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册(下册)(旧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册(下册)(旧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册(下册)(旧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解析

基本初等函数 一.【要点精讲】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即若 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 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0(>±a a n ②性质:1)a a n n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3)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 (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 a a a a n ( N * ;2))0(10≠=a a ; n 个 3)∈=-p a a p p (1 Q ,4)m a a a n m n m ,0(>=、∈n N * 且)1>n ②性质:1)r a a a a s r s r ,0(>=?+、∈s Q ) ; 2)r a a a s r s r ,0()(>=?、∈s Q ); 3)∈>>?=?r b a b a b a r r 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①定义:如果)1,0(≠>a a a 且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b 称以a 为底N 的 对数,记作,log b N a =其中a 称对数的底,N 称真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N lg ; 2)以无理数)71828.2( =e e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N ln ; ②基本性质: 1)真数N 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01log =a ;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择题在答题卡内相应位置按要求用2B 铅笔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涂黑,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α2sin >0,且αcos <0,则角α的终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统计里,把所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B.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 C.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总体由编号为01,02,…,19,20的2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一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 )

3204 9234 4935 8200 3623 4869 6938 7481 A .08 B .07 C .02 D .01 4.已知 ,是平面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是( ) A.和 , B. 和 C. 和 D. 和 5. 一支田径队有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42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则从中抽取的男运动员的人数为( ) A. 8 B.12 C.16 D.32 6.把红、蓝、黑、白4张纸牌分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人分得一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是( ) A. 对立事件 B.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 以上都不对 7.一次选拔运动员的测试中,测得7名选手中的身高(单位:cm)分布的茎叶图如图所示.记 录的平均身高为177 cm ,有一名候选人的身高记录不清楚,其末位数记为x ,则x 等于( ) A.5 B.6 C.7 D.8 8.若向量a r ,b r ,c r 两两所成的角相等,且1a =r ,1b =r ,3c =r ,则a b c ++r r r 等于( ) A.2 B.5 C.2或5 D.2或5 9.如右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 ) A.3 4 B.16

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复习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 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 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 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 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 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

一个集合. 2.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 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 示的, 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 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 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 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公式更非唯一.如:数列1,2,3,4,…, 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 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 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 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 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 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 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练习题: 1.正四棱锥P—ABCD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都等于,有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也都等于.当这两个正四面体各有一个面与正四棱锥的侧面PAD,侧面PBC完全重合时,得到一个新的多面体,该多面体是()(A)五面体 (B)七面体 (C)九面体 (D)十一面体 2.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球的表面积为() (A)9 (B)18 (C)36 (D)6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期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可编辑)

河南省郑州三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末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ΔABC中, a = 1, b =, ∠A=30°,则∠B等于 A.60°B.60°或120°C.30°或 150°D.120° 2.已知两条相交直线a,b,a‖平面,则b与的位置关 系是 A.b平面? B.b⊥平面? C.b‖平面? D.b与平面?相交,或b‖平面? 3.圆x2+y2=1 和圆x2+y2-6y+5=0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 B.内切C.外离 D.内含 8l上的射影是P(-2,1),则直线l的方程是 A. B. C. D. 9.点P(-2, -1)到直线l: (1+3λ)x+(1+2 λ)y=2+5λ的距离为d, 则d的取值范围是 A. 0≤ d B. d ≥ 0 C. d = D. d ≥ 10.二次方程,有一个根比大,另一个根比-1小,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在体积为15的斜三棱柱ABC-A1B1C1中,S 是C1C上的一点,S-ABC的体积为3,则三棱锥S-A1B1C1的体积为 A.1 B. C.2 D.3 1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令,称 为数列,,……,的“理想数”,已知数列,,,……,的“理想数”为2004,那 么数列2,,,……,的“理想数”为 A.2002 B.2004 C.2006 D.2008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正 四面体(所有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是. 14.圆台的较小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一条母线和较大底 面的一条半径相交且成角,则圆台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 15.如图,△ABC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B. B A C. B C A C U U D. B C A C U U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 M N A M N B N M C M N D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AB); 2)真子集:AB且存在x0∈B但x0A;记为AB(或,且)3)交集:A∩B={x|x∈A且x∈B} 4)并集:A∪B={x|x∈A或x∈B} 5)补集:CUA={x|xA但x∈U} 注意:A,若A≠?,则?A; 若且,则A=B(等集)

集合与元素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与、?的区别;(2)与的区别;(3)与的区别。 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 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A∩B=B∩A;②A∪A=A,A∪?=A,A∪B=B∪A;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有限子集的个数: 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练习题: 已知集合M={x|x=m+,m∈Z},N={x|x=,n∈Z},P={x|x=,p∈Z},则M,N,P满足关系() A)M=NPB)MN=PC)MNPD)NP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m∈Z};对于集合N:{x|x=,n ∈Z} 对于集合P:{x|x=,p∈Z},由于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余1的数,而6m+1表示被6除余1的数,所以MN=P,故

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汇编

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的解; (5)某校20xx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 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 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 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 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a^a)^b=a^ab(a>0,a、b属于Q) (ab)^a=a^a*b^a(a>0,a、b属于Q)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 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

2.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 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唯一.如:数列1,2,3,4,…, 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

高一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0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0a b <<,则 ac bc < B. 若,a b c d >>,则 ac bd > C.若a b >,则1a b < D.若22,0a b c c c >≠,则a b > 2.在数列{}n a 中,111,3n n a a a +=-=-,则4a = A. 10- B. 7- C. 5- D. 11 3.若13,24a b <<<<,则a b 的范围是 A. 1,12?? ??? B. 3,42?? ??? C. 13,42?? ??? D.()1,4 4.在ABC V 中,已知,24 c A a π == =,则角C = A. 3π B. 23π C. 3π或23π D.12π或512 π 5.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有51374a a a -=,{}n b 是等差数列,且77a b =,则59b b += A. 4 B. 8 C. 16 D. 0或8 6.在ABC V 中,已知sin 2cos sin A B C =,则ABC V 的形状时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7.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613S S =,则612 S S = A. 13 B. 18 C. 19 D.310 8.已知数列{}n a 前n 项和21n n S =-,则此数列奇数项和前n 项和是 A. ()21213n - B. ()11213n +- C. ()21223n - D. ()11 223 n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在数列{}n a 中,2 23n a n =-,则125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10.在ABC V 中,三边,,a b c 成等比数列,222 ,,a b c 成等差数列,则三边,,a b c 的关系为 . 11.对于任意实数x ,不等式2 3 204 mx mx +-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1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1a =,前5项和535,S =则8a 的值是 . 13.在ABC V 中,若120,5,7,A AB BC ===o ,则ABC V 的面积S = . 1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32,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不等式2 320ax x -+>的解集为{} |x 1x b x <>或.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α来表示 aαa∩α=A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α bβ=>a∥α a∥b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β bβ a∩b=Pβ∥α a∥α b∥α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数学试题分钟.1206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本试卷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共5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Alog(x?2)}B?{x|y?}1xx|?A?{,则,1.设集合B2][?2,12()?2,1][?,1)(?2,1. D C.A.B. 2i)iz?(a?M a i.已知,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为实数,复数2]世纪教育网来源:21[2??aM在第四象限”的”是“点则“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 }{a4?a0q?,若3.已知等比数列中,公比,D n2 aa?a?的最值情况为则32144??A.有最小值B.有最大值CA1212.有最小值.有最大值DC4.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正四棱锥组合而成的空间几何体的B左)视图、俯视图相同,如右图所示,(正主)视图、侧(第4题图 开始ABCD其中四边形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是边长1的表面积为3433 BA.. 否?2013n?323DC.. 是输出S S?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是ncosS?S?13结束 0.A.B世纪教育网212n?n?11?1D..C 第5题图6.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r越小,说明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①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22p?p?x?1?x0R??x0??xx1?R?x?”;“②命题::“”的否定,,00022RR③用相关指数越大,则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来刻画回归效果,若3.022c?log2?b30a?.ba?c?,,.④若,则3.0. .③④.②③DA.①③B.①④C.把正奇数数列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两个数,第三个括号三个数,第四个括7)5(3,(1),个数,第五个括号两个数,第六个括号三个数,….依次划分为,号一 )(13)25()(19,21,9,11),23(15,17)(7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则第为390396394392..C.A.D B )?afx)?(xf(x)g(x)?f(y?R a,的定义域是,若对于任意的正数函数已知函数8.)(xy?f的图象可能是都是其定义域上的减函数,则函数yyy y xO xxxOOO D.C.A.B. 221?x?y),20A(?2,0)B(O NN A的9.已知定点:上任意一点,点,是圆关于点,PMAMBMP,则点对称点为相交于点,线段的轨迹是的中垂线与直线C.抛物线D.圆 A.椭圆B.双曲线 ?)xx(x)?f?(x)(???x,xIf(x)f)f(x I.设函数,上可导,若总有在区间,100000)(xy?fU I为区间函数.则称上的12x x?ye?y???yx)?1,0(y?cos2xU上为,中,在区间在下列四个函数,,x函数的个数是3421..A.B C.D 分.2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MDC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课程

必修 1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高中数学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函数,高中我们将在集合的背景下重新学习函数,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先学习集合,(板书)下面请咱班的全体同学把课本翻到第二页,在这里,咱班的全体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平面内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 阅读课本P2-5内容,附加(9)我国的小河流;(10)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其中(1)--(8)都是把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而(9),(10)其研究对象含糊不清,不明确,不能作为一个集合 二、新课教学 1,集合的有关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比如说咱们班全体同学构成了一个集合,其元素是每一位同学。 同学们举例-----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教室内帅气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今天上了哪些课程?今天数学是联排课,数学用不用说两遍?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咱班的同学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一遍,再按照年龄大小排列一遍,是不是同一个集合?

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练习:判定是否是集合? (1)方程x*2-2x+1=0的解集(2)鲁迅,π,上海 说明:其中前两个性质作为集合的判定定理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会不会有第三种关系,即不确定属于不属于?(确定性)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4.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自然英文首字母)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zheng) 有理数集,记作Q;(QQ交朋友) 实数集,记作R;(真实的英文首字母) 区分有理数,无理数: 有理数:整数,分数,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π,e 6,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比如说“四大洋”,这个集合有几个元素?元素个数比较少,我们可以一一列举出来,这就是集合的表示方法之一,列举法,再比如2,4,6,7这四个数构成的集合,用自然语言描述不好描述,用列举法就很简单,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总结 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 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 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 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由于x大于0是对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义的,因此下面给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况. 可以看到: (1)所有的图形都通过(1,1)这点。 (2)当a大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增的,而a小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3)当a大于1时,幂函数图形下凹;当a小于1大于0时,幂函数图形上凸。 (4)当a小于0时,a越小,图形倾斜程度越大。 (5)a大于0,函数过(0,0);a小于0,函数不过(0,0)点。 (6)显然幂函数无界。 解题方法: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 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金华十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2009.6.28 一、选择题(10×5分) 1. 10y -+=的倾斜角为 .150 .120 .60 .30o o o o A B C D 2.在等比数{}n a 中,已知13118a a a =,那么28a a = A. 3 B. 12 C. 4 D. 16 3.经过点M (2,-1)做圆225x y +=的切线,则切线的方程为 50 50 . 250 . 250A y B y C x y D x y +-=++=--=++= 4.若a<0,0>>>>>>> 5.三棱锥D-ABC 中,AC=BD ,且AC BD ⊥,E,F 分别分别是棱DC,AB 的中点,则EF 和 AC 所成的角等于 .30 .45 .60 .90o o o o A B C D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当2lg 1lg ,10≥+≠>x x x x 时且 B .21,0≥+>x x x 时当 C .x x x 1,2+≥时当的最小值为2 D .当x x x 1,20-≤<时无最大值 7.cos cos A a ABC ABC B b ?=?中,,则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8.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 .,,// A m n m n B C m m D m n m n αααγβγαβαβαβαα⊥⊥⊥⊥若则若则若则若则 9.若关于x 的不等式24 [0,1]x x m x -≥∈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3 . 3 .30 .30Am B m C m D m m ≤-≥--≤≤≤-≥或 10.如右图,定圆半径为a ,圆心坐标为(b, c),则直线ax+by+c=0,与直线x+y -1=0的交点在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7×4分) D A C B ??E F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doc

一 集合与函数 确定性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互异性 无序性 1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 列举法 集合的表示 描述法 常见的数集 NN * ZQR 子集: A B , A, A A 集合相等 : 1 定义 :A=B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若 且 B 则 A B A B A 真子集: 若 A 且 A B, 则 A B B 空集 的特殊性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结论 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的个数为 2n ,真子集的个数为 2n 1 并集: A B x | x A 或 x B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 A B x | x A 且 x B 补集: C U A x | x U 且 x A 在集合运算中常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 * 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结论(1)AAAAAA , A A A (2) 若A B B 则AB 若 A BA 则AB (3) A (C U A) A (C U A) U (4)若 A B 则 A 或 A

函数的定义 定义域 函数的三要素对应法则 值域 4 函数及其表示 区间的表示 解析式法 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 图像法 5函数的单调性及应用 ( 1)定义:设x1x2a,b , x1x2那么: x1 x2 , f ( x1 ) f ( x2 ) (x1 x2 ) f ( x1 ) f (x2 ) 0 f (x1 ) f (x2) 0 f ( x)在 a, b x1 x2 x1 x2 , f ( x1 ) f ( x2 ) (x1 x2) f (x1) f ( x2 ) 0 f ( x1 ) f (x2) f ( x)在 a, b x1 x2 ( 2)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证明题) 2 图像法 3 复合法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 . (3)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用 利用定义来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性步骤: 1设值:任取x1, x2为该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且x1x2 2做差 ,变形,比较大小:做差f ( x1) f ( x2),并利用通分,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方法变形比较 f ( x1 ), f ( x2 ) 大小 3下结论(说函数单调性必须在其单调区间上) (4)常见函数利用图像直接判断单调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对数函数,幂函数, 对勾函数 (5)复合法:针对复合函数采用同增异减原则 (6)单调性中结论:在同一个单调区间内:增+增 =增:增—减 =增:减 +减=减:减—增 =增 若函数 f ( x) 在区间 a, b 为增函数,则— f ( x) , 1 ) 在 a, b 为减函数f ( x ( 7)单调性的应用:1: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 2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最值(值域) 重点题型: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