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养脾

健胃养脾
健胃养脾

健脾开胃吃什么好?

脾胃虚弱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因为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证。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宜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粳米、籼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2、肉、蛋、奶类的选择:牛肉、鸡肉、兔肉、狗肉、牛肚、猪肚、桂鱼、乌鸡等。

3、蔬菜的选择: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平菇等。

4、水果的选择:葡萄、红枣、桃、杏等。

饮食禁忌

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油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冬瓜、海带、螃蟹、鸭子等。

参考膳食

早餐:粳米、莲子、鹅如莲子粥、凉拌鹅肉。

午餐:粳米、玉米、羊肚、青椒、胡萝卜如米饭、煮玉米、青椒炒羊肚、青炒胡萝卜丝。

晚餐:南瓜、粳米、山药、牛肉、胡萝卜、马铃薯如南瓜饭、山药炖牛肉、马铃薯胡萝卜汤。

健脾开胃要吃的水果

苹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香蕉:味甘,性寒。有清热润肠之功。用于实证便秘。

荔枝:味甘微酸,性温。有补脾益肝,养血安神之效。用于脾虚久泻,胃疼腹痛,呃逆等。

橙子:味酸,性凉。有健脾和胃,止呕宽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呕吐,便秘等。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内停。

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

桃子:味甘酸,性温。有补气生津,活血消积之功。用于津伤肠燥便秘,瘀血肿块,肝脾肿大等。

甘蔗:味甘,性寒。有清热和胃,除烦止渴之功。用于热病口渴,反胃呕吐等。

柠檬:味酸甘,性寒平。有祛暑止渴,和胃生津之功,可解暑热,除烦渴,增进食欲,止呕恶,下气和胃。用于治疗胃脘不适。

椰子:味甘,性温。椰子肉补虚,强壮身体,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黄瘦;还可驱虫,对绦虫、姜片虫有效。

无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之功。用于食欲不振,便秘,泻痢等症。

石榴:味甘、微酸、涩,性温。能生津止渴,收涩止泻。甜石榴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小儿疳积;酸石榴可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石榴皮杀虫、驱虫,治虫积腹痛。

栗子:又名板栗。味甘,性温。可健脾养胃。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经常腹泻的小儿。

大枣: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中满,损坏牙齿。

落花生:又名花生、长生果。能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胃腹胀满,不思饮食者。榧子:又名香榧子。味甘涩,性平。可杀虫,润肠通便,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黄瘦疳积,对蛔虫、蛲虫、钩虫等虫积腹痛有效。

健脾胃要多吃的食物

小米:暖胃,安神

菠菜、洋葱、胡萝卜、大蒜:螺旋藻对胃炎有极好的食疗作用,既可以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又可以修复胃粘膜,只要坚持服用较长时间,大部分胃炎会得到痊愈。

饮用酸奶,因为它不但能够提供蛋白质促进黏膜修复还能够保护胃黏膜。即补充了营养,又栽免了抗菌素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由于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杆菌,可以使抗菌素药物引发的肠盗菌群失调现象重新获得平衡,同时保护了胃粘膜。

南瓜:南瓜内含有维生素煳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煳消除体内细菌毒素煳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煳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健脾胃的水果也有,苹果、香蕉都不错。注意的是,苹果要用水泡10分钟时间注意不多也不少,然后戴皮吃。

健脾胃汤:南瓜金针菇汤

原料:南瓜400克、荷兰豆100克、金针菇250克、鸡高汤800克、清水600克、盐2克。

做法:

南瓜去瓤切块备用,嫩的南瓜就不需要打皮了。

金针菇洗干净、荷兰豆切段儿备用。

南瓜加入鸡汤、清水,入汤煲煮沸,转文火煲30分钟。5、加入金针菇,转旺火。

10分钟后加入荷兰豆,沸腾后加盐调味即可。

南瓜很有饱腹感,所以一大碗既本可以代替一餐了,特别适合大吃大喝后第二天清理肠胃用。

南瓜金针菇汤,是一道非常健康的健脾胃排毒汤。南瓜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金针菇中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含锌量也比较高,有健脑的作用。荷兰豆营养价值高,风味鲜美,对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喝南瓜荷兰豆金针菇汤,能排除体内重金属及农药,有帮助肝肾功能的作用,并具有延缓衰老、美容保健、消肿排毒的功能。

3款健脾胃板栗菜肴

中医评价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板栗生食补肾功能较强,故有“肾之果”之称。现介绍三款板栗菜肴的制做方法。

栗子焖鸡

原料:肥母鸡1只,栗子仁200克,核桃仁20克,杏仁10克,红枣5枚,姜丝、葱段少许,料酒、味精、盐、芝麻酱、白糖、猪油、香油、豆粉各适量。

做法:

将核桃仁、杏仁放在碗内,用沸水烫后去磨,捞出沥干水;杏仁、核桃仁放入四成熟油锅中,用漏勺上下翻,炸至金黄色、大部分脱水时,捞在盘中摊开,待冷脆时用木棒滚压,研成末待用。

用刀把栗子斩成两半,放入开水锅中煮至壳与内皮可以剥掉时捞出,剥去壳、内皮待用。

鸡洗干净后,剁成3厘米大小的块。炒锅烧热,用素油滑锅,再加入猪油25克,在武火上烧至六成熟,放鸡块,煸至皮成黄色,加入料酒、姜丝、白糖、酱油,烧至黄色,放入红枣、核桃仁烧沸,移至文火上,盖上盖,焖烧一小时左右,倒入栗子,再焖15分钟。

锅内放卤水在武火上烧沸,放入芝麻酱拌和,淋上少许湿豆粉,拌匀,着薄芡,加入八成熟猪油50克,用勺反复推拌,再放入麻油略拌,出锅后浇在板栗鸡上,撒上杏仁核桃末即成。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用于胃虚食少、气血津液不足者。

栗子白菜

原料:大白菜心900克,栗子500克。大油50克,鸡油60克,盐、味精各7克,料酒、鸡汤适量,淀粉10克。

做法:

将大白菜心削去菜帮儿,抽筋顺切成条,清洗干净,用开水氽透后捞出冲凉,修成长短一致的条,理顺,整齐地放在盘子内,撒上3克盐,注入清汤250毫升,上屉蒸5分钟。

栗子煮软去壳和内皮,稍微炒一下捞出来放在碗里,加些汤上屉蒸烂。

将炒勺烧热,放鸡油,把白菜稍炒几下即加入鸡汤、料酒、盐、栗子(去汁),用小火烧一下,将白菜整齐地摆入盘内,再把汁调好味,加上味精,用淀粉勾成稀芡浇在白菜上,即成。

栗子烧肉

主料:栗子(鲜)300克,猪肉(肥瘦适中)400克。

调料:大蒜(白皮)10克,姜5克,白砂糖15克,大葱25克,黄酒、生抽、老抽各30毫升。

做法:

将猪肉洗净放水中煮15分钟,切块。

将炒锅烧热,放入油4汤匙,下栗子、猪肉爆炒片刻。

将炒锅烧热放入猪油、蒜、姜,爆香,放入栗子、猪肉,烹入酒,加生抽、老抽及水300毫升,用火约40分钟,放入糖调匀,稍煮片刻,放入葱段,装盘即可。

秋天吃扁豆健脾胃化湿气

扁豆,也就是豆角。其嫩荚是蔬菜,种子可入药。扁豆气味清香、健脾助消化,最适合立秋后吃。

入选原因:立秋,从中医说来,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叫“长夏”。长夏的特点是雨水较多,暑热夹湿、脾胃受困,人常常觉得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困倦乏力。长夏时喝扁豆粥,有祛湿、健脾、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另外,现在也是扁豆上市的好时节。

养生优势: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之功效。它属于药食同源的蔬菜。而且,其含碳水化合物不多,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

营养亮点:扁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此外,扁豆的膳食纤维极高,比芹菜多了3倍多,对缓解便秘、给身体排毒大有好处。

挑选妙招:扁豆要挑鲜嫩浅绿的,如果泛黄就说明老了。豆荚两头的尖,如果一下就能掐下来,而且水汪汪的,就说明还很鲜嫩。

吃法提示:吃扁豆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喜欢吃凉拌扁豆,则要注意放醋、加蒜,以增强解毒作用。

化痰祛湿

1.首先,不适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调节可以选择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吃过油、过甜、过咸等重口味食物、少喝饮料、酒类,且每餐不宜过饱。 一、健脾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如鲫鱼(健脾、除湿)、胡萝卜(健脾、止咳化痰)、苹果(健脾、使呼吸更顺畅)、淮山(健脾、止咳)、莲子(健脾)、茨实(健脾除湿)、猪肚(健脾胃)、鸭子(清热健脾、化痰止咳)、牛蒡(除湿、化痰)、糯米(健脾)、粳米(益脾胃,除烦渴)等。 二、祛湿除湿的食物 祛湿食物有赤小豆(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薏米(健脾、祛湿)、莴笋(除湿、利尿)、扁豆(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冬瓜(利水消痰、祛湿解暑)、玉米(健胃,利尿)、红薯(补脾益气,宽肠通便)、豆腐(健脾胃、益气)、牛肉、鸡肉、兔肉、狗肉、牛肚、桂鱼、乌鸡、藕、粟子、豇豆、马铃薯、洋葱、平菇、葡萄、红枣、桃、杏等。 三、祛湿的药物 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止咳)、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止咳)、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化痰止咳)、芡实(补脾止泻,祛湿止带)、莲肉(清心醒脾,脾止泻)、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消暑)、薏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四、推荐健脾除湿食谱 1、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化湿健胃)3克、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2、田艾煲鲫鱼 田艾(祛湿,暖胃,清肠)30克,鲫鱼250克,生姜10克,煲汤饮用。此方不仅健脾去湿,还可以预防蚕豆病。 3、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薏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湿。 4、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健脾益胃)10枚,小米(健脾胃)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 五、外洗去湿醒脾法 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 3.体育锻炼:痰湿体质的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大家都知道脾脏和肾脏都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脾脏负责气血的调和,而肾脏去负责排毒养颜,但是对于某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一旦脾脏 大家都知道脾脏和肾脏都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脾脏负责气血的调和,而肾脏去负责排毒养颜,但是对于某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一旦脾脏和肾脏都出现功能受损的现象的时候,那么先对哪一种器官进行保养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选择的难题,其实我要告诉大家,补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补脾,那么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呢? 五脏六腑在整体功能和谐的基础上,各个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中医治病八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区别,每一种方法只要应用适宜,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肾脏为后天之本”,脾肾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对虚弱病症如何用补上,是该补脾还是补肾,历代医家有着不同意见。 “药王”孙思邈倡导“补脾不如补肾”,他说:“肾脏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肾藏精气,但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决定一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这是自己不可选择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日常饮食,也称水谷精微,是由“后天之本”的肾脏所决定的。 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肾脏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肾脏对元气的充养作用。不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肾脏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此可见肾脏保养是养生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即使先天禀赋不足,

祛湿健脾的方法

祛湿健脾的方法 文章目录*一、祛湿健脾的方法*二、祛湿健脾夏季养生常识*三、祛湿健脾汤的做法大全 祛湿健脾的方法1、祛湿健脾的方法 1.1、食疗法快速祛湿 快速祛湿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饮食上调节,食疗不仅可以维持身体营养成分的均衡,还可以起到祛除体内湿气和毒素,保障人体健康等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很多食物都具有祛湿的作用,比如薏米,红豆,冬瓜,玉米,茯苓,山药等具有健脾养胃,利水祛湿,清热止泻的功效。党参是补身体的良药,能够补血益气,养脾除湿。这些食物既能利湿,又能祛湿,经常用这些食物煲汤熬粥食用,是健康养生,快速祛湿之选。 1.2、艾叶泡脚快速祛湿 艾叶味辛、苦,艾叶具有祛寒行气、活血止血,散寒除湿、利水消肿,杀毒灭菌等作用,还能够能够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避免出现肾阴虚,肾阳虚等不良病症,艾叶泡脚,温水有助于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更加快速地把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而且艾叶泡脚还可以对脚部进行消毒灭菌,预防肝火旺盛等。快速祛湿,艾叶泡脚不可少。 2、中医健脾祛湿方法 2.1、中医健脾方法一:食疗健脾,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吃饭

要吃七分饱,七分饱,就算是老了不能吃到撑,如果自己感到撑的时候,说明自己的胃已经到达了很蛮很撑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 在继续活动的空间了,所以长期这样吃得很饱,对脾胃的伤害很大。 2.2、中医健脾方法二:揉带脉,脾是负责身体运动的关键, 如果脾胃虚弱了,则身体水湿停滞,多揉揉自己的带脉,让自己小腹里面积压的水湿快速派出,脾自然变得健康起来,效果也是立 竿见影的。 2.3、中医健脾方法三:多爬山,很多人不明白爬山还可以健脾,像古书中就有说,谷气通于脾,意思就是说,爬山能让人出汗,汗就是身体里的水分,所以爬的越久,出的汗越多,就代表着健脾的效果越来越好。 3、健脾祛湿需要吃什么药 3.1、想要健脾除湿,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常见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健脾补气,治疗食欲不振、缓解腹泻;还有木香顺气丸和附子理中丸,可以治疗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3.2、此外,还有香砂六君子汤、归脾丸、健脾丸等中成药,或者用黄芪泡水喝,这些都能健脾补肾。除了中药治疗,还有很多事物可以健脾除湿,例如山药、鲫鱼、薏米、胡萝卜、莲子等食物。 祛湿健脾夏季养生常识1、关于湿气,其实就是人体的一种毒

益肾健脾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研究

益肾健脾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2T14:17:12.80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作者:胡思航1 朱宏2 [导读] 研究益肾健脾方在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的应用效果。 1.湖南省委机关医院湖南长沙 410011; 2.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研究益肾健脾方在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对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病患58例进行分组:甲组、乙组均29例。两组都施以常规西医治疗,甲组加用益肾健脾方。综合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比乙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病患常规西药联合益肾健脾方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增强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蛋白尿;益肾健脾方;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 临床上,慢性肾小球肾炎乃终末期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病以蛋白尿为主要病理特征[1]。现代研究表明,蛋白尿乃判断患者肾小球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故,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尿蛋白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肾脏,抑制肾衰竭进展。祖国医学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被纳入“尿浊”等范畴之中[2]。本文将重点分析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用益肾健脾方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间接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病患58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n=29)。甲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7.2±10.3)岁;病程为0.5-8年,平均(4.1±2.6)年。乙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47.6±10.0)岁;病程为0.5-7年,平均(4.0±2.7)年。患者都知情同意此研究,既往无相关药物过敏史,依从性良好,符合伦理道德。比较各组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3] ①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慢性肾脏病1-2期,24h尿蛋白定量500mg及以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肾脏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属于脾肾气虚型,以面浮肢肿、腰部酸痛、食少纳呆以及体倦乏力等为主症,伴舌淡红、便溏、脉细或尿频等症。 ②排除标准。现阶段应用免疫抑制剂与激素者,尿路感染者,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精神疾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者,心血管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乙组明确诊断后开始实行常规治疗:消肿,调脂,低盐低蛋白饮食。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病患,指导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 1/d,本药品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30514”。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益肾健脾方,详细如下: ①方剂成分:熟地黄,15g;党参,15g;白扁豆,15g;山药,15g;黄芩,30g;茯苓,15g;白术,15g;山茱萸,15g;牡丹皮,12g;金樱子,15g;泽泻,12g;菟丝子,15g。 ②加减方:对于热毒盛者,于方中加蒲公英、金银花和连翘。对于血瘀者,于方中加丹参和赤芍。 ③用法:水煎留取汤汁约400ml,于早晚2次进行分服,1剂/d。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12w。 1.4 疗效判断[4] ①完全缓解,24h尿蛋白定量低于200mg;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3个月。 ②基本缓解,肾功能恢复;尿蛋白减少50%及以上;或者血肌酐上升不足50%,且维持超过3个月。 ③有效,肾功能改善3个月以上;尿蛋白减少25%及以上;血肌酐升高不足100%。 ④无效,尿蛋白等症状均未改善或者加重。 计算总有效率按照以下公式进行:(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3.1%,比乙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成年人罹患慢性肾脏病的概率显著增加,据有关调查数据,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10.8%左右的范围之内。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则是终末期肾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健康人的肾小球滤过膜有电荷以及机械屏障,能有效维持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当滤过屏障受损之时,可引发蛋白尿。有报道称,肾性蛋白尿与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并且,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以及基底膜变性等也都是蛋白尿的几个常见病因。长时间蛋白尿可改变患者的肾小球功能与结构,能加重近端小管细胞蛋白负荷,让小管细胞因破裂和膨

2020年整理五脏六腑的各自功能.pdf

五脏六腑的各自功能 1、长夏养脾(黄色食物养脾) 脾属土;思伤脾;脾开窍于口、唇,其华在于肌肉;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巳蛇(9点到11点)对应脾经。 2、冬季养肾(黑色食物养肾) 肾属水;恐伤肾;肾开窍于耳,其华在于发、骨,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巳时(17点到19点)对应肾经,肾和我们的生育、生长、生殖都有关系。 3、春季养肝(绿色食物养肝) 肝属木;怒伤肝;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筋,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丑时(1点到3点)对应肝经,肝主疏泄,丑时不入睡对肝伤害很大。 4、秋季养肺(白色食物养肺) 肺属金;悲伤肺;肺开窍于鼻,其华在于皮毛;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与肺对应是大肠。寅时(3点到5点)对应肺经,寅时对于年纪偏大人士是生命最危险的时刻,此时脉搏、呼吸,血压最有可能发生危险情况,从而威胁到生命。“肺主皮毛”肺经和我们皮肤有很大关系。 5、夏季养心(红色食物养心) 心属火;喜伤心;心开窍于舌,其华在脸,舌头发麻、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午时(11点到13点)对应心经。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脾与胃 脾与胃互为表里,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 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

中医五行

中医五行 五脏六腑五官五形五液五色五味五志五季五行 心小肠舌脉汗赤苦喜夏火 肝胆目脉泪青酸怒春木 脾胃口肉涎黄甜思长夏土 肺大肠鼻皮毛涕白辣悲秋金 肾膀胱耳骨唾黑咸恐冬水 心:1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不好的人小肠也不好,小肠不好的人营养吸收力就差,极易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等相关的毛病。 2·心开窍于舌。从舌头的颜色等可以判断心脏的好坏,如果舌头颜色发暗发紫说明心脏有问题,如果伸出舌头向右偏,说明左边有点脑梗,如果舌头向左偏说明右边有脑梗现象。 3·心主脉。脉就是血脉,所有脉络的问题根源都在于心,所以高血压,脑梗,心梗,颈椎,腰椎,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心。只有把心养好了才能真正的根除这些血脉的问题。 4·心主汗。汗为心之液,心脏不好的人容易出虚汗,有时不动也会出汗,或者不出汗,没汗出,浑身感觉闷热,不透气,就是不出汗。 5·赤色入心。赤色的食物入心,适当的吃点赤色的食物养心,同时心脏不好的人脸色是赤色的,特别是脸蛋,严重的人还会有红血丝的表现,还伴有脸蛋发烫,有点热。和正常的粉红不是一回事,这个赤色有点发紫的黑红。 6·苦味入心。适当的吃点苦味的食物养心,比如苦瓜,黄连,百合等等,同时心脏不好的人口中经常有苦味。

7·喜伤心。大喜,太过开心的话会伤到心,很多老人有时遇到大喜的事情反而会出现犯病的现象,就是由于太过开心了反而会伤到心脏。所以不要大喜也不要大悲,平时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就像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列子。 8·夏养心。夏天是养心最佳的季节,同时夏天也是心脏病多发季节,心主汗,夏天天气比较热,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容易心亏损,所以夏天一定要多喝水。 9·五行中心属火。所以心脏不好的人容易上火,心火大。 10·心脏不好的人无限极产品的配方:增建口服液+灵芝皇(时臻)+该片+海豹油(怡瑞) 肝:1·肝胆相表里,肝胆相照,肝脏不好的人相应的胆也不好,所以得了胆囊炎的人一般不敢吃太油腻的食物。因为肝不好的人肝分解脂肪的能力就低,原来我们认为只有胃是消化食物的,其实肝胆也是有消化食物的功能,碱性食物(蔬菜,水果类)归胃消化,而油脂性食物(鸡鸭鱼肉类)是靠肝胆消化的,所以人会得脂肪肝,而没人得脂肪胃的,其实肝在人的器官中比较累,除了要排除你吃的食物中的毒素如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西药的茶渣等,还要消化你吃的鸡鸭鱼肉等,所以我们晚饭尽量的要吃清淡点,因为肝脏晚上是排毒的时候,又要排毒又要分解你吃的油脂性食物,那么肝脏就很累,得不到恢复,久而久之就容易亏损,首先会排毒功能下降,引起体内毒素垃圾排不出去,那么脸上就开始长斑,脸部皮肤最薄,所以体内的垃圾过多就容易先从脸上变现出来。 2·肝开窍于目。眼睛上的很多毛病其实根源都起于肝脏功能下降。比如白内障,表面看是眼睛的毛病,但是病根却在肝脏里,要想根除白内障这个毛病,只有好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健脾祛湿选用哪些中成药呢?专家指出,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木香顺气丸、健脾丸、归脾丸等药。 健脾祛湿选用这5种中成药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补肾方剂

补肾方剂 补肾生精方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生精,助生育。主治精子减少引起的男性不育症。 【处方组成】熟地 15 克、杞子 15 克、淮山药 15 克、楮实子 15 克、菟丝子 15 克、山萸肉 10 克、淫羊藿 12 克、丹皮 10 克、茯苓 10 克、泽泻 23 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肾阴不足选加苁蓉 10 克、首乌 10 克、复盆子 12 克精液清稀,肾气不足,加党参 12 克、韭菜子 9 克、肉桂 9 克、附子 9 克精子活率低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 加肉桂 9 克、附子 9 克、巴戟天9 克、鹿茸 6 克精液中红细胞或白细胞多,阴虚火旺兼有湿热下注,加知母 10 克、黄柏 10 克、木通 10 克、金银花 12 克精子畸形,阴虚火旺,加知母 10 克、黄柏 10 克、苁蓉 10 克、首乌 12 克相火旺盛者加黄柏10 克、龙骨 15 克、牡蛎 15 克、芡实 15 克。 【临床疗效】应用 22 例,全部治愈。服后精子数上升到 6000-7000 万/毫升者 4 例上升到 8000 万/毫升者 6 例上升到达 9000 万/毫升者 7 例上升到 1 亿/毫升者 5 例。精子活动率上升到 70 %者 7 例上升到 75 %者 5 例上升到 80 %者 5 例上升到 85 %以上者 5 例。 补肾壮阳方 【组成药物】鹿茸(去毛)770克,人参 620克,熟地180克,穿山甲240克(苏合油制),生地240克,石燕300克(鲜姜炙),肉苁蓉270克(酒蒸),麻雀脑100个,地骨皮120克,杜仲60克(盐水炒),炙甘草30克,天冬120克,枸杞子90克(蜜炙),牛膝120克(黄酒炙),大蜻蜒60克(去足翅),海马300克(苏合油制),大青盐240克(炒),淫羊霍60克(牛乳炙),蚕蛾27克(去足翅), 【用量用法】上药中麻雀脑、硫黄装人猪大肠内,用清水煮之,至硫黄和麻雀脑溶合一起时倒出,去猪大肠,晒干;再合以余药轧成粗末,装人银桶内蒸,蒸至32小时,将粗末倒出;再将朱砂末75克,与药末和匀,再装人银桶内继续蒸32小时,倒出晾干装瓶,每瓶3克,分10次服,白开水送下。现今,龟龄集已制成散剂、胶囊剂和酒剂等多种剂型,散剂,每服0.6克,每日2次,可用黄酒送下;胶囊剂,每服1~2粒,每日1次,早饭前2小时用淡盐汤送服;酒剂,每服15~30毫升,每日3次。临床证明本品安全无毒,可长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增强记忆,镇静安神,抗御疲劳,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能直接兴奋心肌,显示强心作用;有促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性功能。 并能保护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保护肝脏,增强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等多方面的综合保健作用。 【进补应用】龟龄集有补肾壮阳,增精益髓,强筋健骨之功。全方由多味中药组成。既有补肾壮阳的鹿茸、海马、肉苁蓉、补骨脂、锁阳、淫羊藿、麻雀脑、蚕蛾、石燕、蜻蜓、硫黄、细辛、附子,又有滋肾填精的熟地黄、生地黄、天冬、枸杞子、菟丝子;还有强腰壮筋的杜仲、牛膝,大补元气的人参;活血通络的急性子、穿山甲,宁心安神的朱砂,同时又配用了行气醒脾的丁香、砂仁,和中调药的甘草,引药人肾的大青盐。综合全方,阴阳并补,互根互生;气血双补,相辅相成;补行兼施,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滞。适宜于长期服用。对下元不足,肾阳虚衰引起的腰膝冷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动则气急,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夜尿增多等衰老征象尤其有针对性。 1.骨折延迟愈合用本方散剂,每次0.6克,每日2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有较显著的补肾健骨,促进愈合之功。 2.老年性贫血用本方散剂,每次0.6克,每日1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有较显著的补肾生血之功。

五色对五脏应时令,不同脏腑把握不同“时”机

应时令,不同脏腑把握不同“时”机 四季特点各不同,养生自然也要因时而异。且不说季节气候变幻莫测,身体状况也是千差万别,如何才能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养生之法呢?因时而动。 (1)春养肝:女人要吃醋,男人吃猪肝 春天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养肝?中医认为,春季属木,木遇春而旺。在大自然中,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好时机;而在人体当中,肝属木。医学家张景岳:“春应肝而养生。”其意思是说,肝应春天,春季养生主要养肝。那么,肝最喜欢“吃”什么?从食物性味的角度来看,酸入肝,意思是说酸味食物可以用来补益肝脏亏虚。而临床研究也表明,春天食用一些醋对肝脏和身体有好处,尤其是女性,可以帮助其远离妇科病。 醋又称酢、醯、苦酒、米醋,味酸、甘、性平,入胃、肝经。能消食开胃,散淤血,止血,解毒。其味酸,能增强药物疏肝止痛的作用,并有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散瘀止痛等功效。就其原料和制作的方法来看,中国传统的酿醋原料,长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为主,长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为主。现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马铃薯、马铃薯干等代用。原料先经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转变为糖,再用酵母使其发酵生成酒精,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

使其发酵,将酒精氧化生成醋酸。比如,高粱50千克,大曲31.5千克,用水量在蒸前为75升,蒸后180升,谷糠100千克,食盐6千克,就可以酿制成醋。 酸入肝,而肝经是很多妇科病出现问题的根源,所以,女性想要远离妇科病,就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肝经。从入药的角度来看,中医临床常用醋与各种药物共制,如将香附分成3份,分别用盐、醋、黄酒浸泡,制丸内服,可调经止痛。将地榆50克(烧炭)、米醋50毫升以水共煎服,试用于月经过多、血热崩漏。又如《增订经验集》记载有治疗赤白带下的药方:“贯众一个全用,刮去皮毛……以米醋蘸湿,慢火炙热,为末,空腹米汤饮下,每服二钱,治湿热引起的妇女赤白带下,诸药不能得效者,用此屡试有效。”此外,醋当归、醋柴胡。醋白芍等都可以作为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科药疾病的良药。 吃酸其实是很多人养生的一个原则,不一定天天喝醋。肝火旺盛的女性不妨在办公室里放上一瓶梅子,每天吃几颗,不仅可以解馋滋养肝脏,帮助脾胃消化,还能保护心境的平和。性情愉悦。 养生要防患于未然,但若整天忙忙碌碌,应酬不断,肝脏不容易出现问题,这个时候除了对症吃药以外,从食物调养的角度,则不妨吃些猪肝。猪肝味甘、苦,性温,入肝经;补肝是猪肝最首要的功效,肝开窍于目,所以吃猪肝除了能

健脾祛湿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健脾祛湿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身体如果湿气过重,往往会导致情绪不良,大便不成形,经常会造成失眠健忘、肥胖浮肿、食欲不良等症状表现,给生活工作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应该及时的进行健脾祛湿,比如说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改善,可以用艾叶来泡脚,可以通过运动来去湿等等。 食疗法快速祛湿 快速祛湿,食疗是关键。快速祛湿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饮食上调节,食疗不仅可以维持身体营养成分的均衡,还可以起到祛除体内湿气和毒素,保障人体健康等作用。人体内的湿气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长,因此我们祛湿也需慢慢来。在我们日常

生活中吃到的很多食物都具有祛湿的作用,比如薏米,红豆,冬瓜,玉米,茯苓,山药等具有健脾养胃,利水祛湿,清热止泻的功效。党参是补身体的良药,能够补血益气,养脾除湿。这些食物既能利湿,又能祛湿,经常用这些食物煲汤熬粥食用,是健康养生,快速祛湿之选。 艾叶泡脚快速祛湿 艾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目前艾叶已经作为人们健康养生的优选,作用很广泛,经常被用来泡脚,针灸,做点心等。艾叶味辛、苦,艾叶具有祛寒行气、活血止血,散寒除湿、利水消肿,杀毒灭菌等作用,还能够能够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避免出现肾阴虚,肾阳虚等不良病症。艾叶泡脚,温

水有助于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更加快速地把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而且艾叶泡脚还可以对脚部进行消毒灭菌,预防肝火旺盛等。快速祛湿,艾叶泡脚不可少。 运动出汗快速祛湿 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人体压力,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将体内的湿气等排出体外。较少运动的人,一般体内的湿气都比较重,而体内湿气越重就越不想运动,导致身体懒散,肥胖等。适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舒缓肌肉压力,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排出体内的废气。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 长夏——防湿健脾好季节 夏天,阴雨绵绵的天气比较多,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所以老年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脾虚。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所以脾气虚的老人要及时调补。 中医认为,长夏(即阴历6月、阳历7—8月)最适合养脾。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同时也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在七八月间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肉类食品,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要多吃豆类,能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适宜在夏天吃的豆类包括以下几种:绿豆,能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四季豆,能健脾;赤小豆,能健脾、养血、养心;红饭豆,可以健脾养血;薏苡仁,可健脾利湿;荷兰豆,能健脾益气;豌豆,可滋养肝脾;青豆,能滋养肝脾;黄豆,可健脾养骨;黑豆,能养脾益肾。 以上这些种类的豆子,可跟大米放在一起熬粥,还可以用来炖肉吃,效果非常好。 ----------------------------------------------------------------------------------------- 进补要问脾。要补可以,但先要问问脾同不同意,能不能受得了。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舌苔老是干干净净,大便老是畅畅通通,那就没问题。 1、最好的载体——粥。 2. 最认可的烹调状态——炖、蒸、熬、慢火焖,煲。 3、最讨厌的烹调状态——煎、烤、炸、烧、膨。 ------------------------------------------------------------------------------------------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读中医经典心得体会

读中医经典心得体会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其科学性则是体现在了“中医四大经典”之中,即指导中医理论的《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临床医学经典著作,开创六经辩证理论体系,指导中医临床的《伤寒论杂病论》;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专论温热病的《温病条辨》。这些是前人宝贵的诊疗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新世纪中医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则离不开继承,继承是基础,而继承的第一步便是熟读中医古籍经典。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篇。阐释了阴阳五行学说、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整体观、脏腑理论、经络系统、病因病机、疾病治法等。强调了“阴平阳秘”的人体平衡协调状态,简单来说就是阴阳平衡,比如在内的脏腑柔和通利,在外的肌肤致密坚韧,如此方可抵御邪气的侵害。 关于诊法,《内经》有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此为诊法之总纲。凡诊病,收集病情资料的过程中,得有的大方向来指导病情资料的收集,阴阳就是两个大方向,这个方向的辨别不是辨一次就完事了,其贯穿整个诊疗过程,因为临床病证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变化的,在变化之中把控好疾病的方向,才是真正的“善诊者”。 治法方面,《内经》以“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为治疗大法,来指导中医临床治疗。“谨察阴阳”是治疗的前提,察明疾病的阴阳变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达到阴阳的平衡,如此方可病愈。 对于疾病的防治,《内经》中邪正盛衰理论对中医防治疾病、判断病症的虚实及预测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可见提高人体的“正气”是防治疾病的关键。而提高“正气”方法书中亦有提到,如:“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中的“恬淡虚无”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这三句话更是对我们健康生活的概括。这些简短的文字,蕴含了无上养生哲学,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境界。 《内经》中也提到了错误的生活状态,即“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适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这些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可见经典医籍中对世人生活告诫不无道理,值得深思。 天人相应论也是《内经》的重要内容,四时与五脏有对应关系,书中指出春应肝,夏应心,秋应肺,冬应肾,长夏应脾。把人放在时间中来认识,认识了四时养生的哲理——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长夏养脾。养生养在五味上,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四时调之以甘。这是时间病理论的最早创立。 《神农本草经》自古都是中医师和药师学习的教科书,书中对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都十分精确,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配伍理论,至今仍被 汉代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继承了《内经》、《难经》的精华,创立六经辨证法,将理法方药相结合,提出了很多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其灵巧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用方思路,对我们的临床实践诊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清代《温病条辨》,也是承古籍医典,创立三焦辨证,仿《伤寒论》体系,

“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辨析

“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辨析 “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是中医学中争论颇多的两大治病法则,后学者常感扑朔迷离,难得要旨。为此,浏览前人典籍,广寻诸家之言,以定其确切之意,勉力成文,尚祈教于同道。 (一)“补肾不如补脾”说 明清大多医家都称此说出自唐代孙思邈,但遍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未见到。其说最早提出者,当是宋代孙兆,原著可能已佚,仅载于张锐《鸡鸣普济方〃卷十二》“大效厚朴

煎”条下,其曰:“治脾胃虚弱,不入饮食。孙兆云:补肾不如补脾。脾胃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是以素问云:精不足补之以味,形不足补之以气。宜服此药。大补脾肾虚损,温中降气化痰进食。”其基本观点就是,脾为后天之本,津血精液生化之源,肾须脾的供养,才能充盛,肾虚则补脾。这一观点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挥。如朱丹溪云:“补肾不如补脾,脾得温则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格致余论》)胡慎柔也说:“先天固有损者,非后天损之,治先天后治后天耳,岂能舍后天治先天。”(《慎柔五书》)陈修园亦曰:“人之既生,全赖中宫输及肾后肾得补益”,“真阴精血亏损,必救太阴阳明。”甚至还绝对地说:“真正肾虚,必专补脾。”(《景岳新方砭》)

(二)“补脾不如补肾”说 明清医家都称此说出自宋代许霞微,但查许氏著作,均未见到。许氏在《普济本事方〃卷二》“二神园”条下仅说:“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此方即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臵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最早提出此说者,当是宋代严用和。严氏在《济生方〃五脏门〃脾胃虚实论治》“补真丸”条下说:“大抵不进食,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所谓焉。人之所生,不善调养,房劳过度,真阳衰虚,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衰虚,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

中医名词解释集锦

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5、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7、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8、阴血: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 9、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2、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3、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4、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5、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16、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重阴必阳,是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17、重阳必阴,重阳,是指阳热盛极。重阳必阴,是阳极生阴,与热极生寒同义。 18、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9、阳损及阴:是指阳虚至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20、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21、寒者热之:寒者,是指阴胜则寒的寒实证患者;热之,就是用温热药治疗。 22、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虚热的治疗。 23、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虚寒症的治疗。 24、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25、五气:即是风、暑、湿、燥、寒五种自然气候变化。 26、五色:即是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27、五志:是指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 28、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29、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

祛湿名方

1. 茯苓薏米赤小豆最利湿莲子,薏米,最具有去热燥湿的作用,莲子山药也是健脾祛湿的食疗。荷叶茅根健脾去湿首选白术,还有苍术,陈皮,半夏,砂仁,茯苓,扁豆,黄芪,藿香,佩兰 2.本方能平胃土之不平,故称平胃散。 【组成与方解】 苍术-----苦温性燥,除湿运脾君 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臣 陈皮-----理气化滞佐 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使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使 本方所治诸证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所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湿邪所困,则运化失司,胃失和降。脾阳不运,故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浊阴上逆,故呕哕恶心,嗳气吞酸;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脾不运湿,水湿下走肠间,故常多自利;水湿泛滥,肢体肌肉失养,则身重怠惰。舌苔白腻而厚,脉濡缓,皆湿盛气阻所致。法当运脾除湿,以其振奋被困之脾阳,温化中焦寒湿。宜用辛香温燥之品,去其湿滞、理其脾胃,使中运得复,则诸证自除。 方中苍术苦辛温燥,“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至月真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本草正义》)”最善燥湿健脾,重用为君;臣以厚朴,苦温行气,燥湿除满,助苍术加强健脾燥湿之力;佐以陈皮,理气化滞健脾和胃,协厚朴下气降逆,散满消胀,且陈皮、厚朴二药气味芳香,能辅助苍术醒脾调中,开启胃口。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助健运,俱为使药。且炙甘草能补能和,可制苍术、厚朴、陈皮之燥烈太过,使本方如有制之师,能戡祸乱而致太平,使湿去而土不伤。诸药相合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哕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濡缓者。 中药健脾祛湿的方法很多,但是在生活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当属成药治疗和食疗中成药治疗: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1。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2.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3.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便溏,手足不温等病症。 4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5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健脾祛湿首选《参苓白术散》

补肾的六个经典秘方

补肾的六个经典秘方 补肾壮骨方:用于因肾阳虚损引起的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等症状。 做法:猪或羊腔骨500克,文火炖熟,虫草20克去灰渣,清水漂洗干净后,加入桂圆50克,文火共炖,酌加调料即可。 健脑补肾方:因肾精亏虚引起的脑髓不充、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症状。 做法:核桃仁300克、枸杞子200克、女贞子200克、炒莲子200克、炒大枣50克,装瓶或罐内,加入低度白酒,酒应超过中药约3厘米,每天搅动一次,半月后酌加蜂蜜,每天适量饮用。 补肾壮腰方:用于因肾虚肾寒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遗精早泄、头晕健忘等症状。 做法:羊肉500克煲汤至肉烂,加入山药500克切成块,枸杞子100克,文火炖半小时,酌加调料即可。 补肾强身方:适于脾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纳谷不香或放化疗引起的面色晦暗、乏力倦怠等。腰痛并非皆肾虚! 做法:猪或羊肾一对,剖开去筋膜,冷水泡半天。黑木耳100克,凉水泡开,花菜200克掰小块,洗净开水焯过。猪或羊肾切丁,与黑木耳爆炒,酌加姜、蒜末及盐,炒至八分熟时加入花菜,翻炒至熟即可。 滋补肝肾方:用于因肝肾阴虚而引起的眩晕、眼花、关节屈伸不利、烦热、盗汗等症状。 做法:枸杞子30克,冬虫夏草10克,百合50克,洗净后加水炖开,文火慢煮约20分钟左右,加入猪肝或羊肝50克及调料适量,再煮约30分钟即可,分次吃肝喝汤。 补肾壮阳方:用于肾气虚损,肾阳不足引起的阳萎早泄、遗精尿频、腰痛、下肢无力等症。 做法:枸杞子250克,蛤蚧一对去头足,肉苁蓉200克,大枣50克,装广口瓶,兑入低度白酒,酒需高于中药约3厘米,每天搅动一次,封存半月后饮用。 肾虚者宜吃下列食物。 芝麻 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豇豆 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牛骨髓 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狗肉 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腰膝软弱或冷痛,食之最

五季养生方法

春养肝——肝主藏血,气血平和,面色红润光泽 春天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自然界长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与自然为一体,人体的细胞页开始活跃起来。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开发疏泄的作用,如果肝失调则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可引发精神、身体及面部的诸多问题。所以中医在春季调养时以养肝为主。 肝的不适之症分肝阳亢和肝阴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形象的美丽。 肝阴虚【肝血虚】表现: 闷闷不乐、懒言少语、眼睛凹陷、黑眼圈、食物模糊等眼疾病;眩晕、抽筋、手抖、失眠多梦、易醒、便秘、月经不调、灰指甲或易断裂。 肝阳亢表现: 性急、易怒、脾气大、眼袋、眼红、头目胀痛、入睡难或噩梦多、大便秘结、高血压、月经不调(有血块、量多、量少)、面色潮红、有红血丝、黄褐斑。 夏疗心——心主血脉,其华在表,心血充盈,皮肤得以滋养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五脏对应的是心,所以的夏季应以养心为主。中医在调养时分滋心阴和补心阳之说。 心阴虚的表现: 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多梦、面红躁热、或青紫或血管扩张,自汗、五心烦热、胡思乱想、焦虚倦怠、口干、舌颜色暗紫、舌尖疼痛、舌瘦而苔燥红、舌有溃疡。更年期表现较明显,反映在面部则出现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等。 心阳虚的表现: 心气不足、长吁短叹、少言懒语、声音低微、胸闷气短、健忘、失眠、舌嫩而苔白、面色白或无光泽,会出现黄褐斑、痤疮等。 长夏养脾——脾主运化,祛湿除燥,滋养全身

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又称为长夏。长夏在五脏中属脾,脾有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若脾失调则会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脾喜燥恶湿,而长夏暑湿最重,并且由于天气炎热,我们会吃很多冷饮,更加重湿气在体内停留,影响脾胃功能,所以长夏应以养脾胃为主。 脾胃实热表现: 贪吃、喜冷饮、口干燥、口腔有异味、腹胀、大便干裂、秘结、痔疮、口周易生红色皮疹、舌苔黄厚。 脾胃虚寒表现: 肌肉酸懒、面部肌肉呆板、背痛、肌肉松弛、精神抑郁、牙龈出血、水肿、胃胀痛、喜热饮、经血不止或量少或白带多、大便溏泊、形体消瘦、舌白苔厚、口周白色皮疹、面部则生黄褐斑、痤疮、过敏、易长皱纹、皮肤松弛、面黄。仲夏芳香疗法精油 秋补肺——肺主皮毛,补肺气,养肺阴,肌肤温润柔滑 因为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五行学说中,肺与秋季相应,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发生感冒,咳嗽等症,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肺的不适应之症分肺阴虚、肺阳虚之分。 肺阴虚(肺热症)的表现: 大便干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咽燥、音哑、苔少干燥。反映在面部则出现粉刺痤疮、囊肿、结节、酒糟鼻、脾下红疹、皮肤过敏、毛孔粗大、红血丝、皮肤瘙痒等。 肺阳虚(肺气虚)的表现: 咳嗽、气短、疲倦、懒言、怕冷、自汗、面色清白、易感冒、患鼻炎、舌白、便秘,面部易出现粉刺,毛孔粗大、皮肤敏感、瘙痒等。 冬固肾——肾主藏精,肾精充盈,气血旺盛,容貌不衰棗 冬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能量和热量来源于肾,肾的机能旺盛,生命力也旺盛;肾机能衰弱,生命力也衰弱。在冬天如果能使肾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就可以适应严冬季节的气候变化,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冬季应以养肾为主。 肾阴虚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