英汉被动语态表达形式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概述 被动语态是所有语言的普遍范畴。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英语语态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达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英语动词有主动语态(active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之分,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根据相应规则,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英语被动语态用句子形式表示,可以区分为有形标志的被动句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汉语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徐德宽指出,“很久以来‘,被’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研究的一 个热点和重点,而‘被’字句的词类归属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通过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的对比,旨在从深层揭示被动语态的本质。 二、形式分析 英汉被动语态的表达形式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一)共性 各种语言的被动句都存在普遍性,包括形式和意义。彭玉海在探讨俄汉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中说:“一种句式除了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大致相同内容的基本情景外,还必须将完整 的语义所包含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这就给语言的认知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彭玉海从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和经济原则出发,得出结论:“一个结构式 就是一个形义结合体,它既不是完全任意的,也不是完全可推导的,而是可解释的或有理据的(motivated)。从一个认知领域到另一个认知领域,是整体性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完形’ 的投射,而不是组成部分的投射。在俄汉被动句的语义分析中,顺序、包容、邻近、数量4 条认知原则在意义(概念)领域和句式结构的形式领域同时起作用,或者说在意义域起作 用的原则也‘投射’到形式域,这就是所谓的语法认知‘象似性’或语法隐喻,从意义认知域向形式认知域的投射。分析表明,俄汉语被动句在语言认知层面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从认知原则出发确立被动句式的整体意义,这一做法能为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共性特征作出认知方面新的解释。” 下面,我们从有形式标记和无形式标记出发,分别考察英汉被动语态。 1. 有形标志的共性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 差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 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