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室各区域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各区域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各区域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患儿确认为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室,与普通患儿分开,床头应挂醒目标识。

2、隔离室每天通风换气,每天空气消毒机消毒;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专用,每天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个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3、体温计用后要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4、进入隔离病室时须换隔离衣换鞋,戴帽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5、治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奶瓶、奶嘴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褥垫要定期更换消毒,一次性床单一天一换,且脏床单要集中处理,使用后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用过的褥垫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7、隔离的患儿使用独立的沐浴设备,换下被服、毛巾、奶巾放于指定处,不得随地放置;换下的纸尿裤放于指定处集中处理,不随地丢弃;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8、传染病患儿交接时,应采取床边隔离和预防交叉感染措施,过程中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及时清理消毒,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应单独进行消毒处理。

9、传染病患儿住院期间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10、病历夹、医嘱本不能带入隔离病室,医生查房完毕后,要洗净双手,脱去隔离衣,然后再翻阅病历,开医嘱。

接婴区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接触婴儿前常规进行手卫生,做好标准预防,预防交叉感染。

二、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拖地面及擦拭护理台,每天一次,接婴护

理台床单每天更换,有明显污染时应随脏随换。

三、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60分钟。

四、查看患儿时换下的布类、尿布等按医疗废物相关制度进行管理,不得污

染地面。

五、怀疑或诊断有传染性的新生儿,应采取接触隔离,落实做好预防交叉感

染措施,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每季度进行培养监测及物表监测一次。

洗婴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接触婴儿前常规洗手,做好职业保护,预防交叉感染。

二、坚持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拖地面及抹擦洗浴器具、小池等物品,

每天一次。

三、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次,每次60分钟。

四、坚持一婴二巾(沐浴帕、吸湿帕),禁止交叉使用,用后高压灭菌消毒,

日常护理换下的布类、尿布等应直接放入使用污物桶(袋)内,不得污染地面。污物桶每日清扫一次。

五、洗婴室专用器械用后洗浄、擦干、浸泡消毒,每月进行培养监测及物表

监测一次。

六、母亲有传染病的新生儿,应采取床边隔离和预防交叉感染措施使用、接

触过的一切物品应单独进行消毒处理。

七、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下进行脐部换药,防止医院感染。

配奶室管理制度

1、配奶室应设有独立区域,污染区及清洁区区域分明,有标志,物品按区域分类进行摆放。

2、配奶间保持室内温度为24-26度,湿度40%~50%,有监测。

3、配奶间有专人进行管理,非本病房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配奶室。

4.、配奶间应设立洗手装置,进入配奶室需洗手、带帽子及戴口罩。

5、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浓度500mg/L)浸泡过的拖布擦拭地面、物体表面及配奶操作台及操作车两次。如有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每次配奶后应清洁操作台面。

6、每日开窗通风2次,并进行紫外线消毒房间2次,每次1小时,有专人负责并做记录。空气净化病房除外。

7、配奶间内物品应放置有序,消毒后的奶瓶及奶嘴应放置在清洁干燥区保管,一旦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

8、如开展母乳喂养,配奶间应设立独立的母乳存放的冰箱,每日进行清洁,定期进行除霜,并进行温度监测,有记录。

9、每季度对配奶间进行空气监测、消毒后奶瓶、奶嘴灭菌效果监测并有记录。一旦病房出现怀疑食源性院内感染病历时,应及时上报院感科,并积极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上述项目的复查。以查找感染源。

配奶管理制度

1、保持配奶间及配奶操作台清洁干燥,配方奶品牌需进行遮挡,使用时应注明开启时间和过期日期,开启后有效期为一个月,并保存在清洁干燥处。

2、配奶工作应由护士完成,应严格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配奶前及配奶后应用流动水洗手,配奶过程中疑有手污染时应重新洗手。

3 、夹取消毒后的奶嘴必须使用无菌镊子,不得用手进行抓取,无菌镊子应每日进行消毒及更换(干罐镊子罐开启后有效使用时间为4小时)。

4 、奶瓶、奶嘴应做到一婴一用,用后应进行清洁与消毒,不得混用。

5 、使用后的奶瓶及奶嘴应做初步清洁后送至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从无菌包装中取出的奶瓶及奶嘴超过24小时,即使没有使用也应重新灭菌。

6 、配奶用暖水瓶外观每日应由保洁人员清洁擦拭1次,应定期去除水垢,应有密闭瓶塞和暖水瓶盖。

7 、应保证暖水瓶内水温,暖水瓶内的开水每8小时更换1次,配奶时需将水温调配至40~45℃,并有温度监测。

8 、按比例冲调奶粉,不可过稀或过浓,用量杯正确的量取水量,小于10ML的奶量需用注射器量取。(先放水再按配比放入等量奶粉)

9 、所有奶粉应现用现配,剩余奶应及时弃掉。

10 、母乳喂养患儿所食用的母乳需提前水浴或用温奶器进行复温至39~41℃,

不得用微波炉进行加热。

11、病房内奶粉应有专人进行管理,遵医嘱定期领取,有出入库记录。

暖箱消毒制度

1、新生儿暖箱由专人负责管理。

2、备用暖箱定位放置,挂上备用标识,并保持清洁。

3、使用中的暖箱每日清水擦拭暖箱表面,每日更换暖箱湿化水。暖箱内有血迹、污迹必须立即使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或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再使用清水进行清洗暖箱内外表面。

4、暖箱停止使用(患儿出暖箱、出院、死亡)或暖箱连续使用达7天,必须行暖箱终未消毒,将暖箱能拆卸的部分全部拆卸下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彻底清洗消毒暖箱内外面,然后使用清水进行清洁,微型消毒机消毒30分钟。湿化水的水槽,晾干备用。

5、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使用过的暖箱,先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内外表面,然后使用清水进行清洁;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内外表面,最后使用清水进行清洁;微型消毒机消毒30分钟备用。

6、每月更换暖箱过滤网1次。

7、每季度行暖箱内外表面微生物监测1次,对结果有分析并记录。

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2、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3、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1小时内开奶。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婴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其婴儿一天二十四小时在一起。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橡皮奶头作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明确《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的宗旨,包括以下十条重要内容:

1、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2、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3、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

4、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5、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赌送礼品或样品;

6、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婴儿的图片;

7、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8、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9、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10、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创建爱婴医院促进母乳喂养十点措施

1、院设立母乳喂养领导小组,并建立院、科、站三级母乳喂养管理网络。

2、全院职工必须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新职工在上岗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3、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孕妇产前接受三次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4、正常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进行母婴直接皮肤接触30分钟,并帮助早吸吮。

5、母婴同室产休区(室)设责任护士,专职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与婴儿暂时分离的产妇保持泌乳,给产妇实施母乳喂养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6、除有医学指征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均实行母乳喂养,不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亦鼓励其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7、实行一天24小时母婴同室,母婴分离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鼓励按需哺乳。

8、取消奶瓶及橡皮奶头,不要给母乳喂养婴儿吸橡皮奶头。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拒绝接受奶粉商馈赠婴儿奶粉或为其作宣传。

10、出院后继续支持母乳喂养,设24小时热线电话及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并作好家庭访视及产后保健工作,并将出院产妇转给儿保门诊和支持行动组。热线电话:6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资料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制度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制度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 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 1、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口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3、毛巾消毒。擦手、洗脸、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4、桌椅消毒。要求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一次。 5、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擦洗。 6、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7、厕所消毒。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厕清或消毒水冲洗消毒。 8、床上用品消毒。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9、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 10、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1、发生传染病人的消毒要求 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并安排好去医院就诊。对发病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生儿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湿式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卫生工具应专用,应有醒目标志,室内不得有蚊、蝇、蚂蚁、蟑螂、老鼠等。 二、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55%-66%之间。 三、患儿被服应专用,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四、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器等。 五、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连续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消毒一次。 六、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清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七、患儿使用后的奶瓶、奶嘴应用清水清洗干净后,高温消毒。每次喂奶前应消毒小毛巾,产妇应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高温消毒。 八、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 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十、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十一、医务人员在接待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疾病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后应当立即摘掉手套并洗手。 十二、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患儿,要实施隔离治疗、专人护理,并采取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十三、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有废弃物按感染性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做各种治疗、换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三、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柜内只允许放置与换药、治疗有关的物品,其他物品不得放入,使用的无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疑有污染或过期须重新灭菌。 四、取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不得接触病人伤口或其他有菌物品,取出的无菌持物钳尖端应始终保持向下,不得倒转,取放时不可触及容器口。 五、无菌持物钳及浸泡持物钳的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六、打开的无菌容器,用后立即盖好,不可用手触及无菌容器内面或边缘。由瓶内倒出无菌溶液时,应先缓慢倒出少许溶液,弃掉不用,再倒出溶液。 七、病人换药,应按顺序进行,即先无菌伤口、后污染或感染伤口;先简单伤口、后复杂伤口;先一般感染伤口、后特殊感染伤口。每更换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八、医生当日有手术时,术前不应为感染性伤口换药。 九、缝合伤口第一次换药,应由术者亲自参加。主管医师应定时观察伤口,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存在问题,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十、操作者动作要轻巧,尽量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恐惧心理。 十一、每张治疗床配备一个带盖的医疗废物桶,套单层医疗废物

袋,污染敷料及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入带盖的医疗废物桶内,不得随意抛弃。遇特殊感染的污染敷料,应放入套双层医垃圾袋的医疗废物桶内,并标注。 十二、-般情况下,应在换药室给病人换药,如遇重病人或病人行走困难,需要在病室换药时,必须推换药车到病室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十三、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放置无菌物品,下层为污染区放置用过的物品,污染的敷料及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入车上污物桶内。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修订日期: 2011年5月12日 一、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无陪护监护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0%~60%,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定时开机,做好记录。 三、落实手卫生,病室内设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洗手图,配备清洁剂、干手物品,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四、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换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五、早产儿室与隔离室分开,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 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七、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用后焚烧,重复使用呼吸机管路用后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八、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九、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等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十一、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确诊为传染病人的,应转至专业医院治疗。 十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十四、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十五、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doc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康消毒液擦拭)、幼儿的手部的清洁工作(肥皂清洗),工作人员的手部消毒工作(肥皂清洗)。 9、进餐前,工作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戴口罩、穿工作衣、戴手套以及不披长发等要求进行分餐工作。 10、每周五为玩具消毒日,这一天应进行所有的教玩具的消毒工作和紫外线灯管的擦灰工作(用95%的酒精进行擦灰)。 11、一般季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1次的紫外线消毒,传染病流行季节须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控制新生儿室进出人员,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须穿洁净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专用鞋。 二、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积极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以釆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釆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或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探视人员必须遵守手卫生规范。 四、空气净化设施、设备定期维护。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 五、按照规定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如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六、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接触新生儿无菌组织和器官、破损皮肤和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且保存环境清洁、干燥,无过期。 3、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使用中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1次,使用后送中心供应室集中消毒处理。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暖箱和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行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具和配奶间的管理遵照奶具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和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一次, 1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待产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待产室、产房、手术室要更换手术衣、口罩、帽子、鞋子。 2、待产室、产房整齐清洁,地面无污迹,每天用3-5%来苏尔液拖地,墙壁、无影灯与桌面等处,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换一次,各种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求。 4、待产室、产房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日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灯定时消毒,一周要用乳酸或甲醛薰蒸一次,每月作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标志。 6、污染手术后随时消毒,被污染的器械用3%来苏尔溶液浸泡,处理后送高压灭菌,乙肝患难夫妻者手术后器械等待高压灭菌后清洗消毒。 (二)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一次,备有紫外线消毒时,作出院终末处理。 2、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上下午各一次。 3、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头。 4、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5、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5 6、工作人员如患传染病及时调离。 7、隔离病房收住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如HbeAg阳性孕产妇)。 8、产妇与婴儿用物分开,直接接触新生儿的布类需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内。 9、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体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标记清楚,进入治疗室人员必 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消毒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2、设流动洗手设备;室内严禁闲杂人员入内,以减少污染机会。 3、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保持治疗台面、地面、各种物体表面清洁。室内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二次,地面湿式清扫二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拖布专室专用悬挂,干燥保存,并贴有标记。自然通风每日二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紫外线照射2次/日,1小时/次,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灰尘一次,10分钟后再用。每季度做空气、物体便面、医护手、消毒液等细菌培养一次。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于专柜,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标志明确,先期先用,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重新灭菌。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采用小包装。 6、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浸泡在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消毒液每天更换,波面要求达到容器的1/2~2/3处;浸泡消毒的器械要求打开轴节,容器盖上标明可用时间。镊子、持物钳如实行干缸保存,使用时注明时间并每4小时更换。碘伏、酒精等消毒液要密闭存放,并有明显标识;无菌罐、无菌镊、盛碘伏、酒精的磨口瓶每周灭菌2次。碘伏、酒精、棉签应24小时用完。 7、存放打开的小包装的纱布、棉球的无菌敷料容器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每个缸、罐、无菌包外贴有化学指示胶带、内有化学指示卡。(胶带上标明:包内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8、治疗车上物品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治疗车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9、体温计应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10、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含皮试);用后的针头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注射器要随手清理,放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对特殊感染病人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隔离新生儿室管理规范要求

隔离新生儿室管理规范 要求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隔离新生儿室管理规范要求(一)隔离病房应有良好通风环境,应有保暖及降温设备,有温湿度计,温度24-26℃,湿度55-60%。 (二)病人应单独放置,每日用动态循环机空气消毒三次,地面擦拭消毒每日三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三)病人排泄物:呕吐物、生活污水、病人吐泻物的容器、垃圾等必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人使用后或接触过的一切用品(衣,枕套与被床单)予1:50施康浸泡消毒,桌椅子1:l00施康擦拭消毒,一次性用品用后予用两层黄色袋套好,标好隔离标志送出,废弃物应按医疗分类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奶嘴、奶瓶、止血带、复苏器械等每次使用后应严格按消毒——清洗——消毒的程序操作,抹布、拖把等消毒用具要分病室使用,并定期消毒。 (五)医护人员要教育家属遵守病室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探望制度。 (六)室内一切物品,器具必须专用,单独消毒灭菌。 (七)出院病人必须做好出院卫生处理,换清洁衣服,病人换下的衣服连要带出院的如(x线)等一切物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交病人家属带回。用过的床单、衣服、包被、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换下的所有用物均应消毒后清洗再消毒灭菌。暖床、小床及微泵、心电监护等也须作消毒处理。 (八)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

1、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每个医、护、保沽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医务人员)应熟悉消毒隔离制度及各种消毒方法,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消毒隔离知识,接受预防措施。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穿戴隔离衣、鞋、帽及口罩,工作完毕先洗手再消毒双手,脱去隔离衣后洗手再消毒双手,离开隔离病房时应脱去隔离、衣、口罩、鞋及帽子。一次性隔离衣、口罩及帽子一人一用,不得重复使用。 3、工作人员禁止穿工作衣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4、非传染病去工作人员需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九)床边隔离要求: l、床边隔离只适用于暂时不能收入隔离病房而在普通病房收治的肠道传染病人。 2、床边隔离必须设有明显标志,病床放在病室一角。 3、诊治病人的医疗器械和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奶嘴、奶瓶、仪器及隔离衣,洗手消毒液等)必须专用。 4、病人不得抱离隔离范围之内,不得与其它病人接触。 5、做好洗手,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 毒隔离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待产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待产室、产房、手术室要更换手术衣、口罩、帽子、鞋子。 2、待产室、产房整齐清洁,地面无污迹,每天用3-5%来苏尔液拖地,墙壁、无影灯与桌面等处,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换一次,各种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求。 4、待产室、产房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日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灯定时消毒,一周要用乳酸或甲醛薰蒸一次,每月作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标志。 6、污染手术后随时消毒,被污染的器械用3%来苏尔溶液浸泡,处理后送高压灭菌,乙肝患难夫妻者手术后器械等待高压灭菌后清洗消毒。 (二)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一次,备有紫外线消毒时,作出院终末处理。 2、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上下午各一次。

3、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头。 4、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5、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5 6、工作人员如患传染病及时调离。 7、隔离病房收住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如HbeAg阳性孕产妇)。 8、产妇与婴儿用物分开,直接接触新生儿的布类需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内。 9、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症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2.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应选择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 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每日消毒更换灭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及相关手卫生规范要求。 6. 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当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如有污染时应先消毒。 7. 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离院外出及其他公共场所。接触传染病人应穿隔离衣、鞋、帽、口罩,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擦拭) 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双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质、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合适消毒灭菌方法。凡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采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处理。手术器械禁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使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和灭菌剂。定期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科室自配消毒药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监测、登记配制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 5、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规范洗手,使用符合

要求的洗手设施。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均应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在进行外科手术前、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6、严格病区管理。卫生工具按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分别固定使用,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依据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时间对室内进行净化和消毒。 8、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等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处理不得进入换药室。换药包使用小包装,使用一次性无菌石蜡油棉球及油纱条。开启的药液须注明时间,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封存开启后输液瓶或袋需用“输液瓶口贴”。室内每天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有合格洗手设施。 9、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灭菌2次。 10、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

消毒隔离制度 (3)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定期组织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 4、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 5、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 2、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3、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7、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 9、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10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 / cm2 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分设生理、隔离待产室、产房;急诊产房按感染产妇对待。 三、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及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四、一次性用品与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按有效期长短分别从里到外分柜放置。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五、产前应做HbsAg、抗-HCV、抗-HIV等检测。阳性者及急诊产妇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接生。 六、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七、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八、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 九、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检测不合格要有追溯记录 十、医疗废物规范放置,专人收集处理。一般胎盘应归产妇所有,特殊感染的或产妇不要的双包双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区域间标识明确,符合功能流程。 二、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应更衣换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生前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刷手及手消毒制度,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接生前应按要求消毒产妇会阴。接生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产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分娩前后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产妇出产房后进行终末消毒。 四、保持室内清洁,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物表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拖把分区使用,每日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两次。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覆盖并清除。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每周彻底消毒一次。 五、一般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干燥备用。消毒液定期更换,保证有效浓度。 六、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采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干燥备用。 七、产妇所用物品及器械应严格按照要求处理。一般产妇用后的器械,在处置室冲去血迹后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确诊、疑似感染及急诊产妇用后的器械尚需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幼儿园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 1.儿童的水杯和毛巾坚持天天消毒,消毒液浓度配比为1:500,在夏季高温和有疫情时浓度配比为1:200。

2.对消毒药品必须坚持所要许可证制度,保证使用的消毒药品科学安全。 3.负责消毒的教师要按规定科学合理配置消毒用水。 4.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生证明方可回园上班。 5.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6 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7 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8.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二、口杯、刷牙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三、毛巾消毒。擦手、洗脚、洗脸、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四、桌椅、床拦消毒。要求每日用消毒液擦洗一次。 五、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 用消毒液擦洗。 六、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手术室产房治疗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图文稿

手术室产房治疗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标记清楚,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消毒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2、设流动洗手设备;室内严禁闲杂人员入内,以减少污染机会。 3、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保持治疗台面、地面、各种物体表面清洁。室内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二次,地面湿式清扫二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拖布专室专用悬挂,干燥保存,并贴有标记。自然通风每日二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紫外线照射2次/日,1小时/次,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灰尘一次,10分钟后再用。每季度做空气、物体便面、医护手、消毒液等细菌培养一次。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于专柜,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标志明确,先期先用,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重新灭菌。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采用小包装。 6、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消毒液每天更换,波面要求达到容器的1/2~2/3处;浸泡消毒的器械要求打开轴

节,容器盖上标明可用时间。镊子、持物钳如实行干缸保存,使用时注明时间并每4小时更换。碘伏、酒精等消毒液要密闭存放,并有明显标识;无菌罐、无菌镊、盛碘伏、酒精的磨口瓶每周灭菌2次。碘伏、酒精、棉签应24小时用完。 7、存放打开的小包装的纱布、棉球的无菌敷料容器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每个缸、罐、无菌包外贴有化学指示胶带、内有化学指示卡。(胶带上标明:包内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8、治疗车上物品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治疗车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9、体温计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10、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含皮试);用后的针头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注射器要随手清理,放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对特殊感染病人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三区,区间有明显标志,手术间按无菌、非无菌、污染手术分室。 2、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认真洗手。每季度对手术医生,洗手护士手细菌培养一次,并做好资料保管,以备有据可查。 3、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戴无菌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