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拉伸试验

偏心拉伸试验
偏心拉伸试验

偏心拉伸试验

偏心拉伸试验

[实验目的]

1、

测定偏心拉伸时的最大正应力,验证迭加原理的

正确性。

2、学习拉弯组合变形时分别测量各内力分量产生的应变成分的方法。

3、测定偏心拉伸试样的弹性模量E 和偏心距e 。

4、进一步学习用应变仪测量微应变的组桥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使用仪器及工具]

静态电阻应变仪、拉伸加载装置、偏心拉伸试样(已贴应变计)、螺丝刀等。 [试样及布片介绍]

本实验采用矩形截面的薄直板作为被测试样,其两端各有一偏离轴线的圆孔,通过圆柱销

钉使试样与实验台相连,采用一定的加载方式使试样受一对平行于轴线的拉力作用。

在试样中部的两侧面、或两表面上与轴线等距的对称点处沿纵向对称地各粘贴一枚单轴应变计(见图1、图2),贴片位置和试样尺寸如图所示。应变计的灵敏系数K 标注在试样上。

[实验原理]

偏心受拉构件在外载荷P 的作用下,其横截面上存在的内力分量有:轴力F N = P ,弯矩M = P ·e ,其中e 为构件的偏心距。设构件的宽度为b 、厚度为t ,则其横截面面积A = t ·b 。在图2所示情况中,a 为构

图1 加载与布片示意图1

图2 加载与布片示意图2

R

件轴线到应变计丝栅中心线的距离。根据叠加原理可知,该偏心受拉构件横截面上各点都为单向应力状态,其测点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拉伸应力和弯矩正应力的代数和,即:

26P M P Pe

A W tb tb

σ=

±=± (对于图1布片方案) 3

12y P M P Pea y A I tb tb σ=±=± (对于图2布片方案)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

其测点处正应力的测量计算公式为材

料的弹性模量E 与测点处正应变的乘积,即:

E σε=?

1.

测定最大正应力,验证迭加原理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受力构件上所布测点中最大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max 2max 22361122a P M P Pe A W tb tb P M P Pea y A I tb tb σσσσ?==+=+????==+=+??

,理,理 (对于图布片方案) (对于图布片方案)

(1)

而受力构件上所布测点中最大应力的测量计算公式为:

()()N M max 22N Ma max E E 1E E 2a a σσεεεσσεεε==?=+???

==?=+??,测,测

(对于图布片方案)

(对于图布片方案)

(2)

2. 测量各内力分量产生的应变成分N

M ε

ε和

由电阻应变仪测量电桥的加减原理可知,改变电阻应变计在电桥上的联接方法,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测量结果。利用这种特性,采取适当的布片和组桥方式,便可以将组合载荷作用下各内力分量产生的应变成分分别单独的测量出来,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和内力。——这就是所谓的内力素的测定。

本试验是在一个矩形截面的板状试样上施加偏心拉伸力(如图1、图2所示),则该杆件的横截面上将承受轴向拉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

① 图1所示试样在中部截面的两侧面处对称地粘贴R a 和R b 两枚应变计,则R a 和R b 的应变均由拉伸和弯曲两种应变成分组成,即:

N M a εεε=+ 、 N M b εεε=- (3)

其中N M εε、分别表示由轴力、弯矩所产生的拉应变、弯曲应变绝对值。

此时,可以采用四分之一桥连接、公共补偿、多点同时测量的方式组桥,测出各个测点的应变值,然后再根据(3)式计算出N M εε、。也可以按图3方式组桥(当然还有其它组桥方案),这时的仪器读数分别为:

du N 2εε= (图3a 的读数)

du M 2εε= (图3b 的读数)

通常将从仪器上读出之应变值与待测应

变值之比称为桥臂系数,上述两种组桥方式

的桥臂系数均为2。

② 图2所示试样在中部截面处的两表面上、轴线两侧距离轴线为a 处以及轴线上对称粘贴R 1、R 2、R 0和R 1’、R 2’、R 0’ 六枚应变计,则R 1、R 2、R 0和R 1’、R 2’、R 0’ 的应变均由拉伸和弯曲两种应变成分组成,并考虑到由于构件扭曲产生的影响,即:

1N M a

n q 1

1N M a n 2N M a n q 2

2N

M a

n q 2

0N n q 00N n q 0

n q 1n q 1n q 2

n q 2n q 0

n q 0

= εεεεεεεεεεε

ε

εεεεεεε

εεεεεεεεε''?=-+=-+?

''=++=++??

''=+=

+?'''-=-=-、、 、:、、其中 (4)

其中N M εε、分别表示由轴力、弯矩所产生的拉应变、弯曲应变绝对值;nq ε是由于构件的扭曲而产生的附加应变值,其正负无法确定。

此时,同样可以采用单臂连接、公共补偿、多点同时测量的方式组桥,测出各个测点的应变值,然后再根据(4)计算出N Ma εε、。也可以按图4方式组桥(或按其它组桥方案),这时的仪器读数分别为:

du N 2εε= (图4a 的读数) du Ma 4εε= (图4b 的读数)

可见,此两种组桥方式的桥臂系数分

别为2和4。

3. 弹性模量E 的测量与计算

为了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可按图

3(a)或图4(a)组桥,并采用等增量加载的方式进行测试,即所增加荷载ΔP i = i ΔF (其中i =1,2,3,4,5为加载级数,ΔF 为加一级在试样上的载荷增量值。在初载荷P 0时将应变仪调零,之后每加一级载荷就测得一拉应变εN i ,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所测材料的弹性模量E ,即:

5

2

15N 1

i i

i i

F

E tb

i ε

==?=

?∑∑

(5)

注意:实验中末级载荷P 5 = P 0 +5ΔF 不应超出材料的弹性范围。

4. 偏心距e 的测量与计算

(a)

(b)

(a)

(b)

0()R 22

+R R '0

()R 't

2R t

2R t ()R t ()

R A

B

11+R R '

为了测定偏心距e ,可按图3(b) 或图4(b)组桥,在初载荷P 0时将应变仪调零,增加载荷ΔP′后,测得弯曲应变εM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弯曲应力为:

M M Ma Ma E E σεσε== 、或

而 M Ma 23

612M P e M P ea a W I tb tb σσ''???===?=

、 因此,所用试样的偏心距:

23M Ma

E E 612tb tb e e P P a εε=?=?''?? 、或 (6)

[实验步骤]

1、测定轴力引起的拉应变εN

按图图3(a)或图4(a)所示的组桥方式联接线路,同时选择好应变仪的灵敏系数K y ,然后检

查线路联接的正确性,在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进行测试。

先调好所用桥路的初始读数(调零或调为一个便于加减的数),再采用逐级加载的方法进行加载测试,并及时记录相应的应变读数εdu i ,同时计算对应的拉应变εN i ,填入记录表格中。然后卸去全部载荷,重复测量三次。

2、测定弯矩引起的弯曲应变εM

按图3(b)或图4 (b)所示的组桥方式联接线路,同时选择好应变仪的灵敏系数K y ,然后检查线路联接的正确性,在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进行测试。

先调好所用桥路的初始读数,然后加载至ΔP′ 后读取仪器读数εdu 。卸去全部载荷,重复测量三次。

3、归整仪器,清理现场

将所测得的数据交由指导教师校核,经教师检查认可后再拆除线路,把所使用的所有仪器按原样归整好,并将实验现场全部清理打扫干净,由指导教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测得的同载荷下的εN 和εM 值,取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按(2)式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构件上所布测点的最大应力;并与由(1)式计算的理论值进行比较,求出相对误差。

在测得的εN 数据中,比较三组测试结果,取数据较好的一组按(5)式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及其测量误差。

在测得的εM 数据中,取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按(6)式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构件的偏心距e 及其测量误差。

5、按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数据记录] (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参考表格见下)

表1、试样相关数据

表2、拉应变的测试 试样编号NO :

表3、弯曲应变的测试 试样编号NO :

[思考题]

1、对于讲义中图1所示的布片方案,如果按右图的方式进行组桥亦能测得拉应变εN 。请问:它与讲义中图3(a)所示的组桥方式相比,哪个方案好些?为什么?

*2、比较本试验讲义中所给两种布片方案的优劣。

*3、对于讲义中图2所示的布片方案,除讲义中指出的两种组桥

方案外,还有哪些方案?试画出你所能列出的组桥方式,并指出相应应变仪读数的意义。

*4、本试验的误差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偏心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三 偏心拉伸实验 36050221 唐智浩 一、实验目的 1.测量试件在偏心拉伸时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变max ; 2.测定中碳钢材料的弹性模量E ; 3.测定试件的偏心距e ;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试件 中碳钢矩形截面试件,(如图所示)。 截面的尺寸为h ×b = (7.86×30)mm 2 。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试件承受偏心拉伸载荷作用,偏心距为e 。在试件某一截面两侧的a 点和b 点处分别沿试件纵向粘贴应变片R a 和R b ,则a 点和b 点的正应变为: (1) (2) 式中: εp ——轴向拉伸应变;εM ——弯曲正应变 有分析可知,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变为: (3) 根据单向拉伸虎克定律可知: 图一 试件示意图 h R a R b b t

p A P E ε= (4) 试件偏心距e 的表达式为: P E W e Z M ??= ε (5) 可以通过不同的组桥方式测出上式中的εmax 、εp 及εM ,从而进一步求得弹性模量E 、最大正应力max σ和偏心距e 。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实验采用多次重复加载的方法。可参考如下加载方案:P 0=6KN ,P max =16KN ,?P=10KN ,N=4。 1、测最大正应变εmax 组桥方式见图二。(1/4桥;2个通道) 表一 半桥测 2、测拉伸正应变εp 全桥组桥法(备有两个温补片),组桥方式见图三。 图二 1/4桥测量应变片应变 图三 全桥测P ε 图四 半桥测M ε

表二全桥测 3、测偏心矩e 半桥组桥法,组桥方式见图四。 表三半桥测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篇一:工程力学实验(全) 工程力学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实验十三冲击实验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 1 2 6 9 12 16 19 23 32 37 41 45 47 49 53 59 62 65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l =mm 实验前 2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 E? 实验后 ?F?l = (?l)?A 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 3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4篇二: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工程力学实验报告自动化12级实验班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和抗拉强度R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三、试样 (a) (b) 图1-1 试样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它们均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

最新整理大偏心受压柱学习资料

同济大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实验报告 (共9页) 姓名梁炜炼 学号1350240 专业建筑工程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鲁亮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2015年12月28日

1.实验目的和内容 1.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研究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1.2、试验内容 对大偏心短柱施加轴向荷载直至破坏。观察加载过程中裂缝的开展情况,将得到的极限荷载与计算值相比较。 2.试件介绍 (1)试件设计的依据 为减少“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l0/h≤5。通过调整轴向力的作用位置,即偏心距e0=200mm,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2)试件的主要参数 ①试件尺寸 截面尺寸:200×400mm2 (两端);200×200mm2 (中部); 试件长度:1300mm;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③纵向钢筋:8B18(两端);4B18(中部)。 ④箍筋:8Φ8@50(两端);4Φ8@100(中部); ⑤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5mm ⑥试件的配筋情况(如上图所示); ⑦取偏心距e0=200mm 3. 试件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4. 试件验算 柱极限承载力 不妨令:2 1c 02 f bh A α= ,1c 00()B f bh e h α=-,y s 0s ()C f A h a '''=--, 从而有:ξ=

KN N mm e e h A f bh f e N bh f N cu s S y o c cu o c cu 5.261238 .0, 266a -h 5.0)()5.01(s 0'0''2 11==∴=+=-+-==ξαξξαξ α 5. 试验方法 5.1加载装置 柱偏心受压试验的加载装置如图所示。采用千斤顶加载,支座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滚动铰支座。铰支座垫板应有足够的刚度,避免垫板处混凝土局压破坏。 图5.1 柱偏心受压试验加载装置 5.2 加载方式 (1)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实际的加载等级为0-20kN-40kN-60kN-80kN-100kN-120kN-破坏 5.3量测内容 (1)纵筋应变 由布置在柱内部纵筋表面的应变计量测,钢筋应变测点布置如下图。

动三轴实验步骤(带拉伸帽)

动三轴基本操作步骤 一、仪器介绍 基本配置: (1)驱动装置:2/5/10HZ;5/10/20/40KN (2)压力室 (3)水下荷重传感器 (4)DCS数字控制系统 颜色/通道传感器固定DTI 增益(DTI 传感器满量程) ?黑色(Ch 0) - 荷重传感器x333.33 (30mV) ?棕色(Ch 1) - 轴向霍尔效应传感器1 x10 (1000mV) ?红色(Ch 2) - 轴向霍尔效应传感器2 x10 (1000mV) ?橙色(Ch 3) - 径向霍尔效应传感器x10 (1000mV) ?黄色(Ch 4) - 孔隙水压力1 x100 (100mV) ?绿色(Ch 5) - 孔隙水压力2 x100 (100mV) ?灰色(Ch 6) - 备用A/D 通道1 x1 (10000mV) ?白色(Ch 7) - 备用A/D 通道2 x1 (10000mV)

(5)围压和反压控制器 控制器基本操作主要是充水、排水和施加目标压力。其操作可以通过软件控制,也可采用智能键盘操作。控制器打开电源之后,按命令键CMD ,会出现上图所示的快捷菜单,点击相应按键即可操作。 Tareget Pressure=7:设置目标压力,按“7”之后按照提示输入目标压力值并按绿色确认键开始加载; Fast Fill=6:快速填充,按“6”之后控制器将开始吸水; Fast Empty=3:快速排空,按“3”之后控制器将开始排水; (6)平衡锤:平衡锤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加载过程中保持围压的恒定。 平衡锤配置图

二、安装试样 1.控制器充排水:试验之前先将控制器中的水排出一部分然后再吸水,确保控 制器中水装满2/3且无气泡,在排控制器水时将控制器管路这端抬升以便气泡充分被排除; 2.排气泡:通过控制器排除顶帽、底座以及设备管路中的气泡; 3.安装试样:安装试样时小心土颗粒,特别是砂子掉入压力时内部,试样两端 都需要垫放浸湿的透水石和滤纸,安装试样尽量采用三半模以减小对试样的扰动,安装顶帽之前用软毛刷轻轻刷橡皮膜以排除橡皮膜与土样之间的气泡,两端用O型圈或者橡皮筋扎紧; 4.安装喇叭口:将喇叭口内壁涂一层硅脂,切记不可涂太多,将平口那端安装 到试样帽上; 5.安装外压力室:安装压力室之前确保轴向力传感器处于最上位置,安放压力 室时观察拉伸帽是否压住试样,螺栓需要对称拧紧; 6.荷重传感器清零:通过软件对力传感器清零; 点击左侧Object Diisplay,出现右侧的的硬件显示窗口。 点击力传感器上部的眼睛,然后点击Advanced选项,单击右下角Set Zero 清零。

实验二 偏心拉伸实验

实验二偏心拉伸实验 力学-聂灿亮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弹性模量E; 2.测定偏心距e; 3.将测得的弹性模量与偏心距分别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计算相 对误差; 4.分析误差产生原因。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静态电阻应变仪; 2.带孔拉伸实验杆件。 三.实验原理与分析 1.偏心拉伸试件为低碳钢矩形截面构件,其受力截面如下图所 示: 2.在外荷载作用下,有轴力N和弯矩M,大小分别为:

N F =,M Fe =,试件变形是拉伸和弯矩的组合变形,其正 应力及相应应变为 在试件左侧面: '2' '2616N N N Fe A W bh bh N Fe E E bh bh σσε?=-=-????? ?==- ????? (1) 在试件左侧面: ''2'' ''2616N M N Fe A W bh bh N Fe E E bh bh σσε?=+=+????? ?==+ ????? (2) 3. 试件应变片布置如图四所示。1R 和2R 分别为试件两侧面上的两个对称点,则可测得: ' 1'' 2N M N M εεεεεεεε?==-??==+?? (3) 其中,N ε为轴力引起的拉伸应变;M ε为弯矩引起的应变,由上式可得: 1221 =2 2 N M εεεεεε+????-?=?? (4) 4. 根据以上各式,可计算出弹性模量E 、偏心距e 。 四. 实验步骤 1. 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2. 测量试件尺寸; 3. 确定加载方案:本实验按逐级1000N ,初试1000N ,最大

2000N 加载; 4. 采用合适的接线方案,调整好所用设备和仪器; 5. 进行试验,并记录数据; 6. 完成试验后,关闭电源,将设备和仪器恢复到初始状态。 五. 数据分析与处理 1.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根据(3)(4)公式计算出N M εε、 2. 计算弹性模量E (b =4.8mm, h =30mm ): 综合(1)(2)(3)式解得 3 3 100010239.44.83029 =200010210.04.83066 N Gpa Gpa F E bh Gpa Gpa ε??=????=???=????’ 取平均值得:239.4+210.0 =224.72 E Gpa = 3. 计算偏心距e 结合(1)(2)(3)(4)式以及表格所记录处理的数据得 2322 3224.7 4.83062 1010.0361000 =6224.7 4.8301341010.8462000z M M mm mm EW Ebh e F F mm mm εε?????=???= =??????=??? ,

第三次碳纤维拉伸 试验报告

第三次碳纤维拉伸 试验报告 指导老师 试验成员 一、试验目的 1.测试改良后的碳纤维管与铝接头的胶接工艺稳定性。 2.测试不同长度的胶接段对拉断力的影响。 3.测试新胶水DP490,积累数据与经验。 二、试件工艺 1.采用3K直纹碳纤维管22mm*1mm 2.胶接段长度:三件为25mm,第四件为30mm,第五件为35mm 3.胶接间隙0.15mm 4.接头做喷砂处理 5.碳纤维管内壁用丙酮清洗 6.管内壁用砂纸打磨 7.使用直径0.15mm的铁丝保证同轴度 8.管内壁与接头均涂胶 9.使用通气孔,φ2mm,直接打在碳纤维管中间 10.有一件长度为25mm的接头使用DP490胶水,其余4件仍沿用DP460 三、试验原理 1、接头的材料我们采用7075铝,其伸长率为5%,接头最小接合面长度25mm,所以最大 应变量为2.5mm。应变速率根据铝的弹性模量决定为 符合标准6~60, 《GB+T288 2008金属材料室温下拉伸试验方法》。 2、我们制作5根试样,接头插入碳纤维管中,其配合间隙均为0.15mm,连接使用3M公司 进口DP460高强度结构胶,其24°C时抗剪切强度为4650psi(32.06MPa)。 3、结合面长度。因为根据《工程结构的胶接技术》,双搭接头两端受力大,中间段受力较小 或基本为零,有效结合面大约在15mm。考虑到胶水和粘接形式的不同,适当扩大长度,5件试样中三件为25mm,一件30mm,一件35mm。 6、试验过程静力加载最大值为5吨。依据是,如果是按15mm等效粘接长度来计算,DP460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约合3.1吨。

胶水受力形式为两端承受不同方向的非线性剪切力(以抛物线代替)。接头使用7075铝,屈服强度445Mpa,抗拉强度508Mpa,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约为16.3吨。 因为F2>F1,所以接头安全,碳纤维管抗拉能力不确定,根据经验远大于接头与胶水。又因为胶水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仅3.1吨,故可以使用10T的万能试验机。 四、试验设备 1.10t万能试验机 2.拉伸试样5件 五、试验步骤 1.调整试验机的参数,并选用合适的夹头 2.在电脑上设置试验参数 3.安装试件,先上后下(上夹头是活动的),且试件要对中,使受的力从试件中心线贯穿, 避免偏心拉伸引起误差 4.进行拉伸试验,加载速度2mm/min,最大载荷5t 5.得出性能曲线,进行数据处理 六、试验结果 试样1

实验力学(含实验)教学大纲-李丹-32学时-20140331

《实验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课程编号:19399203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32(其中: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工程力学专业 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力学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实验力学是用实验方法测定构件中应力和变形的一门学科,它和材料力学、弹塑性理论等一样,是解决工程强度问题的重要手段,对改进产品的工作性能、节省所使用的材料及保证安全起重要作用,在机械、化工、土建、航空等工业中得到广泛的作用。实验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实验力学通过理论教学及相应的实验,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实验应力分析基础、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基础,了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而使大家初步具备用实验力学的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普通物理学和电工学》后修课程:《高等工程力学》、《高等实验力学》,服务于所有需通过实验获取力学参数的各门专业课程。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第1单元绪论(2学时) [知识点] 实验力学的任务与作用;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各种应用 [重点] 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特点 [难点] 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具体应用方式及对应的测试内容 [基本要求] 1、识记:实验力学的概念、电阻应变计

2、领会:实验力学中的基本方法、应变电阻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缺点 3、简单应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综合应用:应变电测与传感器在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的具体应用并举出实例,并绘制CAD测点布置图。 第2单元电阻应变计(4学时) [知识点]电阻应变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电阻应变计的各项工作特性;电阻应变计的种类;电阻应变计选择和粘贴使用方法;其他应变计简介 [重点]电阻应变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电阻应变计的各项工作特性[难点] 电阻应变计选择和粘贴使用方法及具体步骤;粘贴质量的检查[基本要求] 1、识记:灵敏系数、横向效应系数、应变极限、疲劳寿命、绝缘电阻 2、领会:电阻应变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电阻应变计的种类 3、简单应用:电阻应变计选择和粘贴使用方法 4、综合应用:电阻应变计选择和粘贴在具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疏漏点会造成的试验误差分析。 第3单元应变测量系统(2学时) [知识点]电桥测量电路;应变计各种接桥方法;应变测量仪器的种类;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电阻应变仪的技术指标及其检定;数字应变测量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 [重点] 电桥测量电路;应变计各种接桥方法;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工作原理[难点] 应变计各种接桥方法;电阻应变仪的技术指标及其检定 [基本要求] 1、识记:半桥法、1/4桥法、全桥法 2、领会:应变计各种接桥方法 3、简单应用:静态应变仪的检定方法;动态应变仪的检定方法 4、综合应用:电阻应变仪桥路的合理选择及正确连接 第4单元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技术(2学时) [知识点] 静态应力应变测量技术;动态应力应变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重点] 静态应力应变测量的一般步骤;应变花计算公式;静态应力应变测量的误差分析;动态应变测量频谱 [难点] 应变花计算公式;静态应力应变测量的误差分析 [基本要求] 1、识记:应变花、频谱分析、疲劳寿命、信号 2、领会:应变花计算公式、动态应变仪器的频率适用范围 3、简单应用:应变计栅长的选择、应变片粘贴方向的影响 4、综合应用:对引起静态应力应变测量的误差进行综合分析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记录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青岛理工大学力学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二、压缩实验报告 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报告 实验四、扭转实验报告 实验五、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实验六、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 实验七、等强度梁实验报告 实验八、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 实验九、压杆稳定实验报告 实验十、偏心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 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 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记录: 1、试件尺寸 实验前: 实验后: 2、实验数据记录: 屈服极限载荷:P S = kN 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材 料 标 距 L 0 (mm) 直径(mm ) 截面 面积 A 0 (mm 2) 截面(1) 截面(2) 截面(3) (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 材 料 标 距 L (mm) 断裂处直径(mm ) 断裂处 截面面积 A(mm 2) (1) (2) 平均

四、计算 屈服极限: ==0 A P s s σ MPa 强度极限: == A P b b σ MPa 延伸率: =?-= %10000 L L L δ 断面收缩率: =?-= %1000 0A A A ψ 五、绘制P -ΔL 示意图:

大偏心受压总结

不对称配筋('s s A A ≠)大偏心受压计算总结 计算简图 解决的两类问题:截面设计和截面复核 (一) 截面设计(配筋计算): 1、已知轴力设计值N 和弯矩设计值M ,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求s A 和's A 解题思路:未知数有s A 、's A 和x (隐藏未知数)三个,方程无唯一解,按照总钢量' s s A A +最小,即b ξ ξ=时计算。 计算步骤: (1) 判断大小偏心: i a M e e N = +,2m M C M η=(M 2为 M 2 和M 1的较 大值), 12 0.70.3 m M C M =+,00.3i e h >时就先按大偏心受压进行计算。 当/6c l h <时就不考虑弯矩增大系数η影响,即η=1; 当/6c l h >时,2 01 1( )1300/c c i l e h h η?=+ , 0.5c c f bh N ?= (2) 确定e 值:2i h e e a =+- 1' 10()() 2 c y s y s c y s o N f bx f A f A x N e f bx h f A h a αα''=+-''=- + -

(3) 把b ξξ=代入方程组可得: 先由公式2求出2 100(10.5) () c b b s y N e f bh A f h a αξξ--'= ''-。 (4) 由公式1求出1c b o y s s y f b h f A N A f αξ''+-= 并配筋 (5) 检验2'x a >(0b x h ξ=) m in s s A A bh ρρ'+= 总>(查书242表17)且不大于5%; As m ax(0.45 ,0.2%)s t y A f bh f ρ= ≥ A s''0.2% s A bh ρ= ≥(一侧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2%) (6) 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轴心受压承载力: 0.9()u c y s s N f A f A A N ?''??=++≥??,即满足要求。 2、已知N 、M 和's A ,求s A :(未知数是x 和s A ) (1) 判断大小偏心: i a M e e N = +,2m M C M η= (2) 先由公式2求得x 值,要解一个二次方程,引入两个系数s α和ξ 求解,并判断b ξ ξ≤且2'x a >都成立。 (3) 由公式1求得1c y s s y f bx f A N A f α''+-= (注意:当b ξξ>,表示's A 不足,则需要按照's A 未知重新计算;当2'x a < 则按照=2'x a 计算,即砼压力合力作用力和's A 合力重合,对此求矩, 102' 10(10.5)() c b y s y s c b b y s o N f b h f A f A N e f bh f A h a αξαξξ''=+-''=-+ -1' 10(() 2 c y s y s c y s o N f bx f A f A x N e f bx h f A h a αα''=+-''=- + -

材料力学(II)实验指导.

专业: 学号: 姓名: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力学实验中心

一、学生实验须知 1.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 2.严禁在实验室大声喧哗和嬉戏; 3.保持实验室周围的整洁,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严禁吸烟; 4.实验前应预习实验内容,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 5.实验过程中应严肃认真,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操作,自己动手完成,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不得转抄他人数据,要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使用仪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如果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未经许可使用)而造成设备损坏,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损失。 7.实验结束后,应将仪器设备和桌凳整理好并归还原位,协助打扫实验室卫生,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8.学生应按时(最迟不超过一周时间)上交实验报告,以供老师批改统计成绩。

二、实验仪器设备介绍 (一)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 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以下简称实验台)是方便学生自己动手做材料力学电测实验的设备,配套使用的仪器设备还有:拉压型力传感器、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电阻应变片、连接导线与梅花改刀等,并配有计算机接口,可实现数据的计算机自动采集与计算。一个实验台可做多个电测实验,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实验台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 实验台为框架式整体结构,配置有拉压型力传感器及标准测点应变计(在试件待测点表面粘贴的电阻应变片),通过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实现力与应变的实时测量。实验台分前后两半部分,前半部分可做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材料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测定实验、偏心拉伸实验、压杆稳定实验、悬臂梁实验、等强度梁实验;后半部分可做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实验、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标定实验、组合叠梁实验等。 操作规程如下: (1)将所作实验的试件通过有关附件连接到架体相应位置,连接拉压型力传感器和加载件到加载机构上。 (2)连接拉压型力传感器电缆线到测试仪后面传感器输入插座,连接电阻应变片导线到测试仪的各个测量通道接线柱上。 (3)打开测试仪电源,预热约20分钟左右,输入力传感器量程及灵敏度和应变片灵敏系数(一般首次使用时已调好,如实验项目及力传感器没有改变,可不必重新设置),在不加载(加力点上下未接触)的情况下将测力初值和应变初值调至零。 (4)在初始值以上对各试件进行分级加载,转动手轮速度要均匀,记下各级力值和待测点各通道的应变值,若已与微机连接,则全部数据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应事先接通测试仪电源,并打开测试仪电源开关,预热约20分钟左右。 (2)各项实验应从零开始加载,且不得超过规定的最终载荷值。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大偏心受压柱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试验报告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顾祥林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大偏心受压柱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大偏心受压柱试验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4年11月18日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了解大偏心受压柱破坏的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同时巩固大偏心受压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理论值和试验值的比较加深对混凝土基本原理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混凝土:C20 钢筋:使用I级钢筋作为箍筋,II级钢筋作为纵筋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120×870mm 详细尺寸见图1大偏心受压柱配筋图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的依据 为减少“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l0/h≤5。通过调整轴向力的作用位置,即偏心距e0,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2)试件参数如表1 表1 试件参数表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120×870mm 纵向钢筋(对称配筋)4 12 箍筋Φ6@100(2)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配筋图图1 偏心距e0100mm

120200 80135135 5050 500 870 200 200 22 1 1 3 8@50 4 6@100 150200 50 120 6φ124φ12 3 8@50 4φ12 120 120 1-12-2 柱试件立面图3 8@50 3 8@50 4双向钢丝网2片 尺寸170x90 4双向钢丝网2片 尺寸170x90 8@50 8@50 6@100 图1 大偏心受压柱配筋图 (3)试件承载力估算 N c =α1f c bh 0ζ N c e=α1f c bh 02 ζ(1-0.5ζ) + f y ’ A s ’(h 0-a s ’) e=e 0+0.5h-a s 不妨令:A= 2 f 2 0c 1bh α, B=) (00c 1-e f h bh α, C=)(f -0y ' -''s s h A α 从而有:A AC 24B B -2-+=ξ 得出本次试验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预估值为:Ncu=87.71kN 详细计算过程见附录1 2.3 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 成型前,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3.材性试验

偏心拉伸试验

偏心拉伸试验 [实验目的] 1、测定偏心拉伸时的最大正应力,验证迭加原理的正确性。 2、学习拉弯组合变形时分别测量各内力分量产生的应变成分的方法。 3、测定偏心拉伸试样的弹性模量E 和偏心距e 。 4、进一步学习用应变仪测量微应变的组桥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使用仪器及工具] 静态电阻应变仪、拉伸加载装置、偏心拉伸试样(已贴应变计)、螺丝刀等。 [试样及布片介绍] 本实验采用矩形截面的薄直板作为被测试样,其两端各有一偏离轴线的圆孔,通过圆柱销钉使试样与实验台相连,采用一定的加载方式使试样受一对平行于轴线的拉力作用。 在试样中部的两侧面、或两表面上与轴线等距的对称点处沿纵向对称地各粘贴一枚单轴应变计(见图1、图2),贴片位置和试样尺寸如图所示。应变计的灵敏系数K 标注在试样上。 [实验原理] 偏心受拉构件在外载荷P 的作用下,其横截面上存在的内力分量有:轴力F N = P ,弯矩M = P ·e ,其中e 为构件的偏心距。设构件的宽度为b 、厚度为t ,则其横截面面积A = t ·b 。在图2所示情况中,a 为构件轴线到应变计丝栅中心线的距离。根据叠加原理可知,该偏心受拉构件横截面上各点都为单向应力状态,其测点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拉伸应力和弯矩正应力的代数和,即: 26P M P Pe A W tb tb σ= ±=± (对于图1布片方案) 312y P M P Pea y A I tb tb σ= ±=± (对于图2布片方案)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其测点处正应力的测量计算公式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 与测点处正应变的乘 积,即: 图1 加载与布片示意图1 图2 加载与布片示意图2 R

拉伸实验报告

abaner 拉伸试验报告 [键入文档副标题] [键入作者姓名] [选取日期]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拉伸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与塑性性能 2、测定低碳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 二、试验要求: 按照相关国标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要求完成试验测量工 作。 三、引言 低碳钢在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是不同的。为了测定不同热处理状态的低碳钢 的力学性能,需要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常见试验方法之一。试验中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断裂等各阶段真实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作用的全过程。它具有简单易行、试样制备方便等特 点。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材料强度和塑性性能数据,对于设计和选材、新材料的研制、材料的 采购和验收、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设备的安全和评估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通过拉伸实验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和塑形性能, 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应变硬化指数和系数。用这些数据来进行表征低碳钢的力学性能, 并对不同热处理的低碳钢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到不同热处理对低碳钢的影响。 拉伸实验根据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制定相关的试验材料和设备,试 验的操作步骤等试验条件。 四、试验准备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材料与试样 (1)试验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的一般要求 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取决于被试验金属产品的形状与尺寸。通过从产品、压制坯或铸件切 取样坯经机加工制成样品。但具有恒定横截面的产品,例如型材、棒材、线材等,和铸造试 样可以不经机加工而进行试验。 试样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环形,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某些其他形状。原始 标距与横截面积有l?ks0关系的试样称为比例试样。国际上使用的比例系数k的值为5.65。 原始标距应不小于15mm。当试样横截面积太小,以至采用比例系数k=5.65的值不能符合这 一最小标距要求时,可以采用较高的值,或者采用非比例试样。 本试验采用r4试样,标距长度50mm,直径为18mm。 尺寸公差为±0.07mm,形状公差为0.04mm。 (2)机加工的试样 如果试样的夹持端与平行长度的尺寸不同,他们之间应以过渡弧相连,此弧的过渡半径 的尺寸可能很重要。 试样夹持端的形状应适合试验机的夹头。试样轴线应与力的作用线重合。 (5)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青岛理工大学力学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二、压缩实验报告 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报告 实验四、扭转实验报告 实验五、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实验六、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 实验七、等强度梁实验报告 实验八、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 实验九、压杆稳定实验报告 实验十、偏心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 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记录: 1、试件尺寸 实验后: 屈服极限载荷:P S = kN 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四、计算 屈服极限: == A P s s σ MPa 强度极限: == A P b b σ MPa 延伸率: =?-= %10000 L L L δ 断面收缩率: =?-= %1000 0A A A ψ 五、绘制P -ΔL 示意图: 实验二 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测量: 材 料 标 距 L 0 (mm) 直径(mm ) 截面 面积 A 0 (mm 2) 截面(1) 截面(2) 截面(3) (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 材 料 标 距 L (mm) 断裂处直径(mm ) 断裂处 截面面积 A(mm 2) (1) (2) 平均 材 料 直 径(mm ) 截面面积 A 0(mm 2)

6章大偏心受压总结总结

大对称配筋('s s A A ≠)大偏心受压计算总结 计算简图 解决的两类问题:截面设计和截面复核 (一) 截面设计(配筋计算): 1、已知轴力设计值N 和弯矩设计值M ,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求s A 和's A 解题思路:未知数有s A 、's A 和x (隐藏未知数)三个,方程无唯一解,按照总钢量's s A A +最小,即b ξξ=时计算。 计算步骤: (1) 判断大小偏心: i a M e e N = +,2m M C M η=(M 2为M 2 和M 1的较大值),1 2 0.70.3 m M C M =+,00.3i e h >时就为大偏心受压。 当/6c l h <时就不考虑弯矩增大系数η影响,即η=1; 当/6c l h >时,2011()1300/c c i l e h h η?=+ , 0.5c c f bh N ?= (2) 确定e 值: 2 i h e e a =+- 1'10()() 2 c y s y s c y s o N f bx f A f A x Ne f bx h f A h a αα''=+-''=-+ -

(3) 把b ξξ=代入方程组可得: 先由公式2求出2 100(10.5) () c b b s y Ne f bh A f h a αξξ--'=''-。 (4) 由公式1求出1c b o y s s y f b h f A N A f αξ''+-=并配筋 (5) 检验2'x a >(0b x h ξ=) min s s A A bh ρρ' += 总>(查书242表17)且不大于5%; As max(0.45,0.2%)s t y A f bh f ρ= ≥ As'' 0.2%s A bh ρ= ≥(一侧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2%) (6) 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轴心受压承载力: 0.9()u c y s s N f A f A A N ?''??=++≥??,即满足要求。 2、已知N 、M 和's A ,求s A :(未知数是x 和s A ) (1) 判断大小偏心: i a M e e N = +,2m M C M η= (2) 先由公式2求得x 值,要解一个二次方程,引入两个系数s α和ξ 求解,并判断b ξξ≤且2'x a >都成立。 (3) 由公式1求得1c y s s y f bx f A N A f α''+-= (注意:当b ξξ>,表示's A 不足,则需要按照's A 未知重新计算;当2'x a < 102'10(10.5)() c b y s y s c b b y s o N f b h f A f A Ne f bh f A h a αξαξξ''=+-''=-+ -1'10()() 2 c y s y s c y s o N f bx f A f A x Ne f bx h f A h a αα''=+-''=-+ -

大偏心受压柱汇总

同济大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 (共页)9 姓名梁炜炼 号学1350240 专业建筑工程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鲁亮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年月日20151228 页9共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第1页 实验目的和内容.1 、试验目的1.1 通过试验研究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试验内容1.2 对大偏心短柱施加轴向荷载直至破坏。观察加载过程中裂缝的开展情况,将得到的极限荷载与计算值相比较。 试件介绍2.

)试件设计的依据1( l0/h≤5。通过为减少“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 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大偏心受压e0=200mm,调整轴向力的作用位置,即偏心距破坏。 )试件的主要参数2( ①试件尺寸 22);中部(两端);200×200mm(截面尺寸:200×400mm ;试件长度:1300mm C25②混凝土强度等级: 页共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9第2页 。));4B18(中部③纵向钢筋:8B18(两端 ;(中部);4Φ8@100④箍筋:8Φ8@50(两端) 25mm⑤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⑥试件的配筋情况(如上图所示) e0=200mm⑦取偏心距 试件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3.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kN)平均值(MPa%)/mm延伸率(面积极限强度屈服强度/kN屈服强度(MPa)平均值(MPa)极限抗拉强度(钢筋类型MPa钢筋直 481.46.055.48436.117477.9光圆钢12.574430.1474.35.96424.120 5.33 637.31118.02554.615.68640.3628.27螺纹钢573.0643.31118.19 16.72591.3 545.715.43400.411.3222光圆钢628.27547.3392.2 548.920384.110.8615.52 691.132.911734.74654.7691.3螺纹钢850.27646.7 691.5638.632.11634.76 570.220.63410.428.662150.278光圆钢570.9413.3 571.6416.228.732420.92 618.82395.2582.09533.3618.4153.94螺纹钢14533.6618.118 82.18533.995.15 625.822118.17464.4159.24254.47螺纹钢18624.8467.2 623.824119.59470.0158.74 595.0186.94410.8129.0725596.4314.16螺纹钢20414.9 597.8187.81419.026131.62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结果 序号试块尺寸荷载(kN)强度(MPa)33.2746.91 150*150*15033.32749.1 32.83737.6)MPa平均值(33.1 4.试件验算 柱极限承载力2bhf????,,,01c)A(h?af?)?(f?BbhehC?不妨令:A?? ss0yc1002

偏心拉伸实验报告

预习要求: 1、 预习构件在单向偏心拉伸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分析; 2、 复习电测法的不同组桥方法; 3、 设计本实验所需数据记录表格。 一、实验目的 1.测量试件在偏心拉伸时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变m ax ε; 2.测定中碳钢材料的弹性模量E ; 3.测定试件的偏心距e ;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试件 中碳钢矩形截面试件,(如图所示)。 截面的名义尺寸为h ×b = (7.0×30)mm 2 ,MPa s 360=σ。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试件承受偏心拉伸载荷作用,偏心距为e 。在试件某一截面两侧的a 点和b 点处分别沿试件纵向粘贴应变片R a 和R b ,则a 点和b 点的正应变为: 实验时间:2011年 1图一 试件示意图 h R a R b b t

ε a =εp +ε M +εt (1) ε b =εp -ε M +εt (2) 式中: ε p ——轴向拉伸应变 εM ——弯曲正应变 εt ——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变 有分析可知,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变为: ε max =εp +ε M (3) 根据单向拉伸虎克定律可知: p A P E ε= (4) 试件偏心距e 的表达式为: P E W e Z M ??= ε (5) 可以通过不同的组桥方式测出上式中的εmax 、 ε p 及εM , 从而进一步求得弹性模量E 、最大正 应力max σ和偏心距e 。 1、测最大正应变ε max 组桥方式见图二。(1/4桥;2个通道) ε max =εp +ε M =(ε p +ε M +εt ) -εt =ε a -ε t (6) 2、测拉伸正应变εp 全桥组桥法(备有两个温补片),组桥方式见图三。 )(2 1 )] ()[(21b t t a t M P t t t M P P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 (7) 将ε p 代入式(4) ,即可求得材料的弹性模量E 。 3、测偏心矩e 半桥组桥法,组桥方式见图四。 图二 图三 图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