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经过梳理,表述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正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明白任务是什么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在访谈中问到在什么情况下考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某教师说:“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会有很多种想法时(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很简单的问题,在一起合作是浪费时间,学生不会喜欢的。”一位数学教师说,“有不同思想撞击的情况下,不同思维、不同观察视角下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交流,这个时候比较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教师已基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在课前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已经注意到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什么环节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些任务的设计还是不利于学生小组开展合作活动。案例一:北师大版四年级音乐《上行与下行》这是一节乐理知识课,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歌曲来判断上行与下行。当学习到上行时,教师要求学生翻开书第12 页,请小组内学生自己创编一段上行或下行的乐句,写好之后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创编开始,很多学生一直盯着书看,只有几个

学生明白要怎样做,开始动笔。交流时教师只让一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这个小组也是磕磕巴巴,好像不能完全理解题目,教师接着又请一位学生来把创编的要求说一说,这名学生的表现明显好于前一组。教师宣布让小组开始讨论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题目,一直盯着黑板,没有小组讨论的行动,教师也没有发现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好像太难了,只是催促说:“快点儿,快点儿,小组讨论一下。”教师给出的这个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太难,首先,创编的环节过不了,后面的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也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小组展示、师生互评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

从听评课反应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当,主要有三种情况:

1.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大部分教师在宣布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一些反应缓慢的学生还没有想到怎样做,就被反应敏捷的学生“带跑”了,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导致这些反应缓慢的学生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没有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

部分教师不能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为了能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当学生还在激烈地讨论、交流时,教师就强制性地结束了小组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

部分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学生交流完毕之后不

知如何安排剩余的时间,于是在小组内嬉戏、打闹,做一些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

(三)组内分工不合理

小组内合理的分工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负责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小组的任务。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非如此,小组内分工不合理的现象时常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小组内无分工

很多合作小组内没有分工,教师宣布活动开始,组内成员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你一言我一句,各说各话,场面十分嘈杂,根本听不清彼此在说什么。主要集中在中段,活动一开始,小组的成员都在发言,毫无秩序,不知道彼此在说什么,没有小组长或秩序维持员来协调大家的发言顺序,而到了活动的后半截,小组成员要不各说各话,要不就是无关行为,小组的合作活动是无效的。由此不禁想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小组在发言时应该形成了一定的顺序,每次由谁先发言,接着是谁等等,应该已经形成小组活动的一些规则。

2.小组内分工不全

在有些合作小组中,并非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有角色、有分工,剩余的小组成员则没有相应的分工。

3.小组内有分工无合作

还有的小组内是有分工的,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把分工的权力交给小组长,组员先说自己想做什么,然后由小组长协调、分配组员的各项任务,这种方式很好,但由于小组长或成绩优秀的学生的霸权,开始合作活动后,情况则不一样了,这些学生一人多职,忙得不可开

交,其他组员则身无一职,轻轻松松,无事可做。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指导不够

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当小组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需要教师恰当地指导,通过对各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掌握状况如何。但是在有些课堂中,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是不够恰当的,还有的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等方面基本不予以指导。课堂中,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都能反映出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合作技能方面只会稍微带过。案例二: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作为练习课,教师既能放手让学生练习,又注重在知识形成中的引导,能让学生在联系中概括出求算圆面积的几种情况:利用半径、直径、周长求面积。其中有一道练习题:估一估半径是1 米的圆有多大?大约能站几名同学?半径是10 米的圆有多大?大约有几个教室那么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题目,先是在全班范围内提问单个学生,后来教师可能觉得内容太多。单个学生自己练习太吃力了,因此要求小组一起合作,讨论这道题的难点有哪些。10 秒钟过后,学生说不知道1 米的圆究竟有多大。提出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再把问题交给学生,而是直接请了一名学生上讲台,请全班其他学生想象1 米有多长。再自己估算。面对站在讲台上的学生,教师告诉学生他大概有1.5 米,但学生是站着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不能将其转化为半径是1 米。如果教师给予小组及时的指导,发现问题之后,指导学生分步骤,先讨论清楚半径是1 米的圆自身有多大,一个人站着需要占多大的面积,再用两者相除,进行估算,那么在小组合作

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就能给学生搭建起学习的脚手架。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原因,本文重点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模式探索不够,培训不足

目前,无论是全体性的通识培训还是每周一次的组内教研,我们都只是泛泛地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对于小组合作的具体理念、模式等培训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培训还停留在对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上,因此它很难与实际学科相结合,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教师也很难把一些理解转化为实际的东西。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只能是单纯地模仿。目前,这所小学的教师正在一步一步地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怎样指导,只能是发现一些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措施,逐步积累实践经验,进展缓慢。如果教师真正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那么在课堂实践中就不会那么被动,教师就会知道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二)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是课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每一个举措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程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与否、理解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首要因素。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得不深刻、不全面,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甚至有些小组活动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可见,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被教师愉快地接受并在课堂内取得实效,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合理、准确、深刻的认识。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的理解是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前提条件,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之后,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三)现代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我行我素,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不愿与人合作,在小学部,学生刚刚接触小组合作,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责和埋怨,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很难关注别人的意见,而只是关注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这种缺乏合作意识下的合作,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使学习小组内缺乏合作的氛围。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等素质是一个从少到多、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学生刚入学,还沉浸在“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中,很少有合作的观念,在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其他组员沟通、倾听他人的观点,又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不高强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无关的行为时常发生,这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四)学生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技能和技巧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学生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吸收与保留意见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有些学生既信任合作学习又愿意合作学习,但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如,有的学生讨论分工就花很多时间,自主学习后的讨论,往往你一言我一语,磨磨蹭蹭,慢慢腾腾。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

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有的小组也有分工,小组长、督察员、发言员等,但他们没有各司其职,工作很混乱,他们没有掌握自身职责的工作技能,不知该干什么。还有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做小动作,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不得不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某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生源,他们淳朴、能吃苦,同时,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选择不主动发言。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学生自身的这些差异,也给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复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作出的重大改革,相当的一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观念上不适应。在加之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难以有效吸收消化,甚至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且能有效的应对应试教育的要求,对新的教学模式存有抵触心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和绝对化的现象,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发展。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谈一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分组随意,分工不明 教师分小组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的分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更使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任务不清,时间不足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只重视了课堂的“花样”,合作学习任务不清,对教学目标吃不透,重难点把握不准, 3、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时间不足。他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将合作问题呈现后,未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研究讨论。

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内容提要: 在幼儿教育这项系统工程里,家庭和幼儿园可以说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因素。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始,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园合作教育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缺陷,幼儿家长对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匮乏,“重园教、轻家教”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开展的家园合作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现状,可以说探索新型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深化幼教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势在必行。只有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变化的家园共育新模式,才能使不断开拓家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意义深远。 关键词:双向合力缺乏实效沟通合作 内容提要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家园合作的教育意义。 2.家园合作教育的现状。 3.家园同步,同向共促进幼儿发展。 4.接送孩子的家长老龄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虽然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是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家长都认为我的孩子缴了钱上幼儿园,幼儿园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实施一切教育。而他们只管提要求,因此也出现少数家长向幼儿园或班上老师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比如向老师提出要照顾他的孩子,吃饭要喂,站队要在前面,上课一多给孩子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表演时要当主角等等,这就是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理解。 如何引导家长做好家园教育同步.同向.探索新型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家园合作的教育意义 “家园合作”的教育意义在于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一席话语,告诫我们家庭早期教育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家庭对幼儿教育的贡献量大于幼教机构,它对幼儿的发展,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研,找到了实际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问题,并以此为借鉴,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 学院经费紧张,政府支持不足 校企合作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经费和校内外师资力量等作为支持,这样巨大的开支与学校目前自有经费的微薄量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校受经费的不足的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处于相当被动的状况。 2 校企合作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不能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约束,学校处于被动状态 现阶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仍然存在学校方面热情似火,主动出击,企业反应冷淡,高高在上的尴尬情况。例如: 2.1突然人事变动,造成校企合作突然“断链” 职业技术学院分管集团公司副总因工作需要调任其他集团,原达成的派学生至矿进行任职实习、顶岗实习等合作意向暂时不能执行,需要学校新任分管副总重新协商。 2.2企业基层管理者校企合作意识不高,责任感不强,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 某公司作为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其高层领导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各项事务,包括:实现校企互聘、参加专业研讨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然而,其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基层管理者执行力不强,缺乏应有的校企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在某次学校专业老师多次与该企业人力资源处部门管理者提前确认学生认知实习时间、地点、学生人数的情况下,实习当天该公司某分公司没有进行任何接待准备,最终该次认知实习被迫改为学生参观其分公司场地及设备,半天时间就匆匆结束。 2.3没有规范、具有约束力的培养标准方案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不主动,坐享其成。 自主学习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能主动的学习,而有的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无论是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还是小组合作交流。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2.学生自主学习时不合作,各持己见。 在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不懂得合作,甚至不愿意合作,而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种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时无主见,人云亦云。 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对于同一个问题,成绩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于是就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4.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时间 5.有时给出的合作探究的问题空间过于狭小 6.合作小组内部缺少必要的分工 以上几个课例都反映了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怎么合作?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是什么?由于没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常常是各行其是,自说自道,形成不了交流合作探究。所谓小组代表发言,也是发

表自己个人的观点。不能形成交流,也就不能实现互补互助、共同提高,反而更加造成俩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7.教师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教师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局外人,没有能发挥教师组织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这样也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针对以上问题,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每个学生都要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问题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3.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个体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深入而广泛地接触教材,与教材有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对教材内容有深切的体验和理解,这样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形成交流,才能相互启发,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如果学生个体在合作交流前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没有整理好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4.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5.教师要发挥其应有作用

浅谈校企合作弊端

浅谈校企合作弊端 职业能力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的筹码,职业能力的市场定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职业能力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到广泛赞誉,其起源于德国。它是一种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职业学校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有关技术理论知识;企业通过实训教师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及必要的职业经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它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未来的工作和社会。校企合作加强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减轻了政府对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压力,故而受到了广泛欢迎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却很少注意它可能存在的缺陷。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内在不足。比如:当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目的异化、局限于技能训练、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价值观的成熟等问题,因而该教育模式应当着眼于学生智慧的养成。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目的。在本质上,企业不是教育机构,企业的使命是生产、销售或服务,赚取利润,而不是培养人才。从文化理念到实际运作,企业都迥异于学校。在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职业院校学生的劳动力,并为自己储备人力资源。另外,某些校企合作是在企业与学校的某些关键性人物的私人关系基础上建立的。换而言之,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会以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会在意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企业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义务。 校企合作中院校的目的。职业院校之所以大力推广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之所以乐意积极与企业合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但却几乎没有在理论层面上深入思考该模式正确的,理想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也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企业所具有的巨大教育力量,导致该模式在实践中常常会偏离“教育”的轨道。 受到热烈赞誉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实际目的却是非常狭窄的,甚至不符合教育的普遍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校企合作理想的、应然的目的应该是什么?从现象学的视角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养成学生真正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那么,对于教育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养成学生的智慧,“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所谓智慧,不是学生记住的文字信息,也不是经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或是在考试中能够获得高分都不是智慧的标志。智慧是在

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滕州实验高级中学李涛 小组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在 我国中小学推行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就我们级 组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大家交流一下。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准确 在课堂上,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马让 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出现了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是稍加注意就 会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者只有一两个人 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或者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等。同时, 由于小组凝聚力欠佳,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在课前准备与课后 巩固环节,同样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课前预习不到位,课后复习不充 分,小组长作业检查不认真等等。 我们级组在级会上就共同讨论并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策,首先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我们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同, 分层提问,分层回答,让小组成员互相补充、更正、辩论,使不同层次的智慧都能够闪耀火花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请不同水平的同学上黑板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学校专业教师的短缺,造成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完全相符,以致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体制机制。学校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较大吸引力。部分专业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没能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不能完全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目前,有些专业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能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有部分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认为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产生不了较大影响。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充分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没有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关注不够。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企业要安排专人管理;企业要安排学生吃住,需要费用;学生生产效率相对要低,而且在操作中易出废品,增加原材料费用。二是给企业增加风险。学生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或抚恤金等费用。三是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怕影响企业声誉。 3、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现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能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急需创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校企合作由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进成效甚微,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模式没有形成。 二、校企合作意见建议 1、提高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战略意识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大势所趋,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过程有利于提升教 育效果,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给幼儿营造更加全面的发展环境,使幼儿在 和谐氛围中成长。文章从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科学设计 家园合作共育计划、利用社交平台加强宣传、举办经验交流活动三个层面探讨推 进家园共育的策略,力求在家园合作共育过程中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问题;策略 家园合作共育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新形势,这一教育形式要求教师和幼 儿家长密切配合,在充分了解彼此的前提下推动各项教育活动的进行。教师作为 家园合作共育的主要参与者,应当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传授幼儿家长科 学育儿的观念与方法,使家长能顺利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育工作,提升家园合作 共育的效率。 一、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及教师对家园合作共育理解不够深刻 当前,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家园合作共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这导致家园合 作共育的效果不佳。在一次小班活动中,家长表达着自己对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 迷茫。许多家长认为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家长、教师交流会仿佛是在参加单位工作 交流会,教师就像单位领导,将自己准备的教学计划通读一遍,台下的家长只能听,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部分教师为展示自身在幼儿教育上的专业性,在教学 计划中加入“区角活动”、“角色意识”等专业术语,家长并不理解教师所讲内容, 只能随声附和。长此以往,越来越多家长不愿意参加交流会,寻找各种理由避免 参加此类回忆。还有部分教师错误理解开会的目的,将教师、家长交流会当成“奖罚会”,将个别表现不佳的幼儿作为反面教材提出,这导致幼儿家长在交流会中感到十分尴尬。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都没有透彻理解家园合作共育的内涵,各项 工作依然流于形式。 (二)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实效性不足 许多幼儿家长工作繁忙,幼儿教师组织活动时难以考虑所有家长的时间安排,因而许多家长无法参与幼儿园各类活动。还有部分家长对教师组织的各类活动并 不感兴趣,回家后也不愿意和幼儿沟通交流,或是陪同幼儿完成教师布置的小活动、小任务,这导致家园合作共育工作受到阻碍,教师组织的各项工作无法进一 步开展。当前,许多家园共育工作流于形式,幼儿家长受限于时间、个人意愿, 无法做到完全了解幼儿园各项家园共育工作的含义。即使幼儿园尽力加强家园沟通,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家长不够了解幼儿园工作的现象,这也导致幼儿家庭与 幼儿园工作无法紧密联系,家园合作共育的实际状况与期望存在差距。 (三)幼儿主观感受不受重视 家长和教师作为各种活动的发起者,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很容易导致 幼儿的感受被忽略。在实际开展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关注和 家长的沟通,忽视了对幼儿主观感受的关注。教师设计各项活动时只关注活动是 否能对教育幼儿起到积极作用及实施活动的可能性,忽视幼儿对活动的感兴趣程度。这导致在各项活动中,家长和教师的参与热情较高,幼儿反而不愿意主动参 与活动,在活动中显露消极情绪,活动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策略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及听课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也是合作的基础。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一噗,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二、没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常见地,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不专心,易受干扰。 仔细观察一下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不够专心,精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教具、学具的制作好坏,问题的多向性,学生之间的无关话题等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有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精心设计设计问题、认真准备教具,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

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董培龙(小学数学甘肃庆阳华池小学数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0 / 242 ?发表日期:2009-08-19 13:27:36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必要补充和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为主,特别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全体学生更快、更好的全面发展。但要把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在运用过程中我和大家一样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学生不愿合作 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十分严重。当老师要求他们相互合作时,他们只图好玩,却不肯为小组做一点“贡献”,由此导致他们不愿合作。另外,学生不能从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尝不到合作学习的“甜头”,也是他们不愿合作的原因。 二、学生不会合作

不能否认,教师的引导不力是造成小组活动无效而终的重要原因。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很不成熟,还没有合作学习的体验,对怎样与同伴合作学习还非常陌生,不会合作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掌握基本的合作本领,这才使得大部分学生面对合作时无所适从,一团混乱。 三、教师不会引导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大增,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初衷是想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初衷虽好,但教师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导致学生的合作混乱开局,仓促收场。 面对这些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 1、分好小组。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我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让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及人员保持正态分布。每个小组5—6人,分别是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指学习较松懈、缺乏毅力,学习进步较慢的学生),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指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自觉、刻苦、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二至三个中等学生(指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的大多数,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家园合作不仅能够使幼儿园与家庭更加了解幼儿、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是现实中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着片面理解家园合作内涵、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合作形式化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家园合作问题对策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1]。和谐的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互动合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相同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 1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家园合作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片面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2]。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的了解有出入。首先,教师认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具有优势,教育幼儿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家园合作就是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活动,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就是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忽略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声音。 其次,家长自动放弃了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发言权。由于一直以来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家长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相对来说自己对幼儿教育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很薄弱,没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幼儿园教育。认为合作就是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做。 1.2家园合作双方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由于教师及家长歪曲家园合作的内涵,对教师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以及家长在家园合作工作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如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合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不明确,大部分家长是完全配合教师的要求,如督促幼儿的学习,家长参与意识薄弱。另外由于教师自身的优越感,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向家长“发号施令”,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很少考虑家长的想法与感受。家园合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处于主要的指导地位,家长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3],导致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资料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虽然目前我们的家校合作已经有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一方面进行一述。 一、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探索其内在根源 误区之一: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几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我们可以嗤之以鼻:这家长什么素质?且看这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只要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追其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老师,包括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当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社会、学校所需做的。我们不得不疾呼,要给教师减负,让他们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在适合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大都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常常温顺迁就。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是一门学问,很讲究技巧和方法,不能只凭一股热情就能把事做好,需要学习《心

探析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探析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因此对幼儿的教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虽然各有各的优势,但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相互了解、支持与配合,在教育上形成合力,才能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家园合作现状的分析,找出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家园合作;问题;策略 一、家园合作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人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培养教育现实的需要。现在,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已成为当前各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在今天,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必要的,是有相当重要意义的。 二、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家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忽视了自身的意义 现在的家长大多都是上班族,他们认为,他们天天忙于工作,既然把孩子送入了幼儿园,那么教育幼儿的任务便成为幼儿园的事,自己只负责为幼儿提供物质和经济的需要;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有限,而幼儿园教育是正规、专业的,所以教育幼儿的任务就应由幼儿园全权负责。 (2)幼儿园方面存在的问题。1、缺少“真正”的交流形式。在幼儿园里建立的家园合作形式有很多,但几乎都如同虚设。家园合作本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育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也就是说双方需要双向的交流、沟通,这是合作的前提。但是,在具体的家园合作中,幼儿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子女观念,指导家长实施科学有效地家庭教育时,或者与家长了解和介绍情况时,都采用单一的交流形式,比如“家园联系手册”,其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经过梳理,表述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正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明白任务是什么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在访谈中问到在什么情况下考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某教师说:“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会有很多种想法时(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很简单的问题,在一起合作是浪费时间,学生不会喜欢的。”一位数学教师说,“有不同思想撞击的情况下,不同思维、不同观察视角下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交流,这个时候比较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教师已基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在课前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已经注意到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什么环节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些任务的设计还是不利于学生小组开展合作活动。案例一:北师大版四年级音乐《上行与下行》这是一节乐理知识课,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歌曲来判断上行与下行。当学习到上行时,教师要求学生翻开书第12 页,请小组内学生自己创编一段上行或下行的乐句,写好之后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创编开始,很多学生一直盯着书看,只有几个

学生明白要怎样做,开始动笔。交流时教师只让一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这个小组也是磕磕巴巴,好像不能完全理解题目,教师接着又请一位学生来把创编的要求说一说,这名学生的表现明显好于前一组。教师宣布让小组开始讨论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题目,一直盯着黑板,没有小组讨论的行动,教师也没有发现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好像太难了,只是催促说:“快点儿,快点儿,小组讨论一下。”教师给出的这个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太难,首先,创编的环节过不了,后面的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也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小组展示、师生互评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 从听评课反应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当,主要有三种情况: 1.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大部分教师在宣布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一些反应缓慢的学生还没有想到怎样做,就被反应敏捷的学生“带跑”了,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导致这些反应缓慢的学生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没有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 部分教师不能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为了能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当学生还在激烈地讨论、交流时,教师就强制性地结束了小组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 部分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学生交流完毕之后不

校企合作的困难和对策综述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晏鹏[摘要] 校企合作,是国家着力推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各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所必须要走的路。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合作不深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首先是要提高校企双方的认识,并建立好相应的机制,其次是根据企业和就业需要,灵活合作形式,再是加强双向沟通,充实合作内涵。[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问题对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也提出,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我们知道,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途径,为此,各中等职业学校加大力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子,但目前仍没有走出困扰,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调查中,我们发现,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操作不规范,双方缺少书面协议,很多是通过中介(人力资源公司或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沟通,校企双方只要有一方不满意,合作就会中止。因此,我们认为,政府要从政策上、法律上制定一些规则,对校企合作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得中职学校在调节上有一个依

据,企业在追求利益时,也能明晰社会责任和义务。由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学生实习很难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主要表现在,学生顶岗实习往往通过中介机构参与组织、安排和管理,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实习报酬往往通过中介机构以管理费的名义进行截留。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客观上,中介机构相对于中职业学校来说,由于有人缘地缘优势,与企业沟通更加便利。主观上,仍是利益作祟,企业、中介与学校各自考虑自身利益,而放低了学生利益。二是校企合作深入困难。目前进行的校企合作,多数是学校定向为企业输送毕业生,企业承担毕业生实习,然后,企业根据需要选择毕业生就业。大多数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是效益较好的企业。我们曾经两次到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东莞、惠州,走近三洋、富士康、闳晖、索尼、竞华、爱升等企业,通过与企业人事主管或经理进行沟通与交流,发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往往源于招工需要。在订单旺季时,更希望校企合作,以便更快更及时吸纳员工;在订单淡季时,校企合作愿望就不强烈。因此,这样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上缺少沟通互动,彼此平时往来较少,相互影响有限,当然,更谈不上校企一体化办学。企

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是一种切实可行而又效果明显的学前教育手段。 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但在现今幼教实践中,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还不十分理想,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现今家园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家长态度上不够积极 家园合作中,家长和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双方对各自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幼儿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上,“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 幼儿园的活动多是教师组织发起,教师往往是活动的主要指导者,家长多是被动参与,且参与活动的目的不明确。 (二)教师和家长交流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合作的基础,缺乏了平等,教师和家长间就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家园合作就失去了实施的基础。 一方面,有些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仅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

教学计划,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而家长也盲目的把教师当做了权威,对自己的想法缺乏信心,不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意见。 另一方面,家长的地位高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家长的服务者,处处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与家长的交流则成了“工作汇报”。 以上两种不平等倾向的出现,导致家园合作趋于表面化、形式化。 (三)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正确、全面反映社会要求的家庭教育目的,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而错误地片面地反映社会要求的家庭教育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误区一:片面的错误观念:有的幼儿家长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幼时主要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 误区二: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一味追求智力开发,不懂得非智力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对孩子或过分溺爱与保护,或过分严厉经常打骂;也有部分家庭因三代同堂等原因,造成了教养孩子的不一致等等。 上述家教误区的存在,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了矛盾,出现家教效果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的现象。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教师在家园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家园合作不够深入,教育效果有限,教师作为主导方,仍需提高自身综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虽然目前我们的家校合作已经有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一方面进行一述。 一、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探索其内在根源 误区之一: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几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我们可以嗤之以鼻:这家长什么素质?且看这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只要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追其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老师,包括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当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社会、学校所需做的。我们不得不疾呼,要给教师减负,让他们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在适合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大都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常常温顺迁就。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是一门学问,很讲究技巧和方法,不能只凭一股热情就能把事做好,需要学习《心理学》、《人际交往学》以及合作的技巧与方法等。这就向我们的学校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师专业技术培训的新课题,如何与家长沟通与合作,如何使家校合作产生最佳的效果,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此方面还是一项空白。 误区之二: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家长普遍存在缺乏与学校合作的意识,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我只要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接受教育的,老要找我们家长,还要学校干什么。还有的家长习惯于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叫带家长了,认为肯定是出问题了,如果老师不与家长联系,那肯定是太平无事。家长畏惧与教师合作,认为自己缺乏教育的知识与方法,不敢向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些家长与教师接触几次不太和谐,干脆采取回避的态度。误区之三:学校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始终独居合作的主体,家长方只在从属地位,学校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