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自考试题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11年4月份最新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说过: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

A.形象B.音律C.生活D.世界2.抒情作品的本位是

A.想象B.虚构C.理性D.情感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毛泽东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4.17世纪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是

A.浪漫主义B.启蒙主义C.古典主义D.自然主义5.从题材方面讲,一生中多写田园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岑参C.王昌龄D.王之涣6.未包括在中国古代诗歌常见抒情母题范围之内的是

A.怀乡B.冒险C.思人D.悲秋7.提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的中国古代典籍是

A.《沧浪诗话》B.《典论·论文》C.《文赋》D.《文心雕龙》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A.故事B.细节C.情节D.场景9.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戏剧文学范围的是

A.《西厢记》B.《镜花缘》C.《牡丹亭》D.《桃花扇》10.创造艺术典型的基本原则是

A.形式化B.细腻化C.共性化D.特征化

11.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是

A.艺术动机B.艺术冲动C.艺术构思D.作品修改12.文学创作是

A.精神生产B.物质生产C.集体生产D.社会生产13.代表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发展最高成就的首推

A.格律诗B.抒情诗C.叙事诗D.散曲14.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缺乏的一种批评方法是

A.印象式批评B.评点式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诠释式批评

15.文学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

A.反应B.反映C.机械复制D.模仿16.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是

A.福楼拜B.莫泊桑C.龚古尔兄弟D.左拉17.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的意思就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1

A.典型事件B.典型人物C.典型情节D.典型心理18.“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普列汉诺夫C.马尔库塞D.恩格斯

19.文学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 3

A.意境B.意蕴C.象征意象D.典型20.“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是

A.接受者再造形象的结果B.作家创造艺术形象的结果

C.作品表现作家思想的结果D.作品反映生活的结果

21.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基本层面除了文法层、辞格层之外,还包括

A.篇章层B.语音层C.韵律层D.形式层22.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象便形成了三种审美类型:一是写实性形象,二是抒情性形象,三是

A.概括性形象B.历史性形象C.哲理性形象D.表意性形象

23.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叙事诗B.抒情诗C.哲理诗D.小品文24.“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25.“精神胜利法”所指代的文学形象是

A.祥林嫂B.润土C.阿Q D.孔乙己26.下列不足以说明文学象征意象艺术特征的是

A.意义的明了性B.表意的哲理性C.手段的象征性D.意蕴的荒诞性27.西方的“三分法”是将文学作品分为三种类型,即叙事文学、戏剧文学和A.抒情文学B.网络文学C.影视文学D.博客文学28.“五四”时期中国两个最有名的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

A.新月社B.语丝社C.创造社D.未名社29.“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人

A.姚斯B.尼采C.叔本华D.谢林30.中国古代社会很少存在的一种传播方式是

A.口头传播B.书写传播C.电子传播D.图像传播31.艺术构思阶段相当于郑板桥所总结的

A.胸中之竹阶段B.手中之竹阶段C.幻中之竹阶段D.眼中之竹阶段32.相似性想象的心理学依据是

A.记忆B.联想C.感知D.灵感

33.艺术与情感关系密切,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

2

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34.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是

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35.与艺术直觉区别较大的是

A.审美直觉B.创造性直觉C.诗性直觉D.认知直觉36.下面关于艺术风格搭配错误的是

A.诗仙李白B.诗豪白居易C.诗鬼李贺D.诗圣杜甫37.“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通感B.夸张C.隐喻D.象征38.提出“艺术即直觉”这一观点的西方思想家是

A.黑格尔B.康德C.海德格尔D.克罗齐39.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

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40.“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

A.毛泽东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41.可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一部作品是

A.《老人与海》B.《红楼梦》C.《石壕吏》D.《狂人日记》42.文学艺术活动的最基本功能是

A.认识功能B.审美功能C.娱乐功能D.教育功能

43.所谓内指性,主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

A.整体性B.内在自足性C.反常性D.音乐性44.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是

A.语言B.修辞C.音乐D.意义

45.提出“移情论”的西方学者是

A.里普斯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奥古斯丁46.在中国,提出“小说界革命”这一口号的近代思想家是

A.梁启超B.王国维C.林纾D.康有为47.提出“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这个观点的人是

A.刘勰B.陆游C.王国维D.辛疾弃48.文学艺术表现的中心是 3

A.文学语言B.文学形象C.文学风格D.艺术情感49.在《水浒传》中,西门庆这一形象是

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性格人物D.表意人物50.艺术情感是

3

A.日常生活的情感 B.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C.人类共有的情感 D.艺术家提炼的具有审美特性的情感

51.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体现了

A.时代风格B.地域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

52.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

A.突发性B.迷狂性C.创造性D.情感性5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看男女关系是否平等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

C.发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54.提出“风格即人”的是

A.布封B.歌德C.狄更斯D.黑格尔

55.动态的文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A.文学接受B.文学批评C.文学创作D.文学消费56.在文学园地里,比较罕见的叙事视角是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第一和第二人称57.接受美学批判提出的观点是

A.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统一B.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C.文学作品中男女应平等D.注重艺术形式

58.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论是

A.移情说B.巫术说C.模仿说D.表现说

59.提出“寓教于乐”的西方思想家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亚里士多德D.赫拉克利特60.当前社会在文化传播上的基本特点是

A.口头传播B.纸质传播C.影像传播D.混合式立体传播61.主张反传统的文学潮流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自然主义62.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

A.审美意识形态 B.社会意识形态

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

63.作家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学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汉语的

A.象形性B.简洁性C.单音节性D.节奏性64.“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这句话的作者是

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65.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

4

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66.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

A.但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67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这一看法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狄德罗C.但丁D.托尔斯泰68.叙事学中用来说明文本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的概念是

A.叙事时距B.叙事视角C.叙事频率D.叙事标记6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大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样式是

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7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

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讽刺为主流71.抒情作品的本位是

A.情感B.理性C.形象D.叙事72.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是

A.文学语言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73.下列关于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都是美好的B.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都具有共通性

C.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74.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

75.《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A.苏东坡B.黄庭坚C.王国维D.柳永76.瑞士人布洛提出的“距离论”所强调的是

A.时间距离B.空间距离C.时空距离D.心理距离77.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

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78.文学消费的特质是

A.商品营销B.商品流通C.特殊精神活动D.经济价值的盈亏79.我们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

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0.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

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ABCE)

A.世界 B.作品C.艺术家 D.学者 E.欣赏者

5

2.文法所包括的基本类型有 (A B D)

A.句法 B.词法C.修辞法 D.篇法 E.炼字法

3.文学的文化意义体现在(A B C D E)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E.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憧憬人类的未来

4.关于圆形人物表述正确的是 (A D)

A.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C.圆形人物的内涵类似于扁平人物。

B.《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形象是一个标准的圆形人物。

D.“圆形人物”这个概念是由福斯特提出来的。E.圆形人物是文学创作不成功的表现。

5.下列属于明清时期重要的小说评点家的是(ABCDE)

A.金圣叹 B.毛宗岗C.张竹坡 D.“脂砚斋” E.叶昼

6.一个故事中的行动常常不只是一个序列,而可能是几个序列的复合。最典型的形式有(ABC) A.首尾接续式B.中间包含式 C.左右并联式D.左右包含式 E.首尾并联式7.关于文学接受的正确描述是(DE)

A.文学接受等于文学消费 B.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利于文学接受

C.文学接受要受到读者知识结构的影响,但与读者的心态无关

D.文学接受实际上是读者在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进行“写作”

E.文学接受中的预备情绪具有审美性、朦胧性和期望性三个特征。

8.文学中的艺术想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ABC)

A.形象性 B.主观性C.创造性 D.现实性E.历史性9.中西文论中属于典型的实用说的是(AE)

A.文以载道说B.诗缘情说 C.模仿说 D.畅神说 E.寓教于乐说10.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ABDE)

A.世界 B.作品C.抒情 D.艺术家E.欣赏者11.波兰的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认为,构成文学作品的四个最为基本的层面是 (B C D E)

A.形而上学层 B.意义单元层 C.再现的客体层 D.语音层 E.图式化的外观层12.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BCE)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艺术构思C.艺术传达 D.艺术欣赏 E.修改与润色13.文学语言组织的文法层面包括(ABC)

A.词法 B.句法C.篇法 D.音律E.比喻

14.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包括(ABCDE)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C.各种文化活动的变化 D.社会文学观念的变化 E.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6

15.下面搭配正确的是(A D E)

A.《水浒传》——施耐庵 B.《西游记》——罗贯中 C.《儒林外史》——李宝嘉

D.《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 E.《呐喊》——周树人

16.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ABCD)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生命律动 D.韵味无穷 E.如实描写17.人物类型有(ABCDE)

A.“扁平”人物 B.表意型人 C.“圆形”人物 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

18.文学风格的特征(ABE)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19.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BCD)

A.模仿说 B.巫术说C.游戏说 D.劳动说E.炫耀说20.文学批评的方式包括(ADE)

A.理性分析 B.详尽阅读C.撰写续集 D.价值判断E.审美体验

三、名词解释题

1.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体现。

2.文学文本: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形态。

3.对偶——是指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

4.叙述视角——也叫做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5.“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6.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7.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倾向。偏重于抒发热情和描写幻想,常常采用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8.艺术灵感——是指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9.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人的个体体验,它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

10.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与判断

11.心灵共鸣——心灵共鸣是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的情感沟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兴奋的审美体验。心灵共鸣的另一层含义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接受者,当他们阅读同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时,也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类似的情绪激动和审美体验。

7

12.时距—也叫做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四、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论述题一定要举例分析或展开论述,本参考答案只给出了要点。所有的简答题都可转化为论述题)

1.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文学接受专指审美文化范围之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而文学消费不仅包括未含阅读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也包括阅读、欣赏文学的精神消费活动。

第二,两者的角度与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文学接受是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创作、作品与阅读、接受的关系,突出接受者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而文学消费属于文艺社会学范围,重点关注文学的生产、出版、传播与消费的过程,尤其关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

2.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第一是诚挚性原则。第二是独特性原则。第三是感染性原则

3.为什么讲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

第一,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第二,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具有密切关系。第三,人类早期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

4.艺术情感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第一,文学创作是人类要求情感宣泄的产物,是情感积累导致的结果。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是文学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也推动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5.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第一,文学源于社会生活,即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对象。第二,文学改造社会生活。文学反映社会生活,而这种反映又是具有积极能动性的反映,所以文学也可以对社会生活进行能动的改造。

6.文学风格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独创性。第二,稳定性。第三,多样性。

7.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特点?

第一,具有广阔的包容性。一部作品,能包容无限广阔的世界,时间上是一个到两个时代,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政治的、军事的……无所不包,往往被誉为“百科全书”。第二,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很多文学大师,竭尽其一生在观察、体验着社会与人生,进行着理性的、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们的作品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8.语言和言语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第一,区别在于:首先,语言结构是指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而言语则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其次,语言结构是指语言的社会约定俗成方面,言语则是个人的说话。第三,语言结构说话一针代码,言语则是一种信息。

第二,联系在于:语言与言语紧密相连且互为前提:言语要为人所理解且产生效果,必须有

8

语言结构;语言结构要建立,也必须有言语。

9.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10.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的发展提供基础。第二,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动力。第三,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注意每点都要稍加展开论述)

11.文学接受的创造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作品形象的具体化。第二,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第三,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注意每点都要稍加展开论述)

12.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审美效果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文学典型以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无穷的魅力。第二,文学典型的审美效果也来自它的真实性。这为艺术典型规定了严格的历史尺度。第三,文学典型的审美效果还来自它的新颖性或独创性。(应有实例和展开论述)

13.文学语言组织有什么样的特性?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第二,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第三,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注意每点都要稍加展开论述)

14.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16.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第一,内指性,即文学语言有一种无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第二,音乐性,即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效果的特性。第三,陌生化,即文学语言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1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第一,因为除了社会生活这个源泉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古代的外国的文学作品,只能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它只是“流”而不是“源”。第二,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第三,对于创作而言,作家对生活是否熟悉至关重要。

18.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第一,诚挚性原则;第二,独特性原则;第三,感染性原则。(评分视答题语言组织和展开论述情况而定)

19.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

由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1)文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2)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3)气势: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亦即在言语形式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貌和精神能量的强弱与运行中的高下起伏。(4)氛围: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5)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9

20.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态是什么?

(1)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者衰落。

(2)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

21.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哪些层次?

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的期待:指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文学性、文本、表现方法、结构技巧、语言特点、艺术感染力。第二,生活的期待:指读者对作品生活内蕴与思想意义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故事的发展、作家的意图等。第三,价值的期待:指读者从接受动机与需求中产生的对作品价值的整体期待。

22.什么叫“文学风格”?请举例说明你对“风格即人”的理解,并进一步说明风格与人格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第一,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第二,“风格即人”强调的是:一方面,作家主观的精神个性对文学风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学风格也是作家人格和个性气质的体现。

第三,文学风格与人格的辩证关系是:一方面风格与人格有一致的关系,另一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关系,文学风格有时并不能体现作家的人格。

23.你认为什么样的文学才算是好文学?并联系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个优秀的文学作者或作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1)对“什么样的文学才算是好文学”这个问题,可以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有合理的解释即可。优秀作家的基本素质是:

第一,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第二,对生活中的事物应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第三,对语言也应具有超常的敏感和驾驭能力。

24.论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第一,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其类型有三: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第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第三,生命律动。这方面有三个要求和特点: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

第四,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

25.试述文学风格的特征?

(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这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不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独创性同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自觉的艺术追求是密不可分的。

10

(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当作家的风格形成之后,在较长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有的作家即使不断调整和变化也往往万变不离其宗。

(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作家的个性各别,因此风格也各不相同。文学风格多样性,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

26.如何理解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关系?

第一,文学创作的主客体是一对相互依存、不可须臾分离的范畴。在文学创作中更是互相渗透、彼此交融的。

第二,情景交融,心目相取。抒情性作品的创作,要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的相互融会,乃是最基本的特征。

第三,相互渗透,即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都是在与特定对象的意向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客体并不等于客观存在。

27.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之处:

A、象征意象与典型、意境不同:

首先,象征意象的本质在于“意”,意境与典型的本质在于“形”;

其次,在形象塑造的思维方式上也不同,前者是从抽象到具体,后者是从具体到抽象。再次,在形象形态上也是不同的。象征意象一般是一种荒诞的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人心营构之家”,已经不以“逼真”为创造原则。而意境和典型一般需要保持与生活形态和自然形态的一致,遵守“逼肖自然”的法则。

B、意境与典型的不同:

意境的目的是为了抒情,典型的目的却显示客观的真相、真理,表达出历史的意蕴。

创作的方法也不同:典型以历史的现实的眼光从生活中选取有特征性的事物,加工成典型,意境却以抒情的眼光寓情于景,始终以开拓审美想象的空间为目的。

典型的审美重点是对客观的真实写照;意境的审美重点是在主观意志上的抒发。

(2)联系之处:

都是心灵化的产物,本质上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都尽量地为人们开拓广阔的审美想象的思维空间;在审美本质上,最后都趋向“真”。

28.论述时距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省略。它是指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第二,概略。它是指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第三,场景。它是指一种匀速叙述。第四,减缓。它是指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也就是叙述步速的减速状态。第五,停顿。它是指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

29.试论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的区别?

第一,指向不同:创作动机的最终目标在创作过程之外,创作冲动则始终指向创作过程本身。

第二,性质不同:创作动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目的,是理性的,创作冲动则是一股心理驱

11

动力,它植根于无意识心理层面。

第三,特点不同: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绪,并且经过净化或升华的情绪,具有内指性特征;创作动机则是一种明晰的理性意识和行为目的。

第四,作用不同:创作动机能给整个创作过程以重要影响,具有指导的作用;创作冲动将人从日常生活情境带进艺术创作情境。

30.谈谈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的区别:

第一,概念性质不同。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第二,侧重点不同。文学思潮侧重于文学观念与文学思想;而文学流派则侧重于文学创作。

第三,表现不同。一种文学思潮往往造就某个或几个文学观念相近的文学流派,而有时存在着一个文学思潮,但却谈不上文学流派的存在,而有时在一个文学思潮中,会造成不同甚至是相互斗争、完全对立的文学流派。

(2)两者的联系:比如在一种文学思潮之内或一个文学流派之内都具有某一共同的或相近的文学理念。(要适当的展开论述)

31.论述抒情作品的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题材特征:抒情作品的原初的和典型的形态是抒情诗,这决定抒情作品在题材选择上有特定要求。

第二,结构特征:跳跃性。

第三,意象特征:表现为原型意象的运用。

第四,主题特征:表现为抒情母题的形成。(

第五,文体特征:抒情作品的文体特征也十分独特而鲜明。

32.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

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基本层面: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通常有词法、句法、篇法三类;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中,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主要有比喻、借代、对偶、反复、倒装、反讽六种。

12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 A.再现说 B.体验说 C.实用说 D.表现说 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 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 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声调、语调、情调 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17世纪 C.启蒙运动时期 D.20世纪 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义指() A.内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艺术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A.次序 B.视角 C.时距 D.频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圆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 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A.以叙事为主流 B.以抒情为主流 C.以议论为主流 D.以讽刺为主流 11.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A.编码 B.解码 C.中性代码 D.核心代码 12.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A.时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民族风格 D.流派风格 13.“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A.意义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意义 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 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5.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A.陶渊明 B.苏轼 C.李贽 D.郑板桥 17.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C.文学传播 D.文学创作 18.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A.接受美学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解构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9.文学接受者应该() A.具备专业知识 B.接受职业化培训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毖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 A.借代 B.对偶 C.反讽 D.借喻 4.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 A.扬雄 B.王弼 C.刘大樾 D.姚鼐 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 A.哲学属性 B.科学属性 C.观念属性 D.审美属性 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 A.哲理性 B.意象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 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 A.原因 B.细节 C.动机 D.后果 8.文本中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 A.故事情节 B.人物描写 C.叙述标记 D.叙述声音 9.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 A.情节 B.性格 C.主题 D.修辞 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克莱夫·贝尔 D.鲁道夫·阿恩海姆 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 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投射论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注1) 五种文学观念(注2)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 文学的界说(注4) 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注7)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 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 体验与文学(注12) 体验的美学功能(注13) 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 实用说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

全国月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 A.马克思B.列宁 C.恩格斯D.毛泽东 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 A.曹丕B.刘勰 C.陆机D.钟嵘 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 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 A.《红楼梦》B.《金瓶梅》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 A.伊瑟尔B.姚斯 C.福柯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 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D.文学情节 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A )4-196 A.小说B.戏剧文学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 A.布洛B.尼采 C.叔本华D.黑格尔 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A )8-449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艾布拉姆斯 C.苏珊·朗格D.英加登 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萨丕尔B.王力 C.伊格尔顿D.索绪尔 3.最早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4.“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5.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化家是( )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6.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小说B.戏剧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创作须先“胸有成竹”。这种观点的最早提出者是( ) A.苏东坡B.欧阳修 C.王安石D.司马光 11.游戏说的最早提出者是( ) A.弗雷泽B.斯宾塞 C.康德D.肖伯纳 12.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 A.摹仿说B.游戏说 C.巫术说D.劳动说 13.文学接受的对象是( ) A.文学文本B.文学生产 C.文学流通D.文学消费 14.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 A.生产者B.消费者 C.购买者D.学习者 15.以下著作论述到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的是( ) A.《文心雕龙》B.《典论·论文》 C.《文赋》D.《六一诗话》 16.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的人是( ) A.恩格斯B.马克思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17.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 18.“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 ) A.《论语》B.《老子》 c.《庄子》D.《淮南子》 19.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精品】2018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精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 第四章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内含答案)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是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与其他艺术相比,文学重在 A.以色彩描绘世界 B.以声音抒发情感 C.以语言描写世界 D.以形体表达情感 4.“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白居易《秋蝶》)。这句诗运用的音律类型是 A.双声 B.叠音 C.叠韵 D.押韵 5.季羡林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认知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下列诗句中偏向于“有我之境”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7.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A.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B.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C.境生于象外 D.缘境不尽日情 8.下列人物形象属于“扁平”人物的是 A.《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B.《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D.《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9.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属于 A.隐含作者 B.叙述者 C.真实作者 D.虚构作者 10.首次对“审美情感”概念做出阐释的是 A.黑格尔 B.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苏珊·朗格 11.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自考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 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 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 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C 】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11.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坚实的积累 B.真挚的情感 C.理性的分析 D.正确的立场 1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B.西塞罗 C.贺拉斯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荀子 word.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A.叠韵B.叠字 C.重复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B.《论语》 C.《孟子》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B.连续性 C.思想性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B.逆时序 C.倒叙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 A.布洛克B.克罗齐 C.卡西尔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B.隐喻 C.典故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B.格调 C.风骨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D.狄更斯 word.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 案】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 a.刘勰 b.杜甫 c.韩愈 d.曹丕 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 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4.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自动化 c.习惯化 b.麻木化 d.习俗化 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 3.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a.意境 b.格调 c.品位 d.气度 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c.景中含情式 a.场景 b.减缓 c.概略 d.省略 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庄子

1o.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4-242 a.丰厚的积累 c.真实的情感 b.合理的想象 d.卓越的技巧 b.情中见景式 d.直接抒情式 d.诗化的语言 6.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 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3-161 8.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 度的叙述是(c)4-202 12.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 a )5-261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雕塑 13.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 d )6-310 a.小说创作 b.戏剧文学创作 c.电影文学创作 d.诗歌创作 14.《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d)6-344 a.宗教风格上 c.流派风格上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杜甫 16.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 a.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 b.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d.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 17.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 a.艺术感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8-402 a.唯一属性 b.基本属性 c.根本属性 d.部分属性 19.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b)8-411 a.文学创作 b.文学接受 c.文学传播 d.文学生产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