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病性症状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症状

一、相关概念(术语)

(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

1.日常生活能力;

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

3.社交能力;

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及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

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

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

①症状消失程度;

②自知力恢复程度;

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

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

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

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

(一)概念与分类

1.幻觉:即虚幻的知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

知觉体验。

2.按不同的感官可分为听、视、嗅、味、触、内脏性及运动性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二)幻觉与知觉、表象的比较

知觉表象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当时有无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有无无无

映像的清晰、鲜明和生动程度高低高高或中度

否是否否

当事人是否感到映像是自己意志

的产物

映像来源有无明确的定位有无有无

假性幻觉与真性幻觉的主要区别是病人不能体验到映像的来源有明确的定位。

(三)有特殊意义的幻觉

1.争议性幻听;病人听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说话声,它们意见分歧,似乎在争辩。

2.评论性幻听:病人听到的说话声在评论他的为人或行为,甚至连续对病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评论。

3.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声:病人思考的时候,感到或者听到他的思想本身发出声音,“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有回声”。

4.性幻触。

(四)近似幻觉现象的鉴别

1.机能性幻听与错觉:机能性幻听指在出现幻觉的同时出现幻听。错觉是知觉,如把树看成人,树的知觉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仔细一看,看清是树,人的知觉也就消失了。

2.机能性幻听与反射性幻听:反射性幻听涉及两种感官。例如在听到狗叫时,感到小腿剧痛,像被狗咬了一口一样。

3.幻听与牵连观念:幻听指听到声音,是一种感性体验。牵连观念是一种推理或猜测,属于思维活动。

三、感知综合障碍

(一)定义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能正确认识,但是对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空间距离、物体的动静等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

(二)分类

1.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2.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4.体像感知综合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神经性厌食属心理障碍,与精神病性体像障碍不同。)

四、思维障碍

(一)正常思维的特征

目的性

连贯性

逻辑性

(二)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①接触性离题:交谈中不是完全离题,而是基本切题,倾向于“打擦边球”,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思维散漫:谈话不切题,联想明显松弛,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尚可。

③思维破裂:在没有智力障碍、意识障碍、情绪激动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情况下,孤立地就病人的任何一句话来看,语法与措词都没有问题、意思完全可以理解,但句与句之间缺乏可理解的联系。

④思维奔逸与思维迟缓:前者是思维联想速度加快和量的增加,表现为思维和谈话都非常快。后者联想缓慢,表现为言语速度缓慢,应答迟钝。

⑤思维贫乏:是联想数量的减少,概念缺乏。表现为回答问题时言语内容简单空洞,自觉脑中空虚。

⑥思维阻隔:表现思维突然中断,谈话时话题突然中断,片刻后以新的话题内容出现,患者对此不能解释。

⑦赘述:叙述一件事时加入许多不必要的细节,无法使所要讲的事简单扼要。

⑧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是用无关的、不被共同理解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⑨持续言动:回答问题时持续重复第一次答语。

语词新作,患者自创新词、新语、新字、图形、符号等,代替已被大家公认的概念。

⑩被洞悉感: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别人都知道了。

1)一个人如果有隐私生怕别人知道,愈害怕就愈觉得可能别

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事。如果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和解释,当事人冷静下来,被洞悉感就不存在了。

2)一些人格障碍者因敏感、猜疑而有此症。

3)精神分裂症的特殊被披露感:不是根据别人的言行做出这

种判断,也不是妄想、幻听或猜疑、恐惧心情所致,而是“直觉地”感到别人已经知道了他的思想。

11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

强迫观念见于强迫症,有三个特点:主观上受强迫的体验;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有症状自知力。强迫观念通常是心理冲突的常形已经发生了变形,或者说强迫症状已经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冲突。

强制性思维是病人的思想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的涌现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无自知力。

12言语障碍

1)持续言语:思维粘滞,并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

2)重复言语:病人常重复他所说的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

词。

3)刻板言语:病人机械而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义的词或句

子。

4)模仿言语:病人模仿周围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病人就

重复讲什么。

5)缄默:在与病人交流时,病人闭口不言,或在整个检查过

程中对答不超过几个字。

6)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言语能力丧失或受损。分运

动性失语(Broca失语)即表达性失语,病灶在左额下回后部;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病灶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以命名不能唯一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

①妄想

真正的妄想应该是在意识清晰、智能相对完好的情况下,持续一周以上,否则便是“短暂性妄想”。

妄想按内容分为被害、关系、夸大、自罪、虚无(否定)、疑病、嫉妒、钟情、影响(被控制)、释义、非血统、宗教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在精神相对正常(至少还没有任何明显精神症状)时出现的妄想,突然发生,与病人的文化背景及其心理活动极不相称,无任何联系。

典型的原发性妄想: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妄想知觉(真实的知觉加妄想解释);突发性妄想。

不典型的原发性妄想如钟情妄想、非血统妄想、受孕妄想。

②超价观念:是一种带强烈情感色彩的观念,并在较长时间内占优势地位,使当事人以此来解释一切现象。

③附体与中魔

附体是一种鬼神或精灵入侵,入侵者变成了自我或自我的一部分。中魔指某种魔力从外面作用于人,而没有变成自我或自我的一部分。

附体和中魔是发作性的,多见于癔症、迷信。

④神秘体验:如奇迹体验、预兆体验、预定调和体验。

⑤迷信(原始与现代)

1)宗教信徒特殊精神状态时的胡言乱语:多见于癔症或癔症

色彩的迷信者及人格特征偏离正常者。

2)神汉、巫婆的“神媒”行为时的胡言乱语。

五、情感障碍

情感、情绪、心境、正性情感、负性情感。

情感的特征:指向性、稳定性、深刻性。

(一)情感高涨易见于躁狂,主要特征:

1.心境欢欣喜悦,自我感觉良好;

2.表情较生动、丰富,有相当的感染力;

3.伴联想、话多,夸大、行为过度。

(二)欣快易见于器质性精神病,主要特征:“傻乎乎,乐哈哈”。

1.面部表情呆滞,内心体验肤浅,难以引起共鸣。

2.伴智能及记忆障碍。

(三)情感低落易见于抑郁症,主要特征:

1.心境低沉,忧心忡忡,自我感觉不良;

2.表情阴郁,愁眉不展(抑郁表情);

3.伴联想缓慢、负性思维、活动少。

(四)焦虑是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或担心,特征有三:

1.焦虑心境,惶恐不安、提心吊胆、忧虑重重。

2.精神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震颤,搔首顿足、坐立不安。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2)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三、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四、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3、持续性精神障碍,如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六、严重精神发育迟滞 1、智力比正常人同龄人显著低下,标准智力测评的智商<70。 2、社会适应能力较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低下。

最新30种精神病名称、特征及症状资料

1、第欧根尼综合症: Diogenes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 症状特点: 1.生活脏乱, 2.极度自卑感 3.又强迫性的囤积行为,无法舍弃财物,过度的购买欲 4.有强烈的隐居欲望,拒绝他人帮助 5.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上,有时伴随老年痴呆症 2、外地口音综合症: Foreignaccentsyndrome:外国口音综合症(Foreignaccent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很罕见的病症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脑损伤,此病导致患者说母语时如同带有外国口音,例如:一个美国人可能说话带着法国口音 3、科塔尔综合症 科塔尔综合征(Cotardsyndrome):以虚无妄想(nihilisticdelusion)和否定妄想(delusionofnegation)为核心症状患者主要是认为自身躯体和内部器官发生了变化.部分或全部已经不存在了如某患者称自己的肺烂了肠子也烂了甚至整个身体都没了. 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不复于人世或者五脏六腑已经被掏空即使正和外人说话也不认为自己是活着的 4、卡普格拉妄想综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命名自第一个介绍这个心理疾病的法国心理医师, 患有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爱人被一个具有同样外貌特征的人取代了 5、Fregoli妄想综合症 又名人身变换症和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相反,这类患者认为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的伪装,以上都属于错觉认知综合症的一种 6、被爱妄想症(Erotomania) 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陷入另一个人(通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他谈恋爱的妄想之中。被爱妄想症又被称为克雷宏波综合症,“oldmaid’spsycho si s”、“eroticparanoia”、“eroticself-referentdelusions以纪念法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宏波(1872-1934)于1921年发表了题目为“LesPsychosesPassionelles”的一篇论文。 7、幻肢症phantomlimb 做过截肢手术的或意外丧肢的人有时会觉得失去的肢体仍然长在身上甚至感觉到冷暖,痒,挤压,气密性和刺痛,通常还会觉得不见的肢体比正常变短或处在扭曲的位置上。这种感觉间歇发生,会随着时间消失。

2016重性精神疾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6年重性精神疾病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4分)共40分 1、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哪种? A.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 B. 偏执性精神病 C. 双相(情感)障碍 D.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E. 焦虑症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为几级? A. 2 B. 3 C. 4 D. 5 E. 6 3、建档报告病种() A.精神分裂症 B.分裂情感性障碍 C.偏执性精神病 D.双相情感障碍 E.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F.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4、自知力不全是指() A.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B、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C、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的能力。 D、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5、自知力缺失是指() A.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B、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C、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的能力。 D、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6、肇事是指() A.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 B、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C、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7、肇祸是指()、 A、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 B、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C、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8、危险性评估3级是指() A.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精神病的症状及分型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 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常见类型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3)幻觉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精神病的类型 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四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病人及家属痛苦万分。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9.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10.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1.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身体某一部分缩进身体而死亡;由气功走火入魔,所致精神障碍:由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

重性精神疾病可分6类

重性精神疾病可分 6 类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 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 联想障碍(2)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 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一)噪狂发作: (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 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2) 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 律变化)。 (3)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 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

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 2 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 持续性病程,至少达 3 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

6种重性精神疾病

6种重性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分裂”是什么?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为特征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起病多隐袭(少数患者急性发作),病程多迁延;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一般无意识障碍。 症状演变趋势,病程: 分型: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较好) 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 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 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预后最差,容易衰退) 未分型(又称其它型) 精神分裂症的I型和II型分类 诊断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症状 一、相关概念(术语) (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 1.日常生活能力; 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 3.社交能力; 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及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 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 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 ①症状消失程度; ②自知力恢复程度; 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 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 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 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 (一)概念与分类 1.幻觉:即虚幻的知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关于精神分裂症下述不正确的是(意识不清) 2、下面属于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是(氯丙嗪) 3、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技能训练不包括(直接从事高尖端的工作) 4、患者及其家属拒绝接受社区精神病防治服务的对策,下述不正确的是(和当地公安联系进行强制的随访管理) 5、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粒细胞缺乏症及癫痫发作)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流程属于基本稳定的是(危险性评级2-3级的患者) 二、多选题 1、下面属于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有(A阿立哌唑B、齐拉西酮 C氯氮平D奋乃静) 2、下面哪些是行为治疗的方法(A、强化原则B、行为塑造法 C、生物反馈疗法D、森田疗法) 3、哪些是心理康复的程(A了解患者的需要B分析患者的需要 C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D心理康复的措施 E心理康复的效果评价) 三、填空题 1、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或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2、首次给药剂量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第一天的给药剂量不超过常用的有效治疗剂量的1/3。 3、抗精神药物使用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足剂量持续使用6—8周以上而患者的病情仍无明显改善时,可考虑更换其他药物治疗。 4、心理康复的原则中,应充分尊重精神病患者,与他们建立平等、和睦、协作的关系,给病人以感情上的支持,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 四、判断题 1、重性精神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2、在药物递增过程中,应该根据药物说明书剂量来确定是否达到有效治疗量。(×) 3、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的患者危险性评级应评定为4级。(×) 4、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常迁延,较难痊愈,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五、简答题 1、重性精神疾病包括哪几种疾病?答:主要包括: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2、简述抗精神病药使用原则?答:(1)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2)小剂量开始(3)维持治疗(4)单药应用(5)个性化治疗 3、社区精神病防治机构及人员的职责有哪些?答: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协助精神卫生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向精神卫生医疗就够转诊疾病复发患者;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4、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答:(1)锥体外系反应(2)乏力、贪睡(3)内分泌失调(4)心悸、口干、便秘等 六、问答题 1、重性精神病危险性评估分级? 答: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1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萧县疾控中心王伟 主要内容 *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办法 * 重性精神疾病随访内容及技巧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 >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意义 >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 重性精神疾病个案管理 一、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意义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果危害严重:主要是发病的时候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判断力,缺乏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控制的能力,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甚至出现自杀、自伤的行为。 2、患者数字庞大:我们国家15岁以上的重性精神障碍的病人,总约有1600多万人,而且15岁以下内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是有3000万人。 3、家属及患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物质负担沉重,因此对重性精神疾病病例进行管理很有必要。 二、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的对象 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需要危机干预的人群。 三、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1、危重情况处置一般的是危重情况如有暴力、自杀、自伤的危险的行为、有急性的药物反应,或者是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的患者,甚至服用精神科用药的期间,出现躯体疾病并发症,比如肺炎、脑炎、急性感染、败血症之类的需要马上处理。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对症处理之后,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立即转诊。 2、病情不稳定者对于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对症治疗之后,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并在2个星期之内还需要随访。 三、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3、病情基本稳定患者病情基本上处于不稳定和稳定之间,适当调整剂量,以减轻副作用,并观察4到6个星期。 4、病情稳定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目前的治疗方案,每3个月随访一次。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治疗效果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策略是随时改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情况调整策略,并对转诊或会诊的病人及时做随访。 四、重性精神疾病病例基础管理 1、随访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 2、针对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 3、适当增加检查项目,以发现并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讲义)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内容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1.精神分裂症2.双向情感障碍3.偏执性精神障碍4.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病情稳定患者 病情稳定患者,是指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 要求: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三个月随访一次。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 要求: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可在先用药物的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取得联系。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若同时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2周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若有必要,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时随访转诊情况。 病情不稳定患者 病情不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 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症治疗后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危险性评估 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性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管理分级 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1-5级) A、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者; C、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其他行为); D、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 二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0级) A、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基本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 B、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或有轻度冲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但目前无实施的可能性者; C、病情基本稳定,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三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1、概念和特点 (1)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2)精神症状有4个特点:①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②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③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④症状一旦岀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2、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①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衰弱、癌症等。 ②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的患者。感觉缺失见于慮症,如失明、失聪等。 ③内感性不适: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常臀赏,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2)知觉障碍 ①错觉:病理性错觉多见于感染、中毒等因素导致意识障碍(如谐妄)时多见。 ②幻觉: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客体人所出现的知觉体验。病理性幻觉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额叶病变,檐妄状态、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

(3)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事物某些个别属性产生错 误的感知。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中毒、颅内感染、癫痫等,也见于精神分 裂症等. 3、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除表现健谈、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増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出现音联和意联,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也称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状态。 (2)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患者表现 为言语缓慢, 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常见于抑郁状态 (3)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说话东荡西游 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检査者感到交谈对不上焦点。 ⑷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 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是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为语句的堆积。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病理性赘述:患者讲话啰嗦,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知无关的枝节太多,以致掩盖了太多的内容。 (6)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是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7)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 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

六种重性精神病病人诊断标准

6種重性精神病病人診斷標準 一、精神分裂癥: 診斷標準: 1、癥狀持續至少1個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2)变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 3、嚴重程序標準:自知力喪失或不全,或社會功能明顯受損,或現實檢驗能力受損,或無法進行有效交談。 4、排除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以及精神活性物質,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并排除心境障礙。 二、雙相情感障礙 診斷要點: 1、必須符合躁狂或輕噪狂發作,混合性發作及抑郁發作的癥狀標準 (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 GAGGAGAGGAFFFFAFAF

(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GAGGAGAGGAFFFFAFAF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 GAGGAGAGGAFFFFAFAF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

重性精神疾病可分6类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2)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精神病的主要表现

精神病症状主要表现是什么?生活中精神病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而且精神病还是所有精神障碍类型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精神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精神病症状主要表现就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精神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可按照病因、病情分为多种类型,但是都在情绪方面有所表现。 情绪不稳 在情感方面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个极端,显得喜怒无常,一般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可以发生。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改变及癫痫性精神障碍。 情感脆弱 精神病患者可在细微的环境影响因素下发生情绪波动,表现为反应迅速、无法克制,有的伤感、流泪,有的大哭大闹。多见于癔症、神经衰弱及脑动脉硬化性神经病。情绪变化性情变得跟平时不同,可能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 反应迟钝 患者对生活中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为平淡。对亲人和朋友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和某些器质性精神病的早期。精神病症状主要表现主要有表情变化,表情变化在即将犯病时,病人往往表现为目光呆滞、双眼发直,外界刺激难以引起其表情变化等。意志减退是轻度精神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患者往往变得非常懒散,比如:一反原来积极、热情、好学上进的状态,变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不专心听讲,甚至逃学均是轻度精神病症状。 情感淡漠 患者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会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是可以引起正常人极其兴奋或者极其悲伤的事情,患者都会无动于衷。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可表现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一般常见于慢性及单纯性精神分裂症。对周围人的态度如果发现病人对周围人的警惕性增高或对人持敌对态度,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要考虑可能是疾病复发。 容易激怒 患者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虽然反应剧烈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多见于神经衰弱、躁狂症、甲亢所致的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 言行改变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旧称早发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具有思维、情感、感知、行为和人格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分裂”。病程多迁延,易复发,多次发病者会转入慢性状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临床特点] 1.多起病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男:女为1:1.6。 2.部分病例家族史中有明显遗传倾向。 3.大脑形态学及神经生化学尚无特征性的发现。部分病例可用中枢多巴胺功能紊乱假说解释,少数病例有肯定的脑萎缩现象。 4.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与遗传素质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产生一定影响。 5.起病可为急性和亚急性,也可为逐渐缓慢起病。 6.缓慢隐潜起病者,常具有无诊断决定性的前驱症状及分裂人格,如古怪的观念及孤僻的行为等。 7.症状表现常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整个精神活动体现出不协调、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

8.常见的感知障碍为言语性听幻觉,表现为有人在议论、评论或脑内的思想转化为言语声音等表现。还有其他感官的幻觉。 9.明显的思维障碍常表现言语无序,联想结构的松弛,思维过程的中断,与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内容可涉及各种类型的妄想。 10.妄想中最常见的有被害、关系妄想,也可出现夸大、嫉妒、钟情等多种妄想。尤其是虽不常见,但有特征性的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 11.还可表现各种被人控制、被人洞悉,思维受外力干扰的异已体验,以及情感、行为意志等精神活动由外力强加的被动性体验。 12.上述妄想性信念及体验的特点为,十分荒谬、不可理喻,内容常不系统、脱离现实,容易泛化,且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下出现。 13.情感反应也有多方面的紊乱、淡漠、迟钝、不适切、不协调、倒错以及矛盾情感。缺乏深刻细腻情感的交流。其中尤以不适切、不协调的情感最为常见。 14.少数病例呈现紧张症行为,如兴奋躁动,刻板语言、刻板动作,或木僵、违拗、缄默及蜡样屈曲,或表现冲动毁物、伤人自伤等。 15.部分病例上述表现不突出,表现为“阴性”症状。

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桃园卫生院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职责 (一)门诊诊疗、患者应急状况处置服务。(二)发现重性疾病患者及时转诊 二、应急医疗处置 应急医疗处置是指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现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通过应急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 (一)应急医疗处置领导组: 组长:赵文修 成员:李小敏丁书停王文周 崔粉桃李晓娟郑虎昌 (二)处置原则1、合理: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2、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3、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 (三)应急事件指征1、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的患者。2、自伤或者自杀行为:患者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1)有明显的自杀观念,可能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2)已经出现有自伤或者自杀行为,对自身造成人身伤害。(3)有扩大性自伤或者自杀的言语、企图或行为,对他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3、急性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四)应急事件报告已经接受管理的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地镇(处)卫生院报告。后者在接到报告后,及时报告给本辖区包保机构。情况紧急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向就近包保机构或市工作办公室报告。尚未接受管理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送往就近包保机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就近包保机构。非本地常住居民,包括临时居住人员、观光旅游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就近包保机构。 (五)处置方式包保机构采取的有关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应遵循《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对“精神科门诊留观”或者“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按照门诊留观和紧急住院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1、现场临时性处置用于疾病诊断明确,问题清楚,处理措施不复杂的情况。主要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对已经接受管理的患者,在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应每4小时随访一次。连续2次随访病情稳定后可停止随访。如果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转到包保机构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2、精神科门诊留观用于能立即确诊,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或疾病诊断虽已明确,但处理措施较简单,预计问题可以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的情况。主要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并且危险性评估在2级及以下的患者。如果估计病情不能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或有继续发展加重的趋势,应随时转为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3、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措施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的情况。主要针对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 4、院外应急医疗处置常用措施(1)心理危机干预。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完整版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1 联想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思维联想散漫,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具体性和现实性;严重者甚至表现句与句,词与词之间无任何逻辑关系,显破裂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或病理象征思维和语词新作。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起特点是内容离奇荒谬,缺乏系统性,具有泛化趋势,或呈原发性妄想。常见的妄想有关系、被害、夸大、嫉妒和钟情妄想等。 3、幻觉:较常见,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如经常出现评论性或争论性 幻听,命令性幻听和思维化声,则更具有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4、情感障碍多为情感淡漠,也常出现与客观刺激和内心体验不相称或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即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行为愚蠢、幼稚、怪异,或出现紧张症状群(如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作态、或木僵),无目的冲动行为。 6、被动体验如内心被揭露感,被控制体验,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中断,常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7、意志减退较发病前明显孤僻、懒散、退缩、被动,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对基本的日常活动缺乏主动性。有的还可出现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 【诊断要点】 临床上患者首先要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诊断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单纯型起病缓慢,病程至少2年。若精神病症状学标准符合,而病程不符合上述病程标准时,则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严重程度标准要求患者的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和现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诊断时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以及由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重性精神病患者完整档案

重性精神病患者完整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 ?个人基本信息表 ?健康体检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附件1)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和随访信息补充表(附件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附件3)可正反两面记录?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附件4)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姓名:编号□□□-□□□□□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和随访信息补充表 姓名:编号:□□□-□□□□ 注:两系三代指直系和旁系亲属(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外)孙子女、叔姑舅姨、半同胞、侄/甥子女、堂姑舅姨表兄妹。

附件3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附件4 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公历):年月日现住址: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州、盟) 县 (市、区) 街道(乡、镇) 社区(村)号 诊断: 知情同意书签字人姓名: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监护人亲属 知情同意书签字人现住址:省 联系电话: 本人(代表患者)同意下列事项: ①为有利于今后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和康复,同意加入居住地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随访和康复指导。 ②同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收集相关信息。授权医院将住院期间诊疗情况、治疗方案及在社区/乡镇康复措施建议等事项,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的书面形式,转至居住地的精防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③患者登记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有权接受居住地精防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随访和康复指导。 ④患者登记加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其个人信息以及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随访等信息将受到隐私保护,所有信息只用于提供服务。 以上《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内容,本人已仔细阅读并理解,获得了充分的知情同意权。为此,本人自愿做出以下选择,并签字。 ()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 ()不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但同意定期前往精神科门诊复诊 ()不同意参加社区网络管理,也不同意前往精神科门诊复诊 签字人(签名):签字时间: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